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倫匯編家范典父母部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父母部匯考
易經(jīng)
  說卦傳
干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節(jié)齋蔡氏曰乾坤交而生震巽坎離艮兌故以
 能生者為父母而生者為子也
  又
干為父坤為母
禮記
  曲禮
祭父曰皇考母曰皇妣



曰皇以君之稱尊之也考成妣媲也為之宗廟
 以鬼享之不得不異其稱也
  又
生曰父曰母
  又
死曰考曰妣


前是宗廟之祭加其尊稱故并曰皇也此謂非
 祭時所稱也
爾雅
  釋親
父為考母為妣


禮記曰生曰父母死曰考妣今世學(xué)者從之案
 尚書曰大傷厥考心事厥考厥長聰聽祖考之彝
 訓(xùn)如喪考妣公羊傳曰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
 者何桓之母也蒼頡篇曰考妣延年明此非死生
 之異稱矣猶今謂兄為昆妹為媦即是此例也
漢劉熙釋名
  釋親屬
父甫也始生己也母冒也含生己也
魏張揖博雅
  釋親
翁爸爹父也媓妣奶媼姐母也
  又
父□也母牧也

 父母部總論一
易經(jīng)
  蠱卦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咎厲終吉



初六雖居最下成卦由之有主之義居內(nèi)在下
 而為主子干父蠱也子干父蠱之道能堪其事則
 為有子而其考得□咎不然則為父之累故必惕
 厲則得終吉也


干如木之干枝葉之所附而立
 者也蠱者前人已壞之緒故諸爻皆有父母之象
 子能干之則飭治而振起矣初六蠱未深而事易
 濟故其占為有子則能治蠱而考得□咎然亦危
 矣戒占者宜如是又知危而能戒則終吉也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子干父蠱之道意在承當于父之事也故祗敬
 其事以置父于□咎之地常懷惕厲則終得其吉
 也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九二陽剛為六五所應(yīng)是以陽剛之才在下而
 干夫在上陰柔之事也故取子干母蠱為義以剛
 陽之臣輔柔弱之君義亦相近二巽體而處柔順
 義為多干母之蠱之道也夫子之于母當以柔巽
 輔導(dǎo)之使得于義不順而致敗蠱則子之罪也若
 伸己剛陽之道遽然矯拂則傷恩所害大矣亦安
 能入乎二巽體而得中是能巽順而得中道合不
 可貞之義得干母蠱之道也


九二剛中上應(yīng)六
 五子干母蠱而得中之象以剛承柔而治其壞故
 又戒以不可堅貞言當巽以入之也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二得中道而不過剛干母蠱之善者也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大咎



過剛不中故小有悔巽體得正故□大咎
象曰干父之蠱終□咎也



以三之才干父之蠱雖小有悔終□大咎也蓋
 剛斷能干不失正而有順所以終旡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四以陰居陰柔順之才也所處得正故為寬裕
 以處其父事者也夫柔順之才而處正僅能循常
 自守而已若往干過常之事則不勝而見吝也以
 陰柔而無應(yīng)助往安能濟


以陰居陰不能有為
 寬裕以治蠱之象也如是則蠱將日深故往則見
 吝戒占者不可如是也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以四之才守常居寬裕之時則可矣欲有所往
 則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五居尊位以陰柔之質(zhì)當人君之干而下應(yīng)于
 九二是能任剛陽之臣也雖能下應(yīng)剛陽之賢而
 倚任之然己實陰柔故不能為創(chuàng)始開基之事承
 其舊業(yè)則可矣故為干父之蠱夫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事
 非剛明之才則不能繼世之君雖柔弱之資茍能
 任剛賢則可以為善繼而成令譽也太甲成王皆
 以臣而用譽者也


柔中居尊而九二承之以德
 以此干蠱可致聞譽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干父之蠱而用有令譽者以其下之賢承輔之
 以剛中之德也
  家人卦
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家人之道必有所尊嚴而君長者謂父母也雖
 一家之小□尊嚴則孝敬衰□君長則法度廢有
 嚴君而后家道正家者國之則也


亦謂二五



 或問傳曰家人之道必有所尊嚴而君長者謂父
 母也如此則嚴君作兩字說然自舊諸家只作一
 字說未知如何朱子曰所尊嚴之君長也 趙氏
 曰父義母慈母何以亦稱嚴蓋母之不嚴家之□
 也瀆上下之分庇子弟之過亂內(nèi)外之別嫚帷薄
 之儀父雖嚴有不能盡察者必父母尊嚴內(nèi)外齊
 肅然后父尊子卑兄友弟恭夫制婦聽各盡其道
 而后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云峰胡氏曰本
 義指二五言在男女則九五六二皆正在父母則
 九五之剛可謂之嚴六二之柔未必能嚴故夫子
 發(fā)彖辭言外之意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其旨深哉
書經(jīng)
  酒誥
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
車牛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




此武王教妹土之民也嗣續(xù)純大肇敏服事也
 言妹土民當嗣續(xù)汝四肢之力無有怠惰大修農(nóng)
 功服勞田畝奔走以事其父兄或敏于貿(mào)易牽車
 牛遠事賈以孝養(yǎng)其父母父母喜慶然后可自洗
 腆致用酒洗以致其潔腆以致其厚也 新安陳
 氏曰此武王通教妹土之民與臣及康叔也蓋欲
 妹土臣民與康叔先藝黍稷后遠服賈以嗣續(xù)其
 股肱之力而凡用心惟在于事考長養(yǎng)父母不敢
 分心于他適也先用心于黍稷余力始從事于服
 賈見急于務(wù)本而不急于逐末亦風(fēng)俗之厚也服
 田與服賈者皆以孝養(yǎng)為先尚奚暇于縱酒哉
  無逸
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
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者以逸為逸也俚語曰
 諺言視小民其父母勤勞稼穡其子乃生于豢養(yǎng)
 不知稼穡之艱難乃縱逸自恣乃習(xí)俚巷鄙語既
 又誕妄無所不至不然則又訕侮其父母曰古老
 之人無聞無知徒自勞苦而不知所以自逸也昔
 劉裕奮農(nóng)畝而取江左一再傳后子孫見其服用
 反笑曰田舍翁得此亦過矣此正所謂昔之人無
 聞知也使成王非周公之訓(xùn)安知不以公劉后稷
 為田舍翁乎
禮記
  曲禮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




溫以御其寒凊以致其涼定其□席省其安否
 丑同類也夷平等也一朝之忿忘其身則害及其
 親故在群眾儕輩之中壹于遜讓
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閭鄉(xiāng)黨稱其孝也
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zhí)友稱其仁也
交游稱其信也



言為人子謂父母在時也古之仕者一命而受
 爵再命而受衣服三命而受車馬有車馬則尊貴
 之體貌備矣今但受三賜之命而不與車馬同受
 故言不及車馬也君之有賜所以禮其臣子之不
 受不敢并于親也二十五家為閭四閭為族五百
 家為黨二千五百家為州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
 孝之所該者大故其稱最廣曰慈曰弟曰仁曰信
 皆孝之事也
見父之執(zhí)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
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



父之執(zhí)父同志之友也謂之命之也敬之同于
 父
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習(xí)必有
業(yè)



出則告違反則告歸又以自外來欲省顏色故
 言面游有常身不他往也習(xí)有業(yè)心不他用也
恒言不稱老



恒言平常言語之間也自以老稱則尊同于父
 母而父母為過于老矣古人所以斑衣娛戲者欲
 安父母之心也
  又
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室西南隅為奧主奧中席皆尊者之道也行道
 則或左或右立門則避棖闑之中皆不敢跡尊者
 之所行也古者男女異路路各有中門中央有闑
 闑之兩旁有棖也
食饗不為概



食饗如奉親延客及祭祀之類皆是不為概量
 順親之心而不敢自為限節(jié)也
祭祀不為尸



呂氏曰尸取主人之子行而已若主人之子是
 使父北面而事之人子所不安故不為也
聽于無聲視于無形
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
懼辱親也



疏曰不服暗者不行事于暗中一則為卒有非
 常二則生物嫌故孝子戒之 呂氏曰茍訾近于
 讒茍笑近于諂服暗者欺人所不見登危者行險
 以僥幸是忘親也非特忘之不令之名且將加之
 皆辱道也
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



不許友以死謂不為其友報仇也
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



疏曰冠純冠飾也衣純深衣領(lǐng)緣也
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



呂氏曰當室謂為父后者不純采者雖除喪猶
 純素也惟當室者行之
  又
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父以恩師以道故所敬同 呂氏曰諾者許而
 未行也
  又
父子不同席



尊卑之等異也 臨川吳氏曰古者一席坐四
 人言父子偶共一處而坐雖止一人必各坐一席
 蓋以父昭子穆父穆子昭尊卑不同故也
  又
諸母不漱裳



諸母父妾之有子者漱浣也裳賤服不使瀨裳
 亦敬父之道也
  又
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
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
復(fù)故



此言養(yǎng)父母疾之禮不櫛不為飾也不翔不為
 容也不惰不及他事也疏謂惰訛不正之言琴瑟
 不御以無樂意也猶可食肉但不至厭飫而口味
 變耳猶可飲酒但不至醺酣而顏色變耳齒本曰
 矧笑而見矧是大笑也怒罵曰詈怒而至詈是甚
 怒也皆為忘憂故戒之復(fù)故復(fù)常也
有憂者側(cè)席而坐有喪者專席而坐



有憂謂親疾或他禍患側(cè)獨也獨坐一席不設(shè)
 待賓之席為有憂也一說側(cè)席謂偏設(shè)之變于正
 席也亦通專單也貴賤之席各有重數(shù)居喪則否
 呂氏曰專席不與人共坐也
父之讎弗與共戴天
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



庶人父母早死不聞父之諱其祖故亦不諱其
 祖有廟以事祖者則不然也
君子已孤不更名



名者始生三月之時父所命也父沒而改之孝
 子所不忍也
子于父母則自名也



自稱其名 呂氏曰子之名父母所命敬親之
 命不敢有他稱也
  又
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君有疾飲
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醫(yī)不三世不服
其藥



呂氏曰醫(yī)三世治人多用物熟矣功已試而無
 疑然后服之亦謹疾之道也
  檀弓
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yǎng)無方服勤至死致喪三




饒氏曰或左或右無一定之方子之于親不分
 職守事事皆當理會無可推托致喪極其哀毀之
 節(jié)也
  又
子思曰喪三日而殯凡附于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
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
悔焉耳矣
  又
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
枕千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斗
父母之喪哭無時使必知其反也



未殯哭不絕聲殯后雖有朝夕哭之時然廬中
 思憶則哭小祥后哀至則哭此皆哭無時也使者
 受君之任使也小祥之后君有事使之不得不行
 然反必祭告俾親之神靈知其已反亦出必告反
 必面之義也
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yǎng)死無以為禮也孔子
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首足形還葬而無
槨稱其財斯之謂禮
  內(nèi)則
后王命冢宰降德于眾兆民



冢宰掌邦治而治國者必先齊家降德者下其
 德教于民也孝為德之本故首言子事父母之道
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纓端
紳搢笏



盥洗手也漱滌口也櫛梳也縰黑繒韜發(fā)者以
 縰韜發(fā)作髻訖即橫插笄以固髻總亦繒為之以
 束發(fā)之本而垂余于髻后以為飾也拂髦振去髦
 上之塵也髦用發(fā)為之象幼時剪發(fā)為鬌之形此
 所陳皆以先后之次櫛訖加縰次加笄加總?cè)缓?br /> 加髦著冠冠之纓結(jié)于頷下以為固結(jié)之余者下
 垂謂之緌端元端服也衣用緇布而裳不同上士
 元裳中士黃裳下士裳也服元端著又加紳
 大帶也搢插也插笏于帶中以韋為之古者席
 地而坐以臨俎豆故設(shè)蔽膝以備濡漬之言蔽
 也在冕服謂之韨他服則謂之項氏曰髦者以
 發(fā)作偽髻垂兩眉之上如今小兒用一帶連雙髻
 橫系額上是也
左右佩用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



所佩之物皆是備尊者使令之用紛以拭器帨
 以拭手皆巾也刀礪小刀與礪石也觿狀如錐象
 骨為之小觿所以解小結(jié)者金燧用以取火于日
 中者
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



玦射者著于右手大指所以鉤弦而開弓體也
 捍拾也韜左臂而收拾衣袖以利弦也管筆彄其
 形制未聞遰刀室也大觿所以解大結(jié)木燧鉆火
 之器晴則用金燧以取火陰則用木燧以鉆火也
逼屨著綦



逼詩所謂邪幅也逼束其脛自足至膝故謂之
 逼也綦屨頭之飾即絇也著猶施也朱子曰綦鞋
 口帶也古人皆旋系今人只從簡易綴之于上如
 假帶然
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衣紳



笄今之簪也衣紳元端綃衣之上加紳帶士妻
 之服也
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線纊施縏□大
觿木燧衿纓綦屨以適父母舅姑之所



箴管箴在管中也縏□皆囊屬施縏□者為貯
 箴線纊也衿結(jié)也纓香囊也
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疾痛□癢而敬抑搔之出
入則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
水請沃盥盥卒授巾問所欲而敬進之柔色以溫之



□疥也抑按搔摩也溫承藉之義謂以柔順之
 色承藉尊者之意
饘酏酒醴芼羹菽麥蕡稻黍粱秫唯所欲



饘厚粥酏薄粥也芼羹以菜雜肉為羹也蕡大
 麻子
棗栗飴蜜以甘之菫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
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嘗之而后退



飴餳也菫菜名荁似菫而葉大榆之白者名枌
 免新鮮者薧干陳者言菫荁枌榆四物或用新或
 用舊也滫說文久泔也瀡滑也滫瀡滫之滑者也
 凝者為脂釋者為膏甘之滑之膏之皆謂調(diào)和飲
 食之味也此篇所記飲食珍羞諸物古今異制風(fēng)
 土異宜不能盡曉然亦可見古人察物之精用物
 之詳也
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
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問何食飲矣若已食則退若未
食則佐長者視具



總角總聚其發(fā)而結(jié)束之為角童子之飾也容
 臭香物也助為形容之飾故言容臭以纓佩之后
 世香囊即其遺制昧晦也爽明也昧爽欲明未明
 之時
凡內(nèi)外雞初鳴咸盥漱衣服斂枕簟灑掃室堂及庭
布席各從其事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由命
士以上父子皆異宮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
各從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



慈愛也謂敬愛其親故以旨甘之味致其愛各
 從其事者各治其所當為之事也晚朝為夕鄭氏
 曰異宮崇敬也
父母舅姑將坐奉席請何鄉(xiāng)將□長者奉席請何趾
少者執(zhí)□與坐御者舉幾斂席與簟縣衾篋枕斂簟
而襡之



