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橘錄

橘錄 作者:宋·韓彥直


橘錄序[1]

  橘出溫郡[2]。最多種。柑乃其別種。柑自別為八種。橘又自別為十四種。橙子之屬類橘者。又自別為五種。合二十有七種。而乳柑推第一。故溫人謂乳柑為真柑。意謂他種皆若假設(shè)者。而獨真柑為柑耳。然橘也出蘇州[3]、臺州[4],西出荊州[5]。而南出閩、廣[6]數(shù)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與溫橘齒。矧敢與真柑爭高下耶。且溫四邑俱種柑。而出泥山[7]者又杰然推第一。泥山蓋平陽[8]一孤嶼。大都塊土。不過覆釜。其旁地廣袤只三、二里許。無連崗陰壑。非有佳風(fēng)氣之所淫漬郁烝。出三、二里外。其香味輒益遠益不逮。夫物理何可考耶。或曰。溫并海。地斥鹵[9]。宜橘與柑。而泥山特斥鹵佳處。物生其中。故獨與他異。予頗不然其說。夫姑蘇[10]、丹丘[11]與七閩[12]、兩廣[13]之地。往往多并海斥鹵。何獨溫。而又豈無三、二里得斥鹵佳處如泥山者。自屈原[14]、司馬遷[15]、李衡[16]、潘岳[17]、王羲之[18]、謝惠連[19]、韋應(yīng)物[20]輩。皆嘗言吳楚間出者。而未嘗及溫。溫最晚出。晚出而群橘盡廢。物之變化出沒。其浩不可靠如此。以予意之。溫之學(xué)者。繇晉唐[21]間未聞有杰然出而與天下敵者。至□國朝始盛。至于今日。尤號為文物極盛處。豈亦天地光華秀杰不沒之氣來鐘此土。其余英遺液猶被草衣。而泥山偶獨得其至美者耶。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見橘著花。然嘗從橘舟市橘。亦未見佳者。又安得所謂泥山者啖之。去年秋。把麾此來。得一親見花而再食其實。以為幸。獨故事太守不得出城從遠游。無因領(lǐng)客入泥山香林中。泛酒其下。而客乃有遺予泥山者。且曰橘之美當(dāng)不減荔子[22]。荔子今由譜。得與牡丹[23]、芍藥花譜[24]并行。而獨未有譜橘者。子愛橘甚。橘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辭。予因為之譜。且妄欲自附于歐陽公[25]、蔡公[26]之后。亦有以表見溫之學(xué)者。足以夸天下。而不獨在夫橘爾。淳熙五年[27]十月。延安[28]韓彥直[29]序。  --------------------------------------------------------------------------------

  橘錄卷上

  按開寶[30]中陳藏器[31]補神農(nóng)本草書[32]。柑類則有朱柑、乳柑、黃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產(chǎn)。實具數(shù)品。且增多其目。但名少異耳。凡圃之所植。柑比之橘才十之一二。大抵柑之植立甚難。灌溉鋤治少失時?;驓q寒霜雪頻作。柑之枝頭殆無生意。橘則猶故也。得非瓊杯玉[33]自昔易闕邪[34]。永嘉宰勾君燾[35]有詩聲。其詩曰。只須霜一顆。壓盡橘千奴。則黃柑位在陸吉上。不待辨[36]而知?! ≌娓蘙37]  真柑在品類中最貴可珍。其柯木與花實皆異凡木。木[38]多婆娑。葉則纖長茂密。濃陰滿地?;〞r韻特清遠。逮結(jié)實。顆皆圓正。膚理如澤蠟。始霜之旦。園丁采以獻。風(fēng)味照座。擘[39]之則香霧噀[40]人。北人未之識者。一見而知其為真柑矣。一名乳柑。謂其味之似乳酪。溫四邑之柑。推泥山為最。泥山地不彌一里。所產(chǎn)柑其大不七寸[41]圍[42]。皮薄而味珍。脈不粘瓣。食不留滓[43]。一顆之核才一二。間有全無者。南塘之柑。比年尤盛。太守[44]燕賞為秋日盛事。前太守參政李公賞柑之詩曰。忘機白鳥沖船過。堆案黃柑噀手香。侍郎曾公[45]之詞曰。滿樹葉繁枝重。綴青黃百千。皆佳句也。

  生枝柑

  生枝柑似真柑。色青而膚粗。形不圓。味似石榴[46]微酸。崔豹古今注[47]曰。甘[48]實形似石榴者為壺柑。疑此類是。鄉(xiāng)人以其耐久。留之枝間。俟其味變甘。帶葉而折。堆之盤俎。新美可愛。故命名生枝?! 『<t柑[49]  海紅柑顆極大。有及尺[50]以上圍者。皮厚而色紅。藏之久而味愈甘。木高二三[51]尺。有生數(shù)十顆者。枝重委地亦可愛。是柑可以致遠。今都下堆積道旁者。多此種。初因近海。故以海紅得名。

