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六百七 學校部·譔集

冊府元龜 作者:(宋)王欽若


  ◎?qū)W校部·譔集

  太史公曰:儒者六藝經(jīng)傳以千萬數(shù)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理誠哉!是言也。由漢之後作者間出祖述不已踵武增華其文史之盛,豈可遽數(shù)焉乃有博古之士好學不倦捃摭方策分別群類列其部居成乎!倫要俾肄業(yè)之儒開卷而獲益臨文之士沿波而達源至有承詔譔述篇籍咸敘備於萬乘之覽藏之秘室之府者。又多乎!哉!原夫論次之意蓋將以撮樞要而遵簡易豈易所謂學以聚之傳所謂知類通達者與。

  楚鐸椒為威王傅為王不能盡觀春秋采取成敗本四十馀章為鐸氏微。

  漢劉向成帝時為光祿大夫是時帝元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將軍秉政倚太后專國權兄弟七人皆封為列侯時數(shù)有災異向以為外戚貴盛鳳兄弟用事之咎而上方精於詩書觀古文詔向領校中五經(jīng)秘書向見尚書洪范箕子為武王陳五行陰陽休咎之應向乃集合上古以來歷春秋六國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記推跡行事連傳禍福著其占驗比類相從各有條目凡十一篇號曰:洪范?!段逍袀鳌氛撟嘀熳有闹蛑揖蕿轼P兄弟起此論也。然終不能奪王氏之權向。又睹俗彌奢淫而趙衛(wèi)之屬起微賤逾禮制向以為王教由內(nèi)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傳記行事著新序。《說苑》凡五十篇奏之數(shù)上疏言得失陳法戒書數(shù)十上以助觀覽補遺闕帝雖不能盡用然內(nèi)嘉其言常嗟嘆之。

  後漢應奉為司隸時并下諸官府郡國各上前人像贊子劭乃連綴其名錄為狀人紀。

  景鸞廣漢梓潼人也。取河洛圖緯以類相從名為交集言中者以別於外休美也。趙皇后昭儀衛(wèi)妤也。孽庶也。愛也。又撰禮內(nèi)外記號曰:禮略。又抄風角雜書列其占驗作興道一篇州郡辟命不就。

  荀爽集漢事成敗可以為鑒戒者謂之漢語位至司空魏文帝使諸儒撰集經(jīng)傳隨類相從凡千馀篇號曰:皇覽。

  王象為散騎常侍受詔撰皇覽使象領秘書監(jiān)象從延康元年始撰集數(shù)歲成藏於秘府合四十馀部有數(shù)十篇通合八百馀萬字(又云:桓范為羽林左監(jiān)劉劭為散騎侍郎并受詔集五經(jīng)群書以類相從作皇覽)。

  高堂隆撰魏臺雜訪議三卷位至光祿勛。

  吳張溫為太子傅撰三史略二十九卷。

  晉張華為司空著博物志十篇行於世。

  葛洪抄五經(jīng)史漢百家之言方伎雜事三百一十卷金匱藥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四卷後為句漏令。

  環(huán)濟撰帝王要略十二卷。

  祁嘉博通經(jīng)籍張重華徵為儒林祭酒性和裕教訓不倦依孝經(jīng)作二九神經(jīng)。

  應詹撰東宮舊事三卷位至平南將軍江州刺史。

  宋范泰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位至侍中左光祿大夫。

  顧長康為散騎常侍何翌為長水校尉元徽初表上所撰諫林上自虞舜下及晉武凡十二卷。

  謝莊轉(zhuǎn)隋王誕後軍諮議并領記室分左氏經(jīng)傳隨國立篇制本方丈圖山川土地各有分理離之則州別郡殊合之則寓內(nèi)為一元。

  何承天為御史大夫宋世禮論有八百卷承天刪減并合以類相從凡為三百卷。

  南齊丘靈鞠為大中大夫制江左文章錄序起太興訖。

  元熙樓幼瑜著禮捃遺三十卷幼瑜教授不應徵辟陰顥撰瓊林二十卷。

  崔慰祖嘗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晉人物為四十卷半未成臨卒與從弟緯書云: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寫數(shù)本付護軍諸從人一通及友人任?徐寅劉洋仕至始安王記室。

