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倫匯編皇極典帝紀(jì)部之1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帝紀(jì)部匯考一
  上古
盤古氏本紀(jì)
按五運歷年記元氣鴻蒙萌芽滋始遂分天地肇立
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
盤古
按劉恕外紀(jì)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而
庶類繁矣相傳首出御世者曰盤古氏又曰渾敦氏
天皇氏本紀(jì)
按史記補(bǔ)三皇本紀(jì)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頭淡
泊無所施為而俗自化木德王歲起攝提兄弟十二
人立各一萬八千歲


蓋天地初立神人首出行化故其年世長久也
 然言十二頭者非謂一人之身有十二頭蓋古質(zhì)
 比之鳥獸頭數(shù)故也
按劉恕外紀(jì)天皇氏一姓十二人繼盤古氏以治是
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
之所在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
重光元黓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
執(zhí)徐大荒落敦牂協(xié)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xiàn)
地皇氏本紀(jì)
按史記補(bǔ)三皇本紀(jì)地皇十一頭火德王一姓十一
人興于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
按劉恕外紀(jì)地皇氏一姓十一人繼天皇氏以治爰
定三辰是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
人皇氏本紀(jì)
按史記補(bǔ)三皇本紀(jì)人皇九頭乘云車駕六羽出谷
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
四萬五千六百年
按遁甲開山圖人皇生于刑馬山提地之國
按春秋命歷序人皇氏駕六蜚鹿政三百歲
按劉恕外紀(jì)人皇氏一姓九人繼地皇氏以治相厥
山川分為九區(qū)人居一方故又曰居方氏當(dāng)是時也
萬物群生淳風(fēng)沕穆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
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亦號九皇氏
  循蜚紀(jì)
巨靈氏(
按巨靈氏以下二十二氏所謂循蜚紀(jì)也相傳太古之始共有十紀(jì)一曰九頭二曰五龍
三曰攝提四曰合雒五曰連通六曰敘命七曰循蜚八曰因提九曰禪通十曰疏仡&#命以上六紀(jì)
無考循蜚因提禪通三紀(jì)所載自有巢燧人伏羲神農(nóng)外或云皆古侯國或云皆古天子荒遠(yuǎn)難稽
姑附于此其號循蜚者以其時德厚信立人循其化速若蜚也有號而無世)

按廣韻巨靈出于汾脽
按路史巨靈氏之在天下也握大象持化權(quán)唯無恒
處或云治蜀
句強(qiáng)氏
譙明氏
涿光氏
按路史譙明氏涿光氏
 伯益之書有譙明之山涿光之山而俱載于北經(jīng)
 譙明涿光信其為繼治者乃知邃古之事非必?zé)o
 傳特恨幽介弗之究爾
鉤陣氏
黃神氏
按路史黃神氏出天齊政


見春秋命歷&#云出天齊政則有官統(tǒng)故賈公
 彥云九頭紀(jì)時有臣無官人皇有輔佐燧人伏羲
 既有官則其間九皇六十四氏有官明矣
神氏
按路史人皇氏沒神次之出于長淮駕六蜚羊政
三百歲五葉千五百歲
犁靈氏
大騩氏
按路史大騩氏見于南密或曰泰塊一曰大隗


河南密縣有泰騩山記謂大騩氏之居即具茨
 也
鬼騩氏
按路史鬼騩氏


嵬及鬼騩皆古侯國和菟史云古有大嵬氏鬼
 嵬氏二國宜皆炎黃之代
弇茲氏
泰逢氏
冉相氏
按路史冉相氏得其環(huán)中以隨成與物無終無始無
幾無時
蓋盈氏
按路史蓋盈氏若水之間禺中之地有蓋盈之丘蓋
盈氏之虛也


若水之間地當(dāng)川蜀在西南方此禺中之名所
 為立
大敦氏
云陽氏
按路史云陽氏是為陽帝蓋處于沙亦著甘泉以故
黃帝以來大祀于甘泉
泰壹氏
按路史泰壹氏是為皇人開圖挺紀(jì)執(zhí)大同之制調(diào)
大鴻之氣正神明之位者也
空桑氏
按路史空桑氏以地紀(jì)
 空桑者兗鹵也其地廣絕高陽氏所嘗居皇甫謐
 所謂廣桑之野者或曰窮桑非也
神民氏
按路史神民氏天地開辟爰有神民民神異業(yè)精氣
通行都神民之丘一曰神皇氏駕六蜚鹿政三百歲
倚帝氏
按路史倚帝氏都倚帝山
次民氏
按路史次民氏是為次是民


洛書摘亡辟注以次是民為皇次屈非也
次是民沒六皇出天地易命以地紀(jì)穴處之世終矣
  因提紀(jì)
辰放氏(
按辰放氏以下十三氏所謂因提紀(jì)也因提者其世咸有制作俾后人可因以利時也有
 號有世)

按路史辰放氏是為皇次屈


宋均注春秋命歷敘云辰放皇次屈之名也
古初之人卉服蔽體次民氏沒辰放氏作時多陰風(fēng)
乃教民木茹皮以御風(fēng)霜绹發(fā)閐首以去靈雨而
人從之命之曰衣皮之人治三百有五十載
蜀山氏
按路史蜀之為國肇自人皇號蜀山氏蓋作于蜀
豗傀氏
按路史豗傀氏
 豗傀氏之跡學(xué)者必以不著每以屬之皇神農(nóng)后
 世遂謂神農(nóng)為豗傀氏失之
渾沌氏
按路史渾沌氏是為渾敦若至于所謂盤古氏異矣


盤古氏亦曰渾敦氏羅隱有渾敦氏施化之說
 謂盤古也
東戶氏
按子思子?xùn)|戶氏之熙載也紹荒屯遺美好垂精拱
默而九寰以承流當(dāng)是之時禽獸成群竹水遂長道
上顏行而不拾遺耕者余餼宿之隴首其歌樂而無
謠其哭哀而不聲皆至德之世也
皇覃氏
按路史皇覃氏一曰離光氏兌頭日角官天地府萬
物審乎&#假是故死生同兆而不可相陵治二百五
十載
啟統(tǒng)氏
按路史啟統(tǒng)氏
 別無考見獨起居舍人章衡運紹記若通載有之
 而乃序之尊盧氏之后觀衡自言歷觀四部古人
 圖箓其亦有所取矣
吉夷氏
幾蘧氏
按亢倉子幾蘧氏之御天下也不治而不亂天下之
人惟知母不知父鶉居飲而不求名譽(yù)晝則旅行
夜則類處及其死也&#舁風(fēng)化而已命之曰知生之

狶韋氏
按路史狶韋氏
 昔莊周吁道之大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可傳而不
 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而首言狶韋氏得之以挈天
 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此所謂神帝也傳者謂
 是文字之前帝者之號得道以馭群品提挈兩儀
 者也仲尼曰狶韋氏之囿黃帝之圃有虞氏之宮
 湯武之室曰囿曰圃曰宮曰室&#世薄也是則黃
 帝氏之前矣而或者疑即商之豕韋夫所謂挈天
 地者豈區(qū)區(qū)伯據(jù)之雄所能克哉且昔夫子嘗問
 于太史大弢柏常褰若狶韋矣豈亦商之豕韋哉
 今丹壺書繼諸幾蘧氏之后四世則古固有同名
 而同氏豈得謂其有一而廢一哉
有巢氏本紀(jì)
按古三墳書有巢氏生俾人居巢穴積鳥獸之肉聚
草木之實天下九頭咸歸有巢
按韓子五&#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
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gòu)水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
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按路史太古之民穴居而野處搏生而咀華與物相
友人無妎物之心而物亦無傷人之意逮乎后世人
氓機(jī)智而物始為敵爪牙角毒概不足以勝禽獸有
圣者作樓木而巢教之巢居以避之號大巢氏其為
民也登巢椓惰食鳥獸之肉若不能者飲其血
嘬其臑茹其皮毛未有火化捆橡栗以為食刻木結(jié)
繩以為政民之葬者猶未詳焉過者顙泚于是厚衣
之薪而瘞之不封不植也掩覆而已喪期無數(shù)也哀
除而已其政好生而惡殺節(jié)上而羨下天下之人歸
其義治三百余載
燧人氏本紀(jì)
按古三墳書燧人氏有巢子也生而神靈教人炮食
鉆木取火天下生靈尊事之始有日中之市交易其
物有傳教之臺有結(jié)繩之政
按韓子五&#篇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
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
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按劉恕外紀(jì)自有巢氏教民巢居然猶未知熟食也
有燧人氏作觀星辰而察五行知空有火麗木則明
于是&#木取火教民以烹飪而民利之故號燧人氏
以為燧者火之所生也乃別五木以改火順?biāo)臅r而
遂天之意由是火之功用洽矣有四佐曰明由必育
成博隕丘
容成氏
一作
庸成氏

按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容成氏之時道路雁行列處托嬰
兒于巢上置余糧于&#首虎豹可尾虺蛇可蹍而不
知其所由然
按路史庸成氏庸成者垣墉城郭也群玉之山平阿
無隘四徹中繩庸成氏之所守先王之冊府也冊府
所在庸成是立故號曰庸成氏方是時人結(jié)繩而用
之其民僮蒙莫知西東摩蜃蓐食而莫知其止息有
季子晝淫于市帝怒放之于西南
  禪通紀(jì)
史皇氏
按史皇氏以下十九世所謂禪通紀(jì)
也禪通者言禪讓之德通乎天道也

按春秋元命苞倉帝史皇氏名頡姓侯岡龍顏侈哆
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及受河圖綠字于是
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
川指掌而創(chuàng)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治
百有一十載都于陽武終葬衙之利鄉(xiāng)亭
按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史皇產(chǎn)而能書
按水經(jīng)注河圖玉版曰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
臨于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fù)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柏皇氏
按路史柏皇氏姓柏名芝是為皇柏


三墳書云伏羲上相共工下相皇柏妄也其失
 源于班固應(yīng)劭敘于伏羲之后故爾后世以為襲
 伏羲之號或云其佐皆失之
出摶日之陽駕六龍以木紀(jì)德為而不有應(yīng)而不求
立于正陽之南是為皇人山
中皇氏
按路史中皇氏封禪之帝也當(dāng)是時人結(jié)繩而用之


莊子云昔庸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皇氏當(dāng)是
 時人結(jié)繩而用之
居皇人山之西是為鄗山一曰中央氏
大庭氏
按路史大庭氏之膺箓也適有嘉瑞三辰增輝五鳳
異色都于曲阜治九十載以火為紀(jì)號曰炎帝
栗陸氏
按路史栗陸氏是為栗睦敖昏勤民愎諫自用于是
乎民始東里子者賢臣也諫不行而醳之栗陸氏
殺之天下叛之栗陸氏以亡
昆連氏
按路史昆連氏一曰厘連氏一曰厘蓄氏昆連者昏
晦之謂也


昆厘皆有&#意連蓄皆有積意
軒轅氏
按路史軒轅氏作于空桑之北紹物開智見轉(zhuǎn)風(fēng)之
蓬不已者于是作制乘車橫木為軒直木為轅故號
曰軒轅氏權(quán)畸羨審?fù)ㄈ谑巧盟姆椒ド饺°~以
為刀貨以衡域之輕重而天下治
赫蘇氏
按路史赫蘇氏是為赫胥


胥蘇也傳謂赫然之德為人胥附而號之
赫胥氏之治也尊民而重事方是之時人居不知所
為行不知所之鼓腹而游含哺而嬉晝而動夕而息
渴則求飲饑則求食莫知作善而作慝光曜赫奕而
隆名有不居九洛泰定爰脫灑于潛山葬朝陽
葛天氏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葛天氏之樂三人摻牛尾投足
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元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
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dá)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
萬物之極
按路史葛天者權(quán)天也爰擬旅穹作權(quán)象故以葛天
為號其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無
能名之封泰山興貨幣以制數(shù)會故沈滯通而天下

尊盧氏
按路史尊盧氏是為宗盧其立政也官天地府萬物
革天下之故惟以幣行無所甚親無所甚&#抱德?lián)P
和以順天下而世用寧焉治九十余載位嵹臺之陽
葬浮肺山之陰
祝誦氏
按路史祝誦氏一曰祝龢是為祝融氏未有嗜欲無
所造作師于廣壽以毓其德刑罰未施而民勸化三
綱正九疇序是以天下洽和萬物咸若于是聽弇州
之鳴鳥以為樂歌作樂屬續(xù)以通倫類諧神明而和
人聲是以耳目聰明血氣和平而壽命長移風(fēng)易俗
天下大治以火施化號赤帝都于會其治百年葬衡
山之陽
昊英氏
按商子畫策篇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殺獸人民少
而木獸多
有巢氏
按路史昔在上世人固多難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
則營窟夏則居曾巢未有火化搏獸而食鑿井而飲
秸以為蓐以辟其難而人說之使王天下號曰
有巢氏木處顛風(fēng)生燥圣人教之編槿而廬緝而
扉塓涂茨翳以違其高卑之患而違風(fēng)雨以其革有
巢之化故亦號有巢氏


外紀(jì)云非人皇后有巢氏也
龜龍效圖書文成而天下治其為政也授而弗惡
予而弗取故天下之民歸仁焉其末也有禮臣而貴
任之專而不享欲削之權(quán)懼而生變有巢氏遂亡
朱襄氏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fēng)而陽
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dá)作為五弦瑟以
采陰氣以定群生
陰康氏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昔陰康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
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
不達(dá)故作為舞以宣導(dǎo)之
按帝王統(tǒng)錄陰康之王次于葛天有襄陵之變始制

無懷氏
按漢書郊祀志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


鄭氏曰無懷氏古之王者在伏羲前
按路史無懷氏帝太昊之先其撫世也以道存生以
德安刑過而不悔當(dāng)而不愉當(dāng)世之人甘其食樂其
俗安其居而重其生形有動作心無好惡雞犬之音
相聞而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令之曰無懷氏之民世
用太平鳳凰降龜龍格風(fēng)雨節(jié)而寒暑時于是天下
益趨于文矣
太昊伏羲氏本紀(jì)
按易經(jīng)系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
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
遠(yuǎn)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
之情作結(jié)繩而為網(wǎng)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按史記補(bǔ)三皇本紀(jì)太&#庖犧氏風(fēng)姓代燧人氏繼
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
紀(jì)蛇身人首有圣德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始制嫁
娶以儷皮為禮結(jié)網(wǎng)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yǎng)犧
牲以充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紀(jì)官號曰龍師
作二十五弦之琴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稱帝出乎震
月令孟春其帝太&#是也都于陳東封泰山立一十
一年崩其后裔當(dāng)春秋時有任宿須句顓臾皆風(fēng)姓
之裔也
按古三墳書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風(fēng)而生故風(fēng)姓命
臣飛龍氏造六書命臣潛龍氏作甲歷伏制犧牛冶
金成器教民炮食易九頭為九牧因尊事為禮儀因
龍出而紀(jì)官因鳳來而作樂命降龍氏倡率萬民命
水龍氏平治水土命火龍氏炮治器用因居方而置
城郭天下之民號曰天皇太昊伏犧
按禮含文嘉伏羲德洽上下天應(yīng)以鳥獸文章地應(yīng)
以河圖洛書乃則象而作易
按白虎通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jì)民人但知其母不
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臥之起之吁吁饑
即求食飽即棄余茹毛飲血而衣皮葦于是伏羲因
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道以治天下天下伏而化之故
謂之伏羲
女媧氏本紀(jì)
按史記補(bǔ)三皇本紀(jì)女媧氏亦風(fēng)姓蛇身人首有神
圣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無革造惟作笙簧故
易不載不承五運一曰女媧亦木德王蓋宓犧之后
已經(jīng)數(shù)世金木輪環(huán)周而復(fù)始特舉女媧以其功高
而充三皇故頻木王也當(dāng)其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
任智刑以強(qiáng)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zhàn)不勝
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
色石以補(bǔ)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以
濟(jì)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舊物女媧氏沒神農(nóng)氏

按淮南子覽冥訓(xùn)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
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
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bǔ)蒼天斷
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jì)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蒼天補(bǔ)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
州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陰陽之所
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當(dāng)此之時臥倨倨興眄眄一自以為馬一自以為牛
其行蹎蹎其視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智所由生浮
游不知所來魍魎不知所往當(dāng)此之時禽獸蝮蛇無
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無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
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被后世光輝重萬物乘雷車
服駕應(yīng)龍驂青&#援絕瑞席蘿圖黃云絡(luò)前白螭后
奔蛇浮游消搖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靈門宓穆休
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揚其聲隱真人之道
以從天地之固然何則道德上通而智故消滅也伏
戲女媧不設(shè)法度而以至德遺于后世何則至虛無
純一而不喋苛事也
按風(fēng)俗通女媧禱祠神祗而為女媒因置昏姻
按帝系譜女媧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
命圣氏為班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樂
按路史女皇氏媧太昊氏之女弟出于承匡生而
神靈太昊氏衰共工惟始作亂振滔洪水以禍天下
隳天綱絕地紀(jì)覆中冀人不堪命于是女皇氏役其
神力以與共工氏較滅共工氏而遷之然后四極正
冀州寧地平天成萬民復(fù)生媧乃立號曰女皇氏
治于中皇山之原繼興于麗承庖制度襲木勝主于
東方用五弦之瑟于澤丘動陰聲極其數(shù)而為五十
弦以交天侑神聽之悲不能克乃破為二十五弦以
抑其情具二均聲樂成而天下幽微無不得其理治
百有三十載而落
炎帝神農(nóng)氏本紀(jì)
按易經(jīng)系辭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
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巿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按史記補(bǔ)三皇本紀(jì)炎帝神農(nóng)氏姜姓母曰女登有
媧氏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
于姜水因以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始教
耕故號神農(nóng)氏于是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
草始有醫(yī)藥又作五弦之瑟遂重八卦為六十四爻
初都陳后居曲阜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長沙神農(nóng)本
起烈山故左氏稱烈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厲山氏禮
曰厲山氏之有天下是也神農(nóng)納奔水氏之女曰聽
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
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
按春秋元命苞神農(nóng)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
朝而齒具三歲而知稼穡般戲之事
按春秋命歷序神農(nóng)始立地形甄度四海遠(yuǎn)近山川
休藪所至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二萬里
按禮含文嘉神農(nóng)就田作耒耜天應(yīng)以嘉谷地應(yīng)以
醴泉
按尸子神農(nóng)理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行雨旬為谷
雨旬五日為時雨正四時之制萬物咸利故謂之神
按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神農(nóng)之治天下也神不馳于&#中
智不出于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谷蕃植
春生更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xì)q終獻(xiàn)功以時嘗谷
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蓋而無四方風(fēng)雨不能襲寒
暑不能傷遷延而入之養(yǎng)民以公其民樸重端&#不
忿爭而財足不勞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資而與之和
同是故威厲而不殺刑錯而不用法省而不煩故其
化如神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xí)D谷西至三
危莫不聽從當(dāng)此之時法寬刑緩囹圄空虛而天下
一俗莫懷奸心
齊俗訓(xùn)神農(nóng)之法曰丈夫丁壯而不耕天下有受其
饑者婦人當(dāng)年而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
妻親織以為天下先其導(dǎo)民也不貴難得之貨不器
無用之物是故其耕不強(qiáng)者無以養(yǎng)生其織不強(qiáng)者
無以掩形有余不足各歸其身衣食饒溢奸邪不生
安樂無事而天下均平
修務(wù)訓(xùn)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裸蠪之肉
時多疾病毒傷之害于是神農(nóng)乃始教民播植五谷
相土地宜燥濕肥磽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
苦令民知所避就當(dāng)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按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nóng)人民眾
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nóng)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農(nóng)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nóng)
按劉恕外紀(jì)炎帝之世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其
臣箕文諫而被殺炎帝益修厥德夙沙氏之民自攻
其君而來歸其地
按鄭樵通志三皇紀(jì)炎帝神農(nóng)氏起于烈山亦曰烈
山氏亦曰連山氏亦曰伊耆氏亦曰大庭氏亦曰魁
隗氏亦曰人皇少典之元子其母曰女登有蟜氏之
女也以火德王天下故為炎帝作都于陳后徙魯以
火紀(jì)官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秋官為西火冬官
為北火中官為中火樂曰下謀或曰扶持
帝臨魁本紀(jì)
按通鑒前編炎帝神農(nóng)氏子帝臨魁在位八十年崩
子承踐位
帝承本紀(jì)
按通鑒前編帝承在位六十年崩子明踐位
帝明本紀(jì)
按通鑒前編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崩子宜踐位
帝宜本紀(jì)
按通鑒前編帝宜在位四十五年崩子來踐位
帝來本紀(jì)
按通鑒前編帝來在位四十八年崩子里踐位
帝里本紀(jì)
按通鑒前編帝里在位四十二年崩曾孫榆罔踐位
按劉恕外紀(jì)帝里生節(jié)莖節(jié)莖生克及戲節(jié)莖及克
戲皆不得承帝位克生子榆罔帝里崩榆罔嗣位
帝榆罔本紀(jì)
按通鑒前編帝榆罔在位五十五年廢姜氏遂亡有
熊氏繼世而立
按劉恕外紀(jì)榆罔帝里之曾孫也居于空桑為政束
急務(wù)乘人而斗其捷于是諸侯貳其臣蚩尤作亂
帝遜居于涿鹿有熊國君曰公孫軒轅實懋圣德諸
侯歸之帝立五十五年諸侯尊軒轅為天子降封帝
于潞神農(nóng)氏遂亡(
按外紀(jì)又云炎帝別子曰柱有圣德佐帝播種百谷后世德之祀以
 為稷有子慶甲或云嘗嗣炎帝事無確據(jù)附此備考)

  疏仡紀(jì)
黃帝軒轅氏本紀(jì)(
按自黃帝以迄于周所謂疏仡紀(jì)也疏以知遠(yuǎn)仡以審斷仁義道德
 之所用也)

按史記五帝本紀(jì)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
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
明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
神農(nóng)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xí)用干戈以征不享諸
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
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
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
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
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
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nóng)氏是為黃帝天
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
嘗寧居?xùn)|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
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
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wèi)官名皆以
云命為云師置左右大監(jiān)監(jiān)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
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fēng)后力牧
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jì)幽明之占死生之說
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
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jié)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
四人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
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元
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黃
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
按文子精誠篇黃帝治天下調(diào)日月之行治陰陽之
氣節(jié)四時之度正律歷之?dāng)?shù)別男女明上下使強(qiáng)不
掩弱眾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歲時熟而不兇百官
正而無私上下調(diào)而無尤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
不阿田者讓畔道不拾遺巿不預(yù)賈故于此時日月
星辰不失其行風(fēng)雨時節(jié)五谷豐昌鳳皇翔于庭麒
麟游于郊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黃帝令伶?zhèn)愖鳛槁闪鎮(zhèn)愖源?br />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竅
厚鈞者斷兩節(jié)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
之宮次日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皇
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此黃鐘
之宮適合黃鐘之宮皆可以生之故曰黃鐘之宮律
呂之本黃帝又命伶?zhèn)惻c榮將鑄十二鐘以和五音
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
之曰咸池
按竹書紀(jì)年黃帝軒轅氏


