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倫匯編官常典勛爵部之2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永樂十七年封劉江為廣寧伯
按明大政紀十七年夏五月遼東總兵都督劉江大
破倭寇于望海堝封江為廣寧伯
永樂十八年封薛祿陽武侯
按明大政紀十八年冬十二月敘董營京殿功封都
督薛祿為陽武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永樂二十二年命柳升等世襲侯伯封張昶平江伯
梁銘保定侯
按明大政紀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庚子命安遠侯柳
升陽武侯薛祿平江伯陳瑄子孫皆世襲其爵十二
月封都督張昶為彭城伯己巳封鎮(zhèn)守寧夏都督同
知梁銘為保定侯子孫世襲
英宗正統(tǒng)三年冬十月封都督蔣貴為定西侯任禮
為寧遠伯趙安會昌伯
按明大政紀云云
正統(tǒng)四年追封沐晟定遠王山云懷遠伯
按明大政紀正統(tǒng)四年春閏二月命黔國公沐晟率
兵討麓川思任發(fā)三月黔國公沐晟等進擊不利旋
師至楚雄以疾卒追封定遠王秋八月追封故廣西
總兵都督同知山云為懷遠伯
正統(tǒng)五年秋九月封張升為惠安伯
按明大政紀云云
正統(tǒng)七年春三月詔敘平麓川功進封蔣貴定西侯
王驥靖遠伯贈方政威遠忠義伯夏六月丙辰少師
吳中卒追封茌平伯
按明大政紀云云
正統(tǒng)十三年封宣府總兵楊洪為昌平伯
按明大政紀云云
正統(tǒng)十四年冬十一月論擊可汗脫不花功進封楊
洪昌平侯石亨武清伯十二月追封英國公張輔為
定興王
按明大政紀云云
代宗景泰元年春二月封大同守將郭登為定襄伯
按明大政紀云云
英宗天順元年論迎復(fù)功封爵有差封徐有貞武功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春正月丙戌論迎復(fù)功進封
武清侯石亨為忠國公都督張軏為太平侯張輗為
文安侯都御史楊善為興濟伯并令子孫世襲春三
月癸酉封直內(nèi)閣兵部尚書徐有貞為武功伯
憲宗成化二年春三月敘平蠻功封趙輔武靖伯子
孫世襲冬十一月敘平荊襄功進朱永撫寧侯李震
興寧伯
按明大政紀云云
成化十五年冬十二月錄征建州功進朱永爵保國

按明大政紀云云
成化十六年春三月敕吏戶二部臣汪直王越出境
剿寇有功直加米四十八石越封威寧伯
按明大政紀云云
武宗正德五年封仇鉞等伯爵復(fù)陳熊平江伯
按明大政紀正德四年秋閏九月奪平江伯陳熊爵
五年秋八月論平置鐇功封仇鉞為咸寧伯又封張
永兄張&#為泰安伯弟張容為安定伯魏彬弟魏英
為鎮(zhèn)安伯馬永成弟馬山為平?jīng)霾却笥玫芄却?br />&#為永清伯封義子朱德為永壽伯給誥券世襲詔
復(fù)陳熊平江伯
正德十二年封江彬許泰伯爵
按明大政紀十二年冬閏十二月封左都督江彬為
平鹵伯許泰為安邊伯彬泰冒應(yīng)州防御之功濫封
伯爵兵部以下無一人執(zhí)奏
正德十六年封王守仁為新建伯
按明大政紀十六年夏四月世宗即位冬十一月封
王守仁為新建伯初守仁擒宸濠諸奸佞江彬等導
帝親征且欲攘守仁功詭言曲譖百計欲去之宸濠
伏誅守仁以己得專制平逆皆兵部尚書王瓊力乃
歸功瓊執(zhí)政者不悅瓊亦因以忌守仁久之不行賞
至是帝念守仁功命兵部集議差別諸從戎功次封
守仁新建伯特進光祿大夫柱國仍兼南京兵部尚
書參贊機務(wù)歲祿千石給誥券子孫世襲守仁聞命
疏辭因言楊廷和王瓊有發(fā)縱之功伍文定邢恂戴
德孺陳槐曾玙胡堯元劉源清馬津南橋李楫顧佖
劉守緒等及鄉(xiāng)縉王懋中鄒守益伍希儒謝源等有
摧鋒遮擊贊議監(jiān)錄之功尚未酬敘而舉人冀元亨
為臣說濠構(gòu)死獄中尤為含冤不報久之乃擢伍文
定副都御史任一子邢珣徐璉戴德儒擢布政使余
不敘
世宗嘉靖元年加封翊戴諸臣尋以冒濫改議但加
崔元邵喜蔣輪三人封爵
按明大政紀嘉靖元年春三月帝念翊戴功敕下吏
兵兩部議封大學士楊廷和蔣冕毛紀為伯給誥券
子孫世襲歲祿千石仍各任一子世錦衣衛(wèi)指揮駙
馬崔元進爵為侯壽安皇太后弟指揮邵喜興國太
后弟指揮蔣輪各封伯大學士費宏亦任一子與廷
和子等毛澄加太子太傅任一子世錦衣衛(wèi)指揮同
知壽寧侯張鶴齡加太師歲增祿米三百石太監(jiān)張
錦扶安溫祥賴義秦文張欽張淮蕭敬黃偉鮑忠各
增歲祿任弟侄一人為錦衣指揮使僉同等官其興
邸承奉等官張佐董英戴永張忠閻洪趙山等二十
七人俱已授太監(jiān)仍各增祿任其弟侄惠安伯張偉
侍郎鄭宗仁趙璜建昌侯張延齡慶陽伯夏臣各加
歲祿進階其余府部院寺諸掌印官及各臺諫官各
賜金繒有差五月罷封楊廷和蔣冕毛紀伯爵初帝
降敕封廷和等為伯給事中張九敘上言陛下入奉
皇考孝宗皇帝之祀為萬方民物之主既親且長倫
序最正天與人歸不約而和廷和等特以職事奉命
視草實遵我皇祖之明訓非擬之而后定也陛下以
為元功封伯世傳恐非廷和等所敢當費宏起廢贊
政遇亦奇矣若蔭子世及亦為過望駙馬都尉崔元
太傅壽寧侯張鶴齡禮部尚書毛澄承事奔走亦其
職也前者賞金各十兩束幣四十論者方以為濫及
而況封元為世侯加鶴齡以太師加澄太子太傅而
且蔭子錦衣乎漢之內(nèi)寺有定立順之功參建桓之
策者而紀綱大壞唐有門生天子定策國老之名禍
不可言陛下圣德隆興非若漢唐之主也何以太監(jiān)
張錦為預(yù)迎立而欲蔭其弟侄耶又何以太監(jiān)扶安
溫祥賴義張欽等贊襄大計而欲增祿世蔭耶至若
從事藩邸諸閹張佐戴永張忠陳宣閻洪趙山黃錦
李云等二十七人幸遇際會俱推太監(jiān)諸職蟒服玉
帶榮已極矣而加祿世蔭則冒濫尤甚誠非古帝王
立法自近之意也御史汪淵等亦上言陛下之有天
下倫序當然人心共屬私議無所加大學士廷和等
何與定策太監(jiān)張佐等何與贊襄駙馬崔元等之捧
敕迎立太監(jiān)張佐等之藩邸&#勞惠安伯張偉等之
督兵迎護皆臣子奉職之常也何足為功侯伯非開
國之臣不可封錦衣官非汗馬之勞不可授而官爵
可及于爛羊祿賞反輕于敝&#乎主事霍韜亦上言
據(jù)律文官不得封公侯祖宗時學士典文章備顧問
而已無有封伯與武蔭者徐有功封武功伯隨褫之
乃明鑒也陛下忍令史官書曰學士封伯自今始乎
于是廷和冕紀乃上疏懇辭俱下兵部尚書彭澤復(fù)
奏正德間權(quán)奸用事職官冒濫陛下起而厘之削除
殆盡及論定策之功乃封爵恩蔭至五十三人非初
意矣廷和等既有疏辭當體念俯從量加別恩帝從
之命各別議職銜及更蔭一子四品文職官于是封
崔元為京山侯邵喜為昌化伯蔣輪為玉田伯各世
襲食祿有差
嘉靖二年進封張鶴齡為昌國公
按明大政紀二年秋八月帝復(fù)以定策功進鶴齡為
公又以玉田伯蔣輪之從子太清昶俱為錦衣衛(wèi)千
戶御史王璜上言鶴齡不宜封公蔣輪一門有二指
揮三千戶已為僭賞乞收成命不報
嘉靖八年奪新建伯王守仁世爵革諸外戚封爵世

按明大政紀八年春二月吏部尚書桂萼上議王守
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先欲立異以為名則非朱熹格
物致知之說知眾論之不與則著朱熹晚年定論之
書傳習轉(zhuǎn)訛悖謬日甚正德十二年剿捕漳寇十四
年平定宸濠據(jù)功固有可錄但賊平而縱殺不已報
捷而夸張不實罪亦難原宜將所封伯爵止其本身
不必追奪以終國家之大信禁其邪說以正天下之
人心乃大圣人建極作民君師之大政也帝降旨曰
功疑惟重姑不深究所封伯爵系先朝信令許終其
身身后恤典俱為停革其學術(shù)令都察院通行禁約
不許踵襲邪說以壞人心冬十二月革外戚封爵世
嗣于是昌化伯邵杰慶陽伯夏言壽寧侯建昌伯等
皆在革中
嘉靖十年復(fù)劉瑜誠意伯爵及鄂曹衛(wèi)信四公后為

按明大政紀十年夏閏六月刑部郎中李諭上言陛
下明圣斥去姚廣孝萬世頌仰第臣鄉(xiāng)人劉基翊運
有功不在廣孝下宜侑食高廟世其封爵與徐達同
帝然諭言下廷臣集議吏部侍郎唐龍等上言高皇
帝收攬群豪創(chuàng)造鴻基一時佐命諸臣并軌宣翼而
幃幄奇謀廟堂大計每每屬基故在軍有子房之稱
剖封發(fā)孔明之喻厥勛懋矣基亡孫廌嗣爵鐵券金
書誓言永世廌殞遂褫圭裳委礪帶或謂嗣緒孤孱
弗克負荷或謂長陵嗣統(tǒng)遂至&#嫌雖一辱涂泥傳
聞多謬而載書明府績效共存昔武王興滅天下歸
心成季無后何以勸善基宜配享太廟其九世孫指
揮瑜可嗣伯爵帝從之以瑜為誠意伯歲祿七百石
因命吏部并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子孫各與侯
爵以副皇祖報功之意
嘉靖十一年封常元振為懷遠侯李性臨淮侯鄧繼
坤定遠侯湯紹宗靈璧侯
按明大政紀十一年夏四月吏部尚書王瓊上言常
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子孫奉命襲封各與侯爵臣
仰窺圣意蓋以常李子孫流徙禁錮鄧湯停襲百有
余年一旦爵遠裔以上公恐難負荷此慎重爵賞之
盛舉也第四人封侯例有爵號惟皇上裁示帝因命
常元振為懷遠侯李性為臨淮侯鄧繼坤為定遠侯
湯紹宗為靈璧侯仍給與勛階誥券及食祿焉
嘉靖十八年封武定侯郭勛為翊國公制武職謀奪
世爵令
按明大政紀十八年秋閏七月以郭勛扈從南巡有
功進封翊國公冬十二月時有南京和陽衛(wèi)舍余李
鰲者謀襲祖爵殺其兄子百戶玉鰲子堂實翼鰲為
之南京刑部論堂謀戕宗支罪死奏請揭黃從之因
命武職爭襲官爵謀殺宗支者雖有族姓不許承襲
著為絜令
嘉靖三十二年命都督陸炳支伯爵俸
按明大政紀初仇鸞家卒時義侯榮姚江俱冒功次
授錦衣衛(wèi)指揮知鸞死事必敗及出奔居庸鞏華城
欲叛降虜關(guān)吏及邏卒獲之都督陸炳以聞下詔獄
鞫之炳乃盡發(fā)鸞通虜亂政諸罪狀帝大怒命法司
會訊刑部具其獄稱鸞久畜異志交通桀虜殘毒生
民震驚畿甸事干謀逆未正國典宜剖棺斬首梟示
九邊以為人臣不忠之戒時義姚江侯榮俱系逆黨
宜并斬首鸞妻妾子女付功臣家為奴婢財物入官
其父母祖孫兄弟不限籍之同異俱流三千里家人
仇林等編發(fā)戍邊帝曰仇鸞大逆不道仰賴元威雖
已殛死難以照常處分即剖棺銼尸斬首梟示九邊
父母妻子俱斬妾及孫女發(fā)功臣家為奴婢時義等
即為處決仍各銼尸仇林等編發(fā)嶺南永充軍伍仍
布詔天下暴鸞罪惡三十二年春二月兵部尚書聶
豹上言都督炳潛奪逆鸞之氣計安社稷功在國家
與尋常勞勚不同宜待以殊典以酬微功帝從之乃
加少傅支伯爵俸眷遇益隆
穆宗隆慶四年奪魏國公徐鵬舉祿米以沐昌祚襲
黔國公詔設(shè)館教習勛冑
按明大政紀隆慶四年春二月奪魏國公徐鵬舉祿
米初鵬舉夫人張氏早卒無子庶長子曰邦瑞當襲
封鵬舉愛其嬖妾鄭氏子邦寧欲立之先使人納賄
嚴世蕃所詭為鄭氏請封已而議遣邦寧送監(jiān)習禮
謀于兵部尚書劉采采以為不可鵬舉卒送邦瑞邦
寧知事不就乃賄誠意伯劉世延使以書貽祭酒姜
寶會助教鄭如瑾亦納邦寧遂證其事于寶寶遂戒
毋納邦瑞駁還禮部行五府勘結(jié)禮部尚書林怒
不為報而鵬舉遂留邦瑞不遣居無何副使馮謙私
候?qū)毐M發(fā)其事寶劾如瑾章下南京法司鞫問于是
如瑾坐革職為民鵬舉奪祿米一月鄭氏追奪誥命
邦寧及其黨法治有差夏五月命沐昌祚襲黔國公
掛印充總兵官賜之制敕冬十月詔京營協(xié)理大臣
設(shè)館教習勛冑以儲將材從御史趙可懷議也
皇清
大清會典
 國家勘定四方凡&#力行間者由兵部議定功牌
  分別等第移送吏部題請授官
  吏部驗封清吏司郎中員外郎主事掌百官之
  封爵
 國初功臣封爵于公侯伯之外又有精奇尼哈番
  阿思哈尼哈番阿達哈哈番拜他喇布勒哈番
  拖沙喇哈番各因功績大小而差等分焉凡應(yīng)
  世襲者由本旗都統(tǒng)查酌親近宗支取具印結(jié)
  咨部具題承襲其
誥敕轉(zhuǎn)迭內(nèi)閣添寫給與或有本支中斷宗族爭襲
  者事隸勛司茲不錄世職等級一等公二等公
  三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三等伯正一品一等精奇尼哈番二等精奇尼
  哈番三等精奇尼哈番正二品一等阿思哈尼
  哈番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正三品一等阿達哈哈番二等阿達哈哈番三
  等阿達哈哈番正四品拜他喇布勒哈番正五
  品拖沙喇哈番
太宗文皇帝崇德元年
大清會典崇德元年定議敘來歸外藩諸部落貝勒
  等有大功者冊封和碩親王多羅郡王有次功
  者冊封多羅貝勒遣大臣執(zhí)信約往封行至本
  部落邊界驗視信約將奉差大臣職名并冊封
  事宜飛報本部貝勒迎至五里外下馬排跪路
  右候
 冊過乘馬隨
 冊后使臣在左貝勒在右并行至本府設(shè)香案于
  正中使臣捧
 冊奉安香案上于香案東旁西向立貝勒行一跪
  三叩頭禮畢復(fù)跪使臣捧
 冊授宣讀官立宣畢使臣捧
 冊復(fù)置香案上貝勒行一跪三叩頭禮使臣捧
 冊授貝勒貝勒跪捧受轉(zhuǎn)授從官再行一跪三叩
  頭禮畢貝勒與使臣對行二跪二叩頭禮使臣
  居左貝勒居右對坐事竣仍送使臣至原迎處
世祖章皇帝順治元年
大清會典順治元年題準頭等城池第一登城者授
  一等參領(lǐng)第二登城者授二等參領(lǐng)第三登城
  者授三等參領(lǐng)第四登城者授為佐領(lǐng)又加半
  個佐領(lǐng)第五登城者授為佐領(lǐng)第六登城者授
  半個佐領(lǐng)其都統(tǒng)及領(lǐng)梯攻戰(zhàn)官員俱授為佐
  領(lǐng)指路及射箭官員授半個佐領(lǐng)二等城池第
  一登城者授三等參領(lǐng)第二登城者授為佐領(lǐng)
  又加半個佐領(lǐng)第三登城者授為佐領(lǐng)第四登
  城者授半個佐領(lǐng)其領(lǐng)梯攻戰(zhàn)官員與第三登
  城者同指路官員與第四登城者同三等城池
  第一登城者授為佐領(lǐng)又加半筒佐領(lǐng)第二登
  城者授為佐領(lǐng)第三登城者授半個佐領(lǐng)其領(lǐng)
  梯攻戰(zhàn)官員與第三登城者同指路官員克兩
  城者授半個佐領(lǐng)克一城池者注冊四等城池
  第一登城者授為佐領(lǐng)第二登城者授半個佐
  領(lǐng)其領(lǐng)梯攻戰(zhàn)官員與第二登城者同指路官
  員克兩城者授半個佐領(lǐng)克一城者注冊五等
  城池第一無梯登城者授半個佐領(lǐng)率領(lǐng)攻戰(zhàn)
  官員克兩城者亦授半個佐領(lǐng)克一城者注冊
  凡漢軍用紅衣炮克取城池者是年題準都統(tǒng)
  副都統(tǒng)參領(lǐng)佐領(lǐng)克三城以上者升其官克二
  城以下者注冊委署參領(lǐng)克五城以下者升其
  官克四城以下者注冊
  凡刨塌城池是年題準第一超越之人授半個
  佐領(lǐng)
  凡登城死者是年題準不論城池大小授為佐
  領(lǐng)
  凡出征所得世職不緣他事黜革
  順治四年
大清會典凡漢軍用紅衣炮克取城池者順治四年
  題準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委署副都統(tǒng)克取三城夸藍
  大參領(lǐng)委署參領(lǐng)佐領(lǐng)閑散官委署官克取四
  城驍騎校克取五城委署驍騎校克取六城俱
  授拖沙喇哈番其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以下委署驍騎
  校以上有戰(zhàn)功頭等牌一抵作克城池牌一都
  統(tǒng)副都統(tǒng)委署副都統(tǒng)有城池牌二戰(zhàn)功頭等
  牌一或城池牌一戰(zhàn)功頭等牌二夸藍大以下
  委署官以上有城池牌二戰(zhàn)功頭等牌二或城
  池牌一戰(zhàn)功頭等牌三或戰(zhàn)功頭等牌一城池
  牌三俱授拖沙喇哈番又驍騎校委署驍騎校
  城池功戰(zhàn)功頭等牌合敘亦照官員例議敘
  順治八年
大清會典凡世襲官注衛(wèi)順治八年題準漢官世襲
  俱酌定鑾儀衛(wèi)及外衛(wèi)所漢銜品級給與
敕書一等精奇尼哈番稱為鑾儀衛(wèi)都指揮使正一
  品二等精奇尼哈番稱為鑾儀衛(wèi)都指揮副使
  從一品三等精奇尼哈番稱為鑾儀衛(wèi)都指揮
  同知從一品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一拖沙喇
  哈番稱為外衛(wèi)都指揮使正二品一等阿思哈
  尼哈番稱為外衛(wèi)都指揮副使正二品二等阿
  思哈尼哈番稱為外衛(wèi)都指揮同知從二品三
  等阿思哈尼哈番稱為外衛(wèi)都指揮副同知從
  二品一等阿達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稱為
  外衛(wèi)指揮使正三品一等阿達哈哈番稱為外
  衛(wèi)指揮副使正三品二等阿達哈哈番稱為外
  衛(wèi)指揮同知從三品三等阿達哈哈番稱為外
  衛(wèi)指揮副同知從三品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
  拖沙喇哈番稱為外衛(wèi)指揮僉事正四品拜他
  喇布勒哈番稱為外衛(wèi)指揮副僉事從四品拖
  沙喇哈番稱為外所千戶正五品
  順治十三年
大清會典凡攻城議敘順治十三年議準應(yīng)授參領(lǐng)
  者改為阿達哈哈番應(yīng)授佐領(lǐng)者改為拜他喇
  布勒哈番應(yīng)授半個佐領(lǐng)者改為拖沙喇哈番
  凡刨塌城池是年改授拖沙喇哈番
  凡登城死者是年改授拜他喇布勒哈番
  順治十四年
大清會典凡遇敵水戰(zhàn)順治十四年題準登跳頭等
  船為首者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其次者授拖沙
  喇哈番第三第四第五者注冊登跳二等船為
  首者授拖沙喇哈番第二第三第四者注冊登
  跳三等船第一第二第三者俱注冊俟后得功
  積至三個頭等者準授官職如追退空船小船
  及敗走之船者不在此例其委在船頭目率領(lǐng)
  攻戰(zhàn)官員各照所跳船只與第二人同其余官
  員及前鋒校護軍校驍騎校與第三人同
  順治十七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七年覆準世職官員俱改注鑾儀
  衛(wèi)
  順治十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八年覆準世襲官員俱改注外衛(wèi)
  所
  康熙元年
大清會典康熙元年議準世職官員裁去漢銜注原
  籍衛(wèi)所若本省無衛(wèi)所者準注伊祖父母墳?zāi)?br />  所在之衛(wèi)所俱由兵部咨送吏部照敘授職
  康熙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年
諭凡有世職兼管佐領(lǐng)之官或亡或故年老解任愿
  分給兄弟者該部驗明具題
  康熙九年
大清會典凡戰(zhàn)功議敘
 國初各因功績酌量授官康熙九年題準都統(tǒng)護
  軍統(tǒng)領(lǐng)前鋒統(tǒng)領(lǐng)副都統(tǒng)及委署護軍統(tǒng)領(lǐng)前
  鋒統(tǒng)領(lǐng)副都統(tǒng)有頭等功牌兩個二三四五等
  功牌各一個夸藍大參領(lǐng)閑散官前鋒侍衛(wèi)及
  委署夸藍大參領(lǐng)閑散官前鋒侍衛(wèi)有頭等功
  牌三個二三四五等功牌各一個前鋒校護軍
  校驍騎校有頭等功牌四個二三四五等功牌
  各一個委署前鋒校護軍校委署驍騎校有頭
  等功牌五個二三四五等功牌各一個俱授拖
  沙喇哈番如不足者注冊兵主及參贊大臣照
  都統(tǒng)護軍統(tǒng)領(lǐng)等優(yōu)敘
  凡陣亡舊例有授阿達哈哈番者有授拜他喇
  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者有授拜他喇布勒
  哈番者有授拖沙喇哈番者是年題準兵主參
  贊大臣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護
  軍統(tǒng)領(lǐng)委署護軍統(tǒng)領(lǐng)副都統(tǒng)委署副都統(tǒng)授
  拜他喇布勒哈番夸藍大參領(lǐng)以下前鋒校護
  軍校驍騎校及有頂帶官員以上授拖沙喇哈
  番委署前鋒校護軍校驍騎校不準給官職
  凡刨塌城池是年題準管領(lǐng)官員授拜他喇布
  勒哈番
  康熙十二年
上諭兵部茲因地方底定平西親王吳三桂平南王
  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各具疏請撤安插已允
  所請令其搬移前來地方應(yīng)行事務(wù)及兵馬機
  宜必籌畫周詳乃為善后之策應(yīng)各遣大臣一
  員前往會同該藩及總督巡撫提督商確作何
  布置官兵防守地方并照管該藩等起行應(yīng)差
  官員職名開列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八月初
  九日
上諭戶部平西親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
  耿精忠等請撤安插已允搬移該藩及各官兵
  家口安插地方所需房屋田地等項應(yīng)預(yù)為料
  理務(wù)令到日即有寧居以副朕體恤遷移至意
  爾部作速詳議具奏特諭康熙十二年八月十
  八日
  康熙十三年
上諭兵部平南王尚可喜累朝勛舊久鎮(zhèn)巖疆勞績
  懋著近吳三桂等叛逆以來復(fù)能篤守忠貞殫
  心籌畫屢抒謀略保固地方事平之日從優(yōu)議
  敘已經(jīng)有旨其藩下官兵及該省文武官員兵
  丁俱能協(xié)力同心克&#忠順防御逆賊勞瘁行
  間朕心時切軫念事平之日俱著一并從優(yōu)敘
  賚爾部即速行傳諭俾咸悉朕意特諭康熙十
  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上諭兵部曩者耿精忠之祖耿仲明于
太宗文皇帝時航海歸誠優(yōu)錫王爵&#力行間勞績茂
  著及其身故墨勒根王不令承襲
世祖章皇帝追念舊勛特準其子耿繼茂仍襲王封令
  其兩鎮(zhèn)巖疆為國藩屏爰及朕躬惓懷勛裔恩
  寵有加后覽其病終遺疏有地方兵民雕敝賊
  寇未滅死不瞑目等語忠義肫篤深切軫念且
  因繼茂之子精忠自幼曾為近侍準襲王爵仍
  鎮(zhèn)閩省朕以精忠必能紹伊祖父遺訓殫竭忠
  猷無忝先烈乃不意近為逆賊吳三桂誘惑煽
  亂地方棄累世之忠貞構(gòu)一旦之狂舉既干國
  法復(fù)墜家聲朕猶念其祖父前功諒精忠必系
  一時無知墮人狡計與吳三桂不同故將三桂
  子孫正法精忠在京諸弟照舊寬容所屬官兵
  并未加罪今湖廣遣寧南靖寇大將軍順承王
  統(tǒng)領(lǐng)大兵由湖南進剿云貴吳逆指日授首鎮(zhèn)
  南將軍尼雅漢統(tǒng)領(lǐng)大兵由廣西進剿云貴四
  川遣安西將軍赫業(yè)及西安將軍瓦爾喀等統(tǒng)
  領(lǐng)大兵已攻克七盤朝天等關(guān)直抵保寧刻期
  底定全川并剿云貴安南將軍希爾根統(tǒng)領(lǐng)大
  兵由江西進剿福建平寇將軍耿特巴兔魯統(tǒng)
  領(lǐng)大兵由廣東進剿福建又遣揚威將軍阿密
  達鎮(zhèn)西將軍席普臣安南將軍華善鎮(zhèn)東將軍
  喇哈達等各統(tǒng)領(lǐng)大兵駐札江南京口等處調(diào)
  度征剿精忠殲滅在于旦夕但念其祖父宣力
  累朝洎精忠之身遽至覆亡宗祀斬絕朕心深
  為不忍且吳三桂本身投誠之人背恩反叛自
  取誅戮精忠祖父以來受恩三世四十余年非
  素蓄逆謀首倡叛亂者比爾部即傳諭精忠果
  能追念累朝恩德及伊父忠藎遺言革心悔禍
  投誠自首將侵犯內(nèi)地海賊速剿圖功即行赦
  免前罪視之如初朕以至誠待天下必不食言
  俾其善自審度勿負朕保全勛舊之意爾部即
  遵諭速行傳知特諭康熙十三年六月初一日
  康熙十四年
上諭吏禮兵三部平南王尚可喜航海歸誠勛猷懋
  著
太宗文皇帝嘉其勞績特钖王封及定鼎燕京復(fù)能殫
  竭忠忱贊襄大業(yè)
世祖章皇帝知其夙篤忠貞畀以巖疆重任鎮(zhèn)守粵東
  海氛寧靖百姓乂安近因吳三桂耿精忠等叛
  逆該藩益勵忠純克抒偉略悉心籌畫數(shù)建膚
  功朕甚嘉焉事平優(yōu)敘已有屢旨前據(jù)奏稱年
  老任重請以其子尚之孝承襲王爵已允所請
  今思該藩累朝勛舊功著封疆宜錫殊榮以酬
  茂績平南王尚可喜著晉封為平南親王即令
  其子尚之孝襲封尚可喜以親王品級頂帶支
  俸示朕優(yōu)眷之意廣東文武事務(wù)著尚可喜照
  舊料理其親王之寶亦著暫行掌管尚之孝統(tǒng)
  兵在潮著給與大將軍印應(yīng)行封典爾等衙門
  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四年正月初九日
上諭吏兵二部逆賊耿精忠背恩附逆煽亂閩疆荼
  毒生靈罪惡重大其兄弟親族人等律應(yīng)不赦
  但念伊祖耿仲明于
太宗文皇帝時航海歸誠&#力行間著有功績伊父耿
  繼茂自
世祖章皇帝時亦&#力行間鎮(zhèn)守邊陲耿精忠雖行同
  禽獸辜負國恩其弟耿昭忠耿聚忠等道途隔
  遠實未同謀竟爾株連朕心不忍耿昭忠聚忠
  及親族屬下人等茲概從寬典盡行釋放所有
  官職仍令照舊爾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十四
  年七月初四日
  康熙十五年
上諭兵部自逆賊煽亂以來奸徒附和侵擾地方關(guān)
  隴以西疆域遼闊大兵一時未集人心不無動
  搖靖逆將軍靖逆侯張勇提督王進寶鎮(zhèn)臣孫
  思克一聞蘭州之變即統(tǒng)領(lǐng)兵馬星馳渡河剿
  殺賊眾攻圍蘭州臨鞏等處恢復(fù)城池條奏機
  宜舉發(fā)偽札拿獲奸細綏靖邊陲其功甚大及
  大兵攻取平?jīng)鰧H尉改婧顝堄碌孺?zhèn)守秦鞏
  復(fù)殫心籌畫調(diào)度合宜剿御川賊屢奏捷音紓
  朕西顧之憂厥功尤為茂著伊等皆宿將重臣
  矢志報國同心協(xié)力展布謀猷兼以訓練士卒
  忠義素孚故能身先行陣所向克捷其屬下官
  員兵丁亦皆&#力共建功績朕甚嘉之于軍功
  議敘之外應(yīng)從優(yōu)加恩以示朕獎勵忠貞酬答
  勛勞至意著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議奏特諭
  康熙十五年八月二十日
  康熙十六年
上諭管侍衛(wèi)內(nèi)大臣海澄公黃芳世舉家殉節(jié)被慘
  至極芳世坐次曾入內(nèi)大臣班中已后凡有恩
  賞皆與內(nèi)大臣一體頒賜坐次仍在舊列伊或
  有奏事并請安人來俱照外省漢藩等例著內(nèi)
  班侍衛(wèi)代為陳奏特諭康熙十六年五月十八
  日
上諭海澄公黃芳世卿父子功烈素著復(fù)全家徇難
  每念及此朕心罔不傷悼況卿由粵東進剿忽
  遭廣省兵變孤身涉險而出可見忠貞不貳顛
  沛不改其守今仍襲海澄公鎮(zhèn)守福建水師提
  督總兵官卿愈加訓練鼓舞將士以靖海氛使
  閩地秋毫無犯百姓安堵方為不負封疆重寄
  特諭康熙十六年五月十八日
  康熙十七年
上諭內(nèi)閣傳諭平南親王奄達尚之信奏人昔爾
  老王在時果品細物無不誠潔二年以來粵東
  事變道路阻塞信使不通念及爾老王素日忠
  貞不貳為國忘家罔不憫傷今王能承先志恢
  復(fù)粵東使人遠來請安兼進橙子可嘉但用兵
  之秋非比無事之時況見此物不勝思念爾老
  王王當安戢地方恢復(fù)粵西湖南以全爾老王
  未盡之意朕心甚為期望此等細務(wù)勞人費事
  勿復(fù)為念已后暫止特諭康熙十七年正月十
  二日

