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卷

資治通鑒全譯 作者:(宋)司馬光 主編


  漢紀七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前169 )

  漢紀七漢文帝前十一年(壬申,公元前169 年)

  [1] 冬,十一月,上行幸代;春,正月,自代還。

  [1] 冬季,十一月,文帝巡行代國;春季,正月,文帝自代國返回長安。

  [2] 夏,六月,梁懷王揖薨,無子。賈誼復(fù)上疏曰:“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勢,不過一傳、再傳,諸侯猶且人恣而不制,豪植而大強,漢法不得行矣。陛下所以為藩捍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唯淮陽、代二國耳。代,北邊匈奴,與強敵為鄰,能自完則足矣;而淮陽之比大諸侯,廑如黑子之著面,適足以餌大國,而不足以有所禁御。方今制在陛下;制國而令子適足以為餌,豈可謂工哉!臣之愚計,愿舉淮南地以益淮陽,而為梁王立后,割淮陽北邊二、三列城與東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陽。梁起于新而北著之河,淮陽包陳而南之江,則大諸侯之有異心者破膽而不敢謀。梁足以捍齊、趙,淮陽足以禁吳、楚,陛下高枕,終無山東之憂矣,此二世之利也。當(dāng)今恬然,適遇諸侯之皆少;數(shù)歲之后,陛下且見之矣。夫秦日夜苦心勞力以除六國之禍;今陛下力制天下,頤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國之禍,難以言智。敬身無事,畜亂,宿禍,孰視而不定;萬年之后,傳之老母、弱子,將使不寧,不可謂仁?!钡塾谑菑恼x計,徙淮陽王武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得大縣四十余城。后歲余,賈誼亦死,死時年三十三矣。

  [2] 夏季,六月,梁懷王劉揖去世,他沒有兒子。賈誼再次上疏說:“陛下如果不確立制度,從如今的趨勢來看,封國不過傳了一代或者兩代,諸侯尚且自行其事不受朝廷節(jié)制,再擴張強大,朝廷的法度就沒有辦法實行了。陛下當(dāng)做屏障和皇太子所能仗恃的,只有淮陽國、代國兩個封國罷了。代國,北部與匈奴相接,與強敵為鄰,能自我保全就足夠了;淮陽國與那些強大的諸侯國相比,僅僅像一個黑痣附著在臉上一樣,它恰恰只能誘發(fā)大國吞并的欲望,而無力對大國有所牽制。現(xiàn)在權(quán)在陛下手中;封立王國卻使自已兒子的封國小得只能做被人吞并的誘餌,怎能說設(shè)計得好呢!我有個愚笨的計謀,請皇帝把原屬淮南國的封地,全劃歸淮陽國,使淮陽國增大,并且為梁王立繼承人,把淮陽北邊的兩三個城和東郡劃歸梁國,以擴大梁國的封地。如果不妥,可以把代王改封為梁王,而以睢陽為都城。梁國封地起于新而北面直達黃河,淮陽國的封地囊括了原來陳國的全境并且南部直達長江,那么其他大諸侯國有二心的,也膽戰(zhàn)心驚不敢圖謀反叛朝廷了。梁國足以阻止齊國和趙國,淮陽國足以禁制吳國和楚國,陛下可以墊高枕頭安睡,再沒有對崤山以東的憂慮了。這可使兩代君主安享太平?,F(xiàn)在安然無事,是因為恰巧諸侯王都還年幼,幾年之后,陛下就會看見諸侯王帶來的危機了。秦始皇日日夜夜苦心勞力以鏟除六國之禍;而現(xiàn)在陛下牢牢地控制著天下,一舉一動都能如意,卻高拱兩手安坐,造成新的六國之禍,就難說您有智謀。即便是終您一生太平無事,但卻留下了禍亂的根源,對這些危機早就看到了卻不去解決,待您百年之后,把危機留給了年邁的老母,幼稚的弱子,使他們不得安寧,不能說您是仁者?!蔽牡塾谑遣杉{了賈誼的計策,把淮陽王劉武改封為梁王,梁國封地北以泰山為界,西至高陽,共有大縣四十多個。又過了一年多,賈誼死去了,死時年僅三十三歲。

  [3] 徙城陽王喜為淮南王。

  [3] 文帝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

  [4] 匈奴寇狄道。

  [4] 匈奴侵犯狄道。

  時匈奴數(shù)為邊患,太子家令潁川晁錯上言兵事曰:“《兵法》曰:”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民。‘繇此觀之,安邊境,立功名,在于良將,不可不擇也。“

  當(dāng)時,匈奴經(jīng)常挑起邊境戰(zhàn)爭,太子家令潁川人晁錯向文帝上書,談?wù)搼?zhàn)爭問題說:“《兵法》說:”有戰(zhàn)無不勝的將軍,沒有戰(zhàn)無不勝的民眾?!纱丝磥?,安定邊境,建立功名,關(guān)鍵在于良將,不可不慎重地選擇良將。

  臣又聞:用兵臨戰(zhàn)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習(xí),三曰器用利。兵法,步兵、車騎、弓弩、長戟、矛鋌、劍之地,各有所宜;不得其宜者,或十不當(dāng)一。士不選煉,卒不服習(xí),起居不精,動靜不集,趨利弗及,避難不畢,前擊后解,與金鼓之指相失,此不習(xí)勒卒之過也,百不當(dāng)十。兵不完利崐,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鏃同;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dāng)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恼?,兵之至要也。

  “臣又聽說:在戰(zhàn)場上與敵人交鋒,有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占據(jù)有利地形,二是士兵訓(xùn)練有素,三是武器精良。按照《兵法》所說,步兵、車騎兵、弓弩、長戟、矛鋌、劍盾等不同的兵種和武器,分別適用于不同的地形,各有所長;如果戰(zhàn)場地形不利于發(fā)揮軍隊和武器的長處,就可能出現(xiàn)十個士兵不如一個士兵的情況。士兵不經(jīng)過挑選,軍隊缺乏訓(xùn)練、起居管理混亂,動靜不一致,勝利進攻時跟不上,退避危難時不能一致行動,前軍已經(jīng)刀兵相接,后軍卻仍松松垮垮,士兵不能隨著鳴金擊鼓進退,這是不訓(xùn)練軍隊的錯誤,這樣的軍隊,一百個人不抵十個用。士兵手中的兵器不齊備不鋒利,與徒手作戰(zhàn)一樣;將士身上的盔甲不堅固,與脫衣露體一樣;弩箭射不到遠處,與短兵器一樣;射不中目標(biāo),與沒有箭一樣;箭雖然射中目標(biāo)卻射不進敵人身體,就與沒有箭頭一樣。這是將領(lǐng)不檢查武器導(dǎo)致的禍患,這樣的軍隊,五個人不抵一個用。所以《兵法》說:”器械不鋒利,是把士卒奉送給敵人;士卒不聽號令,是把統(tǒng)兵將領(lǐng)奉送給敵人;將領(lǐng)不懂兵法,是把他的君主奉送給敵人;君主不精心選擇將領(lǐng),是把國家奉送給敵人?!@四點,是用兵最重要的關(guān)鍵。

  臣又聞: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夫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fēng)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橈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dāng)也;材官騶發(fā),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又興數(shù)十萬之眾以誅數(shù)萬之匈奴,眾寡之計,以一擊十之術(shù)也。

  “臣又聽說:在用兵時,依據(jù)交戰(zhàn)雙方國家大小不同、強弱不同和戰(zhàn)場地形險峻平緩的不同,應(yīng)采取不同的對策。自我貶抑,去侍奉大國,這是小國應(yīng)采取的方法;如果與敵方不分強弱,就應(yīng)聯(lián)合其他小國對敵作戰(zhàn);利用蠻夷部族去進攻蠻夷部族,這是中原王朝應(yīng)該采取的戰(zhàn)略?,F(xiàn)在匈奴的地形、軍事技術(shù)與中原有很大不同:奔馳于山上山下,出入于山澗溪流,中原的馬匹不如匈奴;在危險的道路上,一邊策馬奔馳一邊射擊,中原的騎射技術(shù)不如匈奴;不畏風(fēng)雨疲勞,不怕饑渴,中原將士不如匈奴人;這是匈奴的優(yōu)勢。如果到了平原、地勢平緩的地方,漢軍使用輕車和驍勇的騎兵精銳,那么匈奴的軍隊就很容易被打亂;漢軍使用強勁的弓弩和長戟,箭能射得很遠,長戟也能遠距離殺敵,那么匈奴的小弓就無法抵御;漢軍身穿堅實的鎧甲,手中有鋒利的武器,長兵器與短兵器配合使用,弓箭手機動出擊,兵按什伍編制統(tǒng)一進攻,匈奴的軍隊就不能抵擋;有勇力的弓箭手,以特制的好箭射向同一個目標(biāo),匈奴用皮革和木材制造的防御武器就會失效;下馬在平地作戰(zhàn),劍戟交鋒,近身搏斗,匈奴人的腳力就不如漢軍;這是中原的軍事優(yōu)勢。由此看來:匈奴有三項優(yōu)勢,漢軍有五項優(yōu)勢;陛下又動用了數(shù)十萬軍隊,去攻伐只有數(shù)萬軍隊的匈奴,從兵員數(shù)量計算,這是以一擊十的戰(zhàn)術(shù)。士