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斗樞星光照郊野感而
 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壽丘弱而能言龍顏有圣
 德劾百神朝而使之應(yīng)龍攻蚩尤戰(zhàn)虎豹熊羆四
 獸之力以女魃止淫雨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
 畢臻有屈軼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則草指之是
 以佞人不敢進(jìn)
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二十年景云見以云紀(jì)官
 有景云之瑞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兩
 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黃色以天清明時見
 于攝提名曰景星帝黃服齋于中宮坐于元扈洛
 水之上有鳳凰集不食生蟲不履生草或止帝之
 東園或巢于阿閣或鳴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
 麒麟在囿神鳥來儀有大螻如羊大螾如虹帝以
 土氣勝遂以土德王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于洛水
 庚申天霧三日三夜晝昏帝問天老力牧容成曰
 于公何如天老曰臣聞之國安其主好文則鳳凰
 居之國亂其主好武則鳳凰去之今鳳凰翔于東
 郊而樂之其鳴音中夷則與天相副以是觀之天
 有嚴(yán)教以賜帝帝勿犯也召史卜之龜燋史曰臣
 不能占也其問之圣人帝曰已問天老力牧容成
 矣史北面再拜曰龜不違圣智故燋霧既降游于
 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
 七夜魚流于海得圖書焉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
 文篆字以授軒轅接萬神于明庭今塞門谷口是
 也
五十九年貫&#氏來賓長股氏來賓
七十七年昌意降居若水產(chǎn)帝干荒
一百年地裂帝陟
 帝以土德王應(yīng)地裂而陟葬群臣有左徹者感思
 帝德取衣冠幾杖而廟饗之諸侯大夫歲時朝焉
按古今注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
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
帝位故后常建焉
按劉恕外紀(jì)三皇紀(jì)黃帝立占天官始受河圖得其
五要乃設(shè)靈臺立五官以敘五事命鬼臾蓲占星斗
苞授規(guī)正日月星辰之象于是乎有星官之書命羲
和占日常儀占月車區(qū)占風(fēng)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
斗綱所建于是始作甲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謂之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謂之枝枝干
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納音命容成作蓋天以象周
天之形綜六術(shù)以定氣運因問于鬼臾蓲曰上下周
紀(jì)其可數(shù)乎對曰天以六節(jié)地以五制用天氣者六
期為備終地紀(jì)者五歲為周五六合者歲三千七百
二十氣為一紀(jì)六十歲千四百四十氣為一周太過
不及斯以見矣乃因五量治五氣起消息察發(fā)斂以
作調(diào)歷歲紀(jì)甲寅日紀(jì)甲子而時節(jié)定是歲己酉朔
旦日南至而獲神策得寶鼎冕服問于鬼臾蓲對曰
是謂得天之紀(jì)終而復(fù)始乃迎日推策造十六神歷
積余分以置閏配甲子而設(shè)蔀于是時惠而辰從矣
命隸首作算數(shù)以率其羨要其會而律度量衡由是
而成焉作冕垂旒充纊為元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
色旁觀翚翟草木之華乃染五采為文章以表貴賤
于是袞冕衣裳之制興命寧封為陶正赤將為木正
以利器用作杵臼而谷粟始鑿作釜而民始粥作
甑而民始飯以烹以炰以為醴酪澤有橋梁行有屨
履死有棺槨而天下利矣揮作弓夷牟作矢以威天
下岐伯作鼓吹鐃角靈鞞神鉦以揚德建武命共鼓
化狐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jì)不通邑夷法斗之周
旋魁方杓直以攜龍角作大輅以行四方由是車制
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yuǎn)而天下利矣帝廣宮室之制
遂作合宮祀上帝接萬靈布政教焉范金為貨制金
刀立五幣設(shè)九棘之利為輕重之法以制國用而貨
幣行矣作內(nèi)經(jīng)帝以人之生也負(fù)陰而抱陽食味而
被色寒暑蕩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內(nèi)夭昏兇札君民
代有乃上窮下際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jì)陰陽咨
于岐伯而作內(nèi)經(jīng)復(fù)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
脈巫彭桐君處方餌而人得以盡年命元妃西陵氏
教民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元妃始教民育蠶治
絲繭以共衣服而天下無皴瘃之患后世祀為先蠶
帝采首山之銅鑄三鼎于荊山之陽八月既望鼎成
帝崩在位百年百十有一歲葬橋山子元囂立是為
少昊金天氏
按鄭樵通志三皇紀(jì)黃帝旁行海內(nèi)方制萬里畫野
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qū)以分星次經(jīng)土設(shè)井以塞爭
端立步制畝以均不足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
八宅同井而飲存亡更守男女交姻有無相貸疾病
相扶風(fēng)俗可同生產(chǎn)可一性情可親井一為鄰鄰三
為朋朋三為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
為州分于井而計于州則地著而數(shù)詳民不習(xí)偽官
不懷私城郭不閉見利不爭風(fēng)雨時若五谷豐登人
無夭枉物無疵厲鷙鳥不妄搏獸不妄噬遠(yuǎn)方之人
罔不來享
少昊金天氏本紀(jì)
按劉恕外紀(jì)五帝紀(jì)少昊金天氏名摯姓己黃帝之
子元囂也母曰嫘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渚之祥而
生帝黃帝之世降居江水邑于窮桑故號窮桑氏國
于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
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少昊之立也鳳鳥適
至因以鳥紀(jì)官鳳鳥氏歷正也元鳥氏司分者也伯
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
祝鳩氏司徒也雎鳩氏司馬也鸤鳩氏司空也爽鳩
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
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nóng)正扈民
無淫者也帝之御世也諸福之物畢至爰書鸞鳳立
建鼓制浮磬以通山川之氣作大淵之樂以諧人神
和上下是曰大淵少昊氏衰九黎亂德天下之人相
懼以神相感以怪家為巫史民瀆于祀災(zāi)禍薦至帝
崩在位八十四年壽一百歲葬于云陽故后世又曰
云陽氏兄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
帝顓頊高陽氏本紀(jì)
按史記五帝本紀(jì)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
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yǎng)材以任地載時
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北
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東至于蟠木動
靜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帝顓頊生子
曰窮蟬顓頊崩而元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按漢書郊祀志少昊之衰九黎亂德民神雜擾不可
放物家為巫史享祀無度黷齊明而神弗蠲嘉生不
降禍災(zāi)薦臻莫盡其氣顓頊?zhǔn)苤嗣险厮咎?br />屬神命火正黎司地目屬民使復(fù)舊常亡相侵黷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
登為帝惟天之合正風(fēng)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帝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fēng)之音命之曰承
云以祭上帝乃令&#先為樂倡&#乃偃浸以其尾鼓
其腹其音英
按竹書紀(jì)年帝顓頊高陽氏


母曰女樞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于幽房
 之宮生顓頊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生十年而
 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
元年帝即位居濮
十三年初作歷象
二十一年作承云之樂
三十年帝產(chǎn)伯鯀居天穆之陽
七十八年帝陟術(shù)器作亂辛侯滅之
按劉恕外紀(jì)五帝紀(jì)帝顓頊作歷以孟春之月為元
是歲正月朔旦立春五星會于天歷營室冰凍始泮
蟄蟲始發(fā)雞始三號天曰作時地曰作昌人曰作樂
鳥獸萬物莫不應(yīng)和故顓帝為歷宗也作承云之樂
帝命飛龍氏會八風(fēng)之音為圭水之曲以召氣而生
物浮金效珍于是鑄為之鐘作五基六英之樂以調(diào)
陰陽享上帝朝群侯名曰承云
帝嚳高辛氏本紀(jì)
按史記五帝本紀(jì)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
父曰蟜極蟜極父曰元囂元囂父曰黃帝自元囂與
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顓頊為族
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聰
以知遠(yuǎn)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
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jié)用之撫教萬民而
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
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zhí)中而遍
天下日月所照風(fēng)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
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
立不善崩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帝嚳命咸黑作為聲歌九招六
列六英有倕作為鼙鼓鐘磬吹苓管塤箎鼗椎鐘帝
嚳乃令人抃或鼓鼙擊鐘磬吹苓展管箎因令鳳鳥
天翟舞之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
按竹書紀(jì)年帝嚳高辛氏


生而駢齒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陽氏王天下
 使鼓人拊鞞鼓擊鐘磬鳳凰鼓翼而舞
元年帝即位居亳
十六年帝使重帥師滅有鄶
四十五年帝錫唐侯命
六十三年帝陟
帝子摯立九年而廢
按帝王世紀(jì)帝嚳以人事紀(jì)官故以勾芒為木正祝
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元冥為水正后土為土正是
五行之官分職而治諸侯于是化被天下

 帝紀(jì)部匯考二
  陶唐氏
帝堯本紀(jì)
按史記五帝本紀(jì)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
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
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shù)法日
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
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
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
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
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
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
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
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堯曰誰可順此事放
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兇不用堯又曰誰可
者歡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
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岳湯湯洪水滔天浩
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
鯀負(fù)命毀族不可岳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于是
聽岳用鯀九歲功用不成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
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岳應(yīng)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
貴戚及疏遠(yuǎn)隱匿者眾皆言于堯曰有矜在民間曰
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
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于是
堯妻之二女觀其德于二女舜飭下二女于媯汭如
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
官百官時序賓于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yuǎn)方賓客皆
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fēng)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
圣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nèi)暌优堑畚凰?br />讓于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于文祖文祖者堯太
祖也于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
乃作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
于山川辯于群神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班
瑞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于山川遂見東
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
二生一死為摰如五器卒乃復(fù)五月南巡狩八月西
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于祖禰廟用特牛
禮五歲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
以庸肇十有二州決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
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過赦怙終賊刑欽哉欽
哉惟刑之靜哉歡兜進(jìn)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
師共工果淫辟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強(qiáng)
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
數(shù)為亂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流共工于幽陵放驩
兜于崇山殺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而天下
咸服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
之政薦之于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
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
不肖不足授天下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
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
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
讓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
舜訟獄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
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
帝舜
按列子仲尼篇堯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歟不
治歟不知億兆之愿戴己歟不愿戴己歟顧問左右
左右不知問外朝外朝不知問在野在野不知堯乃
微服游于康衢聞童兒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
識不知順帝之則堯喜問曰誰教爾為此言童兒曰
我聞之大夫問大夫大夫曰古詩也堯還宮召舜因
禪以天下舜不辭而受之
按莊子天地篇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
人使圣人壽堯曰辭使圣人富堯曰辭使圣人多男
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獨不
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
三者非所以養(yǎng)德也故辭封人曰始也我以汝為圣
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
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圣
人鶉居而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
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
云至于帝鄉(xiāng)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封人
去之堯隨之曰請問封人曰退已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
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故
作為舞以宣導(dǎo)之帝堯命質(zhì)為樂質(zhì)乃效山林溪谷
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
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
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按竹書紀(jì)年帝堯陶唐氏


母曰慶都孕十四月生堯于丹陵身長十尺有
 圣德封于唐高辛氏衰天下歸之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命羲和歷象
五年初巡狩四岳
七年有麟
十二年初治兵
十六年渠搜氏來賓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
二十九年春僬僥氏來朝貢沒羽
四十二年景星見于翼
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車元駒
五十三年帝祭于洛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一年命崇伯鯀治河
六十九年黜崇伯鯀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錫虞舜命
 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鳳凰在庭朱草生嘉禾
 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廚中
 自生肉其薄如箑搖動則風(fēng)生食物寒而不臭名
 曰箑脯又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
 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
 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洪水既平
 歸功于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齊修壇場于河洛
 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蓋五
 星之精也相謂曰河圖將來告帝以期知我者重
 瞳黃姚五老因飛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
 禮備至于日昃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白云起回風(fēng)
 搖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
 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土為


 泥似黃金約以青繩檢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
 當(dāng)授天命帝乃寫其言藏于東序后二年二月仲
 辛率群臣沈璧于洛禮畢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
 元龜負(fù)書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壇其書言當(dāng)禪
 舜遂讓舜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嬪于舜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終于文祖
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
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八十六年司空入覲贄用元圭
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八十九年作游宮于陶
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一百年帝陟于陶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讓不克朱遂封于房為
 虞賓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按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西教
沃民東至黑齒北撫幽都南道交趾
按高士傳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壤父年八
十余而擊壤于道中觀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
于我哉
  有虞氏
帝舜本紀(jì)
按史記五帝本紀(jì)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
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
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
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舜父瞽叟
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后妻
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后
母與弟日以篤謹(jǐn)匪有懈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
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fù)夏舜父瞽
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
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常在側(cè)舜年二十以孝聞三
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于是堯乃
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nèi)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
媯汭內(nèi)行彌謹(jǐn)堯二女不敢以貴驕?zhǔn)滤从H戚甚有
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
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
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
與琴為筑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fù)欲殺之使舜上涂
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
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
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并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
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于是
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
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
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fù)事瞽叟愛弟彌謹(jǐn)于是
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
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
此十六者世濟(jì)其美不隕其名至于堯堯未能舉
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
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
渾沌少&#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
之窮奇顓頊?zhǔn)嫌胁徊抛硬豢山逃?xùn)不知話言天下
謂之梼杌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縉云氏
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
惡之比之三兇舜賓于四門乃流四兇族遷于四裔
以御魑魅于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舜入于大麓烈
風(fēng)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
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
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
契后稷伯夷夔龍垂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
分職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謀于四岳辟四門明通四
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yuǎn)佞人則蠻夷率
服舜謂四岳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
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
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于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
舜曰棄黎民始饑汝后稷播時百谷舜曰契百姓不
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舜曰皋陶
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
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皆曰
垂可于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
獸皆曰益可于是以益為朕虞益拜稽首讓于諸臣
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遂以朱虎熊羆為佐舜曰
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禮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
汝為秩宗夙夜維敬直哉維靜潔伯夷讓夔龍舜曰
然以夔為典樂教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
而無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
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舜
曰龍朕畏忌殘說殄偽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
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
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遠(yuǎn)近眾功咸興分北三
苗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
其實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益主
虞山澤辟棄主稷百谷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
主賓客遠(yuǎn)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
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
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撫交址北發(fā)西
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fā)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
內(nèi)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
凰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聞年
三十堯舉之年五十?dāng)z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
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
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
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jǐn)如子道封弟象為諸
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于天十七年而崩
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
后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
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
敢專也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
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
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
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帝堯立瞽叟作十五弦之瑟帝
舜立仰延乃拌瞽叟之所為瑟益之八弦以為二十
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質(zhì)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按尸子帝舜彈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其詩曰南風(fēng)之
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吾民
之財兮
按竹書紀(jì)年帝舜有虞氏


母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
 子故名重華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舜父
 母憎舜使其涂廩自下焚之舜服鳥工衣服飛去
 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龍工衣自傍而出
 耕于歷夢眉長于發(fā)遂登庸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樂
 即帝位蓂莢生于階鳳凰巢于庭擊石拊石以歌
 九韶百獸率舞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黃之馬
三年命咎陶作刑
十四年卿云見命禹代虞事
 在位十有四年奏鐘石笙管未罷而天大雷雨疾
 風(fēng)發(fā)屋拔木桴鼓播地鐘

亂行舞人頓伏樂正
 狂走舜乃磬堵持衡而笑曰明哉天下非一人之
 天下也亦乃見于鐘石笙管乎乃薦禹于天使行
 天子事也于時和氣普應(yīng)慶云興焉若煙非煙若
 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百工相和而歌卿云
 帝乃倡之曰慶云爛兮禮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fù)
 旦兮群臣咸進(jìn)頓首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
 光華弘于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時從經(jīng)萬姓允誠于予論樂配天之靈遷于圣
 賢莫不咸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精華以竭褰裳
 去之于是八風(fēng)循通慶云叢聚蟠龍奮迅于其藏
 蛟魚踴躍于其淵龜&#咸出其穴遷虞而事夏舜
 乃設(shè)壇于河依堯故事至于下昃榮光休至黃龍
 負(fù)圖長二十二尺廣九尺出于壇畔赤文綠錯其
 文言當(dāng)禪禹
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
十七年春二月入學(xué)初用萬
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
二十九年帝命子義鈞封于商
三十年葬后育于渭
三十二年帝命夏后總師遂陟方岳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復(fù)九州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來朝
四十二年元都氏來朝貢寶玉
四十七年冬隕霜不殺草木
四十九年帝居于鳴條
五十年帝陟
 義鈞封于商是謂商均后育娥皇也鳴條有蒼梧
 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
按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舜作室筑墻茨屋辟地樹谷令民
皆知去巖穴各有家室南征三苗道死蒼梧
按風(fēng)俗通昔者舜以夔為樂正始治六律和均五聲
以通八風(fēng)而天下服重黎又薦能為音者舜曰夫樂
天地之精得失之節(jié)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夔能
和之平天下若夔一足矣
  夏后氏
帝禹本紀(jì)(
按據(jù)五帝三王之說則夏殷周例皆當(dāng)稱王史記唯周本紀(jì)稱王夏殷俱仍稱帝今
 亦從其舊云)

按史記夏本紀(jì)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
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
黃帝之元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
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當(dāng)?shù)蹐蛑畷r鴻水滔天
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
皆曰鯀可堯曰鯀為人負(fù)命毀族不可四岳曰等之
未有賢于鯀者愿帝試之于是堯聽四岳用鯀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堯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
殛鯀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于是舜舉
鯀子禹而使續(xù)鯀之業(yè)堯崩帝舜問四岳曰有能成
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為司空可成美堯之
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維是勉之禹拜稽首讓
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視爾事矣禹為人敏給
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
稱以出亹亹穆穆為綱為紀(jì)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
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
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
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宮室
致費于溝淢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
左準(zhǔn)繩右規(guī)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
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后稷予眾庶難
得之食食少調(diào)有余相給以均諸侯禹乃行相地宜
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載
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陽覃懷致功至于
衡漳其土白壤賦上上錯田中中常衛(wèi)既從大陸既
為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海濟(jì)河維沇州九河既
道雷夏既澤雍沮會同桑土既蠶于是民得下丘居
土其土黑墳草繇木條田中下賦貞作十有三年乃
同其貢漆絲其篚織文浮于濟(jì)漯通于河海岱維青
州嵎夷既略濰淄既道其土白墳海濱廣舄厥田斥
鹵田上下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維錯岱畎絲枲鉛
松怪石萊夷為牧其篚酓絲浮于汶通于濟(jì)海岱及
淮維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藝大野既都東原底平
其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其田上中賦中中貢維土五
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臮魚其
篚元纖縞浮于淮泗通于河淮海維揚州彭蠡既都
陽鳥所居三江既入震澤致定竹箭既布其草惟夭
其木惟喬其土涂泥田下下賦下上上雜貢金三品
瑤琨竹箭齒革羽毛島夷卉服其篚織貝其包橘柚
錫貢均江海通淮泗荊及衡陽維荊州江漢朝宗于
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云夢土為治其土涂泥田下
中賦上下貢羽旄齒革金三品杶干栝柏礪砥砮丹
維箘&#楛三國致貢其名包匭青茅其篚元纁璣組
九江入賜大龜浮于江沱涔于漢逾于雒至于南河
荊河惟豫州伊雒瀍澗既入于河滎播既都道荷澤
被明都其土壤下土墳壚田中上賦雜上中貢漆絲
絺纻其篚纖絮錫貢磬錯浮于雒達(dá)于河華陽黑水
惟梁州汶嶓既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績其
土青驪田下上賦下中三錯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
狐貍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
于河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
從灃水所同荊岐已旅終南敦物至于鳥鼠原隰底
績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黃壤田上上
賦中下貢璆琳瑯玕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
渭汭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序道九山?jīng)F及岐
至于荊山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
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傾朱圉鳥鼠
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負(fù)尾道嶓冢至于荊
山內(nèi)方至于大別汶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
敷淺原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道黑
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華
陰東至砥柱又東至于盟津東過雒汭至于大邳北
過降水至于大陸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嶓
冢道瀁東流為漢又東為蒼浪之水過三澨入于大
別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汶山
道江東別為沱又東至于醴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迤
北會于匯東為中江入于海道沇水東為濟(jì)入于河
泆為滎東出陶丘北又東至于荷又東北會于汶又
東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東入于海道
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灃又東北至于涇東過漆沮
入于河道雒自熊耳東北會于澗瀍又東會于伊東
北入于河于是九州攸同四奧既居九山&#旅九川
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甚修眾土交正致慎
財賦咸則三壤成賦中國賜土姓祇臺德先不距朕
行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
里納铚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國三百里諸侯侯服
外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wèi)綏服
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
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
南暨聲教訖于四海于是帝錫禹元圭以告成功于
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
伯夷皋陶相與語帝前皋陶述其謀曰信其道德謀
明輔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于慎其身修思長敦序
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yuǎn)在己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
于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難之知人
則智能官人能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知能惠何憂
乎歡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皋陶曰
然于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寬而
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
而實強(qiáng)而義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
家日嚴(yán)振敬六德亮采有國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
乂在官百吏肅謹(jǐn)毋教邪淫奇謀非其人居其官是
謂亂天事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底可行乎禹
曰女言致可績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贊道哉帝舜
謂禹曰汝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
陶難禹曰何謂孳孳禹曰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
下民皆服于水予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
行乘山行&#木與益予眾庶稻鮮食以決九州致
四??n爸轮ㄅc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diào)
有余補(bǔ)不足徙居眾民乃定萬國為治皋陶曰然此
而美也禹曰于帝慎乃在位安爾止輔德天下大應(yīng)
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
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輔之余欲觀
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繡服色女明之予欲聞六
律五聲八音來始滑以出入五言女聽予即辟女匡
拂予女無面諛退而謗予敬四輔臣諸眾讒嬖臣君
德誠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時布同善惡則毋功
帝曰毋若丹朱傲維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
用絕其世予不能順是禹曰予辛壬娶涂山癸甲生
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輔成五服至于五千里
州十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各道有功苗頑不即
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皋陶于是
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刑從之舜德大明于
是夔行樂祖考至群后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
凰來儀百獸率舞百官信諧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
命維時維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為興事慎乃憲敬哉
乃更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
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然往欽哉
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shù)聲樂為山川神主帝舜
薦禹于天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避
舜之子商均于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
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
之后于英六或在許而后舉益任之政十年帝禹東
巡狩至于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
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
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
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
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按鬻子禹政篇禹之治天下也以五聲聽門懸鐘鼓
鐸磬而置鼗以得四海之士為銘于簨曰教寡人
以道者擊鼓教寡人以義者擊鐘教寡人以事者振
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語寡人以獄訟者揮鼗此之
謂五聲是以禹嘗據(jù)一饋而七十起日中而不暇飽
食曰吾猶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是以四海之士皆
至是以禹當(dāng)朝廷間也可以羅爵
按戰(zhàn)國策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jìn)之禹禹飲
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

按竹書紀(jì)年帝禹夏后氏


禹受舜禪即天子位洛出龜書是為洪范三年
 喪畢都于陽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頒夏時于邦國
二年咎陶薨
五年巡狩會諸侯于涂山
八年春會諸侯于會稽殺防風(fēng)氏夏六月雨金于夏
邑秋八月帝陟于會稽禹立四十五年
按淮南子精神訓(xùn)禹南省方濟(jì)于江黃龍負(fù)舟舟中
之人五色無主禹乃熙笑而稱曰我受命于天竭力
而勞萬民生寄也死歸也何足以滑和視龍猶蝘蜓
顏色不變龍乃彌耳掉尾而逃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初黃帝作車少昊加牛奚仲加
馬禹命奚仲為車正建旗旐以辨等級
帝啟本紀(jì)
按史記夏本紀(jì)夏后帝啟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
也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zhàn)于甘將戰(zhàn)作甘誓乃召
六卿申之啟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
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維共行天之罰
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馬之政
女不共命用命賞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則孥僇女
遂滅有扈氏天下咸朝
按竹書紀(jì)年帝啟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饗諸
侯于鈞臺諸侯從帝歸于冀都大饗諸侯于璇臺
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王帥師伐有扈大戰(zhàn)于甘
六年伯益薨祠之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訟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觀于西河
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征西河武觀來

十六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九年

帝太康本紀(jì)
按書經(jīng)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
貳乃盤游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
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于洛之
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訓(xùn)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
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
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
二曰訓(xùn)有之內(nèi)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
墻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亂其紀(jì)綱乃底滅亡其四曰明明我祖萬
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guān)石和鈞王府則有荒
墜厥緒覆宗絕祀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萬姓
仇予予將疇依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
雖悔可追
按史記夏本紀(jì)夏后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
國兄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按竹書紀(jì)年帝太康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鄩畋于
洛表羿入居斟鄩
四年陟
帝仲康本紀(jì)
按書經(jīng)引征惟仲康肇位四海引侯命掌六師羲和
廢厥職酒荒于厥邑引后承王命徂征告于眾曰嗟
予有眾圣有謨訓(xùn)明征定保先王克謹(jǐn)天戒臣人克
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后惟明明每歲孟春遒人以木
鐸徇于路官師相規(guī)工執(zhí)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
常刑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沉亂于酒畔官離次俶擾
天紀(jì)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
夫馳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干
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七同力王室尚弼予
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
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污俗咸與維新嗚呼
威克厥愛允濟(jì)愛克厥威允罔功其爾眾士懋戒哉
按史記夏本紀(jì)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
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引往征之作引征
按竹書紀(jì)年帝仲康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鄩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蝕之命引侯帥師征羲和
六年錫昆吾命作伯
七年陟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


一作依同姓諸侯斟灌斟鄩
帝相本紀(jì)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中康崩子帝相立
按呂氏春秋先己篇夏后相與有扈戰(zhàn)于甘澤而不
勝六卿請復(fù)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
戰(zhàn)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處不重席
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鐘鼓不修子女不飾親親長長
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按通鑒前編夏后相元歲徙都商丘征畎夷二歲征
黃夷四歲有扈氏賓服七歲于夷畎夷來賓八歲寒
浞殺羿二十有八載寒浞殺王于帝丘后緡歸于有
仍氏靡奔有鬲氏
帝少康本紀(jì)
按左傳哀公元年伍員曰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
鄩滅夏后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
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
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之綸
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
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fù)禹
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相崩子帝少康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少康元年丙午帝即位諸侯來朝賓
虞公
二年方夷來賓
三年復(fù)田稷


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復(fù)
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十八年遷于原
二十一年陟
按帝王世紀(jì)羿有窮氏帝嚳以上世掌射正至嚳賜
以彤弓素矢封之于鋤為帝司射歷虞夏羿學(xué)射于
吉甫其臂長故以善射聞及夏之衰自鋤遷于窮石
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諸侯斟鄩
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獸棄其良臣武羅伯
姻熊髡尨圉而信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伯明后
以讒棄之而羿以為己相寒浞殺羿于桃梧而烹之
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之死于窮門浞遂代夏立為
帝寒浞襲有窮之號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奡多力能
于陸地行舟使奡帥師滅斟灌斟鄩殺夏帝相封奡
于過封豷于戈恃其詐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殺帝相
也妃仍氏女曰后緡歸有仍生少康初夏之貴臣曰
靡事羿羿死逃于有鬲氏收斟鄩二國余燼殺寒浞
立少康滅奡于過后杼滅豷于戈有窮遂亡
帝予本紀(jì)
按帝予或作
杼或作季杼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少康崩子帝予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五年自原遷于老丘
八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
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十七年陟


杼或作帝寧一曰伯杼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后
 氏報焉
按路史帝杼一曰松曼是為帝輿始作矛甲滅戈懿
及即位都于原五歲征東海伐三壽乃封其仲曲列
于繒至周為莒所滅
帝槐本紀(jì)
按帝槐帝王世紀(jì)作
芬或作祖武或作魁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予崩子帝槐立


