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如意館遷出啟祥宮與天理教癸酉之變

如意館是清宮內(nèi)務府造辦處下屬的一處作坊。內(nèi)務府是清代管理宮禁事務的機關,掌管皇家的財務、典禮、扈從、守衛(wèi)、司法、工程、織造、作坊、飼養(yǎng)牲畜、園囿行宮、文化教育、帝后妃嬪的飲食起居及宮廷雜務,管理太監(jiān)、宮女等

本文原載于《清代嘉慶、道光、咸豐三朝如意館研究》。

一、如意館簡介及其最初館舍位置

如意館是清宮內(nèi)務府造辦處下屬的一處作坊。

內(nèi)務府是清代管理宮禁事務的機關,掌管皇家的財務、典禮、扈從、守衛(wèi)、司法、工程、織造、作坊、飼養(yǎng)牲畜、園囿行宮、文化教育、帝后妃嬪的飲食起居及宮廷雜務,管理太監(jiān)、宮女等[1]。造辦處是內(nèi)務府下屬機構之一,負責制造、修繕、收藏皇家御用品,始創(chuàng)于康熙年間,存續(xù)至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出宮,為宮禁服務達二百多年[2]。造辦處下轄作、處、廠、館等眾多作坊,除如意館外還包括:金玉作、牙作、油作、木作、裱作、匣作、皮作、漆作、硯作、琺瑯作、鍍金作、鑄爐作、弓作、鞍甲作、炮槍處、玻璃廠等。這些作坊各有專司并分工協(xié)作,時有增減分合,數(shù)量上前后達六十余個。

不同于上述功能較為單一的作坊,如意館本質上是造辦處下屬的一處綜合性作坊,下設牙作、玉作、刻字作、裱作等二級作坊[3],曾有畫畫人、牙匠、玉匠、刻玉冊玉寶匠役、刻字匠、鑲嵌匠、商絲匠、廣木匠、裱匠、捏泥人匠等供職,開館伊始即執(zhí)掌繪畫、裝裱以及玉器、象牙器、犀角器、竹木器等高檔工藝品成做,代表了清宮造辦處的最高工藝水平。繪畫是其最重要的職能,但如意館絕不等同于畫院,成做高檔御用品亦是其重要職能。在造辦處所有作坊中,如意館承擔的活計數(shù)量位居前列。以乾隆朝為例進行統(tǒng)計,如意館在工作量上是僅次于匣裱作、油木作的第三大作坊[4]。

從檔案文獻推斷,“如意館”一名至遲在雍正四年已經(jīng)存在,是位于圓明園金魚池景區(qū)(乾隆四年改建為“坦坦蕩蕩”景區(qū))的一處屋宇[5],彼時并不是作坊[6],與乾隆時期“洞天深處”景區(qū)東北的“如意館”作坊更不是一回事?!叭缫怵^”作為一個作坊在《活計檔》中的記載始于乾隆元年,此后一直延續(xù)不斷,直到宣統(tǒng)三年的內(nèi)務府檔案中仍有如意館的相關記錄。因此,如意館作坊的存在時間為乾隆元年至清末。

在造辦處眾多作坊中,如意館地位最高,居各作之首,在檔案中有時甚至可與造辦處相提并論[7],主管官員品級高于其它作、處、廠[8],好手藝人才能被選入如意館,匠役亦最受優(yōu)待。它直接承接皇帝交下的活計,滿足其喜好,并常受到皇帝的特別關注。生活于乾、嘉、道之際的禮親王昭梿(1776-1830)的《嘯亭續(xù)錄》記載,乾隆帝時常到如意館指導工匠繪畫,“純皇萬機之暇,嘗幸院中看繪士作畫,有用筆草率者,輒手教之,時以為榮”[9]。以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為例,高宗共園居157天,曾8次到此看畫師作畫[10]?;实蹖θ缫怵^匠役的恩賞也十分優(yōu)渥。除物質賞賜外,有才能的匠役甚至獲得破格提拔。據(jù)昭梿記載,乾隆時,“有繪士張宗蒼以山水擅長,仿北宋諸家無不畢肖。上嘉其藝,特賜工部主事,實為一時之盛。其他如陳孝泳、徐洋輩,皆以文學優(yōu)長,或賜舉人一體會試,或以外郡佐雜升用,亦各視其才具也”[11]。張宗蒼、陳孝泳、徐洋等人因在如意館出色的服務,竟被破格提拔進入仕途,可見皇帝并不將如意館人員作普通匠役看待?!肚迨犯濉芬灿涊d如意館“初類工匠,后漸用士流……與詞臣供奉體制不同,間賜出身官秩,皆出特賞”[12]。除賞賜外,乾隆年間如意館官員、匠役每日還可領用定額分例肉,是造辦處唯一受此待遇的作坊[13]。