將坐旦起時也□臥席也將□謂更臥處也□
 安身之幾坐非今之臥□也將坐之時少者執(zhí)此
 □以與之坐御侍者舉幾進之使之憑以為安臥
 必簟在席上旦起則斂之而簟又以襡韜之者以
 親身恐穢污也衾則束而懸之枕則貯于篋也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幾不傳杖屨祗敬之勿敢
近敦牟□匜非馂?zāi)矣门c恒食飲非馂?zāi)绎?br />食



傳移也謂此數(shù)者每日置之有常處子與婦不
 得輒移置他所也近謂挨逼之也敦與牟皆盛黍
 稷之器牟讀為堥土釜也此器則木為之象土釜
 之形耳□酒器匜盛水漿之器此四器皆尊者所
 用子與婦非馂其余無敢用此器也與及也及尊
 者所常食飲之物子與婦非馂余不敢擅飲食之
 也
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婦佐馂既食恒馂父沒母存冢
子御食群子婦佐馂如初旨甘柔滑孺子馂



佐馂者勸勉之使食而后馂其余也既食恒馂
 者盡食其常食之余也御食侍母食也如初如父
 在時也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yīng)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
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視不敢
唾洟



應(yīng)之辭唯為恭噦嘔逆之聲也氣乏則欠體疲
 則伸偏任為跛依物為倚睇視傾視也洟自鼻出
 者
寒不敢襲癢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
衣衾不見里



襲重衣也袒與裼皆禮之敬故非敬事不袒裼
 也不因涉水則不揭裳不見里為其可穢
父母唾洟不見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澣
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唾洟不見謂即刷除之不使見示于人也漱澣
 皆洗濯之事和灰如今人用灰湯也以線貫針為
 紉
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足
垢燂湯請洗少事長賤事貴共帥時



燂溫也潘淅米汁也□洗面也共帥時皆循是
 禮也
子婦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



子而孝父母必愛之婦而敬舅姑必愛之然猶
 恐其恃愛而于命或有所違故以勿逆勿怠為戒
若飲食之雖不耆必嘗而待加之衣服雖不欲必服
而待



嘗而待服而待皆謂俟尊者察其不嗜不欲而
 改命之則或置之或藏去乃敢如己意也
加之事人代之己雖弗欲姑與之而姑使之而后復(fù)




尊者任之以事而己既為之矣或念其勞又使
 他人代為己意雖不以為勞而不欲其代然必順
 尊者之意而姑與之若慮其為之不如己意姑教
 使之及其果不能而后己復(fù)為之也
子婦有勤勞之事雖甚愛之姑縱之而寧數(shù)休之



謂雖甚愛此子婦而不忍其勞然必且縱使為
 之而寧數(shù)數(shù)休息之必使終竟其事而后已不可
 以姑息為愛而使之不事事也
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
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



庸用也怒之譴責之也不可怒謂雖譴責之而
 不改也雖放逐其子出棄其婦而不表明其失禮
 之罪示不終絕之也
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
說則復(fù)諫不說與其得罪于鄉(xiāng)黨州閭寧孰諫父母
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父母有婢
子若庶子庶孫甚愛之雖父母沒沒身敬之不衰子
有二妾父母愛一人焉子愛一人焉由衣服飲食由
執(zhí)事毋敢視父母所愛雖父母沒不衰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說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
婦之禮焉沒身不衰父母雖沒將為善思貽父母令
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舅沒則姑
老冢婦所祭祀賓客每事必請于姑介婦請于冢婦



老謂傳家事于長婦也然長婦猶不敢專行故
 祭祀賓客之事必稟問焉
舅姑使冢婦毋怠不友無禮于介婦舅姑若使介婦
毋敢敵耦于冢婦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凡
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婦將有事大小必請于舅姑
子婦無私貨無私蓄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又
曾子曰孝子之養(yǎng)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
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yǎng)之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
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愛亦愛之
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馬盡然而況于人乎



樂其心喻父母于道也不違其志能養(yǎng)志也
  玉藻
親在行禮于人稱父人或賜之則稱父拜之



方氏曰不敢私交不敢私受故也
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zhí)業(yè)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
而不趨親老出不易方復(fù)不過時親癠色容不盛此
 孝子之疏節(jié)也



易方則恐召己而莫知所在過時則恐失期而
 貽親之憂癠病也疏節(jié)謂常行疏略之禮而已非
 大節(jié)也
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沒而杯圈不
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五十不散送親沒不髦



喪禮啟殯以后要绖之麻散垂葬畢乃絞此言
 五十始衰不散麻以送葬也髦象幼時剪發(fā)為鬌
 之形父母在則用之故親沒則去此飾
  喪服小記
為父母長子稽顙大夫吊之雖緦必稽顙



服重者先稽顙而后拜賓服輕者先拜賓而后
 稽顙父母尊也長子正體也故從重大夫吊于士
 是以尊臨卑雖是緦麻之喪亦必稽顙而后拜蓋
 尊大夫不敢以輕待之也
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斬衰



父母之喪偕即曾子問并有喪言父母同時死
 也葬先輕而后重先葬葬母也不虞祔不為母設(shè)
 虞祭祔祭也蓋葬母之明日即治父葬葬父畢虞
 祔然后為母虞祔故云待后事祭則先重而后輕
 也其葬母亦服斬衰者從重也以父未葬不敢變
 服也
  祭義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
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執(zhí)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
如弗勝如將失之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成人之
道也
  又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公明
儀問于曾子曰夫子可以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與
是何言與君子之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于道
參直養(yǎng)者也安能為孝乎
  又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
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官不敬
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zhàn)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
遂□及于親敢不敬乎
亨孰膻薌嘗而薦之非孝也養(yǎng)也君子之所謂孝也
者國人稱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已眾之
本教曰孝其行曰養(yǎng)養(yǎng)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
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
母惡名可謂能終矣仁者仁此者也禮者履此者也
義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強者強此者也樂自
順此生刑自反此作



愿猶羨也然猶而也其行曰養(yǎng)行猶用也
  又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
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
不匱矣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
母有過諫而不逆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謂禮終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shù)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
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shù)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
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
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yǎng)無人為大父
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
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
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
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
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壹出
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
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無人為大言無如人最為大
  坊記
子云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大誓曰予克紂
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
小子無良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論語曰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高宗云三年其惟不
言言乃歡子云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
孝矣詩云孝子不匱子云睦于父母之黨可謂孝矣
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詩云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
兄弟交相為愈子云于父之執(zhí)可以乘其車不可以
衣其衣君子以廣孝也子云小人皆能養(yǎng)其親君子
不敬何以辨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書云厥辟
不辟忝厥祖子云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
之內(nèi)戲而不嘆君子以此坊民民猶薄于孝而厚于
慈子云長民者朝廷敬老則民作孝子云祭祀之有
尸也宗廟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廟敬祀事教
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猶忘其親
  又
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示民有上下也
  又
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示民不敢專也
  表記
今父之親子也親賢而下無能母之親子也賢則親
之無能則憐之母親而不尊父尊而不親
  喪服四制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
二君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為母齊衰期者
見無二尊也
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恩之殺也
圣人因殺以制節(jié)此喪之所以三年賢者不得過不
肖者不得不及此喪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書
曰高宗諒暗三年不言善之也
父母之喪衰冠繩纓菅屨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
十三月而練冠三年而祥比終茲三節(jié)者仁者可以
觀其愛焉知者可以觀其理焉強者可以觀其志焉
禮以治之義以正之孝子弟弟貞婦皆可得而察焉
孝經(jīng)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
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
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fù)坐
吾語汝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
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
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
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
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
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
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
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
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
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
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
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
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
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
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
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
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
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
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
爭導(dǎo)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
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
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
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
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
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
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zāi)害不生禍亂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
順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
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
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
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nèi)各以
其職來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
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
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
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
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
無則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
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
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
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
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
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
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
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
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
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fēng)
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
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
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
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
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
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
立于后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
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
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
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
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
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
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
為孝乎
  感應(yīng)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
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
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
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
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
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
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
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
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喪不過三
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
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
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
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
終矣