索隱曰槐音回系本作帝芬
按竹書紀(jì)年帝芬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來賓
十六年洛伯用與河伯馮夷斗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蘇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二十六年

芬或曰芬發(fā)
帝芒本紀(jì)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槐崩子帝芒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芒元年壬申帝即位以元珪賓于河
十三年東狩于海獲大魚
三十三年商侯遷于殷
五十八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十八年

芒或曰帝荒
帝泄本紀(jì)
按帝泄或
作世或作宗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芒崩子帝泄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泄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


殷侯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xì)?br /> 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
 遂殺其君綿臣中葉衰而上甲微復(fù)興故殷人報
 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元夷風(fēng)夷黃夷
二十五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十六年

帝不降本紀(jì)
按帝不降
或作江成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泄崩子帝不降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不降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滅皮氏
五十九年遜位于弟扃
帝扃本紀(jì)
按帝扃
或作喬元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不降崩弟帝扃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扃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三代之世內(nèi)禪惟不降實有圣德
十八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二十一年

帝&#本紀(jì)
按帝&#或作
廣或作廛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扃崩子帝&#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


一名引甲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昆吾氏遷于許
 己姓名樊封于衛(wèi)夏衰為伯遷于舊許
八年天有祆孽十日并出其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二十年

帝孔甲本紀(jì)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崩立不降之子孔甲是為帝孔
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
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
既衰其后有劉累學(xué)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
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后龍一雌死以食夏后
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按呂氏春秋音初篇夏后氏孔甲田于東陽萯山天
大風(fēng)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來
見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或曰不勝也之子是必有
殃后乃取其子以歸曰以為余子誰敢殃之子長成
人幕動折撩斧斫斬其足遂為守門者孔甲曰嗚呼
有疾命矣夫乃作為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
按竹書紀(jì)年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廢豕
韋氏使劉累豢龍
三年王畋于萯山
五年作東音
七年劉累遷于魯陽
九年陟殷侯復(fù)歸于商丘
按通志作在
位三十一年

按刀劍錄孔甲九年歲次甲辰采牛首山鐵鑄一劍
銘曰夾古文篆書長四尺一寸(
按竹書紀(jì)年以帝&#為引甲而路史又以
 孔甲為引甲未知孰是然父子無同名為甲之理而孔與引傳寫易訛當(dāng)以路史為是)

帝皋本紀(jì)
按史記夏本紀(jì)孔甲崩子帝皋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昊


昊一作皋
元年庚辰帝即位使豕韋氏復(fù)國
 夏衰昆吾豕韋相繼為伯
三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十一年

帝發(fā)本紀(jì)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皋崩子帝發(fā)立
按竹書紀(jì)年帝發(fā)


一名后敬或曰發(fā)惠
元年乙酉帝即位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墉會于上池
諸夷入舞
七年陟泰山震
按通志作
在位十三年

帝履癸本紀(jì)
按史記夏本紀(jì)帝發(fā)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帝桀之
時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wù)德而武傷百
姓百姓弗堪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湯修德
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鳴條遂放而
死桀謂人曰吾悔不遂殺湯于夏臺使至此湯乃踐
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湯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正義
曰周武王封禹后號東樓公)

按歸藏桀筮伐有唐枚于熒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
利安處彼為貍我為鼠勿用作事恐傷其父
按太公金匱桀怒湯以諛臣趙梁計召而囚之均臺
置之種泉嫌于死湯乃行賂桀遂釋之而賞之贊茅
按竹書紀(jì)年帝癸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鄩
三年筑傾宮毀容臺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岐踵戎來賓
十年五星錯行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十一年會諸侯于仍有緡氏逃歸遂滅有緡
十三年遷于河南初作輦
十四年扁帥師伐岷山


一作山民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
 琬曰琰后愛二人女無子焉斫其名于苕華之玉
 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
十五年
成湯
元年
商侯履遷于亳
十七年商使伊尹來朝
二十年伊尹歸于商及汝鳩汝方會于北門
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于夏臺
二十三年釋商侯履諸侯遂賓于商
二十六年商滅溫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會諸侯于景亳遂征韋商
師取韋遂征顧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師取顧三日并出費伯昌出奔商冬十
月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殺其大夫關(guān)龍逢商師征昆吾冬聆
隧災(zāi)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戰(zhàn)于鳴條
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商師征三朡戰(zhàn)于獲桀于
焦門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
 年
按博物志夏桀之時為長夜宮于深谷之中男女雜
處十旬不出聽政天乃大風(fēng)揚沙一夕填此宮谷又
為石室瑤臺關(guān)龍逢諫桀言曰吾之有民如天之有
日日亡我則亡以為龍逢妖言而殺之其后復(fù)于山
谷下作宮在上耆老相與諫桀又以為妖言而殺之
按列女傳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于色薄于德亂孽
無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劍帶冠桀既棄禮義淫于婦
人求美女積之于后宮收倡優(yōu)侏儒狎徒能為奇?zhèn)?br />戲者聚之于旁造爛漫之樂日夜與末喜及宮女飲
酒無有休時置末喜于膝上聽用其言為酒池可以
運舟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其頭而飲之于酒池
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為樂造瓊臺瑤室以臨云
雨殫財盡幣意尚不饜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夏桀不道殘傷其民民不堪命
冬十月鑿山穿陵以通河諫者曰泄天氣發(fā)地藏天
子失道后必有敗桀殺之&#年瞿山崩為大澤水深
九尺山覆于谷下反在上桀見箓書云亡夏者桀于
是大誅豪桀大費之裔曰費昌見二日出東照西沈
問于馮夷夷曰西夏東商費昌乃歸湯湯欲伐桀伊
尹請乏貢職以觀其動桀怒而起九夷之師伊尹曰
未可彼尚能起九夷之師湯復(fù)修貢職如初太史終
古出其圖法執(zhí)而泣之桀不聽終古奔湯湯告諸侯
曰夏為無道暴戾其民窮其父兄棄其忠良守法之
臣自歸于商湯又乏貢職桀起九夷之師不至伊尹
曰可矣明年相湯伐桀桀奔南巢因放之于南巢

 帝紀(jì)部匯考三
  商
成湯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殷契母曰簡狄有氏之女為帝嚳
次妃三人行浴見元鳥墯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
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
五品不訓(xùn)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于商
賜姓子氏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功業(yè)著于百姓百
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
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
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
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
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
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
伐之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
明哉言能聽道乃進(jìn)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
哉勉哉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作湯
征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
臣負(fù)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
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
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丑有夏復(fù)歸于
亳入自北門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湯出見野張
網(wǎng)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wǎng)湯曰嘻盡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wǎng)
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當(dāng)是時夏桀為虐政
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
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湯曰格汝眾庶來女
悉聽朕言匪臺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
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
殛之今女有眾女曰我君不恤我眾舍我嗇事而割
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有
眾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
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理女女
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無有攸
赦以告令師作湯誓于是湯曰吾甚武號曰武王桀
敗于有之虛桀&#于鳴條夏師敗績湯遂伐三
俘厥寶玉義伯仲伯作典寶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
可作夏社伊尹報于是諸侯心服湯乃踐天子位平
定海內(nèi)湯歸至于泰卷陶中作誥既絀夏命還亳
作湯誥維三月王自至于東郊告諸侯群后毋不有
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
陶久勞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jì)
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后稷降播農(nóng)
殖百谷三公谷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與其大
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
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以令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
咎單作明居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
按墨子非命篇湯封于亳絕長繼短方地百里與其
百姓兼相愛交相利移則分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
鬼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
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貴義篇湯將往見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
道而問曰君將何之湯曰將往見伊尹彭氏之子曰
伊尹天下之賤人也君若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
賜矣湯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藥于此食之則耳加聰
目加明則吾必說而強(qiáng)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國也
譬之良醫(y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我
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按呂氏春秋順民篇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
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
萬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
傷民之命于是剪其發(fā)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
于上帝民乃甚悅雨乃大至
按竹書紀(jì)年殷商成湯


名履湯有七名而九征放桀于南巢而還諸侯
 八譯而來者千八百國奇肱氏以車至乃同尊天
 乙履為天子三讓遂即天子位
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始屋夏社
十九年大旱氐羌來賓
二十年大旱夏桀卒于亭山禁弦歌舞
二十一年大旱鑄金幣
二十二年大旱
二十三年大旱
二十四年大旱王禱于桑林雨
二十五年作大濩樂初巡狩定獻(xiàn)令
二十七年遷九鼎于商邑
二十九年陟
按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湯夙興夜寐以致聰明輕賦薄斂
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窮吊死問疾以養(yǎng)孤孀
百姓親附政令流行乃整兵鳴條困夏南巢譙以其
過放之歷山
按說苑權(quán)謀篇湯欲伐桀伊尹曰請阻乏貢職以觀
其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猶
能起九夷之師是罪在我也湯乃謝罪請服復(fù)入貢
職明年又不供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
起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氏焉
帝外丙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
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
按竹書紀(jì)年外丙


名勝
元年乙亥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二年陟
帝仲壬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外丙即位二年崩立外丙之弟中
壬是為帝中壬
按竹書紀(jì)年仲壬


名庸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四年涉
太宗太甲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
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帝太甲
元年伊尹作伊訓(xùn)作肆命作徂后帝太甲既立三年
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三
年伊尹攝行政當(dāng)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
悔過自責(zé)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
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伊尹嘉之乃作太
甲訓(xùn)三篇褒帝太甲稱太宗
按竹書紀(jì)年太甲


名至
十年大饗于太廟初祀方明
按通鑒前編太甲元祀冬十有二月伊尹祠告于先
王奉嗣王祇見厥祖百官總己以聽&#宰伊尹乃明
言烈祖之德以訓(xùn)于王王徂桐宮居憂
二祀王在桐宮
三祀冬十有二月朔伊尹奉王歸于亳伊尹既復(fù)政
將告歸乃陳戒于王
三十有三祀王崩廟號太宗
按竹書紀(jì)年
作十二年陟

帝沃丁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時伊尹
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xùn)伊尹事作沃丁
按竹書紀(jì)年沃丁


名絢
元年癸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咎單
八年祠保衡
十九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二十九年

按帝王世紀(jì)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歲大霧三
日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禮祀以太牢親臨喪以報大

帝太庚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為帝太庚
按竹書紀(jì)年小庚


約按史記作太庚名辨
元年壬子王即位居亳
五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二十五年

帝小甲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
按竹書紀(jì)年小甲


名高
元年丁巳王即位居亳
十七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三十六年

帝雍己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為帝雍己殷
道衰諸侯或不至
按竹書紀(jì)年雍己



元年甲戌王即位居亳
十二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十三年

按大紀(jì)王尸君位不能綱紀(jì)庶政號令不行諸侯或
不朝
中宗太戊本紀(jì)
按書經(jīng)無逸周公曰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yán)恭寅
畏天命自度治民祇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
十有五年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帝
太戊立伊陟為相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一暮大拱
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
有闕與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菟蓝ヒ邻?br />贊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
戊贊伊陟于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殷復(fù)興諸侯
歸之故稱中宗
按竹書紀(jì)年太戊


名密
元年丙戌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陟臣扈
七年有桑榖生于朝
十一年命巫咸禱于山川
二十六年西戎來賓王使王孟聘西戎
三十一年命費侯中衍為車正
三十五年作寅車
四十六年大有年
五十八年城蒲姑
六十一年東九夷來賓
七十五年陟
帝仲丁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中宗崩子帝仲丁立帝仲丁遷于隞
河亶甲居相祖乙遷于邢
按竹書紀(jì)年仲丁


名莊
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遷于囂于河上
六年征藍(lán)夷
九年陟
按通典作
在位十一年

帝外壬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仲丁崩弟外壬立是為帝外壬
按竹書紀(jì)年外壬


名發(fā)
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囂邳人姺人叛
十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十五年

帝河亶甲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為帝河亶
甲河亶甲時殷復(fù)衰
按竹書紀(jì)年河亶甲


名整
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囂遷于相
三年彭伯克邳
四年征藍(lán)夷
五年侁人入于班方彭伯韋伯伐班方侁人來賓
九年陟
帝祖乙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
殷復(fù)興巫賢任職
按竹書紀(jì)年祖乙


名滕
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遷于耿命彭伯韋伯
二年圮于耿自耿遷于庇
三年命卿士巫賢
八年城庇
十五年命邠侯高圉
十九年陟
 祖乙之世商道復(fù)興廟為中宗史記無逸皆無之
帝祖辛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祖乙崩子帝祖辛立
按竹書紀(jì)年祖辛


名旦
元年戊子王即位居庇
十四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十六年
帝沃甲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為帝沃甲
 索隱曰系本作開甲也
按竹書紀(jì)年開甲


名踰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庇
五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二十年

帝祖丁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
是為帝祖丁
按竹書紀(jì)年祖丁


名新
元年丁未王即位居庇
九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三十三年

帝南庚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為
帝南庚
按竹書紀(jì)年南庚


名更
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
三年遷于奄
六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二十九年

帝陽甲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陽甲是為
帝陽甲帝陽甲之時殷衰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
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于是諸侯莫朝
按竹書紀(jì)年陽甲


名和
元年壬戌王即位居奄
三年西征丹山戎
四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七年

帝盤庚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陽甲崩弟盤庚立是為帝盤庚帝
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fù)居成湯之故
居乃五遷無定處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乃告諭諸
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湯與爾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則
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湯之
政然后百姓由寧殷道復(fù)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
之德也
按竹書紀(jì)年盤庚


名旬
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
七年應(yīng)侯來朝
十四年自奄遷于北蒙曰殷
十五年營殷邑
十九年命邠侯亞圉
二十八年陟
帝小辛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盤庚崩弟小辛立是為帝小辛帝
小辛立殷復(fù)衰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


索隱曰尚書盤庚將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盤庚
 此以盤庚崩弟小辛立百姓思之乃作盤庚由不
 見古文也
按竹書紀(jì)年小辛


名頌
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
三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二十一年

帝小乙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
按竹書紀(jì)年小乙


名斂
元年丁酉王即位居殷
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學(xué)于甘盤
十年陟
按通典作
在位二十年

高宗武丁本紀(jì)
按書經(jīng)無逸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
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
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
十有九年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
思復(fù)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
以觀國風(fēng)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
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
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筑于傅險見于武丁武丁曰是
也得而與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
傅險姓之號曰傅說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
鼎耳而呴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祖己乃
訓(xùn)王曰唯天監(jiān)下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
民中絕其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附命正厥德
乃曰其奈何嗚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繼常祀毋禮千
棄道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歡殷道復(fù)興
按竹書紀(jì)年武丁


名昭
元年丁未王即位居殷命卿士甘盤
三年夢求傅說得之
六年命卿士傅說視學(xué)養(yǎng)老
十二年報祀上甲微
二十五年王子孝己卒于野
二十九年肜祭太廟有雉來
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荊
三十四年王師克鬼方氏羌來賓
四十三年王師滅大彭
五十年征豕韋克之
五十九年陟
 王殷之大仁也力行王道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
 于大小無時或怨是時輿地東不過江黃西不過
 氐羌南不過荊蠻北不過朔方而頌聲作禮廢而
 復(fù)起廟號高宗
帝祖庚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
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訓(xùn)
按竹書紀(jì)年祖庚


名曜
元年丙午王即位居殷作高宗之訓(xùn)
十一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七年

帝祖甲本紀(jì)
按祖甲通
志作辛甲

按書經(jīng)無逸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
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
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



史記高宗崩子祖庚立祖庚崩弟祖甲立則祖
 甲高宗之子祖庚之弟也鄭元曰高宗欲廢祖庚
 立祖甲祖甲以為不義逃于民間故云不義惟王
 按漢孔氏以祖甲為太甲蓋以國語稱帝甲亂之
 七世而隕孔氏見此等記載意為帝甲必非周公
 所稱者又以不義惟王與太甲茲乃不義文似遂
 以此稱祖甲者為太甲然詳此章舊為小人作其
 即位與上章爰暨小人作其即位文勢正類所謂
 小人者皆指微賤而言非謂憸小之人也作其即
 位亦不見太甲復(fù)政思庸之意又按邵子經(jīng)世書
 高宗五十九年祖庚七年祖甲三十三年世次歷
 年皆與書合亦不以太甲為祖甲況殷世二十有
 九以甲名者五帝以太以小以沃以陽以祖別之
 不應(yīng)二人俱稱祖甲國語傳訛承謬旁記曲說不
 足盡信要以周公之言為正又下文周公言自殷
 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及云者因其
 先后次第而枚舉之辭也則祖甲之為祖甲而非
 太甲明矣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為帝甲帝甲
淫亂殷復(fù)衰
按竹書紀(jì)年祖甲


名載
元年丁巳王即位居殷
十二年征西戎冬王返自西戎
十三年西戎來賓命邠侯組紺
二十四年重作湯刑
二十七年命王子囂王子良
三十三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十六年

 王舊在野及即位知小人之依能?;菔癫晃?br /> 鰥寡迨其末也繁刑以攜遠(yuǎn)殷道復(fù)衰
帝廩辛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甲崩子帝廩辛立


索隱曰漢書古今人表及帝王代紀(jì)皆作憑辛
按竹書紀(jì)年馮辛


名先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
四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六年

帝庚丁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廩辛崩弟庚丁立是為帝庚丁
按竹書紀(jì)年庚丁


名囂
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
八年陟
按帝王世紀(jì)作二十
一年通志作在位六年

帝武乙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復(fù)去亳徙
河北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
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
射天
按竹書紀(jì)年武乙


名瞿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邠遷于岐周
三年自殷遷于河北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
十五年自河北遷于沬
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
二十四年周師伐程戰(zhàn)于畢克之
三十年周師伐義渠乃獲其君以歸
三十四年周公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馬
十匹
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王畋于河渭大雷
震死
按通志作
在位四年

帝太丁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武乙獵于河渭之濱暴雷武乙震
死子帝太丁立
按竹書紀(jì)年文丁


史記作太丁非名托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
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jǐn)】?br />三年洹水一日三絕
四年周公季歷伐余無之戎克之命為牧師
五年周作程邑
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xiàn)捷
十二年有鳳集于岐山
十三年陟
按通志作
在位三年

帝乙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按竹書紀(jì)年帝乙


名羨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
三年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夏六月周地震
九年陟
按通志作在
位三十七年

按通鑒前編帝乙元祀周公季歷受王命為牧師
七祀周公季歷薨世子昌嗣立
按季歷為牧師竹書
紀(jì)年作太丁四年事

二十有三祀周西伯昌生子發(fā)
帝辛本紀(jì)
按史記殷本紀(jì)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
天下謂之紂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
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
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于婦人愛妲
己妲己之言是從于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
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益
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
鳥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樂戲于沙丘以酒為池懸
肉為林使男女&#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百姓怨望
而諸侯有畔者于是紂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以西
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
不&#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qiáng)辨之疾并
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
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
獻(xiàn)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xiàn)洛西之地以請除炮
烙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而
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
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
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紂由是稍失權(quán)
重王子比干諫弗聽商容賢者百姓愛之紂廢之及
西伯伐饑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
紂曰天既訖我殷命假人元龜無敢知吉非先王不
相我后人維王淫虐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安食不
虞知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喪曰天曷不降
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奈何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
乎祖伊反曰紂不可諫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東伐
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武王曰爾未知天命乃復(fù)歸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shù)
諫不聽乃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
得不以死爭乃強(qiáng)諫紂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
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
太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諸
侯伐紂紂亦發(fā)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
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
之白旗殺妲己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
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xù)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
民大悅于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后世貶帝號號為王
而封殷后為諸侯屬周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
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續(xù)殷后焉
按韓非子喻老篇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
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
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于
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吾畏其卒故怖其
始居五年紂為肉圃設(shè)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

按竹書紀(jì)年帝辛


名受即紂也曰受辛
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命九侯周侯邗侯
三年有雀生鹯
四年大搜于黎作炮烙之刑
五年夏筑南單之臺雨土于亳
六年西伯初禴于畢
九年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作瓊室立玉門
十年夏六月王畋于西郊
十七年西伯伐翟冬王游于淇
二十一年春正月諸侯朝周伯夷叔齊自孤竹歸于

二十二年冬大搜于渭
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
二十九年釋西伯諸侯逆西伯歸于程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諸侯入貢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畢得呂尚以為師
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有赤烏集于周社
密人侵阮西伯帥師伐密
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師遂遷于程王錫命西伯得
專征伐
 約按文王受命九年大統(tǒng)未集蓋得專征伐受命
 自此年始
三十四年周師取耆及邗遂伐崇崇人降冬十二月
昆夷侵周
三十五年周大饑西伯自程遷于豐
三十六年春正月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西伯使世
子發(fā)營鎬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
四十年周作靈臺王使膠鬲求玉于周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
四十二年
周武
王元年
西伯發(fā)受丹書于呂尚有女子化
為丈夫
四十三年春大閱峣山崩
四十四年西伯發(fā)伐黎
四十七年內(nèi)史向摯出奔周
四十八年夷羊見二日&#出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師渡孟津而還王囚箕
子殺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秋周師次于鮮原冬十有
二月周師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從周師
伐殷
 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
 起癸亥終戊寅

 帝紀(jì)部匯考四
  周
武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
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
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
以為神遂收養(yǎng)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為兒時
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
人遂好耕農(nóng)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帝堯聞之舉棄為農(nóng)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
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
姓姬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后稷
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wù)不窋
以失其官而&#戎狄之間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
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fù)修后稷之業(yè)務(wù)耕種行
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
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
故詩人歌樂思其德公劉卒子慶節(jié)立國于豳慶節(jié)
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
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
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
古公亶父復(fù)修后稷公劉之業(yè)積德行義國人皆戴
之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fù)攻欲得地與
民民皆怒欲戰(zhàn)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
所為攻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
欲以我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
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
弱盡復(fù)歸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
之于是古公乃貶夷狄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而邑
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古公有長
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
皆賢婦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當(dāng)有興者其在
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
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fā)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
為公季公季修古公遺道篤于行義諸侯順之公季
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yè)
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
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
伯善養(yǎng)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
夫之徒皆往歸之崇侯虎譖西伯于殷紂曰西伯積
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于帝帝紂乃囚西伯于
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
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xiàn)之紂紂大
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
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
伯乃獻(xiàn)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炮烙之刑紂許之西伯
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
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
見西伯皆&#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祇取
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
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
邗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明年
西伯崩太子發(fā)立是為武王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
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道西伯蓋
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后十年而崩謚為文
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
蓋王瑞自太王興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
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yè)九年武王
上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
軍武王自稱太子發(fā)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
司馬司徒司空諸節(jié)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
臣小子受先功畢力賞罰以定其功遂興師師尚父
號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武王渡河中流
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fù)
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是時諸侯
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
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居二年聞紂&#
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qiáng)抱
其樂器而&#周于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
可以不畢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
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
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曰孳孳無怠武王乃作太誓
告于眾庶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于天毀
壞其三正離&#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
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fā)維共行天
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
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曰遠(yuǎn)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
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
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
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紂維婦人言
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昏棄其家國遺其王父
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
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軌于商國今予發(fā)維共行天
之罰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勉哉
不過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尚
桓桓如虎如羆如豺如離于商郊不御克&#以役西
土勉哉夫子爾所不勉其于爾身有戮誓已諸侯兵
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帝紂聞武王來亦發(fā)兵七
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
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zhàn)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
師皆倒兵以戰(zhàn)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
紂走反入登于鹿臺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
死武王持太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武王乃
揖諸侯諸侯畢從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咸待于郊
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
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
三發(fā)而后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太白
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jīng)自殺武王又
射三發(fā)擊以劍斬以元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
乃出復(fù)軍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紂宮及期百夫荷
罕旗以先驅(qū)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
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zhí)劍
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右畢從毛叔鄭
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尹
佚策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
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皇上帝于是武
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
拜稽首乃出封商紂子祿父殷之余民武王為殷初
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已而
命召公釋箕子之囚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
閭命南宮括散鹿臺之財發(fā)巨橋之粟以賑貧弱萌
隸命南宮括史佚展九鼎寶玉命閎夭封比干之墓
命宗祝享祠于軍乃罷兵西歸行狩記政事作武成
封諸侯班賜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
乃褒封神農(nóng)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
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
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
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
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
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
為不寐王曰告女維天不饗殷自發(fā)未生于今六十
年麋鹿在牧蜚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
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我
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惡貶
從殷王受日夜勞來我西土我維顯服及德方明自
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
北望岳鄙顧詹有河粵詹雒伊毋遠(yuǎn)天室營周居于
雒邑而后去縱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虛偃
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fù)用也武王已克殷后二
年問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惡以存亡國宜
告武王亦丑故問以天道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
穆卜周公乃祓齋自為質(zhì)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
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
按呂氏春秋先識篇殷內(nèi)史向摯見紂之愈亂迷惑
也于是載其圖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說以告諸侯曰
商王大亂沈于酒德辟遠(yuǎn)箕子爰近姑與息妲己為
政賞罰無方不用法式殺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
臣出奔周國
按竹書紀(jì)年周武王


