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邏輯其實很好玩》(8)

邏輯其實很好玩 作者:楊佩昌


 

連載22、教書先生怒斥貪官

有個教書的先生,專為百姓打抱不平,他寫狀紙告倒了七個貪官污吏。知府十分惱怒,將他傳進衙門說:“你為民鳴冤告狀,圖的是什么?”

教書先生說:“圖的是‘正義’二字?!?/p>

知府說:“假如我東邊房子放有金錢美女,西邊房子放有‘正義’,你挑選哪一樣?”

教書先生說:“我當(dāng)然要金錢美女。”

知府一聽,大笑說:“聽這話,就知道你不是好人,要是我就一定要‘正義’?!?/p>

教書先生說:“我和大人不一樣,我有的是正義,恰恰缺少金錢美女;你有的是金錢美女,恰恰缺少正義,所以我們想要的也就不一樣。”

教書先生斥責(zé)貪官的話包含了如下兩個不相容選言推理:

要么要金錢美女,要么要正義;

我不要正義(因為我有的是正義);

所以,我要金錢美女(我缺少金錢美女)。

要么要金錢美女,要么要正義;

你(知府)不要金錢美女(你有的是金錢美女);

所以,你要正義(你恰恰缺少正義)。

所謂不相容選言推理就是前提之一為不相容選言判斷,并且根據(jù)不相容選言判斷的邏輯性質(zhì)進行推演的推理。不相容選言判斷的邏輯特點是其肢判斷斷定的事物情況是不能并存、不可同真的,而只能有一個肢判斷斷定的事物情況是存在的。

【感悟邏輯】

不相容選言推理有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兩個正確的推理形式。否定肯定式的特點:前提中有兩個判斷,一個是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另一個是對這個不相容選言判斷的一部分(或一個)選言肢的否定;結(jié)論是對該不相容選言判斷的另一部分(或另一個)選言肢的肯定。例如:

某犯罪行為要么是過失犯罪,要么是故意犯罪;

某犯罪行為不是過失犯罪;

所以,某犯罪行為是故意犯罪。

這個推理就是不相容選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的實例。

肯定否定式的特點:前提中的兩個判斷一個是不相容選言判斷,另一個是對這個不相容選言判斷一個選言肢的肯定;結(jié)論是對該不相容選言判斷的另一部分(另一個)選言肢的否定。例如:

某判斷要么是肯定判斷,要么是否定判斷;

某判斷是肯定判斷;

所以,某判斷不是否定判斷。

這個推理就是不相容選言推理肯定否定式的實例。

不相容選言推理必須遵守兩條規(guī)則:

否定一部分(一個)選言肢,就要肯定另一個選言肢。

肯定一個選言肢,就要否定另一部分(另一個)選言肢。

作為不相容選言推理前提之一的不相容選言判斷的選言肢應(yīng)當(dāng)是窮盡的。否則,很可能遺漏了真實的可能情況,就不能必然地推出結(jié)論。我們不妨看一則《小金鎖哪里去了》的故事。

一條街上的同一個院里住著兩戶人家,一家姓張,一家姓李。一天清晨,張家?guī)煾瞪习嗳チ?,張家嫂子在大門口引火生爐子。忽聽得李家大嫂在叫她:“大嫂,你家毛頭哭了!”張家嫂子趕緊跑進房內(nèi),只見剛滿一周歲的兒子正在床上手扒腳蹬,大哭不止。她連忙抱起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脖子上掛著的小金鎖不見了。這個小金鎖有一粒赤豆那么大,是孩子的外公、外婆在孩子滿月時送的禮物,以圖吉利。張家夫婦把小金鎖穿了一根線,掛在孩子脖子上。可現(xiàn)在線斷了,小金鎖不見了。

小金鎖到哪里去了呢?張家嫂子想:自己剛才明明看見小金鎖還掛在孩子的脖子上,會不會丟在什么地方了?她地上也找了,孩子的衣服里也摸了,床上的被子、枕頭甚至墊被都翻過來翻過去找了幾遍,還是不見小金鎖的蹤影。她皺起眉頭思索,慢慢地理出了一些頭緒:

小金鎖要么丟失了,要么被人偷走了;

丟失了總該在家里找得著,可現(xiàn)在怎么找也找不著;

因此不是丟失了,而是被人偷走了。

那么是誰偷的呢?

她想:要么是外面來人偷的,要么是院里人偷的;

外面人沒有進來過,那一定是院里的人偷了;

而院里的人只有李家嫂子;

因此,準(zhǔn)是李家嫂子偷了小金鎖。

想到這里,她趕緊跑到派出所報了案。負責(zé)這一地段的民警跟著張家嫂子來到了現(xiàn)場。當(dāng)李家嫂子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就大哭大鬧起來,連聲叫冤枉。這樣一來,兩位大嫂大吵大鬧起來。民警把孩子身上、床上、地上又找了好幾遍,還是沒找著小金鎖。小孩在哭,大嫂在吵鬧,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而李家嫂子卻不停地叫喊冤枉。沒有真憑實據(jù)總不能輕易說人家偷東西,怎么辦呢?這可急壞了民警。

圍觀人群中的一位大伯自言自語地嘀咕了一句:“會不會是小毛頭把小金鎖吞到肚子里去了!”不得了,這是性命攸關(guān)的大事。聽了大伯的那句話后,張家嫂子顧不得吵架了,馬上把孩子送醫(yī)院去檢查。經(jīng)過醫(yī)生檢查,小金鎖果然被孩子吞進肚子里去了。幸虧發(fā)現(xiàn)得早,及時搶救,才沒有發(fā)生意外。