 父母部總論二
管子
  形勢解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孝者子婦之高行也故父母慈
而不解則子婦順子婦孝而不解則美名附
父母者子婦之所受教也能慈仁教訓(xùn)而不失理則
子婦孝子婦者親之所以安也能孝弟順親則當于
親故父母暴而無恩則子婦不親子婦不安親則禍
憂至
  又
和子孫屬親戚父母之常也治之以義終而復(fù)始愛
親善養(yǎng)思敬奉教子婦之常也以事其親終而復(fù)始
故父母不失其常則子孫和順親戚相歡子婦不失
其常則長幼理而親□和故用常者治失常者亂教
護家事父母之則也盡力共養(yǎng)子婦之則也父母不
易其則故家事辦焉子婦不易其則故親養(yǎng)備具故
用則者安不用則者危
家語
  大婚解
孔子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
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后也敢不敬與是故君子無
不敬敬也者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支也敢不敬與
不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本也傷其本則支
從之而亡
  又
孔子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親是故仁人之
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此謂孝子成身
  致思
子貢問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將無知乎子曰吾欲
言死之有知將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
之無知將恐不孝之子棄其親而不葬賜欲知死者
有知與無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困誓
子路問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興夜寐耕蕓樹藝手
足胼胝以養(yǎng)其親然而名不稱孝何也孔子曰意者
身不敬與辭不順與色不悅與古之人有言曰人與
己與不汝欺今盡力養(yǎng)親而無三者之闕何謂無孝
之名乎孔子曰由汝志之吾語汝雖有國士之力而
不能自舉其身非力之少勢不可矣夫內(nèi)行不修身
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故
君子入則篤行出則交賢何謂無孝名乎
荀子
  子道篇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
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禮安言
以類接則儒道畢矣雖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孝子
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
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
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
敬故可以從而不從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
衷也明于從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以慎
行之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此之謂也故勞苦雕瘁而能無失其敬災(zāi)禍患難而
能無失其義則不幸不順見惡而能無失其愛非仁
人莫能行詩曰孝子不匱此之謂也魯哀公問于孔
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
孔子趨出以語子貢曰鄉(xiāng)者君問丘曰子從父命孝
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為何如子貢
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焉孔
子曰小人哉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
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
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爭子不行無禮
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
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
  大略篇
曾子曰孝子言為可聞行為可見言為可聞所以說
遠也行為可見所以說近也近者說則親遠者說則
附親近而附遠孝子之道也
呂氏春秋
  精通
鍾予期夜聞?chuàng)繇嗾叨谷苏俣鴨栐蛔雍螕繇?br />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殺人不得生臣之母得
生而為公家為酒臣之身得生而為公家擊磬臣不
睹臣之母三年矣是故悲也周有申喜者亡其母聞
乞人歌于門下而悲之動于顏色與之語蓋其母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
而異息若草莽之有花實若樹木之有根心也雖異
處而相通隱志相及疾痛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
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神出于忠而應(yīng)乎心兩
精相得豈待言哉
  節(jié)喪
二曰審知生圣人之要也審知死圣人之極也知生
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
死之謂也此二者圣人之所獨決也凡生于天地之
間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之愛
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愛死而棄之溝壑人
之情不忍為也故有葬死之義葬也者藏也慈親孝
子之所慎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慮以生人之心為
死者慮也莫如無動莫如無發(fā)無發(fā)無動莫如無有
可利則此之謂重閉古之人有藏于廣野深山而安
者矣非珠玉國寶之謂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淺則狐
貍抇之深則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
狐貍之患水泉之濕此則善矣而忘奸邪盜賊寇亂
之難豈不惑哉譬之若瞽師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觸
杙也狐貍水泉奸邪盜賊寇亂之患此杙之大者也
慈親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善棺□所以避螻蟻
蛇蟲也今世俗大亂之主愈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
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為榮儉節(jié)者以
為陋不以便死為故而徒以生者之誹譽為務(wù)此非
慈親孝子之心也父雖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雖死
慈親之愛之不懈夫葬所愛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
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民之于利也犯流矢蹈白
刃涉血盭肝以來之野人之無聞?wù)呷逃H戚兄弟知
交以求利今無此之危無此之丑其為利甚厚乘車
食肉澤及子孫雖圣人猶不能禁而況于亂國彌大
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夫玩好貨寶鐘鼎壺榼轝
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shù)諸養(yǎng)生之具無不從者題
湊之室棺□數(shù)襲積石積炭以環(huán)其外奸人聞之傳
以相告上雖以嚴威重罪禁之猶不可止且死者彌
久生者彌疏生者彌疏則守者彌怠守者彌怠而葬
器如故其勢固不安矣世俗之行喪載之以大輴羽
旄旌旗如云僂翣以督之珠玉以備之黼黻文章以
飭之引紼者左右萬人以行之以軍制立之然后可
以此觀世則美矣侈矣以此為死則不可也茍便于
死則雖貧國勞民若慈親孝子者之所不辭為也
  孝行
一曰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務(wù)本而后末所謂本者非
耕耘種植之謂務(wù)其人也務(wù)其人非貧而富之寡而
眾之務(wù)其本也務(wù)本莫貴于孝人主孝則名章榮下
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
孝則耕耘疾守戰(zhàn)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wù)
而萬事之紀也夫執(zhí)一術(shù)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從
者其惟孝也故論人必先以所親而后及所□必先
以所重而后及所輕今有人于此行于親重而不簡
慢于輕疏則是篤謹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
愛其親不敢惡人敬其親不敢慢人愛敬盡于事親
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又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殺父母置之子弗敢廢父
母全之子弗敢闕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徑能全支體
以守宗廟可謂孝矣養(yǎng)有五道修宮室安□第節(jié)飲
食養(yǎng)體之道也樹五色施五采列文章養(yǎng)目之道也
正六律龢五聲雜八音養(yǎng)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
龢煎調(diào)養(yǎng)口之道也龢顏色說言語敬進退養(yǎng)志之
道也此五者代進而厚用之可謂善養(yǎng)矣
亢倉子
  訓(xùn)道篇
孝者善事父母之名也夫善事父母敬順為本意以
承之順承顏色無所不至發(fā)一言舉一意不敢忘父
母營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事君不敢忘忠朋友
不敢不信臨下不敢不敬向善不敢不勤雖居獨室
之中亦不敢懈其誠此之謂全孝故至誠之至通乎
神明光于四海有感必應(yīng)善事父母之所至也
漢韓詩外傳
  家貧親老
枯魚□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樹木欲茂
霜露不雕使賢士欲成其名二親不待家貧親老不
擇官而仕詩曰雖則如毀父母孔邇此之謂也
曾子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
故孝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也木欲直而時不待也是故
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逮親存也故吾嘗仕齊為吏
祿不過鍾釜尚猶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名也樂其逮
親也既沒之后吾嘗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
榱題三圍轉(zhuǎn)轂百乘猶北鄉(xiāng)而泣涕者非為賤也悲
不逮吾親也故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若夫信其志
約其親者非孝也詩曰有母之尸饔
桓寬鹽鐵論
  孝養(yǎng)
 丞相史曰蓋聞士之居世也衣服足以勝身食飲
 足以供親內(nèi)足以相恤外不求于人故身修然后
 可以理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官故飯糲者不可
 以言孝妻子饑寒者不可以言慈緒業(yè)不備者不
 可以言理居斯世行斯身而有此三累者斯亦足
 以默矣
文學(xué)曰善養(yǎng)者不必芻豢也善供服者不必錦繡也
以己之所有盡事其親孝之至也故匹夫勤勞足以
順禮歠菽飲水足以致其敬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
能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故上孝養(yǎng)志其次養(yǎng)色其次養(yǎng)
體貴其禮不貪其養(yǎng)禮順心和養(yǎng)雖不備可也易曰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也故富貴而無禮不如
貧賤之孝悌閨門之內(nèi)盡孝焉閨門之外盡悌焉朋
友之道盡信焉三者孝之至也居家禮者非謂積財
也事親孝者非謂鮮肴也亦和顏色承意盡禮義而
已矣
大戴禮記
  本命章
禮以四制有恩有義有節(jié)有權(quán)恩厚者其服重故為
父斬衰三年以恩制者門內(nèi)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
義斷恩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貴尊尊義之大
者也故為君亦服斬衰三年以義制者也三日而食
三月而沐□而練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喪不過三
年苴衰不補墳?zāi)共粔耐谇鹆瓿展乃厍偈?br />民有終也以節(jié)制者也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
無二日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治之也父在為母齊
衰□見無二尊也百官備百制具不言而事行者扶
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扶而起身自執(zhí)事而后事行者
面詬而已凡此以權(quán)制者也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
解□悲號三年憂恩之殺也圣人因殺以制節(jié)也
  曾子本孝章
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與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痹亦
弗憑不茍笑不茍訾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
也孝子惡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興焉故惡言不出
于口煩言不及于己故孝子之事親也居易以俟命
不興險行以僥幸孝子游之暴人違之出門而使不
以或為父母憂也險涂隘巷不求先焉以愛其身以
不敢忘其親也孝子之使人也不敢肆行不敢自專
也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又能事父之朋友又能
率朋友以助敬也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諫士之孝也
以德從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惡食任善不敢臣三德
故孝之于親也生則有義以輔之死則哀以□焉祭
祀則□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
  曾子立孝章
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禮之貴故為人子而不
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子者為人弟而
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順其弟者為人臣
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故
與父言言畜子與子言言孝父與兄言言順弟與弟
言言承兄與君言言使臣與臣言言事君君子之孝
也忠愛以敬反是亂也盡力而有禮莊敬而安之微
諫不倦聽從而不怠歡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謂孝矣
盡力無禮則小人也致敬而不忠則不入也是故禮
以將其力敬以入其忠飲食移味居處溫愉著心于
此濟其志也子曰可人也吾任其過不可人也吾辭
其罪詩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辭也夙興夜寐
無忝爾所生言不自舍也不恥其親君子之孝也是
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謂也未有長而順
下可知者弟弟之謂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修
之謂也故曰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長君子一孝一
悌可謂知終矣
  曾子事父母章
單居離問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愛而
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則從若不中道則諫諫而不用
行之如由己從而不諫非孝也諫而不從亦非孝也
孝子之諫達善而不敢爭辨爭辨者作亂之所由興
也由己為無咎則寧由己為賢人則亂孝子無私樂
父母所憂憂之父母所樂樂之孝子唯巧變故父母
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齊弗訊不言言必齊色此成
人之善者也未得為人子之道也
王充論衡
  感虛篇
傳書言曾子之孝與母同氣曾子出薪于野有客至
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參方到即以右手搤其左臂曾
子左臂立痛即馳至問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來
欲去吾搤臂以呼汝耳蓋以至孝與父母同氣體有
疾病精神輒感曰此虛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
謂德化至天地俗人緣此而說言孝悌之至精氣相
動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輒痛曾母病曾子亦病曾
母死曾子輒死乎考曾母先死曾子不死矣此精氣
能小相勛不能大相感也世稱申喜夜聞其母歌心
動開關(guān)問歌者為誰果其母蓋聞母聲聲音相感心
悲意動開關(guān)而問蓋其實也今曾母在家曾子在野
不聞號呼之聲母小搤臂安能動子疑世人頌成聞
曾子之孝天下少雙則為空生母搤臂之說也
  薄葬篇
夫言死無知則臣子倍其君父故曰喪祭禮廢則臣
子恩泊臣子恩泊則倍死忘先倍死忘先則不孝獄
多圣人懼開不孝之源故不明無知之實異道不相
連事生厚化自生雖事死泊何損于化使死者有知
倍之非也如無所知倍之何損明知其無知未必有
倍死之害不明無知成事已有賊生之費孝子之養(yǎng)
親病也未死之時求卜迎醫(yī)冀禍消藥有益也既死
之后雖審如巫咸良如扁鵲終不復(fù)生何則知死氣
絕終無補益治死無益厚葬何差乎倍死恐傷化絕
卜拒醫(yī)獨不傷義乎親之生也坐之高堂之上其死
也葬之黃泉之下黃泉之下非人所居然而葬之不
疑者以死絕異處不可同也如當亦如生存恐人倍
之宜葬于宅與生同也不明無知為人倍其親獨明
葬黃泉不為離其先乎親在獄中罪疑未定孝子馳
走以救其難如罪定法立終無門戶雖曾子子騫坐
泣而已何則計動無益空為煩也今死親之魂定無
所知與拘親之罪決不可救何以異不明無知恐人
倍其先獨明罪定不為忽其親乎圣人立義有益于
化雖小弗除無補于政雖大弗與今厚死人何益于
恩倍之弗事何損于義
揚雄法言
  孝至篇
孝莫大于寧親寧親莫大于寧神寧神莫大于四表
之歡心撰孝至孝至矣一言而該圣人不加焉父母
子之天地與無天何生無地何形天地裕于萬物萬
物裕于天地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
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孝
子有祭乎有齋乎夫能存亡形屬荒絕者惟齋乎故
孝子之于齋見父母之存也是以祭不賓人而不祭
豺獺乎或曰死生盡禮可謂能子乎曰石奮石建父
子之美也無是父無是子無是子無是父或曰必也
兩乎曰與堯無子舜無父不如堯父舜子也子有含
菽缊絮而致滋美其親將以求孝也
馬融忠經(jīng)
  保孝行章
夫惟孝者必貴于忠忠茍不行所率猶非其道是以
忠不及之而失其守匪惟危身辱及親也故君子行
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則福祿至矣故得盡愛敬之
心以養(yǎng)其親施及于人此之謂保孝行也詩云孝子
不匱永錫爾類


若思孝而忘忠猶求福而棄天忠不居心動皆
 邪僻既失于忠又失于孝惟忠則得福眾善攸歸
 身安親樂得保于孝
晉孫綽集
  喻道論
或難曰周孔之教以孝為首孝德之至百行之本本
立道生通于神明故子之事親生則致其養(yǎng)沒則奉
其祀三千之責莫大無后體之父母不敢夷毀是以
樂正傷足終身含愧也而沙門之道委離所生棄親
即□刓剔發(fā)須殘其天貌生廢色養(yǎng)終絕血食骨肉
之親等之行路背理傷情莫此之甚而云弘道敦仁
廣濟群生斯何異斬刈根本而修枝干而言不殞碩
茂未之聞見皮之不存毛將安附此大乖于世教子
將何以祛之答曰此誠窮俗之所甚惑倒見之為大
謬咨嗟而不能默已者也夫父子一體惟命同之故
母嚙其指兒心懸駭者同氣之感也其同無間矣故
唯得其歡心孝之盡也父隆則子貴子貴則父尊故
孝之為貴貴能立身行道永光厥親若匍匐懷袖日
御三牲而不能令萬物尊己舉世我賴以之養(yǎng)親其
榮近矣夫緣督以為經(jīng)守柔以為常形名兩絕親我
交忘養(yǎng)親之道也既已明其宗且復(fù)為客言其次者
夫忠孝名不并立穎叔違君書稱純孝石碏戮子臣
節(jié)乃全傳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贄貳乃辟
也然則結(jié)纓公朝者子道廢矣何見危授命誓不顧
親皆名注史筆事標教首記注者豈復(fù)以不孝為罪
故諺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明其雖小違于此而
大順于彼矣且鯀放遐裔而禹不告退若令委堯命
以尋父屈至公于私戚斯一介之小善非大者矣
北齊顏氏家訓(xùn)
  教子篇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
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
所以禍之共叔之死母實為之趙王之戮父實使之
劉表之傾宗覆族袁紹之地裂兵亡可為靈龜明鑒

  風(fēng)操篇
二親既歿所居齋寢子與婦弗忍入焉北朝頓丘李
構(gòu)母劉氏夫人亡后所住之堂終身□閉弗忍開入
也夫人宋廣州刺史纂之孫女故構(gòu)猶染江南風(fēng)教
其父獎為揚州刺史鎮(zhèn)壽春遇害構(gòu)嘗與王松年祖
孝征數(shù)人同集談燕孝征善畫遇有紙筆圖寫為人
頃之因割鹿尾戲截畫人以示構(gòu)而無他意構(gòu)愴然
動色便起就馬而去舉坐驚駭莫測其情祖君尋悟
方深反側(cè)當時罕有能感此者吳郡陸襄父閑被刑
襄終身布衣蔬飯雖姜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唯
以掏摘供廚江陵姚子篤母以燒死終身不忍噉炙
豫章熊康父以醉而為奴所殺終身不復(fù)嘗酒然禮
緣人情恩由義斷親以噎死亦當不可絕食
禮經(jīng)父之遺書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澤不忍讀用
政為常所講習(xí)讎??槍懠捌臃糜雄E可思者
耳若尋常墳典為生什物安可悉廢之乎既不讀用
無容散逸唯當緘保以留后世耳思魯?shù)鹊谒木四?br />親吳郡張建女也有第五妹三歲喪母靈□上屏風(fēng)
平生舊物屋漏沾濕出曝曬之女子一見伏□流涕
家人怪其不起及往抱持薦席淹漬精神傷怛不能
飲食將以問醫(yī)醫(yī)診脈云腸斷矣因爾便吐血數(shù)日
而亡中外憐之莫不悲嘆
禮云忌日不樂正以感慕罔極惻愴無聊故不接外
賓不理眾務(wù)耳必能悲慘自居何限于深藏也世人
或端坐奧室不妨言笑盛營甘美厚供齋食迫有急
卒密戚至交盡無相見之理蓋不知禮意乎魏世王
修母以社日亡來歲社修感念哀甚鄰里聞之為之
罷社今二親喪亡偶值伏臘分至之節(jié)及月小晦后
忌之外所經(jīng)此日猶應(yīng)感慕異于余辰不預(yù)飲燕聞
聲樂及行游也
  又
江南風(fēng)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
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
置之兒前觀其發(fā)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
兒親表聚集致燕享焉自茲已后二親若在每至此
日嘗有酒食之事耳無教之徒雖已孤露其日皆為
供頓酣暢聲樂不知有所感傷梁孝元年少之時每
八月六日載誕之辰常設(shè)齋講自阮修容薨歿之后
此事亦絕
人有憂疾則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諱避觸途
急切而江東士庶痛則稱禰禰是父之廟號父在無
容稱廟父沒何容輒呼蒼頡篇有EA字訓(xùn)詁云痛而
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則呼之聲類音于來反今
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隨其鄉(xiāng)俗□可行也
父母疾篤醫(yī)雖賤雖少則涕泣而拜之以求哀也梁
孝元在江州嘗有不豫世子方等親拜中兵參軍李