武王駢齒望羊東伐紂勝于牧野兵不血刃而
 天下歸之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為宮室因名
 蒿室既有天下遂都于鎬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王親
禽受于南單之臺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祿父是為武
庚夏四月王歸于豐饗于太廟命監(jiān)殷遂狩于管作
大武樂
十三年巢伯來賓薦殷于太廟遂大封諸侯秋大有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禱于壇墠作金縢
十五年肅慎氏來賓初狩方岳誥于沬邑冬遷九鼎
于洛
十六年箕子來朝秋王師滅蒲姑
十七年命王世子誦于東宮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
十四
按說苑權(quán)謀篇武王伐紂過隧斬岸過水折舟過谷
發(fā)梁過山焚萊示民無返志也至于有戎之隧大風(fēng)
折&#散宜生諫曰此其妖歟武王曰非也天落兵也
風(fēng)霽而乘以大雨水平地而嗇散宜生又諫曰此其
妖歟武王曰非也天洗兵也卜而龜熸散宜生又諫
曰此其妖歟武王曰不利以禱祠利以擊眾是熸之
已故武王順天地犯三妖而禽紂于牧野其所獨見
者精也
貴德篇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
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
余胥咸劉厥敵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
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
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唯仁是親百
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
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按帝王世紀(jì)商容與殷民觀周師之入見畢公至殷
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視其為人嚴(yán)乎將有急
色君子臨事而懼見太公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
非也視其為人虎踞而鷹趾當(dāng)敵將眾威怒自倍見
利即前不顧其后故君子臨眾果于進(jìn)退見周公至
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視其為人忻忻休休志
在除賊是非天子則周之相國也故圣人臨眾不惡
而嚴(yán)是以知之見武王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然
圣人為海內(nèi)討惡見惡不怒見善不喜顏色相副是
以知之
成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dāng)國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
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后國于
宋頗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wèi)康叔晉唐叔
得嘉谷獻(xiàn)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
東土魯天子之命初管蔡畔周周公討之三年而畢
定故初作大誥次作微子之命次歸禾次嘉禾次康
誥酒誥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
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豐使召
公復(fù)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fù)卜申視卒營筑居
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
誥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
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
自奄歸在宗周作多方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
周官興正禮樂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成王
既伐東夷息慎來賀王賜榮伯作賄息慎之命成王
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
太子而立之
按竹書紀(jì)年成王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
周文公總百官庚午周公誥諸侯于皇門夏六月葬
武王于畢秋王加元服武庚以殷叛周文公出居于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秋大雷電以風(fēng)
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
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民于衛(wèi)遂伐奄滅
蒲姑
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廟夏四月初嘗麥王師伐淮夷
遂入奄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姑夏五月王至自
奄遷殷民于洛邑遂營成周
六年大搜于岐陽
七年周公復(fù)政于王春二月王如豐三月召康公如
洛度邑甲子周文公誥多士于成周遂城東都王如
東都諸侯來朝冬王歸自東都立高圉廟
八年春正月王初&#阼親政命魯侯禽父齊侯伋遷
庶殷于魯作象舞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于社
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廟初用勺肅慎氏來朝王使
榮伯錫肅慎氏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為侯越裳氏來朝周文公出居于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豐唐叔獻(xiàn)嘉禾王命唐叔歸禾
于周文公王命周平公治東都


約按周平公即君陳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十二年王帥燕師城韓王钖韓侯命
十三年王師會齊侯魯侯伐戎夏六月魯大禘于周
公廟
十四年秦師圍曲城克之冬洛邑告成
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鳳凰見遂有事于河
 武王沒成王少周公旦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神鳥
 鳳凰見蓂莢生乃與成王觀于河洛沈璧禮畢王
 退俟至于日昃榮光&#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龍臨
 壇銜元甲之圖坐之而去禮于洛亦如之元龜青
 龍蒼光止于壇背甲刻書赤文成字周公援筆以
 世文寫之書成文消龜隨甲而去其言自周公訖
 于秦漢盛衰之符麒麟游苑鳳凰翔庭成王援琴
 而歌曰鳳凰翱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靈賴先
 王兮恩澤臻于胥樂兮民以寧
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從歸于宗周遂正
百官黜豐侯
二十一年除治象周文公薨于豐
二十二年葬周文公于畢
二十四年于越來賓
二十五年王大會諸侯于東都四夷來賓冬十月歸
自東都有事于太廟
三十年離戎來賓
 約按離戎驪山之戎也為林氏所伐告于成王
三十三年王游于卷阿召康公從歸于宗周命王世
子釗如房逆女房伯祈歸于宗周
三十四年雨金于咸陽
 約按咸陽天雨金三年國有大喪
三十七年夏四月乙丑王陟
按說苑君道篇成王與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
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
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與虞戲也周
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
稱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晉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成王元年周公位冢宰以天下
初定王年少恐諸侯畔周公攝政當(dāng)國南面黼扆以
朝諸侯成王冠周公命史雍曰辭達(dá)而已勿多也史
雍頌曰近于民遠(yuǎn)于佞近于義嗇于時惠于財任賢
使能周公曰善成王朝于祖廟以見諸侯管叔蔡叔
群弟疑周公攝政恐不利于成王奄君告武庚祿父
曰此百世之時也請舉事管蔡挾武庚率奄淮夷叛
周公奉王命興師東伐周公居?xùn)|二年罪人斯得誅
武庚管叔放蔡叔與之車七乘徒七十人降霍叔于
庶人三年不齒遂定奄及淮夷東土以寧諸侯復(fù)宗
周分殷之余民為二以其一封微子啟代殷后國于
宋又以其一封康叔于衛(wèi)又封季載于聃實周公之
季弟也又封武王之四子于晉邘應(yīng)韓晉國得嘉禾
異畝合穎獻(xiàn)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于兵所周公受
禾東土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周公遣使察民之有饑
寒者獄訟之有冤者賢才之有幽滯者歸而以告周
公周公于其君來朝也揖而問之百姓聞之曰何居
之深而見之明也六年周公朝諸侯于明堂制禮作
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治交趾之南有越裳氏重三譯
而獻(xiàn)白雉周公曰德澤不加君子不饗其贄政令不
施君子不臣其人譯曰吾國之黃曰天無烈風(fēng)淫
雨海不揚波三年矣意中國有圣人于是來朝周公
致薦于宗廟使者迷其歸途周公錫以軿車五乘皆
為司南之制使者載之由扶南林邑海際期年而至
其國故指南車常為先導(dǎo)示服遠(yuǎn)人以正四方周公
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
欲紹承武王之志乃使召公先相宅于洛邑周公復(fù)
申視而卒營筑謂之王城是為東都方千七百二十
丈郛方十七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郟山故亦謂之
郟鄏遷商之九鼎而居之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乃制
郊甸方六百里因西土為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
郡郡有鄙以東都為天下之中四方朝貢道里均焉
周公又營成周遷商之頑民初周公避管蔡流言之
難居?xùn)|思公劉太王居豳之事以比序己志及成王
迎之?dāng)z政致太平其出入也一德不回純似公劉太
王太師因述其志主于豳公之事故為豳風(fēng)成王既
伐東夷肅慎來賀王賜榮伯作賄肅慎之命虞夏商
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或刀布或龜貝周制
以商通貨以賈易物太公立九府圜法黃金方寸重
一斤錢圜函方輕重以銖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
四丈為匹故曰寶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
帛周公為太師召公為太保畢公為太傅召公以周
公嘗攝王政不宜留在王朝復(fù)列臣職其意不悅周
公陳己意作君奭以告之衛(wèi)康叔季載皆有馴行
周公言于王舉康叔為司寇賜寶玉祭器以彰有德
季載為司空各效其能余五叔無官但有爵土而已
初降霍叔為庶人后三年復(fù)其舊封成王之時咸陽
雨金末年四月甲子王疾大漸懼太子釗之不任乃
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太子而立之或言召太保奭
芮伯彤伯畢公衛(wèi)侯毛公率百官相太子而立之乙
丑王崩在位三十年通周公攝政為三十三年召公
畢公以太子見于先王廟申告以文武為王業(yè)之不
易務(wù)節(jié)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作顧命
康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成王崩二公率諸侯以太子釗見于
先王廟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為王業(yè)之不易務(wù)
在節(jié)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作顧命太子釗遂立是
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yè)以申
之作康誥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余年不
用康王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康王卒
子昭王瑕立
按竹書紀(jì)年康王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
召康公總百官諸侯朝于豐宮
三年定樂歌吉禘于先王申戒農(nóng)官告于廟
九年唐遷于晉作宮而美王使人讓之
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豐錫畢公命
十六年錫齊侯伋命王南巡狩至九江廬山
二十六年秋九月己未王陟
昭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
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立昭王子滿是為
穆王
按竹書紀(jì)年昭王元年庚子春正月王即位復(fù)設(shè)象

六年王錫郇伯命冬十二月桃李華
十四年夏四月恒星不見
十六年伐楚涉漢遇大兕
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祭公辛伯從王伐楚天大
曀雉兔皆震喪六師于漢王陟
按通志作在
位五十一年

按帝王世紀(jì)昭王德衰南征濟(jì)于漢船人惡之以膠
船進(jìn)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
水中而崩其右卒游靡長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
諱之
穆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王道衰微
穆王閔文武之道缺乃命伯申誡太仆國之政作
命復(fù)寧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
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
震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橐弓矢我求懿
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
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xiāng)以文修
之使之務(wù)利而辟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夏之衰也棄稷不務(wù)
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間不敢怠
業(yè)時序其德遵修其緒修其訓(xùn)典朝夕恪勤守以敦
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至于文王武王昭
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無不欣喜商王
帝辛大惡于民庶民不忍欣載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是故先王非務(wù)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夫先王
之制邦內(nèi)甸服邦外侯服侯衛(wèi)賓服夷蠻要服戎翟
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
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順祀也有不
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
修名有不王則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于是有
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于是有刑罰
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命有文告
之辭布令陳辭而有不至則增修于德無勤民于遠(yuǎn)
是以近無不聽遠(yuǎn)無不服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犬
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
兵無乃廢先王之訓(xùn)而王幾頓乎吾聞犬戎樹敦率
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御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
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諸侯有不睦者甫
侯言于王作修刑辟王曰吁來有國有土告汝祥刑
在今爾安百姓何擇非其人何敬非其刑何居非其
宜與兩造具備師聽五辭五辭簡信正于五刑五刑
不簡正于五罰五罰不服正于五過五過之疵官獄
內(nèi)獄閱實其罪惟鈞其過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
有赦其審克之簡信有眾惟訊有稽無簡不疑共嚴(yán)
天威黥辟疑赦其罰百率閱實其罪劓辟疑赦其罰
倍灑閱實其罪臏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宮辟
疑赦其罰五百率閱實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率閱
實其罪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臏罰之屬五百宮
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命
曰甫刑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
按竹書紀(jì)年穆王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作昭宮
命辛伯余靡冬十月筑祗宮于南鄭


自武王至穆王享國百年穆王以下都于西鄭
六年春徐子誕來朝錫命為伯
八年春北唐來賓獻(xiàn)一驪馬是生騄耳
九年筑春宮
十一年王命卿士祭公謀父
十二年毛公班共公利逄公固帥師從王伐犬戎冬
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
十三年春祭公帥師從王西征次于陽紆秋七月西
戎來賓徐戎侵洛冬十月造父御王入于宗周
十四年王帥楚子伐徐戎克之夏四月王畋于軍丘
五月作范宮秋九月翟人侵畢大搜于萍澤作虎牢
十五年春正月留昆氏來賓作重壁臺冬王觀于鹽

十六年王命造父封于趙
十七年王西征秋八月遷戎于太原
 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積羽千里征犬戎取其五王
 以東西征于青鳥所解西征還履天下億有九萬
 里
十八年春正月王居祗宮諸侯來朝
二十四年王命左史戎夫作記
三十五年荊人入徐毛伯遷帥師敗荊人于泲
三十七年大起九師東至于九江架黿鼉以為梁遂
伐越至于紆荊人來貢
三十九年王會諸侯于涂山
五十一年作呂刑命甫侯于豐
五十五年王陟于祗宮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穆王即位王寵盛伯之女盛姬
為之筑重壁之臺怠于政治徐夷作亂帥九夷以伐
宗周西至河上穆王患其熾也乃分東之諸侯命徐
子主之徐子嬴姓處潢池之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
通溝陳蔡之間欲舟行上國得朱弓朱矢以為天瑞
自號偃王陸地而朝者三十六國皋陶之裔曰造父
以善御幸于穆王王得八駿日行千里使造父御之
欲車轍馬跡周于四方八極西與王母宴于瑤池作
白云黃竹之歌樂而忘歸聞徐偃王僭竊復(fù)御八駿
長驅(qū)而還使造父告楚令伐徐王孫厲謂楚子曰徐
王好行仁義其志大矣君若不伐楚必事徐楚子曰
若有道不可伐對曰大伐小強(qiáng)伐弱猶石之投卵虎
之噬豚也楚子于是伐徐偃王不忍斗故敗乃北走
彭城東山下民從之者以萬計因名其山曰徐山徐
子將死曰吾為不忍以至于此
共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共王游于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
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
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眾王御不參一族夫粲美
之物也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
爾之小丑乎小丑備物終必亡康公不獻(xiàn)一年共王
滅密共王崩子懿王立
按竹書
紀(jì)年作繄

按竹書紀(jì)年共王元年甲寅春正月王即位
四年王師滅密
九年春正月丁亥王使內(nèi)史良錫毛伯遷命
十二年王陟
按通志作
在位十年

懿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懿王
崩共王弟辟方立
按竹書紀(jì)年懿王


名堅
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鄭
七年西戎侵鎬
十三年翟人侵岐
十五年王自宗周遷于槐里
二十五年王陟
 懿王之世興居無節(jié)號令不時挈壸氏不能共其
 職諸侯于是攜德
孝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
按竹書紀(jì)年孝王元年辛卯春正月王即位命申侯
伐西戎
五年西戎來獻(xiàn)馬
七年冬大雨電江漢水
八年初牧于汧渭
九年王陟
按通志作在位十
五年年六十五歲

夷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孝王崩諸侯復(fù)立懿王太子燮為夷
王夷王崩子厲王胡立
按竹書紀(jì)年夷王元年庚子春正月王即位
二年蜀人呂人來獻(xiàn)瓊玉賓于河用介珪
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于鼎
六年王獵于社林獲犀牛一以歸
七年冬雨雹大如礪
八年王有疾諸侯祈于山川王陟
按通志作在位
十五年年六十

厲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
夫芮良夫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
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
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
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
者將導(dǎo)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極
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故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蒸民莫匪爾極大雅曰陳錫載周是不布利而
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于今今王學(xué)專利其可乎匹
夫?qū)@q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周
必敗也厲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
侈傲國人謗王召公諫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
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三十四
年王益嚴(yán)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厲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
甚于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
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
至于列士獻(xiàn)詩瞽獻(xiàn)典史獻(xiàn)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
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bǔ)察瞽史教誨耆艾修
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
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
備敗所以產(chǎn)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
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于是
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于
彘厲王太子靜匿召公之家國人聞之乃圍之召公
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以及此難也今殺王太子王
其以我為讎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讎懟怨而
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召
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于
彘太子靜長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

按竹書紀(jì)年厲王元年戊申春正月王即位作夷宮
命卿士榮夷公落楚人來獻(xiàn)龜貝
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長父伐之不克
八年初監(jiān)謗芮伯良夫戒百官于朝
十一年西戎入于犬丘
十二年王亡奔彘國人圍王宮執(zhí)召穆公之子殺之
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攝行天子事
十四年玁狁侵宗周西鄙召穆公帥師追荊蠻至于

二十二年大旱
二十三年大旱
二十四年大旱
二十五年大旱
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
為王共伯和歸其國遂大雨
 大旱既久廬舍俱焚會汾王崩卜于太陽兆曰厲
 王為祟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共和遂歸國(
按通志厲
 王在位四十年流于彘并共和十四年共五十四年崩于彘)

宣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宣王即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
康之遺風(fēng)諸侯復(fù)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宣王不
修籍于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王弗聽三十九年戰(zhàn)
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宣王既亡南國之師
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諫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聽
卒料民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宮涅立
按竹書紀(jì)年宣王


名靖
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輔政復(fù)田
賦作戎車
二年錫太師皇父司馬休父命
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
四年王命蹶父如韓韓侯來朝
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帥師伐玁狁至于太原秋八月
方叔帥師伐荊蠻
六年召穆公帥師伐淮夷王帥師伐徐戎皇父休父
從王伐徐戎次于淮王歸自伐徐錫召穆公命
七年王錫申伯命王命樊侯仲山甫城齊
八年初考室魯武公來朝錫魯世子戲命
九年王會諸侯于東都遂狩于甫
十五年王錫虢文公命
二十二年王錫王子多父命居洛
二十五年大旱王禱于郊廟遂雨
二十九年初不籍千畝
三十年有兔舞于鎬京
三十二年王師伐魯殺伯御命孝公稱于夷宮有馬
化為人
三十三年王師伐太原之戎不克
三十七年有馬化為狐
三十八年王師及晉穆侯伐條戎奔戎王師敗逋
三十九年王師伐姜戎戰(zhàn)于千畝王師敗逋
四十年料民于太原戎人滅姜邑晉人敗北戎于汾

四十一年王師敗于申
四十三年王殺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晉
四十六年王陟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宣王元年周召二相輔王法文
武成康之遺風(fēng)王命召公虎平淮夷命皇父整六師
程伯休父為司馬征徐戎命召伯定南邦封申伯以
褒其功命蹶父撫北土封韓侯為諸侯長命仲山甫
出使喻王之德意于四方乃城東方以定齊邑海內(nèi)
翕然向風(fēng)諸侯復(fù)宗周尹吉甫作詩以美之王不籍
千畝虢文公諫曰民之大事在農(nóng)故稷為大官今欲
修先王之緒而棄其大功可乎王不聽大旱自二年
不雨至于六年十二年春魯武公與子括戲來朝王
愛戲命魯舍括而立戲仲山甫諫不聽卒立戲是為
魯懿公二十二年王晏起姜后脫簪珥待罪于永巷
使其傅母言于王曰使王好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
自臣妾始敢請罪王曰寡人之過也自是早朝晏罷
卒成中興之業(yè)三十一年魯括之子伯御殺懿公而
自立三十年有馬化為人有兔舞于鎬京三十三年
王伐魯殺伯御立懿公之弟稱是為孝公諸侯自是
不睦王欲得國子之能訓(xùn)導(dǎo)諸侯者樊穆仲曰魯侯
肅恭神明詢事老賦事行刑必問遺訓(xùn)而咨于故
實王曰然則能訓(xùn)治其民矣乃命孝公于夷宮四十
六年王崩初王將殺杜伯而非其罪杜伯之友左儒
爭之于王九復(fù)不許王曰汝別君而異友也儒曰君
道友逆則順君以誅友友道君逆則帥友以違君王
怒曰易而言則生不易則死儒曰士不枉義以從死
不易言以求生臣能明君之過以正杜伯之無罪王
殺杜伯左儒死之后宣王畋于圃田見杜伯執(zhí)弓矢
射王王竟死崩于田所子幽王宮涅立
幽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幽王立二年西州三川皆震伯陽甫
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
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
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陽失而在陰原必
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
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
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
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征也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
十年數(shù)之紀(jì)也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是歲也三川竭
岐山崩三年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
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后幽王得褒姒愛之
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
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
也有二神龍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
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
于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傳
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fā)之至厲王
之末發(fā)而觀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
噪之漦化為元黿以入王后宮后宮之童妾既齔而
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宣王之時童
女謠曰弧箕服實亡周國于是宣王聞之有夫婦
賣是器者宣王使執(zhí)而戮之逃于道而見鄉(xiāng)者后宮
童妾所棄妖子出于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婦
遂亡&#于褒褒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于王
以贖罪棄女子出于褒是為褒姒當(dāng)幽王三年王之
后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后及太子以褒姒
為后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褒
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燧大
鼓有寇至則舉燧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
笑幽王說之為數(shù)舉燧火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
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
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火征兵兵莫至遂殺幽
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于是諸侯乃即申
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按竹書紀(jì)年幽王元年庚申春正月王即位錫太師
尹氏皇父命
二年涇渭洛竭岐山崩初增賦晉文侯同王子多父
伐鄫克之乃居鄭父之丘是為鄭桓公
三年王嬖褒姒冬大震電
四年夏六月隕霜
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皇父作都于向
六年王命伯士帥師伐六濟(jì)之戎王師敗逋西戎滅
蓋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
為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十年春王及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桃杏實王師伐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王
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zhí)褒姒以歸申侯魯侯
許男鄭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


武王滅殷歲在庚寅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定鼎
 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
 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
平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
時周室衰微諸侯強(qiáng)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四十九年魯隱公即位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泄父
蚤死立其子林是為桓王
按竹書紀(jì)年平王


自東遷以后始紀(jì)晉事王即位皆不書
元年辛未王東徙洛邑錫文侯命晉侯會衛(wèi)侯鄭伯
秦伯以師從王入于成周
三十三年楚人侵申
三十六年王人戍申
五十一年春二月乙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王陟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平王即位當(dāng)幽王之亡豐鎬蕩
然犬戎侵逼近郊于是晉文侯鄭武公秦襄公夾輔
平王于申而遷于王城即成王所營之東都也王勞
晉鄭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命晉文侯為
侯伯賜秬鬯圭瓚封秦襄公為諸侯賜岐以西之地
秦始通于上國命鄭武公為司徒鄭于是取鄶虢十
邑之地而遷焉是為新鄭自是齊楚秦晉始大政由
方伯天子微弱賴秦人為西堡障故秦文公伐戎收
周之余民而得岐內(nèi)之地自岐以東獻(xiàn)之周
桓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桓王平王孫也桓王三年鄭莊公朝
桓王不禮五年鄭怨與魯易許田許田天子之用事
太山田也八年魯殺隱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鄭鄭射
傷桓王桓王去歸二十三年桓王崩子莊王他立
莊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莊王立四年周公黑肩欲殺莊王而
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殺周公王子克&#燕十五年
莊王崩子厘王胡齊立
厘王本紀(jì)
按厘王通
志作僖王

按史記周本紀(jì)厘王立三年齊桓公始霸五年厘王
崩子惠王閬立
按竹書紀(jì)年厘王三年曲沃武公滅晉侯緡以寶獻(xiàn)
王王命武公以一軍為晉侯
惠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惠王立二年初莊王嬖姬姚生子頹
頹有寵及惠王即位奪其大臣園以為囿故大夫邊
伯等五人作亂謀召燕衛(wèi)師伐惠王惠王&#溫已居
鄭之櫟立厘王弟頹為王樂及遍舞鄭虢君怒四年
鄭與虢君伐殺王頹復(fù)入惠王惠王十年賜齊桓公
為伯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鄭立
按竹書紀(jì)年惠王元年晉獻(xiàn)公朝王如成周周陽白
兔舞于市
二年王子頹亂王居于鄭鄭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
為蜮射人
二十五年春正月王陟
襄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襄王立襄王母早死后母曰惠后惠
后生叔帶有寵于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帶與戎翟
謀伐襄王襄王欲誅叔帶叔帶奔齊齊桓公使管仲
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晉王以上卿禮管仲管仲
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jié)春秋
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余嘉乃勛
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禮而還九年齊桓公卒
十二年叔帶復(fù)歸于周十三年鄭伐滑王使游孫伯
服請滑鄭人囚之鄭文公怨惠王之入不與厲公爵
又怨襄王之與衛(wèi)滑故囚伯服王怒將以翟伐鄭富
辰諫曰凡我周之東徙晉鄭焉依子頹之亂又鄭之
由定今以小怨棄之王不聽十五年王降翟師以伐
鄭王德翟人將以其女為后富辰諫曰平桓莊惠皆
受鄭勞王棄親親翟不可從王不聽十六年王絀翟
后翟人來誅殺譚伯富辰曰吾數(shù)諫不從如是不出
王以我為懟乎乃以其屬死之初惠后欲立王子帶
故以黨開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鄭鄭居王于
泛子帶立為王取襄王所絀翟后與居溫十七年襄
王告急于晉晉文公納王而誅叔帶襄王乃賜晉文
公珪鬯弓矢為伯以河內(nèi)地與晉二十年晉文公召
襄王襄王會之河陽踐土諸侯畢朝書諱曰天王狩
于河陽二十四年晉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三
十二年襄王崩
頃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襄王崩子頃王壬臣立
按竹書紀(jì)年頃王元年癸卯
六年彗星入北斗王陟
匡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頃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
定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匡王六年崩弟瑜立是為定王定王
元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次洛使人問九鼎王使王
孫滿應(yīng)設(shè)以辭楚兵乃去十年楚莊王圍鄭鄭伯降
已而復(fù)之十六年楚莊王卒二十一年定王崩子簡
王夷立
簡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簡王立十三年晉殺其君厲公迎子
周于周立為悼公十四年簡王崩子靈王泄心立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簡王八年春魯成公朝周王使
劉康公成肅公會晉厲公伐秦十二年尹武公單襄
公及諸侯伐鄭十三年春晉人&#厲公逆襄公之曾
孫周于京師而立之是為悼公十四年崩子泄心立
是為靈王
靈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靈王立二十四年齊崔杼&#其君莊
公二十七年靈王崩子景王貴立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靈王生而有髭髯甚神圣東遷
之后王室衰微至靈王始振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
孔子生二十七年王崩次子貴立是為景王
景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景王十八年后太子圣而早卒二十
年景王愛子朝欲立之會崩子丐之黨與爭立國人
立長子猛為王
悼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子朝攻殺猛猛為悼王晉人攻子朝
而立丐是為敬王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悼王立未及一年王子朝攻殺