  洞庭柑[52]

  洞庭柑皮細而味美。比之他柑。韻稍不及。熟最早。藏之至來歲之春。其色如丹。鄉(xiāng)人謂其種自洞庭山[53]來。故以得名。東坡洞庭春色賦[54]有曰。命黃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還。翠勺銀罌。紫絡(luò)青綸。物固唯所用。醞釀得宜。真足以佐騷人之清興耳。  朱柑[55]

  朱柑類洞庭而大過之。色絕嫣紅。味多酸。以刀破之。漬以鹽。始可實。園丁云。他柑必接。唯[56]朱柑不用接而成。然鄉(xiāng)人不甚珍寵之。賓祭斥不用。

  金柑[57]  金柑在他柑特小。其大者如錢。小者如龍目。色似金。肌理細瑩。圓丹可玩。啖者不削去金衣,若用以漬蜜[58]尤佳。歐陽文忠公[59],《歸田錄》[60]載其香清味美,置之樽俎間,光彩灼爍如金彈丸。誠珍果也。都人初不甚貴,其后因溫成皇后好食之,由是價重京師。

  木柑  木柑,類洞庭,少不慧耳。膚理堅頑,瓣大而乏膏液[61],外強中干,故得名以木。

  甜柑

  甜柑,類洞庭,高大過之,每顆必八瓣,不待霜而黃,比之他柑加甜。柑林未熟之日,是柑最先摘,置之席間,青黃照人,長者先嘗之,子弟懷以歸,為親庭壽焉[62]。然是種不多見,治圃者植一株二株焉,故以少為貴。

  橙子[63]  橙子,木有刺,似朱欒而小。永嘉植之,不若古栝之盛,比年[64]始競有之。經(jīng)霜早黃,膚澤可愛,狀微有似真柑,但圓正細實非真柑。北人喜把玩之,香氣馥馥可以熏袖,可以芼鮮[65],可以漬蜜,真嘉實也。若真柑則無是二三者。人自珍之,得非瞭然在人耳目者,蓋真柑之細耶[66]!  --------------------------------------------------------------------------------

  卷中

  牛僧孺[67]《幽怪錄》[68]:有生異橘者,摘剖之,有四老人[69]焉,其一曰:“橘中之樂,不減商山[70],恨不能深根固蒂耳。”由是有“橘隱”名。楚屈原[71]作《離騷》[72],其《橘頌》[73]一章有曰:“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宋謝惠連[74]《橘賦》[75]亦曰:“園有嘉樹,橘柚煌煌?!笔且灾賹嵓盐铮羧怂鶒勰饺舸?。孔安國[76]曰:“小曰橘,大曰柚?!惫盵77]亦云:“柚似[78]橙而大于橘?!睖?zé)o柚而種橙者少,非土所宜也。《本草》[79]載,橘柚味辛,溫,無毒。主去胸中瘕熱,利水谷,止嘔咳。久服通神,輕身長年。陶隱居[80]云:“此言橘皮之功效若此,其實之味甘酸,食之多痰無益?!逼湔f為是。隱居[81]不敢輕注《本草》,蓋此類也。陳藏器[82]《補本草》謂;“橘之類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黃淡子。”今類見之。

  黃橘[83]

  黃橘,狀比之柑差扁[84]小,而香霧多于柑。歲雨旸以時。則肌充而味甘。其圍四寸。色方青黃時。風(fēng)味尤勝。過是則香氣少減。惟遇黃柑則避舍。置之海紅、生枝柑間。未知其孰后[85]先。名之曰千奴[86]。真屈稱也?! ∷賉87]

  塌橘狀大而褊[88]。其南枝之向陽者。外綠而心甚紅。經(jīng)春味極甘美。瓣大而多液。其種不常有。特橘之次也。

  包橘

  包橘取其累累然若包聚之義。是橘外薄內(nèi)盈。隔皮脈瓣可數(shù)。有一枝而生五、六顆者。懸之極可愛。然土膏而樹壯者多有之。不稱[奇][89]也。

  綿橘

  綿橘微小。極軟美可愛。故以名。圃中間見一、二樹。結(jié)子復(fù)稀。物以罕見為奇。此橘是也。

  沙橘

  沙橘取細而甘美之稱?;蛟环N之沙洲之上。地虛而宜于橘。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90]方言耳。