嘉慶時,如意館仍是造辦處位列第一的首席作坊,有玉匠、牙匠、畫匠供職[14]。仁宗也常“賞如意館匠役等物件”[15],其中不乏“蜜漬荔枝”[16]等稀罕果品。

自嘉慶十一年始,以隨圍所得鹿肉等項賞給在京王公大臣成為定例[17],如意館亦在賞賜名單中。以嘉慶二十二年為例,內(nèi)務府奏請當年“由木蘭帶來鹿肉、鹿尾等項……謹將本年未經(jīng)隨圍在京王公滿漢文武大臣、呼圖克圖并造辦處如意館等處分別等第,酌擬賞賜數(shù)目分繕清單恭呈御覽……”,這份清單中,在眾親王、郡王領銜的王公大臣之后,“造辦處如意館(克爾森二條、鹿肋二塊、發(fā)爾什二塊、鹿肉條六十把)”亦列于賞賜名單中[18],并且是造辦處唯一得到恩賞的作坊。

道光朝以后,雖然木蘭秋狝廢止,年底分賞王公文武大臣等麅鹿等物的傳統(tǒng)卻保留下來并延續(xù)至清末。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朝賞賜清單中,“如意館畫工人”都赫然在列[19],是造辦處唯一受到賞賜的匠役。同治、光緒時“如意館畫士”還被授予官階,自二品至七品頂戴不等,俸祿優(yōu)渥甚至比肩乾隆盛世[20]。清末光緒、宣統(tǒng)朝檔案見有“造辦處如意館各作南匠役”之稱,而在造辦處錢糧工食銀兩清單中“如意館畫士”列于造辦處匠役名單之首,人數(shù)最多,待遇最高[21]。

正因為如意館及其匠役極受皇帝青睞和關注,在乾隆年間如意館作坊設立之初,其館舍就安置在皇帝起居、理政處附近,以便就近服務,接受皇帝的蒞臨、指導。清帝喜園居,紫禁城以外長居圓明園等御園。相應的,如意館作坊在圓明園和紫禁城內(nèi)都有館舍。

圓明園內(nèi)的如意館作坊,位于福園門內(nèi)東側,皇子所居之東四所以北的洞天深處東稍北[22],是一處小院落(圖1)[23](圖2)[24],懸掛有世宗御筆“如意館”匾額[25]。如意館所在的“洞天深處”景區(qū),向南直通福園門出入圓明園,向西與清帝園居聽政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勤政親賢”[26]毗鄰(圖3)[27],方便皇帝蒞臨。

圖1  圓明園洞天深處景區(qū)及如意館位置示意圖(乾隆時期)


圖2 圓明園洞天深處圖(乾隆九年)


圖3 圓明園洞天深處、勤政親賢等處航拍圖(1999年)


如意館位于紫禁城內(nèi)的館舍,最初設在內(nèi)庭西六宮之一的啟祥宮內(nèi),緊鄰皇帝起居、理政的養(yǎng)心殿(圖4)[28]?!秶[亭續(xù)錄》記載“如意館在啟祥宮南,館室數(shù)楹。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軸之諸匠皆在焉”[29],《清史稿》延用了這一說法[30],這也和《活計檔》中的記錄吻合:從乾隆元年開始,“啟祥宮”出現(xiàn)于《活計檔》的“如意館”“庫貯”“記事錄”等項記錄中,并在活計檔中一并入“如意館”立案,負責完成部分活計,是如意館在宮中的做活場所?!痘钣嫏n》中“如意館”“啟祥宮”皆指代如意館作坊。這種情形一直持續(xù)到嘉慶十八年。

圖4  啟祥宮、養(yǎng)心殿等處位置圖(乾隆十五年)