 勛爵部匯考十
  上古
  共工氏
羲氏之代侯有共工氏
按汲冢周書久空重位者危昔有共工自賢自以無
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亂民無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

按路史共工氏傳共工氏羲氏之代侯者也是曰康
回髦身朱發(fā)狠明德任智自神太昊氏沒俶亂天
常竊保冀方搶攘為杰于是左概介丘右矕終隆振
滔洪水以薄空桑劇于諸侯虐弱以逞爰以浮游
為卿自謂水德故為水紀官師制度皆以水名蓋乘
時起而失其紀是以后世不得議其世也方其君
國也專以財利貿(mào)興有亡其取之也水處十七而陸
處十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而用不匱迨其跋戶更
復(fù)虐取任刑以逞人不堪命于是立兵仗聚亡義以
奸天憲專任浮游自圣其智以為亡可臣者故官壙
而國日亂民亡所附賢亡所從尚虞湛樂淫失其身
猶欲馮怒傃其悍塞壅防百川隳高闉卑率方輿而
潮陷之行違皇干諸福弗畀疾薦作而災(zāi)屢臻女媧
氏戮之共工氏以亡凡四十有五載有子不才終死
為厲


世紀云女媧未有諸侯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
 而不王非也于時已有侯國屈原云康回馮怒地
 東南傾王逸曰康回共工氏之名蓋康其國姓回
 其名爾
  少典氏
炎帝黃帝皆出少典氏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


索隱曰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又按國語
 云少典娶有蟜氏女而生炎帝然則炎帝亦少典
 之子炎黃二帝雖則承帝王代紀中間凡隔八代
 五百余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豈黃帝經(jīng)五百余
 年而始代炎帝后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又按
 秦本紀云顓頊氏之裔孫曰女修吞元鳥之卵而
 生大業(yè)大業(yè)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國號
 非人名也黃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孫
按補三皇本紀炎帝神農(nóng)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
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


按國語炎帝黃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有媧
 氏之女據(jù)諸子及古史考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
 余年軒轅氏代之豈炎帝黃帝是昆弟而同母氏
 乎皇甫謐以為少典有媧氏諸侯國號然則姜姬
 二帝同出少典氏黃帝之母又是神農(nóng)母氏之后
 代女所生同是有媧氏之女也
  有僑氏
少典氏娶于有僑氏
按路史少典氏取于有僑氏是曰安登生子二人一
為黃帝之先襲少典氏一為神農(nóng)是為炎帝
  伊
炎帝初國于伊
按路史炎帝長于姜水成為姜姓其初國伊繼國耆
故氏伊耆


伊即伊尹之邦耆即文王之所伐者猶陶唐然
伊姜國也伊耆之國堯之母家下及湯代有伊摯以
本味進為之左相是為保衡伊尹
  耆
炎帝繼國于耆
按路史炎帝長于姜水成為姜姓其初國伊繼國耆
故氏伊耆


伊即伊尹之邦耆即文王之所伐者猶陶唐然
伊耆之國堯之母家
商帝辛十有七祀西伯伐耆
按史記周本紀西伯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
聞之懼以告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


徐廣曰一在正義曰即黎國也鄒誕生云本
 或作黎孔安國云黎在上黨東北括地志云故黎
 城黎侯國也在潞州黎城縣東北十八里尚書云
 西伯既戡黎是也
按通鑒前篇曰書大傳曰一年斷虞芮之質(zhì)二年伐
于三年伐密須四年伐犬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史
記則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明年伐
邘明年伐崇今從史記但史記是祖伊告紂之辭于
伐耆之下則非是
  夙沙氏
炎帝時夙沙民攻其君而來歸
按汲冢周書大臣有錮職嘩誅者危昔者質(zhì)沙三卿
朝而無禮君怒而久拘之嘩而弗加嘩卿謀變質(zhì)沙
以亡


有三卿諸侯可知也
按外紀炎帝之世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其臣箕
文諫而被殺炎帝益修厥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殺
之而來歸其地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旸谷
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也
按路史炎帝魁之立祗修自勤質(zhì)沙氏始叛其大臣
錮職而嘩誅臨之以罪而弗服其臣箕文諫之不聽
殺之三卿朝而無禮怒而拘焉嘩而弗加嘩卿質(zhì)
沙之民自攻其主以歸


質(zhì)沙炎帝時諸侯者也世本世紀皆作夙沙亦
 見英賢錄文子作宿沙云宿沙民自攻其君歸神
 農(nóng)氏說苑淮南子尹逸告成王曰桀紂之臣反讎
 桀紂而臣湯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歸神農(nóng)呂
 覽亦以為歸神晨此特謂炎帝爾世本唐韻等言
 風沙氏煮海為鹽以為炎帝之諸侯今安邑東南
 十里有鹽宗廟呂枕云宿沙氏煮鹽之神謂之鹽
 宗尊之也或以為靈公之臣夙沙衛(wèi)非也齊多此
 姓其后爾
  封
炎帝孫巨胙土于封
按路史炎帝戲戲生器器生巨為黃帝師胙土命氏
而為封巨夏有封父封文侯至周失國
  駘
炎帝之后有駘國
按路史駘姜國也至周猶在列
  戲
炎帝之后有戲國
按路史戲姜國也至周猶在列
  薄
炎帝之后有薄國
按路史薄姜國也至周猶在列
  土敬氏
縉云娶于土敬氏
按路史縉云氏黃帝之裔也妻土敬氏曰炎融遺腹
而生歡頭歡頭者歡兜也
  縉云氏
炎帝之裔有縉云氏
按左傳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
謂之饕餮
按史記注縉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
縉云之官也正義曰今括州縉云縣蓋其所封也
按路史縉云氏帝鴻之胄也


傳謂縉云黃帝之官非史注縉云氏姜姓炎帝
 之裔黃帝時為縉云官妄矣蓋國也
  巴
太&#之后有巴國
按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西南有巴國太&#生咸鳥咸鳥生
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有國名曰流黃
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塵土有巴遂山澠水
出焉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
按路史伏羲生咸鳥咸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
后照生顧相處于巴是生巴人巴滅巴子五季流
于黔而君之生黑穴四姓赤狄巴氏服四姓為廩君


郭氏云巴之始祖后武王封宗姬支庶于巴曰
 子古者遠國雖大爵不過子巴王乃其后潛號秦
 惠虜之有其地華陽志云順王五年張儀司馬錯
 伐蜀因取巴地分為三十一縣
按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巴師
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
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
者遠國雖大爵不過子故吳楚及巴皆曰子其地東
至魚腹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谷牲
具六畜桑蠶麻纻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
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
芰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橙葵其藥物之異者有
巴戟天椒竹木之&#者有桃支靈壽其名山有涂籍
靈臺石書刊山其民質(zhì)直好義土風敦厚有先民之
流故其詩曰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yǎng)
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養(yǎng)母其祭祀
之詩曰惟月孟春獺祭彼崖永言孝思享祀孔嘉彼
黍既潔彼儀惟澤蒸命良辰祖考來格其好古樂道
之詩曰日月明明亦惟其名不朽難獲誰能長生又
曰惟德實寶富貴何常我思古人令問令望而其失
重遲魯鈍俗素樸無造次辨麗之氣其屬有濮賨夷
蜒之蠻
按四川通志巴海內(nèi)南有巴國所謂巴賨彭濮者伏
羲后生巴人郭璞云三巴國今巴縣是也隸恭州秦
漢之巴郡本隸渝有古巴城在泯江之北漢水之南
蜀將李嚴修古巴城者三巴記云閬北二水東南曲
折三回如巴字而名
成王會諸侯于成周巴人入貢
按汲冢周書成周之會巴人贄以比翼鳥
  蜀
昌意娶于蜀山氏
按史記五帝本紀昌意娶蜀山氏曰昌仆生高陽
按華陽國志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際黃帝為子昌意
娶蜀山氏后子孫因封焉
按路史蜀之為國肇自人皇其始蠶叢拍濩魚鳧各
數(shù)百歲號蜀山氏蓋作于蜀蠶叢縱目王瞿上魚鳧
治導江逮蒱澤俾明時人氓椎結(jié)左言不知文字上
至蠶叢年祚深眇最后乃得望帝杜宇實為滿捍蓋
蜀之先也自叢以來帝號蘆保其妻曰妃俱葬之昔
黃帝為其子昌意取蜀山氏而昌意之子干荒亦取
于蜀山氏惟其后葉及高辛氏以其少子封蜀則繼
之者也秦惠文元年蜀人來朝八年伐滅之始降侯

周武王十三年伐紂蜀人從師
按書經(jīng)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
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
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
立爾矛予其誓
成王大會諸侯于成周蜀人入貢
按汲冢周書成周之會蜀人贄以文翰文翰者若皋

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玉賓于河用介珪
按竹書紀年云云
  阪泉氏
炎帝之裔有阪泉氏
按書經(jīng)呂刑王曰若古有訓尤惟始作亂延及于
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



九黎之君號曰尤黃帝所滅
按史記五帝本紀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虐莫能
伐之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擒
殺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
按汲冢周書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無已誅戰(zhàn)
不休并兼無親文無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于濁鹿
諸侯畔之阪泉以亡


濁鹿西戎地名徙都失處故亡也
按路史蚩尤傳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兄弟
八十人蚩尤疏首虎卷八肱八趾好兵而喜亂隳黨
崇讎&#欲亡厭惟作五虐之刑延于平民罔不寇賊
鴟義奸宄敓攘矯虔發(fā)葛盧雍狐之金啟九冶作兵
刑劍撥劍撥作而歲之諸侯相兼者二十一帝榆罔
立諸侯攜胥伐虐弱乃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
顥以臨西方司百工德不能馭蚩尤產(chǎn)亂出羊水登
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濁鹿興封禪號炎帝乃
驅(qū)罔兩興云霧祈風雨以肆志于諸侯頓戟一怒并
吞亡親九隅亡遺文亡所立智士寒心參盧于是與
諸侯委命于有熊氏有熊于是暨力牧神皇厲兵稱
旅順殺氣以振兵法文昌而命將熊羆貔貅以為前
行雕鹖雁鹯以為旗幟士既成矣逮蚩尤逆筮之巫
咸曰果哉而有咎乃率風后鄧伯溫之徒及尤嘬兵
濁鹿之山三年九戰(zhàn)而城不下問之五胥乃設(shè)五旗
五軍具四面攻之三日而后得志轉(zhuǎn)戰(zhàn)執(zhí)尤于中冀
而誅之爰謂之解以甲兵釋怒用大政順天思敘紀
于太常用名之曰絕轡之野身首異處以故后代圣
人著其像于尊彝以為貪戒由其威械故貊焉后有

  西陵氏
黃帝娶于西陵氏之女
按史記五帝本紀云云
  方雷氏
黃帝次妃方雷氏女生青陽
按史記五帝本紀注云云
  彤魚氏
黃帝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
按史記五帝本紀注云云
  潞
黃帝降封炎帝榆罔于潞
按外紀榆罔帝里之曾孫也居于空桑為政束急務(wù)
乘人而斗其捷于是諸侯攜貳其臣尤作亂帝遜
居濁鹿有熊國君曰公孫軒轅實懋圣德諸侯歸之
帝之立五十五年諸侯尊軒轅為天子封帝于潞神
農(nóng)氏遂亡
按路史炎帝參盧于黃帝有熊氏黃帝封參盧于
路而崇炎帝之祀于陳路露也潞是潞子嬰兒甲氏
留吁姜路之余晉滅之


路亦作露今荼陵軍露水鄉(xiāng)有露水山初封蓋
 在此元和姓纂云黃帝封榆罔支子于路
定王十三年夏六月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

按春秋宣公十五年 按左傳潞子嬰兒之夫人晉
景公之姊也&#舒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晉侯
將伐之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雋才不如待后
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雋才雖多何補焉不
祀一也嗜酒二也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虐我伯
姬四也傷其君目五也怙其雋才而不以茂德茲益
罪也后之人或者將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
命若之何待之不討有罪曰將待后后有辭而討焉
毋乃不可乎夫恃才與眾亡之道也商紂由之故滅
天反時為災(zāi)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zāi)生
故文反正為乏盡在狄矣晉侯從之十五年夏六月
癸卯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辛亥滅潞酆舒奔衛(wèi)
衛(wèi)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潞狄之別種潞氏國故稱氏子爵也

正義曰
 狄有赤狄白狄就其赤白之間各自別有種類此
 潞是國名赤狄之內(nèi)別種一國夷狄祖其雄豪者
 子孫則稱豪名為種者中國之始封君也謂之赤
 白其義未聞蓋其俗尚赤衣白衣也
  任
風后之后封于任
按路史黃帝應(yīng)代有風后為之相因八卦說九宮以
安營壘次定萬民之竁黃帝滅尤徽猷多本于后
尤北復(fù)以其輕剿其余于輞谷人賴其利遂世祀之
是為金山之神稷封其后于任錫之己姓黃帝之孫
任己實歸其在唐虞俱有封土書缺不見夏后氏之
初封之庖為姒姓遾周之興武王復(fù)其后于宿后有
密宿須句顓臾邑于泲上實典太昊之祀以為東蒙
主 黃帝有熊氏次妃嫫母兒惡德充帝內(nèi)之曰屬
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襄雖惡何傷是生蒼林禺
陽偶陽最少受封于任為任姓謝章舒洛昌終泉
卑禺皆任分也
  有洛氏
黃帝之后有有洛氏
按逸周書宮室破國昔者有洛氏宮室無常池囿廣
大工功日進以后更前民不得休農(nóng)失其時饑饉無
食成湯伐之有洛以亡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嫫母兒惡德充帝內(nèi)之曰
屬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襄雖惡何傷是生蒼林
禺陽禺陽最少受封于任為任姓謝章舒洛昌終
泉卑禺皆任分也洛之后又有落氏雒氏
按竹書紀年夏桀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
  大騩氏 鬼騩氏
黃帝時有大騩氏鬼騩氏
按路史大騩氏見于南密或曰泰塊昔者黃帝訪泰
塊于具茨一曰大隗蓋設(shè)于&#垓培之宇而臺簡以
游泰清者后有隗氏大隗氏 鬼隗氏后有嵬氏饒
氏攘氏剎氏鬼騩氏


河南密縣有泰騩山記謂大騩氏之君即具茨
 也嵬及鬼騩皆古侯國和菟史云古有大嵬氏鬼
 嵬氏嵬騩古通用潛夫論云嵬姓饒攘剎是也三
 國宜皆炎帝之代封之
  鄒屠氏
顓頊娶于鄒屠氏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鄒屠氏初帝僇蚩尤遷其
民善者于鄒屠惡者于有北
  勝濆氏
顓頊娶于勝濆氏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濆氏曰&#


勝濆即勝奔也&#顓帝之妻名世本人表皆作
 女祿大戴禮勝奔氏之子謂之女祿
  辛
帝嚳初封于辛
按竹書紀年注帝嚳高辛氏有圣德初封辛侯
帝顓頊七十八年術(shù)器作亂辛侯滅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陳鋒氏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
按史記五帝本紀云云
  娵訾氏
帝嚳娶娵訾氏女生摯
按史記五帝本紀云云
  有娀氏
帝嚳娶于有娀氏
按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
次妃


淮南子曰有娀在不周之北正義曰按記云桀
 敗于有娀之墟有娀當在蒲州也
  水氏
卷章娶于水氏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


水見世本一作即水皆字畫之轉(zhuǎn)失
  鬼方氏
陸終娶于鬼方氏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生卷章卷章生吳回吳回生
陸終取鬼方氏曰嬇
殷高宗伐鬼方氏
按易經(jīng)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吳
帝嚳高辛氏封黎弟于吳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犁為
祝融淳曜敦芒天明地德照臨四海是食火土生長
琴及噎噎處西極以行日月太子長琴居于搖山實
始樂風犁卒帝嚳以回代之回食于吳是曰吳回
帝嚳高辛氏姬姓命犁為火正火紀昭融而世賴之
建其繼世失遺其業(yè)守乃命弟回嗣厥職昭顯天地
之光以生柔嘉材爰封之吳

即黎

  昆吾
陸終長子封于昆吾
按國語鄭史伯對桓公曰祝融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
于前代者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
未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
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
滅之矣妘姓鄔鄶路逼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wèi)或在
王室或在夷翟莫之數(shù)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
姓無后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


昆吾祝融之孫陸終第二子名樊為己姓封于
 昆吾其后夏衰昆吾為夏伯
按史記楚世家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
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
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
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居火正為祝融吳回
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chǎn)焉其長一曰昆吾
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滅而無譐與
桀同滅
按東昌府志帝顓頊之裔孫樊封于昆吾代為諸侯
夏末遷許后黨亂為湯所滅地在濮陽城中有昆吾

夏帝仲康六歲錫昆吾命作伯
按竹書紀年云云


虞翻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世本曰昆吾
 衛(wèi)是也左傳曰衛(wèi)侯夢見被發(fā)登昆吾之觀今濮
 陽城中有昆吾臺是正義曰括地志云濮陽縣古
 昆吾國也昆吾在縣西三十里臺在縣西百步即
 昆吾墟也
帝槐三十三歲封昆吾氏子于有蘇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四歲昆吾氏遷于許
按竹書紀年云云


己姓名樊封于衛(wèi)夏衰為伯遷于舊許
帝癸二十八歲昆吾伐商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癸三十歲商師征昆吾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癸三十一歲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
按竹書紀年云云
商成湯伐昆吾氏
按詩經(jīng)商頌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按史記殷本紀夏桀為虐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
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
伐桀
按通志韋氏顧氏昆吾氏黨桀之惡恣行亂政以虐
其民
  參胡
陸終子封于參胡
按史記楚世家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
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
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
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復(fù)居火正為祝融吳
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chǎn)焉其長一曰昆
吾二曰參胡


世本曰參胡者韓是也索隱曰系本云二曰惠
 連是為參胡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惠連
妘姓其封參胡參胡者韓是周之鄅子其后也
  大彭
陸終子封于大彭
按國語鄭史伯對桓公曰祝融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
于前代者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彭姓
彭祖豕韋


陸終第三子曰籛為彭姓封于大彭謂之彭祖
 豕韋彭姓之別封于豕韋者殷衰二國相繼為商
 伯其后世失道殷復(fù)興而滅之
按史記五帝本紀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垂益彭
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


索隱曰彭祖即陸終氏之第三子籛鏗之后后
 為大彭亦稱彭祖正義曰彭祖自堯時舉用歷夏
 殷封于大彭
按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
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
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
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
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復(fù)居火
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chǎn)焉
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
曹姓六曰季連彭祖氏殷之世嘗為侯伯殷之末滅
彭祖氏


虞翻曰名剪為彭姓封于大彭世本曰彭祖者
 彭城是也索隱曰系本云三曰籛鏗是為彭祖虞
 翻所云是也正義曰括地志云彭城古彭祖國也
 外傳云殷末滅彭祖國也虞翻云名剪神仙傳云
 彭祖諱鏗帝顓頊之元孫至殷末已七百六十七
 歲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壽終也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六人
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以六月六
日坼左而三人生剖右而三人出籛之字鏗封于彭
是為大彭彭祖以斟雉養(yǎng)性事放勛夏之中興別封
其孫元哲于韋是為豕韋迭為夏伯夏遷于商老彭
守宮大夫商王拼采女受術(shù)籛始去之終身不見壽
七百六十七禿暨諸稽舟人皆彭分也高辛師舟人
暨諸暨則商滅之禿姓舟人則周滅之韋則夏滅之


左傳言孔甲以劉累更豕韋后矣而鄭語乃云
 大彭豕韋為商伯又曰彭祖豕韋則商滅之則二
 國至商方盛豈劉累遷魯之后而二國更復(fù)乎然
 襄二十四年范宣子言其祖又云在商為豕韋氏
 豈復(fù)封乎不然何兩立也
夏帝啟十一歲彭伯壽征西河
按竹書紀年帝啟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觀于西河十
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征西河
商帝河亶甲三祀彭伯克邳
按竹書紀年外任元年邳人姺人叛是年克邳
帝河亶甲五祀彭伯韋伯伐班方
按竹書紀年五年侁人入于班方彭伯韋伯伐班方
侁人來賓
帝祖乙元祀命彭伯韋伯
按竹書紀年云云
周武王十三年伐紂彭人從師
按書經(jīng)牧誓時甲子味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
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
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
立爾矛予其誓
  會人 儈 鄶
陸終子封于會人
按史記楚世家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
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
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曰誅
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復(fù)居火正為祝融吳
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chǎn)焉其長一曰昆
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


世本曰會人者鄭是也索隱曰系本云四曰求
 言是為會人宋忠曰求言名也姬姓所出鄶國也
 正義曰括地志云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二
 十二里毛詩譜云昔高辛氏之土祝融之墟歷唐
 至周重黎之后妘姓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
 所滅也
按鄭世家鄭桓公為司徒一歲幽王以褒后故王室
治多邪諸侯或畔于是桓公問太史伯曰王室多故
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對曰獨雒之東土河濟之南可
居公曰何以對曰地近虢鄶虢鄶之君貪而好利百
姓不附今公為司徒民皆愛公公誠請居之虢鄶之
君見公方用事輕分公地公誠居之虢鄶之民皆公
之民也桓公于是卒言王東徙其民雒東而虢鄶果
獻十邑竟國之


徐廣曰鄶在密縣骃案虞翻曰鄶妘姓正義曰
 括地志云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三里
 虞翻曰十邑謂虢鄶鄢蔽補舟依歷華也
按汲冢周書斧小不勝柯者亡昔有鄶君嗇儉滅爵
損祿群臣卑讓上下不臨后

小弱禁罰不行重氏
伐之鄶君以亡
按詩經(jīng)國風檜訓詁傳陸曰檜本又作鄶古外反檜
者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后妘姓之國也其封域在
古豫州外方之北滎波之南居溱洧之間祝融之故
墟是子男之國后為鄭武所并焉王云周武王封之
于濟洛河潁之間曰檜子 按檜譜檜者古高辛氏
火正祝融之墟檜國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滎波之
南居溱洧之間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唯妘姓檜者
處其地焉周夷王厲王之時檜公不務(wù)政而好絜衣
服大夫去之于是檜之變風始作其國北鄰于虢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求言
姓封于鄶是為會人介于河伊貪嗇滅爵上下不
臨重氏伐而亡之傿路云鄔逼夷皆分也傿侯納
仲仁貪冒愛吝篾賢簡耐而滅于鄭云近楚若敖父
子娶焉后滅之路逼陽夷佹諸則晉滅之


儈即鄶也鄭語云虢仲恃勢鄶仲恃險鄭武公
 滅之魯襄十年滅逼陽以與向戍
帝嚳十六年帝使重帥師滅有鄶
按竹書紀年云云
周鄭桓公寄孥與賄于鄶遂有其地
按國語鄭桓公為司徒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問于
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
對曰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當成周者南有
荊蠻申呂應(yīng)鄧陳蔡隨唐北有衛(wèi)燕翟鮮虞路洛泉
徐蒲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東有齊魯曹宋滕薛
鄒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戎翟之
人也非親則頑不可入也其濟洛河潁之間乎是其
子男之國虢鄶為大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是皆有驕
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
與賄焉不敢不許周亂而弊是驕而貪必將背君君
若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無不克矣若克二邑鄢蔽
補丹依歷莘君之土也若前莘后河右洛左濟主
苤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唯是可以少固公乃
寄孥與賄虢鄶受之十邑皆有寄地


后桓公之子武公竟取十邑之地而居之
  禿
大彭之分有禿國
按國語祝融后禿姓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籛之
字鏗封于彭是為大彭彭祖以斟雉養(yǎng)性事放勛夏
之中興別封其孫元哲于韋是為豕韋迭為夏伯夏
遷于商老彭守宮大夫商王拼采女受術(shù)籛始去之
終身不見壽七百六十七禿暨諸稽舟人皆彭分也
高辛師舟人暨諸暨則商滅之禿姓舟人則周滅之
韋則夏甲滅之
  暨
大彭之分有暨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籛之
字鏗封于彭是為大彭彭祖以斟雉養(yǎng)性事放勛夏
之中興別封其孫元哲于韋是為豕韋迭為夏伯夏
遷于商老彭守宮大夫商王拼采女受術(shù)籛始去之
終身不見壽七百六十七禿暨諸稽舟人皆彭分也
高辛師舟人暨諸暨則商滅之禿姓舟人則周滅之
韋則夏甲滅之
  諸暨
大彭之分有諸暨國
按國語祝融后彭姓諸暨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籛之
字鏗封于彭是為大彭彭祖以斟雉養(yǎng)性事放勛夏
之中興別封其孫元哲于韋是為豕韋迭為夏伯夏
遷于商老彭守宮大夫商王拼采女受術(shù)籛始去之
終身不見壽七百六十七禿暨諸稽舟人皆彭分也
高辛師舟人周滅之
  舟人
大彭之分有舟人國
按國語祝融后禿姓舟人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籛之
字鏗封于彭是為大彭彭祖以斟雉養(yǎng)性事放勛夏
之中興別封其孫元哲于韋是為豕韋迭為夏伯夏
遷于商老彭守宮大夫商王拼采女受術(shù)籛始去之
終身不見壽七百六十七禿暨諸稽舟人皆彭分也
高辛師舟人暨諸稽則商滅之禿姓舟人則周滅之
韋則夏甲滅之又舟姜國也至周猶在


