正文

《心外傳奇》破冰之舉,拯救藍嬰(25)

心外傳奇 作者:李清晨


1952年5月,在美國胸外科協會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吉本說道:“我相信我們即將迎來安全地使用心肺機治療病人的時代。”說這句話時,吉本其實剛在心肺機下完成了一次心臟手術不久。這句話仿佛體現了吉本剛剛經歷一次成功之后的春風得意,但實際上,那是一場噩夢。

1952年2月,吉本的機會來了,一位體重 11 磅的15個月大女嬰因巨大房間隔缺損而住院。吉本用人工心肺機做體外循環(huán)轉流后切開右心房,卻未發(fā)現房間隔的缺損!驚出一身冷汗的手術團隊不得不迅速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正當吉本打算做其他部位的探查時,女嬰死掉了。后來的尸檢結果證明該患兒不存在房間隔缺損,而是巨大的動脈導管未閉——即誤診是導致該患兒死亡的主因,真是“天亡我也,非戰(zhàn)之過”。 動脈導管未閉的結扎手術,早在1938年就由波士頓兒童醫(yī)院的格羅斯成功實施了。這個病例如果不是診斷失誤,本可以通過處理未閉合的動脈導管來挽救患兒生命的,這讓吉本懊惱不已。

原來,由于這個嬰兒體重過小,幾次試圖進行心臟導管檢查均未成功,而其余的證據均提示該患兒是一個房間隔缺損的患者,因此手術切口也選在了右側開胸(如果是正中劈開胸骨進胸,可以更清楚地探查心臟大血管,也許術中就可以處理動脈導管未閉了)。這次慘痛的教訓說明,術前診斷準確性何其重要,手術切口的選擇何其重要(現在大部分心臟手術均采用正中切口)!總而言之,體外循環(huán)無錯,心肺機無錯,但嘔心瀝血了二十年,首戰(zhàn)即告折戟沉沙畢竟不是什么好兆頭。人體試驗不同于愛迪生實驗燈泡,敗了多少次之后你還可以宣稱成功地發(fā)現了999種不合適的選擇材料。醫(yī)學試驗人命關天,很可能成則封奏九重天,敗則貶去潮陽路八千了。

好在這次失敗的陰影并沒有影響吉本太久,他很快就重振旗鼓,否則也不會三個月后就在學會上預言心肺機時代的到來。

盡管吉本對自己的心肺機仍滿懷信心,但第二例手術還是在將近一年后才計劃進行。一位十八歲的大學女生患有巨大房間隔缺損,她在手術前半年的時間里已經住院六次,發(fā)生了三次心衰。說不定下次什么時候,這個年輕的生命就會畫上句號了。她的雙親在詳細聽取病情,并反復權衡利弊之后,終于下定決心要冒險進行心臟手術了。

1953年5月6日,這是個值得心臟外科發(fā)展史大書特書的日子,吉本用人工心肺機轉流 26 分鐘實現修補成功。這是世界首例臨床體外循環(huán)下心內直視手術?;颊哂谛g后兩個月做心臟導管檢查,顯示缺損完全修復。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隨訪中,患者生活質量良好。

二十年辛苦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當丹尼斯得知消息去電話向他表示祝賀時,吉本的興奮溢于言表,兩個寂寞的孤膽英雄真應該為此大醉一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