  梁庾詵撰晉朝雜事五卷總抄八十卷普通中詔以為黃門侍郎稱疾不起。

  阮孝緒撰高隱傳上自炎黃終於天監(jiān)之末斟酌分為三品凡十卷中篇所載一百三十七人劉?劉︳覽其?!稌吩唬何麸邓澣币蛔詳M今四十之數(shù)將待吾等成耶對曰:所謂荀君雖少後事當付鍾君。若素車白馬之日?取獲麟於二子?訐果卒乃益二傳傳及孝緒亡︳兄潔錄其所遺行次篇末成絕筆之意云:孝緒天監(jiān)十二年徵不至。

  張率為司徒掾直文德待詔省敕使抄一部書。又撰婦人事二十馀條勒成百卷使工書人瑯琊王深吳郡范懷約褚洵等繕寫以給後宮。

  張緬性愛墳籍聚書至萬馀卷抄後漢。《晉書》眾家異同為後漢紀四十卷晉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卒位至御史中丞。

  陸罩為中大夫初簡文在雍州撰法寶聯(lián)璧罩與群賢并抄掇區(qū)分者數(shù)歲六年而書成命湘東王為序其作者有侍中國子祭酒南蘭陵蕭子顯等三十人以比王象劉劭之皇覽焉。

  徐勉撰左丞彈事五卷在選曹撰選品五卷。又以孔釋二教殊途同歸撰會林五十卷皆行於世位至右光祿大夫侍中衛(wèi)將軍。

  吳均為奉朝請敕撰通史起三皇訖齊代均草本紀二十卷。

  庾仲容抄諸子書三十卷烈女傳三卷位至黟縣令陳陰僧仁為征南諮議撰梁撮要三十卷。

  姚察著說林十卷位至吏部尚書。

  顧野王撰通史要略一百卷位至黃門侍郎光祿卿張譏為國子博士兼東宮學士撰游玄桂林二十四卷後主嘗敕入就其家寫入秘閣。

  後魏道武天興四年十二月集博士儒生比眾經(jīng)文字義類相從凡四萬馀字號曰:眾文經(jīng)。

  淮王昌弟孚為尚書丞靈太后臨朝宦者干政孚乃總括古今名妃賢后凡為四卷奏之。

  常山王暉為尚書左仆射暉雅好文學招集儒士崔鴻等撰錄百家要事以類相從名為科錄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於晉宋凡十四代暉表上之。

  王繼叔耽勤讀誦研綜經(jīng)籍鉤深致遠多所博聞自周以降暨於魏世帝王傳代之由貴臣升降之緒皆撰錄品第商略是非號曰:略注合百馀篇好事者覽之咸以為善焉。

  劉懋撰諸器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位至太尉司馬。

  張樊為光祿大夫集庖犧至晉末凡十六代百二十八帝歷三千二百七十年雜事五百八十九合成五卷名曰:歷帝圖歷。

  崔浩為祭酒朝廷禮儀文策詔軍國書記盡關於浩浩能為雅說不長屬文而留心於制度科律及經(jīng)術之言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嘗之禮豐儉之節(jié)義理可觀。

