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史記新注 作者:(漢)司馬遷原著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施丁 注譯 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1〕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3〕紹重黎之后,使復(fù)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4〕當(dāng)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間,司馬氏去周適晉。晉中軍隨會奔秦,〔6〕而司馬氏入少梁。〔7〕 【注釋】〔1〕“南正”,傳說中的官名。掌管天事?!?〕“北正”,一作“火正”,傳說中的官名?!秶Z》有“黎為火正”之說。掌管民事?!?〕“唐”,即陶唐氏,傳說中遠古部落之名,居于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其首領(lǐng)是堯?!坝荨?,即有虞氏,傳說中遠古部落之名。居于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zhèn)),其首領(lǐng)是舜?!?〕“程伯休甫”,程,國名。伯,爵名。休甫,人名,傳說是黎的后裔,封為程伯。〔5〕“司馬氏世典周史”,此說不可信。司馬氏祖先當(dāng)是掌軍事,而不可能典史職。這是司馬談遷父子為太史令后,美化祖先的說法。〔6〕“中軍”,春秋時大國軍隊分為上、中、下三軍,其中以中軍的地位較高。“隨會”,人名。也稱士會。他由晉奔秦?!?〕“少梁”,古邑名。故地在今陜西韓城南。本西周梁國,春秋時為秦所滅,稱少梁邑。后屬晉,繼又屬魏,后入于秦。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三二七年)改名夏陽。

  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wèi),或在趙,或在秦。其在衛(wèi)者,相中山。〔1〕在趙者,以傳劍論顯,蒯聵其后也。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于是惠王使錯將伐蜀,〔2〕遂拔,因而守之?!?〕錯孫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陽。靳與武安君坑趙長平軍,〔4〕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5〕葬于華池?!?〕靳孫昌,昌為秦主鐵官,〔7〕當(dāng)始皇之時。蒯聵玄孫卬為武信君將而徇朝歌?!?〕諸侯之相王,〔9〕王卬于殷?!?0〕漢之伐楚,卬歸漢,〔11〕以其地為河內(nèi)郡?!?2〕昌生無澤,〔13〕無澤為漢市長?!?4〕無澤生喜,喜為五大夫,〔15〕卒,皆葬高門?!?6〕喜生談,談為太史公?!?7〕 【注釋】〔1〕“中山”,古國名,春秋末年鮮虞人所建,都于顧(今河北定縣)。公元前二九六年為趙所滅?!?〕“蜀”,古國名。建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公元前三一六年被秦將司馬錯所滅?!?〕“守”,郡守?!?〕“坑趙長平軍”,公元前二六二年,秦軍包圍韓的上黨,上黨郡守馮亭以地獻于趙,引起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戰(zhàn)。公元前二六○年趙王以不曉軍事的趙括代老將廉頗為將,趙括盲目出擊。秦將白起在正面詐敗后退,另設(shè)兩支奇兵襲擊趙軍后方。結(jié)果趙軍被圍困四十六日,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趙括被射死,趙軍四十萬人被俘坑死。事見本書《白起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杜郵”,古地名,故地在今陜西咸陽市東?!?〕“華池”,故地在今陜西韓城西南?!?〕“鐵官”,官名。秦代始置,漢代沿置。掌鑄造和買賣鐵器?!?〕“蒯聵玄孫卬”,據(jù)《索隱》引《司馬氏系本》云:“蒯聵生昭豫,昭豫生憲,憲生卬?!薄皡n”,音áng?!拔湫啪?,指武臣,秦末起義軍首領(lǐng)之一。自號武信君,稱王于趙,都邯鄲,后被叛將李良所殺。事見本書《張耳陳余列傳》?!俺琛?,古衛(wèi)國都城,漢置縣。故地在今河南淇縣?!?〕“諸侯之相王”,指項羽分封諸侯?!?0〕“王卬于殷”,公元前二○六年項羽分封諸侯,因司馬卬定河內(nèi)有功,封其為殷王,王河內(nèi),都于朝歌。事見本書《項羽本紀》?!?1〕“卬歸漢”,本書《高祖本紀》記載,漢二年(公元前二○五年)三月漢軍攻下河內(nèi),“虜殷王”,與此所謂“卬歸漢”者略異?!?2〕“河內(nèi)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3〕“無澤”,《漢書·司馬遷傳》作“毋懌”?!?4〕“市長”,官名。漢代長安四市有四長,左馮翊的屬官。參見《漢書·百官公卿表》?!?5〕“五大夫”,秦漢爵名。為二十爵中的第九爵?!?6〕“高門”,高門原。故地在今陜西韓城西南?!?7〕“太史公”,漢有太史令,秩六百石,太常的屬官。漢稱太史令其人為太史公。

  太史公學(xué)天官于唐都,〔1〕受《易》于楊何,〔2〕習(xí)道論于黃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間,〔4〕愍學(xué)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5〕乃論六家之要指曰:〔6〕 【注釋】〔1〕“天官”,古時天文學(xué)?!疤贫肌?,人名。漢代天文學(xué)家,曾參加制訂《太初歷》?!?〕“楊何”,人名。字叔元,漢菑川(故城在今山東壽光縣)人。武帝時以《易》被征,官至中大夫?!?〕“道論”,道家學(xué)說?!包S子”,漢人。亦稱黃生,史失其名。曾與轅固生辯論湯武受命問題。事見本書《儒林列傳》。〔4〕“建元、元封”,皆是漢武帝年號。建元共六年(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三五年),元封亦六年(公元前一一○年至前一○五年)?!?〕“愍”,音mǐn,憂慮。“師?!保^以悖為師。固執(zhí)謬論之意?!?〕“六家”,指陰陽、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易·大傳》:〔1〕“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狈蜿庩枴⑷?、墨、名、法、道德,此務(wù)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2〕嘗竊觀陰陽之術(shù),大祥而眾忌諱,〔3〕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節(jié)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4〕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5〕贍足萬物。其為術(shù)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yīng)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羨,〔6〕絀聰明,〔7〕釋此而任術(shù)。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注釋】〔1〕“《易·大傳》”,即《易·系辭》?!?〕“省”,明白?!?〕“大祥”,夸大災(zāi)祥?!?〕“儉”,當(dāng)作“檢”,拘束?!?〕“無形”,指道,客觀規(guī)律?!?〕“去健羨”,意謂去掉剛強與貪欲,而以柔弱與知足自守?!?〕“絀聰明”,意謂不?;ㄕ?、不滑頭滑腦。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jié)各有教令,〔1〕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jīng)也,〔2〕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注釋】〔1〕“四時”,春、夏、秋、冬。“八位”,八卦位,即八方?!笆取?,星宿所居的十二躔次(即日月星辰運行的軌跡)?!岸墓?jié)”,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節(jié)氣、“教令”、指帶有迷信色彩的條規(guī)禁忌。〔2〕“大經(jīng)”,重要法則。

  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jīng)傳以千萬數(shù),累世不能通其學(xué),當(dāng)年不能究其禮,〔2〕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注釋】〔1〕“《六藝》”,指《詩》、《書》、《易》、《禮》、《樂》、《春秋》等六種儒家典籍。〔2〕“當(dāng)年”,猶言畢生?;蛑^壯年。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剪,〔1〕采椽不刮。食土簋,〔2〕啜土刑,〔3〕糲粱之食,〔4〕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薄?〕其送死,桐棺三寸,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yè)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彊本節(jié)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也。