舊唐書
  禮儀志
天子孝曰就就之為言成也天子德被天下澤及萬
物始終成就則其親獲安故曰就也諸侯孝曰度度
者法也諸侯居國能奉天子法度得不危溢則其親
獲安故曰度也卿大夫孝曰譽譽之為言名也卿大
夫言行布滿能無惡稱譽達遐邇則其親獲安故曰
譽也士孝曰究究者以明審為義士始升朝辭親入
仕能審資父事君之禮則其親獲安故曰究也庶人
孝曰畜畜者含畜為義庶人含情受樸躬耕力作以
畜其德則其親獲安故曰畜也
宋袁氏世范
  睦親篇
人之孝行根于誠篤雖繁文永節(jié)不至亦可以動天
地感鬼神嘗見世人有事親不務(wù)誠篤乃以聲音笑
貌繆為恭敬者其不為天地鬼神所誅則幸矣況望
其世世篤孝而門戶昌隆者乎茍能知此則自此而
往應(yīng)與物接皆不可不誠有識君子試以誠與不誠
者較其久遠效驗孰多
人當嬰孺之時愛戀父母至切父母于其子嬰孺之
時愛念尤厚撫育無所不至蓋由氣血雖分相去未
遠而嬰孺之聲音笑貌自能取愛于人亦造物者設(shè)
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窮雖飛走微物亦然方其
子初脫胎卵之際乳飲哺啄必極其愛有傷其子則
護之不顧其身然人于既長之后分稍嚴而情稍□
父母方求盡其慈子方求盡其孝飛走之屬稍長則
母子不相識認此人之所以異于飛走也然父母于
其子幼之時愛念撫育有不可以言盡者子雖終身
承顏致養(yǎng)極盡孝道終不能報其少小愛念撫育之
恩孝道有不盡者凡人之不能盡孝道者請觀人之
撫育嬰孺其情愛如何終當自悟亦猶天地生育之
道所以及人者至廣至大而人之回報天地者何在
有對虛空焚香跪拜或召羽流齋醮上帝則以為能
報天地果足以報其萬分之一乎況又有怨咨于天
地者皆不能反思之罪也
人之有子多于嬰孺之時愛忘其丑恣其所求恣其
所為無故叫號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轢同輩不
知戒約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則曰小未可責日
漸月漬養(yǎng)成其惡此父母曲愛之過也及其年齒漸
長愛心漸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摭其小疵以為大
惡如遇親故飾巧辭歷歷陳數(shù)斷然以大不孝之
名加之而其子實無他罪此父母妄憎之過也愛憎
之私多先于母氏父若不知此理則徇其母氏之說
牢不可解為父者須詳察此子幼必待以嚴子壯無
薄其愛
人之兄弟不和而至于破家者或由于父母憎愛之
偏衣服飲食言語動靜必厚于所愛而薄于所憎見
愛者意氣日橫見憎者心不能平積久之后遂成深
仇所謂愛之適所以害之也茍父母均其所愛兄弟
自相和睦可以兩全豈不甚善
父母見諸子中有獨貧者往往念之常加憐恤飲食
衣服之分或有所偏私子之富者或有所獻則轉(zhuǎn)以
與之此乃父母均一之心而子之富者或以為怨此
殆未之思也若使我貧父母必移此心于我矣
父母于長子多不之愛而祖父母于長孫常極其愛
此理亦不可曉豈亦由愛少子而遷及之耶
凡人之子性行不相遠而有后母者獨不為父所喜
父無正室而有寵婢者亦然此固父之昵于私愛然
為子者要當一意承順則天理久而自協(xié)
遺囑之文皆賢明之人為身后之慮然亦須公平乃
可以保家如劫于悍妻黠妾因于后妻愛子中有偏
曲厚薄或妄立嗣或妄逐子不近人情之事不可勝
數(shù)皆興訟破家之端也
父祖有慮子孫爭訟者常欲預(yù)為遺囑之文而不知
風(fēng)燭不常因循不決至于疾病危篤雖中心了然而
口不能言手不能動飲恨而死者多矣況有神識昏
亂者乎
同母之子而長者或為父母所憎幼者或為父母所
愛此理殆不可曉竊嘗細思其由蓋人生一二歲舉
動笑語自得人憐雖他人猶愛之況父母乎纔三四
歲至五六歲恣性啼號多端乖劣或損動器用冒犯
危險凡舉動言語皆人之所惡又多癡頑不受訓(xùn)戒
故雖父母亦深惡之方其長者可惡之時正值幼者
可愛之日父母移其愛長者之心而更愛幼者其憎
愛之心從此而分遂成迤邐最幼者當可惡之時下
無可愛之者父母愛無所移遂終愛之其勢或如此
為人子者當知父母愛之所在長者宜少讓幼者宜
自抑為父母者又須覺悟稍稍回轉(zhuǎn)不可任意而行
使長者懷怨而幼者縱欲以致破家
李之彥東谷所見
  先壟
人子之于親茍?zhí)澤轮Y雖葬與祭致其力何足
以言孝故曰祭之厚不如養(yǎng)之薄吾鄉(xiāng)多于至節(jié)歲
節(jié)清明詣墳所半載余置其親于荒墟已為非禮乘
祭之后大率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游覽盡歡
而歸至節(jié)歲節(jié)非掃松也祗賞梅耳清明非省墓也
祗踏青耳然則人子何以處此當揆之于心平日稍
能孝養(yǎng)雖祭后舉杯酌亦未害若孝養(yǎng)有虧即當收
斂酒饌返舍潛自□責庶幾亦不至大得罪于名教
大獲譴于造物余嘗喜一前輩作初入仕啟兩句云
祿不及親飽妻孥而何益遂偶其兩句忠未報國對
師友以多慚
朱子近思錄
  伊川先生蠱九三解
蠱之九三以陽處剛而不中剛之過也故小有悔然
在巽體不為無順順事親之本也又居得正故無大
咎然有小悔已非善事親也
小學(xué)
  稽古
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見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憐
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見于色中也父母怒之
作于意見于色下也
  嘉言
羅仲素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云只為
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了翁聞而善之曰唯如此而后
天下之為父子者定彼臣弒其君子弒其父常始于
見其有不是處耳
  又
橫渠先生曰舜之事親有不悅者為父頑母嚚不近
人情若中人之性其愛惡若無害理必姑順之若親
之故舊所喜當極力招致賓客之奉當極力營辦務(wù)
以悅親為事不可計家之有無然又須使之不知其
勉強勞苦茍使見其為而不易則亦不安矣
  又
橫渠先生曰事親奉祭豈可使人為之
  又
伊川先生曰人無父母生日當倍悲痛更安忍置酒
張樂以為樂若具慶者可矣
  又
伊川先生曰病臥于□委之庸醫(yī)比之不慈不孝事
親者亦不可不知醫(yī)
朱子全書
  論人倫
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是不孝到能昏定晨省
冬溫夏凊可以為孝然而從父之令今看孔子說卻
是不孝須是知父之命當從也有不可從處蓋與其
得罪于鄉(xiāng)黨州閭寧熟諫諭父母于道方是孝
葉用之問割股一事如何曰割股固自不是若是誠
心為之不求人知亦庶幾今有以此要譽者
  答陳安卿
問程子曰人無父母生日當倍悲痛如先生舊時亦
嘗有壽母生朝及大碩人生朝與向日賀高倅詞恐
非先生筆不審又何也豈在人子自己言則非其所
宜而為父母待親朋則其情又有不容已處否然恐
為此則是人子以禮律身而以非禮事其親以非禮
待于人也其義如何曰此等事是力量不足放過了
處然亦或有不得已者其情各不同也
性理會通
  司馬氏居家雜儀
凡為子為婦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
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凡子事父母婦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櫛總具冠
帶昧爽適父母舅姑之所省問父母舅姑起子供藥
物婦具晨羞供具畢乃退各從其事將食婦請所欲
于家長退具而供之尊長舉筋子婦乃各退就食丈
夫婦人各設(shè)食于他所依長幼而坐其飲食必均一
幼子又食于他所亦依長幼席地而坐男坐于左女
坐于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將寢則安置
而退居閑無事則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執(zhí)
事必謹言語應(yīng)對必下氣怡聲出入起居必謹扶衛(wèi)
之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舅姑之側(cè)父母舅姑不命
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孫事祖父母孫婦事祖舅姑亦同盥洗手也櫛
 梳頭也總所以束發(fā)今之頭巾具冠帶丈夫帽子
 衫帶婦人冠子背子昧爽謂天明暗相交之際省
 問丈夫唱喏婦人道萬福仍問侍者夜來安否何
 如侍者曰安乃退其或不安節(jié)則侍者以告此即
 禮之晨省也藥物乃關(guān)身之切務(wù)人子當親自檢
 校調(diào)煮供進不可但委婢仆脫若有誤則其禍不
 測晨羞凡烹調(diào)飲膳婦人之職也當檢校監(jiān)視務(wù)
 令精潔請所欲于家長謂父母舅姑或當時家長
 也卑幼各不得恣所欲安置而退丈夫唱喏婦女
 道安置此即禮之昏定也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記而佩之時省而速行之事
畢則反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則和色柔聲具是
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許然后改之若不許茍于
事無大害者亦當曲從若以父母之命為非而直行
己志雖所執(zhí)皆是猶為不順之子況未必是乎
凡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
孝悅則復(fù)諫不悅與其得罪于鄉(xiāng)黨州閭寧熟諫父
母怒不悅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凡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賓客不敢坐于正廳
升降不敢由東階上下馬不敢當廳凡事不敢自擬
于其父


不敢坐正廳有賓客坐于書院無書院則坐于
 廳之旁側(cè)楊氏復(fù)曰告與面同反言面者從外來
 宜知親之顏色安否為人親者無一念而忘其子
 故有倚門倚閭之望為人子者無一念而忘其親
 故有出告反面之禮生則出告反面沒則告行飲
 至事亡如事存也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婦無故不離側(cè)親調(diào)嘗藥餌而
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滿容不戲笑不宴游舍置余
事專以迎醫(yī)檢方合藥為務(wù)疾已復(fù)初
  聽命
魯齋許氏曰不聽父母命者則為不孝故設(shè)教者曰
勿逆勿怠
  家貧親老
問家貧親老應(yīng)舉求仕不免有得失之累何修而可
以免此程子曰此只是志不勝氣若志勝自無此累
家貧親老須為祿仕然得之不得為有命曰在己固
可為親奈何曰為己為親此只是一事若不得其如
命何
  人倫
問盡其道謂之孝弟夫以一身推之則身者資父母
血氣以生者也盡其道者則能敬其身敬其身者則
能敬其父母矣不盡其道則不敬其身不敬其身則
不敬其父母其斯之謂與程子曰今士大夫受職于
君期盡其職受身于父母安可不盡其道
  又
問人子事親學(xué)醫(yī)如何曰最是大事今有璞玉于此
必使玉人雕琢之蓋百工之事不可使一人兼之故
使玉人雕琢之也若更有珍寶物須是自看必不肯
任其自為也今人視父母疾乃一任醫(yī)者之手豈不
害事必須識醫(yī)藥之道理別病是如何藥當如何故
可任醫(yī)者也或曰己未能盡醫(yī)者之術(shù)或偏見不到
適足害事奈何曰且如識圖畫人未必畫得如畫工
然他卻識別得工拙如自己曾學(xué)令醫(yī)者說道理便
自見得或己有所學(xué)亦要說與他商量
  又
涑水司馬氏曰某事親無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巳矣
其事君亦然
受人恩而不忍負者其為子必孝為臣必忠
滎陽呂氏曰孝子事親須事事躬親不可委之使令
也嘗觀谷梁言天子親耕以供粢盛王后親蠶以供
祭服國非無良農(nóng)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
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此說最盡事親之道又說為
人子者視于無形聽于無聲未嘗頃刻離親也事親
如天頃刻離親則有時而違天天不可得而違也
藍田呂氏曰君子之道莫大乎孝孝之本莫大乎順
親故仁人孝子欲順乎親必先乎妻子不失其好兄
弟不失其和室家宜之妻孥樂之致家道成然后可
以養(yǎng)父母之志而無違也故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則治家之道必自妻子始
豫章羅氏曰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則
朝廷治安得不謂之福乎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
父慈子孝則家道隆盛安得不謂之福乎俗人以富
貴為福陋哉
韋齋朱氏曰父子主恩君臣主義是為天下之大戒
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如人食息呼吸于元氣之中一
息之不屬理必至于斃是以自昔圣賢立法垂訓(xùn)所
以維持防范于其間者未嘗一日而少忘
朱子曰圣人之于天地猶子之于父母
人之所以有此身者受形于母而資始于父雖有強
暴之人見子則憐至于襁褓之兒見父則笑果何為
而然哉初無所為而然此父子之道所以為天性而
不可解也然父子之間或有不盡其道者是豈為父
而天性有不足于慈亦豈為子而天性有不足于孝
者哉人心本明天理素具但為物欲所昏利害所蔽
故小則傷恩害義而不可開大則滅天亂倫而不可
救也
君臣父子之大倫天之經(jīng)地之義而所謂民彝也故
臣之于君子之于父生則敬養(yǎng)之死則哀送之所以
致其忠孝之誠者無所不用其極而非虛加之也以
為不如是則無以盡吾心云爾
父子欲其親君臣欲其敬非是欲其如此蓋有父子
則便自然有親有君臣則便自然有敬
問父母之于子有無窮憐愛欲其聰明欲其成立此
之謂誠心邪曰父母愛其子正也愛之無窮而必欲
其如此則邪矣此天理人欲之間正當審決
問人不幸處繼母異父兄弟不相容當如何曰從古
來自有這樣子只看舜如何后來此樣事多有只是
為人子止于孝
  又
魯齋許氏曰事親大節(jié)目是養(yǎng)體養(yǎng)志致愛致敬四
事中致愛敬尤急所以孝只是愛親敬親兩事耳天
子之孝推愛敬之心以及天下亦唯此二事為能刑
于四海固結(jié)人心舍此則法術(shù)矣其效與圣人不相
似父母在不遠游為子者恃血氣何所不往但父母
思念之心宜深體當以父母之心為心
明方孝孺侯城雜誡
  論事親
孝子之愛親無所不至也生欲其壽凡可以養(yǎng)生者
皆盡心焉死欲其傳凡可以昭揚后世者復(fù)不敢忽
焉養(yǎng)有不及謂之死其親沒而不傳道謂之物其親
斯二者罪也物之尤罪也是以孝子修德修行以令
聞加乎祖考守職立功以顯號遺乎祖考稱其善屬
諸人而后薦譽之俾久而不忘遠而有光今之人不
然豐于無用之費而嗇于顯親之禮以妄自誑而不
以學(xué)自勉不孝莫大焉
  又
古禮之亡也人不知事親之道今喪禮朝夕奠之儀
其事生之常禮乎孔子曰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
何以別乎噫行者鮮矣
郁天民傳習(xí)存疑
  事父母
如事父母一事其間溫凊定省之類有許多節(jié)目不
知亦須講求否曰如何不講求只是有個頭腦只就
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講求就如講求冬溫也只是
要盡此心之道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夏凊亦然只
是講求得此心此心毫無人欲純是天理是個誠于
孝親的心冬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個
溫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去求個
凊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fā)出來的條件卻是
須有這誠孝的心然后有這件發(fā)出來譬之樹木須
先有根然后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后去種根
禮記云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
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是有個深愛做根便自
然如此


頭腦之說吾不得而知矣然既云就此心去人
 欲存天理上講求則所以能去人欲而存天理者
 正緣在事物上處置得極當而非有他也夫理者
 事物之條理然皆天也不容毫發(fā)人偽之故于
 事物上有不停當處即是私欲故講求事物即所
 以講求此心也若將事物置后則吾心即無講求
 處何者心非聚事物之理則空矣惟放心有求求
 而即存亦何待講吾惟講求五倫之理事父母真
 見得父母于我有莫大之恩事之之道當如此發(fā)
 出孝來便是誠孝便是深愛真如木之有根本達
 于枝葉若只講求此心是舍枝葉之發(fā)生而求所
 謂根本者特枯荄耳
鄭朝朔曰且如事親如何而為溫凊之節(jié)如何而為
奉養(yǎng)之宜須求個當方是至善所以有學(xué)問思辨之
功先生曰若只是溫凊之節(jié)奉養(yǎng)之宜可一日二日
講之而盡用得甚學(xué)問思辨惟于溫凊奉養(yǎng)時只要
此心純乎天理之極此則非有學(xué)問思辨之功將不
免于毫厘千里之謬所以雖在圣人猶加精一之訓(xùn)
若是那些儀節(jié)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
扮得許多溫凊奉養(yǎng)的儀節(jié)是當亦可云至善矣