  李謐涿郡人年十八詣太學受業(yè)後鳩集諸經(jīng)廣校同異比三傳事例名春秋叢林十有二卷徵拜著作佐郎辭以授弟郁。

  孫僧化識星分按天占以言災異為通直散騎常侍永熙中出帝召僧化與中散大夫?qū)O安都共撰兵法未就而帝入關遂罷。

  李公繪潛居自持雅好著書撰古今異說記二十八卷趙語三卷北齊祖?拜為尚書左仆射監(jiān)修國史以後主屬文奏撰御覽武平三年二月詔?及特進魏收等入文林館撰玄洲苑御覽後改名圣壽堂御覽八月御覽成敕付史閣後改為修文殿御覽凡三百六十卷初詔?與收太子太師徐之才中書令崔︱散騎常侍張雕中書監(jiān)陽休之監(jiān)撰?等奏追通直散騎侍郎韋道孫陸。又太子舍人王邵衛(wèi)尉丞李孝基殿中侍御史魏澹中散大夫劉仲威袁?國子博士朱才奉車都尉陸道閑考功郎中崔子摳左外兵郎薛道衡并省主客郎中盧思道司空東閣祭酒崔德太學博士諸葛漢奉朝請鄭公超殿中侍御史鄭子信等入館撰書并敕蕭放蕭愨顏之推等同入撰例復令散騎常侍封孝琰前樂陵太守鄭元禮衛(wèi)尉少卿杜臺卿通直散騎常侍王訓前兗州長史羊肅通直散騎侍郎馬元熙省三公郎中劉珉開府行參軍李師上溫君悠入館亦令撰書後命特進崔季舒前仁州刺史劉逖散騎常侍李孝貞中書侍郎李德林續(xù)入待詔尋。又詔諸人各舉所知。又有前濟州長史李翥前廣武太守魏謇前西兗州司馬蕭溉前幽州長史陸仁惠鄭州司馬江?于前通直散騎侍郎辛德源陸開明通直郎封孝謇太尉掾張德沖并省右民高恭行司徒戶曹參軍古道子前司空功曹參軍劉顗獲嘉令崔德儒給事中李元楷晉州治中陽師孝太尉中兵參軍盧公順司空中兵參軍周子深開府行參軍王友伯崔君洽魏師謇并入館待詔。又敕右仆射?孝言亦入御覽成後所撰錄人亦有不得待詔付司處分者凡此諸人亦有文學庸淺附會親識妄相推薦者十三四焉。雖然當時操筆之徒搜求略盡其外如廣平宋孝王信都劉善經(jīng)輩三數(shù)人論其才性入館諸賢亦十三四不逮之也。待詔文林亦是一時盛事故存錄其姓名。

  荀士遜為中書侍郎號為稱職與李。若等撰曲言行於世。

  隋陸爽字開明高祖受禪轉(zhuǎn)太子內(nèi)直監(jiān)尋遷太子洗馬與左庶子宇文愷等撰東宮典記七十卷。

  杜臺卿開皇初被徵入朝臺卿嘗采月令觸類而廣之為書名玉燭寶典十二卷奏之賜絹二百疋位至著作郎。

  樂運南陽淯陽人嘗愿為一諫臣從容諷議而性訐直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發(fā)憤錄夏殷以來諫諍事集而部之凡六百三十九條合四十一卷名曰:諫苑奏上之文帝覽而嘉焉位至毛州高唐令。