   【注釋】〔1〕“茨”,用茅草苫屋?!?〕“土簋”,古時盛食物的圓口陶器?!绑?,音guǐ?!?〕“啜”,音chuò,喝。“土刑”,古時盛羹的陶器。〔4〕“糲粱”,當(dāng)作“糲粢”。粗劣的食物。“糲”,音lì粗米;粱,細糧,故糲、梁二字不當(dāng)連用?!棒摇保魖ī,粗糧?!?〕“藜藿”,泛指野菜?!稗肌保荒晟荼局参?。俗稱灰菜,嫩葉可食?!稗健?,豆葉?!?〕以上引自《韓非子·五蠹篇》。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梢孕幸粫r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踰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繳繞,〔1〕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zé)實,〔2〕參伍不失,〔3〕此不可不察也。

   【注釋】〔1〕“苛察”,苛細考察。“繳繞”,糾纏,煩瑣。謂不識大體?!?〕“控名責(zé)實”,由名以求實,使名與實相符。〔3〕“參”,三。“伍”,五?!皡⑽椤?,謂錯綜比較,以為驗證。

  道家無為,〔1〕又曰無不為,〔2〕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shù)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4〕無常形,〔5〕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yè);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圣人不朽,〔6〕時變是守。〔7〕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8〕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9〕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0〕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11〕光燿天下,復(fù)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fù)生,離者不可復(fù)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2〕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注釋】〔1〕“無為”,道家言不先物為?!?〕“無不為”,道家言因物之所為。旨在順應(yīng)自然?!?〕“因循”,順應(yīng)自然?!?〕“成埶”,一成不變之勢?!皥恕?,音shì,通“勢”。〔5〕“常形”,固定不變之形?!?〕“不朽”,《漢書》為”不巧”,謂無機巧之心?!?〕“時變”,順時變化。〔8〕《索隱》言“圣人不朽”等四句,出于《鬼谷子》;今本無此文?!?〕“聲”,名聲,名?!岸恕?,正?!?0〕“窾”,音kuǎn,空?!?1〕“混混冥冥”,混沌狀態(tài)?!?2〕“具”,物質(zh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

  遷生龍門,〔1〕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3〕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4〕探禹穴,〔5〕窺九疑,〔6〕浮于沅、湘;〔7〕北涉汶、泗,〔8〕講業(yè)齊、魯之都,〔9〕觀孔子之遺風(fēng),鄉(xiāng)射鄒嶧;〔10〕厄困鄱、薛、彭城,〔11〕過梁、楚以歸?!?2〕于是遷仕為郎中,〔13〕奉使西征巴、蜀以南,〔14〕南略邛、筰、昆明,〔15〕還報命。

   【注釋】〔1〕“龍門”,山名,在今陜西韓城市東北。相傳為禹所鑿之龍門?!?〕“河山之陽”,河之北,山之南?!?〕“古文”,指用先秦篆文傳抄的古書,如《尚書》、《左傳》、《國語》等。〔4〕“會稽”,山名。在今浙江省中部紹興、嵊縣、諸暨、東陽間。錢塘江支流浦陽江與曹娥江的分水嶺。相傳夏禹至此大會諸侯,計功封爵,始命會稽?!?〕“禹穴”,相傳會稽山上有孔,名曰禹穴?!?〕“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寧遠縣南。相傳虞舜葬于此?!?〕“沅、湘”,二水名。都在今湖南省境內(nèi),流入洞庭湖?!?〕“汶、泗”,二水名。古汶水在今山東省境內(nèi),流入濟水。古泗水源出山東泗水縣東蒙山南麓,東南流至今江蘇清江市西南,注入淮河?!?〕“齊、魯之都”,齊都臨淄,故地在今山東臨淄北。魯都曲阜,故地在今山東曲阜。〔10〕“鄉(xiāng)射”,古代的射禮。鄉(xiāng)射有兩種:一指州長于春、秋兩季會集士大夫,習(xí)射于州序(州的學(xué)校);一指鄉(xiāng)老和鄉(xiāng)大夫貢士之后舉行的鄉(xiāng)射之禮?!班u”,漢縣名,治所在今山東鄒縣東南。“嶧”,嶧山,在今山東鄒縣東南?!?1〕“鄱”,同“蕃”,漢縣名,治所在今山東滕縣。“薛”,漢縣名,治所在今山東滕縣南?!芭沓恰保鳚h楚王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江蘇徐州市?!?2〕“梁”,漢諸侯王國之一。都于睢陽(在今河南省商丘南)?!俺?,漢諸侯王國之一。都于彭城(在今江蘇涂州市)?!?3〕“郎中”,皇帝的侍從官,隸屬于郎中令(光祿勛)。〔14〕“巴”,漢郡名。治所在江州(在今四川重慶市北)。轄境相當(dāng)今四川旺蒼、西充、永川、綦江以東地區(qū)?!笆瘛?,漢郡名。治所在成都(今屬四川)。轄境相當(dāng)今松潘以南,北川、彭縣、洪雅以西,峨邊、石棉以北,邛崍山、大渡河以東。以及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康定以南、冕寧以北之地?!?5〕“邛”邛都,漢越巂郡治所在地,在今四川西昌東?!肮i”,筰都,漢沈黎郡治所在地,在今四川漢源東北?!袄ッ鳌?,古地區(qū)名。故地在今云南下關(guān)市地區(qū)。

  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1〕而太史公留滯周南,〔2〕不得與從事,故發(fā)憤且卒。而子遷適使反,見父于河洛之間?!?〕太史公執(zhí)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絕于予乎?汝復(fù)為太史,〔4〕則續(xù)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tǒng),〔5〕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fēng),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后稷也。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脩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xué)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有余歲,〔6〕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7〕今漢興,海內(nèi)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8〕弗敢闕?!?br/>
   【注釋】〔1〕“是歲”,指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胺狻?,封禪。帝王祭天地的典禮。在泰山上祭天稱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祭地稱禪。〔2〕“周南”,指今洛陽一帶。西周成王時,周公與召公分陜(在今河南三門峽市)而治,陜以西稱召南,陜以東稱周南?!?〕“河、洛”,二水名。河,河水,今黃河;洛,洛水。〔4〕“太史”,太史令。〔5〕“接千歲之統(tǒng)”,指漢武帝繼周成王緒業(yè)而封禪。據(jù)本書《封禪書》云,西周成王曾登封泰山,秦始皇也到泰山封禪。漢朝統(tǒng)治者囿于對秦朝的偏見,不承認漢繼于秦,而以為漢繼于周。自周成王至漢武帝封禪約九百余年,故稱漢武帝封禪“接干歲之統(tǒng)”。〔6〕“獲麟”,指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西狩獲麟?!八陌儆杏鄽q”,自獲麟至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凡三百七十二年;言“四百有余歲”,計算有誤?!?〕“史記”,泛指歷史記載?!?〕“論”,引述和編撰之意?!按巍保樞蛴浭轮??!芭f聞”,指歷史材料。