二、如意館遷出啟祥宮之文獻考證

嘉慶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總管內(nèi)務府呈報本年《十月分用過蘇拉數(shù)目清單》。這種清單原本極其平常,每月都會上奏,內(nèi)容無外乎呈報各宮殿、苑囿、皇家寺觀等處事務所用蘇拉數(shù)目,已成定例。由于內(nèi)務府運轉有序,宮中事務年年循例,歷年十月份清單所涉各處事務及所需蘇拉數(shù)目皆大同小異。然而,這份嘉慶十八年《十月分用過蘇拉數(shù)目清單》卻多出一則內(nèi)容:“造辦處來文:十月初一日,啟祥宮各作移至造辦處,用蘇拉六十名”[31]。這在以往從未有過,此后亦再未出現(xiàn),是一則非常罕見的記錄。從字面理解,應為嘉慶十八年十月初一日,如意館位于宮內(nèi)啟祥宮的各作坊[32]移至造辦處。由于記載簡略僅此一句,很難判斷這是一項臨時性的舉措還是一次永久性的遷離?嘉慶朝《起居注》《實錄》《上諭檔》《大清會典》,甚至《欽定內(nèi)務府現(xiàn)行則例·造辦處則例》亦未見相關記載。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帶著這一疑惑,筆者翻閱了《活計檔》中有關如意館及啟祥宮的記錄,并特別留意了嘉慶十八年前后的記載。

如前所述,從乾隆元年開始,造辦處下屬之作坊“如意館”的館舍所在,在圓明園者位于園內(nèi)如意館,在紫禁城者位于內(nèi)廷之啟祥宮。這兩處同為如意館所屬館舍,一年中其集中承辦活計的時段取決于皇帝的居止:當皇帝駐蹕圓明園或巡幸期間,所需活計“交如意館”在園中成做;而當皇帝居于皇宮時,所需活計則“交啟祥宮”在內(nèi)廷成做,如意館匠役攜活計亦隨駕遷徙?!痘钣嫏n》中圓明園之“如意館”、宮內(nèi)之“啟祥宮”所指皆為造辦處作坊“如意館”,只是稱呼上隨皇帝的行止而變換?;钣嫛敖蝗缫怵^”抑或“交啟祥宮”在《活計檔》中都有明確的記錄,從不混淆??v觀乾隆朝以及嘉慶十八年以前之檔案,一般每年開春至十月(或晚至十一月)間,皇帝多園居或巡幸,活計承辦單位為“如意館”;十月(或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間,皇帝居于宮內(nèi),承辦單位為“啟祥宮”。

具體到嘉慶十八年前后的活計檔,依照慣例,嘉慶十七年開春以后皇帝離宮園居,此后至當年十月二十三日以前如意館呈稿涉及的活計均“交如意館”成做;自十月二十四日至轉年嘉慶十八年正月,皇帝回宮居住,相關活計則“交啟祥宮”成辦。直至嘉慶十八年正月初四日“交御筆元旦、浴佛、萬壽心經(jīng)頭尾三分……傳旨:交啟祥宮繪畫……裱冊頁三冊,照例裝潢裱做……”[33],承辦單位還都是“啟祥宮”。然而,這則檔案卻是《活計檔》中啟祥宮成做活計的最后一條記載。此后,嘉慶帝先居圓明園,又至避暑山莊,再于九月十九日回鑾紫禁城[34],期間所有活計均沿舊例由“如意館”成辦,“啟祥宮”三字即使在皇帝九月回宮后在《活計檔》中亦再未出現(xiàn)過。

結合嘉慶十八年《十月分用過蘇拉數(shù)目清單》中“十月初一日,啟祥宮各作移至造辦處”一句及對《活計檔》的梳理,我們可以確定,嘉慶十八年十月初一日如意館在啟祥宮的作坊被永久性地遷出,移至造辦處。啟祥宮自此不再作為如意館的館舍使用。外遷至造辦處的作坊亦當沿用“如意館”之名。

三、如意館遷出啟祥宮與癸酉之變

啟祥宮自乾隆元年被辟為如意館在宮內(nèi)的作坊,一直沿用到嘉慶十八年,歷時七十八年,為何會在嘉慶十八年十月初一日一朝遷出?此事僅見于前述清單中一句話的簡略記錄,《活計檔》中竟只字未提,各類史料文獻中亦沒有記載此等微末小事。筆者推測,此事當與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眾攻入內(nèi)廷的“癸酉之變”有關。