  魏澹字彥深為太子舍人廢太子勇深禮遇之屢加優(yōu)錫令撰笑苑詞林集世稱其博物。

  劉?奉詔撰兵書十卷名曰:金韜上善之。

  崔賾撰洽聞志七卷八代四科志三十卷位至越王長史。

  于仲文為光祿大夫撰略覽三十卷。

  唐歐陽詢?yōu)榻o事中武德七年奉詔與裴矩陳叔達趙弘智令狐德?文學袁郎等十數(shù)人同修藝文類聚。

  李百藥初仕隋為禮部員外郎皇太子勇召為東宮學士令修五禮定律令撰陰陽書。

  魏徵為秘書監(jiān)貞觀五年撰群書政要奏之今采其序例以明述作之意曰:竊維載籍之興其來尚矣。左史右?!妒酚洝肥掠浹越运哉训氯`勸善懲惡故作而可紀薰風揚乎!百代動而可法明戒垂乎!千祀是以歷觀前圣撫運膺期莫不懔乎!馭朽自強不息乾乾夕惕義在茲乎!近古皇王時有撰述并皆包括天地牢籠群有競采浮艷之詞爭馳迂誕之說騁末學之傳聞師雕蟲之小伎流宕忘返殊途同致雖辯周萬物愈失司契之源術總百端彌乖得一之旨皇上以天縱之多才運生知之睿思性與道合動妙機神玄德潛通化前王之所未化損己利物行列圣所不能行瀚海龍庭之野并為郡國扶桑。若木之域咸襲纓冕天地成平外內(nèi)礻是福猶。且為而不恃雖休勿休俯協(xié)堯舜式遵稽古不察貌乎!止水將取鑒乎!哲人以為六籍紛綸百家?春駁窮理盡性則勞而少功周覽?觀則博而寡要故爰命臣等采摭群書剪截浮放光昭訓典圣思所存務乎!政術綴敘大略咸發(fā)神衷雅致鉤深規(guī)摹宏遠網(wǎng)羅政體事非一日。若乃欽明之后屈己以救時無道之君樂身以亡國或臨難知懼在危而獲安或得志而驕居成以致敗者莫不備其得失或立功樹惠貞心直道忘軀殉國身殞百年之中聲馳千載之後或大奸巨猾轉(zhuǎn)日回天社鼠城狐反白作黑忠良由其放逐邦國因以危亡者咸亦述其終始以顯為臣不易其立德立言作訓垂范為綱為紀經(jīng)天緯地金聲玉振騰實飛英雅論徽猷嘉言美事可以弘獎名教崇太平之基者固亦片善不遺將以丕顯皇極至於母儀嬪則懿后良妃參徽猷於十亂著深誡於辭輦或傾城哲婦亡國艷妻候晨雞以先鳴待舉烽而後笑者時有所存以備勸戒自六經(jīng)訖於諸子始五帝下盡晉年凡為五秩合五十卷本求政要故以政要為名但皇覽遍略隨方類聚名目互顯首尾淆亂文義斷絕尋究為難今之所撰異乎!先作總立新名各全舊體欲見本知末原始要終并棄彼春華采茲秋實一書之內(nèi)牙角無遺一事之中羽毛咸盡用之當今足以殷鑒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引而伸之觸類而長蓋亦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庶弘茲九德簡而易從觀彼百王不疾而速崇巍巍之盛業(yè)開蕩蕩之王道可久可大之功并天地之貞觀日用日新之德將金鏡以長懸矣。太宗覽之稱善敕皇太子諸王各傳一本賜徵帛二百疋。又徵為特進以禮經(jīng)遭秦滅學戴圣編錄條疏不次乃刪其所記以類相從為五十篇合二十卷名類禮太宗善之賜物一千段以其書藏秘府及賜皇太子諸王。

  李襲譽為揚州總管長史撰忠孝圖二十卷貞觀十三年十一月奏之太宗覽而稱善。

  高士廉為尚書右仆射貞觀十五年撰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上之有詔藏之秘府(時太學博士馬嘉運太常丞呂卞同修)高智周為秘書郎弘文直學士預撰瑤山玉彩文館詞林三遷蘭臺大夫。

  李敬玄撰正論三卷位至揚州大都府長史杜正倫為中書侍郎兼左庶子撰春坊要錄四卷。

  許敬宗為弘文館學士永徽中與李義府等奉敕於內(nèi)殿撰東殿新書二百卷高宗自制序其書自?!妒酚洝分痢!稌x書》刪其繁詞勒成藏之書府。

  元萬頃上元中為著作郎則天廣召文詞之士入禁中修撰萬頃與左史劉?之范履冰苗神客右史周思茂胡楚賓等咸預其選前後撰列女傳臣軌百寮新誡樂書凡千馀卷。

  姚?永徽中為太子宮門郎博涉經(jīng)史有才辯與司議郎孟利貞等奉令修瑤山玉彩書成遷秘書郎。

  張昌宗為麟臺監(jiān)圣歷中則天以御覽及文思博要等書多未周備令昌宗與麟臺少監(jiān)李嶠廣召文學之士給事中徐彥伯水部郎中員半千等二十六人增損文思博要勒成一千三百卷於舊書外更加佛教道教及親屬姓氏方域等部至是畢功帝親制名曰:三教珠英時左補闕崔?同修。