  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1〕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五年而當(dāng)太初元年,〔3〕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歷始改,〔4〕建于明堂,〔5〕諸神受紀?!?〕 【注釋】〔1〕“卒三歲”,指司馬談死了三年。司馬談死于元封元年,“卒三歲”則為元封三年(公元前一○八年)。司馬遷于是年為太史令?!端麟[》引《博物志》云:“太史令茂陵顯武里大夫司馬〔遷〕,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據(jù)此推算,司馬遷當(dāng)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紬”,音chōu,抽引;引申為研究。“史記”,歷史記載,并包括檔案文件?!笆摇⒔饏T”,都是國家藏書的地方?!?〕“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墩x》云:“案:遷年四十二歲?!睋?jù)此推算,司馬遷生于漢景帝中五年(公元前一四五年)。按:《正義》和《索隱》所說司馬遷年齡,相差十歲。這是近代學(xué)者考證司馬遷生年,產(chǎn)生不同說法之兩個不同材料來源?!?〕“天歷始改”,謂漢朝不再用《秦歷》,而改用《太初歷》(即《夏歷》,以一月為正月)?!?〕“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關(guān)于古代明堂之說,歷來學(xué)者所言不一,其實難以推究明白。〔6〕“諸神”,指諸侯?!笆芗o”,謂遵照新歷法。

  太史公曰:〔1〕“先人有言:〔2〕‘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鬃幼浜笾劣诮裎灏贇q,〔3〕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4〕 【注釋】〔1〕“太史公”,司馬遷自稱。下同。〔2〕“先人”,指司馬談。〔3〕“五百歲”,自周公卒至孔子,約五百余歲;自孔子卒(公元前四七九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只有三百七十五年。所言“五百歲”,非確指年數(shù),而是引為祖述之意?!?〕“小子”,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此是司馬遷自稱。

  上大夫壺遂曰:〔1〕“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2〕‘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鬃又灾挥?,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3〕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釉唬骸矣d之空言,〔4〕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6〕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兑住分斓仃庩査臅r五行,故長于變;《禮》經(jīng)紀人倫,故長于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于政;《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7〕故長于風(fēng);《樂》樂所以立,故長于和;《春秋》辯是非,故長于治人。是故《禮》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8〕《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洞呵铩肺某蓴?shù)萬,〔9〕其指數(shù)千?!?0〕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1〕《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12〕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3〕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4〕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后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jīng)事而不知其宜,〔15〕遭變事而不知其權(quán)。〔16〕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善,為之不知其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7〕夫不通禮義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則犯,〔18〕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br/>
   【注釋】〔1〕“上大夫”,官名?!端麟[》云:“遂為詹事,秩二千石,故為上大夫也?!贝搜浴吧洗蠓颉笔侵腹僦?。案:漢人多有上大夫之稱,或官至上大夫之說,如“上大夫董仲舒”(見本書《十二諸侯年表》),“鄧通官至上大夫”,“韓嫣官至上大夫”(見本書《佞幸列傳》)等,可見上大夫有可能是官名?!皦厮臁?,人名。曾和司馬遷一同參與制訂《太初歷》?!?〕“董生”,指董仲舒?!?〕“二百四十二年”,指《春秋》。《春秋》記事,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下迄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共記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空言”,指只是義理的說教?!?〕“行事”,指已發(fā)生的具體史事?!?〕“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牝牡”,雌雄兩性?!瓣颉保魀ìn,雌性?!?〕“道化”,闡述客觀世界發(fā)展變化之理。〔9〕“《春秋》文成數(shù)萬”,謂《春秋》文字之多;流傳至今的《春秋》只有一萬六千三百余字。〔10〕“指”,意旨?!?1〕“萬物”,宇宙間一切事物?!吧⒕邸?,綜合諸事之意?!?2〕“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此和《春秋繁露·滅國篇》、《漢書·楚元王傳》所言相同。梁玉繩《史記志疑》云:“通經(jīng)傳而數(shù)之,弒君者三十七,亡國止四十一。”〔1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今本《易經(jīng)》無此語;今本《易緯·通卦驗》有之?!?4〕“臣弒君”等四句,引自《易·坤文言》?!?5〕“經(jīng)事”,經(jīng)常之事?!?6〕“權(quán)”,隨機應(yīng)變?!?7〕“被之空言”,受到輿論譴責(zé)?!?8〕“犯”,謂為臣下所干犯。

  壺遂曰:“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dāng)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2〕下得守職,萬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論,〔3〕欲以何明?”

   【注釋】〔1〕“當(dāng)一王之法”,漢代公羊?qū)W家以為,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雖不在其位,但起著王者的作用,故言《春秋》當(dāng)一王之法?!?〕“明天子”,對當(dāng)代皇帝的敬稱,指漢武帝?!?〕“夫子”,對師長或?qū)W者的尊稱。

  太史公曰:“唯唯,〔1〕否否,〔2〕不然。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3〕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洞呵铩凡缮瀑H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瘽h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4〕澤流罔極,〔5〕海外殊俗,重譯款塞,〔6〕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臣下百官力誦圣德,猶不能宣盡其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圣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且余嘗掌其官,廢明圣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yè)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謬矣?!?br/>
   【注釋】〔1〕“唯唯”,應(yīng)答辭,順應(yīng)而不表示可否?!?〕“否否”,不,不然?!?〕“伏羲”,神話傳說中人類的始祖。相傳他教民結(jié)網(wǎng),從事漁獵畜牧。又傳說他制作八卦?!?〕“穆清”,指天?!?〕“罔極”,無邊無際?!?〕“重譯”,經(jīng)過幾重翻譯?!翱钊?,在邊塞上叩關(guān)而來朝貢?!翱睢?,叩。〔7〕“有司”,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因稱官吏為有司。

  于是論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1〕幽于縲紲。〔2〕乃喟然而嘆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蓖硕钗┰唬骸胺颉对姟贰稌冯[約者,〔3〕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4〕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5〕而論兵法;〔6〕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7〕《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庇谑亲涫鎏仗埔詠?,〔8〕至于麟止,〔9〕自黃帝始。

   【注釋】〔1〕“七年”,指自太初元年寫史起的第七年,即天漢三年(公元前九八年)?!霸饫盍曛湣?,天漢二年(公元前九九年)李陵征匈奴兵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說,因觸怒武帝,而受宮刑。事見《漢書·司馬遷傳》?!?〕“縲紲”,音léixiè,拘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隱約”,義深言簡?!?〕“西伯”,指周文王?!傲h里”,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湯陰北。西伯拘于羑里,事具本書《周本紀》?!?〕“孫子”,指孫臏?!?〕“兵法”,指《孫臏兵法》。今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孫臏兵法》殘簡?!?〕“《說難》、《孤憤》”,兩篇名。韓非作。載于《韓非子》?!?〕“陶唐”,指堯?!?〕“麟止”,眾說不一。張晏以為,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司馬遷以為述事之端,上記黃帝,下至麟止,猶《春秋》止于獲麟。(見《集解》)服虔以為,漢武帝太始二年獲白麟,鑄金作麟足形,司馬遷作《史記》止于此。(見《索隱》)王先謙以為,“《史記》之作,不為感麟。遷仰希圣經(jīng),取義絕筆?!币庵^“麟止”取義于孔子絕筆。(見《漢書補注》)王說較為可取。