晉有舟之僑
  鄢
會人之分有鄢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求言
妘姓封于儈是為會人介于河伊貪嗇滅爵上下不
睦重氏伐而亡之傿路云鄔逼夷皆分也傿侯納
仲仁貪冒愛吝篾賢簡耐而滅于鄭
  路
會人之分有路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求言
姓封于儈是為會人介于河伊貪嗇滅爵上下不
睦重氏伐而亡之鄢路云鄔逼夷皆分也路逼陽
夷佹諸則晉滅之
  妘
會人之分有妘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求言
妘姓封于儈是為會人介于河伊貪嗇滅爵上下不
睦重氏伐而亡之鄢路云鄔逼夷皆分也云近楚
若敖父子娶焉后滅之
  鄔
會人之分有鄔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求言
姓封于儈是為會人介于河伊貪嗇滅爵上下不
睦重氏伐而亡之傿路云鄔逼夷皆分也

晏安封于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晏安
封為姓朱婁騶繹倪莒小朱根牟皆分也武
王得挾復(fù)封之朱曰朱婁朱友以父夷甫顏功封
倪三世居騶從齊尊王是為小朱子小朱十四世而
朱二十有九世滅于楚封其君為巨鹿侯
  鄀
高陽氏封允格于鄀
按路史小昊青陽氏次妃生般為弓正是制弓矢主
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官職尹耆事唐為尹氏有子
曰昧為元冥師是生允格臺駘俱臣高陽允格封鄀
有子鄀姓虞帝投之幽州是為陰戎之祖


寰宇記世本允姓國
周襄王十七年秋秦晉伐鄀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秋秦晉伐鄀
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秦人過析隈入
而系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書偽與子
儀子邊盟者商密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
秦師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楚令尹子玉追秦
師弗及遂圍陳納頓子于頓


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國其后遷于南郡鄀
 縣
襄王三十年夏秦人入鄀
按春秋文公五年 按左傳初鄀叛楚即秦又貳于
楚五年夏秦人入鄀
  汾川
高陽氏封臺駘于汾川
按左傳昭公元年子產(chǎn)對叔向曰昔金天氏有裔子
曰昧為元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yè)其官宣汾洮
障大澤以處太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似蓐黃世
守其祀


帝顓頊
  姒
臺駘之后有姒國
按左傳昭公元年子產(chǎn)對叔向曰昔金天氏有裔子
曰昧為元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yè)其官宣汾洮
障大澤以處太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黃世
守其祀


帝顓頊
按路史小昊青陽氏次妃生般為弓正是制弓矢主
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官職尹耆事唐為尹氏有子
曰昧為元冥師是生允格臺駘俱臣高陽駘宣汾洮
障大澤封于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


沈姒蓐黃四國故鄧名世云姒乃國名
  蓐
臺駘之后有蓐國
按左傳昭公元年子產(chǎn)對叔向曰昔金天氏有裔子
曰昧為元冥師生允格臺駘能業(yè)其官宣汾洮障大
澤以處太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黃世守其



帝顓頊
按路史小昊青陽氏次妃生般為弓正是制弓矢主
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官職尹耆事唐為尹氏有子
曰昧為元冥師是生允格臺駘俱臣高陽駘宣汾洮
障大澤封于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
  涂山氏
夏帝禹娶于涂山氏
按書經(jīng)益稷禹曰予創(chuàng)若時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啟
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按路史禹行年三十娶于涂山氏曰趫是為攸女辛
壬癸甲行十月而生啟


連山云禹娶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故世本
 禹納涂山氏是為攸女也
按通鑒前編目稽古錄云禹即天子位會諸侯于涂
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
  飂 廖
古有飂國
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于
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于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
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
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不知
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
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
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
夷氏其后也


飂古國也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
于吳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
生子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
樊為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
譐與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廖
有叔安異封于董董甫以豢龍事虞封于鬷川別為
鬷夷更為關(guān)龍廖董關(guān)龍則夏滅之 帝堯陶唐氏
取富宜氏曰皇生朱庶弟九其封于留者為留氏后
有留累以豢龍事夏引甲賜之氏曰御龍以更飂董
之后既遷于商居大夏為唐氏御氏擾氏擾龍氏
至周封帝后于鑄鑄祝是分侯于隨為鑄氏祝氏隨
氏既更累之裔于方城為唐公楚并唐其徙杜者為
杜氏唐杜氏屠氏唐孫氏李氏


事具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宣子之言及昭公二
 十九年蔡墨之言云使豢龍以更豕韋之后非也
 豢龍乃己姓廖叔之后豕韋之族爾宣子云在商
 為豕韋亦妄
  董
飂叔安異封于董
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于
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于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
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
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不知
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
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
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
夷氏其后也


飂古國也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廖有叔
安異封于董董甫以豢龍事虞封于鬷川別為鬷夷
更為關(guān)龍廖董關(guān)龍則夏滅之鬷則商滅之 帝堯
陶唐氏取富宜氏曰皇生朱庶弟九其封于留者為
留氏后有留累以豢龍事夏孔甲賜之氏曰御龍以
更飂董之后既遷于魯商居大夏為唐氏御氏擾氏
擾龍氏至周封帝后于鑄鑄祝是分侯于隨為鑄氏
祝氏隨氏既更累之裔于方城為唐公楚并唐其徙
杜者為杜氏唐杜氏屠氏唐孫氏李氏


事具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宣子之言及昭公二
 十九年蔡墨之言云使豢龍以更豕韋之后非也
 豢龍乃己姓廖叔之后豕韋之族爾宣子云在商
 為豕韋亦妄
  有苗
古有有苗國帝舜竄而征之
按書經(jīng)舜典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竄三
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三苗國名在江南荊揚之間恃險為亂也
三載考績?nèi)槛碲煊拿魇兿涛醴直比?br />


此言舜命二十二人之后立此考績黜陟之法
 以時舉行而卒言其效如此也按三苗見于經(jīng)者
 如典謨益稷禹貢呂刑詳矣蓋其負固不服乍臣
 乍叛舜攝位而竄逐之禹治水之時三危已宅而
 舊都猶頑不即工禹攝位之后帝命徂征而猶逆
 命及班師而后來格于是乃得考其善惡而分北
 之也呂刑之言遏絕則通其本末而言不可以先
 后論也
按大禹謨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會
群后誓于師曰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
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
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爾尚一乃
心力其克有勛三旬苗民逆命益贊于禹曰惟德動
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于歷山
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祇載見瞽
瞍夔夔齊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苗禹拜昌
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
旬有苗格



林氏曰禹征有苗在居攝之后而稟命于舜禹
 不敢專之以征有苗則知舜之誅四兇亦必稟堯
 之命


三苗之君舜嘗竄之三苗之民又嘗分之
 至此而弗率故征之
按益稷禹曰予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
有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各迪有功苗頑弗即工
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時乃功惟敘皋陶方祇厥敘
方施象刑惟明



十二師五長內(nèi)而侯牧外而蕃夷皆蹈行有功
 惟三苗頑慢不率不肯就工帝當憂念之也帝言
 四海之內(nèi)蹈行我之德教者是汝功惟敘之故其
 頑而弗率者則皋陶方敬承汝之功敘方施象刑
 惟明矣帝之此語乃在禹未攝位之前非徂征后
 事蓋威以象刑而苗猶不服然后命禹征之征之
 不服以益之諫而又增修德教及其來格然后分
 背之舜之此言雖在三謨之末而實則禹未攝位
 之前也
按禹貢三危既宅三苗丕敘



三危即舜竄三苗之地三苗之竄在洪水未平
 之前及是三危既已可居三苗于是大有功敘今
 按舜竄三苗以其惡之尤甚者遷之而立其次者
 于舊都今既竄者已丕敘而居于舊都者尚桀驁
 不服蓋三苗舊都山川險阻氣習使然今湖南猺
 洞時猶竊發(fā)俘而詢之多為貓姓豈其遺種歟
按呂刑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
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刖椓黥
越茲麗刑并制罔差有辭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
于信以覆詛盟虐茲庶戮方告無辜于上上帝監(jiān)民
罔有馨香德刑發(fā)聞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
虐以威遏絕苗氏無世在下



九黎之君號曰蚩尤三苗之君習蚩尤之惡不
 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蚩尤黃帝所滅三苗帝堯
 所誅言異世而同惡皇帝帝堯也

楚語云三苗
 復(fù)九黎之惡是異世而同惡也鄭元以為苗民即
 九黎之后顓頊誅九黎至其子孫為三國高辛之
 衰又復(fù)九黎之惡堯興又誅之堯末又在朝舜臣
 堯又竄之禹攝位又在洞庭逆命禹又誅之穆王
 深惡此族三生兇德故著其惡而謂之民惟言異
 世同惡不言三苗是蚩尤之子孫韋昭曰三苗炎
 帝之后諸侯共工也
按汲冢周書外內(nèi)相間下?lián)掀涿衩駸o所附三苗以

  皮氏
古有皮氏國
按汲冢周書信不行義不立則哲士凌君政禁而生
亂皮氏以亡
  華氏
古有華氏國
按汲冢周書諛日近方正日遠則邪人專國政禁
而生華氏以亡


華古諸侯也
  平林
古有平林國
按汲冢周書奉孤以專命者謀主必畏其威而疑其
前事挾德而責數(shù)日疏位均而爭平林以亡
  義渠
古有義渠國
按汲冢周書嬖子兩重者亡昔者義渠氏有兩子異
母皆重君疾大臣分黨而爭義渠以亡
  平州
古有平州國
按汲冢周書功大不賞者危昔平州之功大而不賞
臣日賞貴功日怒而生變平州之君以走出
  林氏
古有林氏國
按汲冢周書召遠不親者危昔有林氏召離戎之君
而朝之至而不禮留而弗親離戎逃而去之林氏誅
之天下叛林氏
  曲集
古有曲集國
按汲冢周書昔者曲集之君伐智而專事強力而不
賤其臣忠良皆伏愉州氏伐之君孤而無使曲集以



曲集古諸侯
  愉州
古有愉州國
按汲冢周書昔者曲集之君伐智而專事強力而不
賤其臣忠良皆伏愉州氏伐之君孤而無使曲集以



愉州古諸侯
  上衡氏
古有上衡氏國
按汲冢周書犯難爭權(quán)疑者死昔有林氏上衡氏爭
權(quán)林氏再戰(zhàn)弗勝上衡氏偽義弗克俱身死國亡
  有果氏
古有有果氏國
按汲冢周書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
不和內(nèi)爭朋黨陰事外權(quán)有果氏以亡
  &#平
古有&#平國
按汲冢周書業(yè)形而愎者危昔&#平之君愎類無親
破國弗克業(yè)形用國外內(nèi)相援&#平以亡
  縣宗
古有縣宗國
按汲冢周書狠而無親者亡昔者縣宗之君狠而無
聽執(zhí)事不從宗職者疑發(fā)大事群臣解體國無立功
縣宗以亡
  西夏
古有西夏國
按汲冢周書文武不行者亡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
郭不修武士無位惠而好賞屈而無以賞唐氏伐之
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


唐氏帝堯也
  績陽
古有績陽國
按汲冢周書美女破國昔者績陽強力四征重丘遺
之美女績陽之君悅之熒惑不治大臣爭權(quán)遠近不
相聽國分為二
  重丘
古有重丘國
按汲冢周書美女破國昔者績陽強力四征重丘遺
之美女績陽之君悅之熒惑不治大臣爭權(quán)遠近不
相聽國分為二

 勛爵部匯考十一
  陶唐氏
  崇
帝堯六十一載命崇伯鯀治河
按書經(jīng)堯典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
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于鯀哉帝
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異哉試可乃已帝曰往欽
哉九載績用弗成
按竹書紀年六十一年命崇伯鯀治河
按通志是時龍門未開呂梁未發(fā)河出孟門江淮通
流無有平原高阜故曰洪水滔天懷山襄陵堯憂民
之憂而求治水者群臣四岳皆舉高陽氏之子伯鯀
堯封鯀為崇伯使之治水
按路史鯀以崇伯事帝崇后滅于周文王
帝堯六十九載黜崇伯鯀
按書經(jīng)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殺三苗
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按竹書紀年六十九年黜崇伯鯀
殷帝辛十九祀西伯伐崇
按詩經(jīng)大雅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
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
爾兄弟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臨沖閑閑崇
墉言言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
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
四方以無拂
按左傳僖公十九年子魚曰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
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fù)伐之因壘而降
按史記殷本紀紂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
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
鄂侯爭之強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聞之而竊嘆崇
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按周本紀崇侯
虎譖西伯于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
不利于帝帝紂乃囚西伯于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
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
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悅曰此一物足以釋西
伯況其多乎乃釋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
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
紂去炮烙之刑紂許之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
于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
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相謂曰吾
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祗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
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
須明年敗耆國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作豐邑
按竹書紀年殷紂十九年西伯伐崇
按通志文王伐崇言曰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長老
聽訟不矜制祿不均民力盡不得衣食予將征之乃
伐崇令無殺人無壞屋無塞井無伐木無掠六畜不
如令者不赦三旬猶不降于是勒兵攻滅之
  夏
帝堯封禹為夏伯
按路史堯封禹高密以處于櫟是為有夏曰夏伯
虞帝舜申命伯禹
按路史帝舜有虞氏申命群后遷伯禹夏賜姓姒氏
益命以為公
  皋
帝堯七十三載封陶于皋
按路史小昊青陽氏裔子取高陽氏之女曰修生大
業(yè)大業(yè)取少典氏女曰華生繇繇生馬喙忠信疏通
刊而敏事漁于雷澤虞帝求旃以為士師繇一振褐
而不仁者遠乃立犴獄造科律聽獄執(zhí)中為虞之氏
而天下無冤封之于皋是曰皋陶 帝堯陶唐氏七
十三載賞侯伯封偰


世紀始封稷契皋陶褒進伯禹
皋陶能刑舜封之皋
按皋陶舜實舉之故封
皋或以為堯或以為舜

按通鑒前編駱氏曰皋陶乃少昊之后初陶漁于雷
澤虞舜求旃以為士師造律執(zhí)中封于皋為皋陶陶
之子封偃為偃姓
  梁
帝堯封益于梁
按書經(jīng)舜典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帝
曰俞往哉汝諧
按路史顓頊高陽氏姬姓娶鄒屠氏鄒屠氏有女履
龜不踐帝內(nèi)之是生禹祖及夢八人蒼舒伯益梼演
大臨龐江霆堅中容叔達是為八凱伯益之字隤敳
次居子族之三為唐澤虞是為百蟲將軍佐禹治水
封之于梁舜禪禹禹巽于益辭焉年過二百南梁大
敖梁之析也 帝舜有虞氏申命群后益滌鴻奏庶
鮮食于封之梁
  呂
帝堯封四岳于有呂
按國語周太子晉曰伯禹念前人之非度厘改制量
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工
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鍾水豐物封
崇九山?jīng)Q汨九川陂障九澤豐殖九藪汨越九原宅
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無伏陰地無散陽水無沉氣
火無災(zāi)燀神無間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shù)物無害生
帥象禹之功度之于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皇天
嘉之胙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
殷富生物也胙四岳國命為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
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yǎng)物豐民人也
按史記齊世家太公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
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
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


徐廣曰呂在南陽宛縣西
按路史炎帝戲戲生器器生巨及伯陵祝庸祝庸為
黃帝司徒居于江水生術(shù)囂兌首方顛是襲土壤生
條及句龍句龍生垂及信垂生噎鳴是為伯夷為虞
心呂且功于水封呂生歲十二泰岳襲呂余列申許
周初復(fù)泰岳后于申暨申伯入卿而楚蝕其壤宣王
開元舅申伯于謝呂侯為穆王司寇訓夏贖刑后曰
甫春秋初入于楚商周之際有呂渭字子牙居東海
之濱文王見之遂成周業(yè)是為太公望師尚父成王
封之營陵曰齊 伯夷次禹能禮于神爰封之呂
按外紀戲生器器生祝融為黃帝司徒祝融生術(shù)囂
術(shù)囂生句龍為顓頊后土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以
教兆民后代祀之以配社句龍生垂垂為堯共工實
生伯夷封于呂為舜四岳其后呂尚佐周有功周封
于齊
周穆王五十一年命呂侯訓夏贖刑
按書經(jīng)呂刑



呂侯見命為天子司寇以穆王命作書訓暢夏
 禹贖刑之法更從輕以布告天下后為甫侯故為
 甫刑

正義曰禮記書傳引此篇之言多稱為甫
 刑白故傳解之后為甫侯故或稱甫刑知后為甫
 侯者以詩大雅崧高之篇宣王之詩云生甫及申
 揚之水為平王之詩云不與我戍甫明子孫改封
 為甫侯不知因呂國改為甫名不知別封余國而
 為甫號然子孫封甫穆王時未有甫名而稱為甫
 刑者后人以子孫之國號名之也猶若叔虞初封
 于唐子孫封晉而史記稱為晉世家然宣王以后
 改呂為甫鄭語史伯之言幽王之時也乃云申呂
 雖衰齊許猶在仍得有呂者以彼史伯論四岳治
 水其齊許申呂是其后也因上申呂之文而云申
 呂雖衰呂即甫也
惟呂命王享國百年?;亩茸餍桃栽懰姆酵踉蝗?br />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鴟義
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
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越茲麗刑并制
罔差有辭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
虐威庶戮方告無辜于上上帝監(jiān)民罔有馨香德刑
發(fā)聞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
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
逮在下明明棐常鰥寡無蓋皇帝清問下民鰥寡有
辭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
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農(nóng)
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
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
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獄非訖于威
惟訖于富敬忌罔有擇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
配享在下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獄非爾惟作天牧今
爾何監(jiān)非時伯夷播刑之迪其今爾何懲惟時苗民
匪察于獄之麗罔擇吉人觀于五刑之中惟時庶威
奪貨斷制五刑以亂無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
無辭于罰乃絕厥世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
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今爾罔不由
慰日勤爾罔或戒不勤天齊于民俾我一日非終惟
終在人爾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雖畏勿畏雖休
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
惟永王曰吁來有邦有土告爾祥刑在今爾安百姓
何擇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兩造具備師聽五辭
五辭簡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簡正于五罰五罰不服
正于五過五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內(nèi)惟貨惟來其罪
恒均其審克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
克之簡孚有眾惟貌有稽無簡不聽具嚴天威墨辟
疑赦其罰百鍰閱實其罪劓辟疑赦其罰惟倍閱實
其罪剕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宮辟疑赦其罰
六百鍰閱實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鍰閱實其罪墨
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
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上下比罪無
僭亂辭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審克之上刑適輕下
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quán)刑罰世輕世重惟
齊非齊有倫有要罰懲非死人極于病非佞折獄惟
良折獄罔非在中察辭于差非從惟從哀敬折獄明
啟刑書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罰其審克之獄成而
孚輸而孚其刑上備有并兩刑王曰嗚呼敬之哉官
伯族姓朕言多懼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
配在下明清于單辭民之亂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無
或私家于獄之兩辭獄貨非寶惟府辜功報以庶尤
永畏惟罰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罰不極庶民罔有
令政在于天下王曰嗚呼嗣孫今往何監(jiān)非德于民
之中尚明聽之哉哲人惟刑無疆之辭屬于五極咸
中有慶受王嘉師監(jiān)于茲祥刑
按史記周本紀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自是荒服者不至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
刑辟


鄭元曰書說云周穆王以甫侯為相
按竹書紀年五十一年作呂刑命甫侯于豐
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玉賓于河用介圭
按竹書紀年云云
  柏
帝堯立柏城子皋為諸侯
按路史柏皇氏姓柏名芝是為皇柏出搏日之陽駕
六龍以木紀德為而不有應(yīng)而不求立于正陽之南
是為皇人山其后為柏柏常為黃帝地官柏亮乂為
顓頊師柏昭為帝嚳師堯治天下有柏成子皋立為
諸侯堯授舜舜授禹柏成子皋辭為諸侯而耕逮周
之世有柏冏為太仆正又有柏&#氏柏常氏白&#氏


今蔡州西平古柏國春秋時柏子之封
周惠王二十二年柏國睦于齊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五年楚斗榖于菟滅弦
弦子奔黃于是江黃道柏方睦于齊皆弦姻也弦子
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設(shè)備故亡


柏國汝南西平縣有柏亭
  有虞氏一
  邰
帝舜褒賞勛爵益封后稷邰國始大
按詩經(jīng)大雅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
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
載育時維后稷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拆不副無災(zāi)
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誕置
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置之平林會伐平林誕置之
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吁厥聲
載路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
&#&#禾役穟穟麻麥瓜瓞唪唪誕后稷之穡有
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褒實
發(fā)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誕降嘉種
維秬維秠維穈維恒之秬秠是獲是畝恒之穈
是任是負以歸肇祀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
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
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
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



邰姜嫄之國也堯見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封后
 稷于邰命使事天以顯神順天命耳

以此成功
 堯改封于邰就其成國之家室無變更也

此邰
 為后稷之母家其國當自有君所以得封后稷者
 或時君絕滅或遷之他所也鄭以姜嫄之夫先為
 二王之后是先有國故言改封其封早晚亦無明
 文中候握河紀云堯即政七十年受河圖其末云
 斯封稷契皋陶賜姓號注云或云七十二年斯此
 封三臣止言封號不道其時即封此言成功蓋治
 水畢后地平天成之時也稷之功成實在堯世其
 封于邰必是堯之封矣故此箋及傳皆以為堯周
 本紀云禹封棄于邰號曰后稷以后稷之號亦起
 舜時其言不可信也
按商頌長發(fā)篇傳疏中候握河紀云斯封稷契皋陶
賜姓號是堯封之也考河命說舜之事云褒賜群臣
賞爵有功稷契皋陶益土地是舜益地為大國也自
殷以上大國百里
按史記周本紀后稷母有邰氏女曰姜嫄


正義曰邰天來反亦作漦同說文云邰炎帝之
 后姜姓封邰周棄外家
姜嫄為帝嚳元妃姜嫄出野見巨人跡心欣然說欲
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
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嫄
以為神遂收養(yǎng)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為兒時
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
人遂好耕農(nóng)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帝堯聞之舉棄為農(nóng)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
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
姓姬氏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上妃有駘氏曰姜嫄清靜專一
而好稼穡衣帝衣履帝敏居期而生棄棄惟元子披
頤象亢棄之每異嫄乃收之爰名曰棄而字之曰度
辰性敷而仁戲惟稷黍長研耕稼為唐天官及事虞
夏以耕織為本虞帝乃國之漦號后稷勤百谷而山
死取姞人是生漦繭世濟其德漦繭生叔均是代其
父及稷播谷是為田祖自商以來祀之世為后稷
夏帝癸二十二歲公劉卜國于豳
按詩經(jīng)大雅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
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
爰方啟行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
無永嘆陟則在巘復(fù)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
琫容刀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
于京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
語語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
依乃造其曹執(zhí)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
之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篤公劉于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鍜止基乃理爰
眾爰有夾其皇澗&#其過澗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召康公以成王將蒞政當戒以民事故詠公劉
 之事以告之
按國語昔我先王世后稷官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
棄稷弗務(wù)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
間不敢怠棄時序其德纂修其緒修其訓典朝夕恪
勤守以惇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
按史記周本紀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
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
務(wù)不窋以失其官而&#戎狄之間不窋卒子鞠立鞠
卒子公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fù)修后稷之業(yè)務(wù)
耕種相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
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
按漢書婁敬傳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絫善
十余世公劉避桀居豳
按通鑒前編夏后癸二十有二歲公劉遷國于豳
公劉子慶節(jié)始國于豳
按史記周本紀公劉子慶節(jié)立國于豳
按路史公劉生慶節(jié)始國于邠
商帝祖乙十祀命豳侯高圉
按史記周本紀慶節(jié)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羌弗立
羌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

按竹書紀年祖乙十五年命邠侯高圉
按路史慶節(jié)生皇仆皇仆生弗差弗差生偽隃偽隃
生公非公非生辟方辟方生高圉高圉能帥稷者周
人報焉
帝盤庚十九祀命豳侯亞圉
按史記周本紀高圉卒子亞圉立
按竹書紀年盤庚十九年命邠侯亞圉
按路史高圉生侯牟侯牟生亞圉
帝祖甲十三祀命豳侯組紺
按史記周本紀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
按竹書紀年祖甲十三年命邠侯組紺
按路史亞圉卒弟云都立生叔組紺是為祖類
帝小乙二十六祀亶父遷于岐山改國號周
按詩經(jīng)大雅&#篇&#&#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
公亶父陶復(fù)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
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周原膴膴菫
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乃
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
爰執(zhí)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
版以載作廟翼翼救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
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
立應(yīng)門應(yīng)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肆不殄厥慍
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
矣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
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此周公戒成王之詩追述太王始遷岐周以開
 王業(yè)而文王因之以受天命也
按皇矣篇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
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作之屏之其災(zāi)其翳
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
其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
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
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
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
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此敘太王太伯王季之德
按史記周本紀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
父復(fù)修后稷公劉之業(yè)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熏育
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fù)攻欲得地與民民皆
怒欲戰(zhàn)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
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
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
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復(fù)
歸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于是
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
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按吳越春秋古公去邠處岐周居三月成城郭一年
成邑二年成都而民五倍其初
按竹書紀年武乙元年邠遷于岐周三年命周公亶
父賜以岐邑
按路史泰公生亶父是為古公泰王避熏育居岐陽
實始剪商
按通鑒前編小乙二十六祀古公亶父自邠遷于岐
改國號曰周
帝武丁四十一祀周亶父生子季歷
按史記周本紀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
生少子季歷
按路史古公復(fù)娶于駘曰泰姜生泰伯仲雍季歷
按通鑒前編殷王高宗武丁四十有一祀周古公亶
父生子季歷
帝祖甲二十八祀姬昌生亶父薨季歷嗣位
按詩經(jīng)大雅摰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
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維此文
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

按史記周本紀季歷娶太任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
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
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fā)以讓季歷
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修古公遺道篤于行
義諸侯順之
按竹書紀年武乙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
按吳越春秋古公三子長曰太伯次曰仲雍一名虞
仲少曰季歷季歷娶太任生子昌古公知昌欲傳國
以及昌曰興王者其在昌乎太伯仲雍望風知指古
公病二人托名采藥于衡山遂之荊蠻國民君事之
號為勾吳古公病將卒令季歷讓國于太伯而三讓
不受故云太伯三以天下讓
按通鑒前編殷王祖甲二十有八祀周世子季歷生
子昌周古公亶父薨少子季歷嗣立
帝武乙二十四祀周師伐程戰(zhàn)于畢克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武乙三十祀周師伐義渠乃獲其君以歸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武乙三十四祀周公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
十&#馬十匹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武乙三十五祀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太丁二祀周伐燕京之戎
按竹書紀年太丁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敗績

按文丁
即太丁

按通鑒前編太丁二祀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
帝乙元祀命周公季歷為牧師又命為侯伯
按竹書紀年文丁四年周公季歷伐余無之戎克之
命為牧師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
按通鑒前編殷王帝乙元祀周公季歷伐余無之戎
受王命為牧師周公季歷伐始呼翳徒之戎王賜之
圭瓚秬鬯為侯伯
帝乙七祀周公季歷薨子昌嗣
按史記周本紀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
王遵后稷公劉之業(yè)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
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伯
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yǎng)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
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按竹書紀年文丁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
其三大夫來獻王殺季歷


王嘉季歷伐戎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
 既而執(zhí)諸塞庫季歷遂困而死世因謂文丁殺季
 歷
按竹書紀年上二則皆作文丁
時事今以通鑒為主仍兩存之
按通鑒前編帝乙七祀周公季歷薨世子昌嗣


按世本自不窋公劉至季歷已有十七世史記
 拘于十五王文始平之之數(shù)遂謂后稷之子為不
 窋曾孫為公劉前既缺代又自公非已后缺四世
 不書皇甫氏不得其說遂以四世為字而組紺又
 自有四名獨索隱覺其非而不明辨路史已明辨
 而不斷十五王之說今按公劉之世云周道之興
 自此而始京師之名亦始此國語十五王之說自
 公劉數(shù)至文王耳然又安知非祖功宗德之云周
 世世修德賢圣之君十五作而至于文王乎
帝乙十二祀周西伯治岐周發(fā)政施仁鳳凰鳴于岐