  雖然,兵,兇器,戰(zhàn),危事也;故以大為小,以強為弱,在俯仰之間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萬全。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shù)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xí)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阻,以此當(dāng)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shù)也。“

  “盡管如此,刀兵是不祥之物,戰(zhàn)爭是兇險之事;由大變小,由強變?nèi)?,瞬息之間就會發(fā)生。用人的生死去決勝負,失利就難以重振國威,后悔都來不及了。英明的君主在決策時,應(yīng)立足于萬無一失?,F(xiàn)在已歸降朝廷的胡人、義渠、蠻夷等,部眾達數(shù)千人,他們的飲食習(xí)俗、善于騎射的特長,都與匈奴一樣。賜給他們堅固的鎧甲、綿衣、強勁的弓,鋒利的箭,再加上邊境各郡的精崐銳騎兵,起用通曉兵法并了解蠻夷部族風(fēng)俗習(xí)慣,能籠絡(luò)其人心的將領(lǐng),用陛下明確的約定統(tǒng)率他們。如果遇到險阻,就讓這些人沖鋒陷陣;在寬闊的平野,就用戰(zhàn)車、步兵去制服敵人;兩支軍隊互為表里,各自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再加上以眾擊寡,這是萬無一失的戰(zhàn)略?!?/em>

  帝嘉之,賜錯書,寵答焉。

  文帝很贊賞他的意見,賜給晁錯一封復(fù)信,以表示寵信。

  錯又上言曰“臣聞秦起兵而攻胡、粵者,非以衛(wèi)邊地而救民死也,貪戾而欲廣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亂。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勢,戰(zhàn)則為人禽,屯則卒積死。夫胡、貉之人,其性耐寒;揚、粵之人,其性耐暑。秦之戍卒不耐其水土,戍者死于邊,輸者僨于道。秦民見行,如往棄市,因以謫發(fā)之,名曰:”謫戍‘;先發(fā)吏有謫及贅婿、賈人,后以嘗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后入閭?cè)∑渥?。發(fā)之不順,行者憤怨,有萬死之害而亡銖兩之報,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復(fù),天下明知禍烈及已也;陳勝行戍,至于大澤,為天下先倡,天下從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晁錯再一次上書說:“臣聽說秦起兵攻打匈奴和百越,不是為了保衛(wèi)邊境安寧、防止人民死于戰(zhàn)爭,而是殘暴貪婪,要想擴大它的疆域,所以,功業(yè)沒有建立,天下已經(jīng)大亂。而且如果用兵而不了解敵人的虛實強弱,進攻就會被敵人所俘虜,屯守就會被敵人所困死。北方的胡人和貉人,生性耐寒;南方揚、粵一帶的人,生性耐暑。秦朝的戍卒不服南北兩地的水土,戍守邊疆的死在邊境,輸送給養(yǎng)的死于路上。秦朝百姓被征發(fā)當(dāng)兵,就如同去刑場被處死,于是秦王朝就征發(fā)犯罪的人去戍邊,稱作‘謫戍’。先是征發(fā)犯罪的官吏以及贅婿和商人充軍,后來又擴大到曾有市籍經(jīng)過商的人,然后又擴大到祖父母、父母曾有市籍經(jīng)過商的人,最后強迫居住于閭左按規(guī)定不負擔(dān)兵役的人,也去當(dāng)兵。胡亂征發(fā),被強迫當(dāng)兵的人都心懷憤恨,他們遭受必死無疑的厄運,朝廷卻不給以絲毫的報償,死于戰(zhàn)場,他們的家屬得不到國家免收一算賦稅的回報,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秦的暴政禍及自己。陳勝前去戍邊,來到達大澤鄉(xiāng),首先為天下人做出了反秦的表率。天下人響應(yīng)陳勝,如同流水下泄勢不可擋,這是秦以嚴威強制征兵的惡果。

  胡人衣食之業(yè),不著于地,其勢易以擾亂邊境,往來轉(zhuǎn)徙,時至?xí)r去;此胡人之生業(yè),而中國之所以離南畝也。今胡人數(shù)轉(zhuǎn)牧、行獵于塞下,以候備塞之卒,卒少則入。陛下不救,則邊民絕望而有降敵之心;救之,少發(fā)則不足,多發(fā),遠縣才至,則胡又已去。聚而不罷,為費甚大;罷之,則胡復(fù)入。如此連年,則中國貧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憂邊境,遣將吏發(fā)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今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以便為之高城深塹;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diào)立城邑,毋下千家。先為室屋,具田器,乃募民,免罪,拜爵,復(fù)其家,予冬夏衣、稟食,能自給而止。塞下之民,祿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難之地。胡人入驅(qū)而能止其所驅(qū)者,以其半予之,縣官為贖。其民如是,則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親戚而利其財也;此與東方之戍卒不習(xí)地勢而心畏胡者功相萬也。以陛下之時,徙民實邊,使遠方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無系虜之患;利施后世,名稱圣明,其與秦之行怨民,相去遠矣?!?br />
  “匈奴人的衣食來源,不依靠土地,所以經(jīng)常擾亂邊境,往來轉(zhuǎn)移,有時入侵,有時撤走;這是匈奴人的謀生之業(yè),卻使中原漢人離開了農(nóng)田?,F(xiàn)在匈奴人經(jīng)常在邊界一帶放牧、打獵,察看漢軍守邊士兵的狀況,發(fā)現(xiàn)漢軍人少,就會入侵。如果陛下不發(fā)兵救援,邊境百姓不能指望朝廷的救兵,就會萌發(fā)投降敵人的念頭;如果陛下發(fā)兵救援,發(fā)兵太少就不起作用,多發(fā)援兵,來自于遠方的各縣援兵剛剛到達,匈奴軍隊又已撤走了。不撤走聚集在邊境的大量軍隊,軍費開支太大;撤走援兵,匈奴人又乘虛而入。這樣連年折騰,那么中原地區(qū)就會陷入貧困,百姓無法安居樂業(yè)了。幸得陛下?lián)鷳n邊境問題,派遣將吏發(fā)兵加強邊塞防務(wù),這是對邊境百姓的很大恩惠。但是現(xiàn)在遠方的士兵駐防邊塞,一年輪換一批,不了解匈奴人的本領(lǐng)。不如選常居的人在邊境安家從事農(nóng)耕生產(chǎn),并且用于防御匈奴入侵,利用有利地勢建成高城深溝;在戰(zhàn)略要地、交通要道,規(guī)劃建立城鎮(zhèn),規(guī)模不小于千戶人口。官府先在城中修建房屋,準備農(nóng)具,再召募百姓來邊城居住,赦免罪名,賞給爵位,免除應(yīng)募者全家的賦稅勞役,并向他們提供冬夏季衣服和糧食,直到他們能生產(chǎn)自足時為止。如果崐不給邊塞民眾優(yōu)厚的利祿,就無法使他們長期定居在這片危險困苦的土地上。匈奴入侵,有人能從匈奴手中奪回所掠財物,就把其中的一半給他,由官府為他贖買。邊塞的百姓得到這樣的待遇,就會鄰里街坊相互救援幫助,冒死與匈奴搏斗。他們這樣做,并不是對皇帝感恩戴德想有所報答,而是要想保全親戚鄰居,貪戀財產(chǎn);與那些不了解本地地形并且對匈奴心懷畏懼的東方戍卒相比,他們防御匈奴的功效要高出一萬倍。在陛下當(dāng)政之時,遷徙百姓以充實邊防,使遠方?jīng)]有屯戍邊境的徭役;而邊塞的居民,父子相互保護,免受被匈奴俘虜?shù)目嚯y;陛下這樣做,利益?zhèn)鞯胶笫?,得到圣明的名聲,這與秦征發(fā)滿懷怨恨的百姓去戍守邊疆,是不能相比的?!?/em>

  上從其言,募民徙塞下。

  文帝采納晁錯的建議,招募百姓遷往邊塞定居。

  錯復(fù)言:“陛下幸募民徒以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輸將之費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誠能稱厚惠,奉明法,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壯士,各輯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樂而不思故鄉(xiāng),則貧民相募而勸往矣。臣聞古之徙民者,相其陰陽之和,嘗其水泉之味,然后營邑、立城,制里、割宅,先為筑室家,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輕去故鄉(xiāng)而勸之新邑也。為置醫(yī)、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昏,生死相恤,墳?zāi)瓜鄰?,種樹畜長,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樂其處而有長居之心也。