  維昔黃帝,〔1〕法天則地,四圣遵序,〔2〕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臺;〔3〕厥美帝功,萬世載之。作《五帝本紀》第一。

   【注釋】〔1〕“維”,通“惟”,思念。〔2〕“四圣”,指顓頊、帝嚳、堯、舜?!?〕“臺”,音yí,通“怡”,悅。

  維禹之功,九州攸同,〔1〕光唐虞際,德流苗裔;夏桀淫驕,乃放鳴條?!?〕作《夏本紀》第二。

   【注釋】〔1〕“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中原上古行政區(qū)劃。西漢以前,都認為禹治水以后,劃分九州。九州之名,眾說不一?!渡袝び碡暋纷骷健?、青、徐、揚、荊、豫、梁、雍等九州?!?〕“鳴條”,古地名。商湯打敗夏桀之地。具體地點難以確指。

  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1〕武丁得說,乃稱高宗;帝辛湛湎,〔2〕諸侯不享?!?〕作《殷本紀》第三。

   【注釋】〔1〕“阿衡”,指伊尹。名伊,尹是官名。商初大臣。相傳伊尹曾為阿衡之官。〔2〕“湛湎”,謂沉溺于酒色?!?〕“不享”,諸侯不來朝。

  維棄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實撫天下;幽厲昏亂,既喪酆鎬;陵遲至赧,〔1〕洛邑不祀。作《周本紀》第四。

   【注釋】〔1〕“陵遲”,衰落。

  維秦之先,伯翳佐禹;〔1〕穆公思義,悼豪之旅;〔2〕以人為殉,詩歌《黃鳥》;昭襄業(yè)帝。作《秦本紀》第五。

   【注釋】〔1〕“伯翳”,一作伯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相傳他善于畜牧和狩獵,被舜、禹所任用?!?〕“豪”,借為“崤”,指秦晉崤(在今河南陜縣東)之戰(zhàn)。

  始皇既立,并兼六國,〔1〕銷鋒鑄鐻,〔2〕維偃干革,尊號稱帝,矜武任力;二世受運,子嬰降虜。作《始皇本紀》第六。

   【注釋】〔1〕“六國”,指戰(zhàn)國時期齊、楚、燕、趙、韓、魏六國?!?〕“鐻”,音jù,樂器名。形似鐘。

  秦失其道,豪桀并擾;項梁業(yè)之,子羽接之;〔1〕殺慶救趙,〔2〕諸侯立之;誅嬰背懷,〔3〕天下非之。作《項羽本紀》第七。

   【注釋】〔1〕“子羽”,項羽。名籍,字羽?!?〕“慶”,指號稱慶子冠軍的宋義。〔3〕“嬰”,秦王子嬰。“懷”,指項梁等人擁立的楚懷王。

  子羽暴虐,漢行功德;憤發(fā)蜀漢,〔1〕還定三秦;〔2〕誅籍業(yè)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紀》第八。

   【注釋】〔1〕“蜀、漢”,秦漢的蜀郡、漢中郡。蜀郡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漢中郡治南鄭(在今陜西漢中)?!?〕“三秦”,秦亡之后,項羽將關(guān)中分封給三個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領(lǐng)有今陜西中部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qū);司馬欣為塞王,領(lǐng)有今陜西咸陽以東地區(qū);董翳為翟王,領(lǐng)有今陜西北部地區(qū),合稱三秦。

  惠之早霣,〔1〕諸呂不臺;〔2〕崇彊祿、產(chǎn),諸侯謀之;殺隱幽友,〔3〕大臣洞疑,〔4〕遂及宗禍。作《呂太后本紀》第九。

   【注釋】〔1〕“霣”,音yǔn,通“殞”,死亡。〔2〕“臺”,音yí,通“怡”,喜悅。〔3〕“隱”,指趙隱王劉如意?!坝摹?,指趙幽王劉友?!?〕“洞疑”,惶恐。“洞”,為“恫”的假借字。

  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蠲除肉刑,〔1〕開通關(guān)梁,廣恩博施,厥稱太宗。作《孝文本紀》第十。

   【注釋】〔1〕“蠲除”,免除。“蠲”,音juān,通“捐”,減免。

  諸侯驕恣,吳首為亂,〔1〕京師行誅,〔2〕七國伏辜,〔3〕天下翕然,〔4〕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紀》第十一。

   【注釋】〔1〕“吳”,吳王國,漢諸侯王國之一。吳楚七國之亂的禍首?!?〕“京師”,指朝廷?!?〕“七國”,指漢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參加七國之亂的吳、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七個諸侯王國?!胺肌?,服罪?!?〕“翕然”,安然。“翕”,音xī。斂息。

  漢興五世,〔1〕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nèi)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注釋】〔1〕“五世”,指漢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等五代。

  維三代尚矣,〔1〕年紀不可考,〔2〕蓋取之譜牒舊聞,本于茲,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注釋】〔1〕“三代”,指夏代、商代、周代?!?〕“年紀”,年數(shù)。

  幽厲之后,周室衰微,諸侯專政,〔1〕《春秋》有所不紀;而譜牒經(jīng)略,〔2〕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注釋】〔1〕“專政”,擅自為政?!?〕“經(jīng)略”,概要。

  春秋之后,陪臣秉政,〔1〕彊國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諸夏,〔2〕滅封地,擅其號。作《六國年表》第三。

   【注釋】〔1〕“陪臣”,諸侯的大夫?qū)μ熳幼苑Q陪臣。也指大夫的家臣。“秉政”,執(zhí)掌政權(quán)?!?〕“諸夏”,指周代分封的諸侯國。

  秦既暴虐,楚人發(fā)難,項氏遂亂,漢乃扶義征伐;八年之間,〔1〕天下三嬗,〔2〕事繁變眾,故詳著《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注釋】〔1〕“八年”,指秦二世元年至漢高帝五年?!?〕“三嬗”,三次變更。指由陳王陳涉,而楚霸王項羽,而漢高祖劉邦?!版印保魋hàn,變更。

  漢興已來,至于太初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紀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作《漢興已來諸侯年表》第五。

   【注釋】〔1〕“云”,作語助,無義?!耙允馈?,以世相代。

  維高祖元功,輔臣股肱,〔1〕剖符而爵,〔2〕澤流苗裔,忘其昭穆,〔3〕或殺身隕國。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注釋】〔1〕“股肱”,比喻帝王左右輔佐得力之臣?!肮伞?,大腿?!半拧保鬵ōng,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剖符”,帝王分封諸侯及功臣,把符剖分為二,雙方各執(zhí)其半,作為信物,叫做剖符。〔3〕“昭穆”,古代一種區(qū)分輩分、親疏的宗法制度。宗廟、祭祀、墓地的排列,都以始祖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稱昭;三、五、七世居右,稱穆。

  惠景之間,維申功臣宗屬爵邑,作《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北討彊胡,〔1〕南誅勁越,〔2〕征伐夷蠻,武功爰列。作《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注釋】〔1〕“胡”,指匈奴?!?〕“越”,古族名。秦漢以前已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南地區(qū),部落眾多,故有百越之稱。有斷發(fā)文身的習(xí)俗。秦漢時,越族與漢族有一定的關(guān)系。