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午時剛過,約兩百名天理教徒扮作商賈小販,分作兩隊從東華門、西華門攻入紫禁城,并由數(shù)名入教的太監(jiān)內(nèi)應、向導。西路人馬一路攻至隆宗門外與守軍展開激戰(zhàn),甚至有教徒攀垣將入養(yǎng)心門,險些攻入內(nèi)廷。最終,在皇次子綿寧(后來的道光帝)及諸王大臣的指揮圍剿下,攻入禁宮的天理教徒全數(shù)被擒獲、捕殺。這次事變史稱“禁門之變”[35]或“紫禁城之變”,又由于這一年是癸酉年,亦稱“癸酉之變”[36]。

“癸酉之變”后,清宮加強了戒備并添置了兵器。在舊有護衛(wèi)基礎上,紫禁城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神武門四座禁門另添設了火器營兵及上三旗護軍,景運門、隆宗門、蒼震門、啟祥門等四座進出內(nèi)廷的重要門戶亦添設了上三旗護軍,乾清門、內(nèi)左門、內(nèi)右門三處增添了侍衛(wèi),三所正門、順貞門、永康左門三處添設了內(nèi)務府護軍[37],負責嚴密稽查禁城出入人等,晝夜巡邏。此外,還在禁門外加固柵欄[38],紫禁城內(nèi)添設堆撥[39]。諸般防衛(wèi)措施在《活計檔》中也有所反映:嘉慶十八年十月十二日檔房過印文一件“……據(jù)三旗參領處報稱,查本旗驍騎營披甲人等在紫禁城內(nèi)東西進班堆撥共計三十處,內(nèi)二十七處因本月十五日賊匪進內(nèi)砍壞傷折應添黑鞘腰刀六十五把……鞍作呈稿”[40]。此“賊匪進內(nèi)”當指天理教眾攻入紫禁城之事,并因此要造辦處鞍作添置“黑鞘腰刀六十五把”;嘉慶十九年正月十七日堂抄“……上年十月間,景運門等八門新添兵丁七十名……請……做給(腰刀)……安(鞍)甲作呈稿”[41]。

除了加強武備外,清廷對宮內(nèi)供事人員也加強了管理。內(nèi)務府大臣需查核紫禁城內(nèi)各館供事人等腰牌,毋任弊混[42]。宮中服務匠役的管理亦趨嚴格。天理教眾當日就是假扮小販之流攻入紫禁城,這使得清廷對匠役尤其是來自民間的匠役也加強了戒備,盡量減少進匠活動。據(jù)總管內(nèi)務府奏報,十月間,除營造司修葺墻垣、掌關防管理內(nèi)管領事務處操辦祭祀外,內(nèi)務府其余各等處均無進匠修整活計事件[43];十一月,宮內(nèi)各處均無進匠修整活計事件[44]。對于必不可緩的進匠需求,嘉慶帝于十八年十月十四日下旨:“其工匠人役進內(nèi)當差應如何識認帶進之處,著內(nèi)務府大臣妥議辦理”[45]。隨后,十一月內(nèi)務府大臣具奏《宮內(nèi)進匠章程》,其主旨是,宮內(nèi)年例活計、歲修工程等項一概停止雇覓民匠、民夫,改為使用旗匠、工部官匠或營造司食糧匠,甚至調(diào)用造辦處占用匠役,以及內(nèi)務府領催、蘇拉、官匠、倉上人等。遇有大項工程不得不雇覓民匠時,須嚴密管理[46]。至于直接服務于皇室的造辦處匠役,皇帝往往有具體指示。如造辦處于十一月就“毓慶宮燈屏應否于二十五日隨鰲山進匠之處”請旨,皇帝下旨;“燈屏準隨鰲山進匠,人數(shù)務要減少”[47],盡量減少進入內(nèi)宮的匠役人數(shù),以策安全。十二月初十日又傳旨:“本月十五日糊飾養(yǎng)心殿東西佛堂窗牖不準進匠,著派造辦處營造司太監(jiān)進內(nèi)糊飾,如一日不完勻作二日”[48]。為防不測,寧可拖延工期,也不準匠役入養(yǎng)心殿。