  晁錯再次上書說:“陛下召募遷徙的百姓以充實邊塞,使屯戍的徭役越發(fā)減省,運輸費用更加減少,這是對百姓很大的恩惠。下級官吏的表現(xiàn)如果真能與陛下對百姓的厚惠相稱,遵奉陛下的法令,對遷來的應(yīng)募百姓,照顧其中的老弱,厚待其中的壯士,爭取他們的擁護而不去欺凌他們,使先來的人安居樂業(yè)而不思念自己的故鄉(xiāng),那么貧民就會感到羨慕,相互勸勉前往邊塞了。臣聽說古代明君遷徙百姓,要先察看當(dāng)?shù)厥欠耜庩栒{(diào)和,品嘗水泉是否甘美可口,然后再營造集鎮(zhèn)、修筑城池,設(shè)計鄉(xiāng)里、劃分住宅地,先為百姓修筑房屋,配置器物,百姓到達后有可居住的房屋,有可使用的器物。這正是百姓不留戀故鄉(xiāng)而相互勉勵遷往新居的原因。官府在遷徙的新居住區(qū)設(shè)置醫(yī)生、巫神,為百姓醫(yī)治疾病,主持祭祀。百姓得以男女婚配,生老病死相互照顧,墳?zāi)瓜嗷ヒ揽?,栽種樹木,喂養(yǎng)六畜,屋房完備安全。這樣做正是為了讓百姓樂于長期定居此地。

  臣又聞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一邑,邑有假候,皆擇其邑之賢材有護、習(xí)地形、知民心者;居則習(xí)民于射法,出則教民于應(yīng)敵。故卒伍成于內(nèi),則軍政定于外。服習(xí)以成,勿令遷徙,幼則同游,長則共事。夜戰(zhàn)聲相知,則足以相救;晝戰(zhàn)目相見,則足以相識;歡愛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勸以厚賞,威以重罰,則前死不還踵矣。所徙之民非壯有材者,但費衣糧,不可用也;雖有材力,不得良吏,猶亡功也。

  “臣又聽說古代明君為了防御敵人入侵,在沿邊境的各縣創(chuàng)設(shè)如下建制:每五家為一伍,設(shè)置伍長;每十個伍的民戶為一里,里設(shè)置有假士;每四里為一連,連有假五百;每十連為一邑,邑設(shè)置假候,都選擇邑中賢才里有保護能力、熟悉地形、了解民心的人擔(dān)任這些職務(wù);安居本地就教民眾學(xué)習(xí)射箭,出臨邊境就教民眾學(xué)習(xí)防御敵人。軍事編制形成于內(nèi),軍事政令就能在外有效地發(fā)揮作用。百姓訓(xùn)練有素,不許他們隨便遷移,年幼時一同玩樂,成年后共事。夜間戰(zhàn)斗,只要聽到聲音就能互相了解,足以相互救援;白天作戰(zhàn),只要看見,就足以相互識別;友愛之心,足以使他們生死與共。在此基礎(chǔ)上,朝廷再以厚賞獎勵,以重罰威逼,百姓就會前仆后繼,勇往直前了。所遷徙的百姓如果不是強壯有力的人,只能虛耗衣服糧食,不能用于充實邊防;百姓雖然強壯有力,但如果沒有好官去治理,也不會有功效。

  陛下絕匈奴不與和親,臣竊意其冬來南也;壹大治,則終身創(chuàng)矣。欲立威者,始于折膠;來而不能困,使得氣去,后未易服也?!?br />
  “陛下拒絕與匈奴和親,我私下估計他們冬季會向南進犯;邊境一旦大治,就可以重創(chuàng)匈奴,使他們終身不振恢復(fù)不了元氣。如果想樹立漢朝廷的威名,就應(yīng)該在秋季匈奴剛縱兵入侵時就給以痛擊;假若匈奴來犯而不能打敗他們,使他們得志而去,以后就不容易降服了。”

  錯為人峭直刻深,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 晁錯為人剛直而又嚴峻苛刻,因辯才而得到太子的寵信,太子家里稱他為“智囊”。

  十二年(癸酉、前168 )

  前十二年(癸酉,公元前168 年)

  [1] 冬,十二月,河決酸棗,東潰金堤、東郡;大興卒塞之。

  [1] 冬季,十二月,黃河在酸棗縣決口,向東沖潰了金堤,淹沒東郡;朝廷大量征發(fā)士卒堵塞決口。

  [2] 春,三月,除關(guān),無用傳。

  [2] 春季,三月,朝廷宣布廢止關(guān)隘檢查制度,吏民出行不必帶證明身份的符傳。

  [3] 晁錯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減湯、禹,加以無天災(zāi)數(shù)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夫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游食之民未盡歸農(nóng)也。

  [3] 晁錯對文帝說:“英明的君主在位,百姓不受饑寒的折磨,這并不是君主能親自耕作供給百姓食物,親自織布為百姓做衣服,而是君主為百姓開辟了生財之路。所以堯遇到九年的大澇災(zāi),商湯七年的大旱災(zāi),而全國并沒有被拋棄的病餓者,其原因就在蓄積多而預(yù)先做了充分的準備?,F(xiàn)在海內(nèi)大一統(tǒng),土地之廣、人口之眾,不亞于商湯和夏禹時代,再加上沒有持續(xù)幾年的旱澇天災(zāi),但蓄積卻沒有那時多,原因何在?是因為土地還有余力沒有利用,百姓還有余力沒有發(fā)揮;可生長谷物的土地還沒有全部開墾,山林川澤的財富還沒有全部開發(fā),不從事生產(chǎn)而消耗糧食的游民還沒有全部回歸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wù)民于農(nóng)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民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

  “嚴寒之時人們急需衣服,不求輕暖,能御寒就穿;饑餓時急需食品,不求香甜可口,能充饑就吃。饑寒臨身,人們顧不得講究廉恥。人之常情,一天不吃兩餐就會挨餓,一年不做衣服就會挨凍。如果腹中饑餓卻得不到食物,肌膚寒冷卻得不到衣服,即便是慈父也不能保有他的兒子,君主怎么能夠控制住他的百姓呢!英明的君主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引導(dǎo)百姓從事農(nóng)桑耕織,少收賦稅,多搞蓄積,用來充實府庫,防備旱澇災(zāi)害,所以才能穩(wěn)定對百姓的統(tǒng)治。百姓的善惡,就看君主如何去誘導(dǎo)、統(tǒng)治他們;百姓追求財利,就如同水只會向下流而不選擇方向一樣。

  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nèi)而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xiāng),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數(shù)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

  “珠、玉、金、銀等物品,餓的時候不能吃,冷的時候不能穿;但是大家都把它們視為珍寶,原因就在于君主使用它們。這些東西輕又小便于收藏,只要拿著握于手掌中的那么一點,就可以周游天下而不受饑寒之苦。這可以使臣子輕易地背叛他的君主,使百姓輕易地離開故鄉(xiāng),刺激了盜賊的貪欲,使逃亡者得到輕便的資財。粟、米、布、帛等物,產(chǎn)于土地,按時成長,投入很多人力,不是一天就可以生產(chǎn)出來的;重達數(shù)石的粟、米、布、帛,價值有限,一個體力中等的人卻已無法搬運,它不會成為資賊劫奪的目標(biāo),但人們一天得不到它們,就得忍受饑寒。所以英明的君主看重五谷而輕視金玉。

  今農(nóng)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繇役;春不得避風(fēng)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yǎng)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fù)被水旱之災(zāi),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賈而賣,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妻子以償責(zé)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崐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無農(nóng)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并農(nóng)人,農(nóng)人所以流亡者也。

  “現(xiàn)在家中有五口人的農(nóng)民家庭,為官府服徭役的不少于兩個人,能耕種的土地不過一百畝,百畝土地的收獲量不超過一百石。農(nóng)民春季耕種,夏季鋤草,秋季收獲,冬季貯藏,砍柴,修繕官府房屋,服徭役;春天不能避風(fēng)塵,夏天不能避暑熱,秋天不能避陰雨,冬天不能避嚴寒,一年四季沒有休息的日子;還有民間的人情往來,吊唁死者慰問病人、贍養(yǎng)父母、哺育子女等負擔(dān),也得從一百石的收獲物中支付。農(nóng)民如此勤勞困苦,還要再蒙受旱澇災(zāi)害,官府政令嚴苛而賦稅繁重,不按規(guī)定時間征收賦稅,早上發(fā)布的政令晚上又有變化。農(nóng)民家中有資財?shù)?,以半價折賣,家中貧窮的,只好去借利息雙倍的高利貸,于是就有人賣土地房宅、賣妻賣子以償還債務(wù)了。而那些行商坐賈,實力大的積貯錢財發(fā)放雙倍利息的高利貸,實力小的坐在市肆中作買賣,依靠手中囤積的物品,每天游蕩在都市之中,得知皇帝急需某種物品,就把價格提高到兩倍以上。所以商人男的不去耕田耘草,女的不去養(yǎng)蠶紡織,但穿衣服卻非穿華麗的綢緞不可,吃飯非吃好米好肉不可。商人不受農(nóng)民那樣的辛苦,卻可以得到很多錢財。商人依仗手中大量的錢財,與王侯顯貴結(jié)交,勢力超過了一般官員,于是以財利進行傾軋;商人到千里之外遨游,車子在路上前后相望,絡(luò)繹不絕。他們乘坐著堅實的車子,鞭策著肥馬,踏著絲制的鞋子,穿著精美的白色綢緞衣服。這就是商人兼并農(nóng)民、農(nóng)民破產(chǎn)流亡的原因。