敬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敬王元年晉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
王不得入居澤四年晉率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為
臣諸侯城周十六年子朝之徒復(fù)作亂敬王&#于晉
十七年晉定公遂入敬王于周三十九年齊田常殺
其君簡公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四十二年敬王
崩子元王仁立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jì)敬王元年晉人立王王子朝自
立王不得入居于澤四年晉率諸侯納王于周尹氏
召伯毛伯以子朝奔楚十年王以子朝之亂王城墮
壞欲遷于成周八月王使富辛石張請城于晉冬晉
魏舒合諸侯之師城成周十四年春王人晉侯會諸
侯于召陵謀伐楚十五年王人殺子朝于楚十六年
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鄭人作亂伐周六邑十二
月天王處于姑蕕十七年尹氏復(fù)黨儋翩為亂夏單
武公劉桓公敗尹氏于窮谷冬單子劉子逆王十一
月王入于王城十八年春單子劉子討儋翩之黨以
定王室三十九年春魯人西狩獲麟四十一年夏四
月己丑孔子卒四十三年王崩子仁立是為元王
元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敬王崩子元王仁立
定王本紀(jì)
按竹書紀(jì)年及
通志作貞定王

按史記周本紀(jì)元王八年崩子定王介立
哀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
二十八年定王崩長子去疾立是為哀王
思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
是為思王
考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
立是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威烈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考王
封其弟于河南是為桓公以續(xù)周公之官職桓公卒
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鞏
以奉王號東周惠公
按竹書紀(jì)年威烈王十八年王命韓景子趙烈子及
我?guī)煼R入長垣
二十三年王命晉卿魏氏趙氏韓氏為諸侯
二十四年王陟
安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韓魏趙
為諸侯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驕立是歲盜殺楚聲王
烈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安王立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烈
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xiàn)公曰始周與秦國合而別
別五百載復(fù)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十年烈王
崩弟扁立是為顯王
顯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顯王五年賀秦獻(xiàn)公獻(xiàn)公稱伯九年
致文武胙于秦孝公二十五年秦會諸侯于周二十
六年周致伯于秦孝公三十三年賀秦惠王三十五
年致文武胙于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后
諸侯皆為王四十八年顯王崩
按竹書紀(jì)年顯王十九年王如衛(wèi)命公子南為侯
三十八年王會鄭威侯于巫沙
四十二年九鼎淪泗沒于淵
四十八年王陟
慎靚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顯王崩子慎靚王定立
赧王本紀(jì)
按史記周本紀(jì)慎靚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
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西周武公之共太子
死有五庶子毋適立司馬剪謂楚王曰不如以地資
公子咎為請?zhí)幼蟪稍徊豢芍懿宦犑枪?br />而交疏于周也不如請周君孰欲立以微告剪剪請
令楚賀之以地果立公子咎為太子八年秦攻宜陽
楚救之而楚以周為秦故將伐之蘇代為周說楚王
曰何以周為秦之禍也言周之為秦甚于楚者欲令
周入秦也故謂周秦也周知其不可解必入于秦此
為秦取周之精者也為王計者周于秦因善之不于
秦亦言善之以疏之于秦周絕于秦必入于郢矣秦
借道兩周之間將以伐韓周恐借之畏于韓不借畏
于秦史厭謂周君曰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之敢
絕周而伐韓者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發(fā)質(zhì)使之
楚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曰韓強(qiáng)與
周地將以疑周于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zé)o辭而令
周不受是受地于韓而聽于秦秦召西周君西周君
惡往故令人謂韓王曰秦召西周君將以使攻王之
南陽也王何不出兵于南陽周君將以為辭于秦周
君不入秦秦必不敢逾河而攻南陽矣?xùn)|周與西周
戰(zhàn)韓救西周或為東周說韓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國
多名器重寶王案兵毋出可以德東周而西周之寶
必可以盡矣王赧謂成君楚圍雍氏韓征甲與粟于
東周東周君恐召蘇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于是臣
能使韓毋征甲與粟于周又能為君得高都周君曰
子茍能請以國聽子代見韓相國曰楚圍雍氏期三
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國乃征甲與粟
于周是告楚病也韓相國曰善使者已行矣代曰何
不與周高都韓相國大怒曰吾毋征甲與粟于周亦
已多矣何故與周高都也代曰與周高都是周折而
入于韓也秦聞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弊
高都得完周也曷為不與相國曰善果與周高都三
十四年蘇厲謂周君曰秦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
離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將兵出
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
有養(yǎng)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
百中之左右觀者數(shù)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
曰善可教射矣養(yǎng)由基怒釋弓搤劍曰客安能教我
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
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
撥矢鉤一發(fā)不中者百發(fā)盡息今破韓魏撲師武北
取趙藺離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
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公不如稱病而無出
四十二年秦破華陽約馬犯謂周君曰請令梁城周
乃謂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則犯必死矣犯請以九鼎
自入于王王受九鼎而圖犯梁王曰善遂與之卒言
戍周因謂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將伐周也王試出兵
境以觀之秦果出兵又謂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請
后可而復(fù)之今王使卒之周諸侯皆生心后舉事且
不信不若令卒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
周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謂周最曰公不若譽(yù)秦王
之孝因以應(yīng)為太后養(yǎng)地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
善周君必以為公功交惡勸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
秦攻周而周最謂秦王曰為王計者不攻周攻周實
不足以利聲畏天下天下以聲畏秦必東合于齊兵
弊于周合天下于齊則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勸王
攻周秦與天下弊則令不行矣五十八年三晉距秦
周令其相國之秦以秦之輕也還其行客謂相國曰
秦之輕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國之情公不如急見
秦王曰請為王聽東方之變秦王必重公重公是秦
重周周以取秦也齊重則固有周聚以收齊是周常
不失重國之交也秦信周發(fā)兵攻三晉五十九年秦
取韓陽城負(fù)黍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
師出伊闕攻秦令秦?zé)o得通陽城秦昭王怒使將軍
摎攻西周西周君&#秦頓首受罪盡獻(xiàn)其邑三十六
口三萬秦受其獻(xiàn)歸其君于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
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于狐后七歲秦
莊襄王滅東西周東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秦
始皇帝本紀(jì)
按史記始皇本紀(jì)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
王為秦質(zhì)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
氏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dāng)是之時秦
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
東有河?xùn)|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
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游士
欲以并天下李斯為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
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晉陽反
元年將軍蒙驁擊定之
二年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
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將軍蒙驁攻
魏氏有詭歲大饑
四年拔有詭三月軍罷秦質(zhì)子歸自趙趙太子出
歸國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內(nèi)
粟千石拜爵一級
五年將軍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
拔之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冬雷
六年韓魏趙衛(wèi)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
拔衛(wèi)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
保魏之河內(nèi)
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
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彗星復(fù)見西方十六日夏
太后死
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
斬死遷其民于臨洮將軍壁死卒屯留蒲&#反戮其
尸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嫪毐封為長信侯予
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
事無大小皆決于毐又以西河太原郡更為毐國
九年彗星見或竟天攻魏垣蒲陽四月上宿雍己酉
王冠帶劍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
以發(fā)縣卒及衛(wèi)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
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fā)卒攻毐戰(zhàn)
咸陽斬首數(shù)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zhàn)中亦拜爵一
級毐等敗走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
十萬盡得毐等衛(wèi)尉竭內(nèi)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
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滅其宗及其舍人輕者
為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余家家房陵四月寒凍有
死者楊端和攻衍氏彗星見西方又見北方從斗以
南八十日
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桓齮為將軍齊趙來置
酒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
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
太后于雍而入咸陽復(fù)居甘泉宮大索逐客李斯上
書說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
國于是使斯下韓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大梁人
尉繚來說秦王曰以秦之強(qiáng)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
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
所以亡也愿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
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
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繚曰秦王為人蜂準(zhǔn)長目摯鳥
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
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于天
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乃亡去秦王覺固止
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而李斯用事
十一年王剪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剪攻閼與
橑楊皆并為一軍剪將十八日軍歸斗食以下什推
二人從軍取鄴安陽桓齮將
十二年文信侯不韋死竊葬其舍人臨者晉人也逐
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奪爵遷五百石以下不臨遷
勿奪爵自今以來操國事不道如嫪毐不韋者籍其
門視此秋復(fù)嫪毐舍人遷蜀者當(dāng)是之時天下大旱
六月至八月乃雨
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王之
河南正月彗星見東方十月桓齮攻趙
十四年攻趙軍于平陽取宜安破之殺其將軍桓齮
定平陽武城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云陽
韓王請為臣
十五年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地動
十六年九月發(fā)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初令男子書
年魏獻(xiàn)地于秦秦置麗邑
十七年內(nèi)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
郡命曰潁川地動華陽太后卒民大饑
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剪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
內(nèi)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十九年王剪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
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
仇怨皆坑之秦王還從太原上郡歸始皇帝母太后
崩趙公子嘉率其宗數(shù)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東與
燕合兵軍上谷大饑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剌秦王秦
王覺之體解軻以徇而使王剪辛勝攻燕燕代發(fā)兵
擊秦軍秦軍破燕易水之西
二十一年王賁攻薊乃益發(fā)卒詣王剪軍遂破燕太
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東收遼東而王
之王剪謝病老歸新鄭反昌平軍徙于郢大雨雪深
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
請降盡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復(fù)召王剪強(qiáng)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
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
君為荊王反秦于淮南
二十四年王剪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
自殺
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
攻代虜代王嘉王剪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
郡五月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后勝發(fā)兵守其西界不通
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秦初并天
下令丞相御史曰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
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
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
其質(zhì)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
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
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xiàn)
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fā)兵誅得其王遂
定其荊地燕王&#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
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后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
虜其王平齊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
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
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
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
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
天下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來未嘗有
五帝所不及臣等謹(jǐn)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
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
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
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制曰可追尊莊襄王為太上
皇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
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
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
千萬世傳之無窮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
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
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jié)旗皆上黑數(shù)以六為紀(jì)
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
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刻削
毋仁恩和義然后合五德之?dāng)?shù)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yuǎn)不為置王毋以
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于群臣群臣
皆以為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
眾然后屬疏遠(yuǎn)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
子弗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
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
則安寧之術(shù)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zhàn)斗
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fù)立國是樹兵
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以為三
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
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
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地東至海暨
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jù)河為塞并陰
山至遼東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
臺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
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fù)道周
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
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
信宮渭南已更命信宮為極廟象天極自極廟道通
酈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陽屬之是歲賜爵一
級治馳道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
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
山立石封祠祀下風(fēng)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
五大夫禪梁父刻所立石其辭曰皇帝臨位作制明
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賓服親巡
遠(yuǎn)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yè)
祗誦功德治道運行諸產(chǎn)得宜皆有法式大義休明
垂于后世順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
夙興夜寐建設(shè)長利專隆教誨訓(xùn)經(jīng)宣達(dá)遠(yuǎn)近畢理
咸承圣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nèi)外
靡不清凈施于后嗣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
于是乃并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豋之罘立石頌
秦德焉而去南登瑯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
萬戶瑯邪臺下復(fù)十二歲作瑯邪臺立石刻頌秦德
明得意曰維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
紀(jì)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
土以省卒士事已大畢乃臨于?;实壑η趧诒?br />事上農(nóng)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器械一
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
意應(yīng)時動事是維皇帝匡飭異俗陵水經(jīng)地憂恤黔
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職諸治經(jīng)
易舉錯必當(dāng)莫不如畫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尊卑貴
賤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務(wù)貞良細(xì)大盡力莫敢怠
荒遠(yuǎn)邇辟隱專務(wù)肅莊端直敦忠事業(yè)有常皇帝之
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jié)事以時諸產(chǎn)繁
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歡欣奉
教盡知法式六合之內(nèi)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
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
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維秦王兼有天下
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于瑯邪列侯武城侯王離
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
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
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與議于海上曰古
之帝者地不過千里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
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以自為紀(jì)古之五帝三
皇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yuǎn)方實不稱
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
并一海內(nèi)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
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為表
經(jīng)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
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
是遣徐市發(fā)童男女?dāng)?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還過
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
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
風(fēng)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
堯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
皆伐湘山樹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關(guān)歸
二十九年始皇東游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求
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其辭曰維二
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皇帝東游巡登之罘臨
照于海從臣嘉觀原念休烈追誦本始大圣作治建
定法度顯著綱紀(jì)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六
國回辟貪戾無厭虐殺不已皇帝哀眾遂發(fā)討師奮
揚武德義誅信行威燀旁達(dá)莫不賓服烹滅強(qiáng)暴振
救黔首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經(jīng)緯天下永為儀則大
矣哉宇縣之中承順圣意群臣誦功請刻于石表垂
于常式其東觀曰維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覽省遠(yuǎn)方
逮于海隅遂登之罘照臨朝陽觀望廣麗從臣咸念
原道至明圣法初興清理疆內(nèi)外誅暴強(qiáng)武威旁暢
振動四極禽滅六王闡并天下災(zāi)害絕息永偃戎兵
皇帝明德經(jīng)理宇內(nèi)視聽不怠作立大義昭設(shè)備器
咸有章旗職臣遵分各知所行事無嫌疑黔首改化
遠(yuǎn)邇同度臨古絕尤常職既定后嗣循業(yè)長承圣治
群臣嘉德祇誦圣烈請刻之罘旋遂之瑯邪道上黨

三十年無事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賜黔首里六石米
二羊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
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guān)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
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防其辭曰遂興師旅誅戮無
道為逆滅息武殄暴逆文復(fù)無罪庶心咸服惠論功
勞賞及牛馬恩肥土域皇帝奮威德并諸侯初一泰
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地勢既定黎庶無
繇天下咸撫男樂其疇女修其業(yè)事各有序惠被諸
產(chǎn)久并來田莫不安所群臣誦烈請刻此石垂著儀
矩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
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
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fā)兵三十
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發(fā)諸嘗逋亡人贅&#賈人略取陸梁地為
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
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
蒙恬渡河取高闕陶山北假中筑亭障逐戎人徙
謫實之初縣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筑長城及南越地始皇
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仆射周青臣進(jìn)頌
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圣平定海內(nèi)
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
自安樂無戰(zhàn)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
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jìn)曰臣聞殷周之王千
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nèi)而子弟
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
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
陛下之過非忠臣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
相復(fù)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
下創(chuàng)大業(yè)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
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并爭厚招游學(xué)今天下
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dāng)家則力農(nóng)工士則學(xué)習(xí)法令
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xué)古以非當(dāng)世惑亂黔首丞
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
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
學(xué)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
一尊私學(xué)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xué)議
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
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
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紀(jì)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
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
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
樹之書若欲有學(xué)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塹山堙谷直通之于
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
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
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
千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fù)道自阿
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
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
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
或作麗山發(fā)北山石&#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guān)中計
宮三百關(guān)外四百余于是立石東海上胊界中以為
秦東門因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云陽皆復(fù)不事十
歲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
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
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于神真人者入水
不濡入火不陵云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
能恬惔愿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
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乃令
咸陽之旁二百里內(nèi)宮觀二百七十復(fù)道甬道相連
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
處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
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始皇怒曰此
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dāng)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
殺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于
咸陽宮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
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
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
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于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
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
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
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
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
不得休息貪于權(quán)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于是乃
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
盡去之悉召文學(xué)方術(shù)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
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
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
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
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
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
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益發(fā)謫徙邊始皇長子
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yuǎn)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
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
怒使扶蘇北監(jiān)蒙恬于上郡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
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
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始皇不樂
使博士為仙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弦
之秋使者從關(guān)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
者曰為我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
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
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
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
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
爵一級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從右丞相
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十一月行至云
夢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
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
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nèi)德惠修長三十有七年親巡天
下周覽遠(yuǎn)方遂登會稽宣省習(xí)俗黔首齋莊群臣誦
功本原事跡追首高明秦圣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
章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常六王專倍貪戾&#
猛率眾自強(qiáng)暴虐恣行負(fù)力而驕數(shù)動甲兵陰通間
使以事合從行為辟方內(nèi)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
殃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圣德廣密六合之
中被澤無疆皇帝并宇兼聽萬事遠(yuǎn)近畢清運理群
物考驗事實各載其名貴賤并通善否陳前靡有隱
情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nèi)外禁止淫
泆男女絜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
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風(fēng)蒙被休
經(jīng)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黔首修潔人樂同
則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
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還過吳從江乘渡并海上北
至瑯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shù)歲不得費多恐
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
至愿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始皇夢與海神
戰(zhàn)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
為候今上禱祠備謹(jǐn)而有此惡神當(dāng)除去而善神可
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
射之自瑯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
一魚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
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
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
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丞相斯為
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fā)喪棺
載辒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
故宦者輒從辒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
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
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
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
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
子扶蘇蒙恬數(shù)以罪其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
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辒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
石鮑魚以亂其臭行從直道至咸陽發(fā)喪太子胡亥
襲位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
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
下銅而致&#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
機(jī)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
海機(jī)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
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jī)藏皆
知之藏重即泄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
工匠藏者無復(fù)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二世皇帝本紀(jì)
按史記二世皇帝本紀(jì)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趙
高為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
山川百祀之禮令群臣議尊始皇廟群臣皆頓首言
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毀
今始皇為極廟四海之內(nèi)皆獻(xiàn)貢職增犧牲禮咸備
毋以加先王廟或在四雍或在咸陽天子儀當(dāng)獨奉
酌祠始皇廟自襄公已下軼毀所置凡七廟群臣以
禮進(jìn)祠以尊始皇廟為帝者祖廟皇帝復(fù)自稱朕二
世與趙高謀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
行郡縣以示強(qiáng)威服海內(nèi)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
以臣畜天下春二世東行郡縣李斯從到碣石并海
南至?xí)M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
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
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于久遠(yuǎn)
也如后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
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刻石因明白
矣臣昧死請制曰可遂至遼東而還于是二世乃遵
用趙高申法令乃陰與趙高謀曰大臣不服官吏尚
強(qiáng)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言而
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
世以相傳久矣今高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上位
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從臣其心實不服今上出
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
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時不師文而決于武
力愿陛下遂從時毋疑即群臣不及謀明主收舉余
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yuǎn)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
矣二世曰善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
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將閭
昆弟三人囚于內(nèi)宮議其罪獨后二世使使令將閭
曰公子不臣罪當(dāng)死吏致法焉將閭曰闕廷之禮吾
未嘗敢不從賓贊也廊廟之位吾未嘗敢失節(jié)也受
命應(yīng)對吾未嘗敢失辭也何謂不臣愿聞罪而死使
者曰臣不得與謀奉書從事將閭乃仰天大呼天者
三曰天乎吾無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宗室
振恐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
四月二世還至咸陽曰先帝為咸陽朝廷小故營阿
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fù)土酈山酈山
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復(fù)
作阿房宮外撫四夷如始皇計盡征其材士五萬人
為屯衛(wèi)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dāng)食者多度不足下
調(diào)郡縣轉(zhuǎn)輸菽粟芻&#皆令自赍糧食咸陽三百里
內(nèi)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七月戍卒陳勝等反故
荊地為張楚勝自立為楚王居陳遣諸將徇地山東
郡縣少年苦秦吏皆殺其守尉令丞反以應(yīng)陳涉相
立為侯王合從西鄉(xiāng)名為伐秦不可勝數(shù)也謁者使
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問
對曰群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上悅武臣
自立為趙王魏咎為魏王田儋為齊王沛公起沛項
梁舉兵會稽郡
二年冬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shù)十萬二世
大驚與群臣謀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眾強(qiáng)今
發(fā)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
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擊破周章軍而走遂殺章曹
陽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殺陳勝
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jì)楚地盜名將已死章
邯乃北渡河擊趙王歇等于巨鹿趙高說二世曰先
帝臨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為非進(jìn)邪說今陛下富
于春秋初即位奈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群
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于是二世常居禁中與
高決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見盜賊益多而關(guān)中卒
發(fā)東擊盜者毋豐k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將軍馮劫
進(jìn)諫曰關(guān)東群盜并起秦發(fā)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
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轉(zhuǎn)作事苦賦稅大也請且止
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zhuǎn)二世曰吾聞之韓子曰
堯舜采椽不刮茅茨不剪飯土塯啜土形雖監(jiān)門之
養(yǎng)不觳于此禹鑿龍門通大夏決河亭水放之海身
自持筑臿脛毋毛臣虜之勞不烈于此矣凡所為貴
有天下者得肆意極欲主重明法下不敢為非以制
御海內(nèi)矣夫虞夏之主貴為天子親處窮苦之實以
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萬乘毋其實吾欲造千乘之
駕萬乘之屬充吾號名且先帝起諸侯兼天下天下
已定外攘四夷以安邊境作宮室以章得意而君觀
先帝功業(yè)有緒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群盜并起君不
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為是上毋以報先帝次不為
朕盡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責(zé)他罪去疾
劫曰將相不辱自殺斯卒囚就五刑
三年章邯等將其卒圍巨鹿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
往救巨鹿冬趙高為丞相竟案李斯殺之夏章邯等
戰(zhàn)數(shù)卻二世使人讓邯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趙高弗
見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見邯曰趙
高用事于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項羽急擊秦
軍虜王離邯等遂以兵降諸侯八月己亥趙高欲為
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xiàn)于二世曰馬也二
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
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高前數(shù)言關(guān)東盜毋能為也及項羽
虜秦將王離等巨鹿下而前章邯等軍數(shù)卻上書請
益助燕趙齊楚韓魏皆立為王自關(guān)以東大氐盡畔
秦吏應(yīng)諸侯諸侯咸率其眾西鄉(xiāng)沛公將數(shù)萬人已
屠武關(guān)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
不朝見二世夢白虎嚙其左驂馬殺之心不樂怪問
占夢卜曰涇水為祟二世乃齋于望夷宮欲祠涇沈
四白馬使使責(zé)讓高以盜賊事高懼乃陰與其&#咸
陽令閻樂其弟趙成謀曰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
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
載其言使郎中令為內(nèi)應(yīng)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fā)
卒追劫樂母置高舍遣樂將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宮
殿門縛衛(wèi)令仆射曰賊入此何不止衛(wèi)令曰周廬設(shè)
卒甚謹(jǐn)安得賊敢入宮樂遂斬衛(wèi)令直將吏入行射
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格者輒死死者數(shù)十人郎中
令與樂俱入射上幄坐幃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
擾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內(nèi)謂曰公
何不蚤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
臣蚤言皆已誅安得至今閻樂前即二世數(shù)曰足下
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二世
曰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為
王弗許又曰愿為萬戶侯弗許曰愿與妻子為黔首
比諸公子閻樂曰臣受命于丞相為天下誅足下足
下雖多言臣不敢報麾其兵進(jìn)二世自殺閻樂歸報
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
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fù)自立秦地
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
兄子公子嬰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令子嬰齋當(dāng)廟見受玉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
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佯以義
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guān)中今使
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
來來則殺之高使人請子嬰數(shù)輩子嬰不行高果自
往曰宗廟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于齋宮
三族高家以徇咸陽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
公破秦軍入武關(guān)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
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沛公遂
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居月余諸侯兵至項
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
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滅秦之
后各分其地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號曰三秦項
羽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諸侯秦竟滅矣后五
年天下定于漢

