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寫作動機與歷史研究中的想象力——《從書寫到書法》前言

《從書寫到書法》,鄭也夫著,敦煌文藝出版社,2025年10月一,一個書法素人寫作此書的動機“如果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為什么一定要去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從書寫到書法》,鄭也夫著,敦煌文藝出版社,2025年10月

一,一個書法素人寫作此書的動機

“如果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為什么一定要去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這是錢鍾書對一位讀過《圍城》的美國讀者請求見面的回復(fù)?!贝苏f讓筆者想到莊子的知魚樂: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與錢層次不同,一個是古代智者認知上的前沿思考,一個是現(xiàn)代作家婉拒粉絲時的抖機靈。但或智慧,或機智,共同點都是邏輯不通。人魚不可置換,大概率地說,人能知人,人不能知魚,此物種之異同所使然。書蛋不可置換,鮮有吃了某蛋尋母雞的人,讀了某書想見著者的人卻多的是,不荒誕。筆者做央視“東方之子”主持人時采訪汪曾祺,問他:“您女兒問您《受戒》這樣的作品還能寫出來嗎,您答不能。敢問為什么不能?”看得出來老爺子不想回答??粗鴶z像機遲疑片刻才說:《受戒》的情節(jié)是虛構(gòu)的,小和尚的心情卻是我的初戀,不會做第二遍。能說了解作者對理解作品是沒有意義的嗎?有,且在多個維度上。

敝人反錢鍾書之道行之。先向讀者交代我是什么人,為什么寫這本書?

我是書法素人。2020年元月才開始寫毛筆字。之前絕少閱讀關(guān)于書法的書籍。如此就更要向讀者交代其人,其寫作動因。

我是在北京大學(xué)社會學(xué)系領(lǐng)工資的教師,這么說是想表達,我不是典型的社會學(xué)家,長期的知識攝取和全部著作,都可見證我是個拒絕畫地為牢的雜家。但身為學(xué)者當不存疑。從1978年(七七級)進入大學(xué)迄今46年,從1982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算42年。治學(xué)四十余年了。我以為合格的學(xué)者一定是研究者。而研究者的特質(zhì)是好奇心。這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是學(xué)術(shù)訓(xùn)練和長期鉆研的結(jié)果。作個學(xué)者我及格。文史哲三個方面,我比較平衡,智力特質(zhì)上稍稍偏向哲理,即窮根問底的勁頭更足。哲學(xué)史的第一章常常討論哲學(xué)的定義。這是尋常人不視為問題,實則難度極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總是以哲學(xué)思考的尺子測量和定義其他事物,要定義尺子本身會不知所措。我本來就喜歡這樣的思考,又受到如此訓(xùn)練。故一發(fā)不止,四十余年來不遺余力地解答著自己賦予自己的大小問題。

學(xué)寫毛筆字不久開始閱讀書法史。字寫好了?有余力了?都不是,是要安頓自己的好奇心,是想搞明白自己手里干的是一樁什么樣的技藝,它自何時開始,如何演變至今。不讀書法史也罷,一讀麻煩來了:不滿油然而生,質(zhì)疑一個接一個,幾至不吐不快。能寫嗎?我是書法素人,但這似乎不全是負資產(chǎn)。書法技能上缺少幼功,但在書法史的認知上未被洗腦,沒有僵化的成見。雖然也癡迷幾個人的書法作品,但古代大師于我并無不可置喙的神圣。我是書法菜鳥,卻是社會學(xué)、史學(xué)的老狐貍,一個不乏斬獲的懷疑論者。見到問題不深究,能顛覆成見卻不敢寫出來,豈不是辜負了一個懷疑論者四十年的功夫。于是下述的一個個觀點在批判性的閱讀中次第成形。

最早的文字不是甲骨文,不是金文,是毛筆寫于竹木上的文字。王國維說:“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為后先。”筆者更進一步,且整合了更多的論據(jù):甲骨上墨寫的字;甲骨文中有“聿”(毛筆)“冊”(連綴的竹簡);漢字在其一切載體上一以貫之的書寫順序:字從上到下,行從右往左,在世界書寫史上獨一無二。最后這個論據(jù)是筆者獨家見解。

秦漢簡牘中的主打文字是秦隸、漢隸,從來不是小篆。小篆地位的拔高,是許慎《說文解字》造就的中國書法史上的最大錯誤。且小篆也不是李斯的發(fā)明。李斯書寫秦代石刻也屬杜撰。

東漢之前只有書寫,沒有書法。筆者從四個方面為書法定義:目的,被承認,署名,水準。

楷書之祖鐘繇的作品是他手下的文吏書寫。這不是想當然嗎?對此事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陳壽、裴松之均不認可鐘繇的書法。鐘繇書寫的證據(jù)在哪里?