  方今之務(wù),莫若使民務(wù)農(nóng)而已矣。欲民務(wù)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nóng)民有錢,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余,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fù)卒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fù)卒。神農(nóng)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允怯^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wù)。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fù)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現(xiàn)在的當(dāng)務(wù)之急,沒有比使百姓從事農(nóng)耕更重要的了。要想使百姓務(wù)農(nóng),關(guān)鍵在于使全社會把糧食看成為珍寶;使全社會把糧食看做珍寶的方法,在于朝廷把糧食作為獎懲手段統(tǒng)治百姓??梢哉倌继煜掳傩障蚬俑U納糧食,用以購買爵位免除罪名。這樣,富人可以擁有爵位,農(nóng)民可以得到錢,糧食就不會被屯積。那些能夠繳納糧食換取爵位的人,都是糧食有余的,收取余糧供給國家使用,就可以減少對貧困百姓收取的賦稅,這就是所說的‘損有余,補不足’,政令一公布就可以給百姓帶來利益?,F(xiàn)行的律令規(guī)定:有一匹戰(zhàn)馬的人家,可免除三人的兵役;戰(zhàn)馬,是天下的重要軍事裝備,所以給予免除兵役的優(yōu)待。神農(nóng)的教令說:”有高達十仞的石砌城墻,有寬達一百步的滾沸的護城河,有一百萬全副武裝的士兵,但沒有糧食,那無法守住城池?!纱丝磥?,糧食是君主的重要資本,是國家政治的根本所在?,F(xiàn)在百姓繳納糧食要得到五大夫以上的爵位,才能免除一人的兵役,這與對有戰(zhàn)馬的人的優(yōu)待相比較,差得太遠了。封爵的權(quán)力,是君主所專有的,由口而出可以無窮無盡;糧食,是百姓所種的,生長于土地而不會缺乏。得到高等爵位和免除罪名,是天下百姓最迫切的欲望;讓天下人輸送糧食到邊境地區(qū),以換取爵位、免除罪名,不用三年時間,邊塞的糧食儲備就必定會很多了?!?br />
  帝從之,令民入粟于邊,拜爵各以多少級數(shù)為差。

  文帝采納晁錯的意見,下令規(guī)定:百姓輸送糧食到邊塞,依據(jù)輸送糧食的多少,分別授給高低不同的爵位。

  錯復(fù)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郡縣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nóng)民租。如此,德澤加于萬民,民愈勤農(nóng),大富樂矣?!?/em>

  晁錯又上奏說:“陛下降恩,讓天下人輸送糧食去邊塞,以授給爵位,這是對百姓的很大恩德。我私下?lián)鷳n邊塞駐軍的糧食不夠吃,所以讓天下的屯糧崐大批流入邊塞。如果邊塞積糧足夠使用五年,就可以讓百姓向內(nèi)地各郡縣輸送糧食了;如果郡縣積糧足夠使用一年以上,可以隨時下詔書,不收農(nóng)民的土地稅。這樣,陛下的恩德雨露普降于天下萬民,百姓就會更積極地投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天下就會十分富庶安樂了?!?br />
  上復(fù)從其言,詔曰:“道民之路,在于務(wù)本。朕親率天下農(nóng),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歲一不登,民有饑色;是從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務(wù)。吾詔書數(shù)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且吾農(nóng)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將何以勸焉!其賜農(nóng)民今年租稅之半?!?/em>

  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下詔說:“引導(dǎo)百姓的正確道路,在于讓他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朕親自率領(lǐng)天下人務(wù)農(nóng)耕種,至今已有十年了,但荒地的開墾沒有增加,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有饑餓之色;這是從事農(nóng)耕的人還不多,而官吏沒有切實發(fā)展農(nóng)業(yè)。朕屢次頒下詔書,每年都鼓勵百姓種植,至今未見成效,這就證明官吏沒有認真地執(zhí)行詔令去勉勵百姓。況且朕的農(nóng)民生活很苦而官吏并不去照顧他們,又怎么能勉勵他們從事農(nóng)業(yè)呢!今年把原定征收的土地稅的的一半賜給農(nóng)民?!?br />
  十三年(甲戌、前167 )

  前十三年(甲戌,公元前167 年)

  [1] 春,二月,甲寅,詔曰:“朕親率天下農(nóng)耕以供粢盛,皇后親桑以供祭服;其具禮儀!”

  [1] 春季,二月,甲寅(十六日),文帝下詔說:“朕親自率領(lǐng)天下臣民進行農(nóng)耕,供應(yīng)宗廟祭祀的糧食,皇后親自采桑養(yǎng)蠶,供應(yīng)祭祀的祭服;制定有關(guān)此事的禮儀!”

  [2] 初,秦時祝官有秘祝,即有災(zāi)祥,輒移過于下。夏,詔曰:“蓋聞天道,禍自怨起而福繇德興,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過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2] 當(dāng)初,秦朝的祝官中有秘祝,一旦出現(xiàn)了災(zāi)異,就把造成過失的責(zé)任從皇帝身上移到臣子身上。夏季,文帝下詔書說:“朕聽說天之道,禍從怨而起,福由德而興,百官的過失,都應(yīng)該由朕一人負責(zé)?,F(xiàn)在秘祝官員把過失的責(zé)任推給臣下,是顯揚了朕的失德,朕很不贊成。應(yīng)予廢除!”

  [3] 齊太倉令淳于意有罪,當(dāng)刑,詔獄逮系長安。其少女緹縈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dāng)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fù)生,刑者不可復(fù)屬,雖后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繇也。妾愿沒入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自新?!?/em>

  [3] 齊國太倉令淳于意犯了罪,當(dāng)處以肉刑,被逮捕拘壓在長安詔獄。他的小女兒緹縈向皇帝上書說:“我父親做官,齊國人都稱贊他廉潔公平;現(xiàn)在他犯了罪,按法律應(yīng)判處肉刑。我感到悲痛傷心的是,死人不能復(fù)生,受刑者殘肢不能再接,即使以后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愿意沒入官府做官婢,以抵贖我父親該受的刑罰,使他得以改過自新?!?br />
  天子憐悲其意,五月,詔曰:“《詩》曰:”愷弟君子,民之父母?!袢擞羞^,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無繇至,朕甚憐之!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輕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為令!“

  文帝很憐憫和同情緹縈的孝心,五月,下詔書說:“《詩經(jīng)》說‘開明寬厚的君主,是愛護百姓的父母?!F(xiàn)在人們有了過錯,還沒有加以教育就處以刑罰,有的人想改變行為向善,也無路可走了,朕很憐惜!肉刑的殘酷,以至于切斷人的肢體,摧殘人的皮肉,使人終生無法生育,這是多么殘酷和不合道德!難道這符合為民父母的本意嗎!應(yīng)該廢除肉刑,用別的懲罰去代替它;此外,應(yīng)規(guī)定犯罪的人各依據(jù)罪名的輕重,只要不從服刑的地方潛逃,服刑到一定年數(shù),就可以釋放他。制定出有關(guān)的法令!”

  丞相張蒼、御史大夫馮敬奏請定律曰:“諸當(dāng)髡者為城旦、舂;當(dāng)黥髡者鉗為城旦、舂;當(dāng)劓者答三百;當(dāng)斬左止者笞五百;當(dāng)斬右止及殺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賕、枉法、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而復(fù)有笞罪者皆棄市。罪人獄已決為城旦、舂者,各有歲數(shù)以免?!敝圃唬骸翱伞!?/em>

  丞相張蒼、御史大夫馮敬奏請制定這樣的法律條文:“原來應(yīng)判處髡刑的,改為罰作城旦和城旦舂;原來應(yīng)判處黥髡刑的,改作鉗為城旦、鉗為城旦舂;原來應(yīng)判處劓刑的,改為笞三百;原來應(yīng)判處斬左腳的,改為笞五百;原來崐判處斬右腳以及殺人之后先去官府自首的,官吏因受賄、枉法、監(jiān)守自盜等罪名已被處置但后來又犯了應(yīng)判處笞刑的,全都改為公開斬首。罪犯已被判處為城旦、城旦舂的,各自服刑到一定年數(shù)后赦免。”文帝下達批準文書:“同意?!?br />
  是時,上既躬修玄默,而將相皆舊功臣,少文多質(zhì)。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wù)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yè),畜積歲增,戶口浸息。風(fēng)流篤厚,禁罔疏闊,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罰大省,至于斷獄四百,有刑錯之風(fēng)焉。

  這一時期,文帝自身謙遜自守,而將相大臣都是老功臣,少文采而多質(zhì)樸。君臣以導(dǎo)致秦滅亡的弊政為鑒誡,論議國政講究以寬厚為本,恥于議論別人的過失;這種風(fēng)氣影響到全國,改變了那種互相檢舉、攻訐的風(fēng)俗。官吏安于自己的官位,百姓樂于自已的生業(yè),府庫儲蓄每年都有增加,人口繁衍。風(fēng)俗歸于篤實厚道,禁制法網(wǎng)寬松,有犯罪嫌疑的,從寬發(fā)落,所以,刑罰大量減少,甚至一年之內(nèi)全國只審判了四百起案件,出現(xiàn)了停止動用刑罰的景象。

  [4] 六月,詔曰:“農(nóng),天下之本,務(wù)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無以異也,其于勸農(nóng)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

  [4] 六月,文帝下詔書說:“農(nóng)業(yè),是天下的根本,沒有什么事情比農(nóng)業(yè)更為重要?,F(xiàn)在那些辛苦勤勞的農(nóng)民,還要繳納租稅,這樣做,使從事農(nóng)耕本業(yè)和從事工商末業(yè)的人沒有區(qū)別,說明鼓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政策不完備,應(yīng)當(dāng)免除農(nóng)田的租稅!”