在此背景下,如意館作坊及匠役自啟祥宮遷出便合乎情理了。啟祥宮位于內(nèi)廷西路,屬于西六宮之一,在皇帝居住的養(yǎng)心殿之西北,與之僅隔一條橫巷,有小門互通(圖4)。其緊鄰養(yǎng)心殿的地理位置,原本是便于皇帝時常駕幸、指導活計成做,便宜旨意通傳,而此時在清廷看來卻成為一處危險隱患所在。清廷在遇變之后加強了對宮內(nèi)匠役人等的管控,而啟祥宮內(nèi)各色匠役往來不斷,工具、物料頻繁進出必然給內(nèi)廷防務帶來不便。安全起見,啟祥宮內(nèi)的作坊自內(nèi)廷遷出至造辦處便勢在必行了。造辦處雖亦在紫禁城內(nèi),但位于外朝西路,在內(nèi)務府以北,慈寧花園以東,與乾清門廣場西側隆宗門尚有一段距離(圖5)[49],與內(nèi)廷間更有重重宮墻阻隔,距離養(yǎng)心殿內(nèi)的皇帝較遠,并且隆宗門處設有內(nèi)務府司員稽查出入,禁止造辦處及內(nèi)務府衙門閑雜人役在隆宗門外停留坐立[50]。如意館作坊搬遷至造辦處,既能繼續(xù)服務皇室,又不至影響內(nèi)廷防務,是種折中的處理辦法。于是,“癸酉之變”后僅半個月的十月初一日,如意館便從啟祥宮遷出了。

圖5  造辦處、養(yǎng)心殿等處位置圖(1930年)


“癸酉之變”后,清廷不僅加強了紫禁城的戒備,亦加強了圓明園等御園的防衛(wèi),增加官兵,添設堆撥[51],并命令訪查圓明園四面附近村莊煙戶、清河等處地方,以及香山藍靛廠等處,以防潛匿[52]。就如意館所受影響看,不僅其在宮內(nèi)的作坊被遷出啟祥宮,其在圓明園內(nèi)的作坊和人員亦加強了管控。嘉慶十八年“十一月初六日,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征(瑞) 奉旨:朕在園駐蹕之時,如遇有賞如意館匠役等物件,該匠役不必在內(nèi)謝恩,嗣后著常、征代奏,該匠役等著在門外謝恩。欽此。又奉旨:如意館現(xiàn)有后廊著改砌后簷墻,東邊隨墻門著添鎖鑰交呂進忠收管,俟有旨傳到如意館時再行開門。欽此。如意館呈稿”[53]。皇帝授意如意館匠役停止進內(nèi)謝恩,如意館后廊亦改砌后簷墻,通往園內(nèi)的隨墻門常閉并添鎖鑰著專人收管。這些舉措亦當出于安全考慮。圓明園的如意館及匠役尚且被皇帝“隔離”開來,剛剛發(fā)生變亂的紫禁城的如意館作坊被遷出內(nèi)廷更是不可避免、順理成章的事情。

除了館舍的遷移、匠役的管控,如意館太監(jiān)亦相應調(diào)整,十八年“十一月初九日總管太監(jiān)孫得祿口傳奉旨:如意館太監(jiān)李進得、朱玉著歸內(nèi)殿當差,嗣后如意館遇有差務著造辦處首領太監(jiān)承應”[54]。

以上所列皆是癸酉之變后清廷在宮禁、御園以及內(nèi)務府、造辦處乃至如意館的一系列舉措。

四、余論

綜上所述,如意館是清宮內(nèi)務府造辦處下屬的一處綜合性作坊,執(zhí)掌繪畫、裝裱以及玉器、象牙器、犀角器、竹木器等高檔工藝品成做,代表了清宮造辦處的最高工藝水平,常受到皇帝的特別關注甚至是蒞臨指導,匠役亦最受優(yōu)待。如意館作坊肇始于乾隆元年,彼時館舍有兩處,一處位于圓明園洞天深處如意館小院,一處位于紫禁城內(nèi)廷啟祥宮,皆鄰近皇帝起居理政處,以便就近服務。啟祥宮作為如意館作坊在內(nèi)廷的館舍長達七十八年之久,直到嘉慶十八年天理教癸酉之變后,為策安全,如意館作坊從內(nèi)廷啟祥宮遷出至外朝造辦處。同時,圓明園內(nèi)如意館也加強了管控。