  荔枝橘

  荔枝橘多出于橫陽[91]。膚理皺密[92]類荔子。故以取名。橫陽與閩接軫。荔子[93]稱奇于閩。黃橘擅美于溫。故慕而名之。有言橘逾淮為枳[94]。植物豈能變哉。疑似之亂名多此類?! ≤洍l穿橘

  軟條穿橘。其干弱而條遠。結(jié)實頗大。皮色光澤。滋味有余。其心虛有瓣。如蓮子穿其中。蓋接橘之始。以枝之杪者為之。其體性終弱。不可以犯霜。不可以耐久。又名為女兒橘。

  油橘

  油橘皮似以[95]油飾之。中堅而外黑。蓋橘之若若柚者。擘之而不聞其香。食之而不可于口。是橘之仆奴也。  綠橘

  綠橘比他柑[96]微小。色紺碧可愛。不待霜。食之味已珍。留之枝間。色不盡變。隆冬采之。生意如新。橫陽人家時有之。不常見也。

  乳橘[97]

  乳橘狀似乳柑。且極甘芳得名[98]。又名[99]漳橘。其種自漳浦來。皮堅多。味絕酸。不與常橘齒。鄉(xiāng)人以其頗魁梧。時置之客間??芭c座梨相值耳。他日有以乳橘為真柑者。特[100]之似玉也。

  金橘[101]

  金橘生山徑間。比金柑更小。形色頗類。木高不及尺許。結(jié)實繁多。取者多至數(shù)升。肉瓣不可分。止一核。味不可食。惟宜植之欄檻中。園丁種之以鬻于市。亦名山金柑。周美成[102]詞有。露葉煙梢寒色重。攢星低映小珠簾。為是橘作。

  自然橘[103]

  自然橘謂以橘子下種。待其長。歷十年始作花結(jié)實。味甚美。由其本性自然。不雜之人為。故其味全。蓋他柑與橘必以柑淡子著土。俟其婆娑作樹。以枝接之。為柑為橘為多種。俱非天也。故是橘以自然名之。然十年之計。種之以木。今之辟圃者。多不年歲間。爬其膚以驗其枯榮。糞其本[104]以計其久近。誰能遲十年之久以收效耶。是橘名之曰自然。當(dāng)矣。接木之詳。見于下篇。

  早黃橘

  早黃橘著花結(jié)子比其類獨早。秋始半。其心已丹。千頭方酸。而早黃橘之微甘已回齒頰矣。王右軍帖[105]有曰。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豈是類邪[106]。  凍橘  凍橘。其顆如常橘之半。歲八月。人目[107]為小春。枝頭時作細白花。既而橘已黃。千林已盡。乃始傲然冰雪中。著子甚繁。春二、三月始采之。亦可愛。前輩詩有曰。梅柳攙先桃李晚。東風(fēng)元是一般春。此詩不獨詠桃李。物理皆然?! ≈鞕鑋108]

  朱欒顆圓實。皮粗瓣堅。味酸惡。不可食。其大有至尺三、四寸[109]圍者。摘之置幾案間。久則其臭如蘭。是品雖不足珍。然作花絕香。鄉(xiāng)人拾其英烝[110]香。取其核為種。析[111]其皮入藥。最有補于時。其詳具見下篇?! ∠銠鑋112]

  香欒大于朱欒。形圓色紅。芳馨可玩。

  香圓[113]

  香圓木似朱欒。葉尖長。枝間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長如瓜[114]。有及一尺四五寸[115]者。清香襲人。橫陽[116]多有之。土人[117]置之明窗凈幾間。頗可賞玩。酒闌[118]并刀破之。蓋不減新橙也。葉可以藥病。

  枸橘

  枸橘色青氣烈。小者似枳實[119]。大者似枳殼。能治逆氣、心胸痹痛[120]、中風(fēng)[121]便血。醫(yī)家多用之。

  --------------------------------------------------------------------------------  橘錄卷下

  種治[122]

  柑橘宜斥鹵之地。四邑皆距江海不十里。凡圃之近涂泥者。實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損。名曰涂柑。販而遠適者。遇涂柑則爭售。方種時。高者畦壟。溝而泄水。每株相去七、八尺[123]。歲四鋤之。[124]盡草。冬月以河泥壅其根。夏時更溉以糞壤。其葉沃而實繁者。斯為園丁之良。

  始栽[125]

