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九百九十六 百卉部三

太平御覽 作者:(宋)李昉等


  ○菊

  《爾雅》曰:菊,治蘠。今之秋華菊也。

  又《圖贊》曰:菊名曰精,布華玄月,仙客是尋,薄彩薄捋。

  《禮記·月令》曰:季秋之月,菊有黃華。

  《周書(shū)》曰:寒露之日,鴻雁來(lái)賓。又五日,菊有黃華。伍陋,土不稼穡。

  《晉書(shū)》曰:羅含致仕還家,階庭忽蘭菊叢生,人以為德行之感。

  《續(xù)晉陽(yáng)秋》曰:陶淵明,常九月九日無(wú)酒,出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cè)。久之,望見(jiàn)一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

  《山海經(jīng)》曰:九九之山,其草多菊。

  《廣志》曰:菊有白菊。

  《風(fēng)俗通》曰:南陽(yáng)酈縣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有大菊菜,水從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馀家,不復(fù)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三十,其中百馀,七十、八十名之為夭。司空王暢、太尉劉寬,袒緣袁隗為南陽(yáng)太守,聞?dòng)写耸拢钺B月送水三十斛,用飲食澡浴,終然尾嫳。

  《抱樸子》曰:劉生丹法:用白菊花汁、蓮花汁、地血汁、樗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得五百歲,仙方所謂日精。

  又曰: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也,而根莖花實(shí)異名?;驘o(wú)效者,以由不得真菊。菊花與薏苡相似,直以甘苦別之耳,菊甘而薏苦。今所有真菊,但為少耳。

  《神仙傳》曰:康風(fēng)子服甘菊花、柏實(shí)散,得仙。

  《博物志》曰:菊有二種,苗花如一,惟味小異,苦者不宜服。

  崔實(shí)《四民月令》曰:九月九日,可彩菊華。

  王韶之《神境記》曰:苜眶郡西有靈源山,其澗生靈芝、石茵,巖有紫菊。

  《風(fēng)土記》曰:日精者,菭(音苔。)蘠,皆菊華莖植叼名。九月,律中無(wú)射而數(shù)九,俗尚九日而用候時(shí)之草也。

  盛弘之《荊州記》曰:酈縣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悉芳。菊被崖,水甚甘馨。太尉胡廣久患風(fēng)羸,恒汲飲水,后疾遂瘳,年及百歲。非惟天壽,亦菊所延也。

  《名山記》曰:道士朱孺子,吳末入王笥山,服菊花,乘云升天。

  《本草經(jīng)》曰:菊有筋菊,有白菊、黃菊?;ㄒ幻?jié)花,一名傅公,一名延年,一名白華,一名日精,一名更生,一名陰威,一名朱羸,一名女菊。其菊有兩種,一種紫莖,氣香而味甘美,葉可作羹,為真菊。一種青莖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名薏,非真菊也。

  《吳氏本草經(jīng)》曰:菊華,一名女華,一名女室。

  《淮南萬(wàn)畢術(shù)》曰:以壯菊灰散池中,蛙盡死。

  《楚辭》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又曰:春蘭兮秋菊,長(zhǎng)無(wú)絕兮終古。

  鍾會(huì)《菊賦》曰:縹幹綠葉,青柯紅芒,華實(shí)規(guī)圓,芳穎四張。故夫菊有五美焉:圓華高懸,準(zhǔn)天極也;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殖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像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

  潘尼《秋菊賦》曰:泛流英於青醴,似浮萍之隨波。

  嵇康《菊花銘》曰:煌煌丹菊,暮秋彌榮。親尊是御,永祚億齡。

  ○若

  《毛詩(shī)疏》曰:若,饒也,幽州謂之翹饒。蔓生,莖如勞豆而細(xì),葉似蒺藜而青。其華細(xì)綠色,可生食,味如小豆藿。

  《本草經(jīng)》曰:陵若生下濕死晷,七八月華。華紫,似今紫草,可以染帛。煮沐頭,發(fā)即黑。

  ○萱

  《毛詩(shī)·伯兮》曰:焉得諼草,言樹(shù)植黨。(背,北堂也。)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說(shuō)文》曰:苕,忘憂草也。

  崔豹《古今注》曰:欲忘人之憂,則贈(zèng)以丹棘,一名忘憂草也。

  《博物志》曰:《神農(nóng)經(jīng)》曰:"上藥養(yǎng)性,謂合歡蠲忿,萱草忘憂。"

