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通信(7)

超個體 作者:(美)伯特·荷爾多布勒


顫抖舞已經(jīng)為人所知,但是直到希利發(fā)現(xiàn)用來確定一只覓食蜜蜂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找到一只能夠接納食物的貯藏者的著名算法之前,它(顫抖舞)的功能始終難以理解。當多數(shù)覓食蜂從一個僅僅花費了20秒或更短的搜尋時間發(fā)現(xiàn)的儲量豐富的蜜源地返回時,它們會表演擺尾舞。這個舞蹈會驅(qū)使更多的蜜蜂飛出,前往正在收獲的地點。相反,搜尋時間超過50秒的覓食蜂會表演顫抖舞。甚至在作為單獨的信號被接收到時,顫抖舞表演者發(fā)出的尖叫聲也能誘使表演擺尾舞的工蜂停止動作,并因此而逐漸減少飛到野外覓食的蜜蜂的數(shù)量。顫抖舞和尖叫頂撞兩個動作組合起來使用,帶來了加工速度的提升和采集速度的下降,實現(xiàn)了花蜜采集和花蜜加工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

按照希利的觀點,覓食蜂好比是蜜蜂族群的“感知單位”。它們會對在蜂巢內(nèi)獲得的暗號作出響應,如同伴反芻給它們的食物中蛋白質(zhì)含量的信號,或者信息素信號,包括饑餓的幼蟲發(fā)出的那些信號。蜜蜂還通過增加或減少擺尾舞和顫抖舞表演者來檢測覓食者和食物貯藏者的短缺程度。通過這樣暗號和信號的不斷流動,族群——這個超個體——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為確保食物的供給,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擺尾舞,正如馮·弗里希曾經(jīng)指出的那樣,并不是簡單地從天外飛來的(與生俱來的)。一定還存在進化的中間步驟,引導著它從原始社會性蜜蜂的警示信號的雛形發(fā)展成為蜜蜂高級舞蹈的集合。研究者們進行了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這種招募活動的中間等級,利用這個中間等級,他們重構(gòu)了形成意大利蜜蜂招募系統(tǒng)最可能的進化路徑。

從這些比較研究中,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原理:蜜蜂擺尾舞的直行是對于從蜂巢到目的地飛行的一種高度儀式化。此外,在一些熱帶無刺蜜蜂的一些物種中觀察到的更為簡單的運動示意,連同使用方式與蜜蜂類似的振動和信息素信號,可能是擺尾舞的起源系統(tǒng)。最后,導致舞蹈的適應可能有以下因素:蜜蜂祖先在遠離其蜂巢的地方覓食,使得通過化學信號進行的招募和定位效果越來越差。作為反應,擺尾舞作為一種“技術(shù)突破”得以進化,從而使得蜜蜂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傳遞食物源和新的巢穴地點的信息,這些地點的距離與其身體大小的比例可以懸殊極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