按通鑒前編云云
帝乙十五祀岐周地震
按通鑒前編云云


通志曰文王即位之八年六月寢疾五日而地
 震東西南北不出郊圻有司曰地震為人主也群
 臣皆恐欲跅其城以移之文王曰天之見妖以罰
 有罪我若有罪若何逃罰率德改行其可免乎于
 是謹其禮秩皮革以交諸侯飭其辭令幣帛以禮
 俊士頒其爵級田疇以賞有功未幾疾愈
帝乙二十三祀西伯昌生子發(fā)
按詩經(jīng)大雅天監(jiān)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
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
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
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維莘長子維
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按通鑒前編帝乙二十三祀周西伯昌生子發(fā)


通志曰太姒號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nèi)文王
 之業(yè)賴文母之助為多太姒生十子長伯邑考次
 武王發(fā)次管叔鮮次周公旦次蔡叔度次曹叔振
 鐸次郕叔武次霍叔處次康叔封季曰聃季載又
 有滕毛郜雍畢原豐郇八國皆文王子也 大紀
 曰昌為世子娶于有莘氏曰太姒太姒不妒忌而
 西伯有內(nèi)行此德政之所以流行而風化之所以
 大興也
帝乙二十四祀命西伯昌拒昆夷備玁狁
按通鑒前編云云


衛(wèi)氏詩序曰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
 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戍役以守衛(wèi)中國
帝辛元祀王即位居殷命九侯周侯邘侯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辛六祀西伯初禴于畢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辛十一祀囚西伯于羑里
按史記殷本紀紂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
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
鄂侯爭之強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
侯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按周本紀崇侯虎
譖西伯于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
利于帝帝紂乃囚西伯于羑里
按竹書紀年帝辛二十一年春正月諸侯朝周伯夷
叔齊自孤竹歸于周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
按通鑒前編帝辛十有一祀醢九侯鄂侯諫脯之囚
西伯于羑里
帝辛十二祀周西伯演易于羑里
按通鑒前編云云
帝辛十三祀釋西伯西伯獻地除刑因命專征伐
按史記殷本紀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
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請
除炮烙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
伯 按周本紀紂囚西伯于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
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
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
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
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
紂去炮烙之刑紂許之
按竹書紀年帝辛二十九年釋西伯諸侯逆西伯歸
于程
按通鑒前編帝辛十有三祀釋西伯西伯因獻洛西
之地請除炮烙之刑從之遂賜西伯弓矢鈇鉞使得
專征伐


大紀曰周之臣子日夜憂懼謀救其君父者無
 所不至竭國中珍寶良馬使閎夭太顛來獻諸侯
 憂懼入見請昌蓋是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
 之難紂乃召昌釋之因獻洛西之地請除炮烙之
 刑紂大喜許之賜之弓矢鈇鉞使專征伐為西方
 諸侯伯
帝辛十四祀虞芮質(zhì)成于周
按史記周本紀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于是虞
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
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相謂曰西伯蓋受
命之君
按通鑒前編帝辛十有四祀虞芮質(zhì)成于周


詩傳曰虞芮之君相與爭田久而不平乃相與
 朝周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
 異路班白者不提挈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
 為卿二國之君感而相謂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
 君子之庭乃相讓以其所爭之田為閑田而退天
 下聞之而歸者四十余國
帝辛十五祀西伯伐犬戎得呂尚為師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
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
或封于申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蓋嘗窮
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
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乃霸王之輔于是周西
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
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
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或曰太公
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游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
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拘羑里散
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
善養(yǎng)老盍往焉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物獻之于
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言呂尚所以事周雖
異要之為文武師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呂尚陰謀
修德以傾政其事多兵權(quán)與奇計故后世之言兵
及周之陰權(quán)皆宗太公為本謀周西伯政平及斷虞
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須犬夷
大作豐邑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按竹書紀年帝辛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畢得呂尚
以為師
按通鑒前編帝辛十五祀周西伯得呂尚立為師
帝辛十六祀西伯伐密須遂都于程
按詩經(jīng)大雅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
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
其旅以按徂旅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依其在京侵
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
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
民之王
按汲冢周書大匡解維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
作大匡以詔牧其方三州之侯咸率王乃召冢卿三
老三吏大夫百執(zhí)事之人朝于大庭問罷病之故政
事之失刑罰之戾哀樂之尤賓客之盛用度之費及
關(guān)市之征山林之匱田宅之荒溝渠之害怠墮之過
驕頑之虐水旱之災(zāi)曰不谷不德政事不時國家罷
病不能胥匡二三子尚助不谷官考厥職鄉(xiāng)問其人
因其耆老及其總害慎問其故無隱乃情及某日以
告于廟有不用命有常不赦王既發(fā)命入食不舉百
官質(zhì)方

不食饔及期日質(zhì)明王麻衣以朝朝中無
采衣官考其職鄉(xiāng)問其利因謀其災(zāi)旁匡于眾無敢
有違詰退驕頑方收不服慎惟怠墯什伍相保動勸
游居事節(jié)時茂農(nóng)夫任戶戶盡夫出農(nóng)廩分鄉(xiāng)鄉(xiāng)命
受糧程課物征躬競比藏藏不粥糴糴不加均賦灑
其幣鄉(xiāng)正保貸成年不償信誠匡助以輔殖財財殖
足食克賦為征數(shù)口以食食均有賦外食不贍開關(guān)
通糧糧窮不轉(zhuǎn)孤寡不廢滯不轉(zhuǎn)留戍城不留


以守出旅分均馳車送逝旦夕運糧于是告四方游
旅旁生忻通津濟道宿所至如歸幣租輕乃作母以
行其子易資貴賤以均游旅使無滯無粥熟無室市
權(quán)內(nèi)外以立均無蚤暮閭次均行眾從積而勿


罰助均無使之窮平均無乏利民不淫無播蔬無食
種以數(shù)度多少省用祈而不賓祭服漱不制車不雕
飾人不食肉畜不食谷國不鄉(xiāng)射樂不墻合墻屋有
補無作資農(nóng)不敗務(wù)非公卿不賓賓不過具哭不留
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獨葬伍有植送往迎來亦如之
有不用命有常不違 程典解維三月既生魄文王
合六州之侯奉勤于商商王用宗讒震怒無疆諸侯
不娛逆諸文王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以命三忠曰助
余體民無小不敬如毛在躬拔之痛無不省政失患
作作而無備死亡不誡誡在往事備必慎備思地思
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開開乃無患慎德必
躬恕恕以明德德當天而慎下下為上貸力競以讓
讓德乃行慎下必翼上上中立而下比爭省和而順
慎同攜乃爭和乃比比事無政無政無選無選民乃
頑頑乃害上故選官以明訓頑民乃順慎守其教小
大有度以備災(zāi)寇協(xié)其三族固其四援明其伍侯習
其武誡依其山川通其舟車利其守務(wù)士大夫不雜
于工商士之子不知義不可以長幼工不族居不足
以給官族不鄉(xiāng)別不可以入惠為上不明為下不順
無丑輕其行多其愚不習慎地必為之圖以舉其物
物其善惡度其高下利其陂溝愛其農(nóng)時修其等列
務(wù)其土實差其施賦設(shè)得其宜宜協(xié)其務(wù)務(wù)應(yīng)其趣
慎用必愛工攻其材商通其材百物鳥獸魚鱉無不
順時生穡省用不濫其度津不行火藪林不伐牛羊
不盡齒不屠土勸不極美美不害用用乃思慎


不敬不意多

用寡立親用勝懷遠遠格而邇安于
安思危于始思終于邇思備于遠思近于老思行不
備無違嚴戒
按竹書紀年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有赤鳥集
于周社密人侵阮西伯帥師伐密三十三年密人降
于周師遂遷于程王錫命西伯得專征伐
按路史季歷居程古公屬焉季歷再世而興周文王
因之
按通鑒前編帝辛十有六祀西伯伐密須遂都于程


通志曰初文王問太公孰可伐太公曰密須管
 叔曰其君強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
 順伐險不伐易遂自阮徂共而及密須密須之人
 自縛其君而歸
帝辛十七祀西伯伐耆
按通鑒前編云云
帝辛十八祀西伯伐邘
按通鑒前編云云
帝辛十九祀西伯伐崇徙都于豐作靈臺
按詩經(jīng)大雅皇矣篇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
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
仇方同爾兄弟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臨沖
閑閑崇墉言言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
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
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按靈臺篇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
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
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于牣魚
躍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于論鼓鐘于樂辟廱于論鼓
鐘于樂辟廱鼉鼓逢逢瞍奏公



豐城朱氏曰言辟廱之教育而必言其樂之和
 者以見鼓舞作興之有其術(shù)也
按文王有聲篇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
于豐文王烝哉筑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
來孝王后烝哉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
維翰王后烝哉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
維辟皇王烝哉



豐即崇國之地文王營豐邑之城因舊溝為限
 而筑之其作邑居亦稱其城而不侈大
按左傳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
政教而復(fù)伐之因壘而降
按史記周本紀虞芮如周之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
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
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
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明年西伯崩太子發(fā)立是為
武王
按竹書紀年帝辛三十四年周師取耆及邘遂伐崇
崇人降冬十二月昆夷侵周三十五年周大饑西伯
自程遷于豐三十六年春正月諸侯朝于周遂伐昆
夷西伯使世子發(fā)營鎬三十七年周作辟雍三十九
年大夫辛甲出奔周四十年周作靈臺王使膠鬲求
玉于周
按通鑒前編帝辛十有九祀西伯伐崇因作豐邑徙
都之周西伯立靈臺


禮疏曰文王立靈臺于時年九十六也
帝辛二十祀西伯昌薨子發(fā)立
按竹書紀年帝辛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
按通鑒前編帝辛二十祀西伯昌薨世子發(fā)嗣立


大紀曰西伯寢疾謂世子曰見善勿怠時至勿
 疑去非勿處此三者道之所以止也世子再拜受
 教西伯薨葬于畢
帝辛   祀西伯發(fā)作辟廱于鎬
按詩經(jīng)大雅文王有聲篇鎬京辟廱自西自東自南
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鎬京武王所營也在豐水東去豐邑二十五里
 張子曰周家自后稷居邰公劉居豳太王邑岐而
 文王則遷于豐至武王又居于鎬當是時民之歸
 者日眾其地有不能容不得不遷也靈臺辟廱文
 王之學也鎬京辟廱武王之學也至此始為天子
 之學矣此言武王徙居鎬京講學行禮而天下自
 服也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宅居正決也成之作邑居也
帝辛二十七祀周西伯發(fā)生元子誦
按通鑒前編云云


大紀曰西伯納呂尚之女曰邑姜為妃邑姜賢
 立未嘗倚坐未嘗倨怒未嘗厲是年生子誦
帝辛三十一祀西伯東觀兵戡黎
按書經(jīng)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
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
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
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摯
今王其如臺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
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于天殷之即喪指乃
功不無戮于爾邦
按通鑒前編帝辛三十有一祀周西伯東觀兵戡黎
商亡
武王十三年伐商王辛遂有天下
按書經(jīng)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
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yè)九年武王上
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
武王自稱太子發(fā)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
馬司徒司空諸節(jié)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
小子受先功畢力賞罰以定其功遂興師師尚父號
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武王渡河中流白
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fù)于
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是時諸侯不
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
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居二年聞紂昏亂
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
樂器而&#周于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
以不畢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
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
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曰孳孳無怠武王乃作泰誓告
于眾庶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誓已諸侯兵會者車
四千乘陳師牧野帝紂聞武王來亦發(fā)兵七十萬人
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
師紂師雖眾皆無戰(zhàn)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
兵以戰(zhàn)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畔紂紂走反
入登于鹿臺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勛爵部匯考十二
  有虞氏二
  商
帝舜褒賞勛爵益封契而商國始大
按詩經(jīng)商頌元鳥篇天命元鳥降而生商


鳦遺卵娀氏之女簡狄吞之而生契為堯司徒
 有功封商堯知其后將興又錫其姓焉
按長發(fā)篇浚哲維商長發(fā)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
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帝黑帝也禹敷下土之時有娀氏之國亦始廣
 大有女簡狄吞鳦卵而生契堯封之于商
元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
既發(fā)


始堯封之商為小國舜之末年乃益其土地為
 大國皆能達其教令

知堯封為小國舜益為大
 國者中候握河紀說堯云斯封稷契皋陶賜姓號
 是堯封之也考河命說舜之事云褒賜群臣賞爵
 有功稷契皋陶益土地是舜益地為大國也自殷
 以上大國百里
按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
次妃三人行浴見元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
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
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封于商賜姓
子氏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次妃有娀氏曰簡狄生契
也聰明而仁堯命司徒使布五教而民輯及虞不廢
是以受商賜姓子氏商人謂之元王子昭明居砥石
生相土克承商業(yè)始居商丘出長諸侯威武烈烈至
孫冥為司空世事虞夏十有二世而湯遂興


所封乃華陰鄭縣有欒都城故潘邑也世本謂
 契居蕃是矣中候握河紀云契皆堯封長發(fā)箋
 云堯小封舜末年益為大妄也
夏帝相十五歲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于商丘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路史越在先時閼伯火正實事唐虞禹更以相土
居之商虛入為王官出長諸侯有勤于民以食于味
帝少康十一歲使商侯冥治河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杼十三歲商侯冥死于河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史記殷本紀注宋忠曰冥為司空勤其官事死于
水中殷人郊之
帝芒三十三歲商侯遷于殷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泄十二歲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泄十六歲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

按竹書紀年云云


殷侯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
 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
 遂殺其君綿臣中葉衰而上甲微復(fù)興故殷人報
 焉
帝孔甲三十七歲商主癸生子履
按通鑒前編云云


帝王世紀曰主癸之妃扶都見白氣貫月而生
 湯
帝癸二十一歲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癸三十五歲商主癸薨子履嗣位
按史記殷本紀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功業(yè)著于百
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
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
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
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
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
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


孔安國曰契父帝嚳居亳湯自商丘遷焉故曰
 從先王居
按竹書紀年夏桀三十五年商侯履遷于亳
按通鑒前編后癸三十有五歲商主癸薨子履嗣位
始居亳
帝癸三十六歲湯征葛
按史記殷本紀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
按通鑒前編后癸三十六歲商湯始用師征葛
帝癸三十七歲商湯聘伊尹于有莘進于夏桀
按史記殷本紀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
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
在王宮勉哉勉哉湯曰女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
有攸赦作湯征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
為有莘氏媵臣負俎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
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從湯言素
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
按通鑒前編后癸三十有七歲商湯遣使以幣聘伊
尹于有莘進伊尹于夏王桀
帝癸四十歲伊尹復(fù)歸湯
按史記殷本紀伊尹去湯適夏既丑有夏復(fù)歸于亳
入自北門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
按新序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
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群臣相持歌曰江水
沛沛兮舟&#敗兮我王廢兮趨歸薄兮藩亦大兮又
曰樂兮樂兮四牡蹺兮六轡沃兮去不善而從善何
不樂兮伊尹知天命之去舉觴而告桀曰君王不聽
臣之言亡無日矣桀拍然而作啞然而笑曰子何妖
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曰有亡乎日亡吾乃亡
耳于是尹接履而趨遂適商就湯湯立為相故伊尹
去夏歸亳商王而夏亡
按通鑒前編后癸四十歲伊尹復(fù)歸于亳
帝癸四十二歲囚湯于夏臺既而釋之
按竹書紀年夏桀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于
夏臺二十三年釋商侯履諸侯遂賓于商
接通鑒前編夏桀四十有二歲夏王桀囚商湯于夏
臺既而釋之
帝癸五十一歲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按通鑒前編云云


淮南子曰夏之將亡太史令終古先奔于商三
 年而夏桀乃亡大紀曰夏桀鑿池為夜宮男女雜
 處三旬不朝太史令終古執(zhí)其圖法泣諫不聽終
 古出奔商
帝癸五十三歲商湯伐夏桀放之南巢遂有天下
按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wǎng)四面祝曰自天下四
方皆入吾網(wǎng)湯曰噫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
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wǎng)諸侯聞之曰湯德至
矣及禽獸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
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
吾遂伐桀作湯誓號曰武王桀敗于有娀之墟桀奔
于鳴條夏師敗績湯遂伐三俘厥寶玉義伯仲伯
作典寶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報于
是諸侯心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nèi)
按竹書紀年夏桀二十六年商滅溫二十八年昆吾
氏伐商商會諸侯于景亳遂征韋商師取韋遂征顧
太史令終古出奔商二十九年商師取顧三日并出
費伯昌出奔商商師征昆吾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
邑克昆吾大雷雨戰(zhàn)于鳴條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
商師征三朡戰(zhàn)于郕獲桀于焦門放之于南巢
按通鑒前編后癸五十有二歲為商湯十有七祀商
王成湯十有八祀王誓師伐夏桀放之于南巢
  資
帝舜封黃帝之后于資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其得
資者為資氏氏
  &#
帝舜封黃帝之后于&#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其得
&#者為&#氏輔氏
  &#        虔
帝舜封黃帝之后于虔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其得
虔者為虔氏
  寇
帝舜封黃帝之后于寇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其得
寇者為寇氏口引氏劉氏
  酈
帝舜封黃帝之后于酈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國于
酈者為酈氏儷氏食其氏侍其氏 皋陶有子三人
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
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
鮑舒龔后各以國命氏


按史記匽姓皋陶后莊帝母匽氏國潛夫論偃
 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會六阮棐高
 高即皋也偃或作優(yōu)誤
按酈路史作黃帝后又
以為皋陶后故附錄于此

  翟
帝舜封黃帝之后于翟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國于
翟者為翟氏糴氏狄氏
  詹
帝舜封黃帝之后于詹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國于
詹者為詹氏
  葛
黃帝之后自詹移葛
按路史有虞氏作封黃帝之后一十有九侯伯國于
詹者為詹氏自詹移葛則為葛氏詹葛氏


葛伯爵
  鬷
帝舜封飂叔安裔子于鬷
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于
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于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
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
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不知
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
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
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
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于
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
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
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
龍以更豕韋之后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
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范氏其后也獻子曰
今何故無之對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
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業(yè)其物乃
至若泯棄之物乃坻伏&#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
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
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
正曰元冥土正曰后土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
生得


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豢龍官名官有世功則
 以官氏鬷水上夷皆董姓更代也以劉累代彭姓
 之豕韋累尋遷魯縣豕韋復(fù)國至商而滅累之后
 世復(fù)承其國為豕韋氏在襄二十四年不能致龍
 故懼遷魯縣自貶退也

正義曰傳言以更豕韋
 之后則豕韋是舊國廢其君以劉累代之鄭語云
 祝融之后八姓大彭豕韋為商伯矣又云彭姓彭
 祖豕韋則商滅之矣如彼文豕韋之國至商乃滅
 于夏王孔甲之時彭姓豕韋未全滅也又下云劉
 累懼而遷于魯縣明是累遷之后豕韋復(fù)國至商
 乃滅耳襄二十四年傳范宣子自言其祖在夏為
 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則劉累子孫復(fù)封豕韋杜
 跡其事知累后世更復(fù)其國為豕韋氏也
按國語鄭史伯對桓公曰祝融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
于前代者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
未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
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
滅之矣妘姓鄶路逼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wèi)或在
王室或在夷翟莫之數(shù)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
姓無后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


大彭陸終第三子曰籛為彭姓封于大彭謂之
 彭祖豕韋彭姓之別封于豕韋者殷衰二國相繼
 為商伯其后世失道殷復(fù)興而滅之鬷董姓己姓
 之別受氏為國者飂叔安之裔子曰董父以擾龍
 服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封之鬷川當夏之
 興別封鬷夷于孔甲前而滅矣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
于吳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廖有叔
安異封于董董甫以豢龍事虞封于鬷川別為鬷夷
更為關(guān)龍廖董關(guān)龍則夏滅之鬷則商滅之
  豢龍
鬷之別封為豢龍
按史記夏本紀帝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
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
龍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
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后龍一雌死
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賈逵曰劉累之后至商不絕以代豕韋之后祝
 融之后封于豕韋殷武丁滅之以劉累之后代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
于吳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廖有叔
安異封于董董甫以豢龍事虞封于鬷川別為鬷夷
更為關(guān)龍廖董關(guān)龍則夏滅之鬷則商滅之
  防風氏
汪芒氏之君在虞夏為防風氏
按家語吳伐越隳會稽獲巨骨一節(jié)專車焉吳子使
來聘于魯且問之孔子命使者曰無以吾命也賓既
將事乃發(fā)幣于大夫及孔子孔子爵之既徹俎而燕
客執(zhí)骨而問曰敢問骨何如為大孔子曰丘聞昔禹
致群臣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骨
專車焉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孔子曰山川
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社稷之守為公侯
山川之祀為諸侯皆屬于王客曰防風氏何守孔子
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者也為漆姓在虞夏為防風
氏商為汪芒氏于周為長翟氏今曰大人客曰人長
之極幾何孔子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
過十數(shù)之極也
按路史帝鴻氏生白民及嘻嘻生季格季格生帝魁
白民銷姓降居于夷是為白民之祖其別為防風氏
守封禺之間
  有莘氏
鯀娶于有莘氏
按通志禹母有莘氏女曰修己
商湯亦娶于有莘氏
按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
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


列女傳曰湯妃有莘氏之女正義曰括地志云
 古莘國在汴州陳留縣東五里故莘城是也陳留
 風俗傳云陳留外黃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
  元都氏
帝舜四十二年元都氏來朝貢寶玉
按竹書紀年云云
  夏后氏一
  費
帝啟二歲費侯伯益出就國(
按益于堯時已封梁未知何時封費茲編以益
 相禹薦之于天且路史指封費為皋陶子故敘就國起為夏禹勛爵)

按史記秦本紀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
修織元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yè)大業(yè)取少典之
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元圭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
功其賜爾皂游爾后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費拜受佐舜調(diào)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
賜姓嬴氏


此即秦趙之祖嬴姓之先一名柏翳尚書謂之
 伯益系本漢書謂之伯益是也尋檢史記上下諸
 文伯翳與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陳杞系家即敘伯
 翳與伯益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決邪抑亦謬
 誤爾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伯翳封費生大廉若木恩成若木事夏襲翳之封
后有費昌為湯御右費仲事紂
按通鑒前編夏后禹二歲帝薦益于天帝啟二歲伯
益歸政就國帝親政大饗于諸侯
帝啟六歲伯益薨祠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癸二十九歲費伯昌出奔商
按史記秦本紀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
二曰若木實費氏其元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
在夷狄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御以敗桀
于鳴條
按竹書紀年帝桀二十九年費伯昌出奔商
商中宗太戊三十一祀命費侯仲衍為御正
按史記秦本紀大廉元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帝
太戊聞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
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
諸侯
按竹書紀年太戊三十一年命費侯仲衍為御正
  徐
夏封伯翳之裔于徐使主淮夷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伯翳封費生大廉若木恩成若木事夏襲翳之封
后有費昌為湯御右費仲事紂其立于淮者為嬴氏
夏世有調(diào)王命以徐伯主淮夷三十二世君偃一假
仁義而賓國三十六周王剡之而錄其子宗十一世
為吳所滅


偃即康王乃穆王時都城記云穆王西巡聞其
 威德日遠遣楚師襲破殺王偃后漢書七諫淮南
 子注以為楚文滅之楚文乃春秋時誤宗北走彭
 城武原山萬眾從之因曰徐山
周成王三年淮夷徐戎皆叛魯侯伯禽討之
按書經(jīng)費誓公曰嗟人無嘩聽命徂茲淮夷徐戎并
興善敹乃甲胄敿乃干無敢不吊備乃弓矢鍜乃戈
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馬杜乃擭
乃&#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馬牛其風臣妾
逋逃勿敢越逐祗復(fù)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復(fù)汝則
有常刑無敢寇攘逾垣墻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
刑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
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干甲戌我惟筑無敢不供
女則有無余刑非殺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無敢
不多女則有大刑
按書序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興東郊不開作費

按史記周本紀初管蔡畔周周公討之三年而畢定
故初作大誥次作微子之命次歸禾次嘉禾次康誥
酒誥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
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豐使召公
復(fù)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fù)卜申視卒營筑居九
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誥
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公
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


括地志云泗水徐城縣北二十里古徐國即淮
 夷也
按魯周公世家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
徐戎亦并興反于是伯禽率師伐之于作誓遂
平徐戎定魯
按竹書紀年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
叛秋大雷電以風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三年王
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民于衛(wèi)遂伐奄滅蒲姑四
年春正月初朝于廟夏四月初嘗麥王師伐淮夷遂
入奄
按通鑒前編成王三年秋管叔及蔡叔霍叔與武庚
叛淮夷徐戎皆叛魯侯伯禽帥師伐淮夷徐戎
穆王六年春徐子誕來朝钖命為伯
按竹書紀年云云
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
按竹書紀年十三年春祭公帥師從王西征次于陽
紆秋七月西戎來賓徐戎侵洛冬十月造父御王入
于宗周
穆王十七年王師征徐戎克之
按史記秦本紀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繆王得驥溫驪
驊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
為繆王御長驅(qū)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
封造父


括地志云大徐城在泗州徐城縣北三十里古
 徐國也博物志云徐君宮人有娠而生卵以為不
 祥棄于水濱孤獨母有犬鵠蒼銜所棄卵以歸覆
 暖之乃成小兒生偃故宮人聞之更取養(yǎng)之及長
 襲為徐君后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化為黃龍鵠
 蒼或名后蒼括地志又云徐城在越州鄍縣東南
 入海二百里夏侯志云翁洲上有徐偃王城傳云
 昔周穆王巡狩諸侯共尊偃王穆王聞之令造父
 御乘騕裊之馬日行千里自還討之或云命楚王
 帥師伐之偃王乃于此處立城以終
按竹書紀年穆王十四年王帥楚子伐徐戎克之夏
四月王畋于軍丘五月作范宮秋九月翟人侵畢冬
搜于萍澤作虎牢十五年春正月留昆氏來賓作重
璧臺冬王觀于鹽澤十六年霍侯舊薨王命造父封
于趙十七年王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
來朝賓于昭宮秋八月遷戎于太原
按博物志徐偃王志云徐君宮人娠而生卵以為不
祥棄之水濱獨孤母有犬名鵠蒼獵于水濱得所棄
卵銜以東歸獨孤母以為異覆暖之遂伏成兒生時
正偃故以為名徐君宮中聞之乃更錄取長而仁智
襲君徐國后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實黃龍也偃王
乃葬之徐界中今見云狗偃王治其國仁義著聞欲
舟行上國乃通溝陳蔡之間得朱弓矢以己得天瑞
遂因名為弓自稱徐偃王江淮諸侯皆伏從伏從者
三十六國周王聞遣使乘驛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
仁不忍斗害其民為楚所敗遂逃走彭城武原縣東
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shù)后遂名其山為徐山山上
立石室有神靈民人祈禱今皆見存
按通鑒前編穆王十有三年王西征十有七年王西
征徐戎作亂王歸征徐戎克之(
按通鑒前編十有三年王西征下引竹書
 紀年曰穆王十有三年西征于青鳥之所憩又云十有七年王西征徐戎作亂王歸征徐戎克之下
 引竹書紀年云穆王十七年王西征遂引史記蜚廉造父事是以見西王母在十三年伐徐在十七
 年也今按竹書原文則伐徐在十四年見西王母在十七年前編既引竹書為據(jù)而年又舛訛今改
 正之)

穆王三十五年荊人入徐毛伯帥師敗荊人于泲
按竹書紀年云云
惠王九年秋魯侯會宋人齊人伐徐
按春秋莊公二十六年
惠王二十年春徐人取舒
按春秋僖公三年


徐國在下邳僮縣東南舒國今廬江舒縣勝國
 而不用大師亦曰取舒楚之同類詩所謂荊舒者
 也徐附齊故為齊取楚之與國
襄王七年春正月楚人伐徐三月齊侯宋公魯侯陳
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諸侯之
大夫救徐冬楚人敗徐于婁林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
待之秋齊師曹師伐厲以救徐冬楚敗徐于婁林徐
恃救也
襄王八年夏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十六年夏齊伐厲不克
救徐而還
襄王九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按春秋僖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
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