  始取朱欒核洗凈。下肥土中。一年而長。名曰柑淡。其根[126]簇簇然。明年移而疏之。又一年木大如小兒之拳。遇春月乃接。取諸柑之佳與橘之美者。經(jīng)年向陽之枝以為貼。去地尺余。細鋸截之。剔其皮。兩枝對接。勿動搖其根。撥掬土實其中以防水。護其外。麻束之。緩急高下俱得所。以候地氣之應(yīng)。接樹之法。載之四時纂要[127]中。是蓋老圃者能之。工之良者揮斤之間。氣質(zhì)隨異。無不活者。過時而不接。則花實復(fù)為朱欒。人力之有參于造化每如此。

  培植

  樹高及二、三尺許。剪其最下命根。以瓦片抵之。安于土。雜以肥泥實筑之。始發(fā)生。命根不斷。則根迸于上[128]。中枝葉乃不茂盛。

  去病

  木之病有二。蘚與蠹[129]是也。樹稍[130]久。則枝干之上苔蘚生焉。一不去。則蔓衍日滋。木之膏液蔭蘚而不及木。故枝干老而枯。善圃者用鐵器時刮去之。刪其繁枝之不能華實者。以通風(fēng)日。以長新枝。木間時有蛀屑流出。則有蟲蠹之。相視其穴。以物鉤索之。則蟲無所容。仍以真杉木作釘窒其處。不然則木心受病。日以[131]枝葉自凋。異時作實。瓣間亦有蟲食。柑橘每先時而黃者。皆其受病于中。治之以早乃可。

  澆灌  圃中貴雨[132]以時。旱則堅苦而不長。雨則暴長而皮多圻[133]?;虬瓴粚嵍兜@丁溝以泄水。俾無浸其根。方亢陽[134]時。抱甕以潤之。糞壤[135]以培之。則無枯瘁之患。

  采摘[136]  歲當(dāng)重陽[137]。色未黃。有采之者。名曰摘青。舟載之江浙間。青柑固人所樂得。然采之不待其熟。巧于商者間或然爾。及經(jīng)霜之二、三夕。才盡剪。遇天氣晴霽[138]。數(shù)十輩為群。以小剪就枝間平蒂斷之。輕置筐中。護之必甚謹。懼其香霧之裂則易壞。霧之所漸者亦然。尤不便酒香。凡采者竟日不敢飲。

  收藏

  采藏之日。先凈掃一室。密糊之。勿使風(fēng)入。布稻蒿其間。堆柑橘于地上。屏遠酒氣。旬日一翻揀之。遇微損謂之點柑。即揀出。否則侵損附近者。屢汰去之。存而待賈者十之五六。人有掘地作坎。攀枝條之垂者。覆之以土。至明年盛夏時開取之。色味猶新。但傷動枝苗。次年不生耳。

  制治

  朱欒作花。比柑橘絕大而香。就樹采之。用箋香細作片。以錫為小甑。每入花一重。則實香一重。使花多于香。竅花甑[139]之旁以溜汗液。用器盛之。炊畢撤甑去花。以液浸香。明日再蒸。凡三換花。始暴干。入瓷器密盛之。他時焚之。如在柑林中。柑橘并金柑皆可切瓣勿離之。壓去核。漬之以蜜[140]。金柑著蜜尤勝他品。鄉(xiāng)人有用糖熬橘者。謂之藥橘。入箬[141]之灰于鼎間。色乃黑??梢詫⑦h。又橘微損。則去皮以肉瓣安灶間。用火熏之。曰熏柑。置之糖蜜中。味亦佳。

  入藥  橘皮最有益于藥。去盡脈[142]則為橘紅。青橘則為青皮[143]。皆藥之所須者。大抵橘皮性溫平下氣[144]。止蘊熱[145]。攻[146][147]。服久輕身。至橘子尤理腰膝。近時難得枳實。人多植枸橘于籬落間。收其實。剖干之。以之和藥。味與商州[148]之枳幾逼真矣。枸橘又未易多得。取朱欒之小者。半破之。日暴以為枳。異方醫(yī)者不能辨。用以治疾亦愈。藥貴于愈疾而已。孰辨其為真?zhèn)我?br />
  --------------------------------------------------------------------------------  校注后記  《百川學(xué)海》叢書名。宋咸淳(1261~1265)中左圭輯。凡十集,一百種。所收多唐宋人野史雜說。流傳較廣,當(dāng)時即經(jīng)雕版,是中國最早刻印的一部叢書。

  《說郛》筆記叢書。元末陶宗儀編。一百卷。原本已佚。近人據(jù)明抄本配齊,有涵芬樓排印本。系選輯漢魏至宋元的各種筆記匯編而成。于經(jīng)史諸子及詩話、文論等也有收入。采用之書達六百余種,其中少數(shù)作品世無傳本。又有一百二十卷本,為清陶珽所增訂,收書達一千多種,但錯誤較多。  --------------------------------------------------------------------------------