癸酉之變后,清廷采取了一系列防衛(wèi)措施。紫禁城內(nèi)如意館作坊遷出啟祥宮,圓明園如意館匠役加強管控,以及《宮內(nèi)進匠章程》的制定,都是其中的一二舉措,反映了統(tǒng)治者對民匠甚至是民眾的疑慮和戒備。在這一心態(tài)影響下,但凡皇帝所到之處,民眾皆不得靠近。嘉慶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著鑾儀衛(wèi)裁去民校尉,改用旗校尉[55]。十九年三月,恰逢癸酉之變后首個耕籍禮,順天府奏準:“每逢皇上親行耕籍禮應用耆老農(nóng)夫,向系民夫充當,嗣后改用內(nèi)務府蘇拉六十名承應差務,以昭慎重,永為定例”[56]。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經(jīng)此巨變,統(tǒng)治者有如驚弓之鳥,對人民愈加戒備,防民如同防賊。清廷與民眾的隔閡、對立日益加重。

——————————

注釋:

[1] 萬依主編:《故宮辭典(增訂本)》頁258,北京:故宮出版社,2016年。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nèi)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1,《前言》頁1-2,人民出版社,2005年。

[3]“如意館裱作”、“如意館玉作”、“如意館刻字作”等名稱都曾出現(xiàn)在《活計檔》中,且與造辦處“(匣)裱作”、“(金)玉作”、“刻字作”等既不相同,亦不相統(tǒng)屬,而是屬于如意館下的二級作坊。

[4] 張學渝:《技藝與皇權:清宮造辦處的歷史研究》頁89,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

[5] a.雍正朝《活計檔》記載,四年六月十五日,造辦處收到雍正帝御筆“‘知魚’扁文一張(系如意館的)” (見《清宮內(nèi)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2,頁163);b. 雍正四年世宗作《知魚亭待月》中有“知魚亭畔觀魚躍”句(見《清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八·詩,葉二十三);c. 世宗《園景十二詠》有《金魚池》詩(見《清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六·詩,葉六);d.乾隆朝《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位于圓明園坦坦蕩蕩東北的知魚亭的匾額為雍正帝御書(見《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一,頁1342);e.《圓明園百景圖志》記“坦坦蕩蕩”俗稱“金魚池”(見《圓明園百景圖志》頁61)。結合以上五條記載,可推測雍正時期圓明園的知魚亭、如意館、金魚池(乾隆時期改建為“坦坦蕩蕩”)應為一組建筑群。

[6] 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據(jù)圓明園來帖內(nèi)稱,郎中海望奉旨:著照如意館內(nèi)陳設的一對書炕桌樣式尺寸做高麗木邊紫檀木心炕桌幾張,再比此尺寸收小些炕桌亦做幾張。欽此”(見《清宮內(nèi)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2,頁27)。結合上條小注中的文獻記載,金魚池景區(qū)如意館旁知魚亭懸掛有雍正帝御筆“知魚”匾額,是皇帝觀魚之處,附近的如意館陳設考究的“書炕桌”,顯然是皇家殿宇的陳設,而不是作坊的布置。更為重要的是,雍正時期《活計檔》雖兩度提及“如意館”,卻明顯不是作為承接活計的作坊使用的,乾隆元年后才開始以“如意館”作為作坊立檔。

[7] 如乾隆十五年三月,高宗曾傳旨“啟祥宮、咸安宮并造辦處于十三日俱搬往圓明園”,可見啟祥宮(即如意館,詳見下文)之于造辦處間的隸屬關系有時并不明確,見嵇若昕:《乾隆時期的如意館》,《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三期,頁135-136,2006年。

[8] 楊伯達:《清代畫院觀》,《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3期,頁66。

[9] (清)昭梿:《嘯亭雜錄》嘯亭續(xù)錄·卷一·如意館,清鈔本,未注葉碼。

[10] 圓明園管理處編:《圓明園百景圖志》頁292,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資料來源自: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檔》,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檔案史料·圓明園》(下冊),頁827-91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11] (清)昭梿:《嘯亭雜錄》嘯亭續(xù)錄卷一·如意館,清鈔本,未注葉碼。