  韋叔夏神龍中為國子祭酒撰三禮要記三十卷行於代。

  王方慶撰宮卿故事一卷位至太子左庶子。

  徐堅為集賢院學士開元中敕堅等纂經(jīng)史要事及歷代文章以類相從欲令皇子簡事綴文帝自定名為初學記是日撰成以獻帝稱善賜堅等絹三百疋張九齡為中書令開元二十七年二月九齡等撰六典三十卷成上之。

  歸崇敬為國子司業(yè)大歷中與諸儒官同修通志崇敬知禮儀志眾稱允。

  裴澄為國子司業(yè)貞元十二年表上乘輿月令十二卷。

  蘇冕為京兆府士曹纘國朝政事撰會要四十卷。

  杜?為淮南節(jié)度使貞元十七年獻通典。表曰:臣聞太上立德不可,庶幾其次立功道行當代其次立言見志後學由是往哲迎相祖述將施有政用?邦家臣本以門資幼登官序仕非游藝才不及人徒懷自強頗玩墳籍雖履歷叨幸或職劇務繁竊惜光陰未嘗輟廢夫孝經(jīng)尚書毛詩?!吨芤住啡齻鹘愿缸泳贾朗畟愇褰讨昃V如日月之下臨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終古攸遵然率多記言罕存法制愚管窺蠡測豈達高深?取肆荒唐誠為臆度每念懵學莫探政經(jīng)略觀歷代眾賢著論多陳紊失之弊或闕拯救之方臣既庸淺寧詳損益未原其始莫暢其終尚賴周氏典禮秦皇蕩滅不盡縱有繁雜。且用準繩至於往昔是非可為來今龜鑒布在方策亦粗研尋自頃纂修年涉三紀識寡思拙心昧詞蕪圖籍實多事目非少將謂功畢有愧乖疏固不足發(fā)揮大猷但微臣竭愚盡慮凡二百卷不敢不具獻上庶明鄙志所之塵瀆圣聰兢惶無措其書凡九門敘食貨十二卷選舉六卷職官二十二卷禮一百卷樂七卷兵六卷刑十七卷州郡十四卷邊防十六卷。

  賀蘭正元貞元中為昭義軍節(jié)度使判官進用人權衡輔佐記各十卷舉選衡鏡三卷。

  馬總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總理道素優(yōu)軍政多暇公務之馀手不釋卷所著奏議集年歷通歷子鈔等書百馀卷行於世。

  唐次為禮部員外郎貞元八年坐竇參出為開州刺史在巴峽間十馀年不獲進用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抗表請為副使德宗密諭皋令罷之次久滯蠻荒孤心抑郁怨謗所積孰與申明乃采自古忠臣賢士遭罹讒謗放逐遂至殺身而君猶不悟其書三篇謂之辯謗略上之德宗省之猶怒謂左右曰:唐次乃方吾為古之昏主何自諭如此改夔州刺史及憲宗即位與李吉甫同自峽內(nèi)召還授次禮部郎中尋以本官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卒憲宗明哲嫉惡尤惡人朋比傾?舀嘗閱書禁中得次所上書三篇賢而善之謂學士沈傳師曰:唐次所集辯謗之書實君人者時宜觀覽朕思古書中多有此事次編錄未盡卿家傳史學可與學士類例廣之傳師與令狐楚杜元潁等分功修續(xù)廣為十卷號元和辯謗略優(yōu)詔答之。