  「注釋」

  [1]缺序之版本有《說郛》、《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溫郡:即溫州府。唐置州,宋廢。今浙江永嘉縣,其舊治也。

  [3]蘇州:今江蘇吳縣治,宋為平江府。

  [4]臺州:唐置。今浙江臨海市,其舊治也?! 5]荊州:今湖北松滋至石首間的長江流域,北部兼有今荊門、當(dāng)陽等縣。

  [6]閩廣:今福建及廣東、廣西等省區(qū)。

  [7]泥山:宋置鎮(zhèn),屬平陽縣。今為浙江蒼南縣宜山鎮(zhèn)。

  [8]平陽:即今浙江平陽縣。

  [9]斥鹵:《說文》‘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斥鹵,謂堿地可煮鹽而不能耕種者也。(辭源)

  [10]姑蘇:蘇州市的別稱。因西南有姑蘇山得名?;蚍褐概f蘇州府全境。

  [11]丹丘:“楚辭”仍羽人與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注丹丘。海外神仙地。晝夜長明。(辭源)

  [12]七閩:古指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帶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后亦泛指福建省。

  [13]兩廣:地區(qū)名。廣東和廣西的合稱。宋分嶺南道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亦通稱“兩廣”。(辭海)

  [14]屈原:東周戰(zhàn)國楚人(約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別號靈均,又自云名正則。仕楚為三閭大夫。懷王重其才。靳尚輩譖而疏之。乃作離騷。冀王感悟。襄王時復(fù)用讒。謫原于江南。原作漁父諸篇以見志。橘頌大約作于公元前3世紀80年代前后。于5月5日自沉汩羅江而死。(辭源等)

  [15]司馬遷:漢人(約前145或前135--?)。字子長,生于龍門。嘗南游江淮,北涉汶泗。父談為太史公。遷繼父業(yè)?!?。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述橘之章有《蘇秦傳》、《貨殖列傳》,有“蜀漢江陵千樹橘?!似淙私耘c千戶候等?!?br />
  [16]李衡:字叔平,吳襄陽人。《襄陽耆舊傳》(東晉習(xí)鑿齒撰4世紀)有傳。

  [17]潘岳:晉中牟人(?--300年)。字安仁。美姿儀。為文詞藻絕麗。有述橘賦等數(shù)篇傳世?!堕e居賦》:“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長楊映沼。芳枳樹籬?!薄堕儋x并序》:“余齋前橘樹。冬夏再熟。聊為賦云爾?!薄扼腺x》等。

  [18]王羲之:晉人(321-379年)。字逸少。為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世稱王右軍。草隸為古今之冠。其《雜帖》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本洹?br />
  [19]謝惠連:南北朝宋陽夏人(394-430年)。有《橘賦》、《甘賦》傳世。

  [20]韋應(yīng)物:宋長安京兆人。貞元初,為蘇州刺史。有《答鄭騎曹求橘詩》:“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橘猶酸亦未黃。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br />
  [21]晉唐:朝代名。晉朝(265-420年),唐朝(618-907年)。

  [22]荔子:荔枝(Litchichinensis)之果實。無患子科。宋蔡襄撰有《荔枝譜》,論述福建荔枝的品種、產(chǎn)地及栽培、加工、貯藏等方法,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荔枝專書。成書于嘉祐四年(1059年)。在此之前,有宋初鄭熊的《廣中荔枝譜》,但書已失傳。韓所指荔枝譜為蔡襄之所作?! 23]牡丹:指宋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計三篇,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牡丹專著。

  [24]芍藥花譜:我國古代有關(guān)芍藥的專著,現(xiàn)存的有四種,(1)宋劉頒撰,也叫《維揚芍藥譜》,(2)宋王觀撰,也叫《揚州芍藥譜》,(3)宋孔武仲撰,(4)明高濂撰。

  [25]歐陽公:即歐陽修。宋廬陵人。字永叔。撰有新唐書及新五代史。

  [26]蔡公:指蔡襄。宋仙游(今福建仙游縣)人。字君謨。精于史事,文章精萃。小楷草書為當(dāng)時第一。撰有《荔枝譜》。

  [27]淳熙五年:即公元1178年。淳熙為宋孝宗年號(1174-1189)。

  [28]延安:今陜西延安市。

  [29]韓彥直:字子溫,延安府膚施縣(今陜西延安市)人(1131-1204?)。父世忠為宋著名抗金將領(lǐng)?!堕黉洝啡硐抵獪刂萑蝺?nèi)所撰,另著有《水心鏡》167卷。

  [30]開寶:宋太祖趙匡胤年號之一,公元968-976年間。

  [31]陳藏器:

