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吟詩入樂,感受古詩詞的另一種美

“詩樂同體”是一項中華文化傳統(tǒng)。無詩已有歌,詩成附于歌,先秦詩文多以“歌”名。詩樂同體演化,慣于相互吸收和彼此塑形,古人早已將旋律、節(jié)奏(拍)、調式等音樂性內置于詩文的構造中。

“詩樂同體”是一項中華文化傳統(tǒng)。無詩已有歌,詩成附于歌,先秦詩文多以“歌”名。詩樂同體演化,慣于相互吸收和彼此塑形,古人早已將旋律、節(jié)奏(拍)、調式等音樂性內置于詩文的構造中。

9月7日,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兼職教授孫紅杰做客行知讀書會,以“吟詩入樂 傳唱經(jīng)典”為主題,引領讀者們踏上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孫紅杰講解不同詩詞的吟唱特點


“音樂和文學這兩個學科,成為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獨立學科之前,其實是不分家的,不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早期詩歌、音樂、舞蹈三門藝術原本是一個整體,只是后來伴隨近代的學科演進,逐漸分化成為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樣子,”孫紅杰介紹,從先秦詩文當中留下來的作品可以看出這一點,早期的詩文,基本上都以歌來命名。

比如二言體的古詩“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講的是先民的狩獵生活,“斷竹,續(xù)竹”是把竹子砍伐制成彈弓,先把它斬斷;“續(xù)竹”就是用皮筋一樣的東西接起來;“飛土”就是用土做的泥丸,泥彈子;“逐宍”就是射殺獵物。這首二言體的古詩,就是反映社會生活的,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彈歌》。

還有四言體先秦古辭《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諸多類似這樣反映先民生活的古詩詞,都是以歌命名。這也印證了“詩成附于歌”,它們原本就是一體。

詩句的字數(shù)則好比音樂中的節(jié)拍,句讀確定了整首作品的基本律動。“比如三言體《三字經(jīng)》‘人之初,性本善’,節(jié)奏變了,節(jié)拍也變了。這種字與字的組合方式,就是節(jié)拍和節(jié)奏,節(jié)奏之間的關系。因此,二言體、三言體、《詩經(jīng)》里面四言體,再后面五言古詩,再后面七言,代表了不同的節(jié)奏和節(jié)拍。 常規(guī)所說的四言兩頓,五言三頓,七言四頓,停頓就是節(jié)奏節(jié)拍的意思,節(jié)奏的因素,在詩文當中被內置了,綁定在詩里面的?!睂O紅杰說。

音樂性越強,詩文越美,反之亦然。當詩文需要配樂時,則此種語言早已衰落。音樂性是古詩文創(chuàng)作時的重要考量因素,其被預設于詩文中,可被發(fā)掘并激活。

如何彰顯古詩文的智性光澤與感性魅力?孫紅杰介紹了吟詩入樂這一途徑。詩樂相合,貴能從詩文內部發(fā)掘音樂性,并使之與詩文之語言/文學因素洽合,此即吟詩入樂,或稱入樂吟唱。

吟唱是古詩文的眾多口頭演繹方式之一,能有效兼顧詩文的語言性、音樂性、文學性,古詩文入樂吟唱貴在“以字行腔”。孫紅杰為讀者們播放了《行行重行行》《陋室銘》《歸去來兮辭》等古詩文的入樂吟唱版,詳細講解吟詩入樂如何兼顧詩文的語言性、音樂性、文學性。

推廣吟詩入樂有何意義?孫紅杰指出,漢語是“音形義”三位一體的語言,以之寫成的古詩文也兼有“音形義”三個維度,其“音”維,既包括古漢語的實際發(fā)音狀態(tài),也包括古詩文的口頭演繹傳統(tǒng)。相比“形、義”而言,“音”維的傳承更具難度。語音靈活易變,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且飄忽即逝,在“前留聲時代”無法被完好保存。

孫紅杰認為,遵循“以字行腔”的傳統(tǒng)聲樂法則,將“樂音注調”的旋律吟唱出來,激活“音”維,這是讓古詩文“活態(tài)化傳承”的有效途徑。吟詩入樂有著多樣的歌唱風格、多元的受眾群體、多彩的演繹形式,可以更好促進中華詩樂傳統(tǒng)的當代復興。

行知讀書會由寶山區(qū)大場鎮(zhèn)文化中心、閻華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場部主辦。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