  憲宗元和八年六月詔宰臣武元衡李吉甫李纟?及舊相太子少傅判太常卿鄭馀慶禮部尚書權德輿各進舊書。

  張正甫為集賢殿學士右散騎常侍寶歷二年進藝文類聚一百卷。

  令狐楚為翰林學士憲宗以自古賢臣多受讒謗以至危亡因詔楚纂集歷代名臣受謗者為十卷名為元和辯謗略書成帝嘉其該博。

  李渤為著作佐郎罷官?居東雒撰御戎新錄二十卷以獻。

  韋處厚穆宗時與路隨為翰林侍讀學士長慶二年處厚與隨撰六經(jīng)?!斗ㄑ浴范頃杀慝I之曰:臣聞三皇講道五帝講德三王講仁五霸講義所講不同同歸於理理道之極備於六經(jīng)雖質(zhì)文相變忠敬交用損益因時步驟不一然而釋三綱越五常而致雍熙者未之有也。自秦火蕩?孔壁穿蠹曲學異辯專門多惑營道之軌并馳希圣之堂蓋寡蕪文錯起浮義互生簡冊混散篇卷繁積勞神於累代敝形於當年其知愈博其得愈少夫然通方之士達識之儒。且猶不為也。況南面之尊司道之契,豈不貪其精而遺其粗者乎!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精義神授博識天資山峻詞峰泉蓄學海膺休運則混六合而不讓思屈已則舞兩階而不疑故當?;术嗟奂缤蹀]霸可以區(qū)區(qū)近躅擬於圣德哉!臣處厚臣隨采合易詩書左氏春秋孝經(jīng)等因其本篇掇其精粹論紀先師微旨今亦附於篇末總題曰:六經(jīng)。《法言》合二十卷獻上取諸身必本於五事下通諸物兼暢於三才始九族以及於百姓刑室家以儀於天下圣君良主之往行哲人壯士之前言天人相與之際幽明交感之應窮理盡性之辯藥石攻磨之規(guī)堯舜禹湯文武理亂之道盡在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之義必舉其興可以觀勸其違可以戒此其所存者也。至如爻象錯綜陰陽難名比興箴誨幽隱難釋誥命訓論古今不合威儀類制命諸有司褒貶揚扌?歸諸史法此其所遺者也。商鞅之說秦主嘆帝道之難行太宗之納魏徵流王澤而廣被繇是言之道無遠近德無重輕能者挈之如毛羽不能者舉之如嵩岱今逢希代之君當難合之運故不能以百家邪說六國縱橫秦漢刑名魏晉偷薄為盛時道歷代帝王皆務纂集魏稱皇覽梁著遍略鄴中則有修文之作江左則有壽光之書但夸?於聞見非垂謀於理本臣今所貴實異斯作陸賈奏甚卑之論尚稱善於高皇方朔獻雜糅之說猶見知於武帝伏惟陛下機務之馀燕息之暇時降省覽天下幸甚帝覽其書稱善者久之賜處厚隨錦采二百疋銀器二事。

  崔郾為翰林侍講學士寶歷元年七月與高重進纂要集十卷各賜采錦二百疋銀器五事。

  魏謇嘗鈔撮子書要言以類相從二十卷號曰:魏氏手略有文集十卷位至太子少保。

  裴?文宗時為右散騎常侍太和八年集歷代文章自梁昭明太子著文選外合於典雅者古今通選勒成三十卷目為太和通選并意義目錄一卷進上?之所著偏僻時論以為不當。

  王涯同平章事太和八年進月令圖一軸。

  兵部尚書王起進自古帝王五位圖帝欲置於幾案以便觀覽宣付起重以長卷寫進。

  許康佐為翰林學士太和九年進纂集?!蹲笫蟼鳌啡怼?br />
  高重為國子祭酒太和九年進春和纂集四十卷。

  鄭氵?為翰林侍講學士文宗命撰經(jīng)史要錄十二卷書成帝嘉其精博因以十九書語類帝親自發(fā)問氵?應對無滯錫以金紫。

  姚康為太子詹事大中五年十一月以所撰統(tǒng)史三百卷上之統(tǒng)史自開辟至隋末編年纂帝王美政善事詔令可利於時者至於時政鹽鐵?榷和糴賑貸錢陌兵數(shù)虛實貯糧用兵利害邊事戎狄無不備載下至釋道燒煉妄求無驗皆載之。