  [32]補神農(nóng)本草書:一名《本草拾遺》,唐。陳藏器撰于8世紀上。原書佚。下列資料據(jù)重修政和證類本草卷23引:“橘柚本功。外中實冷。酸者聚痰。子非宜人。其類有朱柑、乳柑、黃柑、石柑、沙柑。橘類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黃淡子?!薄 33]:(jia)古代酒器。圓口平底,三足,有把手。

  [34]邪: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耶”字。

  [35]宰勾君燾:勾燾,宋人,永嘉縣令。宋史卷382有《勾濤傳》,勾燾與勾濤不知有何關(guān)系。

  [36]辨: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問”字。

  [37]真柑:乳柑,別稱柑(浙江溫州)、甌柑(溫州府志),學(xué)名CitrussuavissimaTanaka(陳嶸,1959)。也有認為即今之乳橘,黃巖俗稱時橘,杭州塘棲名為蜜橘,或名金錢蜜橘(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

  [38]木: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誤作“本”字。

  [39]擘:(bo)掰開?! 40]噀:(xun)含在口中噴出去。

  [41]不七寸: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六七寸”。

  [42]七寸圍:周長約21。5cm。

  [43]此句源自南北朝劉峻(461-521)《送橘啟》:“南中橙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fēng)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甘逾萍實。冷亞冰壺??梢匝瘛?梢云d鮮??梢詽n蜜。氈鄉(xiāng)之果。寧有此耶。”

  [44]太守:官名。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始稱州郡長官為太守,宋代改設(shè)知州,而習(xí)慣上仍以太守為別稱。

  [45]曾公:指曾逮,字仲躬,為詩人曾幾(陸游之師)之次子,隆興二年(1164)太常丞,后以右朝奉郎知溫州。其事跡附見于其父“曾幾傳”下,亦見宋史卷382。

  [46]石榴:石榴科果樹,學(xué)名Punicagranatum。

  [47]古今注:西晉崔豹撰(約公元三世紀末或稍后)?!熬硐虏菽镜诹庇小案蕦嵭稳缡裾撸^之壺柑。”

  [48]甘:校注?!墩f郛》、《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甘”字。

  [49]海紅柑:即今之甌柑,主產(chǎn)于溫州,又名春橘,或稱溫州柑(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其中對性狀的描述,除皮色紅與甌柑有不符外,其余完全與甌柑相吻合。

  [50]及尺:宋代1尺=30。72cm。

  [51]二三尺:61。4~92。2cm[52]洞庭柑:此品種性狀與光橘甚為一致,[53]洞庭山:在江蘇省吳縣西南,有東山、西山,產(chǎn)紅橘等。

  [54]洞庭春色賦:北宋蘇軾(1036-1101)作,中有“命黃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俱還。…翠勺銀罌。紫絡(luò)青綸?!?。

  [55]朱柑:即朱紅,又名大紅袍,古名朱柑,朱砂橘,主產(chǎn)于黃巖,與衢縣之衢橘,溫州之遲紅,為異名同物,同屬一個古老的柑橘種。栽培歷史與乳橘栽培起源相差不遠,亦有一千年以上,目前在黃巖、臨海等地仍有栽培。(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

  [56]唯:校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惟”字。

  [57]金柑:即金橘,或稱酸橘,古稱金柑,為金柑類與寬皮橘的屬間雜交種。(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別稱金彈(黃巖縣志,溫州志)、寧波金柑(日本)、Meiwakumquat(英)、學(xué)名Fortunellacrassifolia,Swingle。(陳嶸。1959。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p。566)

  [58]蜜: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誤作“密”字?! 59]歐陽文忠公:即歐陽修。

  [60]《歸田錄》:宋歐陽修撰,字永叔,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 61]液:校注?!墩f郛》本作“在”字,疑誤。

  [62]子弟懷以歸,為親庭壽焉:典出西晉。陳壽撰(二世紀下)《三國志》:“吳書陸績傳,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shù)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児虼鹪?。欲歸遺母。術(shù)大奇之?!薄 63]橙子:古名橙或橙子,或名黃柑,在開寶本草中有記之。(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

  [64]比年:近年,連年?! 65]熏袖。芼鮮:源出南北朝齊梁間人劉峻(461-521)《送橘啟》:“南中橙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fēng)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甘逾萍實。冷亞冰壺??梢匝瘛?梢云d鮮??梢詽n蜜。氈鄉(xiāng)之果。寧有此耶?!?br />
  [66]邪:校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耶”字。