[12] 趙爾巽等:《清史稿》(第四十六冊)卷五百四·列傳二百九十一·藝術三·唐岱,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3911頁。

[1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銷檔445-114奏為嚴查膳房九月分用過辦買肉斤銀兩數(shù)目等事折》,總管內(nèi)務府,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14] 嵇若昕:《乾隆時期的如意館》,《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三期,頁129,2006年。

[1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嘉慶十八年清檔》十一月初六日如意館呈稿,《內(nèi)務府活計檔》膠片5號,案卷2908號。

[16] 如嘉慶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諭旨:所有福建進呈蜜漬荔枝著在京按年例分賞……旋經(jīng)總管太監(jiān)常永貴發(fā)出四十一瓶,清單二件……”,在清單中,賞儀親王永璇等三位親王各二瓶,肅親王永錫、明亮、曹振鏞等十一人每人一瓶,汪廷珍等五人合共三瓶,如意館二瓶,西北兩路十九瓶。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銷檔495-056奏為遵旨分賞蜜漬荔枝事折》,英和(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嘉慶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17] 隨圍,指追隨皇帝至木蘭圍場行圍狩獵(即木蘭秋狝)?!凹螒c十一年十月十一日奉旨:圍上帶來鹿尾等項,隨圍王公大臣等業(yè)經(jīng)賞過不必再行賞給,只賞在京王公大臣等,所余鹿肉、鹿尾等項交膳房抵對錢糧使用,嗣后為例。欽此。欽遵”。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銷檔484-013奏呈遵旨擬賞本年未經(jīng)隨圍在京王公大臣等鹿肉等項數(shù)目清單折》,總管內(nèi)務府,嘉慶二十二年十月十三日。

[1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銷檔484-013奏呈遵旨擬賞本年未經(jīng)隨圍在京王公大臣等鹿肉等項數(shù)目清單折》,總管內(nèi)務府,嘉慶二十二年十月十三日。

[19] 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銷檔》597-001,609-349,641-195,659-267,663-230,671-163,675-121,679-126,783-197,902-349等,及《奏案》05-1065-073等。

[20] 李湜:《同治、光緒朝如意》,《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6期,頁101、102。

[2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案05-1070-015呈九月分用過錢糧工食銀兩并庫存金銀數(shù)目清單》,總管內(nèi)務府,宣統(tǒng)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22] 《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洞天深處在如意館西稍南”,見[清]英廉等:《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十二,葉二十八,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3] 圖片采自《洞天深處》,《圓明園》學刊第二期,1983年,第6頁。筆者對圖片作了修訂。

[24] 圖片采自圓明園管理處:《圓明園百景圖志》,第290頁,圖一。此為乾隆九年(1744年)如意館畫畫人唐岱、沈源所繪“洞天深處圖”。圖中黃線圈出的院落即為如意館。

[25] [清]英廉等:《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二,葉二十九,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此匾額為世宗御筆,雍正時期懸掛于金魚池(后來的坦坦蕩蕩景區(qū))之如意館,乾隆時期改掛在洞天深處景區(qū),并成為御用作坊如意館的匾額。

[26] 勤政親賢,圓明園四十景之一。西與正大光明殿毗連,為前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清帝在園內(nèi)聽政和處理日常政務之所,功能類似于紫禁城養(yǎng)心殿。參見《圓明園百景圖志》頁11。

[27] 圖片采自圓明園管理處:《圓明園百景圖志》附頁“圓明園遺址公園航拍圖(1999年)”。

[28] 圖片采自《乾隆京城全圖》(乾隆十五年),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29] [清]昭梿:《嘯亭雜錄》·嘯亭續(xù)錄·卷一,未注葉碼,清鈔本。啟祥宮南,指啟祥宮宮院內(nèi)的南部。

[30]《清史稿》記載:“設如意館于啟祥宮南,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裝潢帖軸皆在焉”。見趙爾巽等:《清史稿》(第四十六冊)卷五百四·列傳二百九十一·藝術三·唐岱,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3911頁。

[3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案05-0567-075呈十月用過蘇拉數(shù)目清單》,總管內(nèi)務府(關防衙門),嘉慶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32] “啟祥宮各作”應即如意館的各個二級作坊。至于啟祥宮內(nèi)是否還有如意館以外的其它作坊,目前并未見有檔案提及。