  十四年(乙亥、前166 )

  前十四年(乙亥,公元前166 年)

  [1] 冬,匈奴老上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關(guān),殺北地都尉,虜人民畜產(chǎn)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fā)車千乘、騎卒十萬軍長安旁,以備胡寇;而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屯三郡。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于是以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內(nèi)史欒布皆為將軍,擊匈奴。單于留塞內(nèi)月余,乃去。漢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

  [1] 冬季,匈奴老上單于用十四萬騎兵攻入朝那縣和蕭關(guān),殺了北地郡都尉孫,擄掠了許多百姓和牲畜財產(chǎn);匈奴騎兵直抵彭陽縣境,并派一支奇兵深入腹地?zé)嘶刂袑m,偵察騎兵一直到了雍地的甘泉宮。文帝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軍,征發(fā)一千輛戰(zhàn)車、十萬騎兵駐扎在長安附近,以防御匈奴進攻;文帝又任命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分別率軍屯守上郡、北地郡和隴西郡。文帝親自去慰勞軍隊,操演軍隊,頒布軍事訓(xùn)令,獎賞將士,準備親自統(tǒng)兵去征伐匈奴。群臣勸阻他親征,文帝不從;皇太后堅決阻止,文帝才打消了統(tǒng)兵親征的念頭。于是文帝任命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內(nèi)史欒布為將軍,迎擊匈奴。匈奴單于在漢塞之內(nèi)活動了一個多月,才撤退出塞。漢軍把匈奴驅(qū)逐出邊塞之外,就撤兵回境,未能對匈奴有所殺傷。

  [2] 上輦過郎署,問郎署長馮唐曰:“父家何在?”對曰:“臣大父趙人,父徙代?!鄙显唬骸拔峋哟鷷r,吾尚食監(jiān)高祛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鄙喜略唬骸班岛?,吾獨不得廉頗、李牧為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em>

  [2] 文帝乘輦車經(jīng)過中郎的官府,問郎署長馮唐說:“您老人家原籍是何處?”馮唐回答說:“我的祖父是趙國人,父親遷居代國?!蔽牡壅f:“我在代國時,我的尚食監(jiān)高祛多次對我稱贊當(dāng)年趙國將軍李齊的賢能,講述他與秦兵大戰(zhàn)于鉅鹿城下的事情?,F(xiàn)在,我每次吃飯,心思沒有不在鉅鹿的時候。老人家您知道嗎?”馮唐回答說:“李齊還不如廉頗、李牧為將帶兵的本領(lǐng)大。”文帝拍著大腿說:“唉!我偏偏得不到謙頗、李牧那樣的人做將軍!有了這樣的將軍,我難道還擔(dān)憂匈奴的入侵嗎!”馮唐說:“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頗、李牧也不能任用他們?!?br />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曰:“公柰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上方以胡寇為意,乃卒復(fù)問唐曰:“公何以知崐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nèi)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姽糍p皆決于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dāng)是之時,趙幾霸。其后會趙王遷立,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自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云中之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zhàn),斬首捕虜,上功幕府,一言不相應(yīng),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賞太輕,罰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上說。是日,令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fù)以為云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

  文帝大怒,起身返回宮中,過了許久,召見馮唐,責(zé)備說:“您為什么要當(dāng)眾侮辱我,難道沒有適當(dāng)?shù)臋C會嗎!”馮唐謝罪說:“我是個鄉(xiāng)鄙之人,不懂得忌諱?!蔽牡壅趽?dān)憂匈奴的入侵問題,于是終于再問馮唐說:“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和李牧呢?”馮唐回答說:“我聽說上古明君派遣將軍出征時,跪著推將軍的車輛前行,而且說:”國門之內(nèi)的事,由我來決定;國門以外的事情,請將軍裁決?!磺熊姽Α⒎饩?、獎賞的事都由將軍在外面決定,回國后再奏報君主。這并不是虛假的傳言。我的祖父說:李牧為趙國將軍,駐守邊境時,把從軍中交易市場上收得的稅收,都自行用于犒勞將士;賞賜都由將軍在外決定,不必向朝廷請示批準。對他委以重任而責(zé)令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充分發(fā)揮他的聰明才干;他率領(lǐng)著精選出來的一千三百輛戰(zhàn)車、一萬三千名善于騎射的騎兵,十萬訓(xùn)練有素的將士,所以能夠在北方驅(qū)逐匈奴,擊敗東胡,消滅澹林,在西方抑制了強大的秦國,在南方抵御了韓國和魏國;在那個時候,趙國幾乎成為一個霸主之國。后來,恰逢趙王趙遷繼位,他聽信郭開的讒言,終于誅殺李牧,命令顏聚代替李牧而統(tǒng)兵;正因為如此,趙國軍隊潰敗,將士逃散,被秦軍消滅?,F(xiàn)在我私下聽說魏尚擔(dān)任云中郡郡守時,把軍中交易市場所得的稅收全都用來犒勞士卒,還用自已的官俸錢,每五天宰殺一頭牛,自已宴請賓客、軍吏和幕僚屬官,因此,匈奴遠避,不敢接近云中邊塞。匈奴曾經(jīng)入侵云中郡一次,魏尚率領(lǐng)車騎部隊出擊,殺了很多匈奴人。那些士兵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從田間出來參軍從征,怎能知道’尺籍‘’伍符‘之類的軍令軍規(guī)!整日拼死戰(zhàn)斗,斬敵首級,捕獲俘虜,在向幕府呈報戰(zhàn)果軍功時,只要一個字有出入,那些舞文弄墨的官員,就引用軍法來懲治他們,他們應(yīng)得到的賞賜就被取消了;而那些官吏所奉行的法令卻必須執(zhí)行。我認為陛下的賞賜太輕,而懲罰卻太重。而且云中郡守魏尚因為上報斬殺敵軍首級的數(shù)量差了六個,陛下就把他交給官吏治罪,削去他的爵位,判罰他做一年的刑徒。由此說來,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能任用??!“文帝高興地接受了馮唐的批評。當(dāng)天,就令馮唐持皇帝信節(jié)去赦免魏尚,重新任命魏尚做云中郡守,并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

  [3] 春,詔廣增諸祀壇場、幣,且曰:“吾聞祠官祝厘,皆歸福于朕躬,不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之不德,而專饗獨美其福,百姓不與焉,是重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敬,無有所祈!”

  [3] 春季,文帝詔令擴大祭祀的場所,增加祭祀所用的玉和幣帛,并且說:“朕聽說祠官在祭祀的祈福禱告中,都將福歸于朕個人,而沒有為百姓祈福,朕對此很感慚愧。以朕這樣的失德之人,獨享神靈的福蔭,而百姓們卻不能分享,這是加重朕的過失。此后祠官在祭祀禱告時,不要再為朕個人祈禱祝福!”

  [4] 是歲,河間文王辟強薨。

  [4] 這一年,河間王劉辟強去世。

  [5] 初,丞相張蒼以為漢得水德,魯人公孫臣以為漢當(dāng)土德,其應(yīng),黃龍見;蒼以為非,罷之。

  [5] 當(dāng)初,丞相張蒼認為漢朝得“五行”中的水德。魯國人公孫臣認為漢朝當(dāng)屬土德,與土德相應(yīng),應(yīng)該出現(xiàn)黃龍;張蒼認為公孫臣說的不對,不采納崐他的觀點。

  十五年(丙子、前165 )

  前十五年(丙子,公元前165 年)

  [1] 春,黃龍見成紀。帝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申明土德,草改歷、服色事。張蒼由此自絀。

  [1] 春季,成紀縣出現(xiàn)了黃龍。文帝召見公孫臣,任命他為博士,與其他學(xué)者論證漢得土德的觀點,草擬改換歷法和改變服色的方案。張蒼從此自動黜退。

  [2] 夏,四月,上始幸雍,郊見五帝,赦天下。

  [2] 夏季,四月,文帝第一次親自前往雍地,對五帝廟行郊祭之禮,并且宣布大赦天下。

  [3] 九月,詔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諫者,上親策之。太子家令晁錯對策高第,擢為中大夫。錯又上言宜削諸侯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上雖不盡聽,然奇其材。

  [3] 九月,文帝下詔,令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薦賢良、能直言極諫的人,皇帝親自策問考試。太子家令晁錯的對策為高等,文帝提升他為中大夫。晁錯又上書文帝,談?wù)搼?yīng)該削減諸侯王的實力以及應(yīng)該改的法令,上書共計三十篇。文帝雖然沒有完全采用他的意見,卻對他的才能另眼相看。

  [4] 是歲,齊文王則、河間哀王福皆薨,無子,國除。

  [4] 這一年,齊王劉則、河間王劉福去世,都無子,封國被廢除。

  [5] 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于是作渭陽五帝廟。

  [5] 趙國人新垣平自稱善于“望氣”,得以進見文帝。他說長安東北有神,結(jié)成五彩之氣。于是文帝下令在渭陽修建五帝廟。

  十六年(丁丑、前164 )