 帝紀(jì)部匯考五
  漢一
高祖本紀(jì)
按史記高祖本紀(jì)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
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
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高祖為人隆準(zhǔn)而龍顏美須&#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
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
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fù)貰酒
醉臥武負(fù)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
酒讎數(shù)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zé)高祖常
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dāng)
如此也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杰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jìn)
令諸大夫曰進(jìn)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
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yún)喂?br />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
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
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后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
相愿季自愛臣有息女愿為季箕帚妾酒罷呂媼怒
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
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
與劉季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魯元公主高祖為
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
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老父相呂后曰夫人天下貴
人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
魯元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后具言
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yuǎn)乃追及問
老父老父曰鄉(xiāng)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
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貴遂不知
老父處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
之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高祖以
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
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
從此逝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徑
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dāng)徑愿
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
為兩徑開行數(shù)里醉因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
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
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dāng)?shù)澜駷槌嗟?br />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笞之嫗因忽不見
后人至高祖覺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fù)諸
從者日益畏之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
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
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
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
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
蘄至陳而王號為張楚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yīng)
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yīng)涉掾主吏蕭何曹參乃曰君
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愿君召諸亡在
外者可得數(shù)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
劉季劉季之眾已數(shù)十百人矣于是樊噲從劉季來
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
逾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
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沛
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yīng)諸侯則家室完
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
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并
起今置將不善壹敗涂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
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擇可者蕭曹等皆文
吏自愛恐事不就后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諸父老
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dāng)貴且卜筮之莫如劉
季最吉于是劉季數(shù)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祠
黃帝祭蚩尤于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
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
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
秦二世二年陳涉之將周章軍西至戲而還燕趙齊
魏皆自立為王項氏起吳秦泗川監(jiān)平將兵圍豐二
日出與戰(zhàn)破之命雍齒守豐引兵之薛泗川守壯敗
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殺之沛公還
軍亢父至方與周市來攻方與未戰(zhàn)陳王使魏人周
市略地周市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今魏地已
定者數(shù)十城齒今下魏魏以齒為侯守豐不下且屠
豐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沛
公引兵攻豐不能取沛公病還之沛沛公怨雍齒與
豐子弟叛之聞東陽寧君秦嘉立景駒為假王在留
乃往從之欲請兵以攻豐是時秦將章邯從陳別將
司馬尼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寧君沛公引
兵西與戰(zhàn)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
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還軍豐聞
項梁在薛從騎百余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
五大夫?qū)⑹伺婀€引兵攻豐從項梁月余項羽
已拔襄城還項梁盡召別將居薛聞陳王定死因立
楚后懷王孫心為楚王治盱臺項梁號武信君居數(shù)
月北攻亢父救東阿破秦軍齊軍歸楚獨追北使沛
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軍濮陽之東與秦軍戰(zhàn)破之
秦軍復(fù)振守濮陽環(huán)水楚軍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
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與秦軍戰(zhàn)大破之
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項梁再破秦軍有驕色
宋義諫不聽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大破之定
陶項梁死沛公與項羽方攻陳留聞項梁死引兵與
呂將軍俱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
碭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
北擊趙大破之當(dāng)是之時趙歇為王秦將王離圍之
巨鹿城此所謂河北之軍也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
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城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
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
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趙
數(shù)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
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guān)與諸將約先入
定關(guān)中者王之當(dāng)是時秦兵強(qiáng)常乘勝逐北諸將莫
利先入關(guān)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愿與沛公西入
關(guān)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
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shù)
進(jìn)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
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
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
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
散卒乃道碭至成陽與杠里秦軍夾壁破魏二軍楚
軍出兵擊王離大破之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
與俱攻秦軍戰(zhàn)不利還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可四
千余人并之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之軍并攻昌
邑昌邑未拔西過高陽酈食其謂監(jiān)門曰諸將過此
者多吾視沛公大人長者乃求見說沛公沛公方踞
&#使兩女子洗足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
道秦不宜踞見長者于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
食其說沛公襲陳留得秦積粟乃以酈食其為廣野
君酈商為將將陳留兵與偕攻開封開封未拔西與
秦將楊熊戰(zhàn)白馬又戰(zhàn)曲遇東大破之楊熊走之滎
陽二世使使者斬以徇南攻潁陽屠之因張良遂略
韓地轘轅當(dāng)是時趙別將司馬卬方欲渡河入關(guān)沛
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南戰(zhàn)雒陽東軍不利還至陽
城收軍中馬騎與南陽守齮戰(zhàn)犨東破之略南陽郡
南陽守齮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過而西張良諫曰
沛公雖欲急入關(guān)秦兵尚眾距險今不下宛宛從后
擊強(qiáng)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
還更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匝南陽守欲自剄其舍人
陳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見沛公曰臣聞足下約先
入咸陽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連城
數(shù)十人民眾積蓄多吏人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
乘城今足下盡日止攻士死傷者必多引兵去宛宛
必隨足下后足下前則失咸陽之約后又有強(qiáng)宛之
患為足下計莫若約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
與之西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
所累沛公曰善乃以宛守為殷侯封陳恢千戶引兵
西無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還
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鋗與皆降析酈遣魏人寧昌
使秦使者未來是時章邯已以軍降項羽于趙矣初
項羽與宋義北救趙及項羽殺宋義代為上將軍諸
將黥布皆屬破秦將王離軍降章邯諸侯皆附及趙
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guān)中沛公以為詐乃
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因襲攻武
關(guān)破之又與秦軍戰(zhàn)于藍(lán)田南益張疑兵旗幟諸所
過毋得掠鹵秦人&#秦軍解因大破之又戰(zhàn)其北大
破之乘勝遂破之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
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諸將或
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
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
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
上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
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dāng)王
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
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
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xiāng)邑告諭
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xiàn)饗軍士沛公又讓不
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
為秦王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qiáng)今聞?wù)?br />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guān)中今則來沛公恐
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guān)無內(nèi)諸侯軍稍征關(guān)
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一月中項羽
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guān)關(guān)門閉聞沛公已定關(guān)中大
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guān)十二月中遂至戲沛公左
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
公欲王關(guān)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亞
父勸項羽擊沛公方饗士旦日合戰(zhàn)是時項羽兵四
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會項伯
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沛公
從百余騎驅(qū)之鴻門見謝項羽項羽曰此沛公左司
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噲張良
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
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爾項
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曰如約項羽怨懷王不肯令
與沛公俱西入關(guān)而北救趙后天下約乃曰懷王者
吾家項梁所立爾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本定天下
諸將及籍也乃佯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正月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負(fù)約
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三分關(guān)中立
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
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
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趙王歇徙王代趙相
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當(dāng)陽君黥布為九江王都六
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
王都邾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故燕王韓廣徙王遼
東廣不聽臧荼攻殺之無終封成安君陳余河間三
縣居南皮封梅鋗十萬戶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
國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
者數(shù)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
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
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韓信說漢王曰項羽王諸
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
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
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fù)用不如決策東鄉(xiāng)爭
權(quán)天下項羽出關(guān)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
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群
臣稍倍叛之乃陰令衡山王臨江王擊之殺義帝江
南項羽怨田榮立齊將田都為齊王田榮怒因自立
為齊王殺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楚
令蕭公角擊彭越彭越大破之陳余怨項羽之弗王
己也令夏說說田榮請兵擊張耳齊予陳余兵擊破
常山王張耳張耳亡歸漢迎趙王歇于代復(fù)立為趙
王趙王因立陳余為代王項羽大怒北擊齊八月漢
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
倉雍兵敗還走止戰(zhàn)好畤又復(fù)敗走廢丘漢王遂定
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
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guān)因王陵兵南
陽以迎太公呂后于沛楚聞之發(fā)兵距之陽夏不得
前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
韓王昌不聽使韓信擊破之于是置隴西北地上郡
渭南河上中地郡關(guān)外置河南郡更立韓太尉信為
韓王諸將以萬人若以一郡降者封萬戶繕治河上
塞諸故秦苑囿園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虜雍王弟
章平大赦罪人漢王之出關(guān)至陜撫關(guān)外父老還張
耳來見漢王厚遇之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漢社稷
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nèi)虜殷王
置河內(nèi)郡南渡平陰津至雒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
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fā)
喪臨三日發(fā)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
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fā)
喪諸侯皆縞素悉發(fā)關(guān)內(nèi)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
下愿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是時項王北擊齊
田榮與戰(zhàn)城陽田榮敗走平原平原民殺之齊皆降
楚楚因焚燒其城郭系虜其子女齊人叛之田榮弟
橫立榮子廣為齊王齊王反楚城陽項羽雖聞漢東
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
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
至蕭與漢大戰(zhàn)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
士卒睢水為之不流乃取漢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
軍中以為質(zhì)當(dāng)是時諸侯見楚強(qiáng)漢敗還皆去漢復(fù)
為楚塞王欣亡入楚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
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漢王乃西過梁地至虞
使謁者隨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舉兵叛楚
項羽必留擊之得留數(shù)月吾取天下必矣隨何往說
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龍且往擊之漢王之?dāng)∨?br />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后乃獨
得孝惠六月立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櫟陽諸
侯子在關(guān)中者皆集櫟陽為衛(wèi)引水灌廢丘廢丘降
章邯自殺更名廢丘為槐里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
方上帝山川以時祀之興關(guān)內(nèi)卒乘塞是時九江王
布與龍且戰(zhàn)不勝與隨何間行歸漢漢王稍收士卒
與諸將及關(guān)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滎陽破楚京索

三年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即絕河津反為楚漢王
使酈生說豹豹不聽漢王遣將軍韓信擊大破之虜
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xùn)|太原上黨漢王乃令張
耳與韓信遂東下井陘擊趙斬陳余趙王歇其明年
立張耳為趙王漢王軍滎陽南筑甬道屬之河以取
敖倉與項羽相距歲余項羽數(shù)侵奪漢甬道漢軍乏
食遂圍漢王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項王不
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之計予陳平金四萬斤以間
疏楚君臣于是項羽乃疑亞父亞父是時勸項羽遂
下滎陽及其見疑乃怒辭老愿賜骸骨歸卒伍未至
彭城而死漢軍絕食乃夜出女子?xùn)|門二千余人被
甲楚因四面擊之將軍紀(jì)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
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shù)十騎出
西門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諸將卒
不能從者盡在城中周苛樅公相謂曰反國之王難
與守城因殺魏豹漢王之出滎陽入關(guān)收兵欲復(fù)東
袁生說漢王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shù)歲漢常困愿君
王出武關(guān)項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間
且得休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fù)走
滎陽未晚也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復(fù)與
之戰(zhàn)破楚必矣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
收兵項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zhàn)
是時彭越渡睢水與項聲薛公戰(zhàn)下邳彭越大破楚
軍項羽乃引兵東擊彭越漢王亦引兵北軍成皋項
羽已破走彭越聞漢王復(fù)軍成皋乃復(fù)引兵西拔滎
陽誅周苛樅公而虜韓王信遂圍成皋漢王跳獨與
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
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乃使張耳北益收兵
趙地使韓信東擊齊漢王得韓信軍則復(fù)振引兵臨
河南饗軍小修武南欲復(fù)戰(zhàn)郎中鄭忠乃說止?jié)h王
使高壘深塹勿與戰(zhàn)漢王聽其計使盧綰劉賈將卒
二萬人騎數(shù)百渡白馬津入楚地與彭越復(fù)擊破楚
軍燕郭西遂復(fù)下梁地十余城淮陰已受命東未渡
平原漢王使酈生往說齊王田廣廣叛楚與漢和共
擊項羽韓信用蒯通計遂襲破齊齊王烹酈生東走
高密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兵破齊趙且欲擊楚則
使龍且周蘭往擊之韓信與戰(zhàn)騎將灌嬰擊大破楚
軍殺龍且齊王廣&#彭越當(dāng)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
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
四年項羽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曰謹(jǐn)守成皋若
漢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無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
地復(fù)從將軍乃行擊陳留外黃睢陽下之漢果數(shù)挑
楚軍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渡兵泛
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
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泛水上項羽至睢陽聞海
眷侯破乃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昧于滎陽東項羽
至盡走險阻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quán)輕不
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
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項
羽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涉往說韓信韓信
不聽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zhuǎn)餉漢
王項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項羽欲與漢王獨身
挑戰(zhàn)漢王數(shù)項羽曰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
定關(guān)中者王之項羽負(fù)約王我于蜀漢罪一項羽矯
殺卿子冠軍而自尊罪二項羽已救趙當(dāng)還報而擅
諸侯兵入關(guān)罪三懷王約入秦?zé)o暴掠項羽燒秦
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又強(qiáng)殺秦降王
子嬰罪五詐坑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項
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罪七
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并王梁楚多
自予罪八項羽使人陰弒義帝江南罪九夫為人臣
而弒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
大逆無道罪十也吾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使刑余
罪人擊殺項羽何苦乃與公挑戰(zhàn)項羽大怒伏弩射
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漢王病創(chuàng)臥
張良強(qiáng)請漢王起行勞軍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于
漢漢王出行軍病甚因馳入成皋病愈西入關(guān)至櫟
陽存問父老置酒梟故塞王欣頭櫟陽市留四日復(fù)
如軍軍廣武關(guān)中兵益出當(dāng)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
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田橫往從之項羽數(shù)擊彭越
等齊王信又進(jìn)擊楚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
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歸漢王
父母妻子軍中皆呼萬歲乃歸而別去項羽解而東
歸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乃進(jìn)兵追項羽
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
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fù)入壁深塹
而守之用張良計于是韓信彭越皆往及劉賈入楚
地圍壽春漢王敗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馬周殷舉
九江兵而迎之武王行屠城父隨何劉賈齊梁諸侯
皆大會垓下立武王布為淮南王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
陰侯將三十萬自當(dāng)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
帝在后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之卒可十萬淮
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
復(fù)乘之大敗垓下項羽卒聞漢軍楚歌以為漢盡得
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
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魯為楚堅守不下
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
公號葬項羽谷城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正
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曰吾
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dāng)?shù)畚?br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細(xì)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
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
守之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甲
午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陽皇帝曰義帝無后齊王韓
信習(xí)楚風(fēng)俗徙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為梁
王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衡山王吳芮
為長沙王都臨湘番君之將梅鋗有功從入武關(guān)故
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如故天下大
定高祖都雒陽諸侯皆臣屬故臨江王歡為項羽叛
漢令盧綰劉賈圍之不下數(shù)月而降殺之雒陽五月
兵皆罷歸家諸侯子在關(guān)中者復(fù)之十二歲其歸者
復(fù)之六歲食之一歲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
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
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
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
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賢嫉能有功者害
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
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
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
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
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高祖欲長都雒陽齊人劉敬說
及留侯勸上入都關(guān)中高祖是曰駕入都關(guān)中六月
大赦天下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將擊
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盧綰為燕王使丞相噲將
兵攻代其秋利幾反高祖自將兵擊之利幾走利幾
者項氏之將項氏敗利幾為陳公不隨項羽亡降高
祖高祖侯之潁川高祖至雒陽舉通侯籍召之而利
幾恐故反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家令
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
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
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擁篲迎門卻行高祖大驚下扶
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于是高
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賜金五百斤十
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
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游云夢會諸侯于陳楚王信
迎即因執(zhí)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賀因說高祖曰甚
善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
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
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瑯
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
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
十二焉故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矣高
祖曰善賜黃金五百斤后十余日封韓信為淮陰侯
分其地為二國高祖曰將軍劉賈數(shù)有功以為荊王
王淮東弟交為楚王王淮西子肥為齊王王七十余
城民能齊言者皆屬齊乃論功與諸列侯剖符行封
徙韓王信太原
七年匈奴攻韓王信馬邑信因與同謀反太原白土
曼丘臣王黃立故趙將趙利為王以反高祖自往擊
之會天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圍我
平城七日而后罷去令樊噲止定代地立兄劉仲為
代王二月高祖自平城過趙雒陽至長安長樂宮成
丞相已下徙治長安
八年高祖東擊韓王信余反寇于東垣蕭丞相營作
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
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zhàn)數(shù)歲成敗未可知
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
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
無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說高祖之東垣過柏人
趙相貫高等謀弒高祖高祖心動因不留代王劉仲
棄國亡自歸雒陽廢以為合陽侯
九年趙相貫高等事發(fā)覺夷三族廢趙王敖為宣平
侯是歲徙貴族楚昭屈景懷齊田氏關(guān)中未央宮成
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起
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
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
歲大笑為樂
十年十月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盧綰荊王劉
賈楚王劉交齊王劉肥長沙王吳芮皆來朝長樂宮
春夏無事七月太上皇崩櫟陽宮楚王梁王皆來送
葬赦櫟陽囚更命酈邑曰新豐八月趙相國陳豨反
代地上曰豨嘗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
豨為列侯以相國守代今乃與王黃等劫掠代地代
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九月上自東往擊之
至邯鄲上喜曰豨不南據(jù)邯鄲而阻漳水吾知其無
能為也聞豨將皆故賈人也上曰吾知所以與之乃
多以金啖豨將豨將多降者
十一年高祖在邯鄲誅豨等未畢豨將侯敞將萬余
人游行王黃軍曲逆張春渡河擊聊城漢使將軍郭
蒙與齊將擊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
馬邑馬邑不下即攻殘之豨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
之不下月余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
不罵者原之于是乃分趙山北立子恒以為代王都
晉陽春淮陰侯韓信謀反關(guān)中夷三族夏梁王彭越
謀反廢遷蜀復(fù)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為梁王子友
為淮陽王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東井荊王劉賈地
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擊之立子長為淮
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擊布軍會甀布走令別將追之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
酒發(fā)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
為歌詩曰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
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xí)之高祖乃起舞慷慨
傷懷泣數(shù)行下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xiāng)吾雖都關(guān)
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
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fù)其民世世無有所
與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十
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高祖曰吾人眾
多父兄不能給乃去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xiàn)高祖復(fù)
留止張飲三日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fù)豐未復(fù)
唯陛下哀憐之高祖曰豐吾所生長極不忘爾吾特
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沛父兄固請乃并復(fù)豐比
沛于是拜沛侯劉濞為吳王漢將別擊布軍洮水南
北皆大破之追得斬布鄱陽樊噲別將兵定代斬陳
豨當(dāng)城十一月高祖自布軍至長安十二月高祖曰
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厘王齊愍王趙悼襄王
皆絕無后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
忌五家赦代地吏民為陳豨趙利所劫掠者皆赦之
陳豨降將言豨反時燕王盧綰使人之豨所與陰謀
上使辟陽侯迎綰綰稱病辟陽侯歸具言綰反有端
矣二月使樊噲周勃將兵擊燕王綰赦燕吏民與反
者立皇子建為燕王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
病病甚呂后迎良醫(yī)醫(yī)入見高祖問醫(yī)醫(yī)曰病可治
于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
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
五十斤罷之已而呂后問曰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
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
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周勃
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fù)
問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盧綰與數(shù)千騎居
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謝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
宮四日不發(fā)喪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與帝為編
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
天下不安人或聞之語酈將軍酈將軍往見審食其
曰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fā)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
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
定燕代比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xiāng)以攻關(guān)中
大臣內(nèi)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審食其入言
之乃以丁未發(fā)喪大赦天下盧綰聞高祖崩遂亡入
匈奴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群臣皆曰高
祖起微細(xì)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
高上尊號為高皇帝太子襲號為皇帝孝惠帝也令
郡國諸侯各立高祖廟以歲時祠及孝惠五年思高
祖之悲樂沛以沛宮為高祖原廟高祖所教歌兒百
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后有缺輒補(bǔ)之高帝八男長庶
齊悼惠王肥次孝惠呂后子次戚夫人子趙隱王如
意次代王恒已立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呂
太后時徙為趙共王次淮陽王友呂太后時徙為趙
幽王次淮南厲王長次燕王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
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
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環(huán)終而復(fù)
始周秦之間可謂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
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tǒng)矣朝以十
月車服黃屋左纛葬長陵
按史記后并載漢書
所以考班馬之異同