  《風(fēng)土記》曰:花曰宜男,妊婦佩之,必生男。又名萱草。

  《本草經(jīng)》曰:苕,一名忘憂,一名宜男,一名歧女。

  《錄異記》曰:婦人帶宜男草,生兒。

  束晳《發(fā)蒙記》曰:甘棗令人不惑,萱草可以忘憂。

  任昉《述異記》曰:苕草,一名紫萱,又名忘憂草,吳中書(shū)生謂之療愁。

  嵇康《養(yǎng)生論》云:苕草忘憂。

  ○苜蓿

  《史記》曰:大宛有苜蓿草,漢使取其實(shí)來(lái),於是天子始種苜蓿。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

  《漢書(shū)·西域傳》曰:琤蚌國(guó)有苜蓿,大宛馬嗜苜蓿。武帝得其馬,漢使彩蒲桃、苜蓿種歸,天子益種離宮別館旁。

  《晉書(shū)》曰:華廣免官為庶人。晉武帝登陵云臺(tái),檻邈苜蓿園,阡陌甚整,依然感舊。太康初大赦,乃得襲爵。

  《西京雜記》曰:樂(lè)游苑中,自生玫瑰樹(shù),下多苜蓿,一名懷風(fēng)。時(shí)或謂光風(fēng)在其間,常肅肅然照其光彩,故曰苜蓿懷風(fēng)。茂陵人謂為連枝草。

  《博物志》曰:張騫使西域,所得蒲桃、胡蔥、苜蓿,

  《述異記》曰:張騫苜蓿園,在今洛中,苜蓿,本胡中菜,騫始於西國(guó)得之。

  楊咳戤《洛陽(yáng)伽藍(lán)記》曰:宣武場(chǎng)在大夏門東北,今為光風(fēng)園,苜蓿出焉。

  ○菅

  《爾雅》曰:白華,野菅。(菅,茅屬也。)

  《毛詩(shī)·宿丘·東門之池》曰:東門之池,可以漚菅。

  又《白華》曰:周人刺幽后也。白華菅兮,白茅束兮。

  又《題綱》曰:白華,野菅,草也,其性柔仞堪用。取此白華,而將白茅束之,喻申后被褒姒所代,惡人蒙善,好人見(jiàn)棄也。

  《左傳·成公九年》曰:雖有絲麻,無(wú)棄菅蒯;輸有姬姜,無(wú)棄憔悴。

  《周書(shū)》曰:成王時(shí),會(huì)稽人獻(xiàn)以菅。("會(huì)",或作"禽"。亦東南蠻。菅草堅(jiān)忍。)

  《山海經(jīng)》曰:天帝之山,其下多菅。

  《異物志》曰:香菅似茅,而葉長(zhǎng)大於茅。不生污下之地,生丘陵山崗。凡所蒸享,必得此菅苞裹,助調(diào)五味,益其芬菲。

  ○茅

  《爾雅》曰:藗,(音速。)壯茅也。(白茅屬。)

  《易·泰卦》曰:拔茅茹,以其匯,征吉。(王弼注曰:茅之為物,被其根而相牽引也。茹,相牽引之貌也。匯,類也。陽(yáng)以其類引而升,故為茹而征吉。)像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又《大故翟》曰:藉用白茅,慎擲炅也。

  《尚書(shū)·禹貢》曰:荊州,厥貢苞匭菁茅。(孔安國(guó)曰:茅以縮酒也。)

  《毛詩(shī)·鵲巢·野有死麇》曰:野有死麇,白茅苞之。

  陸機(jī)《毛詩(shī)疏義》曰:"白茅苞之",茅之白者,古用包裹禮物,充祭祠,縮酒用之。

  《毛詩(shī)·豳·七月》曰: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周禮·天官上·甸師》曰:祭祠供蕭茅。

  《左傳·僖上》曰:齊侯伐楚,謂楚曰:"恩灞苞茅不入,王祭不供,尾馛縮酒,寡人是徵!"

  《史記·封禪書(shū)》曰:管仲說(shuō)齊桓公:"古之封禪,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孟康曰:所謂零芧也。

  《典略》曰:武王伐殷,微子啟肉袒面縛,牽羊把茅,膝行而前。

  《吳志》曰:徐盛與曹休戰(zhàn),賊積茅草欲焚盛。盛燒船而去,賊一無(wú)所得。

  《吳錄·地理志》曰:桂陽(yáng)郴縣有青茅,可染青。零陵香陵有香茅,古貢之縮酒。

  《吳志》曰:劉備連營(yíng)挑戰(zhàn),陸遜曰:"吾已曉破之術(shù)!"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遜率諸軍,同時(shí)俱攻,破其四十馀營(yíng)。