  前十六年(丁丑,公元前164 年)

  [1] 夏,四月,上郊祀五帝于渭陽五帝廟。于是貴新垣平至上大夫,賜累千金;而使博士、諸生刺《六經(jīng)》中作《王制》,謀議巡狩、封禪事。又于長門道北立五帝壇。

  [1] 夏季,四月,文帝在渭陽五帝廟郊祭五帝。這時,文帝寵貴新垣平,封為上大夫,賞賜黃金累計一千斤;文帝還讓博士、諸生雜采《六經(jīng)》中的記載,匯集成《王制》,謀劃議論巡狩、封禪等事。又在長門亭的道北設(shè)立了五帝壇。

  [2] 徙淮南王喜為城陽王。又分齊為六國;丙寅,立齊悼惠王子在者六人:楊虛侯將閭為齊王,安都侯志為濟北王,武成侯賢為川王,白石侯雄渠為膠東王,平昌侯為膠西王,侯辟光為濟南王?;茨蠀柾踝釉谡呷耍焊妨旰畎矠榛茨贤?,安陽侯勃為衡山王,陽周侯賜為廬江王。

  [2] 文帝把淮南王劉喜再次封為城陽王。又把齊國分立為六國。丙寅(十七日),文帝封立齊悼惠王在世的六個兒子為王:楊虛侯劉將閭為齊王,安都侯劉志為濟北王,武成侯劉賢為川王,白石侯劉雄渠為膠東王,平昌侯劉為膠西王,侯劉辟光為濟南王。文帝封立淮南厲王在世的三個兒子為王:阜陵侯劉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劉勃為衡山王,陽周侯劉賜為廬江王。

  [3] 秋,九月,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書闕下獻之。平言上曰:“闕下有寶玉氣來者?!币眩曋?,果有獻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壽”。平又言:“臣候日再中?!本禹曋?,日卻,復(fù)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為元年,令天下大。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決,通于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于是上使使治廟汾陰,南臨河,欲祠出周鼎。

  [3] 秋季,九月,新垣平指使人攜帶玉杯到皇宮門前上書,獻寶給文帝。新垣平對文帝說:“宮門前有一股寶玉之氣移來?!边^了一會,前去查看,果然有人來獻玉杯,杯上刻有“人主延壽”四字。新垣平又說:“我算出今天太陽將再次出現(xiàn)在中天?!边^了一會兒,太陽向東退行,再次到達中天。于是,決定把文帝在位的第十七年改稱為元年,并特許天下人聚會痛飲,以示慶賀。新垣平說:“周朝的大鼎沉沒在泗水中?,F(xiàn)在黃河決口,與泗水相連通,我看東北正對著汾陰有金寶之氣,估計周鼎可能會出世吧!它的征兆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如果不去迎接,周鼎是不會來的?!边@個時候,文帝派人在汾陰修廟,南面靠崐近黃河,想要通過祭祀求得周鼎出世。

  / 后元年(戊寅、前163 )B

  后元年(戊寅,公元前163 年)

  [1] 冬,十月,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皆詐也”;下吏治,誅夷平。是后,上亦怠于改正、服、鬼神之事,而渭陽、長門五帝,使祠官領(lǐng),以時致禮,不往焉。

  [1] 冬季,十月,有人向文帝上書,檢舉新垣平“所說的一切都是詐騙”,文帝命令司法官員審查,最后,新垣平被誅滅三族。從此之后,文帝對于改變歷法、服色及祭祀鬼神的事,也就疏怠了,立于渭陽、長門的五帝廟,隸屬于祠官管理,由祠官按照季節(jié)時令祭祀,文帝自己不再去了。

  [2] 春,三月,孝惠皇后張氏薨。

  [2] 春季,三月,孝惠帝的張皇后去世。

  [3] 詔曰:“間者數(shù)年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zāi),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yǎng)或廢,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猶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于末以害農(nóng)者蕃,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得其中,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

  [3] 文帝下詔說:“近來連續(xù)幾年歉收,又有旱澇和疾病的災(zāi)害,朕十分擔(dān)憂。朕愚蠢而不聰明,不知道出現(xiàn)這些災(zāi)害的禍根是什么:或許是朕治國有失誤、行為有過錯嗎?是天道不順,或者是不得地利,人事多有失和,沒有供奉鬼神嗎?為什么會這樣呢?或者是廢棄了百官的奉養(yǎng),所興辦的無用之事太多了嗎?為什么百姓缺乏糧食充饑呢?估計土地沒有比以前減少,而統(tǒng)計百姓的人口也沒有比以前增加,按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來計算,現(xiàn)在比古代還要多;但百姓的糧食卻嚴重缺乏,造成這種失誤的根源在哪里?莫非是由于百姓之中從事工商末業(yè)而損害農(nóng)耕本業(yè)的人多,造酒大量耗費了糧食,六畜吃得太多了嗎?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我不知道哪個是最主要的,可以由丞相、列侯、二千石官員、博士共同議論這個問題,有能夠幫助百姓的意見,可按照各自的思路,去做深遠的探討,無所隱瞞地全都告訴我!”

  二年(己卯、前162 )

  后二年(己卯,公元前162 年)

  [1] 夏,上行幸雍陽宮。

  [1] 夏季,文帝前往雍地的陽宮。

  [2] 六月,代孝王參薨。

  [2] 六月,代王劉參去世。

  [3] 匈奴連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chǎn)甚多;云中、遼東最甚,郡萬余人。上患之,乃使使遺匈奴書。單于亦使當(dāng)戶報謝,復(fù)與匈奴和親。

  [3] 匈奴連年入寇邊境,殺害、擄掠了許多百姓及其牲畜財產(chǎn),云中郡和遼東郡所受侵害最為嚴重,受害人數(shù)每郡多達一萬余人。文帝擔(dān)憂匈奴的入侵,就派使臣給匈奴送去書信,匈奴單于也派一位當(dāng)戶來漢朝廷答謝,漢與匈奴恢復(fù)了和親關(guān)系。

  [4] 八月,戊戌,丞相張蒼免。帝以皇后弟竇廣國賢、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久念不可?!倍叩蹠r大臣,余見無可者。御史大夫梁國申屠嘉,故以材官蹶張從高帝,封關(guān)內(nèi)侯;庚午,以嘉為丞相,封故安侯。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是時,太中大夫鄧通方愛幸,賞賜累鉅萬;帝嘗燕飲通家,其寵幸無比。嘉嘗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禮。嘉奏事畢,因言曰:“陛下幸愛群臣,則富貴之;至于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鄙显唬骸熬鹧?,吾私之?!绷T朝,坐府中,嘉為檄召通詣丞相府,不來,且斬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令使人召若?!蓖ㄔ勜┫喔?,免冠、徒跣,頓首謝嘉。嘉坐自如,弗為禮,責(zé)曰:“夫朝廷者,高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dāng)斬。吏!今行斬之!”通頓首,首盡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命持節(jié)召通而謝丞相:“此吾弄臣,君釋之!”鄧通既至,為上泣曰:“丞相幾殺臣!”

  [4] 八月,戊戌(疑誤),文帝罷免了丞相張蒼的職務(wù)。文帝因為皇后的崐弟弟竇廣國賢能,品行好,想任命他為丞相,說:“恐怕天下人會以為我偏愛竇廣國。”考慮很久,認為不能用他為丞相,而高帝時代的大臣,現(xiàn)在健在的人中,又沒有能勝任丞相職務(wù)的人。御史大夫梁國人申屠嘉,當(dāng)年曾以步兵強弩射手的身份跟隨高帝征戰(zhàn),封為關(guān)內(nèi)侯;庚午(初四),文帝任命申屠嘉為丞相,封為故安侯。申屠嘉為人廉潔正直,在家中不接見私人拜謁的人。當(dāng)時,太中大夫鄧通正得皇帝寵幸,賞賜的財物累計萬萬錢;文帝曾在他家中歡宴飲酒,寵幸的程度無人能夠相比。申屠嘉曾來朝見文帝,見到鄧通正在文帝身邊,禮節(jié)很簡慢。申屠嘉奏報完了政事,就說:“陛下如果寵信親近臣子,可以讓他富貴,至于朝廷之禮,卻不能不整肅?!蔽牡壅f:“你不必說了,我私下會告誡他?!鄙⒊?,申屠嘉坐在丞相府中,用公文召鄧通來丞相府。鄧通不來,申屠嘉便要斬殺鄧通。鄧通很恐懼,進宮去告知文帝,文帝說:“你只管前去,我會派人召你。”鄧通來到丞相府,摘下帽子,赤著雙腳,向申屠嘉叩頭請罪。申屠嘉坐著,安然自若,不予禮待,責(zé)備說:“朝廷,那是高皇帝的朝廷。你鄧通只不過是一個小臣,意在殿上戲鬧,這是大不敬之罪,該判處斬首。來人!立即把鄧通處斬!”鄧通嚇得一再磕頭,磕得頭到處流血,申屠嘉仍不表示寬恕。文帝估計丞相已讓鄧通吃了苦頭,就派使者持皇帝信節(jié)前來傳喚鄧通,并且轉(zhuǎn)達文帝向丞相表示歉意的話:“這個人是我所戲弄的昵臣,您就赦免了他吧!”鄧通回到宮中,哭著對文帝說:“丞相差一點殺了我!”