按漢書本紀(jì)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母媼
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
視則見交龍于上已而有娠遂產(chǎn)高祖高祖為人隆
準(zhǔn)而龍顏美須&#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寬仁愛人意
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試?yán)魹?br />泗上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
武負(fù)貰酒時飲醉臥武負(fù)王媼見其上常有怪高祖
每酤留飲酒讎數(shù)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
責(zé)高祖常繇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
丈夫當(dāng)如此矣單父人呂公善沛令辟仇從之客因
家焉沛中豪杰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
主進(jìn)令諸大夫曰進(jìn)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
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
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
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
固留高祖竟酒后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
如季相愿季自愛臣有息女愿為箕帚妾酒罷呂媼
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
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卒
與高祖呂公女即呂后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高祖
嘗告歸之田呂后與兩子居田中有一老父過請飲
呂后因餔之老父相后曰夫人天下貴人也令相兩
子見孝惠帝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公
主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后具言客
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yuǎn)乃追及問老
父老父曰鄉(xiāng)者夫人兒子皆以君君相貴不可言高
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貴遂不知老
父處高祖為亭長乃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時
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也高祖以亭長為縣
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
亭止飲夜皆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
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
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dāng)徑愿還高祖
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斬蛇蛇分為兩道開行
數(shù)里醉因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嫗
何哭嫗曰人殺吾子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
白帝子也化為蛇當(dāng)?shù)澜裾叱嗟圩訑刂士奕四?br />以嫗為不誠欲苦之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告
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fù)諸從者日益畏之秦始皇
帝嘗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東游以厭當(dāng)之高祖隱
于芒碭山澤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
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又
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秦二世元年秋七
月陳涉起蘄至陳自立為楚王遣武臣張耳陳余略
趙地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郡縣多殺長吏以應(yīng)涉
九月沛令欲以沛應(yīng)之掾主吏蕭何曹參曰君為秦
吏今欲背之帥沛子弟恐不聽愿君召諸亡在外者
可得數(shù)百人因以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高
祖高祖之眾已數(shù)百人矣于是樊噲從高祖來沛令
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
保高祖高祖乃書帛射城上與沛父老曰天下同苦
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
共誅令擇可立立之以應(yīng)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
俱屠無為也父老乃帥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高
祖欲以為沛令高祖曰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
不善一敗涂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子兄
弟此大事愿更擇可者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
就后秦種族其家盡讓高祖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
劉季奇怪當(dāng)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高祖數(shù)讓
眾莫肯為高祖乃立為沛公祠黃帝祭蚩尤于沛廷
而釁鼓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所殺者赤帝子
故也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
得三千人是月項梁與兄子羽起吳田儋與從弟榮
橫起齊自立為齊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魏咎自立為
魏王陳涉之將周章西入關(guān)至戲秦將章邯距破之
秦二年十月沛公攻胡陵方與還守豐秦泗川監(jiān)平
將兵圍豐二日出與戰(zhàn)破之令雍齒守豐十一月沛
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壯兵敗于薛走至戚沛公左
司馬得殺之沛公還軍亢父至方與趙王武臣為其
將所殺十二月楚王陳涉為其御莊賈所殺魏人周
市略地豐沛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今魏地已
定者數(shù)十城齒今下魏魏以齒為侯守豐不下且屠
豐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沛
公攻豐不能取沛公還之沛怨雍齒與豐子弟畔之
正月張耳等立趙后趙歇為趙王東陽寧君秦嘉立
景駒為楚王在留沛公往從之道得張良遂與俱見
景駒請兵以攻豐時章邯從陳別將司馬尼將兵北
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寧君沛公引兵西與戰(zhàn)蕭西
不利還收兵聚留二月攻碭三日拔之收碭兵得六
千人與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四月項梁擊殺景駒秦嘉止薛沛公往見之項梁益
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qū)⑹伺婀€引兵攻豐拔
之雍齒奔魏五月項羽拔襄城還項梁盡召別將六
月沛公如薛與項梁共立楚懷王孫心為楚懷王章
邯破殺魏王咎齊王田儋于臨濟(jì)七月大霖雨沛公
攻亢父章邯圍田榮于東阿沛公與項梁共救田榮
大破章邯東阿田榮歸沛公項羽追北至城陽攻屠
其城軍濮陽東復(fù)與章邯戰(zhàn)又破之章邯復(fù)振守濮
陽環(huán)水沛公項羽去攻定陶八月田榮立田儋子市
為齊王定陶未下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與秦
軍戰(zhàn)大敗之?dāng)厝ㄊ乩钣蛇€攻外黃外黃未下項
梁再破秦軍有驕色宋義諫不聽秦益章邯兵九月
章邯夜&#枚擊項梁定陶大破之殺項梁時連雨自
七月至九月沛公項羽方攻陳留聞梁死士卒恐乃
與將軍呂臣引兵而東徙懷王自盱臺都彭城呂臣
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魏咎弟豹自立
為魏王后九月懷王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
為碭郡長封武安侯將碭郡兵以羽為魯公封長安
侯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章邯已破項梁以
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王歇大破之歇保
巨鹿城秦將王離圍之趙數(shù)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
上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初懷王與諸
將約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當(dāng)是時秦兵強(qiáng)常乘勝逐
北諸將莫利先入關(guān)獨羽怨秦破項梁奮勢愿與沛
公西入關(guān)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慓悍禍賊嘗
攻襄城襄城無&#類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shù)進(jìn)取前
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
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
下項羽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卒不許羽而遣
沛公西收陳王項梁散卒乃道碭至陽城與杠里攻
秦軍壁破其二軍秦三年十月齊將田都畔田榮將
兵助項羽救趙沛公攻破東郡尉于成武十一月項
羽殺宋義并其兵渡河自立為上將軍諸將黥布等
皆屬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四千
余人并之與魏將皇欣武滿軍合攻秦軍破之故齊
王建孫田安下濟(jì)北從項羽救趙羽大破秦軍巨鹿
下虜王離走章邯二月沛公從碭北攻昌邑遇彭越
越助攻昌邑未下沛公西過高陽酈食其為里監(jiān)門
曰諸將過此者多吾視沛公大度乃求見沛公沛公
方踞&#使兩女子洗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
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于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
坐食其說沛公襲陳留沛公以為廣野君以其弟商
為將將陳留兵三月攻開封未拔西與秦將楊熊會
戰(zhàn)白馬又戰(zhàn)曲遇東大破之楊熊走之滎陽二世使
使斬之以徇四月南攻潁川屠之因張良遂略韓地
時趙別將司馬卬方欲渡河入關(guān)沛公乃北攻平陰
絕河津南戰(zhàn)雒陽東軍不利從轘轅至陽城收軍中
馬騎六月與南陽守齮戰(zhàn)犨東大破之略南陽郡南
陽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過宛西張良諫曰沛公
雖欲急入關(guān)秦兵尚眾距險今不下宛宛從后擊強(qiáng)
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軍從他道還偃
旗幟遲明圍宛城三市南陽守欲自剄其舍人陳恢
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見沛公曰臣聞足下約先入咸
陽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縣連城數(shù)十其吏民
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乘城今足下盡日止攻士
死傷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隨足下足下前則失咸
陽之約后有強(qiáng)宛之患為足下計莫若約降封其守
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
門而待足下足下通行無所累沛公曰善七月南陽
守齮降封為殷侯封陳恢千戶引兵西無不下者至
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
梅鋗與偕攻析酈皆降所過毋得鹵掠秦民喜遣魏
人寧昌使秦是月章邯舉軍降項羽羽以為雍王瑕
丘申陽下河南八月沛公攻武關(guān)入秦秦相趙高恐
乃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guān)中沛公不許九月趙
高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子嬰誅滅趙高遣將將
兵距峣關(guān)沛公欲擊之張良曰秦兵尚強(qiáng)未可輕愿
先遣人益張旗幟于山上為疑兵使酈食其陸賈往
說秦將啖以利秦將果欲連和沛公欲許之張良曰
此獨其將欲叛恐其士卒不從不如因其怠懈擊之
沛公引兵繞峣關(guān)逾蕢山擊秦軍大破之藍(lán)田南遂
至藍(lán)田又戰(zhàn)其北秦兵大敗
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東井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嬰
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枳道旁諸將
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
已服降殺之不祥乃以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
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蕭
何盡收秦丞相府圖籍文書十一月召諸縣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耦語者棄市吾與諸
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dāng)王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
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
安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
恐且吾所以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要束耳乃使人
與秦吏行至縣鄉(xiāng)邑告諭之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
食獻(xiàn)享軍士沛公讓不受曰倉粟多不欲費民民又
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
下地形強(qiáng)今聞?wù)潞淀椨鹩鹛栐挥和跬蹶P(guān)中即
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軍
稍征關(guān)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二月
項羽果帥諸侯兵欲西入關(guān)關(guān)門閉聞沛公已定關(guān)
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guān)遂至戲下沛公左
司馬曹毋傷聞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
王關(guān)中令子嬰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亞父范增
說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今聞其入關(guān)珍物
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氣皆
為龍成五色此天子氣急擊之勿失于是饗士旦日
合戰(zhàn)是時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
萬力不敵會羽季父左尹項伯素善張良夜馳見張
良具告其實欲與俱去毋特俱死良曰臣為韓王送
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義乃與項伯俱見沛公沛公
與伯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無所敢取籍吏民封
府庫待將軍所以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也日夜望將軍到
豈敢反邪愿伯明言不敢背德項伯許諾即夜復(fù)去
戒沛公曰旦日不可不早自來謝項伯還具以沛公
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兵公巨能入乎且人
有大功擊之不祥不如因善之羽許諾沛公旦日從
百余騎見羽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攻秦將軍戰(zhàn)
河北臣戰(zhàn)河南不自意先入關(guān)能破秦與將軍復(fù)相
見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隙羽曰此沛公左
司馬曹毋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羽因留沛公飲
范增數(shù)目羽擊沛公羽不應(yīng)范增起出謂項莊曰君
王為人不忍汝入以劍舞因擊沛公殺之不者汝屬
且為所虜莊入為壽壽畢曰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
舞因拔劍舞項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噲聞
事急直入怒甚羽壯之賜以酒噲因譙讓羽有頃沛
公起如廁招樊噲出置車官屬獨騎與樊噲靳強(qiáng)滕
公紀(jì)成步從間道走軍使張良留謝羽羽問沛公安
在曰聞將軍有意督過之脫身去間至軍故使臣獻(xiàn)
璧羽受之又獻(xiàn)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屬今
為沛公虜矣沛公歸數(shù)日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
王子嬰燒秦宮室所過無不殘滅秦民大失望羽使
人還報懷王懷王曰如約羽怨懷王不肯令與沛公
俱西入關(guān)而北救趙后天下約乃曰懷王者吾家所
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專主約本定天下諸將與籍
也春正月陽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二月羽自
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
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三分關(guān)中
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櫟
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
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當(dāng)陽君英布為九
江王都六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番君吳
芮為衡山王都邾故齊王建孫田安為濟(jì)北王徙魏
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
臧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
為齊王都臨災(zāi)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為常山
王漢王怨羽之背約欲攻之丞相蕭何諫乃止夏四
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羽使卒三萬人從漢王楚子
諸侯人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張良辭歸
韓漢王送至中因說漢王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
兵亦示項羽無東意漢王既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
歌謳思東歸多道亡還者韓信為治粟都尉亦亡去
蕭何追還之因薦于漢王曰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
與計事者于是漢王齋戒設(shè)壇場拜信為大將軍問
以計策信對曰項羽背約而王君王于南鄭是遷也
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
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寧不可復(fù)用不如決策
東鄉(xiāng)因陳羽可圖三秦易并之計漢王大說遂聽信
策部署諸將留蕭何收巴蜀租給軍糧食五月漢王
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
走戰(zhàn)好畤又大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如咸陽
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地田榮聞羽徙齊王
市于膠東而立田都為齊王大怒以齊兵迎擊田都
都走降楚六月田榮殺田市自立為齊王時彭越在
巨野眾萬余人無所屬榮與越將軍印因令反梁地
越擊殺濟(jì)北王安榮遂并三齊之地燕王韓廣亦不
肯徙遼東秋八月臧荼殺韓廣并其地塞王欣翟王
翳皆降漢初項梁立韓后公子成為韓王張良為韓
司徒羽以良從漢王韓王成又無功故不遣就國與
俱至彭城殺之及聞漢王并關(guān)中而齊梁畔之羽大
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令蕭公角擊彭越
越敗角兵時張良徇韓地遺羽書曰漢欲得關(guān)中如
約即止不敢復(fù)東羽以故無西意而北擊齊九月漢
王遣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guān)因王陵兵從南陽迎太
公呂后于沛羽聞之發(fā)兵距之陽夏不得前
二年冬十月項羽使九江王布?xì)⒘x帝于郴陳余亦
怨羽獨不王己從田榮藉助兵以擊常山王張耳耳
敗走降漢漢王厚遇之陳余迎代王歇還趙歇立余
為代王張良自韓間行歸漢漢王以為成信侯漢王
如陜鎮(zhèn)撫關(guān)外父老河南王申陽降置河南郡使韓
太尉韓信擊韓韓王鄭昌降十一月立韓太尉信為
韓王漢王還歸都櫟陽使諸將略地拔隴西以萬人
若一郡降者封萬戶繕治河上塞故秦苑囿園池令
民得田之春正月羽擊田榮城陽榮敗走平原平原
民殺之齊皆降楚楚焚其城郭齊人復(fù)畔之諸將拔
北地虜雍王弟章平赦罪人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
稷立漢社稷施恩德賜民爵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fù)
勿租稅二歲關(guān)中卒從軍者復(fù)家一歲舉民年五十
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xiāng)一人擇鄉(xiāng)
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fù)勿繇
戍以十月賜酒肉三月漢王自臨晉渡河魏王豹降
將兵從下河內(nèi)虜殷王卬置河內(nèi)郡至修武陳平亡
楚來降漢王與語說之使參乘監(jiān)諸將南渡平陰津
至洛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曰臣聞順德者昌
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
可服項羽為無道放殺其主天下之賊也夫仁不以
勇義不以力三軍之眾為之素服以告之諸侯為此
東伐四海之內(nèi)莫不仰德此三王之舉也漢王曰善
非夫子無所聞于是漢王為義帝發(fā)喪袒而大哭哀
臨三日發(fā)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
項羽放殺義帝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fā)喪兵皆
縞素悉發(fā)關(guān)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愿從諸
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夏四月田榮弟橫收得數(shù)萬
人立榮子廣為齊王羽雖聞漢東既擊齊欲遂破之
而后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東伐楚到外黃
彭越將三萬人歸漢漢王拜越為魏相國令定梁地
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羽聞之令
其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從魯出胡陵至蕭晨
擊漢軍大敗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
卒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大風(fēng)從西北起折木
發(fā)屋揚砂石晝晦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shù)十騎遁
去過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漢王道逢
孝惠魯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二子滕公
下收載遂得脫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反遇楚軍
羽常置軍中以為質(zhì)諸侯見漢敗皆亡去塞王欣翟
王翳降楚殷王卬死呂后兄周呂侯將兵居下邑漢
王往從之稍收士卒軍碭漢王西過梁地至虞謂謁
者隨何曰公能說九江王布使舉兵畔楚項王必留
擊之得留數(shù)月吾取天下必矣隨何往說布果使畔
楚五月漢王屯滎陽蕭何發(fā)關(guān)中老弱未傅者悉詣
軍韓信亦收兵與漢王會兵復(fù)大振與楚戰(zhàn)滎陽南
京索間破之筑甬道屬河以取敖倉粟魏王豹謁歸
視親疾至則絕河津反為楚六月漢王還櫟陽壬午
立太子赦罪人令諸侯子在關(guān)中者皆集櫟陽為衛(wèi)
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雍州定八十余縣置
河上渭南中地隴西上郡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
山川以時祠之興關(guān)中卒乘邊塞關(guān)中大饑米斛萬
錢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漢秋八月漢王如滎陽謂酈
食其曰緩頰往說魏王豹能下之以魏地萬戶封生
食其往豹不聽漢王以韓信為左丞相與曹參灌嬰
俱擊魏食其還漢王問魏大將誰也對曰柏直王曰
是口尚乳臭不能當(dāng)韓信騎將誰也曰馮敬曰是秦
將馮無擇子也雖賢不能當(dāng)灌嬰步卒將誰也曰項
它曰是不能當(dāng)曹參吾無患矣九月信等虜豹傳詣
滎陽定魏地置河?xùn)|太原上黨郡信使人請兵三萬
人愿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漢王與之
三年冬十月韓信張耳東下井陘擊趙斬陳余獲趙
王歇置常山代郡甲戌晦日有食之十一月癸卯晦
日有食之隨何既說黥布布起兵攻楚楚使項聲龍
且攻布布戰(zhàn)不勝十二月布與隨何間行歸漢漢王
分之兵與俱收兵至成皋項羽數(shù)侵奪漢甬道漢軍
乏食與酈食其謀橈楚權(quán)食其欲立六國后以樹黨
漢王刻印將遣食其立之以問張良良發(fā)八難漢王
輟飯吐哺曰豎儒幾敗乃公事令趨銷印又問陳平
乃從其計與平黃金四萬斤以間疏楚君臣夏四月
項羽圍漢滎陽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亞父
勸項羽急攻滎陽漢王患之陳平反間既行羽果疑
亞父亞父大怒而去發(fā)病死五月將軍紀(jì)信曰事急
矣臣請誑楚可以間出于是陳平夜出女子?xùn)|門二
千余人楚因四面擊之紀(jì)信乃乘王車黃屋左纛曰
食盡漢王降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
與數(shù)十騎出西門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守
滎陽羽見紀(jì)信問漢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燒殺信
而周苛樅公相謂曰反國之王難與守城因殺魏豹
漢王出滎陽至成皋自成皋入關(guān)收兵欲復(fù)東轅生
說漢王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shù)歲漢常困愿君王出
武關(guān)項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間且得
休息使韓信等得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fù)走
滎陽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息復(fù)與之戰(zhàn)
破之必矣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收兵
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zhàn)是月彭
越渡雎與項聲薛公戰(zhàn)下邳破殺薛公羽使終公守
成皋而自東擊彭越漢王引兵北擊破終公復(fù)軍成
皋六月羽已破走彭越聞漢復(fù)軍成皋乃引兵西拔
滎陽城生得周苛羽謂苛為我將以公為上將軍封
三萬戶周苛罵曰若不趨降漢今為擄矣若非漢王
敵也羽亨周苛并殺樅公而擄韓王信遂圍成皋漢
王跳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宿小修武
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乃使張耳
北收兵趙地秋七月有星孛于大角漢王得韓信軍
復(fù)大振八月臨河南鄉(xiāng)軍小修武欲復(fù)戰(zhàn)郎中鄭忠
說止?jié)h王高壘深塹勿戰(zhàn)漢王聽其計使盧綰劉賈
將卒二萬人騎數(shù)百渡白馬津入楚地佐彭越燒楚
積聚復(fù)擊破楚軍燕郭西攻下睢陽外黃十七城九
月羽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曰謹(jǐn)守成皋即漢王欲
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勿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
復(fù)從將軍羽引兵東擊彭越漢王使酈食其說齊王
田廣罷守兵與漢和
四年冬十月韓信用蒯通計襲破齊齊王亨酈生東
走高密項羽聞韓信破齊且欲擊楚使龍且救齊漢
果數(shù)挑成皋戰(zhàn)楚軍不出使人辱之?dāng)?shù)日大司馬咎
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
金玉貨賂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汜水上漢王引
兵渡河復(fù)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羽下梁地十余
城聞海春侯破乃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昧于滎陽
東聞羽至盡走險阻羽亦軍廣武與漢相守丁壯苦
軍旅老弱罷轉(zhuǎn)餉漢王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羽
欲與漢王獨身挑戰(zhàn)漢王數(shù)羽曰吾始與羽俱受命
懷王曰先定關(guān)中者王之羽負(fù)約王我于蜀漢罪一
也羽矯殺卿子冠軍自尊罪二也羽當(dāng)以救趙還報
而擅劫諸侯兵入關(guān)罪三也懷王約入秦?zé)o暴掠羽
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財罪四也又強(qiáng)殺秦
降王子嬰罪五也詐坑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
罪六也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畔逆
罪七也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并王梁楚
多自與罪八也使人陰殺義帝江南罪九也夫為人
臣而殺其主殺其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
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吾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使
刑余罪人擊公何苦乃與公挑戰(zhàn)羽大怒伏弩射中
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漢王病創(chuàng)臥張
良強(qiáng)請漢王起行勞軍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漢王
出行軍疾甚因馳入成皋十一月韓信與灌嬰擊破
楚軍殺楚將龍且追至城陽虜齊王廣齊相田橫自
立為齊王奔彭越漢立張耳為趙王漢王疾愈西入
關(guān)至櫟陽存問父老置酒梟故塞王欣頭櫟陽市留
四日復(fù)如軍軍廣武關(guān)中兵益出而彭越田橫居梁
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
邊楚權(quán)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怒欲攻之張
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春二月遣張良操印
立韓信為齊王秋七月立黥布為淮南王八月初為
算賦北貉燕人來致梟騎助漢漢王下令軍士不幸
死者吏為衣衾棺斂轉(zhuǎn)送其家四方歸心焉項羽自
知少助食盡韓信又進(jìn)兵擊楚羽患之漢遣陸賈說
羽請?zhí)鸶ヂ牆h復(fù)使侯公說羽羽乃與漢約中
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歸太公呂
后軍皆稱萬歲乃封侯公為平國君羽解而東歸漢
王欲西歸張良陳平諫曰今漢有天下大半而諸侯
皆附楚兵罷食盡此天亡之時不因其幾而遂取之
所謂養(yǎng)虎自遺患也漢王從之
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
魏相國越期會擊楚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
漢王復(fù)入壁深塹而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良
對曰楚軍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
天下可立致也齊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堅
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為相國今豹
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陽以北至谷
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信家在楚
其意欲復(fù)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
戰(zhàn)則楚易敗也于是漢王發(fā)使使韓信彭越至皆引
兵來十一月劉賈入楚地圍壽春漢亦遣人誘楚大
司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迎黥布并行
屠城父隨劉賈皆會十二月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
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shù)百騎走是以兵大
敗灌嬰追斬羽東城楚地悉定獨魯不下漢王引天
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節(jié)禮義之國乃持羽頭示其父
兄魯乃降初懷王封羽為魯公及死魯又為之堅守
故以魯公葬羽于榖城漢王為發(fā)喪哭臨而去封項
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劉氏諸民略在楚者皆歸之
漢王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初項羽所立
臨江王共敖前死子尉嗣立為王不降遣盧綰劉賈
擊虜尉春正月追尊兄伯號曰武哀侯下令曰楚地
已定義帝亡后欲存恤楚眾以定其主齊王信習(xí)楚
風(fēng)俗更立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魏相國建城侯彭
越勤勞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擊眾數(shù)破楚軍其以
魏故地王之號曰梁王都定陶又曰兵不得休八年
萬民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于是
諸侯上疏曰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
越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
大王陛下先時秦為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
定關(guān)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
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
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漢王曰寡人聞
帝者賢者有也虛言亡實之名非所取也今諸侯王
皆推高寡人將何以處之哉諸侯王皆曰大王起于
細(xì)微滅亂秦威動海內(nèi)又以辟陋之地自漢中行威
德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nèi)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
之也大王德施四海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
實宜愿大王以幸天下漢王曰諸侯王幸以為便于
天下之民則可矣于是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綰
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jǐn)擇良日二月甲
午上尊號漢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陽尊王后曰皇
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詔曰故衡
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
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為王項羽侵奪之地謂
之番君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為
長沙王又曰故粵王亡諸世奉粵祀秦侵奪其地使
其社稷不得血食諸侯伐秦亡諸身帥閩中兵以佐
滅秦項羽廢而弗立今以為閩粵王王閩中地勿使
失職帝乃西都洛陽夏五月兵皆罷歸家詔曰諸侯
子在關(guān)中者復(fù)之十二歲其歸者半之民前或相聚
保山澤不書名數(shù)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fù)故爵
田宅吏以文法教訓(xùn)辨告勿笞辱民以饑餓自賣為
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軍吏卒會赦其亡罪而亡爵
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
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fù)
其身及戶勿事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諸
侯子及從軍歸者甚多高爵吾數(shù)詔吏先與田宅及
所當(dāng)求于吏者亟與爵或人君上所尊禮久立吏前
曾不為決甚亡謂也異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
與亢禮今吾于爵非輕也吏獨安取此且法以有功
勞行田宅今小吏未嘗從軍者多滿而有功者顧不
得背公立私守尉長吏教訓(xùn)甚不善其令諸吏善遇
高爵稱吾意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帝置
酒雒陽南宮上曰通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吾
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
陵對曰陛下嫚而侮人項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
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
&#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與人功
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
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
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
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
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
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群臣說服初田橫歸
彭越項羽已滅橫懼誅與賓客亡入海上恐其久為
亂遣使者赦橫曰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不來且發(fā)兵
加誅橫懼乘傳詣雒陽未至三十里自殺上壯其節(jié)
為流涕發(fā)卒二千人以王禮葬焉戍卒婁敬求見說
上曰陛下取天下與周異而都雒陽不便不如入關(guān)
據(jù)秦之固上以問張良良因勸上是日車駕西都長
安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六月壬辰大赦天下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征之九月虜荼詔諸侯
王視有功者立以為燕王荊王臣信等十人皆曰太
尉長安侯盧綰功最多請立以為燕王使丞相噲將
兵平代地利幾反上自擊破之利幾者項羽將羽敗
利幾為陳令降上侯之潁川上至雒陽舉通侯籍召
之而利幾恐反后九月徙諸侯子關(guān)中治長樂宮
六年冬十月令天下縣邑城人告楚王信謀反上問
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游云夢十二月
會諸侯于陳楚王信迎謁因執(zhí)之詔曰天下既安豪
杰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盡圖其功身居軍九年或
未習(xí)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憐之其赦
天下田肯賀上曰甚善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
勝之國也帶河阻山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
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
瓴水也夫齊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
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
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
莫可使王齊者上曰善賜金五百斤上還至雒陽赦
韓信封為淮陰侯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
侯詔曰齊古之建國也今為郡縣其復(fù)以為諸侯將
軍劉賈數(shù)有大功及擇寬惠修絜者王齊荊地春正
月丙午韓王信等奏請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郡五十
三縣立劉賈為荊王以碭郡薛郡郯郡三十六縣立
弟文信君交為楚王壬子以云中雁門代郡五十三
縣立兄宜信侯喜為代王以膠東膠西臨淄濟(jì)北博
陽城陽郡七十三縣立子肥為齊王以太原郡三十
一縣為韓國徙韓王信都晉陽上已封大功臣三十
余人其余爭功未得行封上居南宮從復(fù)道上見諸
將往往耦語以問張良良曰陛下與此屬共取天下
今已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愛所誅皆平生仇怨
今軍吏計功以天下為不足用遍封而恐以過失及
誅故相聚謀反耳上曰為之奈何良曰取上素所不
快計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三月
上置酒封雍齒因趣丞相急定功行封罷酒群臣皆
喜曰雍齒且侯吾屬亡患矣上歸櫟陽五日一朝太
公太公家令說太公曰天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雖
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
此則威重不行后上朝太公擁彗迎門卻行上大驚
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亂天下法于是
上心善家令言賜黃金五百斤夏五月丙午詔曰人
之至親莫親于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于子子有天
下尊歸于父此人道之極也前日天下大亂兵革并
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zhí)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
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xùn)也
諸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
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秋九月匈奴圍韓王信
于馬邑信降匈奴
七年冬十月上自將擊韓王信于銅鞮斬其將信亡
走匈奴與其將曼丘臣王黃共立故趙后趙利為王
收信散兵與匈奴共距漢上從晉陽連戰(zhàn)乘勝逐北
至樓煩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為匈
奴所圍七日用陳平秘計得出使樊噲留定代地十
二月上還過趙不禮趙王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棄
國自歸雒陽赦為合陽侯辛卯立子如意為代王春
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請之民產(chǎn)子復(fù)勿事二歲二月
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shù)歲成敗
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
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
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說自櫟陽徙都長安
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夏四月行如雒陽
八年冬上東擊韓信余寇于東垣還過趙趙相貫高
等恥上不禮其王陰謀欲弒上上欲宿心動問縣名
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去弗宿十一月令
士卒從軍死者為槥歸其縣縣給衣衾棺葬具祠以
少牢長吏視葬十二月行自東垣至春三月行如雒
陽令吏卒從軍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復(fù)終身勿事
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劉氏冠賈人毋得衣錦繡綺
縠絺纻罽操兵乘騎馬秋八月吏有罪未發(fā)覺者赦
之九月行自雒陽至淮南王梁王趙王楚王皆從
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趙王楚王朝未央宮置酒
前殿上奉玉&#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賴
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殿
上群臣皆稱萬歲大笑為樂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
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姓關(guān)中與利田宅十二月
行如雒陽貫高等謀逆發(fā)覺逮捕高等并捕趙王敖
下獄詔敢有隨王罪三族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
髡鉗為王家奴從王就獄王實不知其謀春正月廢
趙王敖為宣平侯徙代王如意為趙王王趙國丙寅
前有罪殊死已下皆赦之二月行自雒陽至賢趙臣
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
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夏六月乙未晦日有蝕之
十年冬十月淮南王燕王荊王梁王楚王齊王長沙
王來朝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
葬萬年赦櫟陽囚死罪已下八月令諸侯王皆立太
上皇廟于國都九月代相國陳豨反上曰豨嘗為吾
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故封豨為列侯以相國守代
今乃與王黃等劫掠代地吏民非有罪也能去豨黃
來歸者皆赦之上自東至邯鄲上喜曰豨不南據(jù)邯
鄲而阻漳水吾知其亡能為矣趙相周昌奏常山二
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請誅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對曰
不上曰是力不足亡罪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
者白見四人上嫚罵曰豎子能為將乎四人&#皆伏
地上封各千戶以為將左右諫曰從入蜀漢伐楚賞
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陳豨反趙代地
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計唯獨邯
鄲中兵耳吾何愛四千戶不以慰趙子弟皆曰善又
求樂毅有后乎得其孫叔封之樂鄉(xiāng)號華成君問豨
將皆故賈人上曰吾知與之矣乃多以金購豨將豨
將多降
十一年冬上在邯鄲豨將侯敞將萬余人游行王黃
將騎千余軍曲逆張春將卒萬余人度河攻聊城漢
將軍郭蒙與齊將擊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
代地至馬邑馬邑不下攻殘之豨將趙利守東垣高
祖攻之不下卒罵上怒城降卒罵者斬之諸縣堅守
不降反寇者復(fù)租賦三歲春正月淮陰侯韓信謀反
長安夷三族將軍柴武斬韓王信于參合上還雒陽
詺曰代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邊趙乃從山南有之
遠(yuǎn)數(shù)有胡寇難以為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屬代
代之云中以西為云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王相
國通侯吏二千石擇可立為代王者燕王綰相國何
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賢知溫良請立以為代王都
晉陽大赦天下二月詔曰欲省賦甚今獻(xiàn)未有程吏
或多賦以為獻(xiàn)而諸侯王尤多民疾之令諸侯王通
侯常以十月朝獻(xiàn)及郡各以其口數(shù)率人歲六十三
錢以給獻(xiàn)費又曰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
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
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jìn)今吾以天之
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
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
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
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酇侯
下諸侯王御史中執(zhí)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
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
年老癃病勿遣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夷三族詔曰擇
可以為梁王淮陽王者燕王綰相國何等請立子恢
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罷東郡頗益梁罷潁川郡頗
益淮陽夏四月行自雒陽至令豐人徙關(guān)中者皆復(fù)
終身五月詔曰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
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會天下誅秦南海尉
它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
人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今立它為南粵王使
陸賈即授璽綬它稽首稱臣六月令士卒從入蜀漢
關(guān)中者皆復(fù)終身秋七月淮南王布反上問諸將滕
公言故楚令尹薛公有籌策上召見薛公言布形埶
上善之封薛公千戶詔王相國擇可立為淮南王者
群臣請立子長為王上乃發(fā)上郡北地隴西車騎巴
蜀材官及中尉卒三萬人為皇太子衛(wèi)軍霸上布果
如薛公言東擊殺荊王劉賈劫其兵渡淮擊楚楚王
交走入薛上赦天下死罪以下皆令從軍征諸侯兵
上自將以擊布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軍于會缶布走令別將追之
上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發(fā)
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擊筑自歌曰大
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
四方令兒皆和習(xí)之上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shù)行下
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xiāng)吾雖都關(guān)中萬歲之后吾
魂魄猶思樂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
以沛為朕湯沐邑復(fù)其民世世無有所與沛父老諸
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十余日上欲去
沛父兄固請上曰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乃去沛中
空縣皆之邑西獻(xiàn)上留止張飲三日沛父兄皆頓首
曰沛幸得復(fù)豐未得唯陛下哀矜上曰豐者吾所生
長極不忘耳吾特以其為雍齒故反我為魏沛父兄
固請之乃并復(fù)豐比沛漢別將擊布軍洮水南北皆
大破之追斬布番陽周勃定代斬陳豨于當(dāng)城詔曰
吳古之建國也日者荊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朕欲
復(fù)立吳王其議可者長沙王臣等言沛侯濞重厚請
立為吳王已拜上召謂濞曰汝狀有反相因拊其背
曰漢后五十年東南有亂豈汝邪然天下同姓一家
汝慎毋反濞頓首曰不敢十一月行自淮南還過魯
以太牢祠孔子十二月詔曰秦皇帝楚隱王魏安厘
王齊愍王趙悼襄王皆絕亡后其與秦始皇帝守冢
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
視其冢復(fù)亡與它事陳豨降將言豨反時燕王盧綰
使人之豨所陰謀上使辟陽侯審食其迎綰綰稱疾
食其言綰反有端春三月使樊噲周勃將兵擊綰詔
曰燕王綰與吾有故愛之如子聞與陳豨有謀吾以
為亡有故使人迎綰綰稱疾不來謀反明矣燕吏民
非有罪也賜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級與綰居去
來歸者赦之加爵亦一級詔諸侯王議可立為燕王
者長沙王臣等請立子建為燕王詔曰南武侯織亦
粵之世也立以為南海王三月詔曰吾立為天子帝
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與天下之豪士賢大夫共定
天下同安輯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為列侯下乃
食邑而重臣之親或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賦斂女
子公主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賜大第室吏二千
石徙之長安受小第室入蜀漢定三秦者皆世世復(fù)
吾于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fù)矣其有不義背天子
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上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呂后迎良醫(yī)醫(yī)
入見上問醫(yī)曰疾可治不醫(yī)曰可治于是上嫚罵之
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
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罷之呂后
問曰陛下百歲后蕭相國既死誰令代之上曰曹參
可問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知
有余然難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可令為太尉呂后復(fù)問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
也盧綰與數(shù)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謝夏
四月甲辰帝崩于長樂宮盧綰聞之遂亡入匈奴呂
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故與帝為編戶民北面為臣
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以故不
發(fā)喪人或聞以語酈商酈商見審食其曰聞帝已崩
四日不發(fā)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
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
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xiāng)以攻關(guān)中大臣內(nèi)畔諸將
外反亡可蹺足待也審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發(fā)喪
大赦天下五月丙寅葬長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
至太上皇廟群臣曰帝起細(xì)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
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初高祖不
修文學(xué)而性明達(dá)好謀能聽自監(jiān)門戍卒見之如舊
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
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
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雖日不暇給規(guī)摹弘遠(yuǎn)矣
贊曰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
學(xué)擾龍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
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
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范氏為晉士師魯
文公世奔秦后歸于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云戰(zhàn)國
時劉氏自秦獲于魏秦滅魏遷大梁都于豐故周市
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
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
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zāi)乖谪S鮮焉及高祖即
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
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
符旗幟上赤協(xié)于火德自然之應(yīng)得天統(tǒng)矣
按豐縣志豐公姓劉氏名清漢高祖祖也傳三世生
太公名煓字執(zhí)嘉生四子伯仲邦交晉史墨云陶唐
氏既衰其后有劉累學(xué)擾龍事夏為御龍氏在商為
豕韋氏在周封杜伯其子曰隰叔奔晉為士師是曰
范氏隰叔生師為王王生成伯缺缺生士會適秦歸
晉有子留于秦自為劉氏生明明生遠(yuǎn)遠(yuǎn)生陽陽十
世孫復(fù)仕魏為大夫秦滅魏徙梁生清清徙居沛之
豐生仁號仁號生煓煓生高帝