溫凊之節(jié)奉養(yǎng)之宜皆天理也心之所制為節(jié)
 為宜擇善而后明以止于善者也今云于溫凊奉
 養(yǎng)時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似謂純乎天理即
 自能溫凊奉養(yǎng)更不講求節(jié)與宜豈不迂闊經(jīng)禮
 三百曲禮三千何為垂世其論節(jié)與宜又似只外
 面死規(guī)矩略不臨時變化與內(nèi)截無干涉故謂一
 二日可以講之而盡至以戲子為喻彼戲子者既
 以戲云矣又可謂之節(jié)與宜耶夫曰節(jié)曰宜此正
 至善之謂而純乎天理之極者也
曹端夜行燭
  孝行
孝乃百行之原萬善之首上足以感天下足以感地
明足以感人幽足以感鬼神所以古之君子自生至
死頃步而不敢忘孝焉今我家嚴行在孝道常患不
及故端略述圣賢明孝之格言以告之
初請家嚴除淫祀祭祖先時抵日之牛吠云之犬所
在成群愚聞之曰或有一人將父母不養(yǎng)以致流落
在外尋□過日其子在家殺羊造酒吹彈歌舞請宴
外來賓客醉飽連日其父母悲泣而歸探墻而望不
得其門而入又復(fù)悲泣而去此子何如眾曰自家父
母不養(yǎng)卻養(yǎng)外人正孔子所謂不愛敬其親而愛敬
他人者也豈非悖德悖禮忤逆不孝之甚者乎端曰
今人把自家祖宗父母都不祭祀?yún)s將外神他鬼畫
影圖形在家祭獻又去外面享賽某廟某神與此人
何異眾人皆慚服自是不復(fù)非議
受諫之道有消惡長善之功乃出禍入福之門也夫
君有爭臣君之福也父有爭子父之福也兄有爭弟
兄之福也士有爭友士之福也成湯知乎此從諫弗
咈唐太宗知乎此納諫如流子路知乎此聞過則喜
此所以皆成圣賢之德而名流萬古也若夏桀無道
龍逢諫而死而夏亡商紂無道比干諫而死而商亡
吳不聽伍子胥之諫而為越所滅可勝痛哉
俗云家有一爭子勝有萬年糧能諫爭于親本孝道
之事今以能保親于無過之地則能全家于無禍之
樂所以摘于明孝之篇而續(xù)于受諫之下庶使脈絡(luò)
通貰而上下兩便于觀覽云
孝子保親全家之道當以進諫為心也且先意承志
諭父母于道者其孝大于養(yǎng)極甘脆者矣和色柔聲
諫父母于善者其孝大于拜醫(yī)求藥者矣書謂虞舜
曰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良以此
也然此不惟孝子所當行而實慈父母所當察焉
范弘嗣做人鏡
  事父母
父母為吾一身之天吾一家之君故孝為百行之首
從來天地鬼神都擁護孝子遠近賢愚都親敬孝子
即盜賊禽獸昆蟲草木亦感孚孝子人非空桑所生
請試心自想赤子當日在父母前是何心腸今日
在父母前是何心腸要使吾父母身安心安當用何
法要使人都會愛親敬親當用何法使有一段生機
在在流貫人可堯舜世可唐虞不然何所容于天地
之間
人倫首父子人道首孝慈孰是父而不慈愛其子乃
人子孩提而后齒漸長染漸深或因父母拘之嚴而
怨生或因父母寵之偏而驕生或父母遺之太厚而
蕩生或父母所授太窶而恨生遂緣此不孝是千古
大變也必思身何以生賴父母以慈成其子我亦為
人父母而望子之孝以是心一轉(zhuǎn)念焉凡怨心驕心
蕩心恨心盡都銷化則仰可對父母俯可對此心無
負七尺于天地間
明太祖立極開辟垂訓(xùn)首句曰孝順父母見得父母
生育恩深終身難報凡為兒女皆當盡孝父母在堂
則問安視膳冬溫夏凊孝也父母有疾則衣不解帶
藥必親嘗孝也父母病故則衣衾棺槨殯殮祭葬盡
心盡力以時以禮孝也孝尤要順天下無不是的父
母凡父母言行好惡一一體貼順從毫不違背方謂
之孝無論男女俱該孝順
狂夫之言
  養(yǎng)親
往顧涇陽涇凡兩兄弟與余同舟至檇李因論事親
若曾子可也何義余曰此句真精神在大學(xué)如保赤
子心誠求之上又問曰此又是何義余曰大約父母
之于赤子無有一件不可志的人子報父母卻只養(yǎng)
口體此心何安即如曾子之養(yǎng)曾□比之三家村老
嫗養(yǎng)兒十分中尚不及一所以僅稱得個可字今人
不必遠法曾參但去取法三家村老嫗養(yǎng)兒自然事
父母不敢在口體上塞責矣
嗟乎古人事親唯恐不成圣賢今人事親唯恐不成
科第是可謂養(yǎng)志乎曰父以此教之子以此成之如
何不是養(yǎng)志但既得科第之后親老不能隨子十年
五年常不相見即錦衣歸省內(nèi)有妻孥外有賓客出
入匆匆其捧觴上壽開口而笑者又能有幾日甚則
新莊故宅父子各居雖供養(yǎng)不缺而飲食寒溫滋味
酸之類誰復(fù)為之點檢此無論養(yǎng)志亦何曾叫得
養(yǎng)口體市井負販父兄子弟團□一處其饔□無日
不相供其痛癢無刻不相關(guān)即口體之養(yǎng)未全而養(yǎng)
志卻無愧者且寸薪粒米皆從剜心瀝血中來如此
養(yǎng)父母味雖苦而情則甘□貴家名曰祿養(yǎng)而未能
必躬必親如此養(yǎng)父母味雖甘而情則苦嗚呼為人
子者不唯不能養(yǎng)志抑且不能養(yǎng)口體非其忍心如
是所謂終身由之而不知耳雖然亦卻科第二字累
他一半蓋父母教之而父母還以自累也所以古來
圣賢自曾子養(yǎng)志后獨推尹和靖母子為不可及

 父母部藝文一
  救太子書       漢壺關(guān)三老
臣聞父者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故天平地安
陰陽和調(diào)物乃茂成父慈母愛室家之中子乃孝順
陰陽不和則萬物夭傷父子不和則室家喪亡故父
不父則子不子君不君則臣不臣雖有粟吾豈得而
食諸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孝己被謗
伯奇流放骨肉至親父子相疑何者積毀之所生也
由是觀之子無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為漢嫡
嗣承萬世之業(yè)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江
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至尊
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群邪錯謬是以親戚
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進則不得上見退則困于亂
臣獨冤結(jié)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
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詩曰
營營青蠅止于藩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
亂四國往者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莫不聞其罪固
宜陛下不省察深過太子發(fā)盛怒舉大兵而求之三
公自將智者不敢言辨士不敢說臣竊痛之詩云取
彼譖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
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
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闕下

 父母部紀事
書經(jīng)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
朕位岳曰否德帝位曰明明揚側(cè)陋師錫帝曰有
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
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王世紀殷高宗武丁有賢子孝己其母蚤死高宗
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列女傳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
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伯奇牽我吉甫見疑伯奇
自死
琴操尹吉甫周卿也有子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子
曰伯邽?zāi)俗P伯奇于吉甫于是放伯奇于野宣王出
游吉甫從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宣王聞之曰此孝
子之辭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射殺后妻
家語孔子適齊中路聞哭者之聲其音甚哀孔子謂
其仆曰此哭哀則哀矣然非喪者之哀矣驅(qū)而前少
進見有異人焉擁鐮帶索哭者甚哀孔子下車追而
問曰子何人也對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喪之所
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覺悔之何
及曰三失可得聞乎愿子告吾無隱也丘吾子曰吾
少時好學(xué)周遍天下后還喪吾親是一失也長事齊
君君驕奢失士臣節(jié)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
今皆離絕是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fēng)不停子欲養(yǎng)而
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請從此
辭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識之斯足為戒矣自是
弟子辭歸養(yǎng)親者十有三
曾子嘗耕泰山雨雪不得行思父母作梁山吟
說苑閔子騫早喪母為后母所苦冬月以蘆花衣之
其所生二子則衣之以綿父令閔子御車體寒失靷
父責之閔子不自理父察知之歸謂婦曰我所以娶
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
寒母去三子單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閔子騫一言其
母還再言三子溫
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
祿而仕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嘗食藜藿之實而為親
負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后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
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為親負米之時
不可復(fù)得也枯魚銜索幾何不□二親之壽忽如過
隙草木欲長霜露不使賢者欲養(yǎng)二親不待故曰家
貧親老不擇祿而仕也
戰(zhàn)國策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yīng)
之與秦交和而舍候者言章子以齊入秦威王曰此
不叛寡人明矣頃間言秦兵大敗于是秦王稱西藩
之臣而謝于齊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啟得
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吾使章子將也勉
之曰夫子之強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對曰臣
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
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
不敢夫為人子而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后漢書周燮傳燮字彥祖汝南安城人法曹掾燕之
后也燮生而欽頤折頞丑狀駭人其母欲棄之其父
不聽曰吾聞圣賢多有異貌興我宗者乃此兒也于
是養(yǎng)之
王霸妻傳霸與同郡令狐子伯為友后子伯為楚相
而其子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書于霸車馬服從
雍容如也霸子時方耕于野聞賓至投耒而歸見令
狐子沮怍不能仰視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臥不
起妻怪問其故始不肯告妻請罪而后言曰吾與子
伯素不相若向見其子容服甚光舉措有適而我兒
曹蓬發(fā)歷齒未知禮則見客而有慚色父子恩深不
覺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節(jié)不顧榮祿今子伯之責
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子乎霸屈起而
笑曰有是哉遂共終身隱遁
孝子傳老萊子孝奉二親行年七十作嬰兒戲身著
五色斑斕之衣嘗取水上堂詐跌仆臥地為小兒啼
弄雛于親側(cè)欲親之喜
吳猛年七歲時夏日伏于親□下恐蚊及父母
鄧展父母在牖下臥多蚊展伏□下以膚飼之
陳元陳太子也后母譖之陳侯令自投遼水魚負之
以出元曰我罪人也故求死耳魚乃去
汝南先賢傳薛苞好學(xué)篤行喪母以至孝聞父娶后
妻而憎苞分之令出苞日夜號泣不能去至被毆杖
不得已廬于舍外旦入而灑埽父怒又逐之乃廬于
里門晨昏不廢積歲余父母慚而還之
人物志漢夏侯欣侍母疾衣不解帶者數(shù)年一日忽
夢其父告之曰天帝憐汝至孝賜以仙藥在室后桑
枝上欣驚起往視果得藥進之母病立愈
三國志劉曄傳曄字子揚父普母修產(chǎn)渙及曄渙九
歲曄七歲而母病困臨終戒渙曄以普之侍人有諂
害之性身死之后懼必亂家汝長大能除之則吾無
恨矣曄年十三謂兄渙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渙曰
可爾曄即入室殺侍者徑出拜墓舍內(nèi)大驚白普
普怒遣人追曄曄還拜對曰亡母顧命之言敢受不
請擅行之罰普心異之遂不責也
襄陽耆舊傳吳李衡字叔平襄陽人習(xí)竺以女英習(xí)
配之漢末為丹陽太守衡每欲治家事英習(xí)不聽后
密遣客十人往武陵龍陽泛洲上作宅種橘千株臨
死□兒曰汝母每怒吾治家事故窮如是然吾州里
有千頭木奴不責汝食歲上匹絹亦當足用爾衡既
亡后二十余日兒以白英習(xí)曰此當是種柑也汝家
失十客來七八年必汝父遣為宅汝父恒稱太史公
言江陵千樹橘當封君家吾答云士患無德義不患
不富若貴而能貧方好爾用此何為吳末衡柑成歲
得絹數(shù)千匹家道富足晉咸康中其宅上枯□猶在