  《晉書(shū)·地理志》曰:零陵縣有香茅,氣甚芬香,古貢之以縮酒。

  沉約《宋書(shū)》曰:江夏王義恭,大明玄年,有三脊茅生石頭西岸。又累表勸上封禪,上甚悅之。

  《唐書(shū)》曰:開(kāi)玄十三年,撫州三脊茅生石頭。

  《六韜》曰:文王畋于渭陽(yáng),見(jiàn)呂尚坐茅以漁,文王勞而問(wèn)焉。

  《莊子》曰:小巫見(jiàn)大巫,枝茅而棄,此其所以終身弗如。

  《尹文子》曰:堯?yàn)樘熳?,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階三尺,茅茨不剪。

  《尹子》曰:湯救旱,素車白馬,布衣,身嬰白茅,以身為牲。

  《說(shuō)文》曰:茅,菅也。

  陸賈《新語(yǔ)》曰:伊意擫負(fù)薪之野,修道德於茅呂戤下。

  《風(fēng)俗通》曰:謹(jǐn)案,《詩(shī)》曰:"手如柔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

  《漢武故事》曰:帝拜欒大為天道將軍,使著羽衣,立白茅,上授玉印。大亦羽衣,立白茅。上授印,示不臣也。

  《神仙傳》曰:介像受氣禁術(shù),能茅屋上燃火煮雞,使茅不焦。

  又曰:曹公捕左慈,數(shù)日不得。便斷頭,曹公大喜,定視之,是一束茅耳。

  盛弘之《荊州記》曰:零陵郡有香茅,桓公所以責(zé)楚。

  《廣州記》曰:董奉與士燮同處數(shù)載,積思欲還豫章。燮情拘留不能免,后乃托以病死。燮開(kāi)棺看,乃是茅人。

  《楚辭》曰: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揚(yáng)雄《反騷》曰:費(fèi)椒楫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瓊茅。(一莖三脊茅。)

  ○紫草

  《爾雅》曰:藐,茈草也。(郭璞曰:可以染紫也。一名茈{艸戾},《廣雅》云。)

  《廣雅》曰:紫艿,紫草也。(艿音仍。)

  《說(shuō)文》曰:茈藐,紫草。

  《山海經(jīng)》曰:勞山多茈草,一名紫英。

  《尋陽(yáng)記》曰:石井山,曾有行人見(jiàn)山上有彩紫草者。此人謂村人,揭鍤而往見(jiàn),山上人便去。聞?dòng)泻?昌容"者,曰:"人來(lái)取爾草!"既至山頂,寂莫無(wú)所見(jiàn)。

  《列仙傳》曰:昌容,常山之道士也。自稱殷王女,二百馀年而顏色如少。能致紫草,與染家,得錢以遺孤老。

  《淮南子》曰:紫草生於山,不能生盤石之上。

  《抱樸子》曰:黃金成以為丸,以紫草煮一丸,咽其汁,可百日不饑。

  《博物志》曰:平氏陽(yáng)山,紫草特好,其他者色淺。

  《吳氏本草》曰:紫草節(jié)赤,二月花。

  《本草》曰:紫草,一名地血。

  ○藍(lán)

  《毛詩(shī)·魚(yú)藻·彩綠》曰:終朝彩藍(lán),不盈一襜。(襜,衣蔽膝也。)

  《禮記·月令》曰:仲夏之月,令民刈藍(lán)以染。為陽(yáng)長(zhǎng)也,此月藍(lán)始可刈。

  謝承《后漢書(shū)》曰:弘農(nóng)楊震,字伯起,常種藍(lán)自業(yè)。諸生恐震年大,助其功傭,震喻而罷之。

  《孫卿子》曰:青生於藍(lán),而青於藍(lán)。

  《秦子》曰:常聞仁人當(dāng)如園圃之藍(lán),不異眾草,染而后彰。

  趙歧《藍(lán)賦序》曰:余就醫(yī)偃時(shí)岳,經(jīng)陳留。此境人皆以種藍(lán)染紺為業(yè)。藍(lán)田彌望,黍稷不殖??溥z本,遂作賦一章。

  ○蒨

  《爾雅》曰:茹藘,茅蒐。(郭璞癥曰:今之蒨也,可以染絳。)

  《毛詩(shī)》曰:《東門之墠》,刺亂也,男女不待禮而相奔者也。東門之墠,茹藘?cè)谮妗?em>(《箋》云:城東門之外有墠,墠邊有阪,茅蒐生焉。易越而出。此女欲奔男之辭。)

  《說(shuō)文》曰:茅蒐,茹藘也。人血所生,可以染絳。

  《漢書(shū)》曰:若千畝卮茜(蒨草根子可用染也,)千畦姜韭,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山海經(jīng)》曰:厘山之陰,多蒐。(郭璞曰:蒐,茅蒐也。)

  《范子計(jì)然》曰:蒨根,出北地,赤色者善也。

  《太平御覽》 宋·李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shū)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