英氏楚與國婁林役在十五年
襄王三十二年冬徐伐莒
按春秋文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徐伐莒莒人來請
盟穆伯如莒蒞盟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楚人執(zhí)
徐子
按春秋昭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楚子使椒舉如
晉求諸侯晉侯許之夏諸侯如楚六月丙午楚子合
諸侯于申徐子吳出也以為貳焉故執(zhí)諸申
景王八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
人伐吳
按春秋昭公五年
景王九年秋九月楚伐徐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六年秋九月徐儀楚聘
于楚楚子執(zhí)之逃歸懼其叛也使薳泄伐徐吳人救
之令尹子蕩帥師伐吳師于豫章而次于干溪吳人
敗其師于房鍾獲宮廄尹棄疾子蕩歸罪于薳泄而
殺之
景王十九年春齊侯伐徐
按春秋昭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春齊侯伐徐
楚子聞蠻氏之亂也與蠻子之無質(zhì)也使然丹誘戎
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既而復(fù)立其子焉禮也二月
丙申齊師至于蒲隧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莒人會
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叔孫昭子曰諸侯之
無伯害哉齊君之無道也興師而伐遠方會之有成
而還莫之亢也無伯也夫詩曰宗周既滅靡所止戾
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其是之謂乎
敬王五年夏四月吳公子掩余奔徐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春吳子欲因
楚喪而伐之使公子掩余公子燭庸帥師圍潛楚莠
尹然工尹麇帥師救潛左司馬沈尹戌帥都君子與
王馬之屬以濟師與吳師遇于窮令尹子常以舟師
及沙汭而還左尹郄宛工尹壽帥師至于潛吳師不
能退吳公子光曰此時也弗可失也告鱄設(shè)諸曰上
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吾欲求之夏四月光
伏甲于堀室而享王遂弒王闔廬吳公子掩余奔徐
公子燭庸奔鍾吾
敬王八年冬十有二月吳滅徐徐子章禹奔楚
按春秋昭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秋吳子使徐
人執(zhí)掩余使鍾吾人執(zhí)燭庸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
而定其徙使監(jiān)馬尹大心逆吳公子使居養(yǎng)莠尹然
左司馬沈尹戍城之取于城父與胡田以與之將以
害吳也子西諫曰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
辛苦同之將用之也若好吳邊疆使柔服焉猶懼其
至吾又疆其讎以重怒之無乃不可乎吳周之胄裔
也而棄在海濱不與姬通今而始大比于諸華光又
甚文將自同于先王不知天將以為虐乎使剪喪吳
國而封大異姓乎其抑亦將卒以祚吳乎其終不遠
矣我盍姑億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歸將焉用
自播揚焉王弗聽吳子怒冬十二月吳子執(zhí)鍾吾子
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滅徐徐子章禹斷其發(fā)攜
其夫人以逆吳子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遂
奔楚楚沈尹戍帥師救徐弗及遂城夷使徐子處之
  蕭
夏封孟虧于蕭
按路史少昊氏有裔子曰孟虧能訓鳥獸而致鳳凰
爰封之蕭 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生大廉后有孟
虧仲衍孟虧能帥翳者作土于蕭是為蕭孟虧夏后
氏衰孟虧去之而鳳皇隨焉蕭子國也
周惠王六年夏蕭叔朝于魯
按春秋莊公二十三年


蕭附魯國叔名就谷朝公故不言來凡在外朝
 則禮不得具嘉禮不野合此僭朝于方岳之禮
襄王二十二年秋介人侵蕭
按春秋僖公三十年
定王十年冬十二月戊寅楚子滅蕭
按春秋宣公十二年 按左傳十二年冬楚子伐蕭
宋華椒以蔡人救蕭蕭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
曰勿殺吾退蕭人殺之王怒遂圍蕭蕭潰申公巫臣
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
纊遂傅于蕭還無社與司馬卯言號申叔展叔展曰
有麥曲乎曰無有山鞠窮乎曰無河魚腹疾奈何曰
目于眢井而拯之若為茅绖哭井則己明日蕭潰申
叔視其井則茅绖存焉號而出之
  鳥俗氏
帝啟封大廉為鳥俗氏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伯翳封費生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后啟為鳥
俗氏


俗一作浴
  &#

 勛爵部考十三
  夏后氏二
  六
禹封皋陶之后于六
按史記夏本紀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許


索隱曰地理志云安國六縣皋陶后偃姓所封
按陳杞世家皋陶之后或封英六


索隱曰本或作蓼六皆通然蓼六皆咎繇后據(jù)
 系本二國皆偃姓故春秋文五年傳云楚人滅六
 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杜預(yù)
 云蓼與六皆咎繇后地理志云六安故國皋陶后
 偃姓為楚所滅又僖十七年齊人徐人伐英氏杜
 預(yù)曰英六皆皋陶后國名是有英蓼英蓼實未能
 詳或者英改號蓼
按路史禹舉咎陶而薦之將畀之政辭乃封之六其
仲子克世使襲六奉其祀 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
次仲甄次封偃仲甄事夏封六其后分英俱為楚并


按蓼舒及舒蓼三國也舒黃帝后任姓蓼庭堅
 后姬姓而舒蓼偃姓也杜皆以為皋陶后又以蓼
 為即舒蓼失之英六貳軫古皆皋地并詳國名記
 文五年楚滅之通典六皋陶封世本六為姬姓非
 也
按通鑒前編目駱氏曰皋陶乃少昊之后四世而庭
堅則高陽氏之子六乃皋陶之后別有舒蓼周宣王
八年始滅初陶漁于雷澤虞舜求旃以為士師造律
執(zhí)中封于皋為皋陶陶之子封偃為偃姓又有孫恩
成其后世為理以命族至商紂時理征為翼隸申吳
伯弗合以死取契和氏逋難伊虛為李氏其后世為
伯陽父
周襄王三十年秋楚人滅六
按春秋文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六人叛楚即東夷
秋楚成大心仲歸帥師滅六冬楚子燮滅蓼臧文仲
聞六與蓼滅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之
無援哀哉


六國今廬江六縣蓼國今安豐蓼縣蓼與六皆
 皋陶后也傷二國之君不能建德結(jié)援大國忽然
 而亡
  英
禹封皋陶之后于英
按史記夏本紀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許


索隱曰英地闕不知所在以為黥布是其后也
 正義曰英&#蓼也括地志云光州固始縣本春秋
 時蓼國偃姓皋陶之后也左傳云子燮滅蓼太康
 地志云蓼國先在南陽故縣今豫州郾縣界故胡
 城是后徙于此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壽州安豐縣
 南一百三十二里春秋文五年秋楚成大心滅之
按陳杞世家皋陶之后或封英六


索隱曰本或作蓼六皆通然蓼六皆咎繇后據(jù)
 系本二國皆偃姓故春秋文五年傳云楚人滅六
 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杜預(yù)
 云蓼與六皆咎繇后地理志云六安故國皋陶后
 偃姓為楚所滅又僖十七年齊人徐人代英氏杜
 預(yù)曰英六皆皋陶后國名是有英蓼英蓼實未能
 詳或者英改號蓼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仲甄
事夏封六其后分英俱為楚并


按蓼舒及舒蓼三國也舒黃帝后任姓蓼庭堅
 后姬姓而舒蓼偃姓也杜皆以為皋陶后又以蓼
 為即舒蓼失之英六貳軫古皆皋地并詳國名記
 文五年楚滅之通典六皋陶封世本六為姬姓非
 也
周襄王九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按春秋僖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五年冬楚敗徐于
婁林十七年春齊人為徐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
  偃
皋陶之子封于偃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后各以國命氏


按史記匽姓皋陶后莊帝母匽氏國
按通鑒前編目駱氏曰皋陶乃少昊之后初陶漁于
雷澤虞舜求旃以為士師造律報中封于皋為皋陶
陶之子封偃為偃姓
  州
皋陶之后分封于州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州則鹵滅之后以國
命氏 州姜國也杞滅之淳于姜國也淳于不復(fù)
桓王十三年冬州公如曹
按春秋桓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淳于公如曹度
其國危遂不復(fù)


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國有危難不能
 自安故出朝而遂不還
桓王十四年春州公朝于魯
按春秋桓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春自曹來朝書曰
實來不復(fù)其國也


承五年冬傳淳于公如曹也言奔則來行朝禮
 言朝則遂留不去故變文言實來
桓王十九年春鄖人會隨絞州蓼以伐楚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
貳軫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


州國在南郡華容縣東南
  絞
皋陶之后分封于絞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絞佼則朱滅之后以
國命氏
周桓王十九年春鄖人會隨絞州蓼以伐楚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
貳軫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
桓王二十年冬楚伐絞敗之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十二年冬楚伐絞軍其
南門莫敖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捍采樵
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三十人明日絞人爭出驅(qū)楚
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為
城下之盟而還
  貳
皋陶之后分封于貳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貳則食于楚矣后以
國命氏
周桓王十九年春楚屈瑕盟于貳軫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
貳軫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
之斗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也
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銳師宵加于鄖鄖有虞
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莫敖曰
盍請濟師于王對曰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
君之所聞也成軍以出又何濟焉莫敖曰卜之對曰
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遂敗鄖師于蒲騷卒盟而還
  軫
皋陶之后分封于軫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軫則食于楚矣后以
國命氏
周桓王十九年春楚屈瑕盟于貳軫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
貳軫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
之斗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也
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銳師宵加于鄖鄖有虞
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莫敖曰
盍請濟師于王對曰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
君之所聞也成軍以出又何濟焉莫敖曰卜之對曰
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遂敗鄖師于蒲騷卒盟而還
  謠
皋陶之后分封于謠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后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皖
皋陶之后分封于皖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fù)钍秤诔笠試?br />氏
  參
皋陶之后分封于參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會
皋陶之后分封于會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阮
皋陶之后分封于阮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棐
皋陶之后分封于棐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有鬲氏
皋陶之后分封于鬲
按左傳襄公四年魏絳對晉侯曰昔有夏之方衰也
后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
修民事而淫于原獸棄武羅伯因熊髡厖圉而用寒
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后寒棄之夷羿收
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浞行媚于內(nèi)而施賂于外愚
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nèi)咸
服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
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澆
及豷恃其讒慝詐偽而不德于民使?jié)灿脦煖缯骞?br />及斟尋氏處澆于過處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國
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于過后杼滅豷于
戈有窮由是遂亡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后各以國命氏
  止
皋陶之后分封于止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舒庸
皋陶之后有舒庸國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
則食于楚矣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周簡王十二年冬楚人滅舒庸
按春秋成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冬舒庸人以
楚師之敗也道吳人圍巢伐駕圍厘虺遂恃吳而不
設(shè)備楚公子櫜師襲舒庸滅之


舒庸東夷國
  舒鳩
皋陶之后有舒鳩國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
則食于楚矣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偃或作優(yōu)誤釋例舒蓼舒鳩亦偃姓
 也
周靈王二十三年冬舒鳩子從吳叛楚楚子讓舒鳩
舒鳩子受盟于楚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夏楚子
為舟師以伐吳無功而還冬吳人為舟師之役故召
舒鳩人舒鳩人叛楚楚子師于荒浦使沈尹壽與師
祁犁讓之舒鳩子敬逆二子而告無之且請受盟二
子復(fù)命王欲伐之薳子曰不可彼告不叛且請受盟
而又伐之伐無罪也姑歸息民以待其卒卒而不貳
吾又何求若猶叛我無辭有庸乃還
靈王二十四年秋楚屈建帥師滅舒鳩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五年秋七月
楚薳子馮卒屈建為令尹屈蕩為莫敖舒鳩人卒叛
楚令尹子木伐之及離城吳人救之子木遽以右?guī)?br />先子疆息桓子捷子駢子盂帥左師以退吳人居其
間七日子疆曰久將墊隘隘乃禽也不如速戰(zhàn)請以
其私卒誘之簡師陳以待我我克則進奔則亦視之
乃可以免不然必為吳禽從之五人以其私卒先擊
吳師吳師奔登山以望見楚師不繼復(fù)逐之傅諸其
軍簡師會之吳師大敗遂圍舒鳩舒鳩潰八月楚滅
舒鳩冬十二月楚子以滅舒鳩賞子木辭曰先大夫
子之功也以與掩
敬王十二年夏吳子使舒鳩誘楚人冬敗之于豫章
按春秋定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夏桐叛楚吳子使
舒鳩氏誘楚人曰以師臨我我伐桐為我使之無忌
秋楚囊瓦伐吳師于豫章吳人見舟于豫章而潛師
于巢冬十月吳軍楚師于豫章敗之
  舒龍
皋陶之后有舒龍國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
則食于楚矣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舒蓼
皋陶之后有舒蓼國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
則食于楚矣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釋例舒蓼舒鳩亦偃姓也
 按蓼舒及舒蓼三國也舒黃帝后任姓蓼庭堅后
 姬姓而舒蓼偃姓也杜皆以為皋陶后又以蓼為
 即舒蓼失之
頃王六年楚伐舒蓼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文公十四年楚莊王立子孔
潘崇將襲群舒使公子燮與子儀守而伐舒蓼
定王六年夏楚人滅舒蓼
按春秋宣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夏楚為眾舒叛故
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吳越而還
  舒鮑
皋陶之后有舒鮑國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
則食于楚矣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舒龔
皋陶之后有舒龔國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偃匽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
則食于楚矣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
  舒
黃帝之后有舒國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嫫母兒惡德充帝內(nèi)之是
生蒼林禺陽禺陽最少封于任為姓謝章舒洛昌
終泉卑禺皆任分也后各以國命氏 皋陶有子三
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姓偃匽之后有州絞
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舒庸舒鳩舒龍舒蓼
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則食于楚矣后各以
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釋例舒蓼舒鳩亦偃姓也按蓼舒及
 舒蓼三國也舒黃帝后任姓蓼庭堅后姬姓而舒
 蓼偃姓也杜皆以為皋陶后又以蓼為即舒蓼失
 之
周惠王二十年春徐人取舒
按春秋僖公三年


徐國在下邳僮縣東南舒國今廬江舒縣勝國
 而不用大師亦曰取舒楚之同類詩所謂荊舒者
 也徐附齊故為齊取楚之與國
頃王四年夏楚成嘉執(zhí)舒子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文公十二年楚令尹大孫伯
卒成嘉為令尹群舒叛楚夏子孔執(zhí)舒子平及宗子
遂圍巢


群舒偃姓舒庸舒鳩之屬今廬江南有舒城舒
 城西南有龍舒正義曰世本偃姓舒庸舒蓼舒鳩
 舒龍舒鮑舒龔以其非一故言屬以包之
  蓼
庭堅之后封于蓼
按史記夏本紀注索隱曰地理志云安國六縣皋陶
后偃姓所封國正義曰英蓋蓼也括地志云光州固
始縣本春秋時蓼國偃姓皋陶之后也左傳云子燮
滅蓼太康地志云蓼國先在南陽故縣今豫州郾縣
界故胡城是后徙于此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壽州安
豐縣南一百三十二里春秋文公五年秋楚成大心
滅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鄒屠氏是生禹祖及夢八
人蒼舒伯益梼演大臨江霆堅中容叔達是為八
凱霆堅封安安既復(fù)分蓼后俱滅于楚


安蓼皆姬姓故地理志云安姬姓國而世本蓼
 亦姬姓則皆庭堅后也杜預(yù)以庭堅為皋陶之字
 妄也魯文公五年秋楚仲歸滅六冬公子燮滅蓼
 臧文仲曰皋陶庭堅不祀夫皋陶乃少昊后四世
 而庭堅則高陽之子六乃皋陶之后而蓼則庭堅
 之后也預(yù)既誤以庭堅為皋陶字乃復(fù)以蓼為皋
 陶后偃姓失之矣予嘗考之皋陶之后有舒蓼而
 非蓼也舒蓼偃姓而蓼則姬姓也蓼滅而舒蓼猶
 存至宣公八年始滅其地乃壽之霍丘而蓼乃安
 豐其地相邇也舒蓼與蓼既自二國而舒又自一
 國乃黃帝之后任姓見潛夫論預(yù)不知別有舒與
 蓼而分皋陶后舒蓼為二國謂皆偃姓正義以為
 文五年蓼滅復(fù)封而楚復(fù)滅之俱謬按舒僖公三
 年已滅矣
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姓偃匽
之后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舒庸舒
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則食于
楚矣后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
 會六阮棐高釋例舒蓼舒鳩亦偃姓也按蓼舒及
 舒蓼三國也舒黃帝后任姓蓼庭堅后姬姓而舒
 蓼偃姓也杜皆以為皋陶后又以蓼為即舒蓼失
 之
按通鑒前編目駱氏曰皋陶乃少昊之后四世而庭
堅則高陽氏之子六乃皋陶之后別有舒蓼周宣王
八年始滅初陶漁于雷澤虞舜求旃以為士師造律
執(zhí)中封于皋為皋陶陶之子封偃為偃姓又有孫恩
成恩成其后世為理以命族至商紂時理征為翼隸
申吳伯弗合以死取契和氏逋難伊虛為李氏其后
世為伯陽父
桓王十九年春鄖人會隨絞州蓼以伐楚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
貳軫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斗廉敗
鄖師于蒲騷卒盟而還


蓼國今義陽棘陽縣東南湖陽城(
按杜預(yù)二注前后互異姑
 兩存之)

襄王三十年冬楚人滅蓼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文公五年春六人叛楚即東
夷秋楚成大心仲歸帥師滅六冬楚子燮滅蓼臧文
仲聞六與蓼滅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
之無援哀哉


蓼國今安豐蓼縣
  怡 默臺 孤竹
夏帝禹封怡以紹列山氏
按路史怡姜國也禹有天下封怡以紹列山是為默
臺成湯之初析之離支是為孤竹西伯之興有允及
致老矣而歸之未至西伯薨武王急伐商叩諫不
及義棄周祿北之止陽上俾摩子難之逮聞淑媛之
言遂擿薇終焉是為伯夷叔齊先是齊嫡而夷長父
初欲立夷不可初薨夷齊皆巽去之北海之濱于是
憑立憑世其國定王之十一年并于齊


譙史考云夷齊采薇有婦人難之故劉孝標有
 夷齊斃媛之言而黃廷堅謂無餓死之事烈士傳
 云夷齊之諫周公曰義士王欲以為左相去之王
 摩子往難之遂不食類林以為棄薇不食有白鹿
 乳之韓非以為武王遜以天下而不受孔叢注云
 夷齊墨臺初之二子也按允字公信伯夷也致字
 公遠叔齊也夷齊為謚春秋少陽篇允字公信致
 字公達又父初字子朝見韓詩外傳憑夷齊之弟
 烈士傳云異母弟伯僚是也
商成湯元祀始封孤竹國
按史記伯夷傳注索隱曰孤竹君殷湯三月丙寅所
封地理志在遼西令支應(yīng)劭曰姓墨胎氏
周成王 年大會諸侯于成周孤竹入貢
按汲冢周書成周之會孤竹以距虛


孤竹東北狄距虛驢騾屬
  傅
夏封帝堯之裔大繇于傅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取富宜氏曰皇生朱使出就丹
既崩虞氏國之于房為房侯房之后有貍氏裔子大
繇夏后氏封之傅為傅氏說筑于巖商宗得之升為
太公
  冀
大繇之裔分封于冀
按左傳僖公二年晉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為不道
入自顛軨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
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
于虢


前是冀伐虞至鄍虞報冀使病冀國名平陽皮
 氏縣東北有冀亭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取富宜氏曰皇生朱使出就丹
既崩虞氏國之于房為房侯房之后有貍氏裔子大
繇夏后氏封之傅為傅氏說筑于巖商宗得之升為
太公其分于冀者為冀氏
  箕
夏封舜之裔于箕
按左傳昭公三年晏子曰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
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四人皆舜后陳氏之先
按路史夏之世有箕伯直柄伯戲中衰成湯置之于
遂遂世守之后為齊所滅
  直
夏封舜之裔于直
按左傳昭公三年晏子曰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
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四人皆舜后陳氏之先
按路史夏之世有箕伯直柄伯戲中衰成湯置之于
遂遂世守之后為齊所滅
  丹
商契之來孫封丹
按路史啟以商契之來孫孟涂敬職而能禮于神爰
封于丹
  薛
夏帝禹封奚仲于薛
按路史越在先時閼伯火正實事唐虞禹更以相土
居之商虛入為王官出長諸侯有勤于民以食于味
命任奚為車正子吉光暨相土佐之升物以時五財
皆良乃刱鉤車建綏&#相土乘路肇用六馬于是登
降有數(shù)乃封奚仲于薛
周武王復(fù)奚仲之后于薛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嫫母&#惡德充帝內(nèi)之曰
屬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襄雖惡何傷是生蒼林
禺陽禺陽最少受封于任為任姓謝章舒洛昌終
泉卑禺皆任分也后各以國命氏禺號生禺京傜梁
儋人傜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生奚仲奚仲生吉光是
主為車建侯于薛又十二世仲虺為湯左相始分任
祖己七世成遷為摯有女歸周是誕文王逮武之世
復(fù)薛侯后滅于楚


太戊時臣扈武丁時祖己皆國薛杜云歷三代
 六十四世齊威公時嘗絀為伯定元年薛宰曰薛
 之皇祖奚仲居薛為夏車正仲遷于邳仲虺居薛
 則仲亦居邳
桓王八年春滕侯薛侯朝于魯
按春秋隱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春滕侯薛侯
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
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請于薛侯曰君與
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
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
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愿以滕君為請薛侯
許之乃長滕侯


薛魯國薛縣任姓侯爵至魯隱公十一年見來
 朝莊公三十一年書薛伯卒蓋為時王所黜
定王十八年冬十一月丙申魯侯及楚人秦人宋人
陳人衛(wèi)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公會晉侯伐齊
故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以救齊冬楚師侵衛(wèi)遂
侵我?guī)熡谑衩蠈O請盟楚人許平十一月公及楚公
子嬰齊蔡侯許男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wèi)
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卿不書
匱盟也于是乎畏晉而竊與楚盟故曰匱盟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黡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按春秋襄公元年
靈王元年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孫蔑衛(wèi)孫
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會于戚謀鄭故
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
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fù)于寡君而請于齊得
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冬復(fù)會于戚齊崔武子
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
牢鄭人乃成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魯侯陳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秋九月丙午盟于
戚會吳且命戍陳也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 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鄭人行成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戲鄭服也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相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秋諸侯伐鄭冬十月諸侯之師城鄭虎牢而
戍之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夏四月諸侯
伐鄭鄭人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城北九月諸侯悉
師以復(fù)伐鄭觀兵于鄭東門鄭人行成冬十二月戊
寅會于蕭魚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魯季孫宿叔老齊崔杼
宋華閱仲江衛(wèi)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
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齊崔
杼宋華閱仲江魯叔孫豹衛(wèi)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
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吳告敗于
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
秦以報櫟之役也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六年晉平公即位
會于溴梁命歸侵田以我故執(zhí)邾宣公莒犁比公且
曰通齊楚之使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夫舞曰
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
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于是叔孫豹晉荀
偃宋向戍衛(wèi)&#殖鄭公孫蠆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討
不庭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聲x人執(zhí)
邾子取邾田自漷水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執(zhí)邾悼公以其伐我故
遂次于泗上疆我田取邾田自漷水歸之于我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春秋襄公二十二年 按左傳二十二年冬會于
沙隨復(fù)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冬楚子伐鄭以救齊諸侯還
救鄭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巳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五年夏五月
乙亥崔子&#莊公晉侯濟自泮會于夷儀伐齊以報
朝歌之役齊人以莊公說請成晉使叔向告于諸侯
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
孫羯衛(wèi)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
人城杞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二十九年晉平公
杞出也故治杞夏六月知悼子命諸侯之大夫以城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wèi)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zāi)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zāi)為宋災(zāi)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
月叔孫豹會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戍衛(wèi)北宮佗鄭
罕虎及小邾之大夫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景王十三年秋九月薛人如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昭公十年秋九月薛人如晉
葬平公也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
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wèi)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 按左傳二十五年夏會于
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
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九年夏四月丁巳薛伯榖卒
按春秋昭公三十一年 按左傳三十一年夏四月
薛伯谷卒同盟故書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wèi)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 按左傳三十二年冬十一
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尋
盟且令城成周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shù)揣高卑
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財
用書糇糧以令役于諸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
諸劉子韓簡子臨之以為成命
敬王十一年春正月諸侯之大夫會城成周晉士彌
牟執(zhí)薛仲幾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定公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晉
魏舒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將以城成周魏子&#政
衛(wèi)彪徯曰將建太子而易位以令非義也大事奸義
必有大咎晉不失諸侯魏子其不免乎是行也魏獻
子屬役于韓簡子及原壽過而田于大陸焚焉還卒
于&#范獻子去其柏&#以其未復(fù)命而田也孟懿子
會城成周庚寅栽宋仲幾不受功曰滕薛郳吾役也
薛宰曰宋為無道絕我小國于周以我適楚故我常
從宋晉文公為踐土之盟曰凡我同盟各復(fù)舊職若
從踐土若從宋亦唯命仲幾曰踐土固然薛宰曰薛
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于邳仲虺居
薛以為湯左相若復(fù)舊職將承王官何故以役諸侯
仲幾曰三代各異物薛焉得有舊為宋役亦其職也
士彌牟曰晉之從政者新子姑受功歸吾視諸故府
仲幾曰縱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諸乎士伯怒謂韓
簡子曰薛征于人宋征于鬼宋罪大矣且己無辭而
抑我以神誣我也啟寵納侮其此之謂矣必以仲幾
為戮乃執(zhí)仲幾以歸三月歸諸京師城三旬而畢乃
歸諸侯之戍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wèi)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皋

按春秋定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子合諸
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敬王二十三年冬薛弒其君比
按春秋定公十三年
敬王三十五年夏五月薛伯夷卒秋葬薛惠公
按春秋哀公十年
  引
帝仲康五歲命引侯征羲和
按書經(jīng)引征惟仲康肇位四海引侯命掌六師羲和
廢厥職酒荒于厥邑引后承王命徂征告于眾曰嗟
予有眾圣有謨訓明征定保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
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后惟明明每歲孟春酋人以木
鐸徇于路官師相規(guī)工執(zhí)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
常刑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于酒畔官離次俶擾
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
夫馳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千
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
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
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污俗咸與惟新嗚呼
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其爾眾士懋戒哉
按竹書紀年仲康五年命引侯帥師征羲和
按路史仲康肇位肘制于羿皇天哀禹錫以彭壽思
以正夏乃命引侯大司馬統(tǒng)六師


引國之侯入為司馬
  邳
帝仲康七歲陟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
按竹書紀年云云
商帝外壬四祀邳人叛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左傳昭公元年趙孟曰商有姺邳


邳商諸侯今下邳縣
帝河亶甲三祀彭伯克邳
按竹書紀年云云
  荊 熊
夏有季羋居荊子附敘始封于熊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六人
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伯禹定荊
州季羋實居其地生附敘始封于熊故其子為穴熊
荊楚名也夏有楚狐父厥后鬻熊子者師臣西伯成
王時熊氏畔乃復(fù)封子繹于荊居丹陽是為楚十七
世通祈周顯號事抑乃自稱之子貲遷郢及魏為秦
詐留子橫徙陳凡二十有五世而秦滅之濮羅歸越
賨滇&#麋羋蠻皆羋分也滇祖莊蹺百濮羋蠻或竄
或懷世不絕也


附敘史作附沮大戴附祖氏產(chǎn)穴熊季羋即季
 連羋姓也
帝癸二十一歲商征荊荊降
按竹書紀年云云
  有易氏
帝泄十二歲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殺而放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泄十六歲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

按竹書紀年云云


殷侯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
 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
 遂殺其君綿臣中葉衰而上甲微復(fù)興故殷人報
 焉
  有緡氏
帝癸五十歲有緡氏叛攻克之
按左傳昭公四年楚椒舉曰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