  三年(庚辰、前161 )

  后三年(庚辰,公元前161 年)

  [1] 春,二月,上行幸代。

  [1] 春季,二月,文帝前往代國。

  [2] 是歲,匈奴老上單于死,子軍臣單于立。

  [2] 這一年,匈奴老上單于死,其子軍臣單于繼位。

  四年(辛巳、前160 )

  后四年(辛巳,公元前160 年

  [1] 夏,四月,丙寅晦,日有食之。

  [1] 夏季,四月,丙寅晦(疑誤),出現(xiàn)了日食。

  [2] 五月,赦天下。

  [2] 五月,文帝宣布大赦天下。

  [3] 上行幸雍。

  [3] 文帝前往雍縣。

  五年(壬午、前159 )

  后五年(壬午,公元前159 年)

  [1] 春,正月,上行幸隴西;三月,行幸雍;秋,七月,行幸代。

  [1] 春季,正月,文帝前往隴西郡;三月,文帝前往雍縣;秋季,七月,文帝前往代國。

  六年(癸未、前158 )

  后六年(癸未,公元前158 年)

  [1] 冬,匈奴三萬騎入上郡,三萬騎入云中,所殺略甚眾,烽火通于甘泉、長安。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屯飛狐;故楚相蘇意為將軍,屯句注;將軍張武屯北地;河內(nèi)太守周亞夫為將軍,次細柳;宗正劉禮為將軍,次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次棘門;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營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氨陂T士請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馳驅(qū)?!坝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疤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俺啥Y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上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耶!“稱善者久之。月余,漢兵至邊,匈奴亦遠塞,漢兵亦罷。乃拜周亞夫為中尉。

  [1] 冬季,匈奴三萬騎兵入侵上郡,三萬騎兵入侵云中郡,殺害和擄掠了很多軍民,報警的烽火一直傳到甘泉和長安城。朝廷任命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崐將軍,率軍屯守飛狐;任命原楚相蘇意為將軍,守句注;命將軍張武屯守北地郡;命河內(nèi)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扎細柳;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扎霸上;命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扎棘門,以防備匈奴。文帝親自犒勞軍隊,到達駐扎霸上和棘門的軍營時,文帝一行人直接馳馬進入營壘,將軍和他的部屬都騎著馬迎送文帝出入。接著文帝到達細柳的軍營,只見將士們身披鎧甲,手執(zhí)鋒利的武器,張滿弓弩。文帝的先導(dǎo)隊伍到達,不能進入軍營。先導(dǎo)說:“天子馬上就到了!”把守軍門的都尉說:“將軍命令說:”軍中只聽將軍的號令,不聽天子的詔令?!斑^了一會,文帝來到,也不能進入軍營。于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節(jié)詔告將軍:”朕想進入軍營慰勞軍隊?!爸軄喎虿艂鬟_軍令說:”打開軍營大門?!笆匦l(wèi)軍營大門的軍官向皇帝的車馬隨從說:”將軍有規(guī)定:在軍營內(nèi)不許策馬奔跑?!拔牡垡恍腥吮憷R韁繩緩慢地前進。來軍營中,周亞夫手執(zhí)兵器對著文帝拱手作揖說:”身上穿著盔甲的武士不能下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陛下?!拔牡郾淮騽恿?,面容變得莊重肅穆,手扶車前的橫木,向軍營將士致意,并派人向周亞夫表示謙意,說:”皇帝恭敬地慰勞將軍?!巴瓿闪藙谲姷膬x式后離去。走出營門,群臣都表示驚訝。文帝說:”唉!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呢!前面所經(jīng)過的霸上和棘門的軍隊,如同兒戲罷了,那些將軍很容易受到襲擊而被人俘虜。至于周亞夫,誰能冒犯他呢!“文帝對周亞夫稱贊了很久。過了一個多月,漢軍到達邊境,匈奴遠遠地離開了邊界,漢軍也就撤回來了。于是,文帝任命周亞夫為中尉。

  [2] 夏,四月,大旱,蝗。令諸侯無入貢;弛山澤,減諸服御,損郎吏員;發(fā)倉庾以振民;民得賣爵。

  [2] 夏季,四月,大旱,出現(xiàn)蝗災(zāi)。文帝下令:諸侯封國停止向朝廷進貢;取消禁止百姓進入山林川澤的命令;減少御用衣服、車馬等諸項開銷;裁減專為皇帝服務(wù)的郎官人數(shù);打開官府倉庫救濟百姓;允許百姓出賣爵位。

  七年(甲申、前157 )

  后七年(甲申,公元前157 年)

  [1] 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宮。遺詔曰:“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萬物之自然,奚可甚哀!當(dāng)今之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yè),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無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臨以罹寒暑之?dāng)?shù),哀人父子,傷長老之志,損其飲食,絕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謂天下何!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賴天之靈,社稷之福,方內(nèi)安寧,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懼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惟年之久長,懼于不終。今乃幸以天年得復(fù)供養(yǎng)于高廟,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自當(dāng)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跣;帶毋過三寸,毋布車及兵器;毋發(fā)民哭臨宮殿中;殿中當(dāng)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音,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毋得擅哭臨;已下棺,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纖七日,釋服。他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歸夫人以下至少使?!币宜?,葬霸陵。

  [1] 夏季,六月,己亥(初一),文帝在未央宮駕崩。文帝留下的遺詔說:“朕聽說,天下萬物萌生,沒有不死的;死,是天地的常理,是萬物的自然規(guī)則,有什么值得特別悲哀的呢!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世人都樂于生而厭惡死,為了厚葬而破產(chǎn),為了強調(diào)服喪盡孝而損害身體健康,朕很不贊成這些做法。況且,朕本人已經(jīng)沒有什么德行,沒有幫助百姓,現(xiàn)在死了,如果再讓臣民們長期地為朕服喪哭悼,經(jīng)歷寒暑變化那么久,使民眾父子悲哀,老人傷感,減少了他們的飲食,停止了對鬼神的祭祀,這是加重了朕的失德,怎么對得起天下人呢!朕獲得了保護宗廟的權(quán)力,以渺小之身,托身于天下君王之上,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了。依賴上天的神靈,社稷的福運,才使境內(nèi)安寧,沒有戰(zhàn)爭。朕確實不聰明,時常害怕自己做出錯事,而使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蒙受恥辱,懼怕年久日長,自己可能會因失德而不得善終?,F(xiàn)在萬幸的是我得以享盡天年,又可在高廟奉養(yǎng)高帝,哪里還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詔告天下官員百姓:令到以后,哭吊三天,就都脫下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親戚中應(yīng)當(dāng)參加喪事穿喪服哭吊的,都不要赤腳;孝帶不要超過三寸粗;不要在車輛和兵器上蒙蓋喪布;不要調(diào)發(fā)百姓到宮中來哭吊;殿中應(yīng)當(dāng)哭祭的人,都在早晚哀哭十五次,禮儀完畢就停止哭祭;非早晚哭祭時間,禁止擅自前來哭祭崐;棺槨入土后,凡屬‘大功’的宗室親戚,穿喪服十五天,‘小功’穿喪服十四天,‘纖服’穿喪服七天,然后脫下喪服。其他未在詔令中規(guī)定的問題,都要比照詔令的用意辦理。此詔要向天下臣民公布,使大家清楚知道朕的心意。霸陵周圍的山脈河流都保持原貌,不許有所改變。后宮中的妃嬪,從夫人以下到少使,都送歸母家?!币宜龋ǔ跗撸?,文帝被安葬在霸陵。

  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chǎn)也。吾奉先帝宮室,嘗恐羞之,何以臺為!”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幾杖。群臣袁盎等諫說雖切,常假借納用焉。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專務(wù)以德化民。是以海內(nèi)安寧,家給人足,后世鮮能及之。

  文帝即位已來,歷時二十三年,宮室、園林、車騎儀仗、服飾器具等,都沒有增加;有對百姓不便的禁令條例,就予以廢止以利于民眾。文帝曾想修建一個露臺,召來工匠計算,需花費一百斤黃金。文帝說:“一百斤黃金,相當(dāng)于中等民戶十家財產(chǎn)的總和,我居住著先帝的宮室,經(jīng)常懼怕使它蒙羞,還修建露臺干什么呢!”文帝自己身穿黑色的粗絲衣服,他寵愛的慎夫人,所穿的衣服不拖到地面;所用的帷帳都不刺繡花紋,以顯示樸素,為天下人做出表率。修建霸陵,都使用陶制器物,不準用金、銀、銅、錫裝飾,利用山陵形勢,不另興建高大的墳堆。吳王劉濞偽稱有病,不來朝見,文帝反而賜給他幾案手杖。群臣之中,袁盎等人的進諫言辭激烈而尖銳,文帝常常予以寬容并采納他們的批評意見。張武等人接受金錢賄賂,事情被覺察后,文帝反而賞賜他們錢財,使他們心中愧咎;他全力以德政去教化百姓。所以,國家安寧,百姓富裕,后世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2] 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2] 丁未(初九),太子劉啟即位稱帝。尊奉皇太后薄氏為太皇太后,尊奉皇后為皇太后。