草書受道教扶乩的啟發(fā),很可能王獻之亦在其列。

王羲之至尊的書法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仰仗李世民。最好的楷書屬于唐人。

中國頂級書法家中半數(shù)被遺忘。部分作品被后人發(fā)現(xiàn),其中極少數(shù)書寫者的姓名重見天日,多數(shù)湮沒無聞。

館閣體及雕版中“宋體字”的流行是必然的,因為帝國的“文書行政”決定了規(guī)范化的書寫是大事體,與之相比書法是小游戲。

上述觀點輻輳一稿之時,筆者意識到拙作的顛覆性。為什么大多數(shù)書法史作者與筆者立場、觀點殊為不同,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筆者以為,他們或意識或潛意識地,是帶著自賦的使命來的:要拔高書法的地位。拔高不外幾個手法。其一,把祖宗追溯得越老越好,這是悠久的尚古傳統(tǒng)所使然。說出的越古老越有學(xué)問,發(fā)掘得越古老越有貢獻。如此就極大地混淆了書寫與書法。其二,造神。這是人類每一樁浩大活動中都必然發(fā)生的事情,是心性使然。沒有超級巨星,焉能顯示這活動的偉大,不展示這活動的偉大,焉能表現(xiàn)參與者的崇高。其三,贊美。古代書法大師評價優(yōu)秀作品多是以比擬的手法來贊美。筆者不以為贊美是對待心儀事物的最好方式,比擬必往高走,故引領(lǐng)夸張,一浪高過一浪。“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保ú嚏摺豆P論》)“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保ㄍ豸酥稌摗罚叭麸w鴻戲海,舞鶴游天。若龍?zhí)扉T,虎臥鳳闕。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保ㄔ骸豆沤駮u》)古人的比擬式贊美,極大地影響了以康有為為首的一大批現(xiàn)代書評家。贊美是贊美者的抒情,背離認知,求真務(wù)實的讀者不知所云。筆者認同一位古詩詞教師的說法。他向?qū)W生顯示一首詩詞之好的方式,就是再三地朗讀,讓同學(xué)們沉浸其中去體會。他還講述詩人的生平遭遇、寫作此詩的場景,唯獨不去贊美詩作。能體會其美的同學(xué),在反復(fù)朗讀中自會感動。鮮有一種美能感動所有人。體會不到的人,聽到贊歌就體會到了嗎?對一個厭吃某食物的人贊美該食物他就愛吃了?中國書法是偉大的,但沒有偉大到造神和贊美者所說的那個程度。從古到今,中國書法從來沒有覆蓋中國書寫人口的三分之一,遑論一半。

筆者是地道書法素人,不帶任何使命進入書法史的閱讀與寫作。比比皆是的數(shù)典認祖、造神贊美,刺激敝人反其道行之。反動取向之一是疑古,此呈現(xiàn)于上述觀點中。取向之二是認知,認識書寫到書法的演變,認識書法所需條件與其演變的一個個環(huán)節(jié)。

做個真實卻未必恰當?shù)谋葦M。敝人去過無數(shù)寺廟,從未燒過一炷香,即使僧人善意勸我。進入書法的殿堂我依舊是不“燒香”的來客,但絕不是拆廟的。我癡迷且執(zhí)著書法,但造神和贊美遠離我的人生哲學(xué)。我以為,我找到了更有意義的投身書法的方式。

二、想象在史學(xué)研究中的合法性

做事無不帶方法者。差異在于,其一意識到還是沒意識到,其二說明還是不做說明。顛覆成見,推導(dǎo)史冊不曾記載的事情,講述前人沒有說過的道理,最好還是明示自己所持方法。敝人方法有二。其一疑古,對其方法論上的辯護已在拙作《五代九章》(2023)前言中條分縷析,恕不贅述。其二想象,論說如下。