  [67]牛僧孺:唐安定鶉觚(今甘肅靈臺)人,字思黯。

  [68]《幽怪錄》:傳奇集。唐牛僧孺作。原為十卷,或作十一卷,今存三十一篇。所作多怪異之事,是較早的傳奇小說專集。對后世影響較大。載:“有巴丘人,不知姓,家有橘園,生有兩大橘,剖開,每橘有二老叟,皆相對象戲?!?br />
  [69]四老人:指秦末隱居于商山的東園公、角里先生(角一作角)、綺里季、夏黃公,年皆八十余,時稱“商山四皓”。

  [70]商山:又名商阪,地肺山、楚山。在陜西商縣東南。地形險阻,景色幽勝?! 71]屈原:參見《橘錄》序注。

  [72]離騷:《楚辭》篇名。戰(zhàn)國楚人屈原作。

  [73]《橘頌》:《楚辭。九章》篇名。戰(zhàn)國楚人屈原作。通篇用四言與三言形式,與《九章》各篇句式不同。本篇以對橘的歌頌,自況堅貞,為托物寄興之作。近人都以為是屈原早期作品。  [74]謝惠連:將“序”注?! 75]橘賦:南北朝宋陽夏人謝惠連(394~430年)作。賦中有:“園有嘉樹。橘柚煌煌。圓丹可玩。清氣芬芳。受以玉盤。升君子堂。味既滋而事美。實厥包之最良?!?br />
  [76]孔安國:漢之大儒??鬃邮缹O。為“禹貢”作傳,中有:“小曰橘。大曰柚”句。

  [77]郭璞:郭璞注《山海經(jīng)》:“柚似橘而大也。皮厚味酸?!?br />
  [78]似:校注?!墩f郛》本作“以”字。

  [79]《本草》:書名。相傳為神農(nóng)所作。又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藥三百六十五味,分上中下三品,其書實始于后漢。中“上經(jīng)橘柚”,有橘錄節(jié)引句?! 80]陶隱居:即陶弘景。南北朝時秣陵人。字通明。著有《名醫(yī)別錄》。

  [81]隱居:即陶隱居。

  [82]陳藏器《補本草》:參見《橘錄》卷上注。

  [83]黃橘:即今之甌橘,一稱溫州土橘,古稱黃橘(橘綠),主產(chǎn)于溫州,為該橘區(qū)栽培最多的品種,在一千數(shù)百年的唐宋時代已有栽培,作為一個由來已久的古老品種,后因栽培既廣成為大宗土產(chǎn),更因栽培最多,因地而名,故稱溫州橘。(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樹資源——柑橘p。85)《圖經(jīng)本草》(北宋。蘇頌,1061)中有記載?! 84]扁: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匾”字?! 85]后:校注?!墩f郛》本缺“后”字。

  [86]千奴: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為“千奴千奴”。

  [87]塌橘:史料始見于唐。陳藏器撰《本草拾遺》(8世紀上),中有:“橘類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黃淡子?!?br />
  [88]褊: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匾”字。

  [89][奇]:校注。《說郛》、《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奇”字。

  [90]特: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缺“特”字。

  [91]橫陽:晉置始陽縣。復(fù)更名橫陽。隋省入永嘉。唐復(fù)置。吳越改名平陽。故城在今浙江平陽縣北。

  [92]密:校注?!墩f郛》本為“蜜”字。

  [93]荔子:見《橘錄序》注。

  [94]橘逾淮為枳:語源出《周禮。卷十一冬官考工記上》:“橘逾淮而北為枳?!说貧馊灰病?。

  [95]以:校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缺“以”字。

  [96]柑: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橘”字。

  [97]乳橘:見《本草拾遺》(唐。陳藏器。八世紀上)(葉,P20~21);《新唐書》(北宋。歐陽修等撰,1060):“臺州土貢乳橘。洪州土貢乳橘?!保ㄈ~,P185)。

  [98]得名: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故名”?! 99]又名: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又曰”。

  [100]:石之似玉者,亦作,又作武夫。

  [101]金橘:別稱山金柑、金豆(本草綱目)、Hongkongkumquat(英),學(xué)名FortunellahindsiiSwingle(陳嶸。1959。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p。567)。金橘,即金豆,一稱山金豆或山金柑,本省野生于黃巖、溫州一帶的山區(qū)。(黃巖柑桔研究所。1963。浙江果樹資料——柑桔p。108)。《列仙傳》(約三世紀):“穆天子會王母于瑤池。食白橘、金橘?!保ㄈ~,p。71)

  [102]周美成:即周邦彥,字子美,宋錢塘(杭州)人,為北宋大詞人。其詞集名《清真集》,未收此殘句。唐圭瑋編《全宋詞》,即據(jù)此補。

  [103]自然橘:韓彥直將此誤認為一個品種,實則為一種用種子繁殖的柑橘。(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樹資源——柑桔p。110)

