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陸家嘴的浦東美術館“締造現代: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自6月19日開放以來備受關注,與位于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隔江同輝。據統(tǒng)計,自從奧賽大展對公眾開放以來,浦東美術館每天的參觀人數在六七千人左右,但因為館內空間寬敞,維持著尚佳的觀展體驗。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在奧賽大展開幕第五日再次探訪這一城中熱展時發(fā)現,展出梵高著名作品《阿爾勒的臥室》的“梵高的房間”展廳,是整個展覽最熱鬧的地方。
晚場票(17點開始)等待入場的排隊人群
6月24日16點45分,臨近黃昏,浦東美術館檢票口陸續(xù)排起等待夜場(工作日夜場票80元)入館的觀眾。此時,往往是一天中奧賽大展展廳內觀眾最少的時段,即便是《拾穗者》等明星展品,都可以近距離觀賞。不過,澎湃新聞記者進入展廳后看到,“梵高的房間”,依舊很擁擠。
米勒《拾穗者》前圍滿了觀展觀眾
離梵高作品最近的保安:下午兩三點往往會限流
“梵高的房間”陳列有梵高最著名的作品——《阿爾勒的臥室》和《自畫像》。
館方為這個展廳增設了保安,并在人流密集時采取了限流措施。澎湃新聞記者從專門“守護”梵高作品的保安處了解到,開展以來幾乎天天都要限流,限流時間大多發(fā)生在下午兩三點。而他的工作主要是提醒觀眾關掉閃光燈、不要太靠近作品。作為此次展覽中最靠近梵高作品的人,這位保安也分享了自己對于作品的感悟:“這是梵高在風景優(yōu)美的阿爾勒小鎮(zhèn)租的房子,他在房子里畫畫。雖然房間很小,但是對于一個漂泊在外的游子,可以說是溫暖的小窩。”
《梵高在阿爾勒的房間》前擠滿了觀展的觀眾
《梵高在阿爾勒的房間》所在展廳,會根據展廳人數實施限流
在這一展廳中,中間陳列的是《梵高在阿爾勒的房間》,左邊是梵高《自畫像》、右邊是高更《自畫像》與之對望。梵高、高更與阿爾勒黃房子,其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相比梵高的熱鬧,高更自畫像前時??罩?。
觀眾在觀看梵高《自畫像》
但高更的這件自畫像同樣不容錯過。這件作品創(chuàng)作于高更第一次從塔希提島歸國之際。畫中的他面容疲憊,身穿當地民俗服裝;其中還以鏡像翻轉的形式納入了他不久前完成的杰作《死亡的幽靈在注視》。高更位于蒙帕納斯中心地帶維欽托利路上的畫室兼公寓的景象也在自畫像中呈現:墻壁按照梵高的建議涂上了黃色,墻上裝飾的塔希提島主題畫作綻放出絢麗的色彩。
高更自畫像
除了展覽的高質量,讓人欣喜的還有觀眾的高素質。雖然展廳里人來人往,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只有輕聲細語。
專業(yè)觀眾:《干草》第三次來滬,有不可估量的啟示作用
在展廳中,澎湃新聞記者偶遇了不少藝術從業(yè)者,有藝術家、當代藝術策展人,以及博物館研究員。其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2024年全國美展油畫作品金獎得主李前看到勒帕熱的《干草》尤其興奮。據他說,這是這件作品第三次來上海展出,第一次是1970年代末的“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第二次是2012年。
勒帕熱的《干草》
“1970年代末那次沒有看到原作。第一次看到原作是2004年在巴黎奧賽博物館,2012年來上海,我也看了。這次溫故而知新,再次感受到勒帕熱充滿熱情的藝術魅力?!崩钋罢f,“這件作品,給中國油畫工作者教義非常深,讓我們領略到了法國的寫實主義藝術,尤其是對這種農民的精神的刻畫,入木三分。更讓人振奮的是勒帕熱的繪畫技巧,他對人物形象、靜物、環(huán)境的刻畫都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這件作品的再次來滬,對我們油畫家有不可估量的啟示作用。”
展覽現場,羅丹雕塑周圍的觀展人群
展覽現場,博納爾的《白貓》
而小朋友們似乎對博納爾的貓更感興趣,一位從蘇州來看展覽的三年級同學,因為家里養(yǎng)貓,對此情有獨鐘。其次在此次展覽中,美術館特別附上了“少兒展簽”,以更易理解的語言講述藝術背后的故事,并輔以趣味提問與互動引導,鼓勵孩子在參觀過程中主動思考與探索。比如在博納爾作品邊的“少兒展簽”,就鼓勵孩子們在美術館找貓,在尋找和探究中發(fā)現作品之美。為了滿足暑期參觀需求,7月1日至8月31日,浦東美術館每周五、六、日將閉館時間延長至夜間十點。
浦東美術館入口,觀展需要提前預約
澎湃新聞提醒:看展須提早預約,現場無當日票可售。憑購票二維碼記得兌換紙質票,其中,憑浦東美術館內陳逸飛展覽的紙質票,即日起自10月31日可以免古鎮(zhèn)周莊門票;憑奧賽大展紙質票在6月19日至10月12日期間,可以免費參觀世博公園內羅丹藝術中心的羅丹現代雕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