 帝紀(jì)部匯考六
  漢二
惠帝本紀(jì)
按漢書惠帝本紀(jì)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呂皇
后帝年五歲高祖初為漢王二年立為太子十二年
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
太后賜民爵一級中郎郎中滿六歲爵三級四歲二
級外郎滿六歲二級中郎不滿一歲一級外郎不滿
二歲賜錢萬宦官尚食比郎中謁者執(zhí)楯執(zhí)戟武士
騶比外郎太子御驂乘賜爵五大夫舍人滿五歲二
級賜給喪事者二千石錢二萬六百石以上萬五百
石二百石以下至佐史五千視作斥上者將軍四十
金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
佐史二金減田租復(fù)十五稅一爵五大夫吏六百石
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當(dāng)盜械者皆頌系上
造以上及內(nèi)外公孫耳孫有罪當(dāng)刑及當(dāng)為城旦春
者皆耐為鬼薪白粲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十歲有
罪當(dāng)刑者皆完之又曰吏所以治民也能盡其治則
民賴之故重其祿所以為民也今吏六百石以上父
母妻子與同居及故吏嘗佩將軍都尉印將兵及佩
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給軍賦他無有所與令郡諸侯
王立高廟
元年冬十二月趙隱王如意薨民有罪得買爵三十
級以免死罪賜民爵戶一級春正月城長安
二年冬十月齊悼惠王來朝獻(xiàn)城陽郡以益魯元公
主邑尊公主為太后春正月癸酉有兩龍見蘭陵家
人井中乙亥夕而不見隴西地震夏旱合陽侯仲薨
秋七月辛未相國何薨
三年春發(fā)長安六百里內(nèi)男女十四萬六千人城長
安三十日罷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夏五月
立閩越君搖為東海王六月發(fā)諸侯王列侯徒隸二
萬人城長安秋七月都廄災(zāi)南越王趙佗稱臣奉貢
四年冬十月壬寅立皇后張氏春正月舉民孝弟力
田者復(fù)其身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
民者除挾書律長樂宮鴻臺災(zāi)宜陽雨血秋七月乙
亥未央宮凌室災(zāi)丙子織室災(zāi)
五年冬十月&#桃李華棗實春正月復(fù)發(fā)長安六百
里內(nèi)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夏大旱
秋八月己丑相國參薨九月長安城成賜民爵戶一

六年冬十月辛丑齊王肥薨令民得買爵女子年十
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夏六月舞陽侯噲薨起長
安西市修敖倉
七年冬十月發(fā)車騎材官詣滎陽太尉灌嬰將春正
月辛丑朔日有蝕之夏五月丁卯日有蝕之既秋八
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宮九月辛丑葬安陵
贊曰孝惠內(nèi)修親親外禮宰相優(yōu)寵齊悼趙隱恩敬
篤矣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納曹相國之對而心說
可謂寬仁之主遭呂太后虧損至德悲夫
呂后本紀(jì)
按史記呂后本紀(jì)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
帝女魯元太后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
趙隱王如意孝惠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
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guān)東
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
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shù)矣賴大臣
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
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呂后兄二人皆為將長
兄周呂侯死事封其子呂臺為酈侯子產(chǎn)為交侯次
兄呂釋之為建成侯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
宮太子襲號為帝是時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
異母肥為齊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
夫人子恒為代王諸姬子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
王子長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高祖弟交為楚王兄
子濞為吳王非劉氏功臣番君吳芮子臣為長沙王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而召趙王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
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
王并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后大
怒乃使人召趙相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fù)召趙王
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
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
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
其獨居使人持鴆飲之犁明孝惠還趙王已死于是
乃徙淮陽王友為趙王夏詔賜酈侯父追謚為令武
侯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飲喑藥使居廁
中命曰人彘居數(shù)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
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余不能起使人請?zhí)?br />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
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二年楚元王齊悼
惠王皆來朝十月孝惠與齊王燕飲太后前孝惠以
為齊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禮太后怒乃令酌兩&#
鴆置前令齊王起為壽齊王起孝惠亦起取&#欲俱
為壽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齊王怪之因不敢飲
佯醉去問知其鴆齊王恐自以為不得脫長安憂齊
內(nèi)史士說王曰太后獨有孝惠與魯元公主今王有
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數(shù)城王誠以一郡上太后為
公主湯沐邑太后必喜王必?zé)o憂于是齊王乃上城
陽之郡尊公主為王太后呂后喜許之乃置酒齊邸
樂飲罷歸齊王三年方筑長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
年城就諸侯來會十月朝賀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
帝崩發(fā)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強(qiáng)為侍中年
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
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強(qiáng)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
今請拜呂臺呂產(chǎn)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
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
矣丞相乃如辟強(qiáng)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quán)由此
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為帝謁高廟
元年號令一出太后太后稱制議欲立諸呂為王問
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
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
陳平絳侯周勃勃等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
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王陵讓
陳平絳侯曰始與高帝喋血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
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縱欲阿意背約何面目
見高帝地下陳平絳侯曰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
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無以應(yīng)之
十一月太后欲廢王陵乃拜為帝太傅奪之相權(quán)王
陵遂病免歸乃以左丞相平為右丞相以辟陽侯審
食其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監(jiān)宮中如郎中令
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決事乃追尊
酈侯父為悼武王欲以王諸呂為漸四月太后欲侯
諸呂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無擇為博城侯魯
元公主薨賜謚為魯元太后子偃為魯王魯王父宣
平侯張敖也封齊悼惠王子章為朱虛侯以呂祿女
妻之齊丞相壽為平定侯少府延為梧侯乃封呂種
為沛侯呂平為扶柳侯張買為南宮侯太后欲王呂
氏先立孝惠后宮子強(qiáng)為淮陽王子不疑為常山王
子山為襄城侯子朝為軹侯子武為壺關(guān)侯太后風(fēng)
大臣大臣請立酈侯呂臺為呂王太后許之建成康
侯釋之卒嗣子有罪廢立其弟呂祿為胡陵侯續(xù)康
侯后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
名義十一月呂王臺薨謚為肅王太子嘉代立為王
三年無事四年封呂嬃為臨光侯呂他為俞侯呂更
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及諸侯丞相五人宣平
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佯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
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為帝帝壯
或聞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殺吾母
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太后聞而患之恐其為亂
乃幽之永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見太后曰凡有
天下治為萬民命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歡心
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歡欣交通而天下治
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亂不能繼嗣奉宗廟祭
祀不可屬天下其代之群臣皆頓首言皇太后為天
下齊民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群臣頓首奉詔帝
廢位太后幽殺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義為帝更名
曰弘不稱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以軹侯朝為
常山王置太尉官絳侯勃為太尉五年八月淮陽王
薨以弟壺關(guān)侯武為淮陽王六年十月太后曰呂王
嘉居處驕恣廢之以肅王臺弟呂產(chǎn)為呂王夏赦天
下封齊悼惠王子興居為東牟侯七年正月太后召
趙王友友以諸呂女為后弗愛愛他姬諸呂女&#怒
去讒之于太后誣以罪過曰呂氏安得王太后百歲
后吾必?fù)糁笈怨收仝w王趙王至置邸不見
令衛(wèi)圍守之弗與食其群臣或竊饋輒捕論之趙王
餓乃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危迫脅王侯兮強(qiáng)授我
妃我妃既&#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
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舉直于嗟不
可悔兮寧蚤自財為王而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
理兮托天報仇丁丑趙王幽死以民禮葬之長安民
冢次己丑日食晝晦太后惡之心不樂乃謂左右曰
此為我也二月徙梁王恢為趙王呂王產(chǎn)徙為梁王
梁王不之國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為呂王更
名梁曰呂呂曰濟(jì)川太后女弟呂嬃有女為營陵侯
劉澤妻澤為大將軍太后王諸呂恐即崩后劉將軍
為害乃以劉澤為瑯邪王以慰其心梁王恢之徙王
趙心懷不樂太后以呂產(chǎn)女為趙王后王后從官皆
諸呂擅權(quán)微伺趙王趙王不得自恣王有所愛姬王
后使人鴆殺之王乃為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王悲
六月即自殺太后聞之以為王用婦人棄宗廟禮廢
其嗣宣平侯張敖卒以子偃為魯王敖賜謚為魯元
王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愿守代邊
太傅產(chǎn)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呂祿上侯位次第一請
立為趙王太后許之追尊祿父康侯為趙昭王九月
燕靈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殺之無后國除八
年十月立呂肅王子?xùn)|平侯呂通為燕王封通弟呂
莊為東平侯三月中呂后還過軹道見物如蒼犬
據(jù)高后掖忽弗復(fù)見卜之云趙王如意為祟高后遂
病掖傷高后為外孫魯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
乃封張敖前姬兩子侈為新都侯壽為樂昌侯以輔
魯元王偃及封中大謁者張釋為建陵侯呂榮為祝
茲侯諸中宦者令丞皆為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五百戶七月
中高后病甚乃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
產(chǎn)居南軍呂太后誡產(chǎn)祿曰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
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
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fù)?jù)兵衛(wèi)宮慎毋送喪
毋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將
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賜金大赦天下以呂王產(chǎn)為相
國以呂祿女為帝后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審食其為
帝太傅朱虛侯劉章有氣力東牟侯興居其弟也皆
齊哀王弟居長安當(dāng)是時諸呂用事擅權(quán)欲為亂畏
高帝故大臣絳灌等未敢發(fā)朱虛侯婦呂祿女陰知
其謀恐見誅乃陰令人告其兄齊王欲令發(fā)兵西誅
諸呂而立朱虛侯欲從中與大臣為應(yīng)齊王欲發(fā)兵
其相弗聽八月丙午齊王欲使人誅相相召平乃反
舉兵欲圍王王因殺其相遂發(fā)兵東詐奪瑯邪王兵
并將之而西語在齊王語中齊王乃遺諸侯王書曰
高帝平定天下王諸子弟悼惠王王齊悼惠王薨孝
惠帝使留侯良立臣為齊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
高聽諸呂擅廢帝更立又比殺三趙王滅梁趙燕以
王諸呂分齊為四忠臣進(jìn)諫上惑亂弗聽今高后崩
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諸侯而諸呂又
擅自尊官聚兵嚴(yán)威劫列侯忠臣矯制以令天下宗
廟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誅不當(dāng)為王者漢聞之相國
呂產(chǎn)等乃遣潁陰侯灌嬰將兵擊之灌嬰至滎陽乃
謀曰諸呂權(quán)兵關(guān)中欲危劉氏而自立今我破齊還
報此益呂氏之資也乃留屯滎陽使使諭齊王及諸
侯與連和以待呂氏變共誅之齊王聞之乃還兵西
界待約呂祿呂產(chǎn)欲發(fā)亂關(guān)中內(nèi)憚絳侯朱虛侯等
外畏齊楚兵又恐灌嬰畔之欲待灌嬰兵與齊合而
發(fā)猶與未決當(dāng)是時濟(jì)川王太淮陽王武常山王朝
名為少帝弟及魯元王呂后外孫皆年少未之國居
長安趙王祿梁王產(chǎn)各將兵居南北軍皆呂氏之人
列侯群臣莫自堅其命太尉絳侯勃不得入軍中主
兵曲周侯酈商老病其子寄與呂祿善絳侯乃與丞
相陳平謀使人劫酈商令其子寄往紿說呂祿曰高
帝與呂后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立三王皆
大臣之議事已布告諸侯諸侯皆以為宜今太后崩
帝少而足下佩趙王印不急之國守藩乃為上將將
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足下何不歸將印以兵屬
太尉請梁王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
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呂祿
信然其計欲歸將印以兵屬太尉使人報呂產(chǎn)及諸
呂老人或以為便或曰不便計猶豫未有所決呂祿
信酈寄時與出游獵過其姑呂嬃嬃大怒曰若為將
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乃悉出珠玉寶器散堂下曰
無為他人守也左丞相食其免八月庚申旦平陽侯
窋行御史大夫事見相國產(chǎn)計事郎中令賈壽使從
齊來因數(shù)產(chǎn)曰王不蚤之國今雖欲行尚可得邪具
以灌嬰與齊楚合從欲誅諸呂告產(chǎn)乃趣產(chǎn)急入宮
平陽侯頗聞其語乃馳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軍
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節(jié)乃令持節(jié)矯內(nèi)太尉北軍
太尉復(fù)令酈寄與典客劉揭先說呂祿曰帝使太尉
守北軍欲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呂
祿以為酈兄不欺己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授太尉
太尉將之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
左袒軍中皆左袒為劉氏太尉行至將軍呂祿亦已
解上將印去太尉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平陽侯聞
之以呂產(chǎn)謀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虛侯佐太尉
太尉令朱虛侯監(jiān)軍門令平陽侯告衛(wèi)尉毋入相國
產(chǎn)殿門呂產(chǎn)不知呂祿已去北軍乃入未央宮欲為
亂殿門弗得入徘徊往來平陽侯恐弗勝馳語太尉
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訟言誅之乃遣朱虛侯謂
曰急入宮衛(wèi)帝朱虛侯請卒太尉予卒千余人入未
央宮門遂見產(chǎn)廷中日餔時遂擊產(chǎn)產(chǎn)走天風(fēng)大起
以故其從官亂莫敢斗逐產(chǎn)殺之郎中府吏廁中朱
虛侯已殺產(chǎn)帝命謁者持節(jié)勞朱虛侯朱虛侯欲奪
節(jié)信謁者不肯朱虛侯則從與載因節(jié)信馳走斬長
樂衛(wèi)尉呂更始還馳入北軍報太尉太尉起拜賀朱
虛侯曰所患獨呂產(chǎn)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
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辛酉捕斬呂祿而笞
殺呂嬃使人誅燕王呂通而廢魯王偃壬戌以帝太
傅食其復(fù)為左丞相戊辰徙濟(jì)川王王梁立趙幽王
于遂為趙王遣朱虛侯章以誅諸呂氏事告齊王令
罷兵灌嬰兵亦罷滎陽而歸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
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
名他人子殺其母養(yǎng)后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后及
諸王以強(qiáng)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
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或言齊悼
惠王高帝長子今其適子為齊王推本言之高帝適
長孫可立也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
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鈞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
復(fù)為呂氏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乃曰代王
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jǐn)良且
立長故順以仁孝聞于天下便乃相與共陰使人召
代王代王使人辭謝再反然后乘六乘傳后九月晦
日己酉至長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謁奉天子璽上代
王共尊立為天子代王數(shù)讓群臣固請然后聽東牟
侯興居曰誅呂氏吾無功請得除宮乃與太仆汝陰
侯滕公入宮前謂少帝曰足下非劉氏不當(dāng)立乃顧
麾左右執(zhí)戟者掊兵罷去有數(shù)人不肯去兵宦者令
張澤諭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輿車載少帝出少帝
曰欲將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
法駕迎代王于邸報曰宮謹(jǐn)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宮
有謁者十人持戟衛(wèi)端門曰天子在也足下何為者
而入代王乃謂太尉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
去代王遂入而聽政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
王及少帝于邸代王立為天子二十三年崩謚為孝
文皇帝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zhàn)國之苦
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
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
穡衣食滋殖
按漢書本紀(jì)高皇后呂氏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
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惠帝即位尊呂后為太后太
后立帝姊魯元公主女為皇后無子取后宮美人子
名之以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臨
朝稱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呂臺產(chǎn)祿臺子通四人
為王封諸呂六人為列侯語在外戚傳
元年春正月詔曰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妖
言令議未決而崩今除之二月賜民爵戶一級初置
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夏五月丙申趙王宮叢臺
災(zāi)立孝惠后宮子強(qiáng)為淮陽王不疑為恒山王弘為
襄城侯朝為軹侯武為壺關(guān)侯秋桃李華
二年春詔曰高皇帝匡飭天下諸有功者皆受分地
為列侯萬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于久遠(yuǎn)而
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誼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
定朝位臧于高廟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其與
列侯議定奏之丞相臣平言謹(jǐn)與絳侯臣勃曲周侯
臣商潁陰侯臣嬰安國侯臣陵等議列侯幸得賜餐
錢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請臧高廟奏可
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
日有蝕之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行八銖錢
三年夏江水漢水溢流民四千余家秋星晝見
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
巷詔曰凡有天下治萬民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
有驩心使百姓百姓欣然事其上驩欣交通而
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亂不能繼嗣奉
宗廟守祭祀不可屬天下其議代之群臣皆曰皇太
后為天下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頓首奉詔五月
丙辰立恒山王弘為皇帝
五年春南粵王尉佗自稱南武帝秋八月淮陽王強(qiáng)
薨九月發(fā)河?xùn)|上黨騎屯北地
六年春星晝見夏四月赦天下秩長陵令二千石六
月城長陵匈奴寇狄道攻阿陽行五分錢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春正月丁
丑趙王友幽死于邸己丑晦日有蝕之既以梁王呂
產(chǎn)為相國趙王祿為上將軍立營陵侯劉澤為瑯邪
王夏五月辛未詔曰昭靈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
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號謚不稱其議尊號丞相臣
平等請尊昭靈夫人曰昭靈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
夫人曰昭哀后六月趙王恢自殺秋九月燕王建薨
南越侵盜長沙遣隆慮侯將兵擊之
八年春封中謁者張釋卿為列侯諸中官宦者令丞
皆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夏江水漢水溢流萬余家秋七
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宮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
將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上將軍祿相
國產(chǎn)顓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約恐為大臣諸侯王
所誅因謀作亂時齊悼惠王子朱虛侯章在京師以
祿女為婦知其謀乃使人告兄齊王令發(fā)兵西章欲
與太尉勃丞相平為內(nèi)應(yīng)以誅諸呂齊王遂發(fā)兵又
詐瑯邪王澤發(fā)其國兵并將而西產(chǎn)祿等遣大將軍
灌嬰將兵擊之嬰至滎陽使人諭齊王與連和待呂
氏變而共誅之太尉勃與丞相平謀以曲周侯酈商
子寄與祿善使人劫商令寄紿說祿曰高帝與呂后
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
議事已布告諸侯王諸侯王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
足下不急之國守藩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
侯所疑何不速歸將軍印以兵屬太尉請梁王亦歸
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
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祿然其計使人報產(chǎn)
及諸呂老人或以為不便計猶豫未有所決祿信寄
與俱出游過其姑呂嬃嬃怒曰汝為將而棄軍呂氏
今無處矣乃悉出珠玉寶器散堂下曰無為它人守
也八月庚申平陽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見相國產(chǎn)計
事郎中令賈壽使從齊來因數(shù)產(chǎn)曰王不早之國今
雖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嬰與齊楚合從狀告產(chǎn)平
陽侯窋聞其語馳告丞相平太尉勃勃欲入北軍不
得入襄平侯紀(jì)通尚符節(jié)乃令持節(jié)矯內(nèi)勃北軍勃
復(fù)令酈寄典客劉揭說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令
足下之國急歸將軍印辭去不然禍且起祿遂解印
屬典客而兵授太尉勃勃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
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皆左袒勃遂將北軍然尚
有南軍丞相平召朱虛侯章佐勃勃令章監(jiān)軍門令
平陽侯告衛(wèi)尉毋內(nèi)相國產(chǎn)殿門產(chǎn)不知祿已去北
軍入未央宮欲為亂殿門弗內(nèi)徘徊往來平陽侯馳
語太尉勃勃尚恐不勝未敢誦言誅之乃謂朱盧侯
章曰急入宮衛(wèi)帝章從勃請卒千人入未央宮掖門
見產(chǎn)廷中日餔時遂擊產(chǎn)產(chǎn)走天大風(fēng)從官亂莫敢
斗者逐產(chǎn)殺之郎中府吏舍廁中章已殺產(chǎn)帝令謁
者持節(jié)勞章章欲奪節(jié)謁者不肯章乃從與載因節(jié)
信馳斬長樂衛(wèi)尉呂更始還入北軍復(fù)報太尉勃勃
起拜賀章曰所患獨產(chǎn)今己誅天下定矣辛酉斬呂
祿笞殺呂嬃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大
臣相與陰謀以為少帝及三弟為王者皆非孝惠子
復(fù)共誅之尊立文帝語在周勃高五王傳
贊曰孝惠高后之時海內(nèi)得離戰(zhàn)國之苦君臣俱欲
無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闥而天下
晏然刑罰罕用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
文帝本紀(jì)
按史記文帝本紀(jì)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
年春已破陳豨軍定代地立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
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諸呂
呂產(chǎn)等欲為亂以危劉氏大臣共誅之謀召立代王
事在呂后語中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
代王問左右郎中令張武等張武等議曰漢大臣皆
故高帝時大將習(xí)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
畏高帝呂太后威爾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此以
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愿大王稱疾毋往以觀其變
中尉宋昌進(jìn)曰群臣之議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諸侯
豪杰并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shù)然卒踐天子
之位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
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qiáng)二矣漢興
除秦苛政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
以呂太后之嚴(yán)立諸呂為三王擅權(quán)專制然而太尉
以一節(jié)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
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
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方今內(nèi)有朱虛東牟之親外
畏吳楚淮南瑯邪齊代之強(qiáng)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
與大王大王又長賢圣仁孝聞于天下故大臣因天
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報太后計
之猶與未定卜之龜卦兆得大橫占曰大橫庚庚余
為天王夏啟以光代王曰寡人固已為王矣又何王
卜人曰所謂天王者乃天子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
薄昭往見絳侯絳侯等具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
昭還報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謂宋昌曰果如
公言乃命宋昌參乘張武等六人乘傳詣長安至高
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昌至渭橋丞相
以下皆迎宋昌還報代王馳至渭橋群臣拜謁稱臣
代王下車拜太尉勃進(jìn)曰愿請間言宋昌曰所言公
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璽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