  諸侯既彊,七國為從,子弟眾多,無爵封邑,推恩行義,〔1〕其埶銷弱,德歸京師。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注釋】〔1〕“推恩”,漢武帝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可以分封子弟為侯,因此各個王國分為若干小封邑,諸侯勢力不斷削弱。

  國有賢相良將,民之師表也。維見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賢者記其治,不賢者彰其事。作《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維三代之禮,所損益各殊務(wù),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禮因人質(zhì)為之節(jié)文,〔1〕略協(xié)古今之變。作《禮書》第一。

   【注釋】〔1〕“人質(zhì)”,人情。“節(jié)文”,節(jié)制修飾。

  樂者,所以移風(fēng)易俗也。自《雅》《頌》聲興,〔1〕則已好《鄭》《衛(wèi)》之音,〔2〕《鄭》《衛(wèi)》之音所從來久矣。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比《樂書》以述來古,〔4〕作《樂書》第二。

   【注釋】〔1〕“《雅》《頌》”,《詩》內(nèi)容分類的名稱,也是樂曲分類的名稱?!堆拧分笇m廷樂曲,《頌》指宗廟祭祀樂曲?!?〕“《鄭》《衛(wèi)》之音”,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鄭、衛(wèi)等國的民間音樂。因它活潑清新,表現(xiàn)力強,與《雅樂》不同,故受儒家貶斥?!?〕“遠俗”,指遠方殊俗之人。“懷”,懷柔向化?!?〕“來古”,自古以來。

  非兵不彊,非德不昌,黃帝、湯、武以興,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馬法》所從來尚矣,〔1〕太公、孫、吳、王子能紹而明之,〔2〕切近世,極人變。作《律書》第三。

   【注釋】〔1〕“《司馬法》”,古兵書名。一卷?!稘h書·藝文志》經(jīng)之禮類,有《軍禮·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吧小?,久遠。〔2〕“太公”,指呂尚?!皩O”,指孫武?!皡恰?,指吳起?!巴踝印保都狻芬鞆V曰“王子成甫”。

  律居陰而治陽,歷居陽而治陰,律歷更相治,間不容翲忽。〔1〕五家之文怫異,〔2〕維太初之元論。作《歷書》第四。

   【注釋】〔1〕“間不容翲忽”,不容許輕忽之意?!奥H忽”,輕微?!?〕“五家”,《正義》云:“五家謂黃帝、顓頊、夏、殷、周之歷?!薄扳霎悺保.?。“怫”,音bèi,通“?!薄_`反,悖逆。

  星氣之書,〔1〕多雜祥,〔2〕不經(jīng);推其文,考其應(yīng),不殊。比集論其行事,驗于軌度以次,〔3〕作《天官書》第五。

   【注釋】〔1〕“星氣”,古代占星望氣之術(shù)?!?〕“祥”,吉兇、禍福。〔3〕“軌度”,天體運行的軌道和度數(shù)?!按巍保撌?。

  受命而王,封禪之符罕用,用則萬靈罔不禋祀。〔1〕追本諸神名山大川禮,作《封禪書》第六。

   【注釋】〔1〕“萬靈”,眾神?!柏琛?,無;沒有?!暗氺搿保褐讣漓?。

  維禹浚川,九州攸寧;爰及宣防,〔1〕決瀆通溝。作《河渠書》第七。

   【注釋】〔1〕“宣防”,即“宣房”,宮名。漢元光中,河決于瓠子。過了二十多年,漢武帝命堵塞決口,筑宮其上,名宣房宮。故址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

  維幣之行,〔1〕以通農(nóng)商;其極則玩巧,〔2〕并兼茲殖,爭于機利,〔3〕去本趨末?!?〕作《平準書》以觀事變,第八。

   【注釋】〔1〕“幣”,貨幣。〔2〕“玩巧”,玩弄巧詐?!?〕“機利”,投機取巧以爭利?!?〕“本”,指務(wù)農(nóng)?!澳?,指商賈。

  太伯避歷,江蠻是適;〔1〕文武攸興,古公王跡。闔廬弒僚,賓服荊楚;〔2〕夫差克齊,子胥鴟夷;〔3〕信嚭親越,吳國既滅。嘉伯之讓,〔4〕作《吳世家》第一。

   【注釋】〔1〕“江”,指江水(今長江)?!?〕“荊楚”,即楚國。“荊”,古代楚國的別稱,因其初建都于荊山一帶,故名?!?〕“鴟夷”,革囊?!?〕“嘉”,稱許;表揚。

  申、呂肖矣,〔1〕尚父側(cè)微,〔2〕卒歸西伯,文武是師;功冠群公,繆權(quán)于幽;〔3〕番番黃發(fā),〔4〕爰饗營丘?!?〕不背柯盟,〔6〕桓公以昌,九合諸侯,霸功顯彰。田闞爭寵,〔7〕姜姓解亡。嘉父之謀,作《齊太公世家》第二。

   【注釋】〔1〕“申”,地名。傳說呂尚之祖封于申?!皡巍?,呂尚?!靶ぁ?,通“消”,衰微。〔2〕“尚父”,即呂尚。〔3〕“繆”,音móu,綢繆,深奧之意?!皺?quán)”,權(quán)謀,韜略?!坝摹?,幽昧不顯?!?〕“番番”,勇武的樣子?!胺保鬮ō?!包S發(fā)”,言老人發(fā)白而更黃?!?〕“營丘”,古邑名。在今山東臨淄北。呂尚受封于齊,在營丘建都。后改名臨淄?!?〕“柯”,春秋時地名,在今山東谷縣東北。〔7〕“田、闞”,田常、闞止(即監(jiān)止)。

  依之違之,周公綏之;憤發(fā)文德,〔1〕天下和之;輔翼成王,諸侯宗周。隱桓之際,是獨何哉?三桓爭彊,〔2〕魯乃不昌。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

   【注釋】〔1〕“文德”,指禮樂教化?!?〕“三桓”,指魯桓公的后嗣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等三家貴族。〔3〕“旦”,周公旦?!啊督鹂g》”,《尚書》篇名。

  武王克紂,天下未協(xié)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于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寧東土。燕噲之禪,乃成禍亂。嘉《甘棠》之詩,〔1〕作《燕世家》第四。

   【注釋】〔1〕“《甘棠》之詩”,《詩·召南》有《甘棠篇》。

  管蔡相武庚,將寧舊商;及旦攝政,二叔不饗;殺鮮放度,周公為盟;大任十子,〔1〕周以宗彊。嘉仲悔過,〔2〕作《管蔡世家》第五。

   【注釋】〔1〕“大任”,當(dāng)作太姒。據(jù)本書《周本紀》,大任(即太任)乃周文王之母。據(jù)本書《管蔡世家》,太姒乃文王正妃,生十子?!笆印保瑩?jù)本書《管蔡世家》,太姒所生十子是:伯邑考、武王發(fā)、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仲”,蔡叔度之子蔡仲。