  [104]本:校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木”字。

  [105]王右軍帖:王羲之(321~379年),有《雜帖》云:“奉橘三百枚,霜末降,未可多得,”句?! 106]邪:校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耶”字。

  [107]目:校注?!墩f郛》本作“曰”字。

  [108]朱欒:別稱酸欒(浙江溫州),學(xué)名Citrusaurantiumvar。decumanaBonav。(陳嶸。1959。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p。573)。

  [109]尺三四寸圍:約40~43厘米。

  [110]烝: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蒸”字。

  [111]析: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折”字。  [112]香欒:即今之扁果朱欒、或稱無刺朱欒、簡稱朱欒(黃巖柑桔研究所。1963。浙江果樹資源—柑桔p。54)。

  [113]香圓:別稱香櫞(廣東),即枸櫞(圖經(jīng)本草),Turunj。(梵),學(xué)名CitrusmedicaLinn(陳嶸。1959。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p。570)?!墩憬麡滟Y源—柑桔》一書也持此說。

  [114]瓜:校注?!墩f郛》本作“爪”字。

  [115]一尺四五寸:約合43~46厘米。  [116]橫陽:晉置始陽縣。復(fù)更名橫陽。隋省入永嘉。唐復(fù)置。吳越改名平陽。故城在今浙江平陽縣北。

  [117]土人:校注?!墩f郛》本為“士人”。

  [118]酒闌:灑后。

  [119]枳實:中藥名。蕓香普植物酸橙、香圓和枳等的未成熟果實。

  [120]痹痛:中醫(yī)中泛指邪氣閉阻肢體、經(jīng)絡(luò)、臟腑引起的多種疾病?! 121]中風(fēng):(1)人體為病邪所中,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fēng)、脈浮緩等感冒癥狀。(2)又稱“卒中”。

  [122]種治:平原地區(qū)的園地選擇,“橘錄”總結(jié)了當(dāng)時溫州橘農(nóng)的經(jīng)驗,記述于種治一節(jié)內(nèi),說明過去已有經(jīng)驗用海涂或江邊沖積地栽培柑橘,品質(zhì)良好,又耐貯藏運輸。(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樹資源——柑橘p。114)。

  [123]七八尺:約2。15~2。46米。宋代一尺合30。72厘米?! 124]:除草。

  [125]始栽:嫁接繁殖,是本省柑橘的大宗繁殖方法,已有很悠久的歷史,橘錄所載之法,目前,溫州的枝接方法尚類同于此亦是我省柑橘嫁接繁殖的技術(shù)基礎(chǔ)。(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樹資源——柑橘p。111)?! 126]根:根系。

  [127]四時纂要:書名。唐末或五代初期韓鄂(一作韓諤)撰。逐目列舉應(yīng)做農(nóng)事及其具體技術(shù)措施,近于農(nóng)家歷的性質(zhì)。

  [128]上:校注?!墩f郛》、《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土”字?! 129]蠹:此指天牛,本省自古已有捉蟲經(jīng)驗。(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樹資源——柑橘p。126)

  [130]稍:校注?!墩f郛》本作“梢”字。

  [131]以: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久”字。

  [132]:校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晴”字?! 133]圻:校注?!吨参锩麑崍D考長編》輯本作“坼”字。

  [134]亢陽:陽極盛的意思。也指久晴不雨,陽光熾盛。

  [135]糞壤:可作肥料的灰土?! 136]采摘:此節(jié)記載采摘時的注意事項目前多包括,惟對于禁飲(酒)一則在例外。(黃巖柑橘研究所。1963。浙江果樹資源——柑橘p。123)

  [137]重陽:節(jié)令名。農(nóng)歷九月九日。

  [138]晴霽:天氣放晴。

  [139]甑:古代蒸食炊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空格,置于鬲或上蒸煮,如同現(xiàn)代的蒸鍋。也有無底另外加箅的。

  [140]蜜:校注?!墩f郛》本作“密”字。

  [141]箬:筍皮。

  [142]脈:指橘絡(luò)。

  [143]青皮:中藥名。柑橘等未成熟的果皮或幼果。性溫,味苦辛,功能破氣、疏肝,主治肝氣郁結(jié)、胸肋脹痛,乳癰、疝氣等癥。

  [144]下氣:即降氣,“放屁”之雅稱。理氣法之一。是治療氣上逆的方法,適用于咳嗽、呃逆等癥。

  [145]蘊結(jié):郁結(jié)。

  [146]:校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輯本作“痰”字。

  [147]:病癥名。即瘧疾?! 148]商州:州名。今陜西省商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