按路史舜妃女罃生義鈞及季厘季厘封緡為桀所

按通志夏王桀欲肆其侈心為有仍之會有緡氏見
王汰侈不善也引師先歸桀怒帥諸侯之師攻克之
愈自矜肆
按通鑒前編夏后癸五十歲會諸侯于有仍氏有緡
氏叛攻克之
  有仍氏
帝相二十八歲寒浞弒王后緡歸于有仍
按左傳哀公元年伍員曰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
鄩滅夏后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
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
之庖正以除其害
按路史初奡之弒相也后緡方娠亟出自竇歸于有
仍生少康少康長為仍牧正殊才異略至德宏仁忌
夏而能戒之奡使臣椒求之奔有虞為之庖正姚思
妻之二女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乃布德兆
謀撫其官職旋收夏眾而用之慶得四息伯杼曲列
龍留季捍俱賢逮事乃俾女艾諜奡季捍誘豷伯靡
自鬲收二斟之藎滅浞而立少康猗奡被服疆圉朋
淫不義而弗豫不虞少康乘之滅于過而伯杼復(fù)滅
豷于戈復(fù)禹之績
按通鑒前編夏后相二十有八歲寒浞&#王于帝丘
后緡歸于有仍氏
帝癸五十歲會諸侯于有仍氏
按通志夏王桀欲肆其侈心為有仍之會有緡氏見
王汰侈不善也引師先歸桀怒帥諸侯攻克之
按通鑒前編夏后癸五十歲會諸侯于有仍氏有緡
氏叛攻克之
  有窮氏
帝太康十九歲王畋于洛表有窮后羿距之于河
按書經(jīng)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
貳乃盤游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
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于洛之
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正義曰襄四年左傳曰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
 遷于窮石然則羿居窮石故曰有窮國名窮是諸
 侯之國羿是其君之名也說文云羿帝嚳射官也
 賈逵云羿之先祖世為先王射官故帝賜羿弓矢
 使司射淮南子云堯時十日并生堯使羿射九日
 而落之楚辭天問云羿焉彃日烏解羽歸藏易亦
 云羿彃十日說文云彃者射也此三者言雖不經(jīng)
 以取信要言帝嚳時有羿堯時亦有羿則羿是善
 射之號非復(fù)人之名字信如彼言則不知羿名為
 何也夏都河北洛在河南距太康于河北不得入
 國遂廢太康耳羿猶立仲康不自立也
按路史夷羿傳夷羿有窮氏窮國之侯也偃左臂修
而善射五歲得法于山中傳楚狐父之道既學射于
吉甫其辭佐長故亦以善射著嘗從吳賀北游見雀
焉賀命之射羿曰生乎其殺之乎賀請左目羿中厥
右恥之由是每進妙中高出天下迨事夏王王命射
于方豕之皮征南之的曰中之賞子萬金不中則削
十邑羿援矢而色蕩射之矢逸再之又不中焉王謂
傅彌仁曰斯羿也發(fā)無不中而今也不中何以對曰
若羿者口懼之為災(zāi)而萬金為之患也人能遺其喜
懼之私若萬金之患則天下亡愧于羿矣王曰善吾
乃今知亡欲之道矣太康之立滔淫亡度娛佚自縱
民興胥亂迷畋有洛之表十旬不反夷羿于是因民
弗忍兵于河以距之太康失邦仲康立于時羲和沈
湎于酒叛官離次將夷羿是與王命嗣侯征之羿遽
隱慝及相之立爰逐相而自立因夏民代夏政自鉏
遷于窮石滅樂正后夔之子伯封先有仍之女美而
黰厥澤可鑒夔納之是為元妻生伯封貪拘忿颣實
有豕心人謂封豕羿滅之后夔是以不祀羿于是益
恃射不修民事忘其國恤而蔽于從禽用不恢于夏
家武羅伯因熊髡龐圉皆賢臣也乃棄之而信相伯
明氏之讒子寒浞又以龐門氏子為受教之臣浞乃
烝取羿室純狐爰謀殺羿植之詐慝內(nèi)行媚外施賂
而虞羿以于畋內(nèi)外咸服而羿弗察也八年將歸自
畋龐門取桃棓殺之家眾烹之以飲其子子不忍食
死于窮門
按通鑒前編夏太康十有九歲王畋于洛表羿拒于
河五弟御母以從遂都陽夏
  寒
帝相八歲寒浞殺羿
按左傳襄公四年魏莊子對晉侯曰寒浞伯明氏之
讒子弟也伯明后寒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
己相浞行媚于內(nèi)而施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
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內(nèi)咸服羿猶不悛將歸
自田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
窮門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澆及豷
按竹書紀年帝相八年寒浞殺羿使其子澆居過
按路史寒浞傳寒浞者猗姓寒君伯明氏之讒子弟
也好為讒慝后寒棄諸窮窮羿入之謖以為相而信
使之方羿之逐后相相浞是從及羿立而荒游浞于
是烝其室而虞羿于畋內(nèi)外從之則繼殺而代之襲
羿之號且因其室生澆及豷
按通鑒前編夏后相八歲寒浞殺羿


羿篡夏自立凡八年至是浞復(fù)殺羿而代之不
 改有窮之號
帝相二十八歲寒浞弒王
按左傳哀公元年伍員曰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
鄩滅夏后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

按路史浞因羿室生澆及豷澆惟恃力蕩舟走陸是
曰奡浞任詐偽而不德于民使?jié)矌泿煖缯骞嗾遴?br />氏處澆于過處豷于戈&#夏后相爰革夏命
按通鑒前編夏后相二十八歲寒浞殺王于帝丘后
緡歸于有仍氏靡奔有鬲氏
帝少康四十歲靡興師討浞誅之
按左傳襄公四年魏莊子對晉侯曰浞恃其讒慝而
不德于民使?jié)灿脦煖缯骞嗉罢鍖な咸帩灿谶^處
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
少康滅澆于過滅豷于戈 哀公元年伍員曰少康
為仍牧正惎澆而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
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
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
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fù)禹
之績
按路史浞革夏命四十有三年為伯靡所殺澆恃多
力從欲不忍惡虐以逞朋淫不義而通于丘岐日
康娛以自忘館同所止少康滅之及女岐伯杼復(fù)誘
豷殺之寒浞遂滅
按通鑒前編夏后少康四十歲夏遺臣靡興師討浞
伏誅奉王踐天子位王命誅澆及豷復(fù)禹舊績夏道
復(fù)興諸侯畢朝
  過
帝相八歲浞使子澆居過
按左傳襄公四年魏莊子對晉侯曰浞使?jié)灿脦煖?br />斟灌及斟尋氏處澆于過處豷于戈


過國名東萊掖縣北有過鄉(xiāng)
按竹書紀年帝相八年寒浞殺羿使其子澆居過
帝少康四十歲命汝艾滅過誅澆
按左傳襄公四年魏莊子對晉侯曰靡自有鬲氏收
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于過滅豷于
戈 哀公元年伍員曰少康為仍牧正惎澆而能戒
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
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
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
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fù)禹之績


過澆國
按竹書紀年少康元年使汝艾伐過殺澆
按通鑒前編夏后少康四十歲夏遺臣靡興師討浞
伏誅奉王踐天子位王命誅澆及豷復(fù)禹舊績夏道
復(fù)興諸侯畢朝
  戈
帝相二十年寒浞滅戈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少康四十歲王命季杼滅豷于戈
按左傳襄公四年魏莊子對晉侯曰浞使?jié)灿脦煖?br />斟灌及斟尋氏處澆于過處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
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于過滅豷于
戈 哀公元年伍員曰少康為仍牧正惎澆而能戒
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
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
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
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fù)禹之績
按竹書紀年伯靡自有鬲帥斟鄩斟灌之師以伐浞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過殺澆伯杼帥師滅戈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
于吳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
生子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
樊為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
譐與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斟
姓灌則夏滅之戈介則商滅之(
按戈帝相時巳滅此云商滅意己姓
之戈夏曾續(xù)封之)

按通鑒前編夏后少康四十歲夏遺臣靡興師討浞
伏誅奉王踐天子位王命誅澆及豷復(fù)禹舊績夏道
復(fù)興諸侯畢朝
  封
帝仲康三歲羿滅伯封
按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叔向母曰昔有仍氏生女黰
而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元妻樂正后夔取之生
伯封實有豕心貪婪無饜忿颣無期謂之封豕有窮
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 定公四年衛(wèi)子魚曰昔成
王分魯公以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


封父古諸侯也
按通鑒前編夏后仲康三歲羿滅伯封


按路史禹命伯封及昭明作衍歷歲紀甲寅敬
 授人時則伯封夏之天官仲康征羲和而夷羿滅
 伯封是與王室爭諸侯耳
  豕韋
夏封彭祖孫元哲于豕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籛之
字鏗封于彭是為大彭彭祖以斟雉養(yǎng)性事放勛夏
之中興別封其孫元哲于韋是為豕韋迭為夏伯韋
則夏甲滅之


左傳言孔甲以劉累更豕韋后矣而鄭語乃云
 大彭豕韋為商伯又云彭祖豕韋則商滅之則二
 國至商方盛豈劉累遷魯之后而二國更復(fù)乎然
 襄二十四年范宣子言其祖又云在商為豕韋氏
 豈復(fù)封乎不然何兩立也
帝孔甲元歲廢豕韋而以唐堯之后劉累豢龍
按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晉范宣子曰昔&#之祖自虞
以上為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
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


御龍氏劉累也豕韋國名唐杜二國名殷末豕
 韋國于唐周成王滅唐遷之于杜為杜伯

正義
 曰鄭語云祝融之后八姓大彭豕韋為伯矣又
 曰彭姓彭祖豕韋則商滅之矣賈逵云大彭豕韋
 為商伯其后世失道殷德復(fù)興而滅之然則商之
 初豕韋國君為彭姓也其后乃以劉累之后代之
 亦不知殷之何王滅彭姓而封累后也昭二十九
 年傳稱夏王孔甲嘉劉累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
 之后賜劉累身封豕韋而此云在商為豕韋氏者
 杜于彼注云劉累代彭姓之豕韋累尋遷魯縣豕
 韋復(fù)國至商而滅累之后世復(fù)承其國為豕韋氏
 是杜解劉累及其后世再封豕韋之事
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于
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于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
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
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不知
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
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
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
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于
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
而未獲豢龍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于
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
以更豕韋之后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之
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范氏其后也獻子曰今
何故無之對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
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業(yè)其物乃至
若泯棄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謂
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
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
曰元冥土正曰后土龍水物也木官棄矣故龍不生



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豢龍官名官有世功則
 以官氏鬷水上夷皆董姓更代也以劉累代彭姓
 之豕韋累尋遷魯縣豕韋復(fù)國至商而滅累之后
 世復(fù)承其國為豕韋氏在襄二十四年不能致龍
 故懼遷魯縣自貶退也

正義曰傳言以更豕韋
 之后則豕韋是舊國廢其君以劉累代之鄭語云
 祝融之后八姓大彭豕韋為商伯矣又云彭姓彭
 祖豕韋則商滅之矣如彼文豕韋之國至商乃滅
 于夏孔甲之時彭姓豕韋未全滅也又下云劉累
 懼而遷于魯縣明是累遷之后豕韋復(fù)國至商乃
 滅耳襄二十四年傳范宣子自言其祖在夏為御
 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則劉累子孫復(fù)封豕韋杜跡
 其事知累后世更復(fù)其國為豕韋氏也
按國語鄭史伯對桓公曰祝融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
于前代者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
未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
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
滅之矣妘姓鄔鄫路逼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wèi)或在
王室或在夷翟莫之數(shù)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
姓無后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


大彭陸終第三子曰籛為彭姓封于大彭謂之
 彭祖豕韋彭姓之別封于豕韋者殷衰二國相繼
 為商伯其后世失道殷復(fù)興而滅之鬷董姓己姓
 之別受氏為國者飂叔安之裔子曰董父以擾龍
 服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封之鬷川當夏之
 興別封鬷夷于孔甲前而滅矣
按史記夏本紀帝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
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
龍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
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后龍一雌死
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賈逵曰劉累之后至商不絕以代豕韋之后祝
 融之后封于豕韋殷武丁滅之以劉累之后代之
按竹書紀年帝孔甲元年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取富宜氏曰皇生朱庶弟九其
封于留者為留氏后有留累以豢龍事夏孔甲賜之
氏曰御龍以更飂董之后既遷于魯商居大夏至周
封帝后于鑄鑄祝是分侯于隨既更累之裔于方城
為唐公楚并唐


事具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宣子之言及昭公二
 十九年蔡墨之言云使豢龍以更豕韋之后非也
 豢龍乃己姓廖叔之后豕韋之族爾宣子云在商
 為豕韋亦妄
帝皋元歲使豕韋氏復(fù)國
按竹書紀年云云


夏衰昆吾豕韋相繼為伯
  九苑
帝不降六歲伐九苑
按竹書紀年云云
  有施氏
帝癸三十三歲伐有施氏
按路史桀伐蒙山得妹喜


王逸云蒙山國得妹喜列女傳以為有施得之
 師古云有施之女
按通鑒前編帝癸三十三歲伐蒙山有施氏


大紀曰夏自孔甲之后王室政德日衰諸侯或
 不朝桀能申鉤索鐵負恃其力不務(wù)德而武傷百
 姓有趙梁者教為無道勸以貪狼伐蒙山有施氏
 有施氏進女妹喜桀嬖之所言皆聽為之為瓊室
 象廊瑤臺玉&#行淫縱樂政事怠廢為肉山脯林
 酒池可以運舟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以為戲劇
  顧
帝癸無道與顧氏黨湯伐之
按詩經(jīng)商頌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按通志韋氏顧氏昆吾氏黨桀之惡恣行亂政以虐
其民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顧則商
滅之溫則狄滅之
按東昌府志顧高陽氏后己姓都于范后黨桀為湯
所伐詩云苞有三&#韋顧既伐昆吾夏桀今范縣二
十八里有古顧城
  溫
帝癸二十六歲商滅溫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顧則商
滅之溫則狄滅之
  有蘇氏
帝槐三十二歲封昆吾氏子于有蘇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蘇伯吉
利是世祝融逮妻摶頰死托于紂王欲伐有蘇蘇
以妲進免紂寵之而亡周滅之
殷帝辛九祀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
按竹書紀年云云
  郗
有蘇氏支子封于郗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蘇伯吉
利是世祝融逮妻摶頰死托于紂王欲伐有蘇蘇
以妲進免紂寵之而亡周滅之有蘇氏司寇氏其支
子封郗又為郗氏
  產(chǎn)
昆吾氏之同姓有產(chǎn)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生伯稱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于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樊為
己姓封昆吾昆吾為夏伯主其后裔自臧而無譐與
桀同滅顧溫蘇扈廖董諸斟祝產(chǎn)皆己分也
  韋
帝癸無道與韋氏黨湯伐之
按詩經(jīng)商頌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按通志韋氏顧氏昆吾氏黨桀之惡恣行亂政以虐
其民
按竹書紀年夏桀二十八年商遂征韋取韋
商帝河亶甲五祀韋伯伐班方
按竹書紀年五年侁人入于班方彭伯韋伯伐班方
侁人來賓
帝祖乙元祀命韋伯
按竹書紀年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遷于耿命彭伯
韋伯
  原
帝癸命原侯夸師伐有唐
按路史云云

  商
  豕韋氏
商滅豕韋氏復(fù)以劉累之后代之
按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晉范宣子曰昔&#之祖自虞
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
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


御龍氏劉累也豕韋國名唐杜二國名殷末豕
 韋國于唐周成王滅唐遷之于杜為杜伯

正義
 曰鄭語云祝融之后八姓大彭豕韋為商伯矣又
 曰彭姓彭祖豕韋則商滅之矣賈逵云大彭豕韋
 為商伯其后世失道殷德復(fù)興而滅之然則商之
 初豕韋國君為彭姓也其后乃以劉累之后代之
 亦不知殷之何王滅彭姓而封累后也昭二十九
 年傳稱夏王孔甲嘉劉累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
 之后賜劉累身封豕韋而此云在商為豕韋氏者
 杜于彼注云劉累代彭姓之豕韋累尋遷魯縣豕
 韋復(fù)國至商而滅累之后世復(fù)承其國為豕韋氏
 是杜解劉累及其后世再封豕韋之事
昭公二十九年晉蔡墨對魏獻子曰昔有飂叔安有
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
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
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世有畜龍及有
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
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
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
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后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
后夏后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范氏其后



以劉累代彭姓之豕韋累尋遷魯縣豕韋復(fù)國
 至商而滅累之后世復(fù)承其國為豕韋氏在襄二
 十四年不能致龍故懼遷魯縣自貶退也

正義
 曰傳言以更豕韋之后則豕韋是舊國廢其君以
 劉累代之鄭語云祝融之后八姓大彭豕韋為商
 伯矣又云彭姓彭祖豕韋則商滅之矣如彼文豕
 韋之國至商乃滅于夏王孔甲之時彭姓豕韋未
 全滅也又下云劉累懼而遷于魯縣明是累遷之
 后豕韋復(fù)國至商乃滅耳襄二十四年傳范宣子
 自言其祖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則劉累
 子孫復(fù)封豕韋杜跡其事知累后世更復(fù)其國為
 豕韋氏也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取富宜氏曰皇生朱庶弟九其
封于留者為留氏后有留累以豢龍事夏引甲賜之
氏曰御龍以更飂董之后既遷于魯商居大夏為唐
氏御氏擾氏擾龍氏至周封帝后于鑄鑄祝是分侯
于隨為鑄氏祝氏隨氏既更累之裔于方城為唐公
楚并唐其徙杜者為杜氏唐杜氏屠氏唐孫氏李氏
  遂
商封舜后于遂
按左傳昭公三年晏子曰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
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四人皆舜后陳氏之先
昭公八年史趙對晉侯曰自幕至于瞽瞍無違命舜
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
賜之姓使祀虞帝


遂舜后&#殷之興存舜之后而封遂言舜德乃
 至于遂

三年傳云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則遂在
 直柄之后故云&#殷興存舜之后而封之也
按路史遂舜裔也夏之世有箕伯直柄伯戲中衰成
湯置之于遂遂世守之后為齊所滅


莊公十二年齊桓滅之左氏正義及風俗通云
 商封之于遂
周僖王元年夏六月齊人滅遂
按春秋莊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會于北杏
以平宋亂遂人不至夏齊人滅遂而戍之


遂國在濟北蛇丘縣東北舜之后
僖王四年夏齊人殲于遂
按春秋莊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夏遂因氏頜
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饗酒食也四族遂之強宗齊滅遂戍之在十三
 年
按路史圭胡負遂廬蒲衛(wèi)甄潘饒番傳鄒息有何母
轅余姚上虞濮陽余虞西虞亡錫巴陵衡山長沙皆
舜裔也
按諸國有封代及事跡可考者
皆已分列余多不可考姑附于此

  九
帝辛元年命九侯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辛醢九侯
按禮記明堂位昔殷紂亂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是
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紂
按史記殷本紀紂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
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
鄂侯爭之強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
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徐廣曰一作鬼侯鄴縣有九侯城索隱曰九亦
 依字讀鄒誕生音仇也正義曰括地志云相州洛
 陽縣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殷時
 九侯城也
  鄂 邘
按鄂邘各為一國西伯以脯鄂侯致嘆
何至敗耆之明年遂伐之玩二紀自明

帝辛脯鄂侯
按史記殷本紀紂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
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
鄂侯爭之強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
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徐廣曰鄂一作邘音于野王縣有邘城
按周本紀西伯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紂
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


徐廣曰邘城在野王縣西北音于
按竹書紀年帝辛三十四年周師取耆及邘
  姺
商有姺國
按左傳昭公元年趙孟曰商有姺邳


姺商諸侯
帝外壬元祀姺人叛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河亶甲五祀姺人來賓
按竹書紀年姺人入于班方彭伯韋伯伐班方姺人
來賓
  程
商封和氏于程
按汲冢周書爵重祿輕比

不成者亡昔有畢程氏
損祿增爵群臣貌匱比而戾民畢程氏以亡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犁及回犁為
祝融生長琴及噎噎處西極以行日月太子長琴居
于搖山實始樂風犁卒帝嚳以回代之帝摯之世九
犁亂時重犁失職堯于是復(fù)育重犁之后使復(fù)舊業(yè)
是為羲和和實為犁后為和氏商封之程有程氏司
馬氏


周宣王時程伯休父為宣王司馬掌六師伐徐
 為氏
帝武乙二十四年周師伐程戰(zhàn)于畢克之
按竹書紀年云云
  郝
帝乙封郝骨之后于郝
按路史太昊伏羲氏之弟郝骨氏為帝立制其裔孫
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
  辛
商有辛國周文王以辛甲諫紂封之長子
按路史禹之支子或封于辛辛甲事紂七十五諫不
從文王以為史封之長子昭王南征辛繇靡為御右
拯王而俱溺封其子西翟
周穆王元年命辛伯余靡
按竹書紀年穆王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胙昭公
命辛伯余靡
莊王四年王及辛伯殺周公黑肩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十八年秋七月周公欲
弒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與王殺周公黑肩
王子克奔燕初子儀有寵于桓王桓王屬諸周公辛
伯諫曰并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周公弗從故

按史記周本紀莊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殺莊王而立
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殺周公王子克&#燕
襄王十四年夏辛有適伊川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夏辛有適伊
川見被發(fā)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
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密須
帝辛十六祀西伯伐密須
按詩經(jīng)大雅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
于岸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
其旅以按徂旅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依其在京侵
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
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
民之王



密密須氏也姞姓之國阮國名文王從阮疆而
 出以侵密于是相其高原而徙都焉所謂程邑也
按史記周本紀西伯伐密須


應(yīng)劭曰密須氏姞姓之國瓚曰安定陰密縣是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子二十五別姓者十二祈酉滕
箴任茍厘結(jié)儇依及二紀也余循姬姓結(jié)姓伯倏封
于南燕密須闞允蔡光敦逼燕魯雍斷密雖結(jié)分也


茍史記作荀
黃帝應(yīng)代有風后為之相因八卦說九宮以安營壘
次定萬民之黃帝滅蚩尤徽猷多本于后尤北復(fù)
以其輕剿其余于輞谷人賴其利遂世祀之是為金
山之神謖封其后于任錫之己姓黃帝之孫任己實
歸其在唐虞俱有封土書缺不見夏后氏之初封之
庖為姒姓遾周之興武王復(fù)其后于宿后有密宿須
句顓臾邑于泲上實典太昊之祀以為東蒙主是以
李氏將伐顓臾而孔子傷之須句后為侏所并魯復(fù)
取之而宿之后則興于宋俱不復(fù)見
按通鑒前編商王紂立十有六祀西伯伐密須


通志曰初文王問太公孰可伐太公曰密須管
 叔曰其君強明伐之不可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
 順伐險不伐易遂自阮徂共而及密須密須之人
 自縛其君而歸
周恭王四年滅密
按國語恭王游于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
曰必致之于王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王
田不取群公行下眾王御不參一族夫粲美之物也
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小丑
小丑備物終必亡康公弗獻一年王滅密
按史記周本紀注韋昭曰康公密國之君姬姓也正
義曰括地志云陰密故城在涇州鶉孤縣西東接縣
城故密國也
  黎
帝辛三十一祀西伯戡黎
按書經(jīng)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
天子天既訖我殷命格人元龜罔敢知吉非先王不
相我后人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康食不
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曷不降威
大命不摯今王其如臺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于天殷之
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


正義曰黎國漢之上黨郡壺關(guān)所治黎亭是也
 紂都朝歌王圻千里黎在朝歌之西故為近王圻
 之諸侯也
按路史黎子國也西伯戡黎武王復(fù)以封湯后
按通鑒前編帝辛三十有一祀周西伯東觀兵戡黎


大紀曰先是亳有雀生鹯史占之曰以小生大
 威振名昌紂愈輕肆棄耆舊貴戚大臣商容微子
 微仲箕子比干膠鬲之徒不用而用蜚廉惡來蜚
 廉者孟戲仲衍之裔孫惡來其子也俱以材力進
 善諛好賢臣梅伯性忠直數(shù)諫諍紂怒殺而醢
 之有雷開者阿進諛言紂賜金玉而封之賞以
 夏田或諫曰非時也君踐一日之苗而民夫終歲
 之食其可乎殺之園囿污池沛澤多而虎豹犀象
 生焉夷羊在牧蜚鴻滿野山鳴河竭天雨肉雨石
 兩日見龜生毛兔有角女子化為丈夫?qū)m中夜聞
 哭聲而不見其人黎侯近于王畿不恭王命紂方
 日夜極意聲色不知治也西伯發(fā)戡黎殷人大震
周定王十三年秋七月晉師略狄立黎侯
按詩經(jīng)邶風式微篇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
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式微黎侯寓于衛(wèi)其臣勸以歸也

黎侯為狄
 人所逐棄其國而寄于衛(wèi)衛(wèi)處之以二邑因安之
 故其臣勸之

經(jīng)云中露泥中知處之以二邑
按詩經(jīng)旄丘篇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jié)兮叔兮伯兮
何多日也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瑣兮尾兮
流離之子叔兮伯兮如充耳



舊說黎之臣子自言久寓于衛(wèi)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晉
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
  逢
商有逢國
按左傳昭公十年春正月有星出于婺女鄭裨言
于子產(chǎn)曰七月戊子晉君將死今茲歲在顓頊之虛
姜氏任氏實守其地居其維首而有妖星焉告邑姜
也邑姜晉之妣也天以七紀戊子逢公以登星斯于
是乎出吾是以譏之


逢公殷諸侯居齊地者逢公將死妖星出婺女
按左傳昭公二十年冬十二月齊侯田于沛至自田
晏子侍于遄臺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
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
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
后太公因之古者無死爽鳩氏之樂非君所愿也


逢伯陵殷諸侯姜姓
按路史炎帝戲戲生器器生巨及伯陵祝庸伯陵為
黃帝臣封逢實始于齊
周穆王十二年毛公班共公利逢公固帥師從王伐
大戎
按竹書紀年云云
  芮
帝辛十四祀虞芮質(zhì)成于周
按史記周本紀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于是虞
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
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相謂曰吾所爭周
人所恥何往為祗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


地理志虞在河東太陽縣芮在馮翊臨晉縣界
 正義曰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陜州河北縣東北五
 十里虞山之上古虞國也故芮城縣西二十里古
 芮國也晉太康地記云虞西百四十里有芮城括
 地志云又閑原在河北縣西六十五里詩云虞芮
 質(zhì)厥成毛萇云虞芮之君相與爭里久而不平乃
 相謂曰西伯仁人盍往質(zhì)焉乃相與朝周二國君
 相謂曰我等小人不可履君子之庭乃相讓所爭
 地以為閑原至今尚在注引地理志芮在臨晉者
 恐&#然閑原在河東復(fù)與虞芮相接臨晉在河西
 同州非臨晉芮城明矣
周武王  年芮伯作旅巢命
按書序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



巢殷之諸侯伯爵也南方遠國武王克商慕義
 來朝芮伯周同姓圻內(nèi)之國為卿大夫陳威德以
 命巢
成王三十七年召芮伯受顧命
按書經(jīng)顧命四月甲子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
衛(wèi)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受命 按康王之誥
王出在應(yīng)門之內(nèi)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yīng)門左畢公
率東方諸侯入應(yīng)門右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
曰一二臣衛(wèi)敢執(zhí)壤奠皆再拜稽首王義嗣德答拜
太保暨芮伯咸進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
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誕受羑若克恤西土
惟新陟王畢協(xié)賞罰勘定厥功用敷遺后人休今王
敬之哉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
厲王三十年王以榮公為卿士芮伯諫王
按詩經(jīng)大雅菀彼桑柔其下侯句捋采其劉瘼此下
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四牡骙
骙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
燼于乎有哀國步斯頻國步蔑資天不我將靡所止
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
梗憂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逄天僤怒自西徂
東靡所定處多我覯孔棘我圉為謀為毖亂況斯
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zhí)熱逝不以濯其何能
淑載胥及溺如彼&#風亦恐之僾民有肅心荓云不
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天降喪
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癢哀恫中國具贅卒
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維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
猶考慎其相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
狂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谷人亦有
言進退維谷維此圣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
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
心是顧是復(fù)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大風有隧有空大
谷維此良人作為式谷維彼不順征以中垢大風有
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
悖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
之陰女反予來赫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
云不克民之回遹職競用力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涼
曰不可覆背善詈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桑柔芮伯刺厲王也
按國語厲王說榮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將卑乎夫
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
之所載也而或?qū)V浜Χ嘁犹斓匕傥锝詫⑷⊙?br />胡可專也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能久
乎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
無不得其極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故頌曰思文后
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大雅曰陳錫載周
是不布利而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于今今王學專
利其可乎匹夫?qū)@q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
榮公若用周必敗既榮公為卿士諸侯不享王流于

按汲冢周書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謀告子惟
民父母致厥道無遠不服無道左右臣妾乃違民歸
于德德則民戴否則民讎茲言允&#于前不遠商紂
不道夏桀之虐肆我有家嗚呼惟爾天子嗣文武業(yè)
惟爾執(zhí)政小子同先王之臣昏行

顧道王不若專
利作威佐亂進禍民將弗堪治亂信乎其行惟王暨
爾執(zhí)政小子攸聞古人求多聞以監(jiān)戒不聞是惟弗
知后除民害不惟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讎后作類
后弗類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億兆后一而已寡不
敵眾后其危哉嗚呼