孩子脖子上掛的金鎖不見了,有三種不相容的可能情況,即丟失、被偷、被孩子吞進肚內(nèi)。張家嫂子只考慮到前兩種可能,遺漏了第三種可能,而第三種可能恰恰又是金鎖不見了的真實情形。因此,她根據(jù)前兩種可能作出的不相容選言判斷就是錯誤的。

連載23、縣官畫虎

民間有一則《縣官畫虎》的幽默故事:有位縣官喜歡畫虎,但畫技不高,往往畫虎成貓。一天,縣官又畫了一只虎,懸掛于大堂的墻壁上,隨后叫來一位衙役問道:“你看這畫上畫的是什么?”衙役答:“是貓,我的老爺。”縣官破口大罵:“你這該死的奴才,連虎都不認識!”喝令拖出去打四十大板。縣官又叫另一個衙役來問道:“你看這畫上畫的是什么?”“老爺,我不敢說!”“你怕啥?”“我怕老爺!”縣官有些生氣地質(zhì)問道:“那么我怕誰?”“老爺怕皇帝!”“皇帝又怕誰?”“皇帝怕老天!”“老天怕什么?”“老天怕云!”“云怕什么?”“云最怕風(fēng)!”“風(fēng)怕什么?”“風(fēng)害怕墻!”“墻怕什么?”“墻怕老鼠!”“老鼠怕什么?”衙役指著墻上掛的畫答道:“老鼠什么都不怕,就怕老爺這張畫!”縣官氣得兩眼直盯著這個衙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眾所周知,老鼠怕的是貓。因此,衙役說的“老鼠怕老爺這張畫”包含著一個隱含判斷:老爺畫上畫的是貓。

隱含判斷就是說話者的某種真實意圖、思想不用判斷直接表達出來,而是使其隱含在某些語言或判斷之中的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它既能表達自己的某種見解,又能使語言顯示出幽默、含蓄、耐人尋味的特點。

【感悟邏輯】

由于隱含判斷的這一特點,使得它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

第一,隱含判斷可以用來揭露某些丑行,而又不過分傷害被揭露者的情面。如下面的故事:

在某編輯部里,某編輯正與一青年作者談話。

編輯:年輕人,這詩是你自己寫的嗎?

年輕人:是的,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構(gòu)思良久才寫成的。

編輯:那么,莎士比亞先生,您是怎樣復(fù)活的呢?

在上述對話里,編輯壓根兒沒有說“你這詩是抄襲莎士比亞的”,但卻包含著這樣一個隱含判斷,年輕人如果稍微有一點頭腦,就會感到慚愧。

第二,隱含判斷可以用來對付某些人的刁難而使自己不受損失。《縣官畫虎》中后一個衙役就是使用了隱含判斷回答縣官的提問才躲過一劫的。我們不妨再看一個故事:

從前,一個財主養(yǎng)了個笨蛋兒子。長到八九歲時,財主請了個私塾先生教笨蛋兒子識字。受教很久,他卻沒有什么長進。而財主本人又偏愛聽好話,不愛聽人說他兒子笨的實話。家里的傭人,誰若是說他兒子笨之類不中聽的話,輕則挨一頓臭罵,重則丟飯碗。一天,財主向私塾先生打聽他兒子的作文如何,先生想了片刻后說,“您兒子的作文么,打個比方說吧,七竅通了六竅?!必斨饕宦牐瑑鹤悠吒[已通了六竅,已是十分懂了八九分了,便連連說:“不錯,不錯,我兒子終于也長進了!”

財主的兒子真的有了長進嗎?沒有。先生說的“七竅通了六竅”這

句話并非他的真意,而包含著“一竅不通”這個隱含判斷,意即什么都不懂。財主本人沒有理解先生的真意,竟沾沾自喜起來。

第三,隱含判斷可以用來表達對方的失意,但又不至于傷害對方的感情。范公備的《過庭錄》記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吳人孫山,滑稽之才也。赴舉他郡,鄉(xiāng)人托以子偕往,鄉(xiāng)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xiāng)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p>

這個幽默故事中,“解名盡處是孫山”和“賢郎更在孫山外”隱含著這樣一個判斷:賢郎沒有考中舉人。這種表達方式比較含蓄,不會傷害對方的面子。

第四,可以提高識別人使用隱含判斷的能力,從而提高分析能力,有助于把握或發(fā)現(xiàn)語言中所包含的深層次的問題。

一個外國癌癥患者在我國就醫(yī),當(dāng)我國記者采訪他時,他連連說:

“中國醫(yī)生真了不起,對我的病既沒說治不了,又沒有誤診。”患者的回答引起了記者的思考。記者在訪問患者之前,雖已了解他在外國時已宣布為不治之癥。但未聽說過誤診,而從剛才的對話中聽出,他似乎在外國被誤診。記者經(jīng)向患者家屬了解,證實患者在外國確實被誤診,以致拖到癌癥晚期,難怪他后悔晚來中國了。

記者從患者“又沒有誤診”這一論斷而推斷他在來中國之前很可能被誤診,就是借助隱含判斷作出的一種引申。這種引申能夠使暗含的思想明朗化,有利于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第五,正確地使用隱含判斷,可以提高語言修養(yǎng),融洽與交流對象的關(guān)系,并產(chǎn)生共鳴,從而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達到交談的目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