事實、邏輯、想象,是本節(jié)討論中的三大要素。搞清事實是史學(xué)的首要工作。邏輯無疑是歷史學(xué)解析事實的主要方法?!跋胂蟆币彩且?,且地位并不居于事實與邏輯之下。

歷史學(xué)應(yīng)對事實的主要工作,一是判定真?zhèn)?,二是解決短缺。

因為史書中真?zhèn)尾⒋妫卸ㄕ鎮(zhèn)沃陵P(guān)重要。最重要的手法是擺脫孤證,利益不一致的兩個人說出同一事實,即為證實。但這常常做不到,于是邏輯派上了用場。即判斷一個缺乏第二證據(jù)的說法是否合乎邏輯。若合乎邏輯,大致可以認可。比如東漢學(xué)者衛(wèi)宏說司馬遷“下獄死”是個孤證??墒枪P者以為,它合乎邏輯。《報任安書》2870余字,是連綴250余片的一大捆簡書。送到死囚犯任安手中,獄卒焉敢不上報,劉徹焉能不知曉。當年聽到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劉徹罰以宮刑;《報任安書》老調(diào)重彈,他豈能容忍。從《報任安書》的內(nèi)容看,司馬遷完成了偉業(yè),受夠了屈辱,此時唯求死得其所。一個“孤證”加上堅實的邏輯,夠了。而單一來源的事實與邏輯不符合時,則較難判定。社會歷史中確乎存在不合邏輯的真實行為,因為人類有很多行為是荒誕的、非理性的,特別是昏君。但判斷是否合乎邏輯是需要的,畢竟人類的多數(shù)行為是功利的、理性的。且不乏一些場合,邏輯在其中的權(quán)重竟然比“事實”更大,因為當事人們都在故意彎曲事實,乃至莫衷一是。所以在偵破案情時,犯罪動機備受重視,犯罪動機不是某人的說法,而是邏輯推定。故邏輯常常是懷疑的起點、分析的工具。

事實短缺,是歷史學(xué)家每每遇到的問題。近現(xiàn)代史尚且如此,何況遠古史。怎么辦?必須訴諸想象。筆者愿意將這種想象稱為“邏輯可能性”。即這想象不是天馬行空、胡思亂想,而是在有限事實和嚴格邏輯推理之雙重約束下的想象。

哲學(xué)家和人類學(xué)家為人類下過無數(shù)定義。其中筆者最欣賞“人類是具有可能性的動物”??赡苄栽诤艽蟪潭壬蟻碜云淅硇阅芰εc想象能力之合一。二者缺一不可。因為這是人的本性。且施展于方方面面,它在面對事實欠缺的歷史時不可能缺席。民間歷史從古至今充斥著想象。古代最偉大的史學(xué)家司馬遷、希羅多德的著作是考據(jù)和想象的合一。他們毫不猶豫地以“邏輯可能性”填補無法獲得的事實?,F(xiàn)代史學(xué)的進步,應(yīng)該是妥善地處理想象,而不是拒斥。混同史實與想象是前現(xiàn)代的歷史學(xué),拒斥想象、拘泥史書則是可憐的現(xiàn)代侏儒。所謂妥善處理,就是分析前充分掌握已有的史實,陳述時說清楚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想象,是邏輯的可能性。

“邏輯的可能性”是被人類廣泛實施的智力活動。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劉慈欣的《三體》是 “邏輯的可能性”在科幻上的展開。昆德拉說:小說的價值是探索生活的可能性,探討人性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可能性。歷史學(xué)研究中的“邏輯的可能性”與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這是史實限定之下的“邏輯的可能性”。

擁有歷史學(xué)想象力的學(xué)者,其實對史料上的微觀的發(fā)現(xiàn)更珍惜和重視。因為他深知史料與想象的關(guān)系,深知一個微小的新史料很可能會顛覆或拓寬他此前的想象和推理。

本書討論的是材料短缺的時代和領(lǐng)域,要極大地訴諸想象。故首先給出對想象的解釋和辯護。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