  崔鉉為左仆射平章事大順七年十月鉉上續(xù)會要四十卷修撰官楊紹復崔?彖薛逢鄭言等賜物有差梁末帝貞明末前衡州長史劉騭進所撰地里手鏡十卷。

  晉曹國珍為左諫議大夫天福四年上言請於內(nèi)外臣寮之中選才略之士聚唐六典前後會要禮閣新儀大中統(tǒng)類律令格式等精詳纂集俾無漏略別為書一部目為大晉政統(tǒng)從之其詳議官宜差太子少師梁文矩步騎常侍張允大理卿張澄國子祭酒唐?大理少卿高鴻漸國子司業(yè)田敏禮部郎中呂咸休司勛員外郎劉濤刑部員外郎李知損監(jiān)察御史郭延升等一十人允文矩等咸曰:改前代禮樂刑憲為大晉政統(tǒng)則堯典舜典當以晉典革名列狀駁之曰:作者之謂圣述者之謂明茍非圣明焉能述作。若運因革故則事乃維新或改正朔而變犧牲或易服色而殊徽號是以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至於近代率由舊章比及前朝是滋其目多因行事之失改為立制之初或臣奏條章君行可否皆表其年月紀以姓名聚類分門成文作則莫不悉稽前典垂范後昆述言圣賢歷於朝代得金科玉條之號設亂言破律之防守而行之其來尚矣?;实郾菹逻\齊七政歷契千年爰從創(chuàng)業(yè)開基莫不積功累德行宜直筆具載鴻猷。若備錄前代之編年目作圣朝之政統(tǒng)此則是名不正也。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而媚時掠美非其實矣。若剪截其詞此則是文不備也。夫文不備則啟爭端而禮樂刑政於斯亂矣。若改舊條而為新制則未審何門可以刊削何事可以編聯(lián)既當革故從新。又須廢彼行此則未知國朝能守而不失乎!臣等同共參詳未見其可疏奏嘉之其事遂寢。

  張昭為兵部尚書世宗親征淮南表進所撰兵法其略曰:臣本書生不嫻武藝空忝穰苴之位慚無郄?之能遽捧綸言令纂兵法雖強三宮之說何稱九天之謀伏惟陛下玉斗纘戎金樓聚學九舜十堯之典不足揣摩三門五將之書無煩接要而猶申旦不寐乙夜縱觀留連於尺籍伍符探賾於楓天棗地以為人情貴耳而賤目儒者是古而非今以韓白之智有馀英衛(wèi)之才不足寧悟渭水釣翁之學今乃椎輪圯橋神叟之言已為糟粕無足師模於鈐?聊可挹酌於源流爰命下臣撮其樞要臣逖觀前代兵家所著篇部頗多自唐末亂離圖書流落今蘭臺秘府目錄空存其於討論固難詳悉今祗據(jù)臣家所有之書摭其兵要自軍旅制置選練教習安營結(jié)陣命將出師詭譎機權形勢利害賞罰告誓攻守巧拙星氣風角陰陽課式等部四十二門離為十卷管窺蠡測莫知穹渤之高深獸走犬馳。且副?苗之指使既成卷部須有簽題臣伏見前代奉詔撰論皆目為制旨今?取準故事題為制旨兵法臣留司都下不敢?取去班行謹差私吏赍詣行闕陳進詔曰:朕昔覽兵書粗知前事將觀機要委卿撰述曾未逾時遠來呈進披尋之際備見精詳論戰(zhàn)法之大綱與孫吳而共貫賴卿博學副朕所懷宜示頒宣用明恩寵嘉獎在念再三不忘今賜卿衣著二百疋銀器一百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