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體裁選擇(1)

文學(xué)種籽 作者:(臺)王鼎鈞


  有人愛寫小說。有人愛寫散文。有人愛寫劇本。有人三者都寫,在不同的時候推出不同的作品。這是什么緣故?作家為什么有不同的嘗試、選擇?第一個理由:一篇作品究竟應(yīng)該寫成散文、小說、還是劇本,要看那篇作品處理什么樣的材料,表現(xiàn)什么樣的內(nèi)容。散文、小說、劇本屬于體裁,體裁屬于形式,形式是為表現(xiàn)內(nèi)容而設(shè)。題材屬于內(nèi)容,有些題材應(yīng)該寫成散文,不宜寫成劇本,有些題材則相反。以畫為喻,古人曾說胸中有怒氣時畫竹,胸中有逸氣時畫蘭,借畫竹的筆法和竹的形象升華怒氣,借畫蘭的筆法和蘭的形象表現(xiàn)逸氣,怒氣、逸氣好比內(nèi)容,竹蘭好比體裁。我們也知道畫霧中樓臺或煙雨蒙蒙中的山水宜用水彩,樓臺煙雨好比內(nèi)容,水彩好比體裁。作文和作畫不同,但其中有些道理相通。

  什么樣的題材是散文的題材呢?

  〖1〗

  一、直說的

  文學(xué)創(chuàng)作雖貴含蓄隱藏,但不能完全排斥直抒胸臆,因為人的情感有時必須滔滔傾瀉,任其自然,無暇修飾或假托。例如,林覺民烈士在起義前夜,自知必死,寫信與愛妻訣別,他一提起筆,強烈的感情就迸射出來,實在不能"言在此而意在彼",也無心創(chuàng)造一個人物來替他說話。他寫出來的是散文。另一種情形是,作者在生活中得到某些經(jīng)驗,他想把那經(jīng)驗直接地忠實地記下來,不愿再加以變造。他的理由也許是心存虔敬感激,例如寫父母的言行;也許是那經(jīng)驗本身已經(jīng)夠美,不必再用文學(xué)手段去無中生有,如《核舟記》這些作品都采用散文的形式。

  二、平面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這是人生的一個"平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它的材料也是平面的。這樣的詩最近散文,因為散文反映人生可以(并非必定)止于平面,不求立體。如果"我"去年今日在桃花下與人分手,如果"我"今年此日又在此門中和人相逢,這就走向立體化了,這里還有一點空白要補起來,那是:由去年今日到今年此日,這一年之中"我"干了些什么?如何將這一首一尾中間的虛線變?yōu)橛袡C體?比方說,"我"這一年之中竭力想忘掉她,好容易淡忘了,不料又重逢,而重逢后又得分手?如此這般,你也可以考慮寫小說了。

  三、閃現(xiàn)的,不定形的

  蘇東坡說,他曾經(jīng)在黎明之際看見竹筍生長。他說,竹筍不是悄悄地慢慢地長出來,而是突然冒上來。就這樣,他寫了一篇散文。有一位老教授說,當他還是小學(xué)生的時候,家鄉(xiāng)來了一個馬戲團,有一個隨團表演的小女孩,穿著紅褲子,引得他百看不厭。直到現(xiàn)在,他七十歲了,有時還夢見那個女孩--穿著紅褲子。就這樣,他寫了一篇散文。一位到美國旅行的作家說,他在紐約誤入酒吧,乍見里面一片昏黑,一群黑人朝著門口的方向仰臉看電視,熒幕的余暉罩著他的黑臉,從他魚肚色的眼球上反射回來,"眼"是屋子里惟一發(fā)亮的東西。那雙眼充滿了邪惡,流露出恨意,那光也冷得可怕。他連忙退出來。如此這般,他寫了一篇散文。

  好像什么題材都可以寫散文!小說戲劇都有模式,作者在大模式中求變化,填不滿模式的題材不能用,散文似乎沒有這個共同的大模式,它沒有定形,由作者隨意賦形。小說劇本的作者把那些"填不滿模式"的題材記下來,存在"倉庫"里,用靈感、想像力、生活經(jīng)驗慢慢喂養(yǎng),等它長大,散文作者則不一定要這樣辦,心有所得,拿起筆來就可以寫,"可行則行,可止則止",別有一番樂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