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無數(shù)詩人書寫海洋,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海洋詩歌創(chuàng)作中找到一條新徑,日前出版的張于榮詩集《與一條船談論大?!坊驎Ыo我們新的思路。
張于榮是新時代海洋詩歌寫作的代表性詩人之一,《與一條船談論大海》是其東海詩歌寫作的第二本詩集,以長詩和詩劇形式,敘述東海與一個遷徙族群的故事,被視為當代海洋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部力作,展現(xiàn)出人與海深度對話的“大寫意”境界。9月27日下午,由《詩刊》社、《十月》雜志社、中國詩歌網共同主辦的該詩集新書首發(fā)暨研討會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二十余位知名詩人、評論家、學者參與討論。
研討會前,張于榮的詩集《與一條船談論大?!芬蛲黄屏藗鹘y(tǒng)山水詩范式,為當代海洋詩歌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的路徑,引發(fā)廣泛關注。《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表示,張于榮以親海勞作者的視角,建立起人與海洋平等、親密的對話關系,超越了景觀化書寫,展現(xiàn)出人與海洋雙向奔赴的現(xiàn)代海洋觀?!霸娭屑扔袑Q髩验煹亩Y贊,也直面其殘酷本質,融入了生命體驗與存在之思,為當代詩歌開拓了具有哲學深度的新路徑,標志著海洋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進展?!崩钌倬f。
實際上,張于榮真正全身心投入海洋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間并不算太長,但在《十月》雜志副主編谷禾看來,“因為有著豐富的海洋生活經驗積累,有對以海洋為代表的地理性詩歌寫作的長期跟蹤研究和獨特思考,有對海詩歌寫作自覺專注和實踐,和對新時代漢語詩歌寫作廣泛而深入的閱讀,所以張于榮的海洋詩歌寫作能在眾聲喧嘩中始終保持獨特的聲音。”從第一本海洋詩集《入?!返浆F(xiàn)如今的《與一條船談論大?!?,是詩人“海洋詩歌寫作的蝶變之姿”。
尤為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相比于很多詩人每首作品之間的“各自為政”,魯迅文學獎得主、詩人臧棣認為,《與一條船談論大?!敷w現(xiàn)了當下詩歌寫作的“自覺的使命”,展現(xiàn)出一種整體性的創(chuàng)作意識,通過系統(tǒng)規(guī)劃實現(xiàn)對地域經驗與生命歷程的深刻回應。這部詩集融合個人視角與集體性代言,以研究性態(tài)度深入海洋文化,將具體勞作升華為哲學思考,既立足地方性細節(jié),又構建起人與海洋、自然與生命的宏大對話,通過“小劇場”般的場景書寫,實現(xiàn)了題材的深度與廣度,為當代詩歌提供了具有啟示性的新路徑。
“一首首帶有小標題的短詩,打破長詩閱讀的沉悶,情感飽滿,前后照應,氣息連綿貫通,每首詩既能讓人獨立而誦,又顧盼生輝,連綴成13首汪洋恣肆的長詩。”魯迅文學獎得主、詩人曹宇翔說,《與一條船談論大?!肥且黄S饒之海,一部厚重的詩集。詩人在為東海立傳,為在此生息的漁民鄉(xiāng)親,那些勞動人民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