三字
如之今爾執(zhí)政小子惟以
貪諛為事不勤德以備難下民胥怨財單竭手足靡
措弗堪戴上不其亂而以予小臣良夫觀天下有土
之君厥德不遠罔有代德時為王之患其惟國人嗚
呼惟爾執(zhí)政朋友小子其惟洗爾心改爾行克憂往
愆以保爾居爾乃瞶禍玩&#遂弗悛余未知王之所
定矧乃

二字
惟禍發(fā)于人之攸忽于人之攸輕


存焉變之攸伏爾執(zhí)政小子不圖善偷生茍安爵以
賄成賢智箝口小人鼓舌逃害要利并得厥求唯曰
哀哉我聞曰以言取人人飾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
行飾言無庸竭行有成惟爾小子飾言事王實蕃有
徒王貌受之終弗獲用面相誣蒙及爾顛覆爾自謂
有余予謂爾弗足敬思以德備乃禍難難至而悔悔
將安及無曰予為惟爾之禍
按通鑒前編厲王三十年以榮夷公為卿士
桓王十一年芮伯出居于魏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三年芮伯萬之母芮姜
惡芮伯之多寵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桓王十二年周師秦師執(zhí)芮伯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四年冬王師秦師圍魏
執(zhí)芮伯以歸
桓王十七年秋芮伯會諸侯伐曲沃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
荀侯賈伯伐曲沃
  虞
帝辛十四祀虞芮質(zhì)成于周
按史記周本紀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于是虞
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
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相謂曰吾所爭周
人所恥何往為祇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


地理志虞在河東太陽縣芮在馮翊臨晉縣正
 義曰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陜州河北縣東北五十
 里虞山之上古虞國也故芮城縣西二十里古芮
 國也晉太康地記云虞西百四十里有芮城括地
 志云又閑原在河北縣西六十五里詩云虞芮質(zhì)
 厥成毛萇云虞芮之君相與爭里久而不平乃相
 謂曰西伯仁人盍往質(zhì)焉乃相與朝周二國君相
 謂曰我等小人不可履君子之庭乃相讓所爭地
 以為閑原至今尚在注引地理志芮在臨晉者恐
 &#然閑原在河東復(fù)與虞芮相接臨晉在河西同
 州非臨晉芮城明矣
  奄
帝辛之黨有奄國
按書經(jīng)多方疏自武王伐紂及成王即政新封建者
甚少天下諸侯多是殷之舊國其心未服周家由是
奄君重叛
周成王二年奄人叛
按竹書紀年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

成王四年王師踐奄
按書序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為平淮夷徙奄之政令
按史記周本紀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
多士無佚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
君薄姑


鄭元曰奄國在淮夷之北正義曰兗州曲阜縣
 奄至即奄國之地也
按竹書紀年成王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
頑民于衛(wèi)遂伐奄滅蒲姑蒲姑與四國作亂故周文
公伐之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廟夏四月初嘗麥王師
伐淮夷遂入奄
成王五年遷奄于蒲姑
按書序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
作將蒲姑



將徙奄新立之君于蒲姑告召公使作冊書告
 令之
按史記周本紀初管蔡畔周周公討之三年而畢定
故初作大誥次作微子之命次歸禾次嘉禾次康誥
酒誥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
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豐使召公
復(fù)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fù)卜申視卒營筑居九
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誥
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公
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自
奄歸在宗周作多方
按竹書紀年成王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

  蒲姑
殷有蒲姑國
按左傳昭公二十年冬十二月齊侯田于沛至自田
晏子侍于遄臺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
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
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
后太公因之古若無死爽鳩氏之樂非君所愿也


蒲姑氏殷周之間代逢公者
周武王十六年秋王師伐蒲姑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三年滅蒲姑
按竹書紀年成王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
頑民于衛(wèi)遂伐奄滅蒲姑蒲姑與四國作亂故周文
公伐之
按路史蒲嬴國也周滅之
成王五年奄遷于蒲姑
按書序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
作將蒲姑



將徙奄新立之君于蒲姑告召公使作冊書告
 令之
按竹書紀年成王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

  淮夷
商世費仲之后立于淮
按路史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
姓伯翳封費生大廉若木恩成若木事夏襲翳之封
后有費昌為湯御右費仲事紂其立于淮者為嬴氏
夏世有調(diào)王命以徐伯主淮夷三十二世君偃一假
仁義而賓國三十六周王剡之而錄其子宗十一世
為吳所滅


偃即康王乃穆王時都城記云穆王西巡聞其
 威德日遠遣楚師襲破殺王偃后漢書七諫淮南
 子注以為楚文滅之楚文乃春秋時誤宗北走彭
 城武原山萬眾從之因曰徐山
周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三年侯伯禽征徐戎淮夷
按書經(jīng)費誓公曰嗟人無嘩聽命徂茲淮夷徐戎并
興善敹乃甲冑敿乃干無敢不吊備乃弓矢鍛乃戈
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馬杜乃擭敜
乃&#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馬牛其風臣妾
逋逃勿敢越逐祗復(fù)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復(fù)汝則
有常刑無敢寇攘逾垣墻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
刑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
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干甲戌我惟筑無敢不供
汝則有無余刑非殺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無敢
不多汝則有大刑


魯侯伯禽于成王即政元年始就封于魯居曲
 阜之地于時徐州之戎淮浦之夷并起為寇于魯
 東郊之門不敢開辟侯時為方伯率諸侯征之
 至費地而誓戒士眾
按史記魯世家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
徐戎亦并興反于是伯禽率師伐之于作誓
按通鑒前編成王三年秋管叔及蔡叔霍叔與武庚
叛淮夷徐戎皆叛侯伯禽帥師伐淮夷徐戎
成王四年王東伐淮夷
按書序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為平淮夷徙奄之政令
按史記周本紀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
多士無佚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
君蒲姑


正義曰括地志云泗水徐城縣北二十里古徐
 國即淮夷也
宣王二年伐淮夷
按詩經(jīng)大雅江漢篇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
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shè)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jīng)營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
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江漢之滸王命召虎
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
至于南海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
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厘爾圭
瓚秬鬯一鹵告于文人錫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
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
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




宣王命召穆公平淮南之夷詩人美之
按常武篇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
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王謂尹氏
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guī)熉寐时嘶雌质〈诵?br />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赫赫業(yè)業(yè)有嚴天子王舒保
作匪紹匪游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
驚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
濆仍執(zhí)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王旅啴啴如飛如
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翼翼不測不
克濯征徐國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
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宣王自將以伐淮北之夷而命卿士之謂南仲
 為太祖兼太師而字皇父者整治其從行之六軍
 修其戎事以除淮夷之亂而惠此南方之國詩人
 作此以美之
按通鑒前編宣王二年遣召穆公虎帥師伐淮南之
夷王自將親征淮北徐夷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秋七月
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遂滅

按春秋昭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夏六月丙午楚子
合諸侯于申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吳遂以諸侯滅


 勛爵部匯考十五
  周一
  齊一
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太公望呂尚于齊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
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yè)九年武王上
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
武王自稱太子發(fā)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
馬司徒司空諸節(jié)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
小子受先功畢力賞罰以定其功遂興師師尚父號
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武王渡河是時諸
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居二年聞紂
昏亂暴虐滋甚于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
可以不畢伐乃遵文王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
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武王乃作太誓告于眾庶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諸
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帝紂聞武王來亦發(fā)
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
大卒馳帝紂師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于鹿臺
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至商國遂入
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fā)而后下車以輕劍擊之
以黃鉞斬紂頭縣太白之旗已乃出復(fù)軍其明日除
道修社及商紂宮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qū)武王弟
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
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zhí)劍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
社南大卒之左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
茲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
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
其章顯聞于天皇上帝于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
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已而命
宗祝享祠于軍乃罷兵西歸行狩記政事作武成于
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尚父于營丘曰齊


爾雅曰水出其前而左曰營丘郭璞曰今齊之
 營丘淄水過其南乃東
按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
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
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
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
尚&#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
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乃霸王之輔
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
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
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游說諸侯無所
遇而卒西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
拘羑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呂尚亦曰吾聞
西伯賢又善養(yǎng)老盍往焉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
物獻之于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言呂尚所
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武師周西伯昌之脫羑里
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quán)與奇計
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quán)皆宗太公為本謀周西
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
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
公之謀計居多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yè)
東伐以觀諸侯集否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
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
遂至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
可伐也武王曰未可還師與太公作此太誓居二年
紂殺王子比千囚箕子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
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強之勸武王武王于是遂
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紂紂師敗績紂
反走登鹿臺遂追斬紂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
水衛(wèi)康叔封布采席師尚父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
討紂之罪散鹿臺之錢發(fā)巨橋之粟以賑貧民封比
干墓釋箕子囚遷九鼎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
謀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
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
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
犁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
也會紂之亂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
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
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
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
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蓋太公之卒百有余年
成王十三年王師會齊侯魯侯伐戎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三十七年齊侯奉召公命逆太子釗居憂
按書經(jīng)顧命惟四月乙丑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
齊侯呂伋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于南門之外
延入翼室恤宅宗



冢宰攝政故命二臣臣子皆侍左右將正太子
 之尊故出于路寢門外使桓毛二臣各執(zhí)干戈于
 齊侯呂伋索虎賁百人更新逆門外所以殊之延
 使居憂為天下宗主
康王六年齊太公薨
按竹書紀年云云
夷王三年烹齊侯不辰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呂
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
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
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
按竹書紀年夷王三年王烹齊哀公于鼎
厲王十九年齊公子山弒其君靜而自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胡公徙都薄姑而當周夷王之
時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與其黨率營丘之人
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
按竹書紀年夷王十九年齊公子山弒其君胡公而
自立
按通鑒前編厲王十有九年齊公子山弒其君胡公
而自立
厲王二十年齊徙臨災(zāi)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獻公元年盡逐胡公子因徙薄
姑都治臨災(zāi)
按竹書紀年夷王二十年齊侯徙治臨災(zāi)
按通鑒前編厲王二十年齊侯徙治臨災(zāi)
厲王二十八年齊侯山薨子壽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獻公九年卒子武公壽立
按通鑒前編厲王二十八年齊獻公薨子壽立
宣王五年命樊侯城齊
按詩經(jīng)大雅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
德天監(jiān)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
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
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
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
方爰發(fā)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
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
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
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
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
維仲山甫補之仲山甫出祖四牡業(yè)業(yè)征夫捷捷每
懷靡及四牡彭彭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四牡骙骙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吉甫作
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齊而尹吉甫作詩
 以送之
按通鑒前編宣王五年命樊侯仲山甫宣命于四方
城齊
宣王十二年齊侯壽薨子無忌立為胡公子所弒齊
人立其子赤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十
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
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厲公暴虐故胡
公子復(fù)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
戰(zhàn)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
公者七十人
按通鑒前編宣王十有二年齊胡公子弒厲公齊人
誅之而立厲公之子赤討誅君之黨七十人
宣王二十四年齊侯赤薨子說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


系本及譙周皆作說字
按通鑒前編宣王二十有四年齊文公薨子說嗣
宣王三十三年齊侯說薨子購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


索隱曰購劉氏音神欲反系家及系本并作贖
按通鑒前編宣王三十有三年齊成公薨子購嗣
平王四十年齊侯購薨子祿甫立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
東徙雒秦始列為諸侯五十六年晉弒其君昭侯六
十四年莊公卒子厘公祿甫立
按通鑒前編平王四十年齊莊公薨子祿甫立
平王五十一年冬十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按春秋隱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冬齊鄭盟于石門
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于齊
桓王三年夏五月辛酉齊侯魯侯盟于艾
按春秋隱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夏盟于艾始平于
齊也


春秋前與齊不平今乃棄惡結(jié)好
桓王四年夏齊侯使其弟年聘于魯
按春秋隱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夏齊侯使夷仲年
來聘結(jié)艾之盟也
桓王五年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wèi)侯盟于瓦屋
按春秋隱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春齊侯將平宋衛(wèi)
有會期宋公以幣請于衛(wèi)請先相見衛(wèi)侯許之故遇
于犬丘夏四月齊人卒平宋衛(wèi)于鄭秋會于溫盟于
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
桓王六年冬齊侯魯侯會于防
按春秋隱公九年 按左傳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
卿士以王命討之九年夏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
不告命公怒絕宋使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冬公
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
桓王七年春二月齊侯侯鄭伯會于中丘夏六月
齊人魯公子翚鄭人伐宋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

按春秋隱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王正月公會齊
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夏五月羽父先
會齊侯鄭伯伐宋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于老桃
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于我庚
辰鄭師入防辛巳歸于我蔡人衛(wèi)人郕人不會王命
秋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wèi)人入鄭蔡人
從之伐戴八月壬戌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
宋衛(wèi)既入鄭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敗
九月戊寅鄭伯入宋冬齊人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也
桓王八年秋七月壬午齊侯魯侯鄭伯入許
按春秋隱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夏公會鄭伯
于郲謀伐許也鄭伯將伐許五月甲辰授兵于太宮
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辀以走子都拔棘
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
伐許庚辰傅于許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子都自下射之顛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
君登矣鄭師畢登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衛(wèi)齊侯以
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
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乃與鄭人鄭伯使許大
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
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
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xié)而
使糊其口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
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獲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沒于
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fù)奉其社稷唯
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無
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
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
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孫獲處許
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無置于許我死乃亟去之吾
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
夫許太岳之裔也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

桓王十年春三月齊侯魯侯陳侯鄭伯會于稷以成
宋亂
按春秋桓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
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會干稷以成宋
亂為賂故立華氏也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zhàn)民不堪
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太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
言曰司馬則然巳殺孔父而弒殤公召莊公于鄭而
立之以親鄭以郜大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
宋公
桓王十一年春正月齊侯魯侯會于嬴夏齊侯衛(wèi)侯
胥命于蒲秋七月魯公子翚如齊逆女九月齊侯送
姜氏于歡魯侯會齊侯于歡魯夫人姜氏自齊至于
魯冬齊侯使其弟年聘于魯
按春秋桓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會于嬴定昏于
齊也夏齊侯衛(wèi)侯胥命于蒲不盟也秋公子翚如齊
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齊侯送姜氏非禮也凡
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于先君公子
則下卿送之于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則
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國則上大夫送之冬齊仲
年來聘致夫人也
桓王十三年夏齊侯鄭伯如紀
按春秋桓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齊侯鄭伯朝于
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
桓王十四年夏北戎伐齊鄭太子帥師救齊大敗戎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桓公六年夏北戎伐齊齊使
乞師于鄭鄭太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
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于齊于是諸侯之大
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后鄭鄭忽以其有
功也怒故有郎之師公之未昏于齊也齊侯欲以文
姜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
耦齊大非吾耦也詩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
為君子曰善自為謀及其敗戎師也齊侯又請妻之
固辭人問其故太子曰無事于齊吾猶不敢今以君
命奔齊之急而受室以歸是以師昏也民其謂我何
遂辭諸鄭伯
桓王十八年冬十二月丙午齊侯衛(wèi)侯鄭伯與魯戰(zhàn)
于郎
按春秋桓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冬齊衛(wèi)鄭來戰(zhàn)于
郎我有辭也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鄭公子忽有功
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魯以周班后鄭鄭人怒請
師于齊齊人以衛(wèi)師助之
桓王十九年春正月齊人衛(wèi)人鄭人宋人盟于惡曹
按春秋桓公十一年宋人不書 按左傳十一年春
齊衛(wèi)鄭宋盟于惡曹
桓王二十一年春二月己巳魯侯紀侯鄭伯及齊侯
宋公衛(wèi)侯燕人戰(zhàn)齊師宋師衛(wèi)師燕師敗績
按春秋桓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宋多責賂于
鄭鄭不堪命故以紀魯及齊與宋衛(wèi)燕戰(zhàn)鄭人來請
修好
桓王二十二年冬十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子諸兒
立宋人以齊人蔡人衛(wèi)人陳人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冬宋人以諸
侯伐鄭報宋之戰(zhàn)也焚渠門入及大逵伐東郊取牛
首以太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
桓王二十三年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齊侯魯侯會
于艾
按春秋桓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夏六月許叔
入于許公會齊侯于艾謀定許也
莊王二年春正月丙辰齊侯魯侯紀侯盟于黃夏五
月丙午魯及齊師戰(zhàn)于奚
按春秋桓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盟于黃平
齊紀且謀衛(wèi)故也夏及齊師戰(zhàn)于奚疆事也于是齊
人侵魯疆疆吏來告公曰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備
其不虞姑盡所備焉事至而戰(zhàn)又何謁焉
莊王三年春正月齊侯魯侯會于濼魯侯與夫人姜
氏如齊夏四月丙子齊侯戕魯侯殺公子彭生秋齊
侯殺鄭公子亹轘高渠彌
按春秋桓公十八年殺彭生子亹高渠彌不書 按
左傳十八年春公將有行遂與姜氏如齊申繻曰女
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公會齊
侯于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以告夏四
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車魯人告于
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修舊好禮成而不
反無所歸咎惡于諸侯請以彭生除之齊人殺彭生
秋齊侯師于首止子亹會之高渠彌相七月戊戌齊
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祭仲逆鄭子于陳而立之
莊王四年春三月魯夫人姜氏奔齊冬王姬歸于齊
齊師遷紀郱鄑郚
按春秋莊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不稱即位文姜
出故也三月夫人孫于齊不稱姜氏絕不為親也
按公羊傳三月夫人孫于齊孫者何孫猶孫也內(nèi)諱
奔謂之孫夫人固在齊矣其言孫于齊何念母也正
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曷為
貶與弒公也其與弒公奈何夫人譖公于齊侯公曰
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齊侯怒與之飲酒于其出焉
使公子彭生送之于其乘焉搚干而殺之念母者所
善也則曷為于其念母焉貶不與念母也
莊王五年秋七月齊王姬卒冬十二月魯夫人姜氏
會齊侯于禚
按春秋莊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冬夫人姜氏會齊
侯于禚書奸也
莊王六年春正月魯公子溺會齊師伐衛(wèi)秋紀季以
酅入于齊
按春秋莊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春溺會齊師伐衛(wèi)
疾之也秋紀季以酅入于齊紀于是乎始判 按公
羊傳紀季者何紀侯之弟也何以不名賢也何賢乎
紀季服罪也其服罪奈何魯子曰請后五廟以存姑
姊妺
莊王七年春二月魯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夏齊
侯陳侯鄭伯遇于垂紀侯大去其國六月乙丑齊侯
葬紀伯姬冬魯侯及齊侯狩于禚
按春秋莊公四年 按左傳四年春紀侯不能下齊
以與紀季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 按公羊傳
紀侯大去其國大去者何滅也孰滅之齊滅之曷為
不言齊滅之為襄公諱也春秋為賢者諱何賢乎襄
公復(fù)讎也何讎爾遠祖也哀公享乎周紀侯譖之以
襄公之為于此焉者事祖禰之心盡矣盡者何襄公
將復(fù)讎乎紀卜之曰師喪分焉寡人死之不為不吉
也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九世猶可以復(fù)讎乎雖百
世可也家亦可乎曰不可國何以可國君一體也先
君之恥猶今君之恥也今君之恥猶先君之恥也國
君何以為一體國君以國為體諸侯世故國君為一
體也今紀無罪此非怒與曰非也古者有明天子則
紀侯必誅必無紀者紀侯之不誅至今有紀者猶無
明天子也古者諸侯必有會聚之事相朝聘之道號
辭必稱先君以相接然則齊紀無說焉不可以并立
乎天下故將去紀侯者不得不去紀也有明天子則
襄公得為若行乎曰不得也不得則襄公曷為為之
上無天子下無方伯緣恩疾者可也六月乙丑齊侯
葬紀伯姬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隱之也何隱爾
其國亡矣徒葬于齊爾此復(fù)讎也曷為葬之滅其可
滅葬其可葬此其為可葬奈何復(fù)讎者非將殺之逐
之也以為雖遇紀侯之殯亦將葬之也冬公及齊人
狩于禚公曷為與微者狩齊侯也齊侯則其稱人何
諱與讎狩也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則曷為
獨于此焉譏于讎者將壹譏而已故擇其重者而譏
焉莫重乎其與讎狩也于讎者則曷為將壹譏而已
讎者無時焉可與通通則為大譏不可勝譏故將壹
譏而已其余從同同
莊王八年夏魯夫人姜氏如齊師冬魯侯齊人宋人
陳人蔡人伐衛(wèi)
按春秋莊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冬伐衛(wèi)納惠公
莊王九年冬齊人歸衛(wèi)俘于魯
按春秋莊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冬齊人來歸衛(wèi)寶
文姜請之也
莊王十年春魯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防冬會齊侯于

按春秋莊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春文姜會齊侯于
防齊志也
莊王十一年夏齊師魯師圍郕郕降于齊師冬十一
月癸未齊無知弒其君諸兒
按春秋莊公八年 按左傳八年夏師及齊師圍郕
郕降于齊師仲慶父請伐齊師公曰不可我實不德
齊師何罪罪我之由夏書曰皋陶邁種德德乃降姑
務(wù)修德以待時乎秋師還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
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
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
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
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
人冬十一月齊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貝丘見大豕從
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
啼公懼隊于車傷足喪屨反誅屨于徒人費弗得鞭
之見血走出遇賊于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
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門中石
之紛如死于階下遂入殺孟陽于&#曰非君也不類
見公之足于戶下遂弒之而立無知初襄公立無常
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
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
莊王十二年春齊人殺無知魯侯及齊大夫盟于蔇
夏魯伐齊納子糾齊小白入于齊秋七月葬齊襄公
八月魯及齊師戰(zhàn)于干時魯師敗績九月齊人取子
糾殺之
按春秋莊公九年 按左傳初公孫無知虐于雍廩
九年春雍廩殺無知公及齊大夫盟于蔇齊無君也
夏公伐齊納子糾桓公自莒先入秋師及齊師戰(zhàn)于
干時我?guī)煍】児珕嗜致穫鞒硕鴼w秦子梁子以公
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
請君討之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于生
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歸
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莊王十三年春正月魯敗齊師于長勺夏六月齊師
宋師次于郎魯敗宋師于乘丘冬十月齊人滅譚
按春秋莊公十年 按左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
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
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
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
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
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
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夏六月齊師宋師
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師不整可敗也宋敗齊必還請
擊之公弗許自雩門竊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從之
大敗宋師于乘丘齊師乃還齊侯之出也過譚譚不
禮焉及其入也諸侯皆賀譚又不至冬齊師滅譚譚
無禮也譚子奔莒同盟故也
按國語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
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
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管夷
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
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jié)于百姓弗若也制禮
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加
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
于死鮑叔對曰夫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猶
是也桓公曰若何鮑子對曰請諸魯桓公曰施伯魯
君之謀臣也夫知吾將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鮑
子對曰使人請諸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
欲以戮于群臣故請之則予我矣桓公使請諸魯如
鮑叔之言嚴公以問施伯施伯對曰此非欲戮之也
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
志于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嚴公曰若
何施伯對曰殺而以其尸授之嚴公將殺管仲齊使
者請曰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
未得請也請生之于是嚴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
受而以退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逆之于郊而與
之坐問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田狩畢
弋不聽國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嬪陳妾
數(shù)百食必梁肉衣必文繡戎士凍餒戎車待游車之
裂戎士待陳妾之余優(yōu)笑在前賢材在后是以國家
不日引不月長恐宗廟之不埽除社稷之不血食敢
問為此若何管子對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
武遠績以成名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設(shè)象以為
民紀式權(quán)以相應(yīng)比綴以度&#本肇末勸之以賞賜
糾之以刑罰班序顛毛以為民紀統(tǒng)桓公曰為之若
何管子對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
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為之終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對曰四民者勿使處
雜處則其言哤其事易公曰處士農(nóng)工商若何管子
對曰昔圣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
就市井處農(nóng)就田野令夫士群萃而州處閑燕則父
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
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
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
子恒為士令夫工群萃而州處審其四時辨其功苦
權(quán)節(jié)其用論比協(xié)材旦莫從事施于四方以飭其子
弟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少而習焉其心安
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
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為工令夫商
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而監(jiān)其鄉(xiāng)之資以知其市之
賈負任儋何服牛軺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
無市賤鬻貴旦莫從事于此以飭其子弟相語以利
相示以賴相陳以知賈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
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
不勞而能夫是故商之子恒為商令夫農(nóng)群萃而州
處察其四時權(quán)節(jié)其用耒耜枷芟及寒擊&#除田以
待時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時雨時雨既至挾
其搶刈耨镈以旦莫從事于田野脫衣就功首戴茅
蒲身衣袯襫沾體涂足暴其發(fā)膚盡其四支之敏以
從事于田野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夫是故農(nóng)之子恒為農(nóng)野處而不其秀民之能為
士者必足賴也有司見而不以告其罪五有司已于
事而竣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對曰制國以為
二十一鄉(xiāng)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xiāng)
工商之鄉(xiāng)六士鄉(xiāng)十五公帥五鄉(xiāng)焉國子帥五鄉(xiāng)焉
高子帥五鄉(xiāng)焉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
三族市立三鄉(xiāng)澤立三虞山立三衡桓公曰吾欲從
事于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國未安桓公曰安
國若何管子對曰修舊法擇其善者而業(yè)用之遂滋
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則國安矣桓公曰諾遂修舊法
擇其善者而業(yè)用之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國既
安矣桓公曰國安矣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君若正
卒伍修甲兵則大國亦將正卒伍修甲兵則難以速
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國諸侯有守御之備則難
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諸侯則事可以
隱令可以寄政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作內(nèi)政
而寄軍令焉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國五家為軌軌
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
為鄉(xiāng)鄉(xiāng)有良人焉以為軍令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
軌長帥之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帥之
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帥之十連為鄉(xiāng)故二
千人為旅鄉(xiāng)良人帥之五鄉(xiāng)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
鄉(xiāng)之帥帥之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鼓有高
子之鼓春以獀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
軍旅整于郊內(nèi)教既成令勿使遷徙伍之人祭祀同
福死喪同恤禍災(zāi)共之人與人相疇家與家相疇世
同居少同游故夜戰(zhàn)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zhàn)目相視
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居同樂行同和死同哀
是故守則同固戰(zhàn)則同強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
行于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
能御也 正月之朝鄉(xiāng)長復(fù)事君親問焉曰于子之
鄉(xiāng)有居處好學慈孝于父母聰慧質(zhì)仁發(fā)聞于鄉(xiāng)里
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巳
于事而竣桓公又問焉曰于子之鄉(xiāng)有拳勇股肱之
力秀出于眾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其
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桓公又問焉曰于子之鄉(xiāng)有
不慈孝于父母不長弟于鄉(xiāng)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
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
于事而竣是故鄉(xiāng)長退而修德進賢桓公親見之遂
使役官桓公令官長期而書伐以告且選選其官之
賢者而復(fù)用之曰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惟慎端&#
以待時使民以勸綏謗言足以補官之不善政桓公
召而與之語訾相其質(zhì)足以比成事誠可立而授之
設(shè)之以國家之患而不疚退問其鄉(xiāng)以觀其所能而
無大厲升以為上卿之贊謂之三選國子高子退而
修鄉(xiāng)鄉(xiāng)退而修連連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軌軌退而
修伍伍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也匹夫
有不善可得而誅也政既成鄉(xiāng)不越長朝不越爵罷
士無伍罷女無家夫是故民皆勉為善與其為善于
鄉(xiāng)也不如為善于里與其為善于里也不如為善于
家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終歲之計莫敢以
終歲之議皆有終身之功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對
曰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征不旅舊則民不偷山澤
各致其時則民不茍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
無奪民時則百姓富犧牲不略則牛羊遂桓公曰定
民之居若何管子對曰制鄙三十家為邑邑有司十
邑為卒卒有卒帥十卒為鄉(xiāng)鄉(xiāng)有鄉(xiāng)帥三鄉(xiāng)為縣縣
有縣帥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使
治一屬焉立五正各使聽一屬焉是故正之政聽屬
牧正聽縣下政聽鄉(xiāng)桓公曰各保治爾所無或淫怠
而不聽治者 正月之朝五屬大夫復(fù)事桓公擇是
寡功者而謫之曰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獨寡功教不
善則政不治一再則宥三則不赦桓公又親問焉曰
于子之屬有居處為義好學慈孝于父母聰慧質(zhì)仁
發(fā)聞于鄉(xiāng)里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明其
罪五有司巳于事而竣桓公又問焉曰于子之屬有
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眾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賢其罪五有司巳于事而竣桓公又問焉曰
于子之屬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長弟于鄉(xiāng)里驕躁淫
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下比其
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五屬大夫于是退而修屬屬
退而修縣縣退而修鄉(xiāng)鄉(xiāng)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
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也匹夫有不善
可得而誅也政既成以守則固以征則強 長勺之
役曹劌問所以戰(zhàn)于嚴公公曰余不愛衣食于民不
愛牲玉于神對曰夫惠本而后民歸之志民和而后
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wù)治而
小人務(wù)力動不違時器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共祀
是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
獨恭小賜不咸獨恭不優(yōu)不咸民弗歸也不優(yōu)神弗
福也將何以戰(zhàn)夫民求不匱于財而神求優(yōu)裕于享
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斷之對曰是則可矣
莊王十四年冬王姬歸于齊
按春秋莊公十一年 按左傳十一年冬齊侯來逆
共姬