  [3] 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3]九月,在西方天空出現(xiàn)了一顆異星。

  [4] 是歲,長沙王吳著薨,無子,國除。

  [4] 這一年,長沙王吳著去世,他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

  初,高祖賢文王芮,制詔御史:“長沙王忠,其定著令?!敝列⒒?、高后時,封芮庶子二人為列侯,傳國數(shù)世絕。

  當(dāng)初,高祖很賞識長沙文王吳芮的賢德,給御史下達詔令:“長沙王吳芮忠于朝廷,應(yīng)該寫入令中,特封為王。”到孝惠帝、高后統(tǒng)治時期,將吳芮的兩個庶子為列侯,各自傳國數(shù)代之后斷絕。

  孝景帝上元年(乙酉、前156 )

  漢景皇帝前元年(乙酉,公元前156 年)

  [1] 冬,十月,丞相嘉等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敝圃唬骸翱??!?/em>

  [1] 冬季,十月,丞相申屠嘉等大臣奏請:“功勛沒有大過高皇帝的,圣德沒有超過孝文皇帝的。高皇帝的廟,應(yīng)該做為本朝皇帝宗廟中的太祖廟;孝文皇帝的廟,應(yīng)該做為本朝皇帝宗廟中的太宗廟。后世的天子,應(yīng)該世世代代供奉太祖、太宗廟,各郡和各國諸侯都應(yīng)該在當(dāng)?shù)貫樾⑽幕实坌藿ㄌ趶R。”景帝下達批復(fù):“可以?!?br />
  [2] 夏,四月,乙卯,赦天下。

  [2] 夏季,四月,乙卯(二十二日),大赦天下。

  [3] 遣御史大夫青至代下與匈奴和親。

  [3] 景帝派遣御史大夫陶青,到代國邊塞,與匈奴和親。

  [4] 五月,復(fù)收民田半租,三十而稅一。

  [4] 五月,朝廷恢復(fù)向百姓征收田稅的一半,稅率為三十分之一。

  [5] 初,文帝除肉刑,外有輕刑之名,內(nèi)實殺人;斬右止者又當(dāng)死;斬左止者笞五百,當(dāng)劓者笞三百,率多死。是歲,下詔曰:“加笞與重罪無異;幸而不死,不可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5]當(dāng)初,文帝廢除肉刑,表面上有減輕刑罰之名,實際上卻多殺了人;原判斬右腳的改死刑;原判斬左腳的改笞打五百下,原判割鼻的改笞打三百,這些人大多被打死。這一年,景帝下詔說:“增加笞打數(shù)與處死沒有什么不同;即便僥幸而保住生命,也成了殘廢,無法維持生計。應(yīng)制定法律:原定笞打五百下的罪,改為笞打三百下;原定笞打三百下的罪,改為笞打二百下?!?/em>

  [6] 以太中大夫周仁為郎中令,張歐為廷尉,楚元王子平陸侯禮為宗正,中大夫晁錯為左內(nèi)史。仁始為太子舍人,以廉謹?shù)眯?。張歐亦事帝于太子宮,雖治刑名家,為人長者;帝由是重之,用為九卿。歐為吏未嘗言按人,專以誠長者處官;官屬以為長者,亦不敢大欺。

  [6] 景帝任命太中大夫周仁為郎中令,任命張歐為廷尉,任命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為宗正,任命中大夫晁錯為左內(nèi)史。周仁原來做過太子舍人,因為人廉潔謹慎而得到寵幸。張歐也曾經(jīng)在太子宮中侍奉過景帝,他雖然研究刑名法律的學(xué)問,為人卻很寬厚;景帝因此很器重他們,任用他們?yōu)榫徘?。張歐做官,未曾說過要審查別人,專門以誠厚長者居官用事;他的部屬認為他是一位寬厚長者,也不敢太欺蒙他。

  二年(丙戌、前155 )

  前二年(丙戌,公元前155 年)

  [1] 冬,十二月,有星孛于西南。

  [1] 冬季,十二月,西南天空出現(xiàn)了一顆異星。

  [2]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

  [2] 景帝命令全國男子,從二十歲開始到官府登記成為正丁,承擔(dān)國家的徭役和兵役。

  [3] 春,三月,甲寅,立皇子德為河間王,閼為臨江王,馀為淮陽王,非為汝南王,彭祖為廣川王,發(fā)為長沙王。

  [3] 春季,三月,甲寅(二十七日),景帝封立皇子劉德為河間王,劉閼為臨江王,劉馀為淮陽王,劉非為汝南王,劉彭祖為廣川王,劉發(fā)為長沙王。

  [4] 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薄氏崩。

  [4] 夏季,四月,壬午(二十五日),太皇太后薄氏駕崩。

  [5] 六月,丞相申屠嘉薨。時內(nèi)史晁錯數(shù)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嘉自絀所言不用,疾錯。錯為內(nèi)史,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廟垣也。嘉聞錯穿宗廟垣,為奏,請誅錯??陀姓Z錯,錯恐,夜入宮上謁,自歸上。至朝,嘉請誅內(nèi)史錯。上曰:“錯所穿非真廟垣,乃外垣,故冗官居其中;且又我使為之,錯無罪?!必┫嗉沃x。罷朝,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為錯所賣。”至舍,因歐血而薨。錯以此愈貴。

  [5] 六月,丞相申屠嘉去世。當(dāng)時,內(nèi)史晁錯多次請求單獨與景帝談?wù)搰暗勖棵坎杉{他的意見,受寵幸超過了九卿,經(jīng)晁錯的建議修改了許多法令。丞相申屠嘉因景帝不采用他的意見而自行黜退,很恨晁錯。晁錯作為內(nèi)史,內(nèi)史府的門東出不便,就另開了一個門南出。這個南門,開鑿在太上皇廟外空地的圍墻上。申屠嘉聽說晁錯打通了宗廟的墻,就上奏景帝,請誅殺晁錯。有人把此事告知晁錯,晁錯很害怕,夜里入宮求見景帝,向景帝自首,尋求保護。到天亮上朝時,申屠嘉奏請誅殺內(nèi)史晁錯。景帝說:“晁錯所打通的墻,并不是真正的廟墻,而是宗廟外邊的圍墻,原來的一些散官住在那里;而且又是我讓晁錯這樣做的,晁錯沒有罪?!必┫嗌晖兰沃缓帽硎局x罪。散朝之后,申屠嘉對長史說:“我后悔沒有先把晁錯斬首再去奏請皇上認可,現(xiàn)在卻被晁錯所欺?!被氐礁?,申屠嘉吐血而死。晁錯因此越發(fā)尊貴。

  [6] 秋,與匈奴和親。

  [6] 秋季,漢朝與匈奴和親。

  [7] 八月,丁未,以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丁巳,以內(nèi)史晁錯為御史大夫。

  [7] 八月,丁未(疑誤),景帝任命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為丞相。丁巳(初二),景帝任命內(nèi)史晁錯為御史大夫。

  [8] 彗星出東北。

  [8] 彗星,出現(xiàn)在東北天空中。

  [9] 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

  [9] 秋季,衡山國境內(nèi)下了一場冰雹,大的直徑有五寸,冰雹堆積最厚的地方達二尺。

  [10]熒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間;歲星逆行天廷中。

  [10]火星逆行靠近了北極星,月亮反常地經(jīng)過了北極星的天區(qū);木星在太微星座逆行。

  [11]梁孝王以竇太后少子故,有寵,王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地。賞賜不可勝道,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fù)道,自宮連屬于平臺三十余里。招延四方豪俊之士,如吳人枚乘、嚴忌,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蜀人司馬相如之屬皆從之游。每入朝,上使使持節(jié)以乘輿駟馬迎梁王于關(guān)下。既至,寵幸無比;入則侍上同輦,出則同車,射獵上林中;因上疏請留,且半歲。梁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11]梁孝王因為是竇太后的小兒子,受到寵愛,封國內(nèi)有四十多座城,封地是全國最肥沃富饒的土地。給他的賞賜多得說不清,府庫中所藏的金錢接近了一百萬萬,珠玉寶器比京城還要多。梁孝王修建了方圓三百余里的東苑,擴大其都城睢陽城的規(guī)模,使之達到周長七十里,大規(guī)模興建宮室,修建了架于空中的通道,從宮室連接到平臺達三十余里。招攬延聘四方豪杰,如吳地人枚乘、嚴忌,齊地人羊勝、公孫詭、鄒陽,蜀地人司馬相如之流,都跟隨他交游。每當(dāng)梁王入朝時,景帝都派出使者持皇帝符節(jié)、用四匹馬拉著皇帝專用的車輛,到函谷關(guān)前迎接梁王。梁王到達長安之后,所受的寵幸無人可比;進入皇宮就陪侍景帝乘坐同一輦車,外出就與景帝乘坐同一御車,在上林苑中射獵。梁王借機向景帝上書,要求留居長安,一住將近半年。梁王的侍中、郎官、謁者都在名冊上登記,可出入天子的殿門,與朝廷的宦官沒有區(qū)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