晉書王導(dǎo)傳導(dǎo)子悅字長豫弱冠有高名事親色養(yǎng)
導(dǎo)甚愛之導(dǎo)常共悅奕棋爭道導(dǎo)笑曰相與有瓜葛
得為爾邪導(dǎo)性儉節(jié)帳下甘果爛敗令棄之云勿
使大郎知悅少侍講東宮歷吳王友中書侍郎先導(dǎo)
卒謚貞世子悅與導(dǎo)語恒以慎密為端導(dǎo)還臺及行
悅未嘗不送至車后又嘗為母曹氏襞斂箱篋中物
悅亡后導(dǎo)還臺自悅常所送處哭至臺門其母長封
作篋不忍復(fù)開
趙至傳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陽緱氏令初到
官至年十三與母同觀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賤世亂
流離遂為士伍耳爾后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詣師受
業(yè)聞父耕叱牛聲投書而泣師□問之至曰我小未
能榮養(yǎng)使老父不免勤苦師甚異之后遠適遼西舉
郡計吏到洛與父相遇時母已亡父欲令其宦立弗
之告仍戒以不歸至乃還遼西太康中以良吏赴洛
方知母亡初至自恥士伍欲以宦學(xué)立名期于祿養(yǎng)
既而其志不就號憤慟哭歐血而卒
葉延傳延十歲其父為羌酋姜聰所害每旦縛草為
姜聰之象哭而射之中之則號泣不中則瞋目大呼
其母謂曰姜聰諸將已屠鲙之矣汝何為如此葉延
泣曰誠知射草人不益于先讎以申罔極之志耳性
至孝母病五日不食葉延亦不食
石苞傳苞有六子越喬統(tǒng)浚□崇以統(tǒng)為嗣崇字季
倫生于青州故小名齊奴少敏惠勇而有謀苞臨終
分財與諸子獨不及崇其母以為言苞曰此兒雖小
后自能得
慕容垂妻段氏傳段氏字元妃垂既僭位拜為皇后
垂立其子寶為太子也元妃謂垂曰太子姿質(zhì)雍容
柔而不斷承平則為仁明之主處難則非濟世之雄
陛下托之以大業(yè)妾未見克昌之美遼西高陽二王
陛下兒之賢者宜擇一以樹之趙王麟奸詐負氣常
有輕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諱必有難作此陛下之
家事宜深圖之垂不納寶及麟聞之深以為恨其后
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為晉獻公乎元妃泣而
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為驪
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
陽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終其在王乎垂死寶嗣
偽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謂主上不能嗣守大統(tǒng)今
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
殺母安能保守社稷吾豈惜死念國滅不久耳遂自
殺寶議以元妃謀廢嫡統(tǒng)無母后之道不宜成喪群
下咸以為然寶中書令畦邃大言于朝曰子無廢母
之義漢之安思閻后親廢順帝猶配享安皇先后言
虛實尚未可知宜依閻后故事寶從之
孫盛逸士傳丁蘭少喪考妣不及供養(yǎng)乃刻木為親
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鄰人張叔妻從蘭妻有所借
蘭妻跪拜木人木人不悅不以借之叔醉疾來誶罵
木人以杖敲其頭蘭還即奮劍殺張叔吏捕蘭蘭辭
木人去木人見蘭為之垂淚郡縣嘉其至孝通于神
明遂上之圖其形于云臺
宋書袁皇后傳后適太祖生子劭自詳視之馳白太
祖此兒形貌異常必破國亡家不可舉便欲殺之太
祖狼狽至后殿戶外手撥幔禁之乃止
南齊書崔慰祖?zhèn)魑孔孀謵傋谇搴訓(xùn)|武城人也父
慶緒永明中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請父喪不
食鹽母曰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嗣毀不滅性政當
不進肴羞耳如何絕鹽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
從之
竟陵王子良傳子良武帝第二子也幼聰敏武帝為
贛縣時與裴后不諧遣船送后還都已登路子良時
幼少在庭前憂愁獨步帝見之曰汝何不讀書子良
曰母不得見讀書何為帝異之即召后還
何求傳求字子有廬江灊人也初求母王氏為父所
害求兄弟以此無宦情
梁書劉苞傳苞字孝云彭城人也父愃齊太子中庶
子苞四歲而父終及年六七歲見諸父常泣時伯叔
父悛繪等并顯貴苞母謂其畏憚怒之苞對曰早孤
不及有識聞諸父多相似故心中欲悲無有他意因
而歔欷母亦慟甚初苞父母及兩兄相繼亡沒悉假
瘞焉苞年十六始移墓所經(jīng)營改葬不資諸父未幾
皆畢繪常嘆服之
甄恬傳恬字彥約中山無極人世居江陵父摽之州
從事恬數(shù)月喪父哀感有若成人家人矜其小以肉
汁和飯飼之恬不肯食年八歲問其母恨生不識父
遂悲泣累日忽若有見言其形貌則其父也時以為
孝感家貧養(yǎng)母常得珍羞及居喪廬于墓側(cè)恒有鳥
元黃雜色集于廬樹恬哭則鳴哭止則止又有白雀
棲宿其廬州將始興王憺表其行狀詔曰朕虛己欽
賢寤寐盈想詔彼群岳務(wù)盡搜揚恬既孝行殊異聲
著邦壤敦風(fēng)厲俗弘益茲多牧守騰聞義同親覽可
旌表室閭加以爵位恬官至安南行參軍
謝藺傳藺字希如陳郡陽夏人也五歲每父母未飯
乳媼欲令藺先飯?zhí)A曰既不覺饑強食終不進
何點傳點祖尚之父鑠宜郡太守素有風(fēng)疾無故害
其妻坐法死點年十一幾至滅性及長感家禍欲絕
婚宦尚之強為之娶瑯邪王氏禮畢將親迎點累涕
泣求執(zhí)本志遂得罷
庾沙彌傳沙彌潁陰人也晉司空冰六世孫父佩玉
輔國長史長沙內(nèi)史宋升明中坐沈攸之事誅沙彌
時始生年至五歲所生母為制采衣輒不肯服母問
其故流涕對曰家門禍酷用是何為既長終身布衣
蔬食
陳書蔡征傳征字希祥侍中中撫軍將軍景歷子也
幼聰敏精識強記年六歲詣梁吏部尚書河南褚翔
翔字仲舉嗟其穎悟七歲丁母憂居喪如成人禮繼
母劉氏性悍忌視之不以道征供侍益謹初無怨色
征本名覽景歷以為有王祥之性更名征字希祥
司馬皓傳皓字文升河內(nèi)溫人也父子產(chǎn)梁尚書水
部侍郎岳陽太守即梁武帝之外兄也皓幼聰警有
至性年十二丁內(nèi)艱孺慕過禮水漿不入口殆經(jīng)二
旬每至號慟必致悶絕內(nèi)外親戚皆懼其不勝喪父
子產(chǎn)每曉諭之逼進饘粥然毀瘠骨立服闋以姻戚
子弟預(yù)入問訊梁武帝見皓羸瘦嘆息良久謂其父
子產(chǎn)曰昨見羅兒面顏憔悴使人惻然便是不墜家
風(fēng)為有子矣羅兒即皓小字也釋褐太學(xué)博士累遷
正員郎丁父憂哀毀逾甚廬于墓側(cè)一日之內(nèi)惟進
薄麥粥一升墓在新林連接山阜舊多猛獸皓結(jié)廬
數(shù)載狼絕跡常有兩鳩居宿廬所馴狎異常新林
至今猶傳之
南史袁粲傳初粲忤于孝武其母候乘輿出負磚叩
頭流血磚碎傷目自此后粲與人語有誤道眇目者
輒涕泣彌日嘗疾母憂念晝寢夢見父容色如平生
與母語曰愍孫無憂將為國家器不患沉沒但恐富
貴終當傾滅耳母未嘗言及粲貴重恒懼傾滅乃以
告之粲故自挹損
魏書長孫慮傳慮代人也母因飲酒其父真呵叱之
誤以杖擊便即致死真為縣囚執(zhí)處以重坐慮列辭
尚書云父母忿爭本無余惡直以謬誤一朝橫禍今
母喪未殯父命旦夕慮兄弟五人并各幼稚慮身居
長今年十五有一女弟始向四歲更相鞠養(yǎng)不能保
全父若就刑交墜溝壑乞以身代老父命使嬰弱眾
孤得蒙存立尚書奏云慮于父為孝子于弟為仁兄
尋究情狀特可矜感高祖特詔恕其父死罪以從遠

崔元伯傳崔僧淵入國坐兄弟徙于薄骨律鎮(zhèn)僧淵
元妻房氏生二子伯驎伯驥后薄房氏更納平原杜
氏僧淵之徙也與杜俱去生四子伯鳳祖龍祖螭祖
虬得還之后棄絕房氏遂與杜氏及四子家于青州
伯驥與母房氏居于冀州雖往來父間而心存母氏
孝慈之道頓阻一門僧淵卒年七十余伯驎雖往奔
赴不敢入家哭沙門寺
隋書令狐熙傳熙以母憂殆不勝喪其父戒之曰大
孝在于安親義不絕嗣吾今見存汝又只立何得過
爾毀頓貽吾憂也熙自是稍加饘粥服闋除小駕郎
復(fù)丁父憂非杖不起人有聞其哭聲者莫不為之下

徐孝肅傳孝肅汲郡人也事親以孝聞早孤不識父
及長問其母父狀因求畫工圖其形像構(gòu)廟置之而
定省焉朔望享祭養(yǎng)母至孝數(shù)十年家人未見其有
忿恚之色及母老疾孝肅親易燥濕憂悴數(shù)年見者
無不悲悼母終孝肅茹蔬飲水盛冬單缞毀瘠骨立
祖父母父母墓皆負土成墳廬于墓所四十余載被
發(fā)徒跣遂以身終
唐書狄仁杰傳仁杰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
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
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郭震傳震字元振以字顯元振雖少雄邁及貴居處
乃儉約手不置書人莫見其喜慍建宅宣王里未嘗
一至諸院□自朝還對親欣欣退就室儼如也距國
初仕至宰相而親具者惟元振云
崔衍傳衍深州安平人父倫字敘居父喪跣護柩行
千里道路為流涕廬冢彌年寶應(yīng)二年使吐蕃虜背
約留二歲衍天寶末調(diào)富平尉繼母李不慈倫自吐
蕃歸李弊衣以見問故曰衍不吾給倫怒召衍將袒
而鞭之衍涕泣無所陳倫弟殷趨白衍所稟舉送夫
人所尚何云倫悟由是譖無入父卒事李益謹歲為
李子合償負不勝計故官刺史妻子僅免饑寒
薛收傳收字伯褒蒲州汾陰人隋內(nèi)史侍郎道衡子
也出繼從父孺年十二能屬文以父不得死于隋不
肯仕郡舉秀才不應(yīng)聞高祖興遁入首陽山將應(yīng)義
舉通守堯君素覺之迎置其母城中收不得去及君
素東連王世充遂挺身歸國
李晟傳晟有十五子其聞?wù)咴笐椩V聽云訴字元直
早喪所生為晉國王夫人所鞠王卒晟以非嫡敕諸
子服緦訴獨號慟不忍晟乃許服缞既練晟薨與憲
廬墓側(cè)德宗敦遣歸第一夕復(fù)往帝許之
任敬臣傳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歲喪母哀毀天至
七歲問父英曰若何可以報母英曰揚名顯親可也
乃刻志從學(xué)汝南任處權(quán)見其文驚曰孔子稱顏回
之賢以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見此兒信不可及十
六刺史崔樞欲舉秀才自以學(xué)未廣遁去又三年卒
業(yè)舉孝廉授著作局正字父亡數(shù)殞絕繼母曰而不
勝喪謂孝可乎敬臣更進饘粥
杜兼?zhèn)骷鎻牡芨嶝懺跫斑M士第有至性父死河
北母更兵亂不知所之羔憂號終日及兼為澤潞判
官鞫獄有媼辨對不凡乃羔母因得奉養(yǎng)而不知父
墓區(qū)處晝夜號慟他日舍佛祠觀柱間有文字乃其
父臨死記墓所在羔奔往亦有耆老識其壟因是乃
得葬
陽城傳城遷國子司業(yè)引諸生告之曰凡學(xué)者所以
學(xué)為忠與孝也諸生有久不省親者乎明日謁城還
養(yǎng)者二十輩有三年不歸侍者斥之
嚴挺之傳挺之子武字季鷹幼豪爽母裴不為挺之
所答獨厚其妾英武始八歲怪問其母母語之故武
奮然以鐵錘就英寢碎其首左右驚白挺之曰郎戲
殺英武辭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兒故殺之非
戲也父奇之曰真嚴挺之子武屢遷劍南節(jié)度使頗
放肆用度無藝峻掊亟斂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
而后吾知免為官婢矣
裨史匯編唐路丞相隨父泌從渾瑊會平?jīng)鰹槿怂?br />執(zhí)死焉隨方在嬰襁中始十歲母謂隨曰汝還識汝
父否隨哽咽無語母曰視汝眉目宛若父之眉目隨
后覽鏡照之殞絕于地后終身不敢臨鏡
五代史周知裕傳知裕安州留后州近淮俗惡病者
父母有疾置之佗室以竹竿系飲食委之至死不近
知?;贾右越痰烙墒巧愿?br />南唐近事劉仁贍鎮(zhèn)壽春周師堅壘三載蹙而不降
一夕愛子泛舟于敵境暮夜為小校所擒疑有叛志
請于贍贍將行軍法監(jiān)軍使懇求不回復(fù)使馳告其
夫人夫人曰某郎妾最小子攜提愛育情若不及奈
軍法至重不可私也名義至大不可虧也茍屈公議
使劉氏之門有不忠之名妾與令公何顏以見三軍
遂促令斬之然后成其喪禮戰(zhàn)士無不墮淚(
按容齋續(xù)筆仁
 贍子名崇諫)

宋史不傳不字仁仲嗣濮王宗暉曾孫也父士
圃從上皇北遷遙拜集慶軍節(jié)度使不初補保義
郎紹興二十七年登第易左宣義郎調(diào)婺州金華丞
不性篤孝生七歲遭父北遷每思慕涕泣長力學(xué)
母曹氏止之答曰君父讎未報非敢志富貴也登第
時已入仕法當超兩秩請回授其母母封法止令人
高宗嘉其志特封郡夫人
宋庠傳庠字公序父杞嘗為九江掾與其妻鍾禱于
廬阜鍾夢道士授以書曰以遺爾子視之小戴禮也
已而庠生他日見許真君像即夢中所見者
李諮傳諮字仲詢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諮日夜
號泣飲食不入口父憐之而還其母遂以孝聞舉進
士真宗顧左右曰是能安其親者擢第三人
劉溫叟傳溫叟字永齡父岳后唐太常卿溫叟七歲
能屬文善楷隸岳時退居語家人曰吾兒風(fēng)骨秀異
所未知者壽耳今世難未息得與老夫皆為溫洛之
叟足矣故名之溫叟清泰中為左拾遺內(nèi)供奉以母
老乞歸養(yǎng)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賜金紫改都官郎
中充翰林學(xué)士初岳仕后唐嘗居內(nèi)署至是溫叟復(fù)
居斯任時人榮之溫叟既受命歸為母壽候立堂下
須臾聞樂聲兩青衣舉箱出庭奉紫袍兼衣母命卷
簾見溫叟曰此即爾父在禁中日內(nèi)庫所賜者溫叟
拜受泣下退開影堂列祭以文告之母感愴累日不
忍見
韋得象傳得象母方娠夢登山遇神人授以玉像及
生父奐復(fù)夢家庭積笏如山
包拯傳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大理
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jiān)和州稅
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yǎng)后數(shù)年親繼亡拯廬
墓終喪猶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shù)來勸勉久之赴
調(diào)知天長縣
田敏傳敏字子俊補易州靜寨指揮使契丹陷易州
失其家所在帝賜白金三百兩使間行求其父母得
之以歸
呂公著傳公著子希哲以蔭入官父友王安石勸其
勿事科舉以僥幸利祿遂絕意進取公著作相二弟
已官省寺希哲獨滯管庫乃判登聞鼓院力辭公著
嘆曰當世善士吾收拾略盡爾獨以吾故置不試命
也夫希哲母賢明有法度聞公著言笑曰是亦未知
其子矣
謝深甫傳深甫字子肅少穎悟刻志為學(xué)積數(shù)年不
寐夕則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父景之識為遠
器臨終語其妻曰是兒當大吾門善訓(xùn)迪之母攻苦
守志督深甫力學(xué)中干道二年進士第
呂蒙正傳蒙正字圣功父龜圖起居郎多內(nèi)寵與妻
劉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頗淪躓窘乏劉誓不復(fù)嫁及
蒙正登仕迎二親同堂異室奉養(yǎng)備至
王濟傳濟字巨川父恕后唐時童子及第開寶中知
秀州會盜起城陷為盜所殺將并害濟濟伏柩號慟
謂賊曰吾父已死吾安用生為但恨力不能殺爾以
報父讎耳賊義之舍去濟攜父骨匿山谷間既而官
軍大集濟脫身謁其帥朱乙陳討賊之計乙嘉之遺
以束帛奏假驛置遣歸先是濟母終于岳陽權(quán)窆佛
舍至是乃并護二喪還饒陽州將以聞太祖召見以
其尚少且俾就學(xué)
徐積傳積字仲車楚州山陽人孝行出于天稟三歲
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讀孝經(jīng)輒淚落不能止事
母至孝朝夕冠帶定省從胡翼之學(xué)所居一室寒一
衲裘啜菽飲水翼之饋以食弗受應(yīng)舉入都不忍舍
其親徒載而西登進士第舉首許安國率同年生入
拜且致百金為壽謝卻之以父名石終身不用石器
行遇石則避而不踐或問之積曰吾遇之則怵然傷
吾心思吾親故不忍加足其上耳母亡水漿不入口
者七日悲慟嘔血廬墓三年臥苫枕塊衰绖不去體
雪夜伏墓側(cè)哭不絕音翰林學(xué)士呂湊過其廬適聞
之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亦垂涕也甘露歲降兆域
杏兩枝合為干既終喪不徹筵幾起居饋獻如平生