  王后不絕,舜禹是說;維德休明,苗裔蒙烈。百世享祀,爰周陳■,楚實滅之。齊田既起,〔1〕舜何人哉?作《陳■世家》第六。

   【注釋】〔1〕“齊田”,齊國田氏。春秋時陳厲公之子完,由陳奔齊,以陳氏為田氏。

  收殷余民,叔封始邑,〔1〕申以商亂,〔2〕《酒》《材》是告,〔3〕及朔之生,〔4〕衛(wèi)頃不寧;〔5〕南子惡蒯聵,〔6〕子父易名。周德卑微,戰(zhàn)國既彊,衛(wèi)以小弱,角獨后亡?!?〕嘉彼《康誥》,〔8〕作《衛(wèi)世家》第七。

   【注釋】〔1〕“叔”,指康叔。周代衛(wèi)國的始祖。名封。初封于康,故名康叔。周公旦鎮(zhèn)壓武庚之后,將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圍地區(qū)封給他,國號衛(wèi)?!?〕“申”,一再。〔3〕“《酒》《材》”,《酒誥》、《梓材》兩篇文告。載于《尚書》?!?〕“朔”,春秋時,衛(wèi)宣公之子朔,讒殺太子伋,立為惠公?!?〕“頃”,音qīng,“傾”的本字。傾危。〔6〕“南子”,春秋時衛(wèi)靈公夫人?!柏崧槨?,衛(wèi)靈公的太子。〔7〕“角”,戰(zhàn)國末年衛(wèi)元君之子角。后被秦二世廢為庶人?!?〕“《唐誥》”,周公分封時告誡康叔的文告。載于《尚書》。

  嗟箕子乎!嗟箕子乎!正言不用,乃反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傷于泓,君子孰稱。景公謙德,熒惑退行?!?〕剔成暴虐,〔2〕宋乃滅亡。嘉微子問太師,〔3〕作《宋世家》第八。

   【注釋】〔1〕“熒惑”,即火星。因它熒熒似火,時隱時現(xiàn);在天空運行,又覺得時而從東往西,時而從西往東,令人迷惑,故古人稱它為熒惑?!?〕“剔成暴虐”,暴虐而亡者乃宋王偃,而非剔成。疑“剔成”乃“王偃”之訛?!?〕“微子問太師”,《尚書·微子》載有微子和太師、少師問答之辭。

  武王既崩,叔虞邑唐。君子譏名,〔1〕卒滅武公。驪姬之愛,亂者五世;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六卿專權(quán),〔2〕晉國以秏。嘉文公錫珪鬯,作《晉世家》第九。

   【注釋】〔1〕“君子譏名”,晉穆侯娶齊女姜氏為夫人,生太子,取名仇;生少子,取名成師。晉人師服以為晉侯取名不當(dāng),晉國必將內(nèi)亂。〔2〕“六卿”,指晉國的智伯、范、中行、韓、趙、魏等六家貴族。

  重黎業(yè)之,〔1〕吳回接之;〔2〕殷之季世,粥子牒之?!?〕周用熊繹,熊渠是續(xù)。莊王之賢,乃復(fù)國陳;〔4〕既赦鄭伯,〔5〕班師華元?!?〕懷王客死,蘭咎屈原;〔7〕好諛信讒,楚并于秦。嘉莊王之義,作《楚世家》第十。

   【注釋】〔1〕“重黎”,傳說為顓頊后嗣,帝嚳時為火正。〔2〕“吳回”,傳說為重黎之弟,復(fù)為帝嚳時火正?!?〕“粥子”,即鬻熊?!?〕“復(fù)國陳”,楚莊王攻克陳國,以申叔之諫而恢復(fù)之。〔5〕“赦鄭伯”,楚莊王攻克鄭國,因鄭伯表示投降,乃赦鄭伯而退軍。〔6〕“班師華元”,楚莊王以楚兵圍攻宋國,歷時五個月,宋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折骨而炊。宋華元出告此情。楚莊王遂罷兵而去。〔7〕“蘭”,于蘭。楚懷王之子。秦昭王約楚懷王會于武關(guān),楚王患之。屈原、昭睢諫王勿去,而子蘭勸王前往。楚懷王前去,被秦扣留。

  少康之子,實賓南海,文身斷發(fā),黿與處,〔1〕既守封禺,〔2〕奉禹之祀。句踐困彼,乃用種、蠡。嘉句踐夷蠻能修其德,滅彊吳以尊周室,作《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注釋】〔1〕“黿”,音yuán,大■,俗稱癩頭黿。“”,音tuó,一種爬行動物。同“鼉”?!?〕“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省武康縣東。

  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祭仲要盟,〔2〕鄭久不昌。子產(chǎn)之仁,紹世稱賢。三晉侵伐,〔3〕鄭納于韓。嘉厲公納惠王,作《鄭世家》第十二。

   【注釋】〔1〕“庸”,功勞?!?〕“祭仲要盟”,春秋時鄭國權(quán)臣祭仲,初立太子忽,是為昭公。不久,因宋國要挾,與宋訂盟,而立昭公忽之弟突,是為厲公。由是引起鄭國內(nèi)亂。〔3〕“三晉”,指韓、趙、魏三國。

  維驥琭耳,〔1〕乃章造父。趙夙事獻,衰續(xù)厥緒。佐文尊王,卒為晉輔。襄子困辱,乃禽智伯。主父生縛,〔2〕餓死探爵。〔3〕王遷辟淫,〔4〕良將是斥。嘉鞅討周亂,作《趙世家》第十三。

   【注釋】〔1〕“驥”,千里馬?!膀J耳”,良馬名?!?〕“主父”,趙武靈王自號主父?!?〕“爵”,音què,通“雀”?!?〕“辟淫”,辟邪、淫佚。

  畢萬爵魏,卜人知之。及絳戮干,戎翟和之。文侯慕義,子夏師之?;萃踝择?,齊秦攻之。既疑信陵,諸侯罷之。卒亡大梁,王假廝之?!?〕嘉武佐晉文申霸道,作《魏世家》第十四。

   【注釋】〔1〕“廝”,奴隸或仆役。

  韓厥陰德,趙武攸興。紹絕立廢,晉人宗之。昭侯顯列,申子庸之?!?〕疑非不信,秦人襲之。嘉厥輔晉匡周天子之賦,作《韓世家》第十五。

   【注釋】〔1〕“庸”,任用。

  完子避難,適齊為援,陰施五世,齊人歌之。成子得政,田和為侯。王建動心,乃遷于共。嘉威、宣能撥濁世而獨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周室既衰,諸侯恣行。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shù),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tǒng)紀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陳涉發(fā)跡,諸侯作難,風(fēng)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fā)難。作《陳涉世家》第十八。

  成皋之臺,薄氏始基。詘意適代,〔1〕厥崇諸竇。栗姬偩貴,〔2〕王氏乃遂。陳后太驕,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3〕作《外戚世家》第十九。

   【注釋】〔1〕“詘意”,曲意?!?〕“偩”,音fù,同“負”。倚恃?!?〕“夫”,衛(wèi)子夫。

  漢既譎謀,〔1〕禽信于陳;越荊剽輕,乃封弟交為楚王,爰都彭城,以彊淮泗,為漢宗藩。戊溺于邪,禮復(fù)紹之。嘉游輔祖,〔2〕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注釋】〔1〕“譎謀”,詐謀?!白H”,音jué,欺詐?!?〕“游”,楚元王劉交之字?!白妗?,漢高祖。

