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前世今生里的吐魯番葡萄

今年是絲路申遺成功十周年,澎湃新聞“文化中國行天山絲路”欄目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的支持下,近期陸續(xù)走訪新疆天山沿線的文化遺址,尋訪散落在絲路的人文藝術的點滴,見證西域之地的蒼莽與遼闊。

今年是絲路申遺成功十周年,澎湃新聞“文化中國行·天山絲路”欄目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的支持下,近期陸續(xù)走訪新疆天山沿線的文化遺址,尋訪散落在絲路的人文藝術的點滴,見證西域之地的蒼莽與遼闊。除系列視頻外,同時陸續(xù)刊發(fā)此次尋訪的筆記、速寫、水墨、攝影等,是為“天山散墨”。

本期所記為吐魯番葡萄溝往事及當?shù)匚奈锷⒂洝?/span>

《文化中國行·天山絲路》海報(點擊二維碼可進入專題),攝影:丁和  題字:顧村言 


遙遠的葡萄溝

吐魯番的葡萄就要熟了。

吐魯番的葡萄是世俗的,歡樂的,也是憂傷的。兒時聽關牧村《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醇而寬厚的嗓音,婉轉情深,漸行漸遠,背后又似有一種百回腸轉。

似乎七八年前,第一次到吐魯番,專門選了葡萄溝的一個莊園民宿入住。白天叫一輛車,被維族司機克熱木帶著,到處逛古跡,看文物,晚上則散漫閑行于葡萄溝的夜市與溪旁,隨意坐下,吃一串葡萄,點一瓶啤酒,來幾串燒烤,巴適,自在。

葡萄溝夜晚的涼風,是真舒服。

那是一種與吐魯番白日燥熱蒸騰完全不同的自在與清涼。那些天的葡萄溝,幾如夢境。記得偶遇且結識了幾位朋友,一起結伴到高昌故城、阿斯塔那……至今回憶起來,人影已不甚清晰,只有溪畔葡萄架上那輪月亮,大而圓,黃亮亮的。

離開吐魯番時,是個上午,克熱木說好了來接送車站,居然老早就過來,熱情地一定要先拉著到他家的院子摘葡萄,說是帶一些走。

那是一個很大的院落,一大半都被葡萄架占著,滿院細碎的陽光,空氣里滿是葡萄味兒。那些密密的盛夏果實,累累動人,約有食指大小,一粒粒緋紅剔透,圓潤,飽滿,摘一粒入口,脆嫩嫩的,漿汁即刻迸出,一種特有的鮮甜與香氣,瞬間彌漫了口腔。

那與市場上的葡萄完全是兩個味兒,摘了兩三串,克熱木嫌太少,非要把兩個包裝袋鼓鼓地裝滿才罷休。

葡萄太多了,回到民宿,想著分一些給結識不久的朋友們,卻還在睡著懶覺,遂將葡萄放在窗臺上,上了克熱木的車,走了。

歸程時做了一個夢:那些新摘的葡萄,散落了一地,還有,阿斯塔那的那些壁畫,也散落一地…………

吐魯番鋼筆速寫  顧村言


多年后的一個臺風夜,于江南偶遇吐魯番的朋友,在一處湖邊喝了不少花雕,幾乎一人一瓶,踉踉蹌蹌著,不知怎么說起那些葡萄,記起那個夢,孤坐于水邊,竟莫名其妙胡謅了一些句子,其中有:

記不清,遙遠的葡萄溝

遙遠的阿瓦爾古力

遺忘了的那個窗臺,那些新摘的葡萄

落滿了一地。

記不清,今夜

那些湖邊踉蹌里,一人一瓶的花雕。

《吐魯番的明珠熟了》局部   顧村言


《吐魯番的明珠熟了》局部  


吐魯番的葡萄就要熟了

再次來到吐魯番,幾乎忘了葡萄溝。

倒是在去交河故城的路上,已近黃昏,斜光里遠遠望見大片大片的葡萄園,恍若一片綠波,遠處的一處坡地,層層疊疊著蜂房狀的葡萄晾房,皆土黃色,如城堡然,映著高遠的藍天。

攝影家丁和高呼:停車停車!停車停車!

——他要去拍葡萄架上的那片晾房。

晾房是專門晾葡萄干的房子,似乎大多是土坯,在晾房的四面墻上,用土坯砌成鏤空的花孔墻,或方形,或十字形,利于通風,又避免陽光直射。葡萄在里面掛著,據(jù)說晾40天左右,就成了,無論是綠色的馬奶子、紅色的玫瑰香,還是紫色的巨峰,黑色的和田紅,皆作半透明狀,干韌綿軟,蜜甜鮮香。

黃昏之際,這樣大片的葡萄園,與如此多的晾房,確乎并不多見。

追光的攝影家不斷調整機位,在一片西瓜地里,就著遠處的葡萄架與晾房,攝影終于開張了——名曰《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丁和  攝影


丁和說這是此次“天山絲路行”的開張之作,也是那么多年心心念念需要補缺的一張,“已經記不清去過吐魯番多少次了。每次到吐魯番,一定會拍攝葡萄晾曬房,但之前總是因為天氣導致能見度不佳,拍出的照片都不夠滿意。這次終于如愿以償,拍到了《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黃昏光影里,葡萄園的葡萄一粒粒晶瑩著,透明著,沒忍住,摘了幾粒,入口其實只是淡淡的甜——攝影家的命名到底當不得真,這葡萄,其實還沒完全熟。