[3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嘉慶十八年清檔》三月二十七日如意館押帖,《內(nèi)務府活計檔》膠片4號,案卷2905號。

[34] 嘉慶十八年秋七月十八日,嘉慶帝按常年慣例,自圓明園啟鑾東巡,秋狝木蘭,并謁東陵。九月十九日還宮。見關文發(fā):《嘉慶帝》頁472、478,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35] 孫文范、馮士缽、于伯銘:《道光帝》頁35,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36] 關文發(fā):《嘉慶帝》頁474、475,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37] 《上諭檔》嘉慶十九年三月初四日。

[3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案05-0567-051奏為修理紫禁城外欄桿并午門大清門槍架估需銀兩事》,總管內(nèi)務府(英和等),嘉慶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3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案05-0567-047奏為擬紫禁城內(nèi)各門添設火器營兵丁撥給房間并安排氈棚事》,左翼前鋒統(tǒng)領永臶等,嘉慶十八年十一月初五日。堆撥,滿文為juce,又稱“堆鋪”“堆子”“朱車”,《清文總匯》載:堆子乃兵丁支更之處。見萬依主編:《故宮辭典(增訂本)》頁566、586,北京:故宮出版社,2016年。

[4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嘉慶十八年清檔》十月十二日印文,鞍作呈稿,《內(nèi)務府活計檔》膠片5號,案卷2908號。此處的“本月”當指嘉慶十八年九月。

[4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嘉慶十九年清檔》正月十七日堂抄,安(鞍)甲作呈稿,《內(nèi)務府活計檔》膠片5號,案卷2909號。

[42] 《清代歷朝起居注合集·清仁宗》卷十七·嘉慶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43] 此類進匠活動也僅限于少量必不可緩之事,如營造司負責的開砌保泰門北隨墻門口墻垣事,掌關防管理內(nèi)管領事務處負責的坤寧宮、欽安殿、天穹寶殿祭祀事宜等。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內(nèi)務府)奏銷檔462-058??偣軆?nèi)務府,嘉慶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4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內(nèi)務府)奏銷檔462-158??偣軆?nèi)務府,嘉慶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45] 《上諭檔》嘉慶十八年十月十四日。

[46] 故宮博物院編:《欽定內(nèi)務府則例二種》第二冊,海南出版社,2000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案05-0567-068》;《奏銷檔462-036》。

[4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嘉慶十八年清檔》十一月二十四日油木作、銅鋄作、匣裱作、燈裁作、金玉作、琺瑯作、檔房呈稿,《內(nèi)務府活計檔》膠片5號,案卷2908號。

[4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嘉慶十八年清檔》十二月初十日匣裱作呈稿,《內(nèi)務府活計檔》膠片5號,案卷2908號。

[49] 圖片采自《故宮博物院全圖》(1930年),轉引自宋旸:《未曾退色的光輝——易培基任上的故宮博物院》,《紫禁城》2005年第5期。筆者未能找到嘉慶十八年前后紫禁城平面圖,僅在1930年繪制的《故宮博物院全圖》上加以標注,示意造辦處、太極殿(啟祥宮舊址)、養(yǎng)心殿間的位置關系。從嘉慶時期至1930年間,這些殿宇的位置并沒有變化,作為參照圖是沒有問題的。

[50] 嘉慶十年奏準,“造辦處及內(nèi)務府衙門人役眾多,可以徑至隆宗門外。應令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每日各派司員二人,稽查出入,禁止閑雜人役,在門外停留坐立”,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卷四百五十九·兵部,葉八。

[51] 《上諭檔》嘉慶十九年正月初九日,二月初八日,三月十七日。

[52] 《大清仁宗?;实蹖嶄洝芳螒c十八年九月,卷二七四,葉四、五。

[5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嘉慶十八年清檔》十一月初六日如意館呈稿,《內(nèi)務府活計檔》膠片5號,案卷2908號。

[5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嘉慶十八年清檔》十一月初九日如意館呈稿,《內(nèi)務府活計檔》膠片5號,案卷2908號。

[5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第18冊,嘉慶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2、3條,第400—401頁。

[56]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欽定總管內(nèi)務府現(xiàn)行則例二種》頁302,??冢汉D铣霭嫔纾?000年。

劉凈賢,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研究館員,博士,主要從事清宮古籍與檔案的保管與研究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