共姬即王姬齊桓公之夫人三共姬其一也
僖王元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于北杏夏
六月齊人滅遂冬齊侯魯侯盟于柯
按春秋莊公十三年 按左傳十三年春會于北杏
以平宋亂遂人不至夏齊人滅遂而戍之冬盟于柯
始及齊平也 按公羊傳冬公會齊侯盟于柯何以
不日易也其易奈何桓之盟不日其會不致信之也
其不日何以始乎此莊公將會乎桓曹子進曰君之
意何如莊公曰寡人之生則不若死矣曹子曰然則
君請當其君臣請當其臣莊公曰諾于是會乎桓莊
公升壇曹子手劍而從之管子進曰君何求乎曹子
曰城壞壓竟君不圖與管子曰然則君將何求曹子
曰愿請汶陽之田管子顧曰君許諾桓公曰諾曹子
請盟桓公下與之盟已盟曹子摽劍而去之要盟可
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讎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
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
按國語桓公曰吾欲從事于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
未可鄰國未吾親也君若欲從事于天下諸侯則親
鄰國桓公曰若何管子對曰審吾疆埸而反其侵地
正其封疆無受其資而重為之皮幣以驟聘眺于諸
侯以安四鄰則四鄰之國親我矣為游士八十人奉
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周游于四方以號召天
下之賢士皮幣玩好使人鬻之四方以監(jiān)其上下之
所好擇其淫亂者而先征之桓公問曰夫軍令則寄
諸內(nèi)政矣齊國寡甲兵為之若何管子對曰輕過而
移諸甲兵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制重罪贖以
犀甲一戟輕罪贖以盾一戟小罪&#以金分宥間
罪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美金以鑄
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欘試諸壤土甲兵
大足桓公曰吾欲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魯為主反
其侵地堂潛使海于有蔽渠弭于有渚環(huán)山于有牢
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對曰以衛(wèi)為主反其侵
地臺原姑與漆里使海于有蔽渠弭于有渚環(huán)山于
有牢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燕為主反
其侵地柴夫吠狗使海于有蔽渠弭于有渚環(huán)山于
有牢四鄰大親既反侵地正封疆地南至于陰西
至于濟北至于河東至于紀酅有革車八百乘擇天
下之甚淫亂者而先征之
僖王二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夏單伯會伐宋冬
單伯會齊侯宋公衛(wèi)侯鄭伯于鄄
按春秋莊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四年春諸侯伐宋
齊請師于周夏單伯會之取成于宋而還冬會于鄄
宋服故也
僖王三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會于鄄夏魯
夫人姜氏如齊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
按春秋莊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復(fù)會焉齊
始霸也
按史記周本紀厘王三年齊桓公始霸
僖王四年夏宋人齊人衛(wèi)人伐鄭冬十二月齊侯宋
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按春秋莊公十六年 按左傳十五年秋諸侯為宋
伐郳鄭人間之而侵宋十六年夏諸侯伐鄭宋故也
冬同盟于幽鄭成也
僖王五年春齊人執(zhí)鄭詹夏齊人殲于遂秋鄭詹自
齊逃于魯
按春秋莊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齊人執(zhí)鄭
詹鄭不朝也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
醉而殺之齊人殲焉


四族遂之強宗齊滅遂戍之在十三年四族以
 酒食饗齊戍乘齊戍之醉而殺之齊人盡為所殺
 無免者
按谷梁傳春齊人執(zhí)鄭詹人者眾辭也以人執(zhí)與之
辭也鄭詹鄭之卑者卑者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其逃
來志之也逃來則何志焉將有其末不得不錄其本
也鄭詹鄭之人也夏齊人殲于遂殲者盡也然則
何為不言遂人盡齊人也無遂之辭也無遂則何為
言遂其猶存遂也存遂奈何曰齊人滅遂使人戍之
遂之因氏飲戍者酒而殺之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
惠王二年秋魯公子結(jié)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
宋公盟冬齊人宋人陳人伐魯西鄙
按春秋莊公十九年
惠王三年夏齊大災(zāi)冬齊人伐戎
按春秋莊公二十年
惠王五年陳公子完奔齊秋七月丙申魯及齊高傒
盟于防冬魯侯如齊納幣
按春秋莊公二十二年陳完奔齊不書 按左傳二
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太子御寇陳公子完與顓孫奔
齊顓孫自齊來奔齊侯使敬仲為卿辭曰羈旅之臣
幸若獲宥及于寬政赦其不閑于教訓而免于罪戾
弛于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
請以死告詩云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
友朋使為工正飲桓公酒樂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
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
義也以君成禮弗納于淫仁也初懿氏卜妻敬仲其
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后將
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陳
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
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
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
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
者也坤土也巽風也干天也風為天于土上山也有
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
光利用賓于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
焉故曰利用賓于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后乎風行
而著于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
太岳之后也山岳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
乎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于齊其后亡也成子
得政
惠王六年夏魯侯如齊觀社夏齊侯魯侯遇于谷冬
十二月甲寅齊侯魯侯盟于扈
按春秋莊公二十三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夏公如
齊觀社非禮也曹劌諫曰不可夫禮所以整民也故
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jié)朝以正班爵之義帥
長幼之序征伐以討其不然諸侯有王王有巡狩以
大習之非是君不舉矣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后嗣何

按國語莊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不可夫禮所以正
民也是故先王制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也終則
講于會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訓上下之則制
財用之節(jié)其間無繇荒怠夫齊棄太公之法而觀民
于社君為是舉而往觀之非故業(yè)也何以訓民土發(fā)
而社助時也收&#而烝納要也今齊社而往觀旅非
先王之訓也天子祀上帝諸侯會之受命焉諸侯祀
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聞諸侯之相會
祀也祀又不法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后嗣何觀公不
聽遂如齊
惠王七年夏魯侯如齊逆女
按春秋莊公二十四年
惠王九年秋魯侯宋人齊人伐徐
按春秋莊公二十六年
惠王十年夏六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鄭伯同盟于
幽冬齊侯魯侯會于城濮王使召伯廖賜齊侯命
按春秋莊公二十七年 按左傳二十七年冬王使
召伯廖賜齊侯命且請伐衛(wèi)以其立子頹也
惠王十一年春三月甲寅齊人伐衛(wèi)衛(wèi)人及齊人戰(zhàn)
衛(wèi)人敗績秋荊伐鄭齊人魯人宋人救鄭冬魯告糴
于齊
按春秋莊公二十八年 按左傳二十八年春齊侯
伐衛(wèi)戰(zhàn)敗衛(wèi)師數(shù)之以王命取賂而還
惠王十三年秋七月齊人降鄣冬齊侯魯侯遇于魯
濟齊人伐山戎
按春秋莊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冬遇于魯濟
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按賈誼新書齊桓公之始伯也翟人伐燕桓公為燕
北伐翟乃至于孤竹反而使燕君復(fù)召公之職桓公
歸燕君送桓公入齊地百六十里桓公問于管仲曰
禮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
曰然則燕君畏而失禮也寡人恐后世之以寡人為
存燕而欺之也乃下車而令燕君還車乃割燕君所
至而與之遂溝而為境而后去諸侯聞桓公之義口
不言而心皆服矣故九合諸侯莫不樂德扶翼天子
莫不勸從誠退讓人孰弗戴也
惠王十四年夏六月齊侯獻戎捷于魯
按春秋莊公三十一年 按左傳三十一年夏六月
齊侯來獻戎捷非禮也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
王王以警于夷中國則否諸侯不相遺俘
惠王十五年春魯城小谷夏宋公齊侯遇于梁丘冬
魯公子慶父奔齊
按春秋莊公三十二年 按左傳三十二年春城小
谷為管仲也齊侯為楚伐鄭之故請會于諸侯宋公
請先見于齊侯夏遇于梁丘
惠王十六年春齊人救邢秋八月齊侯魯侯盟于落
姑冬齊仲孫使于魯
按春秋閔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狄人伐邢管敬
仲言于齊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不可
棄也宴安鴆毒不可懷也詩云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從簡書齊人救邢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請復(fù)季友也齊侯許之
使召諸陳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來歸冬齊仲孫湫
來省難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
之對曰難不已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對
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
必先顛而后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
務(wù)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
王之器也
惠王十七年春正月齊人遷陽冬齊高子盟于魯十
二月狄入衛(wèi)齊侯使公子無虧帥師戍之
按春秋閔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
衛(wèi)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zhàn)國人受甲者皆曰
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zhàn)公與石祁子玦與&#莊
子矢使守曰以此贊國擇利而為之與夫人繡衣曰
聽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為右黃夷前驅(qū)孔嬰齊殿
及狄人戰(zhàn)于滎澤衛(wèi)師敗績遂滅衛(wèi)衛(wèi)侯不去其旗
是以甚敗狄人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以逐衛(wèi)人二人
曰我太史也實掌其祭不先國不可得也乃先之至
則告守曰不可待也夜與國人出狄入衛(wèi)遂從之又
敗諸河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于宣姜
不可強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文
公為衛(wèi)之多患也先適齊及敗宋桓公逆諸河宵濟
衛(wèi)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為
五千人立戴公以廬于曹許穆夫人賦載馳齊侯使
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歸公乘
馬祭服五稱牛羊豕雞狗皆三百與門材歸夫人魚
軒重錦三十兩僖之元年齊桓公遷邢于夷儀二年
封衛(wèi)于楚丘邢遷如歸衛(wèi)國忘亡
惠王十八年春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
夏六月邢遷于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秋七月戊
辰魯夫人姜氏薨于夷齊人以歸八月齊侯宋公魯
侯鄭伯曹伯邾人會于檉
按春秋僖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春諸侯救邢邢人
潰出奔師師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遷之師無私焉
夏邢遷于夷儀諸侯城之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
盟于犖謀救鄭也閔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齊
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閔公之死也哀
姜與知之故孫于邾齊人取而殺之于夷以其尸歸
僖公請葬之
按韓子晉人伐邢齊桓公將救之鮑叔曰太蚤邢不
亡晉不敝晉不敝齊不重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
之德大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晉齊實利待邢亡而復(fù)
存之其名實美桓公乃弗救
惠王十九年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于貫
按春秋僖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秋盟于貫服江黃
也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 按谷梁傳貫之盟管
仲曰江黃遠齊而近楚楚為利之國也若伐而不能
救則無以宗諸侯矣桓公不聽遂與之盟管仲死楚
伐江滅黃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閔之也
惠王二十年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于陽谷冬魯
公子友如齊&#盟
按春秋僖公三年 按左傳三年秋會于陽谷謀伐
楚也齊侯為陽谷之會來尋盟冬公子友如齊&#盟
惠王二十一年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
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屈完來盟于召陵齊人執(zhí)陳
轅濤涂冬十二月齊人宋人魯人衛(wèi)人鄭人許人曹
人侵陳
按春秋僖公四年 按左傳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
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
蔡人嫁之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
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
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
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
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
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對曰貢之
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
水濱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
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
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對曰君惠
僥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
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
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
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陳轅濤
涂謂鄭申侯曰師出于陳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于
東方觀兵于東夷循海而歸其可也申侯曰善濤涂
以告齊侯許之申侯見曰師老矣若出于東方而遇
敵懼不可用也若出于陳鄭之間共其資糧屝屨其
可也齊侯說與之虎牢執(zhí)轅濤涂秋伐陳討不忠也
許穆公卒于師葬之以侯禮也凡諸侯薨于朝會加
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袞斂冬叔孫戴伯帥
師會諸侯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涂
惠王二十二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
伯逃歸不盟
按春秋僖公五年 按左傳五年夏會于首止會王
太子鄭謀寧周也陳轅宣仲怨鄭申侯之反己于召
陵故勸之城其賜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孫不忘吾
助子請乃為之請于諸侯而城之美遂譖諸鄭伯曰
&#城其賜邑將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秋諸侯盟王
使周公召鄭伯曰吾撫女以從楚輔之以晉可以少
安鄭伯喜于王命而懼其不朝于齊也故逃歸不盟
孔叔止之曰國君不可以輕輕則失親失親患必至
病而乞盟所喪多矣君必悔之弗聽逃其師而歸
惠王二十三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曹伯伐
鄭圍新城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按春秋僖公六年 按左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
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子
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惠王二十四年春齊人伐鄭秋七月齊侯宋公魯侯
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母魯公子友如齊
按春秋僖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春齊人伐鄭孔叔
言于鄭伯曰諺有之曰心則不競何憚于病既不能
強又不能弱所以斃也國危矣請下齊以救國公曰
吾知其所由來矣姑少待我對曰朝不及夕何以待
君夏鄭殺申侯以說于齊且用陳轅濤涂之譖也初
申侯申出也有寵于楚文王文王將死與之璧使行
曰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后之人將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無適
小國將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鄭又有寵于厲公子文
聞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母謀鄭故也管仲言于齊侯曰臣聞之招
攜以禮懷遠以德德禮不易無人不懷齊侯修禮于
諸侯諸侯官受方物鄭伯使太子華聽命于會言于
齊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實違君命若君去之
以為成我以鄭為內(nèi)臣君亦無所不利焉齊侯將許
之管仲曰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奸終之無乃不
可乎子父不奸之謂禮守命共時之謂信違此二者
奸莫大焉公曰諸侯有討于鄭未捷今茍有釁從之
不亦可乎對曰君若綏之以德加之以訓辭而帥諸
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不暇豈敢不懼若總其罪人
以臨之鄭有辭矣何懼且夫合諸侯以崇德也會而
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諸侯之會其德刑禮義無國不
記記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記非盛德也君其勿
許鄭必受盟夫子華既為太子而求介于大國以弱
其國亦必不免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
間也薺侯辭焉子華由是得罪于鄭冬鄭伯使請盟
于齊
惠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人齊侯宋公魯侯衛(wèi)侯許
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鄭伯乞盟
按春秋僖公八年 按左傳七年秋閏月惠王崩襄
王惡太叔帶之難懼不立不發(fā)喪而告難于齊八年
春盟于洮謀王室也鄭伯乞盟請服也襄王定位而
后發(fā)喪

 勛爵部匯考十六
  周二
  齊二
襄王元年夏宰周公齊侯宋子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
曹伯會于葵丘秋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齊侯以
諸侯之師伐晉
按春秋僖公九年伐晉不書 按左傳九年夏會于
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
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
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曰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
拜恐隕越于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秋
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
歸于好宰孔先歸遇晉侯曰可無會也齊侯不務(wù)德
而勤遠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此會也東略之
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wù)靖亂無勤于行晉侯
乃還九月晉獻公卒里克鄭欲納文公故以三公
子之徒作亂初獻公使荀息傅奚齊公疾召之曰以
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對曰臣竭其
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
繼之公曰何謂忠貞對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及里克將殺奚齊先告荀
息曰三怨將作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荀息曰將死之
里克曰無益也荀叔曰吾與先君言矣不可以貳能
欲復(fù)言而愛身乎雖無益也將焉辟之且人之欲善
誰不如我我欲無貳而能謂人己乎冬十月里克殺
奚齊于次荀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荀
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殺公子卓于朝荀息
死之齊侯以諸侯之師伐晉及高梁而還討晉亂也
令不及魯故不書 按公羊傳秋九月戊辰諸侯盟
于葵丘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爾貫澤
之會桓公有憂中國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黃人也
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
振振然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 按谷梁傳桓盟
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為見天子之禁故備之也葵
丘之盟陳牲而不殺讀書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曰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
與國事
按國語桓公即位數(shù)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
吳越一戰(zhàn)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逾方城
望汶山使貢絲于周而反荊州諸侯莫不來服遂北
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不來服
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
同心西征攘白翟之地至于西河方舟設(shè)泭乘桴濟
河至于石杭縣車束馬逾太行與辟耳之溪拘夏西
服沙西吳南城周反胙于絳岳濱諸侯莫不來服
而大朝諸侯于陽谷兵車之屬六乘車之會三諸侯
甲不解累兵不解翳弢無弓服無矢隱武事行文道
帥諸侯而朝天子葵丘之會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
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孔致胙且有后命
曰以爾自卑勞實謂爾伯舅無下拜桓公召管子而
謀管子對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桓公懼
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
曰爾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為天子羞遂下拜升受
命賞服大路龍旗九旒渠門赤旗諸侯稱順焉桓公
憂天下諸侯魯有夫人慶父之亂二君殺死國絕無
嗣桓公聞之使高子存之翟人攻邢桓公筑夷儀以
封之男女不淫牛馬選具翟人攻衛(wèi)衛(wèi)人出廬于曹
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無育桓公與之系馬
三百天下諸侯稱仁焉于是天下諸侯知桓公之為
己動也是故諸侯歸之譬若市人桓公知諸侯之歸
己也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
幣縷纂以為奉鹿皮四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載
而歸故拘之以利結(jié)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國
諸侯既許桓公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
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為動
者為之動可為謀者為之謀軍譚遂而不有也諸侯
稱寬焉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使關(guān)市幾而不征以
為諸侯利諸侯稱廣焉筑葵茲晏負夏領(lǐng)釜丘以御
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諸侯也筑五鹿中牟&#與牡
丘以衛(wèi)諸夏之地所以示權(quán)于中國也教大成定三
革隱五刃朝服以濟河而無怵惕焉文事勝矣是故
大國慚愧小國附協(xié)惟能用管夷吾&#戚隰朋賓胥
無鮑叔牙之屬而伯功立 葵丘之會獻公將如會
遇宰周公曰君可無會也夫齊侯好示務(wù)施與力而
不務(wù)德故輕致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勸而畔者慕
懷之以典言薄其要結(jié)而厚德之以示之信三屬諸
侯存亡國三以示之施是以北伐山戎南伐楚西為
此會也辟之如室既鎮(zhèn)其甍矣又何加焉吾聞之惠
難遍也施難報也不遍不報卒于怨讎夫齊侯將施
惠如出責是之不果奉而暇晉是皇雖后之會將在
東矣君無懼焉其有勤也公乃還宰孔謂其御曰晉
侯將死矣景霍以為城而汾河涑以為淵戎翟之
民實環(huán)之汪是土也茍違其違誰能懼之今晉侯不
量齊德之豐否不度諸侯之勢釋其閉修而輕于行
道失其心矣君子失心鮮不夭昏是歲也獻公卒八
年為淮之會桓公在殯宋人伐之
襄王二年春正月魯侯如齊夏齊侯許男伐北戎王
人齊人立晉侯
按春秋僖公十年立晉侯不書 按左傳十年夏四
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
襄王三年魯侯及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陽谷
按春秋僖公十一年
襄王四年秋王子帶奔齊冬齊侯使管仲平戎于王
隰朋平戎于晉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十二年王以戎難故討
王子帶秋王子帶奔齊冬齊侯使管仲平戎于王使
隰朋平戎于晉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
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jié)春秋來承王
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余嘉乃勛應(yīng)乃懿
德謂督不忘往踐乃職無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禮
而還
襄王五年春齊侯使仲孫湫聘于周夏齊侯宋公陳
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咸冬魯公子友如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仲孫湫聘周不書 按左傳十
三年春齊侯使仲孫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帶事畢不
與王言歸復(fù)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
王弗召也夏會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秋為
戎難故諸侯戍周齊仲孫湫致之
襄王七年春正月魯侯如齊三月魯侯會齊侯宋公
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諸侯
之大夫救徐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 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
之秋伐厲以救徐也冬楚敗徐于婁林徐恃救也
襄王八年夏齊人救徐征諸侯以戍周冬十二月齊
侯宋公陳侯魯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會于淮
按春秋僖公十六年救徐戍周不書 按左傳十六
年夏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王以戎難告于齊齊征
諸侯而戍周冬十二月會于淮謀鄫且東略也城鄫
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齊有亂不果城而還
襄王九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秋魯夫人姜氏會齊
侯于卞冬十二月齊侯小白卒
按春秋僖公十七年 按左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
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夏師滅項淮之會公有諸
侯之事未歸而取項齊人以為討而止公秋聲姜以
公故會齊于卞九月公至自會齊侯之夫人三王姬
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nèi)多內(nèi)寵內(nèi)嬖如夫人者
六人長衛(wèi)姬生武孟少衛(wèi)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
嬴生昭公密嬴生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
屬孝公于宋襄公以為太子雍巫有寵于衛(wèi)共姬因
寺人貂以薦羞于公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
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
人貂因內(nèi)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十
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殯 按公羊傳夏滅項孰滅之
齊滅之曷為不言齊滅之為桓公諱也春秋為賢者
諱此滅人之國何賢爾君子之惡惡也疾始善善也
樂終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按谷梁傳夏滅項孰滅之桓公也何不言桓公也為
賢者諱也項國也不可滅而滅之乎桓公知項之可
滅也而不知已之不可以滅也既滅人之國矣何賢
乎君子惡惡疾其始善善樂其終桓公嘗有存亡繼
絕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按管子小稱篇管仲有病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病
病矣若不可諱而不起此病也仲父亦將何以詔寡
人管仲對曰微君之命臣也故臣且謁之雖然君猶
不能行也公曰仲父命寡人東寡人東令寡人西寡
人西仲父之命于寡人敢不從乎管仲攝衣冠起對
曰臣愿君之遠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夫易牙以
調(diào)和事公公曰惟烝嬰兒之未嘗于是烝其首子而
獻之公人情非不愛其子也于子之不愛將何有于
公公喜宮而妒豎刁自刑而為公治內(nèi)人情非不愛
其身也于身之不愛將何有于公公子開方事公十
五年不歸視其親齊衛(wèi)之間不容數(shù)日之行臣聞之
務(wù)為不久蓋虛不長其生不長者其死必不終桓公
曰善管仲死已葬公憎四子者廢之官逐堂巫而苛
病起兵逐易牙而味不至逐豎刁而宮中亂逐公子
開方而朝不治桓公曰嗟圣人固有悖乎乃復(fù)四子
者處期年四子作難圍公一室不得出有一婦人遂
從實入得至公所公曰吾饑而欲食渴而欲飲不可
得其故何也婦人對曰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
人分齊國涂十日不通矣公子開方以書社七百下
衛(wèi)矣食將不得矣公曰嗟茲乎圣人之言長乎哉死
者無知則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見仲父于地下乃
援素幭以裹首而絕死十一日蟲出于戶乃知桓公
之死也葬以楊門之扇桓公之所以身死十一日蟲
出戶而不收者以不終用賢也
襄王十年春正月宋公曹伯衛(wèi)人邾人伐齊夏魯師
救齊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zhàn)于甗齊師敗績狄救
齊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按春秋僖公十八年 按左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
諸侯伐齊三月齊人殺無虧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
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zhàn)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
公而還秋八月葬齊桓公
襄王十一年冬陳人魯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 按左傳十九年秋陳穆公請
修好于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冬盟于齊修桓公之
好也
襄王十二年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按春秋僖公二十年 按左傳二十年秋齊狄盟于
邢為邢謀衛(wèi)難也于是衛(wèi)方病邢
襄王十三年春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按左傳二十一年春宋人
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于楚楚人許之
襄王十四年秋王子帶自齊歸于京師
按春秋不書 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富辰言于王
曰請召太叔詩曰協(xié)比其鄰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
協(xié)焉能怨諸侯之不睦王說王子帶自齊復(fù)歸于京
師王召之也
襄王十五年春齊侯伐宋圍緡
按春秋僖公二十三年 按左傳二十三年春齊侯
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于齊也
襄王十八年春齊人侵魯西鄙魯侯追齊師至酅弗
及夏齊人伐魯北鄙衛(wèi)伐齊冬魯侯以楚師伐齊取

按春秋僖公二十六年 按左傳二十六年春齊師
侵我西鄙討是二盟也夏齊孝公伐我北鄙衛(wèi)人伐
齊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
未入境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
邑使下臣犒執(zhí)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
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
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
府太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
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
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
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
侯乃還東門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師臧孫見子玉而
道之伐齊宋以其不臣也秋宋以其善于晉侯也叛
楚即晉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帥師伐宋圍緡公
以楚師伐齊取谷置桓公子雍于谷易牙奉之以為
魯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之子七人為七大夫于

按國語齊孝公來伐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于展
禽對曰獲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
聞以辭若為小而崇以怒大國使加已亂亂在前矣
辭其何益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
也愿以子之辭行賂焉其可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
犒師曰寡君不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
露于敝邑之野敢犒輿師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
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不公曰室如縣磬野無青草
何恃而不恐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yè)昔者成王命
我先君周文公及齊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夾
輔先王賜女土地質(zhì)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今君來討敝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
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zhèn)撫諸侯
恃此以不恐齊侯乃許為平而還
襄王十九年夏六月庚寅齊侯昭卒弟潘殺公子而
自立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
按春秋僖公二十七年弟潘自立不書 按左傳二
十七年夏齊孝公卒有齊怨不廢喪紀禮也
襄王二十年春三月晉侯齊侯盟于斂盂夏四月晉
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zhàn)于城濮楚師敗績五月
癸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鄭伯衛(wèi)子莒子盟于
踐土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
人秦人會于溫遂圍許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晉齊盟于斂盂不書 按左
傳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
急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wèi)若伐曹衛(wèi)楚必救之則齊宋
免矣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wèi)衛(wèi)人弗許
還自南河濟侵曹伐衛(wèi)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晉侯
齊侯盟于斂盂衛(wèi)侯請盟晉人弗許衛(wèi)侯欲與楚國
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于晉衛(wèi)侯出居于襄牛公子
買戍衛(wèi)楚人救衛(wèi)不克公懼于晉殺子叢以說焉謂
楚人曰不卒戍也晉侯圍曹攻之三月丙午入曹宋
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
告楚不許我欲戰(zhàn)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
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執(zhí)曹君而分曹衛(wèi)之田
以賜宋人楚愛曹衛(wèi)必不許也喜賂怒頑能無戰(zhàn)乎
公說執(zhí)曹伯分曹衛(wèi)之田以宋人楚子入居于申
使申叔去榖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子玉使伯棼
請戰(zhàn)王怒少與之師子玉使宛春告于晉師曰請復(fù)
衛(wèi)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公拘宛春于衛(wèi)且私許
復(fù)曹衛(wèi)曹衛(wèi)告絕于楚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三舍
辟之楚眾欲止子玉不可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
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楚師背酅而舍子
玉使斗勃請戰(zhàn)己巳晉師陳于莘北楚師敗績晉師
三日館谷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宮于踐
土丁未獻楚俘于王癸亥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
言曰皆&#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
其師無克祚國及其元孫無有老幼秋七月丙申振
旅愷以入于晉冬會于溫丁丑諸侯圍許
襄王二十一年夏六月王子虎魯侯晉狐偃宋公孫
固齊國歸父陳轅濤涂秦小子慭蔡人盟于翟泉
按春秋僖公二十九年 按左傳二十九年夏公會
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涂秦小
子慭盟于翟泉尋踐土之盟且謀伐鄭也
襄王二十二年夏狄侵齊
按春秋僖公三十年 按左傳三十年春晉人侵鄭
以觀其可攻與否狄間晉之有鄭虞也夏狄侵齊
襄王二十五年春齊侯使國歸父來聘夏狄侵齊冬
十月魯侯如齊
按春秋僖公三十三年 按左傳三十三年春齊國
莊子來聘自郊勞至于贈賄禮成而加之以敏臧文
仲言于公曰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臣聞之
服于有禮社稷之衛(wèi)也夏狄侵齊因晉喪也冬如齊
朝且吊有狄?guī)熞?br />襄王二十六年冬魯公孫敖如齊
按春秋文公元年 按左傳元年冬穆伯如齊始聘
焉禮也
襄王二十七年冬魯公子遂如齊納幣
按春秋文公二年 按左傳二年冬襄仲如齊納幣
禮也
襄王三十二年秋八月齊侯宋公衛(wèi)侯陳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魯侯后至
按春秋文公七年 按左傳七年秋八月齊侯宋公
衛(wèi)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
故也
頃王元年夏狄侵齊
按春秋文公九年
頃王三年秋狄侵齊
按春秋文公十一年
頃王六年夏五月乙亥齊侯潘薨子舍立秋九月甲
申魯公孫敖卒于齊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而自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