張藏英傳藏英涿州范陽人自言唐相嘉貞之后唐
末舉族為賊孫居道所害藏英年十七僅以身免后
逢居道于豳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為吏所執(zhí)節(jié)帥
趙德鈞壯之釋而不問以補牙職藏英后聞居道避
地關(guān)南乃求為關(guān)南都巡檢使至則微服攜鐵檛匿
居道舍側(cè)伺其出擊之仆于地嚙其耳啖之遂禽歸
設(shè)父母位陳酒肴縛居道于前號泣鞭之臠其肉經(jīng)
三日刳其心以祭即詣官首服官為上請而釋之燕
冀間目為報讎張孝子
揮麈后錄方公美庭實興化人其父宣和中嘗為廣
南提學(xué)以卒公美后登科至紹興間自省郎為廣東
提刑以母憂去官服闋復(fù)除是職公美辭以不忍往
秦會之不樂降旨趣行公美勉強之官謝上表云三
舍教育先臣之遺愛尚存一笑平反慈母之音容未
遠讀者哀之已而竟沒于嶺外
歸田錄國朝宰相最少年者惟王溥罷相時父母皆
在人以為榮
青箱雜記張師錫年八十余卒又有喜子及第詩曰
御榜今朝至見名心始安爾能俱中第吾遂可休官
賀客留連飲家書反復(fù)看世科誰不繼得慰二親難
蓋張嘗有中魁甲者故得有世科之語
金史高彪傳彪本名召和失辰州渤海人祖安國遼
興辰開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父六哥左丞制官至刺史彪始
生其父用術(shù)者言為其時日不利于己欲不舉其母
為營護居數(shù)歲竟逐之彪匿于外家遼人調(diào)兵東京
時六哥已老當從軍悵然謂所親曰吾兒若在可勝
兵矣所親具以實告因代其父行戰(zhàn)于出河店遼兵
敗走彪獨力戰(zhàn)軍帥見之曰此勇士也令生致之斡
魯攻東京六哥率其鄉(xiāng)人迎降以為榆河州千戶久
之告老彪代領(lǐng)其眾
元史劉琦傳琦岳州臨湘人生二歲而母劉氏遭亂
陷于兵琦獨事其父稍長思其母不置常嘆曰人皆
有母而我獨無輒欷歔泣下及冠請于父往求其母
遍歷河之南北淮之東西數(shù)歲不得后求得于池州
之貴池迎以歸養(yǎng)其后十五年而父歿又三年而母
歿終喪猶蔬食有司上其事旌表其門曰孝義
黃道賢傳道賢泉州人適母唐無子道賢在襁褓而
生母蘇以疾去既長思念生母屢請于父得召之歸
道賢竭力養(yǎng)二母得其歡心父病篤道賢晝夜奉湯
藥不離膝下遍求良醫(yī)莫效乃夜禱于天愿減己一
紀之數(shù)以益父壽其父遂愈至元統(tǒng)二年乃歿果符
一紀之算道賢居喪盡禮負土筑墳廬于墓側(cè)蔬食
終制至元二年有司上其事旌其門曰孝子黃氏之

明外史何士晉傳士晉宜興人父其孝得士晉晚族
子利其貲結(jié)黨致之死繼母吳氏匿士晉外家士晉
讀書每懈母輒示以父血衣士晉感厲與人言未嘗
有笑容萬歷二十六年既舉進士持血衣訴之官罪
人皆抵法
張繼孟傳張獻忠寇成都陳孔教字魯生會稽人舉
于鄉(xiāng)歷官四川按察僉事至是不屈死子以衡奉母
孔氏南竄孔教死匿不使知逾年母詣以衡書室見
副使周夢尹請孔教恤典疏哀號隕地罵以衡曰父
死已二載我尚偷生不肖子使我無顏見汝父地下
遂取刀斷喉死
虞歡傳歡父歿水漿不入口母勸之陽為一舉母入
即引去
史五常傳五常內(nèi)黃人父萱官廣東僉事卒葬南海
縣和光寺側(cè)五常方七歲母攜以歸比長常以不得
返葬為恨母語之曰爾父用杉木為櫬內(nèi)置大錢十
爾謹志之五常奉母至孝一日不離側(cè)歿則廬墓致
毀既終喪乃往迎父櫬時相去已五十年寺久為水
淹沒櫬無可□五常泣禱于神忽有老人以杖指示
寺址因遍發(fā)其地果得父櫬內(nèi)置錢如母言扶歸與
母合葬復(fù)廬墓側(cè)正統(tǒng)六年旌表
崔鑒傳鑒京師人父嗜酒狎娼召與居娼恃寵時時
陵鑒母父又被酒數(shù)侵辱之一日娼惡言詈母母復(fù)
之娼遂擊敗母面母不勝憤入室伏□而泣將自盡
鑒時年十三自學(xué)舍歸問之母告以故鑒曰母無死
即走至學(xué)舍挾刃還娼適埽地且埽且詈鑒即拔刃
刺其左脅立斃乃匿刃牖下亡走數(shù)里忽自念曰父
不知我殺娼必累我母急趨歸父果訴于官將縶其
母矣鑒至告捕者曰此我所為非母也眾見其幼不
信鑒曰汝等不信請問兇器安在自出刃示之眾乃
釋母縶鑒置獄事聞下刑部讞尚書聞淵等議鑒志
在救母且年少可矜難拘常律帝乃貸其罪
歸鉞傳鉞字汝威嘉定縣人早喪母父娶繼妻有子
鉞遂失愛父偶撻鉞繼母輒索大杖與之曰毋傷乃
翁力也家貧食不足每炊將熟即諓諓數(shù)鉞過父怒
而逐之其母子得飽食鉞饑困匍匐道中比歸父母
相與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賊耳輒復(fù)杖之屢瀕
于死及父卒母益擯不納因販鹽市中時私其弟問
母飲食致甘鮮焉正德三年大饑母不能自活鉞涕
泣奉迎母內(nèi)自慚不欲往然以無所資迄從之鉞得
食先母弟而己有饑色弟尋卒鉞養(yǎng)母終其身
劉憲傳有溫鉞者大同人父景清有膽力嘉靖三年
鎮(zhèn)兵叛殺巡撫張文錦其后巡撫蔡天佑令景清密
捕首惡戮數(shù)人其黨恨之十三年復(fù)叛殺總兵李瑾
因遍索昔年為軍府效命者景清深匿不出遂執(zhí)鉞
及其母王氏以去令言景清所在鉞曰爾欲殺我父
而使我言其處是我殺父也如讎不可解則殺我舒
憤足矣賊不聽逼母使言母大罵不輟賊怒支解以
怵鉞鉞大哭且罵并被殺事平母子并獲旌
劉元震傳元震為禮部右侍郎以養(yǎng)親歸元震性至
孝宦游三十年得父母書必南向頓首而后啟既歸
廷推內(nèi)閣尚書每首及之而旨輒中格父母笑慰之
曰此天成兒孝耳及父既卒母年近百歲弟元霖亦
以都御史歸兄弟侍養(yǎng)邑人榮之
李春芳傳春芳字子實累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兩疏
請歸養(yǎng)春芳歸父母尚無恙晨夕置酒食為樂鄉(xiāng)里
艷之父母歿數(shù)年乃卒年七十五贈太師
梁策傳策鄢陵人性至孝七歲母疾篤晨夕焚香泣
中庭請以身代持香謁城隍神伏哭幾絕忽見黃冠
授藥一莖令煎湯飲母飲之遄愈亦不知為何藥也
就外傅手孝經(jīng)不釋嘗曰政本在此居官者宜置一
卷于座右何國家設(shè)科不用此也慕黃香為人習(xí)溫
被扇枕稍長學(xué)曾子先意承順嘗若不足舉嘉靖四
十四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戶部員外郎郎中居郎
署十年三請告省親留妻侍養(yǎng)及遷成都知府嘆曰
我必不能叱馭如王陽矣抵家蒲伏父前號泣以請
父大怒曰盡力王事非孝耶爾好孝經(jīng)不憶始于事
親終于事君耶猶伏地不起舉杖欲擊之方起而戒
行□官數(shù)月大計畢即請終養(yǎng)歸時父母年皆七十
躬調(diào)甘毳未嘗任下人父老益好游日游于故舊家
寒署不廢策每秉燭以待閽者告至輒趨迎掖入室
候?qū)嫸ǘ笸速|(zhì)明即盥沐問安安則喜稍不安則
憂惶廢食衣不解帶人言修虔太和山可致親壽輒
徒步往十步一下拜千有余里不知勞二人壽并八
十母先卒居喪哀毀日廬墓側(cè)夜則歸侍父父病
不能離□席必跪榻下手進匕箸牏廁衣躬視浣濯
歲余不懈卒遂廬墓不歸日筐承土首戴加墳有慈
烏數(shù)百集廬下筐舉即飛而前導(dǎo)馴擾依人服闋撫
按交章上其孝行詔補登州知府
傅□傳□字定濟泉州南安人祖凱父浚并舉進士
為部郎□年十六舉鄉(xiāng)試二十成進士授行人出行
襄府半道聞母病請入京省視再往竣事禮部尚書
劉春曰無害于若而可教孝覆奏許之已而母歿居
喪盡禮浚后遷山東鹽運司同知娶繼妻私其二奴
浚聞將治之遂暴卒□扶柩還心疑二奴蓄而未發(fā)
二奴遽亡去久之偵一奴逃德化縣傭深山巨姓家
□微行往告之曰聞有一人力作在此愿見之若幸
無匿巨姓出奴□曰此奴吾舊仆也有罪不可面數(shù)
君幸入內(nèi)巨姓入□出袖中錘擊殺之謝巨姓去而
其一不可跡矣□不欲見繼母葬父畢號慟曰父讎
尚在何以為人乃裂衣冠屏妻子出宿郊墟間蓬首
垢面饑寒風(fēng)雨不知就避親戚故人率目之為狂□
終不自明也每迅雷爍電中夜必興正衣冠拱立武
宗哀詔至具衰杖哭臨終期然后釋服至其子燾卒
不哭也或詰之則垂涕曰我不能為子敢為父乎諸
長者哀其瘁數(shù)請還舍卒不肯久之其繼母卒乃歸
蓋自廢自罰者三十五年
剪勝野聞太祖嘗為漢兵所逐馬后負之而逃太子
私繪為之圖及后薨帝慘不樂愈肆誅虐太子諫曰
陛下誅刑過濫恐傷和氣帝默然明日以棘杖遺于
地命太子持太子難之帝曰汝弗能執(zhí)與使我潤琢
以遺汝豈不美哉今所誅者皆天下之險人也除以
燕汝福莫大焉太子頓首曰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
舜之民帝怒即以所坐榻投之太子走帝追之太子
探懷中所繪圖遺于地帝發(fā)視之大慟而止

 父母部雜錄
易經(jīng)系辭下□有師保如臨父母

言使人畏懼此
易歸行善道不須有師保教訓(xùn)恒常恭敬如父母臨
之故云如臨父母也
書經(jīng)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
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詩經(jīng)小雅沔水篇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
無父母

此憂亂之詩言我之兄弟諸友乃無肯念
亂者誰獨無父母乎
小宛篇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fā)不寐有懷二人


明發(fā)謂將旦而光明開發(fā)也二人父母也此大夫遭
時之亂言我心之憂傷豈能不念昔之先人哉是以
明發(fā)不寐而有懷乎父母也
巧言篇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此如憮


悠悠遠大之貌且語辭憮大也大夫傷于讒無所控
告而訴之于天曰悠悠昊天為人之父母胡為使無
罪之人遭亂如此其大也
北山篇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大夫行役自言王事
不可以不勤是以貽我父母之憂耳
禮記昏義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順母道也故
曰天子之與后猶父之與母也
干鑿度火為坤母巽為離父
墨子節(jié)葬篇孝子之為親度也親貧則從事乎富之
人民寡則從事乎眾之眾亂則從事乎治之當其于
此也亦有力不足財不贍智不知然后已矣無敢舍
余力隱謀遺利而不為親為之者矣
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喪以為仁也義也孝子之
事也或以厚葬久喪以為非仁義非孝子之事也
為人子者求其親而不得不孝必是怨其親矣
公孟篇公孟子謂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喪為非子
之三日之喪亦非也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喪非三
日之喪是猶□謂撅者不恭也公孟子曰三年之喪
學(xué)吾之慕父母子墨子曰夫嬰兒子之知獨慕父母
而已父母不可得也然號而不止此亦何故也即愚
之至也
關(guān)尹子四符篇五者具有魂魂者識目者精色者神
見之者為魂耳目口鼻心之類在此生者愛為精為
彼生父本觀為神為彼生母本愛觀雖異皆同識生
彼生生本在彼生者一為父故受氣于父氣為水二
為母故受血于母血為火有父有母彼生生矣惟其
愛之無識如鎖之交觀之無識如燈之照吾識不萌
吾生何有
韓詩外傳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君子為民之父
母何如曰君子者貌恭而行肆身儉而施博故不肖
者不能逮也殖盡于己而區(qū)略于人故可盡身而事
也篤愛而不奪厚施而不伐見人有善欣然樂之見
人不善惕然掩之有其過而兼包之授衣以最授食
以多法下易由事寡易為是以中立而為人父母也
筑城而居之別田而養(yǎng)之立學(xué)以教之使人知親尊
親尊故父服斬缞三年為君亦服斬缞三年為民父
母之謂也
賈誼治安策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
贅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大戴禮父母之讎不與同坐
晉書阮籍傳有司言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猶可至
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
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
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
顏氏家訓(xùn)后娶篇凡庸之性后夫多寵前夫之孤后
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婦人懷嫉妒之情丈夫有沈
惑之僻亦事勢使然也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爭家
提攜鞠養(yǎng)積習(xí)生愛故寵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
上宦學(xué)婚嫁莫不為防焉故虐之異姓寵則父母被
怨繼親虐則兄弟為讎家有此者皆門戶之禍也
宋魏了翁古今考古者父為士子為天子諸侯祭以
天子諸侯其尸服以士服蓋天子諸侯之有父者鮮
矣儀禮喪服有為君之父母期則君固有父在者第
始封之君則有之天子之父則罕瞽瞍之卒不知何
時此不可考武王滅殷則文考已歿故并取太王王
季為王跡所由興者而追王焉漢高帝起自亭長祖
豐公父太公皆不知名母媼不知姓與前代之興絕
異古人有謂父為太公者雖不見于經(jīng)而齊世家云
西伯獵遇呂尚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以
此知太公者古人以為父稱周之時有爵者稱公至
楚縣尹為公晉大夫伯有稱公蓋名稱之紊至秦時
滋不可制故亭長之父亦稱公至后漢章帝紀祠太
上皇于萬年縣名煓一名執(zhí)嘉此不知何所據(jù)而遷
固乃不及之恐未可信也自五年以后先媼曰昭靈
夫人蓋自初起兵時媼已卒于小沛北矣既有天下
惟父獨存而止稱太公非敢忘之以古無此典耳因
家令言始刱太上皇之號以隆之不惟古制所無且
古亦未有太字后人加點以別大字于是人主之父
母皆曰太至于祖母則曰帝太太后或曰太皇太后
夫皇云者祭祀之所稱太云者后世以為父卒母存
之號令用之人主之父母則無所忌蓋所沿襲者久
矣其后昭靈為后高祖之兄之姊之女皆追尊為王
后而最可怪者高帝之伯嫂為陰安侯仲嫂皆王后
豈陰安尚有撩釜之憾故下后一等耶名稱之不正
莫甚于此自是而后則天子之妾母若本生父母皆
有生封死贈之文晉魏以后則曉然著令文武官各
得以品秩封贈父祖大非古意蓋追冊追命追祖春
秋時雖已有之然出于王朝所賜未有持法令以自
陳者況以三歲一贈無所限極莫