吐魯番的葡萄


何可一日無葡萄

大凡一地的風物之所以名聞天下,都是有其道理所在的。

新疆瓜果中,最著名的民諺是“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葉城的石榴頂呱呱”,吐魯番的葡萄排第一,只要看吐魯番博物館里一根約2300年前的葡萄藤(2003年出土于火焰山附近的洋海墓地),即可知名不虛傳。

最早以漢字文獻記錄西域栽培葡萄和以葡萄釀酒為漢武帝時期,《史記·大宛列傳》記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宛國所見:“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shù)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薄稘h書·西域傳》記載栽培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還有且末國、難兜國、罽賓國。

而這枝藤,以實物形式把有文字可載的中國葡萄史往前推前了數(shù)百年。

《最古葡萄藤》  顧村言 圖


葡萄藤躺在展廳的玻璃柜里的,深褐色,靜默著,約一米多長,藤上且有四五個芽節(jié),似乎仍在掙扎著冒出生機。

墓主人是車師人,之所以帶一枝葡萄藤入葬,大概是因為到另一個世界,若隨身帶一根葡萄藤,種植蔓生開來,即如擁有一處葡萄園吧。

對于車師人來說,何可一日無葡萄?

文獻里的車師人,面目其實是模糊的,然而這支最古葡萄藤,卻讓車師人瞬間鮮活起來。

同時讓車師古風宛然可觸的,還有博物館展廳里的兩件漢代車師男女木冠飾。 

車師木冠飾  漢代


木冠飾均出土于吐魯番火焰山附近的勝金店墓地,男冠以簿木板聚合而成,呈豎長的四方菱筒狀,上有小孔,或作纏繞頭發(fā)之用;女冠則為帽狀,兩側伸展開兩支長枝木,有點類于京劇中的雉尾——戲曲中凡頭上戴雉尾的,皆扮相英俊勇武,或周瑜,或穆桂英,一招一式,極是威風,不知是否淵源于此?

吐魯番博物館展出車師古冠飾的同時,且有人物服飾復原圖片,因不喜其僵板的風格,遂以戲曲人物的筆墨略寫此車師戴冠古風。

《車師古風·女冠者》其一  顧村言  圖 


《車師古風·男冠者》其二  顧村言  圖 


葡萄里的前世今生

除了最古葡萄藤,吐魯番出土的與葡萄相關的文物,名目繁多。

唐代的葡萄干、葡萄籽、租葡萄園契文書,魏晉時期的葡萄畫……火焰山附近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則有頭戴花冠,身穿寬袖曳地長裙供養(yǎng)人手托葡萄的圖像,葡萄枝葉蔓延,牽掛而下,讀之一片充盈甜美。

柏孜克里克第28窟托葡萄果盤的供養(yǎng)菩薩


唐代葡萄干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干枯著,堆于一處,與現(xiàn)在的葡萄干是單純果實不同的是,這些屬于文物的葡萄干與枝干相連,小而圓,不少露出葡萄籽,對比當下的葡萄,讓人想見千年前的晶瑩剔透。

唐代葡萄干  圖據(jù)《文物之聲》


唐代的葡萄其實是曝曬或蔓上干燥法制作,而現(xiàn)在吐魯番處處可見的葡萄晾房不過一百多年。《新疆通志?瓜果志》記有:“清道光十六年(1836)始,在葡萄園內空隙和住房頂上,用土坯砌成空隙的晾房掛葡萄。光緒二十年(1894),又將晾房改建到園外干燥通風的戈壁或山坡上,并逐步改為現(xiàn)有的晾房”。

葡萄園方面的文書,著名的有張元相與嚴茍仁租葡萄園契,其中,張元相葡萄園契年代約在麹氏高昌時期(501至640年),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墓,是一件當?shù)厝藦堅噘I葡萄園的契約,文字有不少漫漶處,但留下的九行文字可以清晰地看到,張買了葡萄園,不但要向賣方付“銀錢五十文”地價,還要承擔賣方“承官名役二畝”的勞役,可見當時吐魯番種植葡萄的普遍。

租葡萄園契文書   據(jù)吐魯番市博物館


還有葡萄的種植與酒類制作,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在吐魯番博物館收藏有阿斯塔那古墓2004年出土的《莊園生活圖》壁畫可以見出,畫幅長2.5米,約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除了莊園主的生活,尤可記者,是繪寫的1700年前葡萄種植及釀酒業(yè)場景,純民間畫風,與嘉峪關磚畫有相類處,稚拙粗獷,讀之真有田園之樂。

壁畫右側下方是一塊葡萄地,繪層層葡萄架,架上葡萄累累,墨書“蒲桃”二字。

《莊園生活圖》壁畫復制件右側局部  澎湃新聞 圖


《莊園生活圖》壁畫復制件中間局部  澎湃新聞 圖


《莊園生活圖》壁畫左側局部  澎湃新聞 圖


《莊園生活圖》壁畫左側的一些畫面則再現(xiàn)了葡萄釀酒的過程,有仆人舂米、葡萄榨汁、釀酒等場景。中間繪男女主人,且有騎馬者、駱駝、牛拉車,的是當時一個莊園主富足生活的寫實。

有意思的是,古埃及著名的卜塔?霍特普(Ptah-hotep)古墓中,曾發(fā)現(xiàn)了一幅距今更久遠的葡萄壁畫,清楚還原了當時埃及人種植、采摘和釀造葡萄酒的情景,此圖與《莊園生活圖》對比讀之,頗有意趣。

古埃及卜塔?霍特普(Ptah-hotep)古墓中的葡萄壁畫



2024年8月,上海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