  維祖師旅,劉賈是與;為布所襲,喪其荊、吳。營陵激呂,〔1〕乃王瑯邪;怵午信齊,〔2〕往而不歸,遂西入關(guān),遭立孝文,獲復(fù)王燕。天下未集,賈、澤以族,為漢藩輔。作《荊燕世家》第二十 【注釋】〔1〕“營陵”,指營陵侯劉澤?!皡巍?,呂后。〔2〕“怵”,音chù,受了誘惑?!拔纭?,祝午。

  天下已平,親屬既寡;悼惠先壯,實鎮(zhèn)東土。哀王擅興,發(fā)怒諸呂,駟鈞暴戾,京師弗許。厲之內(nèi)淫,禍成主父。嘉肥股肱,作《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填撫山西,〔1〕推計踵兵,〔2〕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作《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注釋】〔1〕“填撫”,即鎮(zhèn)撫?!疤睢?,音zhèn,通“鎮(zhèn)”。安定?!吧轿鳌?,謂太行山之西?!?〕“推計”,推算;計算。

  與信定魏,破趙拔齊,遂弱楚人。續(xù)何相國,不變不革,黎庶攸寧?!?〕嘉參不伐功矜能,作《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注釋】〔1〕“黎庶”,猶“黎民”。老百姓。

  運籌帷幄之中,〔1〕制勝于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于易,為大于細。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注釋】〔1〕“帷幄”,軍中的帳幕。

  六奇既用,諸侯賓從于漢;呂氏之事,平為本謀,終安宗廟,定社稷。作《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諸呂為從,〔1〕謀弱京師,而勃反經(jīng)合于權(quán);〔2〕吳楚之兵,亞夫駐于昌邑,以厄齊趙,而出委以梁?!?〕作《絳侯世家》第二十七。

   【注釋】〔1〕“從”,音zōng,通“縱”。合縱。〔2〕“反經(jīng)”,反常;與往常不同?!?〕“出委”,放棄。

  七國叛逆,蕃屏京師,唯梁為捍;〔1〕偩愛矜功,幾獲于禍。嘉其能距吳楚,〔2〕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注釋】〔1〕“捍”,音hàn,捍衛(wèi)?!?〕“距”,通“拒”,抗拒。

  五宗既王,親屬洽和,諸侯大小為藩,爰得其宜,僭擬之事稍衰貶矣?!?〕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注釋】〔1〕“僭擬”,超越本分。自比于居上位者。

  三子之王,文辭可觀。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末世爭利,維彼奔義;讓國餓死,天下稱之。作《伯夷列傳》第一。

  晏子儉矣,夷吾則奢;齊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傳》第二。

  李耳無為自化,清凈自正;韓非揣事情,〔1〕循埶理。〔2〕作《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注釋】〔1〕“揣”,音chuǎi,忖度。〔2〕“埶理”,客觀規(guī)律。

  自古王者而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與道同符,內(nèi)可以治身,外可以應(yīng)變,君子比德焉。作《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維建遇讒,爰及子奢,尚既匡父,伍員奔吳。作《伍子胥列傳》第六。

  孔氏述文,弟子興業(yè),咸為師傅,崇仁厲義。作《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鞅去衛(wèi)適秦,能明其術(shù),彊霸孝公,后世遵其法。作《商君列傳》第八。

  天下患衡秦毋饜,〔1〕而蘇子能存諸侯,約從以抑貪彊。作《蘇秦列傳》第九。

   【注釋】〔1〕“衡”,通“橫”。連橫。“饜”,音yàn,飽。引申為滿足。

  六國既從親,而張儀能明其說,復(fù)散解諸侯。作《張儀列傳》第十。

  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傳》第十一。

  苞河山,〔1〕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者,〔2〕魏冉之功。作《穰侯列傳》第十二。

   【注釋】〔1〕“苞”,通“包”??刂浦??!?〕“斂手”,縮手,表示不敢有所作為。

  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破荊滅趙,王翦之計。作《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獵儒墨之遺文,〔1〕明禮義之統(tǒng)紀,〔2〕絕惠王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注釋】〔1〕“獵”,涉獵。謂博覽群書?!?〕“統(tǒng)紀”,綱紀。

  好客喜士,士歸于薛,為齊捍楚魏。作《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爭馮亭以權(quán),如楚以救邯鄲之圍,使其君復(fù)稱于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于不肖,〔1〕唯信陵君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注釋】〔1〕“詘”,音qū,通“屈”。屈辱。

  以身徇君,〔1〕遂脫彊秦,使馳說之士南鄉(xiāng)走楚者,〔2〕黃歇之義。作《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注釋】〔1〕“徇”,音xùn,通“殉”。為某事物而不惜身?!?〕“鄉(xiāng)”,音xiàng,通“向”。面向。

  能忍訽于魏齊,〔1〕而信威于彊秦,〔2〕推賢讓位,二子有之。作《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注釋】〔1〕“訽”,音gòu,同“垢”。辱?!?〕“信”,音shēn,通“伸”。

  率行其謀,〔1〕連五國兵,為弱燕報彊齊之讎,雪其先君之恥。作《樂毅列傳》第二十。

   【注釋】〔1〕“率”,領(lǐng)先。

  能信意彊秦,而屈體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諸侯。作《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湣王既失臨淄而奔莒,唯田單用即墨破走騎劫,遂存齊社稷。作《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能設(shè)詭說解患于圍城,輕爵祿,樂肆志。〔1〕作《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注釋】〔1〕“肆志”,任意。

  作辭以諷諫,連類以爭義,《離騷》有之。作《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結(jié)子楚親,使諸侯之士斐然爭入事秦?!?〕作《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注釋】〔1〕“斐然”,本義是色彩紛呈;這是是踴躍之意。

  曹子匕首,魯獲其田,齊明其信;豫讓義不為二心。作《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能明其畫,因時推秦,遂得意于海內(nèi),斯為謀首。作《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為秦開地益眾,北靡匈奴,據(jù)河為塞,因山為固,建榆中。作《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填趙塞常山以廣河內(nèi),弱楚權(quán),明漢王之信于天下。作《張耳陳余列傳》第二十九。

  收西河、上黨之兵,從至彭城;越之侵掠梁地以苦項羽。作《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以淮南叛楚歸漢,漢用得大司馬殷,卒破子羽于垓下。作《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趙,定燕齊,使?jié)h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滅項籍。作《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楚漢相距鞏洛,而韓信為填潁川,盧綰絕籍糧餉。作《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諸侯畔項王,唯齊連子羽城陽,漢得以間遂入彭城。作《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攻城野戰(zhàn),獲功歸報,噲、商有力焉,非獨鞭策,又與之脫難。作《樊酈列傳》第三十五。

  漢既初定,文理未明,蒼為主計,〔1〕整齊度量,序律歷。作《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注釋】〔1〕“主計”,官名。主管國家財政,計算出入,故名。