三字
而廟貌公袞
者有之此于禮奚據(jù)故鄭康成謂追王者以王禮改
葬蓋疑名與服異使如后世三歲一贈則死者數(shù)離
發(fā)掘之害亦不得一安于其土矣
東谷所見父母垂死人子于此正哀痛徹骨幾不欲
生之時也今人反以送死為緩惟以借親為急父母
死未即入棺仍禁家人輩未得舉哀棄親喪之禮而
講合□之儀置括發(fā)之戚而修結(jié)發(fā)之好此禽獸豺
狼之所不忍而世俗皆樂為之雖簪纓詩禮之家亦
相率而行恬不為怪不知作俑者誰耶
容齋三筆孟子之書上配論語唯記舜事多誤故自
國朝以來司馬公李太伯及呂南公皆有疑非之說
其最大者證萬章涂廩浚井象入舜宮之問以為然
也孟子既自云堯使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
倉廩備以事舜于畎畝之中則井廩賤役豈不能使
一夫任其事堯為天子象一民耳處心積慮殺兄而
據(jù)其妻是為公朝無復(fù)有紀綱法制矣六藝折中于
夫子四岳之薦舜固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
孝烝烝乂不格奸然則堯試舜之時頑傲者既已格
乂矣舜履位之后命禹征有苗益曰帝初于歷山往
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祇載見瞽瞍
夔夔齋栗瞽瞍亦允若既言允若豈得復(fù)有殺之之
意乎司馬公亦引九男百官之語烝烝之對而不及
益贊禹之辭故詳敘之以示子侄輩若司馬遷史記
劉向列女傳所載蓋相承而不察耳至于桃應(yīng)有瞽
瞍殺人之問雖曰設(shè)疑似而請然亦可謂無稽之言
孟子拒而不答可也顧再三為之辭宜其起后學(xué)之

聞見后錄子張疑高宗諒陰三年子思不聽其子服
出母子游為異父兄弟服大功子夏謂服齊衰孔子
沒門人疑其服洙泗之上親從孔子學(xué)禮者尚如此
故三年之喪鄭云二十七月王云二十五月改葬之
服鄭云服緦三月王云葬訖而除繼母出嫁鄭云皆
服王云從子繼寄育乃為之服無服之殤鄭云子服
一月哭之一日王云以哭之日易服之月諸儒之議
紛辨不齊也蓋摯虞之太息者予表出之以見末世
多諱于喪禮易失難明為甚
疑瞽瞍殺人曰虞書稱舜之德曰父頑母嚚象傲克
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所貴于舜者為其能以孝和
諧其親使之進進以善自治而不至于惡也如是則
舜為子瞽瞍必不殺人矣若不能止其未然使至于
殺人執(zhí)于有司乃棄天下竊之以逃狂夫且猶不為
而謂舜為之乎是特委巷之言也殆非孟子之言也
且瞽瞍既執(zhí)于皋陶矣舜惡得而竊之若負而逃于
海濱皋陶猶可執(zhí)也若曰皋陶外雖執(zhí)之以正其法
而內(nèi)實縱之以予舜是君臣相與為偽以欺天下也
惡得為舜與皋陶哉又舜既為天子矣天下之民戴
之如父母雖欲遵海濱而處民豈聽之哉是皋陶之
執(zhí)瞽瞍得法而亡舜也所亡益多矣故曰是特委巷
之言非孟子之言也
或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
掩之象曰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
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
琴象曰郁陶思君爾忸怩舜曰惟茲臣庶汝其于予
治有諸曰書云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
乂弗格奸又曰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齊栗瞽
瞍亦允若是瞽象未嘗欲殺舜也瞽象欲殺舜刃之
可也何其完廩浚井之乎其亦有所慮矣象猶能慮
則謂二嫂者帝女也奪而妻之可乎堯有百官牛羊
倉廩備以事于畎畝之中而不能衛(wèi)其女乎雖其見
奪又無吏士無刑法以治之乎舜以父母之不愛號
泣于旻天父母欲殺之幸而得脫而遽鼓琴何其樂
也是皆委巷之說而孟子之聽不聰也
桃應(yīng)問于孟子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
如之何曰執(zhí)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曰舜安得而
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竊負而逃遵
海濱而處終身欣然樂而忘其天下劉子曰孟子之
言察而不盡禮權(quán)而不盡義孝子之事親也既外竭
其力又內(nèi)致其志不使其親有不義之名不使其人
有間非之言瞽瞍使舜涂廩從而焚之乃下使浚井
從而掩之乃出舜往于田號泣于旻天夔夔齊栗瞽
瞍亦允若書曰父頑母嚚弟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
格奸由是觀之舜為天子瞽瞍必不殺人也仲尼之
作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故以子則諱
父以臣則諱君豈獨春秋然哉雖為士者亦然故必
原父子之親君臣之義以聽之昔者商鞅之作法也
太子犯之鞅曰太子君之貳也不可以刑刑其傅與
師鞅之法刻矣然而猶有所移由是觀之瞽瞍殺人
皋陶必不執(zhí)也葉公子高問于孔子曰吾黨直躬者
其父攘羊而子證之何如孔子曰不可吾黨之直者
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由是觀之瞽瞍殺人皋
陶雖執(zhí)之舜必不聽也舜豈以天下有所受顧臨其
親哉夫圣人莫大焉天子莫尊焉以天下養(yǎng)莫備焉
德為圣人尊為天子以天下養(yǎng)然而不能使其親無
一朝之患是則非舜也知圣人之德知天子之尊知
天下養(yǎng)之備焉而不知天子父之貴也而務(wù)搏執(zhí)之
是則非皋陶也無其事云爾有其事奚至于竊負而
逃遵海濱而處故曰孟子之言察而不盡理權(quán)而不
盡義夫衡之為物也徒懸則偏而倚加權(quán)焉則運而
平一重一輕之間圣人權(quán)之時也請問權(quán)曰皋陶不
難棄士不過失刑而已矣以君臣權(quán)之天下之為君
臣者必定義莫高焉舜不難棄位不過隱法而已矣
以父子權(quán)之天下之為父子者必悅?cè)誓⒀晒噬?br />為政者無以小妨大無以名毀義無以術(shù)害道無以
所賤干所貴迂其身有以利天下則為之貶其名有
以安天下則為之其唯舜皋陶乎
懶真子元城先生與仆論禮記內(nèi)則雞鳴而起適父
母之所仆曰不亦太早乎先生正色曰不然禮事父
與君一等一體父召無諾君命召無諾父前子名君
前臣名今朝謁者必以雞鳴而起適君之所而人不
以為早蓋以刑驅(qū)其后也今世俗薄惡故事父母之
禮得已而已爾若士人畏犯義如犯刑則今人可為
古人矣仆聞其言至今愧之
范弘嗣做人鏡父母之喪以哀為本未殮朝夕奠不
致祭不飲酒食肉孝子未成服方披發(fā)跣足為招魂
望復(fù)之事朝夕獻食如生時上食不用鼓樂牲牢延
賓行禮居喪不入公門不預(yù)筵宴不宴賓不用優(yōu)妓
遠客來吊留飯不陪坐未成服不出紙旛不赴吊今
之薄于喪也斬衰無三日哭功衰無一日哭朋友不
為哭噫甚哉
養(yǎng)正書屋唾余父母臥病欲起無策方藥滿幾靡所
決擇竟令危迫是曰不孝故事親者不可不知醫(yī)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要得親順親
田藝蘅玉笑零音天地施恩于萬物而不望萬物之
報吾是以知天地之大父母施恩于子孫而不望子
孫之報吾是以知父母之大
劉宗周學(xué)言舜處人倫未免有參商皆天理人情之
不得不然者做舜極難不合有不是處號泣二語是
真實語也予嘗斷焚廩浚井為必無之事只郁陶思
君一語相傳是實錄由此推之可見當時兄弟依舊
存大體在但象語是偽舜語是真此是分圣狂處也
當時父母與弟都坐在庸人局內(nèi)其父母與弟見得
事已如此我原無不是處舜見得事已如此我必有
不是處纔認無不是處愈流愈下終成凡夫纔認有
不是處愈達愈上便是圣人要之起腳處只是一些
子及瞽瞍允若之日已認得有不是處與舜只爭先
后之間耳
耄余雜識蘄州刺史呂元膺當錄囚囚白有父母在
元旦不得歸省元膺釋械放歸如期而至臨淄令曹
攄囚陷大辟者新歲問知其有父母放令歸家至期
還獄此與唐太宗縱囚來歸歐陽子所謂以君子之
難能責小人之尤者以必能縱使信義可孚然偶一
為之非常道也
金臺紀聞廷宴余物懷歸起于唐宣宗時宴百官罷
拜舞遺下果物怪問咸曰歸獻父母及遺小兒上□
大官今后大宴文武官給食兩分與父母別給果子
與男女所食余者聽以帕子懷歸今此制尚存然有
以懷歸不盡而獲罪者
日知錄父母二字乃高年之稱漢文帝問馮唐曰父
老何自為郎是稱其臣為父也趙王謂趙括母曰母
置之吾已決矣是稱其臣之母為母也

 父母部外編
三國志蔣濟傳注列異傳蔣濟為領(lǐng)軍進爵昌陵亭
侯其婦夢見亡兒涕泣曰死生異路我生時為卿相
子孫今在地下為泰山伍伯憔悴困辱不可復(fù)言今
太廟西謳士孫阿今見召為泰山令愿母為白侯屬
阿令轉(zhuǎn)我得樂處言訖母忽然驚寤明日以白濟濟
曰夢為爾耳不足怪也明日暮復(fù)夢曰我來迎新君
止在廟下未發(fā)之頃暫得來歸新君明日日中當發(fā)
臨發(fā)多事不復(fù)得歸永辭于此侯氣強難感悟故自
訴于母愿重啟侯何惜不一試驗之遂道阿之形狀
言甚備悉天明母重啟侯雖云夢不足怪此何太適
適亦何惜不一驗之濟乃遣人詣太廟推問孫阿果
得之形狀證驗悉如兒言濟涕泣曰幾負吾兒于是
乃見孫阿具語其事阿不懼當死而喜得為泰山令
惟恐濟言不信也曰若如節(jié)下言阿之愿也不知賢
子欲得何職濟曰隨地下樂者與之阿曰輒當奉教
乃厚賞之言訖遣還濟欲速知其驗從領(lǐng)軍門至廟
下十步安一人以傳阿消息辰時傳阿心痛已時傳
阿劇日中傳阿亡濟泣曰雖哀吾兒之不幸且喜亡
者有知后月余兒復(fù)來語母曰已得轉(zhuǎn)為錄事矣
搜神記宋時有諸生遠學(xué)其父母然火夜作兒至前
嘆息曰今我但魂魄耳非復(fù)生人父母問之兒曰此
月初病以今日某時亡今在瑯琊任子成家明日當
殮來迎父母父母曰去此千里雖復(fù)顛倒那得及汝
兒曰外有車乘去自得至耳父母從之上車忽若睡
頃比雞鳴已至其所視其駕乘但魂車木馬遂與主
人相見臨兒悲哀問其疾消息如言
奘法師西國記僧伽羅國此國本寶渚也多有珍寶
棲止鬼神其后南印度有一國王女聘鄰國吉日送
歸路逢師子侍衛(wèi)之徒棄女逃難女居轝中心甘喪
命時師子王負女而去入深山處幽谷捕鹿采果以
時資給既積歲月遂孕男女形貌同人性種畜也男
漸長大力格猛獸年方弱冠人智斯發(fā)請其母曰我
何謂乎父則野獸母乃是人既非族類如何配偶母
乃述昔事以告其子曰人畜殊途宜速逃逝曰我先
已逃不能自濟其子于后逐師子父登山逾嶺察其
游止可以逃難伺父去己遂擔負母下趨人里母曰
宜各慎密勿說事源人或知聞輕鄙我等于是父國
既非家族宗祀已滅投寄邑人人謂之曰爾曹何國
人也曰我本此國流離異域子母相攜來歸故里人
皆哀愍更共資給其師子王還無所見追戀妻兒憤
恚既發(fā)便出山谷往來村邑咆哮震吼暴害人物殘
毒生類邑人輒出遂取而殺擊鼓吹貝負弩持鉾群
從成旅然后免害其王懼仁化之不洽也乃縱獠者
期于擒獲王躬率四兵眾以萬計掩捕林藪彌跨山
谷師子震吼人畜辟易既不擒獲尋復(fù)招募其有擒
執(zhí)師子除國害者當酬重賞式旌茂績子聞王之令
乃謂母曰饑寒已久宜可應(yīng)募或有所得而相撫育
母言不可若是彼獸雖是畜也猶是汝父豈以艱辛
而興逆害父子曰人畜異類禮義安在既以違阻此
心何冀乃抽小刃出應(yīng)招募是時千眾萬騎云屯霧
合師子踞在林中人莫敢近子即其前父遂馴伏于
是親愛忘怒乃剚刃于腹中尚懷慈愛猶無忿毒乃
至刳腹含苦而死王曰斯何人哉若此之異也誘之
以福利震之以威禍然后具陳始末備述情事王曰
逆哉父而尚害況非親乎畜種難馴兇情易動除民
之害其功大矣斷父之命其心逆矣重賞以酬其功
遠放以誅其逆則國典不虧王言不貳于是裝二大
船多儲糧糗毋留在國周給賞功子女各從一舟隨
波飄蕩其男泛海至此寶渚遂立君臣以位上下連
都筑邑據(jù)有疆域以其先祖擒執(zhí)師子因舉元功而
為師子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