  結(jié)言通使,約懷諸侯;諸侯咸親,歸漢為藩輔。作《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欲詳知秦楚之事,維周緤常從高祖,平定諸侯。作《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徙彊族,都關(guān)中,和約匈奴;明朝廷禮,次宗廟儀法。作《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能摧剛作柔,卒為列臣;欒公不劫于埶而倍死?!?〕作《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注釋】〔1〕“劫”,威逼;脅迫。“倍”,通“背”?!氨端馈?,怕死。

  敢犯顏色以達主義,不顧其身,為國家樹長畫。作《袁盎朝錯列傳》第四十一。

  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賢人,增主之明。作《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敦厚慈孝,訥于言,〔1〕敏于行,務(wù)在鞠躬,〔2〕君子長者。作《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注釋】〔1〕“訥”,音nè,出言遲鈍?!?〕“鞠躬”,恭敬、謹慎的樣子。

  守節(jié)切直,義足以言廉,行足以厲賢,任重權(quán)不可以非理撓。作《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扁鵲言醫(yī),為方者宗,〔1〕守數(shù)精明;〔2〕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而倉公可謂近之矣。作《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注釋】〔1〕“方者”,醫(yī)家。醫(yī)以方劑治疾,故稱?!?〕“數(shù)”,數(shù)術(shù),方術(shù)。

  維仲之省,〔1〕厥濞王吳,遭漢初定,以填撫江淮之間。作《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注釋】〔1〕“省”,音shěng,減省。引申為降低?!爸僦 保瑒⒅僖蜃飶拇踅捣鉃猷A陽侯。

  吳楚為亂,宗屬唯嬰賢而喜士,士鄉(xiāng)之,率師抗山東滎陽。作《魏其武安列傳》第四十七。

  智足以應(yīng)近世之變,寬足用得人。作《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勇于當(dāng)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鄉(xiāng)之。作《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自三代以來,匈奴常為中國患害;欲知彊弱之時,設(shè)備征討,作《匈奴列傳》第五十。

  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作《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節(jié)衣食為百吏先。作《平津侯列傳》第五十二。

  漢既平中國,而佗能集楊越以保南藩,納貢職。作《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吳之叛逆,甌人斬濞,葆守封禺為臣?!?〕作《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注釋】〔1〕“葆”,通“?!??!拜崾亍保J?。

  燕丹散亂遼間,滿收其亡民,厥聚海東,以集真藩,葆塞為外臣。作《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為內(nèi)臣受吏。作《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子虛》之事,《大人》賦說,靡麗多夸,然其指風(fēng)諫,歸于無為。作《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黥布叛逆,子長國之,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1〕作《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注釋】〔1〕“安”,安撫?!柏狻?,音piào,剽悍。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說,長孺矜焉;〔1〕好薦人,稱長者,壯有溉?!?〕作《汲鄭列傳》第六十。

   【注釋】〔1〕“矜”,莊重。〔2〕“壯”,“莊”字之誤。莊,鄭當(dāng)時之字?!案取?,清,清正。

  自孔子卒,京師莫崇庫序,〔1〕唯建元元狩之間,文辭粲如也?!?〕作《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注釋】〔1〕“庠序”,泛指學(xué)校?!?〕“粲如”,華麗;興盛。

  民倍本多巧,〔1〕奸軌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嚴削為能齊之?!?〕作《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注釋】〔1〕“倍本”,不務(wù)農(nóng)桑之業(yè)。〔2〕“一切”,一律?!褒R”,整治。

  漢既通使大夏,而西極遠蠻,引領(lǐng)內(nèi)鄉(xiāng),欲觀中國。作《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救人于厄,振人不贍,〔1〕仁者有乎;不既信,〔2〕不倍言,義者有取焉。作《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注釋】〔1〕“振”,“賑”的本字。救濟?!?〕“既信”,失信。

  夫事人君能說主耳目,和主顏色,而獲親近,非獨色愛,能亦各有所長。作《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不流世俗,不爭埶利,上下無所凝滯,〔1〕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注釋】〔1〕“凝滯”,拘牽。〔2〕“道”,因循自然。

  齊、楚、秦、趙為日者,各有俗所用?!?〕欲循觀其大旨,〔2〕作《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注釋】〔1〕“俗”,風(fēng)俗。〔2〕“循觀”,總觀。

  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然各以決吉兇。略闚其要,〔1〕《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注釋】〔1〕“闚”,音kuī,同“窺”。探測。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1〕智者有采焉。作《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注釋】〔1〕“息”,蕃息;生息。

  維我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絕業(yè)?!?〕周道廢,秦撥去古文,〔2〕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3〕于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4〕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xué)彬彬稍進,〔5〕《詩》《書》往往間出矣。自曹參薦蓋公言黃老,而賈生、晁錯明申、商,公孫弘以儒顯,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續(xù)纂其職?!?〕曰:“於戲!〔7〕余維先人嘗掌斯事,顯于唐虞,至于周,復(fù)典之,故司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欽念哉!〔8〕欽念哉!”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9〕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于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0〕并時異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禮樂損益,律歷改易,兵權(quán)山川鬼神,〔11〕天人之際,〔12〕承敝通變,〔13〕作八書。二十八宿環(huán)北辰,〔14〕三十輻共一轂,〔15〕運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16〕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義俶儻,〔17〕不令己失時,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傳。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18〕序略,〔19〕以拾遺補藝,〔20〕成一家之言,厥協(xié)《六經(jīng)》異傳,〔21〕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22〕副在京師,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

   【注釋】〔1〕“絕業(yè)”,中斷的事業(yè)?!?〕“撥去”,拋棄?!?〕“玉版”,指刻有文字的玉版?!?〕“章程”,泛指各種規(guī)章制度?!?〕“文學(xué)”,指文學(xué)之士?!氨虮颉?,文質(zhì)兼?zhèn)涿??!?〕“纂”,繼承。〔7〕“於戲”,感嘆詞。同“嗚呼”?!?〕“欽念”,敬慎地思念著?!?〕“王跡”,王者的業(yè)跡。〔10〕“科條”,科分條列,系統(tǒng)性的綱目?!?1〕“兵權(quán)”,指《律書》。上句已有“律”字,此似復(fù)出,當(dāng)為衍文?!吧酱ā?,指《河渠書》。“鬼神”,指《封禪書》。〔12〕“天人之際”,指《天官書》。〔13〕“承敝通變”,指《平準書》?!?4〕“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學(xué)家把黃道(日月所經(jīng)天區(qū))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北辰”,指北極星?!?5〕“輻”,音fú,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直木?!肮病?,音gǒng,通“拱”。拱衛(wèi)。“轂”,音gǔ,車輪中心插軸的圓木?!?6〕“輔拂”,輔弼?!胺鳌保板觥?。扶佐?!?7〕“俶儻”,音tītǎng,卓異不凡?!?8〕“《太史公書》”,司馬遷自稱其著作之名。自東漢之后才稱《史記》?!?9〕“序略”,編述大略?!?0〕“補藝”,彌補闕漏之意。〔21〕“協(xié)”,協(xié)調(diào)?!啊读?jīng)》異傳”,《六經(jīng)》的不同傳述?!?2〕“名山”,古代帝王藏書策的地方。

  太史公曰:余述歷黃帝以來至太初而訖,百三十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